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下走访遗迹看历史课件
- 格式:pdf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15
北师大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第六单元第一课勿忘国耻课题2 走访遗迹看历史集美小学刘仁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旨在通过对1840―1949年一百多年间中国社会变迁历程的学习,通过感受、搜集资料、进行探究等学习方式,对我们伟大祖国近现代史有比较全面的初步了解,由衷地产生爱国的情感。
通过“走访遗迹看历史”的学习,知道我国所遭受列强的欺凌和所蒙受的耻辱、危害,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知道列强的强盗行径,了解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振奋民族意识。
【学生分析】学生对我们祖国近百年来蒙受的空前的耻辱、欺凌的重要史实,以及在中华民族的抗争与奋斗中出现的人物、事件、过程,能够进行简单的调查、探究活动,并且学习搜集、处理和利用资料,在讨论中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教学目标】1.知道帝国主义对中国野蛮侵略的史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中国人民抵抗侵略的斗争,以及英雄人物的事迹,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教具准备】1.对1840年以后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英勇抗争的历史事实充分了解。
可以在教科书呈现内容的基础上准备些更为详实的历史资料作为教学的补充。
2.电影《甲午海战》的VCD。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中国从此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请你们说一说《南京条约》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回忆,指名回答后再出示答案,全班齐班。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导入过渡: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的民族,面对强权,无所畏惧,开展了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
在这以后,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
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了北京,火烧了圆明园,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屈辱的《北京条约》。
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访遗迹看历史。
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讨论与探究1. 这就是当时中国的国都北京位于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观景学史促情------《走访遗迹看历史--圆明园》说课稿宣化县贾家营学区马家湾小学谷海霞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
"因此悲剧也更容易触动人的灵魂,而圆明园就是一部历史的悲剧!在充分研读教材、了解学生之后,我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到《走访遗迹看历史--圆明园》中分四大板块: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教学评价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教材解读:《走访遗迹看历史--圆明园》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向人民英雄致敬"中第一主题"勿忘国耻"的第二个主题活动,教材通过圆明园图片的对比和小学生凭吊圆明园的日记,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盛与毁的情况,激发爱国情感,在心中种下理想的种子。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知识上对于历史虽然陌生但有一定的兴趣,只是还无法理解历史与当代之间的关系;在行动上已经初步具备通过网络、图书馆、影视、调查等不同的渠道收集各种信息并进行分析的能力;在思想上,他们正处在一个懵懂、情感易激发的阶段,历史中的情感教育对他们或许会留下一生的烙印。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道帝国主义对中国野蛮侵略的史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书馆、互联网、调查采访等不同渠道获得不同形式的历史材料。
2、在活动中多设疑,多讨论,多引导,注重探究性学习。
3、学生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思考历史问题,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调查和收集材料,加深对历史遗迹及其历史意义的感性认识。
知道战争对人类带来的灾难,勿忘国耻。
2、懂得"落后就要挨打"。
激发学生树立发愤读书,学好本领,将来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的决心。
教学重点:知道火烧圆明园表现了外国侵略者的残暴和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提升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说教法与学法教法:《品德与社会》课程与学科课程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它倡导动态的、建构性、过程性的知识观。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走访遗迹看历史——凭吊圆明园》教学设计学校: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姓名:朱淑秀邮编:361009联系电话:138****4360E-mail ******************【教材分析】《走访遗迹看历史》是《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向人民英雄致敬”中第一主题“勿忘国耻”的第二个课题。
本课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内容主要是走访圆明园,教材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以及近日圆明园的废墟的图片的对比和小学生凭吊圆明园的日记,让学生走进圆明园被毁灭这段屈辱的历史,了解圆明园盛与毁的情况,激发爱国情感,以及中国必须强盛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虽然陌生但有一定的兴趣,只是还无法理解历史与当代之间的关系;他们已经初步具备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各种信息,并进行初步分析的能力;从儿童心理学来分析,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应当逐步掌握材料归类、做表解、编拟提纲等的概括方法,他们的情感的内容不断扩大与加深,情感生活不断丰富,随着对祖国历史的学习的深入,能产生爱国主义情感,因此,历史中的情感教育对他们或许会留下一生的烙印。
