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栟茶中学2013年高三化学考前赢分30天 第19天 2
- 格式:doc
- 大小:195.50 KB
- 文档页数:4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2013年高考考前赢分30天核心知识1.根据化学方程式考查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计算,及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题目一般由图表提供某些数据进行有关计算并判断某些外界条件变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解题关键在于:化学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各物质的速率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增大浓度、增加压强、升高温度、使用正催化剂均可加快反应速率,反之则减慢。
2.外因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是由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相当于活化分子浓度)决定的,而不是由活化分子数的多少决定的。
此外:活化能大,反应速率慢,改变活化能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如催化剂改变反应的活化能,因此,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
(而活化能的大小对反应热没有影响)3.焓变、熵变都是判断反应能否进行的依据,但都不是唯一依据。
还可利用ΔH -TΔS 的符号来判断恒温、恒压条件下反应的方向:ΔH -TΔS<0时,反应自发进行;ΔH –TΔS = 0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ΔH–TΔ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化学反应体系的焓变减少(ΔH<0)和熵变增加(ΔS>0)都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
补差纠错1.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C(s) + CO2(g)2CO(g);△H>0,达到平衡状态,现进行如下操作:①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②增加反应物C的用量;③缩小反应体系的体积;④减少体系中CO的量。
上述措施中一定能使反应的正反应速率显著加快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 D .①③④2.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2(g)+3H2(g)2NH3(g);△H <0,在673K,30M Pa下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点a处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处的大B.点 c处的正反应速率比逆反应速率大n·····abc e NH3H2C.点d (t1时刻) 的n(N2)比点 e (t2时刻) 处的n(N2)大D.其他条件不变,773K下反应至t1时刻,此时画出的两根平行线间的距离将要变大●常见错解:C●正确答案:AB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H4NO3溶于水吸热,说明其溶于水不是自发过程B.同一种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大,液态时次之,而固态时熵值最小C.借助于外力能自发进行的过程,其体系的能量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D.由能量判据和熵判据组合而成的复合判据,更适合于所有的过程解题规范以下是著名的碘时钟实验:已知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和亚硫酸钠会发生如下一些反应①IO3- +3HSO3-= 3SO42-+ 3H+ + I-(慢)②IO3- +5I- +6H+ = 3I2 + 3H2O(慢)③I2 +HSO3-+ H2O = 2I- +SO42- +3H+(快)分别配制下面三种溶液。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2013年高考考前赢分30天核心知识1.根据化学方程式考查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计算,及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题目一般由图表提供某些数据进行有关计算并判断某些外界条件变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解题关键在于:化学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各物质的速率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增大浓度、增加压强、升高温度、使用正催化剂均可加快反应速率,反之则减慢。
2.外因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是由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相当于活化分子浓度)决定的,而不是由活化分子数的多少决定的。
此外:活化能大,反应速率慢,改变活化能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如催化剂改变反应的活化能,因此,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
(而活化能的大小对反应热没有影响)3.焓变、熵变都是判断反应能否进行的依据,但都不是唯一依据。
还可利用ΔH -TΔS 的符号来判断恒温、恒压条件下反应的方向:ΔH -TΔS<0时,反应自发进行;ΔH –TΔS = 0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ΔH–TΔ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化学反应体系的焓变减少(ΔH<0)和熵变增加(ΔS>0)都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
补差纠错1.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C(s) + CO2(g)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CO(g);△H>0,达到平衡状态,现进行如下操作:①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②增加反应物C的用量;③缩小反应体系的体积;④减少体系中CO的量。
