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个性化作文的写作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2
生活化作文指导策略研究生活化作文是指以生活为背景,以生活中的事物、人物或事件为素材,写出具有生活气息、真实可感的作文。
下面是一些指导策略,可以帮助你在写生活化作文时更加得心应手。
1. 观察生活:生活化作文的前提是对生活进行观察。
只有通过仔细观察生活的细节,才能在作文中描绘出真实的场景和形象。
要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时刻保持对周围事物的敏感。
2. 找准主题:生活化作文可以涉及各个方面的生活,要选择一个具有特色和独特性的主题,如一个有趣的人物、一个感人的故事,或者一个特殊的场景等。
这样可以使作文更有亮点和吸引力。
3. 细节描写:生活化作文要有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文中所描绘的场景或形象。
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环境的气味、声音和色彩,来增加作文的真实感。
4. 借助比喻和象征:在生活化作文中使用比喻和象征可以使作文更富有想象力和艺术感。
可以通过比喻来形容人物的特点或环境的特色,通过象征来表达深层次的情感和思考。
5. 感情表达:生活化作文要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情感的表达来传递作品中的主题和思想。
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对事物的态度和情感渲染来表达情感。
6. 结构安排:生活化作文的结构要清晰合理,可以采用层次分明的结构,将不同的内容组织起来。
可以采用引言、主体和结尾的结构,或者通过时间或空间的线索将故事串联起来。
7. 语言表达:生活化作文要有简洁明快、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要避免冗长的叙述和繁琐的修辞。
可以运用形象化的语言,使用一些有趣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以增加作文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8. 文笔风格:生活化作文的文笔要有个人特色和独特风格,体现出作者的个性和审美追求。
可以通过运用恰到好处的修辞手法和文学技巧,来使作文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
生活化作文指导策略研究
生活化作文是指将日常生活中的经历、感受、观察等素材融入到作文中,使作文更贴近生活、生动有趣。
下面是关于生活化作文指导策略的研究。
第一,关注细节。
生活化作文需要抓住生活中的细节,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真实观察和丰富想象。
可以从周围的环境、人物的行为、物体的形状等方面入手,将细节生动地描写出来。
第二,塑造个性。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受都是独特的,因此在生活化作文中应该突出个人的观点和情感。
可以通过描写自己的经历、心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态度,使作文更具个性化。
运用比喻。
比喻是一种生动有趣的修辞手法,可以使作文更具生活化。
通过将生活中的事物与抽象概念进行比较,可以使作文更富有形象感和感染力。
比如可以用“太阳般明亮的笑容”,来形容一个人的笑容。
第四,交代背景。
生活化作文应该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将背景交代清楚,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文中的情景。
可以通过描写时间、地点、气氛等方面来交代背景,使作文更加真实和生动。
第五,注意情节转折。
生活中的情节转折通常是出人意料的,因此在生活化作文中可以巧妙运用情节转折,增加作文的吸引力。
可以通过描写突发事件、意外情况等方式进行情节转折,使作文更加精彩和引人入胜。
生活化作文是一种让作文更贴近生活、更有趣味的写作方式。
通过关注细节、塑造个性、运用比喻、交代背景以及注意情节转折等策略,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真实、引人入胜。
希望以上的研究对你有所帮助。
生活化、作文的写作策略明庭寿一、走进生活,丰富素材库1、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在生活中若不去做善观察的“有心人”,许多素材便从你的鼻尖下溜走,写起文章来必然笔重千斤。
以城市综合治理中颁布的《云南省曲靖市城市管理条例》为契机,引导学生观察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社会各层人物的表现:如民警指挥交通,退休老工人维持社会秩序,医生热情替病人治病,营业员服务周到,叔叔阿姨尊老爱幼,以防“身在此山中”,“不识真面目”。
还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细致深入地观察,以提高观察质量。
如指导学生观察玫瑰,通过视觉,了解玫瑰花的形状、颜色、姿态;用嗅觉,闻它的花香;用触觉,摸到它的实体;用味觉,尝它的滋味。
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既让学生积累了作文素材,又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2、以实践为契机,从生活中采集作文原始素材实践表明:实践活动是学生积累典型作文素材的有效途径之一。
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败,也关系到学生感悟生活深化作文主题的成败。
六年级,我以春游为背景,为学生创设一个童话故事习作训练。
碧绿的草地上躺着一个个面包、蛋糕、署片……它们在痛苦地呻吟着。
这一设计源于学生生活,又是他们不曾顾及的。
学生在议一议、演一演、画一画的基础上,写出了一篇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其中一位女同学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了《一个面包的自述》。
她细腻勾勒出面包的内心世界:“我躺在包里非常兴奋,因为我明白,面包的一生是短暂的,今天,我将要完成自己最后也是唯一的使命──成为主人的美餐。
三江和同学们准备吃午餐,他将手伸进包里,逮住了我,我幸福地闭上眼,默默地等待着……但,伴着三江不满的声音:‘怎又是个面包?’我被重重地摔在草地上,一连打了几个滚。
突然,我听到另一声音:‘三江,你怎将好好的面包扔了?’顿时心中燃起了希望之火,又使劲挺了挺丰满的胸脯,满以为为主人做贡献的机会到了,没想到三江却说:‘哼,都什么年代了,妈妈还给我买面包!我要吃鸡腿!’唉,呜……呜……我失声痛哭起来。
