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评分细则,DOC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2
2018年福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第十三届技能竞赛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案例分析项目技能竞赛项目指南主办]福州市教育局福州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承办福州市职业教育实训中心福州文教职专2017年10月28日目录《一、竞赛组织机构 (2)二、竞赛规则 (2)(一)领队、指导教师须知 (2)(二)参赛选手须知 (2)(三)评判人员须知 (3)(四)工作人员须知 (3)(五)评分细则 (4)三、竞赛日程 (5)四、竞赛规程 (5)-五、熟悉场地安排 (5)六、赛场分布图 (6)七、服务与接待 (6)八、安全预案 (6)九、参赛选手及指导教师名单 (11)一、竞赛组织机构/项目负责人:黄碧珠福州市职业教育实训中心电话:赛场联系人:林华经福州文教职业中专学校电话:竞赛仲裁申诉:江堃俤福州市教育局职成教处处长联系电话:郑锵福州市教育局职成教处副处长联系电话:林培斌福州市教育局职成教处干部联系电话:蔡宗松福州市职业教育实训中心主任联系电话:林琳福州市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副主任联系电话:二、竞赛规则(一)领队、指导教师须知.1.要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及竞赛规程,教育选手遵守竞赛规则,尊重裁判,讲团结、讲文明、讲礼貌。
同时要做好选手的安全教育工作,确保选手在竞赛期间的各项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2.要做好各项赛前准备工作,包括对选手的参赛动员、思想教育以及材料准备等。
3.竞赛期间在赛场指定区域内观摩,须听从场地工作人员安排,不得有任何示意评委及学生等的眼神及动作,如有违规行为,一经发现,取消其所在学校学生的参赛资格。
4.竞赛前要带领选手熟悉赛场环境,了解赛场的各项设施,并按规定时间到达赛场参加比赛。
5.竞赛中如有问题,由领队负责将本队选手的申诉以书面的形式向仲裁组提出,服从仲裁组的裁决。
不得与大赛工作人员直接交涉。
6.要自觉遵守参赛纪律,不对竞赛过程的组织工作和竞赛内容随意发表评论。
不单独与裁判接触,不向裁判提供本队选手的姓名。
7.应协助本赛点工作人员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确保竞赛顺利进行。
一、项目背景某市某区政府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决定对市区内某段道路进行改造。
该项目总投资约为1亿元人民币,招标范围包括道路改造、排水、照明、绿化等工程。
为确保招标的公正、公平、公开,区政府委托某招标代理机构负责该项目的招标工作。
二、招标文件分值设置错误案例分析1. 分值设置不合理在招标文件中,分值设置是评价投标文件优劣的重要依据。
然而,在本次招标文件中,部分分值设置存在不合理之处。
(1)技术分值过高在本次招标文件中,技术分值占总分的50%,而其他如商务、信誉等方面的分值相对较低。
这导致投标人在技术方面投入过多精力,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表现。
实际上,一个优秀的项目不仅需要技术过硬,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商务、信誉等方面的能力。
(2)分值分配不均在技术分值中,部分评分项的分值过高,而其他评分项的分值过低。
例如,在施工组织设计评分项中,分值高达20分,而其他评分项如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安全文明施工措施等分值仅为5分。
这种分值分配不均的现象,容易导致投标人过分关注高分项,而忽视其他方面。
2. 评分标准不明确在招标文件中,部分评分标准描述模糊,缺乏具体量化指标。
例如,在施工组织设计评分项中,评分标准提到“施工方案合理、可行”,但未给出具体量化指标。
这种模糊的评分标准,容易导致评委在评分时产生主观臆断,影响招标的公正性。
3. 评分细则不合理在招标文件中,部分评分细则存在不合理之处。
例如,在商务分值中,投标报价得分占比过高,达到30%。
这导致投标人在报价方面投入过多精力,而忽视了其他商务方面的表现,如售后服务、项目进度等。
1. 影响招标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分值设置不合理、评分标准不明确、评分细则不合理等问题,容易导致招标结果偏离公正、公平的原则,损害其他投标人的合法权益。
2. 影响项目的质量分值设置不合理,可能导致投标人过分关注高分项,而忽视其他方面的表现。
这可能导致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影响项目的整体效果。
二建实务案例题评分标准二建实务是建筑行业中的重要考试科目,其中的案例题是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二建实务案例题,我们需要了解并掌握相关的评分标准,以便在考试中能够准确地把握分数的获取途径。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二建实务案例题的评分标准。
首先,二建实务案例题的评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逻辑、表达清晰和条理性、答题的规范和准确性等。
在考试中,我们需要针对这些方面进行准备和答题,以确保能够获得高分。
