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同学相伴
- 格式:docx
- 大小:16.75 KB
- 文档页数:6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4课《同学相伴》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同学相伴》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与同学相伴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相处,享受与同学相伴的快乐。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同学之间的友谊,学会珍惜和维护这份友谊。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在小学阶段的关键时期。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对友谊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于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尤其是同学关系,还缺乏一定的经验。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既是对他们已有经验的巩固,也是对他们的一个引导和提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同学之间的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相处,享受与同学相伴的快乐。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同学之间的友谊,培养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与同学相伴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和维护同学之间的友谊。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同学之间的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相处。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同学之间的友谊,培养他们的换位思考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游戏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教材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同学之间友谊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理解同学之间的友谊。
3.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论与同学相处的快乐时光,进一步体会同学之间的友谊。
4.游戏环节:设计一个寓意友谊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友谊的美好,增强对同学友谊的认识。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同学之间友谊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和维护友谊。
《同学相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学校三班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四课课时支配:2课时学情背景:本节课的学习对象为学校三班级下册的同学,他们年龄一般在8-9岁之间,正处于儿童期,具有极强的古怪心和求知欲。
此外,他们刚刚进入学校三班级,正在逐步适应学习生活和学校的规章,需要培育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需要留意培育同学的合作精神、感恩之心和团队意识,引导他们乐观参与同伴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学校三班级下册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一单元第4课《同学相伴》第一课时。
本节课以“同学相伴”为主题,通过玩耍、情景模拟和小组争辩等方式,让同学体会到同伴之间相互支持、挂念和成长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感知同伴的重要性、回顾同学交往经受、反思离开同伴的生活等方面,能够有效促进同学的道德和法治教育,增加同学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教学目标:1、通过玩耍和小组争辩,让同学体会到共同玩耍的欢快,生疏到欢快的感受需要同伴的参与。
2、通过回顾自己在学校生活中与同学交往的经受,让同学体会到同学相伴时的乐趣与收获。
3、通过情景模拟和小组争辩,让同学反思离开同伴的生活,感知到离开同伴独自生活的不适,生疏到同伴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让同学理解欢快的感受需要同伴的参与。
2、让同学回忆自己与同学交往的经受,体会到同学相伴时的乐趣与收获。
3、让同学生疏到同伴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让同学反思离开同伴的生活,感知到离开同伴独自生活的不适,理解同伴的重要性。
教学预备:1、课件、教具等教学帮助材料。
2、小组争辩题目和玩耍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5分钟)1、老师问同学:“同学们,你们在学校中最宠爱和谁一起玩?为什么?”2、同学回答:“我宠爱和XXX一起玩,由于他/她很聪慧/很好玩/很友好等等。
”3、老师说:“同学们,很多时候,我们会由于有了好的同伴,而感到快活和欢快。
那么,在今日的课堂上,我们将一起学习如何感恩同伴,珍惜同伴。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同学相伴》教案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喜欢与同学、老师交往的态度,愿意在集体生活中和大家一起研究、活动,能感受到老师和小伙伴相处的快乐。
能力目标:在集体生活中愉快地研究和生活,交到自己喜欢的小伙伴,并能友好相处。
知识目标:养成乐于交际,悦纳他人的好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美好,愿意与老师、同学交往。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交到自己喜欢的小伙伴,愿意与大家交往。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老师播放《友谊花开万里香》,并让学生谈论自己的好朋友。
二、新知讲授活动一:同学相伴的快乐老师介绍同学相伴的生活处处有快乐。
同学相伴不仅能一起研究,而且还可以开展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
老师带领学生玩游戏“蒙眼画脸谱”,并让学生分享自己与同学在一起的快乐往事,如打球、拔河比赛、春游等。
老师还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同学们的陪伴,一个人能做什么?两个人能做什么?两个人以上呢?通过思考,学生们认识到与同学在一起是快乐的。
然后老师引导学生阅读“七彩音符”,并让学生演一演离开大家后,“1”会遇到什么情形,以及学生想对“1”说些什么心里话。
活动二:不让一个人落下老师组织游戏“海岛逃生”,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不让任何成员“落水”的秘诀是什么。
通过游戏和分享,学生们认识到在校园生活中,我们应该尽力不让任何一个小伙伴“落水”。
然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情境讨论,让学生思考班上的同学们是否应该冷落、排斥或者忽视某些同学,以及___、___和___可能会有怎样的感受。
最后,老师让学生演一演三个情境,让学生认识到班上的同学们应该怎样做。
老师让学生欣赏文章《温情的大雁》并思考:当一只大雁生病或受伤时,为什么会有其他大雁留下陪伴它呢?从大雁身上,我们能学到些什么呢?学生们进行了讨论和回答。
经过讨论,老师总结道:大家在一起研究、共同游戏是一件快乐有趣的事情,而相互帮助更能让我们感到快乐。
希望同学们能把这份快乐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课同学相伴知识归纳与解析4.同学相伴一、基础知识我会填。
1.同学相伴的生活,处处有快乐。
2.同学相伴不仅能一起学习,而且还可以开展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
3.同学在一起是快乐的。
4.在学生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因为种种原因冷落、排斥或者忽视了某些同学。
5.课间时,我们一起玩耍。
6.运动会上我们团结合作。
二、火眼金睛我会判1.我可以一个人玩,不用和同学们在一起。
(X)2.同学相伴的生活,处处有快乐。
(√)3.同学相伴,不仅能一起学习,而且还可以开展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