上述措施中一定能使反应的正反应速率显著加快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 D.①③④2.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2(g)+3H2(g )2NH3(g);△H <0,在673K,30M Pa下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点 c处的正反应速率比逆反应速率大C.点d (t1时刻) 的n(N2)比点 e (t2时刻) 处的n(N2)大32D.其他条件不变,773K下反应至t1时刻,此时画出的两根平行线间的距离将要变大●常见错解:C●正确答案:AB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H4NO3溶于水吸热,说明其溶于水不是自发过程B.同一种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大,液态时次之,而固态时熵值最小C.借助于外力能自发进行的过程,其体系的能量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D.由能量判据和熵判据组合而成的复合判据,更适合于所有的过程解题规范以下是著名的碘时钟实验:已知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和亚硫酸钠会发生如下一些反应①IO3- +3HSO3-= 3SO42-+ 3H+ + I-(慢)②IO3- +5I- +6H+ = 3I2 + 3H2O(慢)③I2 +HSO3-+ H2O = 2I- +SO42- +3H+(快)分别配制下面三种溶液。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校本化资料考前一周自主复习化学( 1)回一、物 的 成、性 和分 (一)掌握基本概念1. 分子 : 分子是能 独立存在并保持物 化学性 的一种微粒。
(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 是构成物 的基本微粒。
( 2)按 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 : 原子分子如 :He 、 Ne 、 Ar 、Kr ⋯双原子分子如 :O 2 、H 2 、 HCl 、NO ⋯多原子分子如 :H 2 O 、 P 4 、 C 6H 12O 6 ⋯及高分子如 : 聚乙、 聚 乙 ⋯2. 原子 : 原子是化学 化中的最小微粒。
确切地 ,在化学反 中原子核不 ,只有核外 子 生 化。
( 1)原子是 成某些物 (如金 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 子)和核外 子构成的。
3. 离子 : 离子是指 荷的原子或原子 。
( 1)离子可分 阳离子 :Li ++++-2--2-⋯、 Na 、H 、 NH 4 ⋯阴离子 :Cl、 O 、OH 、 SO 4 ( 2)存在离子的物 : ①离子化合物中 :NaCl 、 CaCl 2 、 Na 2SO 4 ⋯② 解 溶液中 : 酸、 NaOH 溶液等③金属晶体中 : 、 、 、 等 4. 元素 :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 荷数(即 子数)的同一 原子的 称。
( 1)元素与物 、分子、原子的区 与 系 : 物 是由元素 成的(宏 看) ; 物 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 看) 。
(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 (性 、 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5. 同位素 :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 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 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 原子互称同位素。
如 H 有三种同位素 : 1 H 、 2 H 、 3 H ( 、 、 ) 。
1 116. 核素 : 核素是具有一定数目的 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
(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 的 子数和 子数相同。
2013年江苏栟茶中学高三数学考前赢分30天第19天爱念才会赢核心知识1、两直线平行的判定:(1)公理4: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2)线面平行的性质: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那么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的交线和这条直线平行;(3)面面平行的性质: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4)线面垂直的性质: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2、两直线垂直的判定:转化为证线面垂直;3、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直线在平面内;(2)直线与平面相交。
其中,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注意:任一条直线并不等同于无数条直线;(3)直线与平面平行。
其中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与平面平行都叫作直线在平面外。
4、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1)判定:①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内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面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②面面平行的性质:若两个平面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何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
(2)性质: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那么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的交线和这条直线平行。
在遇到线面平行时,常需作出过已知直线且与已知平面相交的辅助平面,以便运用线面平行的性质。
5、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1)判定:①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②两条平行线中有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和这个平面垂直。
(2)性质:①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所有直线都垂直。
②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6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1)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这条直线和这个;(3)求法:作出直线在平面上的射影;(4)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平面所成的角。