在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方面,我们需要全面理解案例内容,对其中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案例的相关背景和现实情况,以便能够提出全面、深刻的观点和建议。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在案例分析中获得更高的分数。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逻辑是评分标准中的关键部分。
在答题过程中,我们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并且要合乎逻辑地展开论述。
同时,还需要对所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分析,以确保能够获得评分者的认可。
表达清晰和条理性是评分标准中的基本要求。
在答题过程中,我们需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并且要确保表达的条理清晰,避免出现表达混乱或者逻辑不清晰的情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使评分者在阅卷过程中更容易理解我们的观点和思路,从而获得更高的分数。
最后,答题的规范和准确性也是评分标准中的重要内容。
在答题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答题,确保不出现偏离主题或者答非所问的情况。
同时,还需要确保所提出的观点和建议准确无误,避免出现错误或者偏差,以确保能够获得满分。
综上所述,二建实务案例题的评分标准涵盖了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逻辑、表达清晰和条理性、答题的规范和准确性等多个方面。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能够做到符合要求,我们才能够在考试中获得理想的成绩。
因此,我们在备考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评分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和训练,以确保能够应对考试中的各种挑战,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国计量学院第十届管理案例分析大赛复赛参赛队伍:评分细则1、比赛采用百分制,其中初赛上交的案例分析报告换算成60分制,现场PPT陈述部分占40%;2、复赛时现场陈述时间为8分钟,最少陈述时间不得低于6分钟,否则酌情予以扣分,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主持人有权要求停止;3、具体评分细则及评分表如下。
现场陈述部分(40分)形象(15分)准确性(15分)逻辑性(20分)创新性(25分)现场发挥(25分)衣着统一,谈吐文雅,行为大方,不含攻击语言。
用语准确,引用数据及案例详实可靠,理论运用恰当。
引用数据详实可靠,理论依据论证有力,逻辑严谨。
思维开阔,观点新颖,富有创意。
反应灵敏,言简意骇,口齿清楚,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表述,团体配合默契。
评委评分现场陈述部分形象(15分)准确性(15分)逻辑性(20分)创新性(25分)现场发挥(25分)文稿部分成绩PPT答辩部分成绩总分复赛比赛形式补充说明1、本次复赛通过赛前领队会议抽签决定出场顺序。
参赛队伍在大赛提供的两个案例题目中任选其一进行分析。
经过初赛、复赛和决赛的三轮角逐,将产生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优胜奖若干项。
2、每队至少有4名队员出现和观看现场比赛,其中包括1名媒体操作员。
3、赛前在规定时间内上交修改后的文稿、PPT及队员详细名单。
4、复赛只进行参赛队员陈述、多媒体演示配合等方式对案例分析成果进行展示,复赛不设置答辩环节,每支队伍时间限制为8分钟。
5、参赛队员需谈吐文雅,不得使用带有攻击性的词语。
6、复赛结束统计成绩(案例文稿+PPT展示两块成绩),选出获优胜奖和三等奖队伍,排名前六名的队伍晋级决赛,角逐一、二等奖。
7、决赛细则、日程另行通知。
教师教学大赛评分细则为了全面、公正、客观地评价参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特制定以下评分细则。
评分将围绕以下十个方面进行:一、知识掌握水平(满分10分)评价教师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教学内容的准确性、深度和广度。
教师应能够准确传授学科知识,把握学科前沿动态,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学中。
二、教学方法选择(满分10分)评价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多样,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
三、教学设计创新(满分10分)评价教师教学设计的新颖性、创新性和实用性。
教师应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设计,体现个性化、差异化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四、课堂掌控能力(满分10分)评价教师在课堂上的管理能力,包括课堂秩序维护、学生参与度调动、课堂氛围营造等。
教师应能够妥善处理课堂突发情况,确保教学秩序井然有序。
五、师生互动情况(满分10分)评价师生互动的频繁程度和质量,包括提问、回答、讨论等环节。
教师应能够关注学生需求,鼓励学生提问,及时回应学生疑惑,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
