《早梅》系列诗歌鉴赏
- 格式:pptx
- 大小:2.88 MB
- 文档页数:23
齐己《早梅》语文诗歌鉴赏《早梅》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一首咏物诗,写作者在雪后出行看到早梅开放的所见所感,全诗语言轻润平淡毫无浮艳之气,以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及素艳的风韵。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齐己《早梅》语文诗歌鉴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
其状物清润素雅,抒情含蓄隽永。
首联即以对比的手法,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是将梅花与“万木”相对照:在严寒的季节里,万木经受不住寒气的侵袭,简直要枝干摧折了,而梅树却象独凝地下暖气于根茎,回复了生意。
“冻欲折”说法略带夸张。
然而正是万木凋摧之甚,才更有力地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同时又照应了诗题“早梅”。
第二联“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用字虽然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
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作为孤梅独放的背景,描摹出十分奇特的景象。
“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
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
”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
这虽属传说,但仍可说明“一枝”两字是极为精彩的一笔。
此联象是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雪掩孤村,苔枝缀玉,那景象能给人以丰富的美的感受。
“昨夜”二字,又透露出诗人因突然发现这奇丽景象而产生的惊喜之情;肯定地说“昨夜”开,明昨日日间犹未见到,又暗点诗人的每日关心,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力。
第三联“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侧重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
此联对仗精致工稳。
齐己《早梅》原文翻译及鉴赏《早梅》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一首咏物诗,写作者在雪后出行看到早梅开放的所见所感,全诗语言轻润平淡毫无浮艳之气,以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及素艳的风韵。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早梅》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早梅》原文唐代: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早梅》译文及注释译文万木禁受不住严寒快要摧折,梅树汲取地下暖气生机独回。
皑皑的白雪笼罩着山村乡野,昨夜一枝梅花欺雪傲霜绽开。
微风吹拂梅香四溢别有情味,素雅芳洁的姿态令禽鸟惊窥。
明年如果梅花还能按时绽放,希望它开在众人爱赏的春台。
注释⑴孤根:单独的根,指梅树之根。
孤:突出其独特个性。
⑵暖独回:指阳气开始萌生。
⑶递:传递。
幽香:幽细的香气。
窥:偷看。
⑷素艳:洁白妍丽,这里指白梅。
⑸应律:古代律制分十二律,有“六律”、“六吕”,即黄钟、大吕之类。
古时人以十二律推测气候,此处应律是按季节的意思。
《早梅》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坚强地盛开,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
其状物清润素雅,抒情含蓄隽永。
首联即以对比的手法,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是将梅花与“万木”相对照:在严寒的季节里,万木经受不住寒气的侵袭,简直要枝干摧折了,而梅树却像凝地下暖气于根茎,恢复了生机。
“冻欲折”说法虽然略带夸张。
然而正是万木凋摧之甚,才更有力地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同时又照应了诗题“早梅”。
第二联“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用字虽然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
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作为孤梅独放的背景,描摹出十分奇特的景象。
“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
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早梅原文及赏析早梅是一首经典的诗歌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文人艺术的瑰宝。
该诗描述了梅花在寒冷的冬季中勇敢地绽放的景象,以及梅花所蕴含的执着、坚强和美丽。
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及赏析:原文:墨轴一枝春意碧,红蕾繁张豔色鲜。
雪后红梅如火燃,初开胜将已枯藻。
清芳不拂闲人懒,争一与来争全闲。
风前笑傲独斗吹,一树春香传远山。
赏析:《早梅》是唐代文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歌,它以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描绘了寒冷的冬季中梅花的傲然绽放。
整首诗遣词造句精准而简练,寓意深远,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艺术上的享受。
首句“墨轴一枝春意碧”,将梅花的形象描绘得深邃而含蓄。
梅花被比喻成一枝春意,墨轴则象征着诗人用墨笔描绘的意境。
这里的“春意碧”既表达了梅花的独特之美,又透露出梅花在寒冷的冬季中所散发的温暖和生机。
接下来的两句“红蕾繁张豔色鲜,雪后红梅如火燃”,以鲜明的对比揭示了梅花在冰雪覆盖的环境中的独特魅力。