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策略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写作教学往往偏向于注重语法和结构的教学,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结合,以及对学生个性化的关注。
探索一种“生活化”写作教学策略,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生活化写作背景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较少,而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体验与感受,往往是他们写作的灵感来源。
生活化写作教学策略就是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物、事件、人物等作为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体验与情感转化为文字表达,实现写作与学生生活的有机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的实际效果。
二、生活化写作教学策略1.情境创设生活化写作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情境中,促使学生产生写作欲望。
可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故事情节等手段,让学生沉浸感受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可以通过展示一张美丽的风景图片,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其中的情景,引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2.生活化话题选择在生活化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选取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话题来进行写作指导,让学生在思考和表达时更为深入和真实。
可以引导学生写一篇自己的生活经历或者对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的感受,如自己的家庭、学校生活、节日活动等,让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变成自己表达的素材,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3.写作技巧引导在写作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进行深入的思考,让学生学会观察、倾听、思考。
通过丰富的生活体验,学生将更容易找到写作的素材,让写作更具个性化,更有感染力。
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包括如何展开故事情节、如何描绘人物情感等,让学生的写作更加生动和有吸引力。
4.情感表达在生活化写作教学中,情感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故事情节的设计、人物性格的描绘以及观点的表达,都需要学生在这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
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体会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教师可以让学生增加对物事的感受,提高写作的表达情感,从而使写作更有感染力。
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策略在小学阶段,写作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为了使写作更加生动和有趣,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写作教学策略。
下面介绍几种生活化的写作教学策略:1. 采用真实的生活素材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真实生活中收集一些素材,例如学生的日常经历、观察到的事物、感受到的情绪等,用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动力。
学生们更容易对自己熟悉的事物进行自由的表达,同时也能从写作中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
2. 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力教师可以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例如找来一些有趣的图片或小道具,让学生观察并进行想象。
然后要求学生以观察到的细节和自己的想象来写一篇文章,可以是描写性文字、故事、或者是自己的感想等。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写作的质量。
3. 进行实地考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地考察,例如去公园、博物馆、动物园等地方。
学生在考察过程中会感受到各种各样的事物和场景,可以要求他们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记录,然后回到教室以观察到的内容写一篇文章。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 进行写作交流和展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交流和展示活动,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
在活动中,可以采用一些游戏形式,例如写作宝盒、写作小角色扮演等,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教师要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及时的评价和指导,鼓励他们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5. 创设写作任务和挑战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创设性的写作任务和挑战,例如写一封给未来自己的信、写一篇想象的旅行日记等。
这些任务和挑战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生活化”写作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写作,增强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和信心。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选择和运用合适的写作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互动和创造的写作环境。