六、学生学习效果(满分20分)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质量和进步程度。
教师应能够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素养,实现教学目标。
七、教师专业素养(满分10分)评价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态度、教学风格等方面的素养。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教学态度,独特的教学风格,为学生树立榜样。
八、团队合作创新(满分5分)评价教师在团队教学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协作、资源共享、创新实践等方面。
教师应能够积极参与团队教学活动,发挥个人优势,为团队整体教学水平提升做出贡献。
九、综合素质评价(满分5分)评价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以应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挑战和变化。
十、教育教学贡献(满分10分)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学生指导等方面的贡献。
第1篇一、评分标准1. 论述清晰(20分):案例分析论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能够准确把握案件的核心问题和法律争议点。
2. 法律依据准确(30分):案例分析中引用的法律条文准确无误,能够结合案件事实进行分析,论证有力。
3. 事实分析准确(20分):对案件事实的描述准确,能够从案件事实中提炼出关键信息,为后续法律分析提供依据。
4. 案例评析深度(20分):对案件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案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5. 语言表达(10分):案例分析语言表达流畅,无错别字、语法错误,结构完整。
二、评分细则1. 论述清晰(20分)- 论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10分)- 能够准确把握案件的核心问题和法律争议点(10分)2. 法律依据准确(30分)- 引用的法律条文准确无误(15分)- 能够结合案件事实进行分析,论证有力(15分)3. 事实分析准确(20分)- 对案件事实的描述准确(10分)- 能够从案件事实中提炼出关键信息(10分)4. 案例评析深度(20分)- 从多个角度分析案件(10分)- 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10分)5. 语言表达(10分)- 语言表达流畅(5分)- 无错别字、语法错误(5分)- 结构完整(5分)三、案例分析评分示例以下为案例分析评分示例,仅供参考:【案例分析】某甲与某乙因房屋买卖纠纷诉至法院。
甲主张乙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购房款,要求乙支付购房款及违约金。
乙则认为,甲未按照合同约定交付房屋,构成违约,要求解除合同。
【评分】1. 论述清晰(20分)- 论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10分):本案例分析从案件事实、法律依据、事实分析、案例评析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 能够准确把握案件的核心问题和法律争议点(10分):本案例分析准确把握了案件的核心问题和法律争议点,即甲乙双方关于购房款及违约金的争议。
2. 法律依据准确(30分)- 引用的法律条文准确无误(15分):本案例分析引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条文,引用准确无误。
案例讨论现场评分规则一、评价委员会及其工作规则1、每个案例小组推选一名评价委员,组成评价委员会。
2、评价委员会推选一名学员担任主席,负责宣布评价结果;与指导教师一起处理评价中出现的其他非制度性问题。
3、主席指定一名记分员,负责评价分数的汇总及统计。
二、评分规则1、评价委员实行实名评价、独立打分,对自己的评价结果负责。
*委员不对本组的答辩作评价!2、委员须对自己作出的“极端评价”,即:“努力级”和“优秀级”、及其“加分项”,进行举证说明。
3、每个委员的评价结果,由主席在第二小组案例陈述后当场宣读,依次类推。
4、每个小组完成案例陈述后,指导教师可以发表简短评述。
5、小组最后得分,为所有评价委员打分的平均值,在全部小组陈述结束后统计公布。
三、评分指标委员按照设计的《案例讨论现场评分表》(见附件一)评价、填分。
1、评分指标及权重评分指标为:案例分析的内容、PPT的设计、发言人的表达情况,所占分数分别为:50分、20分、30分。
2、评价等级每个评价指标分为以下四个等级:努力级、正常、良好、优秀级,其系数分别为:0.5、0.6、0.8、1。
3、分数计算方法评价分数= ∑⨯等级系数每项指标所占分数4、关于加分项的说明加分项为案例陈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亮点”。
“亮点”应为该小组所独有、或明显优于其他小组。
每个“亮点”加1分,最多不能超过5分。
四、评价结果的验证(充分项)本项工作为充分项,是否进行,由指导教师根据情况决定。
为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在所有小组陈述完后,每个评价委员要根据自己对每个小组的“综合印象”进行“012排序”比较,作出所有小组的“印象结果排序”。
方法原理见附件(二)《012排序法”学习资料》。
如果“印象结果排序”与评价委员“打分结果”有明显出入,则需有评价委员会主席与指导教师现场商定处理办法并作出结论。