红蕾繁张与豔色鲜,表达出梅花的繁茂和鲜艳;而雪后红梅如火燃,则强调了梅花在严寒雪地中的挺拔和耐寒的品质。
第四句“初开胜将已枯藻”,通过对胜将和已枯藻的对比,表达了梅花在开放初期就能凌驾于其他花卉之上的雄姿和独特之美。
这句诗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将梅花比喻为胜将,展示了梅花的高尚品质和才华出众的一面。
接下来的两句“清芳不拂闲人懒,争一与来争全闲”,抒发了诗人对梅花坚持自我和追求卓越的欣赏。
梅花的清芳不拂闲人懒,说明梅花本身不需要凡俗的欣赏和赞美,只追求真正有眼光、有品位的人能够领略其美。
争一与来争全闲则表明了诗人希望有更多的人与他共赏梅花之美,感受梅花的卓越和珍贵。
最后两句“风前笑傲独斗吹,一树春香传远山”,以直观而生动的画面展示了梅花的独特风姿和气质。
梅花在风中摇曳生姿,笑傲独斗吹,向世人展示其独立、高傲的个性。
一树春香传远山,则表达了梅花的芳香能够传遍整个山野,展示了梅花所具有的独特的美丽和香气。
通过对《早梅》这首诗的赏析,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梅花的执着和坚强,更能体会到诗人对生命的独立追求和对美的追溯。
柳宗元《早梅》全诗翻译赏析柳宗元《早梅》全诗翻译赏析《早梅》,是中唐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古诗。
诗中借对梅花在严霜寒风中早早开放的风姿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孤傲高洁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柳宗元《早梅》全诗翻译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早梅柳宗元中唐·五言律诗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译文:腊梅在高高的树上早早地绽放,花朵儿映着碧蓝的南国天空。
夜晚北风吹来缕缕清香,清晨严霜滋润花朵洁白的华容。
想将花儿赠给万里外的亲友,路途遥远重重山水阻隔。
寒风中花朵就要凋落,又能用什么来抚慰远客?赏析:梅花傲霜雪斗严寒,历来是诗人歌咏的对象,且多以梅自喻,表达作者的情趣。
柳宗元也正是这样,在《早梅》诗中借对梅花在严霜寒风中早早开放的风姿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孤傲高洁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全诗分前后两层意思,前四句咏物,后四句抒怀。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 起笔不凡,笔势突兀。
早梅与别的花卉不同,在万物沉寂的寒冬绽开了花蕾,“众花摇落独暄妍”(林逋《山园小梅》)。
一个“发”字把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其背景高远广阔的碧蓝的天空,不仅映衬着梅花的色泽,更突出了它的雅洁,不同凡俗。
而“发高树”的“高”字借实写虚,暗寓诗人不苟合流俗行高于时人。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紧承开头两句写梅花开放的恶劣环境,表现梅花不同凡花的风骨。
这两句诗与陆游《落梅》绝句里的“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意同,都赞颂了梅花傲视霜雪的不屈品格。
早梅所处环境的“朔吹”、“繁霜”实际上正是柳宗元遭遇的政治环境的缩影。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到边远落后的南荒之地,过着囚徒般的日子,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
面对腐朽势力连连不断的打击,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怀抱坚定的自信,他表示:“苟守先圣之道,由大中以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
诗歌鉴赏早梅柳宗元诗歌鉴赏早梅柳宗元梅花是中国传统的名花,深受人们喜爱,被文人们歌咏着。
所以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梅花诗句。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柳宗元的早梅的诗歌鉴赏,欢迎大家阅读。
[早梅]唐.柳宗元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注释】1、‘早梅’句;梅树可高达10米,故云"早梅发高树"。
回映:辉映。
楚天:楚地的天空。
当时柳宗元被贬官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永州古属楚地,故称其天空为“楚天。
词句意谓高树上的白色早梅与楚地碧蓝的长天相辉映。
2、朔吹:北风。
繁霜:浓霜。
滋:增添。
这两句意谓夜晚的北风吹送着早梅的幽香,清晨的浓霜增添了花色的洁白。
3、“欲为”二句:取陆凯《赠范晔诗》中折梅赠远的典故,意谓想折梅赠给万里以外的友人,但道路遥远,山水相隔,音讯难通。
“杳杳”(yao咬),渺茫。
4、寒英:凌寒而开的花,指早梅。
坐:即将。
销落:衰败,散落。
销同“消”。
何用:可以。
远客:远方的客人。
【鉴赏】全诗分前后两层意思,前四句咏物,后四句抒怀。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 起笔不凡,笔势突兀。
早梅与别的花卉不同,在万物沉寂的寒冬绽开了花蕾,“众花摇落独暄妍”(林逋《山园小梅》)。
一个“发”字把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其背景高远广阔的'碧蓝的天空,不仅映衬着梅花的色泽,更突出了它的雅洁,不同凡俗。
而“发高树”的“高”字借实写虚,暗寓诗人不苟合流俗行高于时人。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紧承开头两句写梅花开放的恶劣环境,表现梅花不同凡花的风骨。
这两句诗与陆游《落梅》绝句里的“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意同,都赞颂了梅花傲视霜雪的不屈品格。
早梅所处环境的“朔吹”、“繁霜”,实际上正是柳宗元遭遇的政治环境的缩影。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到边远落后的南荒之地,过着囚徒般的日子,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