课前,也了解到学生没有人到北京圆明园遗址游览过,不过在信息技术课《浏览》中,学生浏览了大量有关园林的图片和文章,在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了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同时,学生在其它学科学习中,也掌握了不少学习方法。
根据学情,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必学资料以及丰富的图文和视频等选学资料,而学生则减轻负担,不必花费时间去收集资料。
教学设计则根据“整合资源,减轻负担,培养学习能力,激发爱国情感”的思路进行。
【活动目标】1. 了解圆明园曾有的辉煌和被毁的屈辱,激发对晚清统治者无能和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慨之情;2. 感受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必须强盛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激起为中国富强而努力的爱国主义情感。
3. 查阅资料,通过阅读批注、列表格、列提纲等方式整理资料,学习用自己的语言分析历史事件。
小学五年级第二学期《品德与社会》走访遗迹看历史三元里小学潘志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帝国主义对中国野蛮侵略的史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2、了解中国人民抵抗侵略的斗争,以及英雄人物的事迹,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二)、过程与方法:1、设计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2、通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纪念馆、调查采访等不同渠道获得不同形式的历史材料;3、在活动中多设疑,多讨论,多引导,注重探究性学习。
4、让学生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思考历史问题,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
5、科学地设计课外延伸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搜集、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社会调查和收集材料,加深对历史遗迹和历史意义的感性认识。
知道战争对人类带了带来的灾难,勿忘国耻。
2、,懂得“落后就要挨打”。
从而激发他们树立现在发愤读书,学好本领,将来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的决心,牢记国耻,振兴中华。
3、感受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和品质。
(四)、重点和难点:1、重点:透过遗迹看历史,了解这些历史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
2、难点:透过历史寻找原因,懂得“落后就要挨打”。
二、教材分析《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定位为“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的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走访遗迹看历史》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第六章向人民英雄致敬的《勿忘国耻》中的一课。
教材通过两篇课文反映出这既是一部列强侵略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
而火烧圆明园和甲午中日战争则是中国近代史上列强侵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昭示了最严重的民族危机,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
上好这一课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三、学生分析本班学生绝大部分属于三元里地区。
三元里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主战场,有许多历史遗迹,其中三元里古庙、三元里抗英纪念碑更是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小学五年级第二学期《品德与社会》走访遗迹看历史三元里小学潘志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帝国主义对中国野蛮侵略的史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2、了解中国人民抵抗侵略的斗争,以及英雄人物的事迹,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二)、过程与方法:1、设计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2、通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纪念馆、调查采访等不同渠道获得不同形式的历史材料;3、在活动中多设疑,多讨论,多引导,注重探究性学习。
4、让学生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思考历史问题,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
5、科学地设计课外延伸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搜集、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社会调查和收集材料,加深对历史遗迹和历史意义的感性认识。
知道战争对人类带了带来的灾难,勿忘国耻。
2、,懂得“落后就要挨打”。
从而激发他们树立现在发愤读书,学好本领,将来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的决心,牢记国耻,振兴中华。
3、感受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和品质。
(四)、重点和难点:1、重点:透过遗迹看历史,了解这些历史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
2、难点:透过历史寻找原因,懂得“落后就要挨打”。
二、教材分析《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定位为“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的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走访遗迹看历史》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第六章向人民英雄致敬的《勿忘国耻》中的一课。
教材通过两篇课文反映出这既是一部列强侵略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
而火烧圆明园和甲午中日战争则是中国近代史上列强侵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昭示了最严重的民族危机,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
上好这一课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三、学生分析本班学生绝大部分属于三元里地区。
三元里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主战场,有许多历史遗迹,其中三元里古庙、三元里抗英纪念碑更是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