(√)4.小立在接力赛中不小心摔倒了,结果班级接力成绩排在了年级最后一名,大家都埋怨他(X)5.陈鑫在升旗仪式上没有佩戴红领巾,结果班级的流动红旗丢了,大家都责怪他。
(X)6.小刚脚受伤后无法去上体育课,下课后大家都直接从操场去食堂吃饭,把他一个人遗忘在教室里。
(X)7.课间时我和同学们一起玩耍。
(√)8.运动会上我们团结协作。
(√)9.学习上我们一起解决难题。
(√)三、眼花缭乱我会选。
1.同学相伴时我们不可以(C)A.一起学习B.开展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C.打闹尖叫2.课间我们一起(B)A.玩要B.分享食物C读课外书3.运动会上我们(B)A.太辛苦了,我不参加B.团结合作C.看热闹5.运动会中有个同学不小心摔倒了,导致班级排名靠后,我们怎么办(C)A.埋怨她B.不理她C.安慰她6小李在升旗仪式上没有佩戴红领巾,结果导致班级的流动红旗丢了,我们应该您么办(A)A.提醒她每周带红领巾B.责怪她C.全班同学都不理她7.有个同学的脚受伤了,下课后大家哪一做法是错误的(C )A.几个同学搀扶他上厕所B陪伴他聊天C.大家都出去玩,留他一个人在教室里四、开动脑筋我会答。
1.请你谈一谈和同学在一起的感受。
答:有同学相伴的生活,处处有我乐,同学相伴不仅能一起学习,而且还可以开展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
2.你和同学们玩过哪些多人游戏呢?答:投沙包、老鹰捉小鸡、123木头人。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同学相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同学相伴》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同学之间的友谊和相互陪伴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友谊的力量,感受到与同学相伴的快乐,学会珍惜和维护同学间的友谊。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同伴友谊,但对于友谊的深刻理解和维护还有一定的欠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去感受友谊,理解友谊,并学会珍惜和维护友谊。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友谊的力量,感受到与同学相伴的快乐。
2.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和维护同学间的友谊。
3.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友谊的力量,感受到与同学相伴的快乐,学会珍惜和维护同学间的友谊。
2.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友谊的内涵,学会在现实生活中维护和珍惜友谊。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教学法,通过故事、游戏、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故事材料和案例。
2.准备相关的游戏和讨论素材。
3.准备PPT和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友谊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教材中的故事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友谊的力量,感受到与同学相伴的快乐。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教材中的情境,通过互动和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珍惜和维护友谊。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友谊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维护和珍惜友谊,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友谊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和维护友谊。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护和珍惜友谊,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同学相伴》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在经历了前三课对自我的认识和对他人的了解后,这一课来到了同学相伴的集体生活中。
同学相伴的过程中有快乐和相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本课是这一课的第一课时,侧重于体会同学相伴之间的快乐,通过正面引导促进学生融入集体,团结友爱。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孩子的一般年龄在9-10岁,在小学教育中正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都有明显变化。
随着孩子情感生活的不断丰富,他们的道德感、理智感、责任感、集体荣誉感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孩子交往的重心由家庭逐渐转移到学校,同伴关系和友谊成为影响孩子的重要因素。
与二年级孩子明显不同的是,他们的朋友“突然”多起来了,互相联系,成群结队地玩耍,看上去他们的关系非常好,和同伴之间的互动也很快乐。
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为此,让他们体验同伴之间的快乐有助于促进他们对友谊的认识,有助于促进他们融入集体,团结友爱。
三、活动目标1.体会与同学相伴的快乐,乐于与同伴在一起。
2.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及讨论交流等方式,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融入集体,团结友爱。
3.在实践活动中提高集体意识。
四、活动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与同学相伴的快乐,乐于与同伴在一起,认识到同学和集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在实践活动中提高群体意识。
五、教法学法启发式和探讨式、合作讨论交流,亲身实践、情境表演六、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两块硬纸板、积分表、板贴、小组台卡、小组活动照片七、活动过程【热身游戏】一、小组命名团结队、齐心队、同舟队、共济队、合力队、和谐队、一心队迅速选出组长,得到各队台卡二、热身活动:小组手拉手小组成员手拉手围成一个圈进行两次,引出课堂约定。
【导入】1.播放动画大雁迁徙,了解雁群的迁徙离不开同伴。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同学相伴》教案1一. 教材分析《同学相伴》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与同学相伴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友谊,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培养良好的同伴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能力,他们开始从家庭、学校的小圈子走出来,融入到更大的集体中。
在这个阶段,他们对于同伴关系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愿意去交流和分享。
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引导他们去发现、体验同学之间的友谊。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与同学相伴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同伴关系,增强团队意识。
3.引导学生体验友谊,懂得珍惜身边的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与同学相伴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