张谓《早梅》译文《早梅》鉴赏及赏析《早梅》唐代: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村路一作:林村)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早梅》译文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
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并不知道临近水边的寒梅是提早开放,以为是枝头上的白雪经过一冬仍然未消融。
《早梅》注释迥(jiǒng):远。
傍:靠近。
发(fā):开放。
经冬:经过冬天。
销:通“消”,融化。
这里指冰雪融化。
《早梅》鉴赏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
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
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
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
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
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
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
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张谓的诗句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
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
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此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
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
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
读者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
《早梅》赏析这是一首构思奇巧的咏梅诗,意在咏赞。
虽然作者在作品中没有一处议论和礼赞的词句,却巧妙地刻画了早梅凌寒傲雪的高贵品格。
齐己的诗词《早梅》赏析《早梅》唐•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赏析】这首诗题为“早梅”,首联就突出梅敏锐的季节感知性,在万物“冻欲折”的时候,梅根已经感知到了春的温暖。
第二联重点突出“早”。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这两句用字很平常,朴实无华,却颇有韵味。
“深雪”是开放的背景,突出气候的严寒,并照应了首联的“冻欲折”。
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昨夜一枝开”,一枝梅花就提前绽放了。
“一枝开”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如果是树树梅花都已经开放,就不能突出一个“早”,而一枝独秀的梅花,不仅点明了它先于众梅而开,更是先于万芳而开,这样的一枝梅必然是不同寻常的,它是最早的报春使者。
这样,一幅清丽的雪中梅花图就呈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丰富的美的感受。
第三联侧重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
“窥”字,形象地描绘了禽鸟发现早梅时惊奇的情态。
进一步突出了作者的惊喜、惊叹之感。
末联抒发感慨,传达自己对前程的憧憬,充满自信。
“先发”依旧是紧扣诗题之“早”,全诗句句突出一个早字,颇具特色。
扩展阅读:齐己的简介齐己(863~937)俗名胡得生,唐潭州益阳(今湖南宁乡)人。
齐己虽皈依佛门,却钟情吟咏,诗风古雅,格调清和,为唐末诗僧,历代诗人和诗评家多有赞誉。
而且可以对文化更加了解。
幼时家境贫寒,父母早逝,7岁即离开故乡到宁乡大沩山为峒庆寺放牛。
齐己少年聪颖,放牛时经常拿竹校在牛背上比划作诗。
顺庆寺僧侣十分惊异,劝他剃度出家。
齐己出家后先居峒庆寺,参德山禅师得法,解惑顿悟,精研奥义,从而声名大振。
乃至药山、鹿山、护国寺众多禅林,圴请他前去讲经说法,就是当时的石霜法会,也请他管理僧务。
尔后他到南岳佛门修持,先后住持上封寺、福严寺,并在麻姑桥下鸡公岩闭关潜修,自称“衡岳沙门”,破衲芒鞋,逍遥于山林之间。
后梁龙德元年(921),齐己应四川寺僧之约赴剑南,因战乱中途折回,路过湖北江陵时被荆南节度使高季兴挽留,任龙兴寺僧正,后以80高龄圆寂于江陵。
《早梅》古诗解读梅花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朵富有象征意义的花朵。
《早梅》这首古诗写的就是梅花在寒冷的冬季中怀着坚韧和无畏的心态迎难而上的形象。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梅花那种坚强、自信、乐观的品质,并从中感受到一种内心力量的启迪。
在这首古诗中,诗人首先以描写梅花的方式开启了诗歌,他用“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盛开的梅花。
这种开篇的手法给人以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一夜之间,整个大地都被梅花的美丽所点缀。
不仅如此,诗人还通过“寒食东风御柳斜”的描写,将梅花与寒风相提并论,进一步突显了梅花那种不畏严寒的强韧品质。
接下来,诗人继续描绘梅花的形象,并赋予其思想内涵。
他用“弦弦掩抑声声思”的形容来描述梅花,将其与弹拨乐器的声音相比拟,展示了梅花内心深处的悲壮情感。
这里的“思”可以理解为思考,表达了梅花对生命与命运的思索。
梅花虽然极力“掩抑声声思”,但这种“思”却又强烈而深刻。
随后,诗人将焦点转向观者,他用“老去还来”形容观者的心态。
这里的“老去”并非真的指的是人的年龄,而是指时光的流逝,表达了观者智慧和成熟的意味。
观者深刻体会到梅花的坚强,从梅花身上得到启示,积极向上地应对生命中的困难和挫折。
最后,诗人通过“汉宫花暖玉生烟”的描绘,将梅花与古代华美的宫殿相连。
这种对比和联系将梅花的品质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梅花象征着坚韧和无畏,而古代宫殿则象征着华美和尊贵,二者结合在一起,给人一种升华的感觉。
从而可以看出,梅花不仅是寒冬中的佳景,更是国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象征。