(2)范围:[0,90]特征:斜线与平面中所有直线所成角中最小的角。
江苏省栟茶中学2013年高三化学考前赢分30天第15天核心知识一、寻求解题“突破口”的途径1.从物质的组成、结构方面寻找例如,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物质可能为甲烷或白磷或NH4+;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为铵盐;组成为A2B2型的物质可能为Na2O2、H2O2、C2H2等。
2.从反应类型寻找例如,同一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气态氧化物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单质和水,则该元素可能为S或N;两种溶液混合生成沉淀和气体,则反应可能为Ba(OH)2与(NH4)2SO4,或可溶性铝盐、可溶性铁盐与可溶性金属硫化物(如Na2S、NaHS)、可溶性碳酸盐、可溶性亚硫酸盐之间的双水解反应;遇水能分解成气体和难溶性物质的可能为Al2S3或Mg3N2;能“三合一”的反应有:NH3+H2O+CO2=NH4HCO3;4Fe(OH)2+2H2O+O2=4Fe(OH)3;4NO2+O2+2H2O=4HNO3。
常见的一种物质能分解生成三种物质的反应,该物质可能为硝酸盐或NH4HCO3。
电解某种盐溶液,能生成一种金属,放出一种气体及另一种物质,则该盐为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可为CuSO4、AgNO3等;如有物质发生下列转化关系:A O B O C,则必须对所学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总结与梳理,做到胸中有知识网络。
如A为无机物单质,则可为C、S、N、Na等;如A为有机物,则可为乙烯或醇类,等等。
3.从典型性质寻找(1)同一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气态氧化物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单质和水,元素可能是硫或氮。
(2)同一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合,生成盐的元素一定是氮。
(3)两溶液混合生成沉淀和气体,这两种溶液的溶质可能分别是 a.Ba(OH)2与(NH4)2SO4,b.可溶性铝盐与可溶性金属硫化物或可溶性碳酸盐或碳酸氢盐, c.可溶性铁盐与可溶性碳酸盐或碳酸氢盐, d.硫代硫酸盐与强酸(如盐酸、稀H2SO4等)。
(4)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可能是Al、Al2O3、Al(OH)3、氨基酸,弱酸的铵盐、弱酸的酸式盐等。
江苏省栟茶中学2013年高三化学考前赢分30天 第28天核心知识1.有关溶液混合稀释的计算 (1)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混合稀释,抓住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列方程式:c 1·V 1=c 2·V 2 (2)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的计算混合:抓住混合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列方程式:m 1·w 1+ m 2·w 2=(m 1+m 2)·w 混 (3)两种同溶质溶液等质量混合、等体积混合时质量分数的判定 ①等质混:两种同溶质液体(或某溶液与水)等质量混合时:w 混=221w w +; ②等体混:两种同溶质液体(或某溶液与水)等体积混合时:w 混∈[221w w +,w (ρ大)]。
3.物质的量浓度、溶解度、质量分数的相互换算 (1)溶质的质量分数w 与物质的量浓度cMw M w M V n c ρρρ1000)1000/(/)1000/(=⨯===溶液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密度的单位为g ·cm -3或者g · mL -1)(2)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w =)100(S S +×100%,c =M S S)100(1000+ρ(3)标准状况下求气体溶解于水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c =)O H (2240010002V MV V +ρ ,式中V 为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V (H 2O )为水的体积,ρ为溶液的密度(密度的单位为g ·cm -3或者g · mL -1)。
4.有关溶液pH 的简单计算 (1)一种强酸或一种强碱的pH 计算强酸:先求c (H +),再求pH :如H n A ,浓度为c mol/L ,pH=-lg c (H +)=-lg nc 。
强碱:先求c (OH -),然后由K W 换算成c (H +),再求pH 或直接求pOH ,再根据关系式pH=14-pOH 求。
江苏省栟茶中学2013年高三化学考前赢分30天 第01天核心知识1.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识别和创造物质的一门科学,元素组成物质,元素以原子、分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物质:23.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原子重新组合从而生成新的物质。
化学反应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是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原理。
依据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特点,可将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研究:4.以物质组成、结构、变化、性质和分类等基本概念为出发点,考查有关常见元素的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以及其它常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氧化物、酸、碱、盐等化合物的通性,以及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是近年来高考试题的主要形式。
运用化学基本概念解题的基本思想是:准确性-要充分把握概念的外延与内涵,注重“条件”与“结论”的对应关系及互补关系;系统性-化学概念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要深入领会概念的本质,搞清一些概念特别是容易混淆的概念的联系和区别;灵活性-化学是不断发展的,要科学对待一些有待发展完善的概念。
5.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为: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推理和实验实证、分析评价、得出结论。