小学高年级生活化作文指导策略作文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检验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作文水平,教师需要采取一些生活化的指导策略,让学生乐于表达,愿意动笔,提高作文的质量和水平。
下面就介绍一些小学高年级生活化作文指导策略。
一、注重生活化题材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作文,尤其是议论文和记叙文,题材可以注重生活化,既能让学生有话可说,又能明确学生的写作范围。
可以鼓励学生写一些以校园生活为题材的作文,如《我的一天》、《我热爱的课外活动》、《我的老师》等。
也可以让学生以身边的人、事、物为题材写作,这样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作文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二、多角度的引导在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重观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展现写作的真实性和新颖性。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让他们学会用心去发现身边的美好,感受生活的乐趣,从而丰富作文的内容和表现力。
三、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和情景,而学生往往因为视野狭窄、生活经验少而难以表达。
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注重细节的观察和体验,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培养学生听、看、悟的能力,使作文更具生活情趣和吸引力。
四、多样化的写作技巧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多样化的写作技巧,如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注重结构的训练,培养学生条理性的表达能力;注重语言的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等。
这些技巧不仅能让学生的作文更加丰富多彩,还能提高作文的表达能力和吸引力。
五、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看报,多积累一些素材。
要鼓励学生玩、学、写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写作的乐趣,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创作成为一种无拘无束的享受。
只有让学生从内心喜欢写作,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提高作文的水平。
小学高年级生活化作文指导策略
小学高年级生活化作文,是以日常生活或个人经历为素材,通过文字来表达观点、思想或感受的一种写作形式。
对于这种作文,孩子们需要掌握一些策略,才能写出具有生动性和表现力的作文。
下面是一些指导策略,希望能对孩子们有所帮助。
一、选择合适的素材
首先,孩子们需要选择一个与自己有关的素材,例如自己的家庭、朋友、学校、兴趣爱好等。
素材的选择要符合孩子们的个人经历和生活经验,这样能够更好地引发孩子们的情感共鸣和表达。
二、突出事件的细节
在写作中,孩子们需要通过描绘事件的细节来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比如,如果孩子们要写自己一次与父母一起参观博物馆的经历,就可以通过描述博物馆的布局、展品的特点、讲解员的表现等细节,来丰富文章的内容。
三、运用场景描写
孩子们还可以通过运用场景描写,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比如,在写一篇与父母一起去旅游的文章中,孩子们可以通过描写旅游地点的景色、气氛和感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四、使用形象化的语言
在写作中,孩子们可以使用一些形象化的语言,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比如,在写一篇关于夏天的文章中,孩子们可以使用“炎热的骄阳”、“清凉的泳池”等形象化的语言,来描绘夏天的感受。
五、注重文学修养
在写作时,孩子们应该注重文学修养,注意语法、词汇、句子结构等方面。
同时,孩子们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读一些好的文章,增加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最终,孩子们需要在写作中保持真实、自然和独特的风格,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思考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这样,才能写出生动有趣、表现力强的作文。
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策略一、创设情境,增加学生写作的身临其境感。
生活化写作教学策略首先要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写作的主题。
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到写作的氛围中,从而增加写作时的思维活跃度和情感表达力。
在写一篇关于自己的家的文章时,可以让学生用五官去感知家里的气息、声音、色彩等,然后再将这些感知进行整理和表达,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将写作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写出更具有生活气息的文章。
二、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培养写作的积累意识。
生活化写作教学策略还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写作积累意识。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感知生活的点点滴滴,使学生尽可能地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
在校园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树木、鲜花、鸟儿和校园中的景色等,让学生观察和感知生活中的自然风光,从中汲取灵感,为将来的写作积累素材。
三、通过生活化写作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情感。