2.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同伴关系,增强团队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友谊的力量,学会与同学相伴。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与教师、同学互动,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学会与同学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案例:收集一些关于同伴关系的典型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课堂活动材料:如卡片、贴纸等,用于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同学在一起快乐学习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与同学相伴呢?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一些关于同伴关系的案例,让学生观看后,分享自己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总结与同学相伴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课堂活动,如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与同学相伴的意义。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你们在与同学相伴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4课《同学相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同学相伴》这一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到与同学相处的重要性,学会尊重、理解、包容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同伴之间的友谊,懂得如何与同伴相处,以及如何处理同伴间的矛盾和冲突。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能力,但对同伴关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从自身经验出发,体会与同伴相处的快乐和困扰,激发他们学习同伴关系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同伴之间的友谊,学会尊重、理解、包容他人。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学会与同伴相处,处理同伴间的矛盾和冲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增强团队意识,促进班级和谐。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同伴之间的友谊,学会尊重、理解、包容他人。
2.难点:学生学会处理同伴间的矛盾和冲突,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与同伴相处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同伴间的友谊,学会处理矛盾和冲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设计教学活动,准备相关教具和学具。
3.创设情境,准备相应的场景和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同学相伴。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同伴关系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几个关于同伴关系的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引导学生从案例中认识到同伴之间的友谊,以及如何处理同伴间的矛盾和冲突。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尊重、理解、包容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同学相伴》(第1课时)说课稿7一. 教材分析《同学相伴》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时的一节新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同学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但是对于如何与同学更好地相处,如何处理同学间的小矛盾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教育。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与同学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与同学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与同学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团队合作的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与同学相处的原则,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景模拟、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有趣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与同学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与同学相处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教学新课:讲解与同学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同学间相处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分析中理解与同学相处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处理同学间的小矛盾,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与同学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集体的情感。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4课《同学相伴》(第一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同学相伴》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四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与同学相伴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互帮互助。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前期,他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与他人关系的建立。
在这个阶段,学生对同伴关系有着强烈的需求,同时也开始出现一些与同伴相处的困扰和矛盾。
因此,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共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与同学相伴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互帮互助。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与同学相伴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互帮互助。
2.难点:学生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解决与同伴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故事书等教学手段,生动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与同学相伴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学生分组讨论教材中的案例,分析案例中主人公的行为和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到与同学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与同学和谐相处,互帮互助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同学和谐相处的场景,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实际应用能力。
第4课同学相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感受同学相伴的快乐,懂得同学、集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能够认识到同学和集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同学之间友谊的珍贵,感受同学情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同学相伴的快乐。
难点:懂得同学、集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一些别人同学聚会的照片。
2.小小分享会:
(1)你见过图片中的场景吗?你知道什么叫“同学聚会”吗?你的爸爸妈妈参加过“同学聚会”吗?