通过对《早梅》这首古诗的解读,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到梅花所蕴含的坚韧和无畏精神,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
这种精神不仅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我们今天所追求的品质。
梅花散发出的香气和美丽,让我们从中得到了一种力量和勇气,鼓舞着我们继续追寻梦想,无畏前行。
在寒风中,梅花执着而坚强地绽放,给人带来了希望和温暖。
《早梅》这首古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为我们传达了这种力量和美丽。
早梅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早梅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早梅南北朝:谢燮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译文: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梅花要迎接春天的来临,所以它早先开放。
尽管冬天的天气是多么寒冷,但它还是傲然独立,毫不畏惧。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它只是怕开花落在群芳之后,到那时,人们游春的意兴索然,再也没有人特别注意地观赏它了。
注释: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yí)寒。
发:开花。
疑:畏惧,害怕。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别意:格外注意,特别注意。
赏析:在咏梅诗中仅以早梅为题的就为数不少。
这类诗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突出一个“早”字。
这首《早梅》诗,用极富表现心理状态的手法,写出了梅花的.坚强性格。
诗题是《早梅》,却并没有具体描写早梅的形象、姿韵,而是在议论早梅“早发”的原因。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为了迎接美好的春天的来临,梅花不畏严寒,不惧风霜而早于众花开放。
“迎春”二字,回答了“早发”的原因。
“不疑寒”,化入了梅花不怕严寒的坚强性格。
这些均从诗人口中说出,倍感亲切。
同时,在诗人观赏早梅生发出来的感叹中,隐隐寄寓着诗人的情怀。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承上联,继续抒写早梅的原因。
唯怕百花开在先头,自己落了后,没有人再来观赏,所以,争先恐后,早早放出了芳香。
“畏”字引出的意义深远。
原来,梅花独自早早开放,是有着一种追求的,不能落在“众花后”,而要开在“百花前”。
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梅花人的个性,用“疑”“畏”等极富于表现心理状态的字眼,生动描写了梅花不怕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
而且,巧妙地寄寓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情怀。
诗里没有直接出现梅的画面,也没有任何对梅的形象描绘,但读后,早梅的形象却鲜明可触。
这是因为诗人的议论,紧紧扣住了一个“早”字,突出了早梅的性格。
【早梅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明代-道源《早梅》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原文:早梅明代-道源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
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
翻译: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
雪花落下,给植物披上了银装,一点颜色的都没有,在南边的树枝上有一些花,没有叶子。
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
在小溪旁我都闻到了香味,抬头一看,只见梅花的影子映在农家的墙壁上。
注释:野人:村野之人。
赏析:这首《早梅》是明代高僧道源的杰作。
尽管关于道源的历史记载寥寥无几,但他的这首咏梅诗却如梅花般,历经风霜,依然傲然绽放,流传至今。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
”开篇两句,诗人便以生动的笔触,将梅花那独一无二的气质描绘得淋漓尽致。
在寒冷的冬季,万木凋零,一片萧瑟,而唯独那南枝上的梅花,不畏严寒,傲然绽放,让人赞叹不已。
这两句诗用词简练,却意蕴深远。
“万树”与“南枝”,“无色”与“有花”,对仗工整,相互映衬,突出了梅花那与众不同的“独”字。
这“独”字,不仅描绘了梅花在寒冷中的孤独,更彰显了它不畏严寒、坚韧不拔的傲岸品格,表达了诗人对早梅深深的喜爱之情。
“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
”后两句诗,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早梅的神韵。
流水潺潺,梅香四溢,那清新的香气随着流水飘向远方。
而梅花那婀娜多姿的身影,则倒映在农家的墙壁上,仿佛为这静谧的乡村增添了几分生动与雅致。
这两句诗,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流水与倒影的意象,将原本静止的梅花描绘得仿佛有了生命。
梅花仿佛随着流水轻轻摇曳,其影子在墙壁上颤动,仿佛在诉说着冬日里的故事。
这样的描写,不仅使诗歌更加生动传神,更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
短短二十字,诗人便将早梅的独特与神韵勾勒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道源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与凝练的笔法,更彰显了他高逸的情怀与深厚的文学功底。
无疑,这首《早梅》是咏梅诗中的上乘佳作,值得后人细细品味与传颂。
简析《早梅》是一首五言绝句。
诗的前两句说在冬季,大部分树木都失去繁盛与色彩,显得苍白无力,给人一种孤寂和冷清的感觉。
然而“南枝独有花”则打破这种单调和沉寂;后两句运用视觉和听觉感受,写出梅花的香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