生活化写作教学策略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
通过生活中的事物和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参与到写作中,让写作更具有情感共鸣力。
老师可以让学生写一封给父母的家书,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表达对父母的爱和关怀,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四、打破传统写作形式,开拓学生的写作想象力。
在生活化写作教学中,老师还要求打破传统的写作形式,开拓学生的写作想象力。
通过引导学生改编或虚构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更具创造力地进行写作表达。
在给学生布置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文章时,可以引导学生改编或虚构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让学生进行想象性的写作表达,从而开拓学生的写作想象力。
五、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和文学素养。
生活化写作教学策略还要求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和文学素养。
通过生活化的写作教学,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修养。
在布置作文任务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都要进行一定量的写作练习,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策略随着小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写作教学也逐渐从传统的“写好作文”向“生活化写作”转变。
这种写作方式注重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本身。
以下是一些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策略,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做到实践。
1. 通过激发好奇心和观察力展开生活化写作生活是无尽的,学生们的好奇心可以促使他们将大量的关注点投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提出有关生活中的问题并与学生一同探究生活的各个细节,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观察力,抓住写作的灵感机会。
例如,校内校外都有许多新鲜事物,可以带着学生探索校内与校外的环境,并监测他们对不同地方涉及的不同主题或感受。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离开学校的时候注意周围的景象,捕捉现实生活的形象。
2. 利用季节和节日切入写作教学季节和节日也是营造生活化写作氛围的重要途径。
季节和节日的变化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并帮助学生将他们的生活体验转化为文字表达中的独特元素。
例如,在秋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树叶变黄,从而提示他们写植物的生长变化;在春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描写家庭聚餐、爆竹声等表达他们的年味记忆。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感受,因此,独特的季节和节日经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创造具有情感价值的作品。
3. 引入生活的元素与冲突生活充满了挑战和冲突,如果学生可以在写作中描绘这些元素和主题,就能够吸引读者的关注并激起读者的好奇心。
例如,在写作中,学生可以描绘家庭关系的紧张,朋友之间的矛盾以及两个伙伴之间的竞争。
他们可以在其中探索解决冲突的方法,或者表达自己的担忧或快乐,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自己所面临的挑战。
4. 利用日常习惯随时展开写作机会写作教学不限于课堂内,学生与教师可以利用日常习惯随时展开写作机会,例如在家庭生活中,记录自己一天所经历的事情,或者在交流时分享自己在学校发生的事情,甚至可以创造类似“写日记”的习惯。
作文教学生活化策略好的作文教学应该是生活化的,这样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写作动力。
以下是一些生活化策略,可供教师参考:一、定期写日记日记是锻炼写作能力的好帮手。
让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并鼓励他们在日记中记录生活中的点滴。
比如,记录假期里自己能看懂的一篇英文文章,或写一个关于自己的爱好的小故事等等。
日记不一定要求正确性,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教师可定期听取学生的日记,指导他们改进。
二、选取生活化主题学生对写作感到厌烦,多半是因为他们写的文章与他们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脱节。
因此,为了让学生对写作有兴趣,教师应该选取生活化主题,使文章更有意义。
比如,写一篇关于自己的好朋友的文章,或者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食物的文章等等。
这样,学生就能在写作的过程中表达出自己的感情,体验到写作的乐趣。
三、班级写作展示班级写作展示是一种生动有趣的写作形式,可以检验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学生的信心。
教师可以定期举办班级写作展示,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拿出来展示出来,并与同学交流。
这样,学生不仅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还能听到同学们的建议,让自己更加好地成长。
四、多元化评价方式评价是教学的必要环节,但是评价方式应该是多元化的,以体现写作的多样性。
比如,评选一篇最佳的描述文章,或者评选一篇最感人的小故事,还可以评选一篇最有见地的议论文等等。
这些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写作的乐趣,增强写作的信心。
五、词语记忆让学生多背诵一些词语,如名言警句,成语等等。
这样能够提高他们的词汇水平,增强他们的写作能力。
并且,通过词语记忆,还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的含义和用法,从而更好地运用在写作中。
明庭寿
走进生活,丰富素材库
、留心观察身边地事物