(2)为什么大家那么喜欢参加“同学聚会”呢?
(3)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久以后,你愿意参加我们这个班级的同学聚会吗?
二、讲授新课
【同学相伴的快乐】
1.小游戏:蒙眼画脸谱。
2.小采访:你觉得这个多人游戏好玩吗?
3.开动脑筋:
(1)想象一下,假如没有这么多的同学,这个游戏还能玩得起来吗?
(2)你还与同学们玩过哪些多人游戏呢?
4.多人游戏与单人游戏:你觉得哪种更好玩?
5.总结: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分享一下,我们彼此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你有一份快乐,我有一份快乐,彼此分享一下,我们就获得了两份快乐……
6.想一想:我们班有多少份快乐呢?
7.展示班级合照:我们班有xx份快乐。
8.小小分享会: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和同学们在一起的快乐往事吧。
(1)课间时,我们一起玩耍。
(2)春游时,我们一起游戏,分享食物。
(3)运动会上,我们团结合作。
(4)学习上,我们一起解决难题。
9.小小讨论会:
(1)与同学在一起的感受如何?
(2)假如没有同学的陪伴,你的生活会怎样呢?
(3)想一想,一个人能做什么?两个人能做什么?两个人以上呢?
10、总结:同学相伴的快乐。
三、全课总结
集体不仅给我们带来许多的欢乐,还给我们带来成长的力量。
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集体,集体也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成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感受同学相伴的快乐,懂得同学、集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能够认识到同学和集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同学之间友谊的珍贵,感受同学情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同学相伴的快乐。
难点:懂得同学、集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好集体》儿歌视频。
2.学生跟着音乐唱歌。
3.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集体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
1.想一想,辨一辨:与同学在一起是快乐的。
可有的“小朋友”却认为,可以不和同伴在一起……
2.阅读角:七彩音符。
3.想一想,演一演:
(1)离开大家后,“1”会遇到什么情形呢?请根据你的想象演一演。
(2)你想对“1”说些什么心里话呢?
(3)你觉得你可以离开集体而生活、学习吗?为什么?
4.古今智慧: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5.听音乐《好朋友》
三、全课总结
集体不仅给我们带来许多的欢乐,还给我们带来成长的力量。
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集体,集体也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成长。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到真正的班级是不能让任何一个人落下的,并学会互相帮助,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能力目标: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同学关系,学会互帮互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什么是真正的集体,愿意努力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同学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互帮互助,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增强集体凝聚力。
难点:学会互帮互助,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增强集体凝聚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我是你的腿》
2.说一说:
(1)看完视频,你有着怎样的感受?
(2)如果你的身边也有这样的同学,你愿意当他的“腿”吗?
3.导入语:同学之间,要相互关爱,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不让一个人落下。
二、讲授新课
1.游戏时间:海岛逃生。
2.胜利的采访:让我们一起来采访一下获胜的小组,不让任何成员“落水”的秘诀是什么呢?
3.过渡:在游戏中,我们想尽一切办法不让任何一个小伙伴“落水”。
可是,在校园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因为种种原因冷落、排斥或者忽视了某些同学。
4.情景探究:课本第26页。
5.提问与选择:你喜欢这样的班集体和同学关系吗?
6.美文欣赏:《温情的大雁》
(1)当一只大雁生病或受伤时,为什么会有其他的大雁留下来陪伴它呢?
(2)从大雁身上,我们能够学到些什么呢?
7.教师寄语:一个真正团结、有凝聚力的集体,是不会让任何一个人落下的。
8.互助小组:请你思考一下,为了不让我们班的任何一位同学落下,可以设立一些怎样的互助小组,帮助大家共同进步,一起提高?
9.试一试:假如班上的同学有以下情况,我们要怎么做?
(1)班里的小晖生病住院了,老师说,他可能有一个多月的时间都来不了学校学习了。
你会……
(2)班里的小马、小明和小力三名同学的数学成绩很差,老是拖班里后腿,他们觉得难过极了。
你会……
(3)每次上体育课时,花花因为身体比较弱,总是气喘吁吁地跑在最后。
你会……
10.描绘最美班级:请你想一想,你最希望同学之间的相处是怎样的?你希望拥有怎样的同学关系,怎样的班级氛围呢?
11.总结:手牵手,一起走。
三、全课总结
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共同进步,不让一个同学落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