印象结果排序012排序比较附件(一)《案例讨论现场评分表》案例讨论现场评分表第 2 小组发言人:李XX 评价委员余顺坤印象标记4+印象标记 5 特好43 正常21 很差特别说明:案例讨论现场评分表特别说明:附件(二)、《“012排序法”学习资料》《应聘人员综合印象012比较表》填表说明:1、从应聘者对应聘岗位适合程度的角度,评价者将每一个应聘者与其他应聘者进行逐一比较,做出“不适合”、“同等适合”、“更加适合”的综合印象判断,并相应赋予“0”、“1”、“2”分。
第1篇一、引言法律案例分析题是法学教育中常用的一种考核方式,旨在考察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确保评分的公正、公平和科学,特制定本评分标准。
二、评分原则1. 公正性:评分应客观、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2. 全面性:评分应涵盖案例分析题的所有要求,包括事实分析、法律适用、逻辑推理等。
3. 严谨性:评分应严谨细致,避免主观臆断。
4. 发展性:评分应鼓励学生创新思维,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评分标准(一)事实分析(20分)1. 对案件事实的概括(5分):准确、全面地概括案件事实,无遗漏。
2. 对案件事实的梳理(5分):按照时间、空间、人物等要素,对案件事实进行梳理,层次分明。
3. 对案件事实的评估(10分):对案件事实进行评估,包括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等。
(二)法律适用(30分)1. 法律规范的识别(10分):准确识别案件涉及的法律规范,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2. 法律规范的适用(10分):根据案件事实,准确适用相关法律规范。
3. 法律规范的解释(10分):对法律规范进行合理解释,确保适用法律规范的准确性。
(三)逻辑推理(25分)1. 事实与法律的关联(10分):将案件事实与法律规范相结合,进行逻辑推理。
2. 法律推理的严密性(10分):推理过程严谨,无逻辑漏洞。
3. 推理结果的合理性(5分):推理结果合理,符合法律规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案例分析(25分)1. 案例分析的深度(10分):对案件进行分析,深入挖掘问题,提出见解。
2. 案例分析的广度(10分):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出多角度见解。
3. 案例分析的实用性(5分):分析结果具有实用性,对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四、评分细则(一)事实分析1. 案件事实的概括:5分- 完全准确概括案件事实(4-5分)- 准确概括案件事实,个别细节遗漏(3-4分)- 部分准确概括案件事实,存在较大遗漏(1-3分)- 无法准确概括案件事实(0分)2. 案件事实的梳理:5分- 按照时间、空间、人物等要素,层次分明地梳理案件事实(4-5分)- 部分梳理,层次不分明(3-4分)- 部分梳理,层次混乱(1-3分)- 无法梳理案件事实(0分)3. 案件事实的评估:10分- 评估全面、准确(8-10分)- 评估基本全面、准确(6-8分)- 评估部分全面、准确(4-6分)- 评估不准确,存在明显错误(0-4分)(二)法律适用1. 法律规范的识别:10分- 准确识别案件涉及的法律规范(8-10分)- 部分识别,存在遗漏(6-8分)- 部分识别,存在错误(4-6分)- 无法识别法律规范(0-4分)2. 法律规范的适用:10分- 准确适用相关法律规范(8-10分)- 部分适用,存在遗漏(6-8分)- 部分适用,存在错误(4-6分)- 无法适用法律规范(0-4分)3. 法律规范的解释:10分- 合理解释法律规范,确保适用准确性(8-10分)- 部分合理解释,存在偏差(6-8分)- 部分解释,存在错误(4-6分)- 无法合理解释法律规范(0-4分)(三)逻辑推理1. 事实与法律的关联:10分- 将案件事实与法律规范相结合,进行逻辑推理(8-10分)- 部分结合,存在偏差(6-8分)- 部分结合,存在错误(4-6分)- 无法结合案件事实与法律规范(0-4分)2. 法律推理的严密性:10分- 推理过程严谨,无逻辑漏洞(8-10分)- 部分严谨,存在逻辑漏洞(6-8分)- 部分严谨,存在较多逻辑漏洞(4-6分)- 推理过程混乱,存在严重逻辑漏洞(0-4分)3. 推理结果的合理性:5分- 推理结果合理,符合法律规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5分)- 部分合理,存在偏差(3-4分)- 部分合理,存在较大偏差(1-3分)- 推理结果不合理,与法律规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0-1分)(四)案例分析1. 案例分析的深度:10分- 深入挖掘问题,提出见解(8-10分)- 部分深入,存在偏差(6-8分)- 部分深入,存在较大偏差(4-6分)- 无法深入分析问题(0-4分)2. 案例分析的广度:10分- 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出多角度见解(8-10分)- 部分角度,存在偏差(6-8分)- 部分角度,存在较大偏差(4-6分)- 无法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0-4分)3. 案例分析的实用性:5分- 分析结果具有实用性,对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意义(4-5分)- 部分实用性,存在偏差(3-4分)- 部分实用性,存在较大偏差(1-3分)- 分析结果无实用性(0-1分)五、总分根据以上评分标准,将各项得分相加,得出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