在生活中若不去做善观察地“有心人”,许多素材便从你地鼻尖下溜走,写起文章来必然笔重千斤.以城市综合治理中颁布地《云南省曲靖市城市管理条例》为契机,引导学生观察街道地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社会各层人物地表现:如民警指挥交通,退休老工人维持社会秩序,医生热情替病人治病,营业员服务周到,叔叔阿姨尊老爱幼,以防“身在此山中”,“不识真面目”.还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细致深入地观察,以提高观察质量.如指导学生观察玫瑰,通过视觉,了解玫瑰花地形状、颜色、姿态;用嗅觉,闻它地花香;用触觉,摸到它地实体;用味觉,尝它地滋味.通过观察,激起学生地作文兴趣,既让学生积累了作文素材,又陶冶了他们地情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以实践为契机,从生活中采集作文原始素材
实践表明:实践活动是学生积累典型作文素材地有效途径之一.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地成败,也关系到学生感悟生活深化作文主题地成败.六年级,我以春游为背景,为学生创设一个童话故事习作训练.碧绿地草地上躺着一个个面包、蛋糕、署片……它们在痛苦地呻吟着.这一设计源于学生生活,又是他们不曾顾及地.学生在议一议、演一演、画一画地基础上,写出了一篇篇生动有趣地童话故事,其中一位女同学以第一人称地口吻写了《一个面包地自述》.她细腻勾勒出面包地内心世界:“我躺在包里非常兴奋,因为我明白,面包地一生是短暂地,今天,我将要完成自己最后也是唯一地使命──成为主人地美餐.三江和同学们准备吃午餐,他将手伸进包里,逮住了我,我幸福地闭上眼,默默地等待着……但,伴着三江不满地声音:‘怎又是个面包?’我被重重地摔在草地上,一连打了几个滚.突然,我听到另一声音:‘三江,你怎将好好地面包扔了?’顿时心中燃起了希望之火,又使劲挺了挺丰满地胸脯,满以为为主人做贡献地机会到了,没想到三江却说:‘哼,都什么年代了,妈妈还给我买面包!我要吃鸡腿!’唉,呜……呜……我失声痛哭起来.”这是多么富有个性化和人性化地内心活动地描写啊!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独特地感受、体验和真情表达.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描绘生活,奏鸣生命乐章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课标》指出:教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地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地重要载体,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地首要地基本条件资源.教师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实现课程资源价值地“超水平”发挥.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开发和利用作文教材,创造性地重组和建构作文教材.五年级我设计一个“说茶—泡茶—观茶—品茶—写茶”地系列作文活动,这一实践性、综合性很强地习作训练打破了教材地束缚,开放了作文时空,培养了学生地观察、想象、思维、口头表达、收集整理资料、处理人际关系等综合能力.学生们写出地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想象丰富,有个性、有趣味、有创意.有学生在他地作文中写道:“翻腾地茶叶世界多么精彩,毫无生命力地茶叶在水地怀抱里仿佛一个个小精灵,它们跳跃、翻腾、游动,仿佛经历了盘古开天辟地般地轰轰烈烈,又归于山林幽谷般地宁静.我真想走进它们地世界,聆听它们地声音,感受它们富有生命地灵动.还有人写到:在碧绿地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地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看到了江南地杏花春雨,疏淡地微云.”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张扬个性,自由倾吐
在学生掌握基本地表达方法后,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教材束缚,不为教师羁绊,题目自拟,体裁自定,内容自选,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地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地需要.因而学生能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以
“新颖”为前提,去描绘那丰富多彩地校园生活,喜怒哀乐地家庭生活,五彩缤纷地社会生活,绚丽多彩地自然生活.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设计生活,展示自我
学生不仅是学习地主人,更是生活地主人.因此我注重为学生创造契机,让他们自己设计生活,从而发展学生地创造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设计人物角色
我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未来地老师、厂长、医生、工人、农民……去设计符合自己愿望和理想地社会、生活、职业、工作、成果.学生在作文中每一细节,都是未来社会地格局,他们地敢想敢做,令人惊叹!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设计班队活动
班队活动怎样才能更有趣味性、生动性、艺术性,我让学生出谋划策,大胆想象.于是从主题到形式,从内容到过程,一份份活动方案新颖别致,让人看了拍案叫绝.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设计美化校园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地场所,怎样使校园美化、绿化,我校发动学生仔细察看校园环境,针对地理位置,构建方案.画廊地安排、雕塑地造型、花坛地装点、喷泉地分布、假山地式样……学生地设计充满童趣,又具有现代气息,俨然以设计师地身份面对现实、着眼于未来,在构思着学校地宏伟蓝图.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另外,我还让学生设计课文学法、设计班级园地、设计报刊、设计房屋……通过眼动、耳动、手动、脑动,不仅发挥了学生地聪明才智,也让他们充实了生活,美化了生活,创造了生活,成了全面发展地“小能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作文是一种思想和文字地综合训练,是语文教学地中心,非一日之功.小学生有着丰富地想象潜力,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就能开发出更为广阔地创造空间,写出张扬个性地作文,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