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纲要
- 格式:docx
- 大小:18.77 KB
- 文档页数:5
2019-2020年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测第一课时认识长度单位——毫米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言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板出:毫米的认识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七、巩固发展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数学精品资料2019秋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经过两年的小学生活,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习的习惯和常规。
但孩子们由于存在着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
但仍有少数同学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让他们达到学段目标。
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分三个领域,八个单元。
(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
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第三单元“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乘与除”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
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第六单元“乘法”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
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5.第七单元“年、月、日”本单元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纲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数学课程性质必修课学时96课时×1学期教学对象印度尼西亚三年级小学生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纲前言经过了两年的华文数学学习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把数学运用到生活中,还学会了许多华文数学用语。
因此,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要好好利用学生的特点去进行更有效率的教学。
本学期课时安排大约为96课时,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并会口算及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其次“万以内的加减法(二)”是二年级下学期学习万以内的加减法(一)的延伸及巩固,需要多练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所以教师首先让学生懂得整数的概念,由浅入深进行教学。
对于已经有良好华语基础的学生,教师应该尽量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情趣中学会数学,能更好地参与到数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并引导孩子们热爱数学,激发他们的最大潜力。
总之,教学需要形式多变、灵活运用。
以下只是本学期课程内容的教学计划编排,也许会有其他原因出现课程的变动,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各班的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本学期教学内容如下:教学教材: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量教学内容:1.毫米、分米(复习:米、厘米)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2.千米:1千米(公里)=1000米3.测量与估量物体的长度4.质量单位:吨、千克(复习:克、千克)1吨=1000千克教学重点:1.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 1吨=1000千克2. 会简单物体的测量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概念,1千米=1000米2.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1吨=1000千克3.能够动手操作测量简单的物体及估量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的加减法2. 三位数的加减法(口算、笔算)3.加减法的验算教学重点: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2.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教学目标:1.巩固两位数进位加、退位减,递进学习三位数的加减法。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三年级数学科教学计划拟写人:彭宇娟一、班级情况分析上期本班有学生65人,本期转出32人,转入1人,现有34人,男生11人,女生23人,大多数学生天真、活泼、积极好学,上课大胆发言,学习效率较高;关心集体,上进心强。
一小部分学生贪玩,上课经常不能注意听讲,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经过两年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简单的运算方法。
能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到不确定现象。
学生能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也有少部分学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面。
因此,在这学期中我将加强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辅导,力求他们的学习成绩有一个新的提高,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少数差生注意个别指导。
1、学习习惯和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
课堂中喜欢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1)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
(3)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千克与克、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乘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期末复习。
1、本册教材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大量选择了有意义的素材。
即学生在学校或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探索新的学习内容。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1课时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算法的过程,会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2.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根据搜集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二、自主探究谈话: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现在我们先来一起解决其中的两个问题。
1.解决“小女孩要跑多少米”的问题⑴问:求小女孩要跑多少米怎样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算式。
⑵谈话: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怎样计算400×2,结果是多少?再在小组里交流。
⑶班级交流。
谈话:谁来给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学生说出算法,教师板书。
2.尝试解决“小男孩要跑多少米”的问题⑴问:怎样列式?⑵谈话: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结果是多少?⑶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⑷班级交流,总结算法。
3.小结,问:观察上面两题的乘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揭示课题。
三、组织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一组一组地算,再比较每组中两道题算法上的联系,从而促进算法的有效迁移。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回答,再移动卡片,学生抢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每组的三道题之间的联系。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引导观察图意,搜集信息,明确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图画,引导搜集信息,明确要求问题。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这一学期我担任三年级一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三年一班学生两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
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和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有关倍的概念及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性与周长,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性与周长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能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应用其含义解决问题。
5.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6.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一如00米多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単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一60秒,会进行有关长度、质量和时间的简单计算。
7.初步了解集合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9-2020 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教课计划【一】教材剖析本册教材的包含下边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之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和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相关倍的观点及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色与周长,千米和吨的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万之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本册教材的要点学习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万之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
万之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和笔算是小学生应当掌握和行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
相同,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由于无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
引入分数是数观点的一次扩展。
分数观点比较抽象,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会有必定难度,因此本册出现的分数内容是最先步的,联合学生的生活实质和详细实例解说一些简单分数的详细含义,使学生成立起分数的初步观点,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沟通,进一步发展数感,还学惯用分数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质问题等;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本册教材安排了“倍的认识”教课单元,将过去分别编排在表内乘除法中的相关“倍”的知识集中编排,让学生在掌握了乘除法之以后学习。
这样既有益于成立“倍”的观点,也便于学习依据“倍”的含义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质问题。
在图形与几何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要点内容。
经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四边形,掌握认识正方形和正方形的特色,认识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
同时使学生经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使空间观点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认识质量单位吨以实时间单位时、分、秒。
这些内容的教课,能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长度、质量和时间观点,并经过实质操作和详细体验,培育学生估计物体质量和时间的意识。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科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基础型课程
设计教师
适用年级三年级
教学材料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设计日期 2019.9.22 授课时间:64课时(4课时机动)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是按照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2003年经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供三年级上学期实验和教学使用。
为帮助教师理解和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体系结构,有效的实施课堂教学。
一、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即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意识。
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4、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5、结合实例,进一步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6、在东、西、南、北和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
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7、通过具体的情境,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8、应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测量等知识解决问题。
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9、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他人的指导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程内容:
三年级上册教材包括四大方面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统计与概率。
数与代数:克、千克、吨的认识;除法的口算、估算;简单的、稍复杂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及验算;混合运算;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混合运算;分数的初
步认识与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空间与图形: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在东、西、南、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
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认识周长和周长单位,会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实践与综合运用:感知影子长短与时刻变化的关系;合理安排双休日。
统计与概率:可能性的大小。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乘法、除法的口算、估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难点是“空间与图形”。
三、课程实施:
1、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教材。
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
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3、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4、应用题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准确的把握数量关系,逐步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4、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作,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
5、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
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反馈和矫正。
6、对待达标生要多给与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其上进心。
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使后进生乐于接受。
7、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多读书,多查阅资料,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
多听课,多评课,汲取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8、发挥教研组的教研优势,群策群力,结合学校《问题研学、多元互动》这一中心课题,把教研组的教研活动落到实处,要求每次教研活动都要做好活动记录,务必使教研活动常态化。
我们三年级数学组采取单周集体教研,双周集体备课的安排。
10、教学进度建议本册教科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有4课时留作机动,便于教师创造性地安排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