模型、比较、分类 等科学方法也是化学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补差纠错1.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A .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B .一定是纯净物C .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D .一定是一种单质2.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依据不正确的是A .豆浆是胶体,因为豆浆中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在10~100nm 之间B .KNO 3是电解质,因为KNO 3是离子化合物C .Na 2O 2是氧化物,因为Na 2O 2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D .FeCl 2和FeCl 3都是盐酸盐,因为它们都是由Cl -和金属离子组成的化合物3.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符合“甲−→−2O 乙−→−2O 丙−−→−OH 2丁”的组合是① Na →NaOH ;② S →H 2SO 3;③ NH 3→HNO 3;④ CH 3OH →HCOOCH 3;⑤ Cu →Cu(OH)2。
江苏省栟茶中学2013年高三化学考前赢分30天 第19天
核心知识
1. 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确定——化学方法
由于有机化合物中存在同分异构现象,除少数的分子式只对应一种结构外,一般一种分子式对应有多种结构。
我们常从以下两方面确定其结构:
(1)根据有机物的特殊反应,确定物质分子中的官能团,从而进一步确定其结构。
常见有机物中,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烃类物质有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能与溴水产生白色沉淀有机物是苯酚;能发生与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反应的物质有醛类、甲酸、甲酸某酯、葡萄糖、麦芽糖等;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的有机物是羧酸。
(2) 有机物实验式的确定 ①实验式(又叫最简式)是表示化合物分子所含各元素的原子数目最简单整数比的式子。
②若有机物分子中 w (C)=a %、w (H)=b %、w (O)=c %,则:N (C) : N (H) : N (O)=16
%:1%:12%c b a ,即可得到实验式。
实验式也可以通过燃烧产物的物质的量等方法确定。
确定实验式前必须先确定元素的组成,如某有机物完全燃烧的产物只有 CO 2 和 H 2O ,则其组成元素可能为C 、H 或 C 、H 、O ;若燃烧产物 CO 2 中的碳元素的质量和燃烧产物 H 2O 中氢元素的质量之和等于原有机物的质量时,则原有机物组成中不含O 元素。
(3)确定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过程可简单归纳如下:
2. 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确定——物理方法(波谱法)
补差纠错
已知某有机物A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由红外光谱可知,该有机物中至少含有三种不同的化学键
B.由核磁共振氢谱可知,该有机物分子中有三种不同的氢原子且个数比为1:2:3
C.仅由其核磁共振氢谱无法得知其分子中的氢原子总数
D.若A的化学式为C2H6O,则其结构简式为CH3-O-CH3
解题规范
有机物A、B、C都是仅含有C、H、O三种元素的羧酸酯,它们的水解产物分子中全都含有苯环。
A的水解混合液不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B和C的水解混合液分别都能使氯化铁溶液显紫色。
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其同系物中最小的。
(1)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2)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A少14,则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3)C的相对分子质量和A相等,则C的可能结构有________(填数字)种,写出其中的一种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
考前赢分第19天爱练才会赢
前日回顾
对某结构为右图所示的化合物,则有关生成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两分子乙醇分子间脱水而成
B.由乙酸与乙二醇酯化而成
C.由两分子乙二醇脱水而成
D.苯酚经加氢而成
当天巩固
1.下列有机物的同系物中,完全燃烧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恒定的是
①饱和一元醇,②饱和一元醛,③饱和一元羧酸,④饱和一元醇和饱和一元羧酸生成的酯,⑤乙炔的同系物,⑥苯的同系物。
A.②③B.①④
C.②③④D.②③④⑤⑥
2.某气态化合物 X 含有 C、H、O 三种元素,现已知下列条件:① X 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② X 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③ X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④ X 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⑤ X 的质量。
欲确定该化合物的分子式时,所需的最少条件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
3.由两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完全汽化为气体。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只要混合气体的体积一定,那么无论混合物以何种比例混合,它在完全燃烧时所消耗的氧气体积也是一定的,符合这种情况不可能是
A.乙醇(C2H6O)和丙烯酸(C3H4O2)
B.苯(C6H6)和苯甲酸(C7H6O2)
C.丙醛(C3H6O)和甘油(C3H8O3)
D.丙酮(C3H6O)和丙二醇(C3H8O2)
4.烷烃分子可以看作由以下基团组合而成:-CH3、-CH2-、、。
如某烷烃分子中同时存在这四种基团,则该烷烃最少含有的碳原子数应是
A.6 B.7 C.8 D.10
5.已知1 mol某烃X能与2 mol Cl2完全加成得到Y,1 mol Y能与4 mol Cl2完全取代得到Z,则X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A.CH2=CH2 B.CH≡CH
C.CH≡CCH3 D.CH2=CHCl
6.现有A、B两种链状饱和一元醇
.......的混合物0.3 mol,其质量为13.8 g。
已知A和B碳原子数均不大于4,且A<B。
(1)混合物中A可能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B可能的分子式____________。
(2)若n(A)∶n(B)=1∶1时,A的名称_________,B的名称_________。
(3)若n(A)∶n(B)≠1∶1时,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则n(A)∶n(B)=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