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2
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同步测试题:第一单元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第三框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1.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将临时政府从南京迁往( )A.北京B.武汉C.上海D.天津2.如下图是绘于1912年的一幅漫画。
漫画中的袁世凯正骑在木马上来回摇动,脸上流露出一幅得意的表情。
木马看起来是在运动、前进,事实上却是动而未进、原地踏步。
他装模作样的目的在于( )A.骗取清政府的信任B.骗取帝国主义的支持C.蒙蔽人民群众D.蒙蔽革命党人3.1914年,欧洲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趁机提出“二十一条”,企图侵占山东等地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A.日本B.美国C.俄国D.奥匈帝国4.以下有关“二十一条”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中国权益的损害严重且涉及范围深广B.它表现出日本对中国强烈的侵略野心C.欧美列强支持日本与中国签订“二十一条”D.袁世凯接受了“二十一条”5.下列不属于下图所反映事件的历史背景的是( )A.民主共和思想得到传播B.清朝覆亡C.列强掠夺中国D.中国处在北洋军阀的控制下6.帝国主义先支持清政府,后又支持袁世凯破坏中国革命,其根本出发点是A.维护中国统一B.巩固在华利益C.与袁世凯的好朋友 D.社会制度不同7.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A.资产阶级共和国B.君主立宪制国家C.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D.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8.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四分五裂。
占据浙江的是( )A.直系军阀B.奉系军阀C.桂系军阀D.皖系军阀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二民国建设造端,百凡待治,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言材料三既忘共和,即称民贼。
(本目内容在学生用中以活形式分册装!) 一、1.中国同盟会政治的内容( )① 除②恢复中③ 立民国④平均地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 1905 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以中山提出的十六字革命政治,其内容包括①②③④。
答案: B2.辛亥革命的爆是各种因素合作用的果。
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爆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②清政府已日益成帝国主侵略的工具革命思想的播④ 革命政党和体的成立A.①②③B.②③④③ 民主案C.①②④解析:①②是辛亥革命爆的必要性因素,D。
D.①②③④③④是辛亥革命爆的可能性因素,故答答案: D3. 1911 年 4 月 21 日,中国海巡洋“海圻”号出航,它出使英国参加治五世国王的加冕典,并出美国、古巴。
13 个月后它回到上海升起的国旗是() A.大清王朝的旗B.中民国的五色旗C.中帝国的青天白日旗D.新中国的五星旗解析:13 个月后是1912 年 5 月,上海属于中民国南京政府的治区,故升中民国五色旗。
答案: B4.有人:“从力来,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却被文的几个口号叫了,何哉?主使然也。
中山把主摸了,几炸一,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 反映出()①同盟会政治基本符合当中国社会展的② 力是否大,史程的展无关要③清政府管制不成功④一个人能否成功,关在于能否将个人事同代的要求相合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解析:本合性,既考了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运的不同,也合性地考了辛亥革命中国社会巨的多方面原因。
辛亥革命是的民主革命,它了代的潮流,推翻了清朝及君主制制度。
另一方面,中山本人面中民族的危机,能投身于革命事,行不屈不的斗争,也反映了他不愧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答案: D5.中山布的《中民国法》定,中民国的主属于( )A.B.参院C.理D.国民全体解析:本考了学生教材重要知的再再能力,而且考了《法》内容和的。
《法》是一部民主法,既然“民主”,国家的主当属国民全体。
人教版2017年初三上册历史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练习试卷单选题下图漫画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A.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B.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被列强瓜分控制D.革命起义不断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主要是因为()A.辛亥革命使中国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B.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真正的民主民、自由D.辛亥革命使三民主义的理想在中国实现辛亥革命是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
这里的“胜利”是指()A.推翻了封建制度B.成立了中华民国C.打倒了帝国主义D.改变了中国命运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斗争中愈挫愈勇,直到临终前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这里的“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是指()A.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B.没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C.没有完成翻地反封建的革命任务D.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袁世凯上台之初,对内独裁统治的特点是( )A.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B.公开撕毁《临时约法》,复辟帝制C.制造暗杀事件D.武力镇压革命党人袁世凯窃为了达到称帝的目的,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亡国条约”是( )A.《辛丑条约》B.《辛丑条约》C.《二十一条》D.《九国公约》中国在北洋军阀统治之下的社会面貌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军阀割据混战不断B.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C.各派系轮流控制政府D.人民生活相对稳定下图为某一历史时期所发行的革命纪念章。
下列关于该纪念章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发的B.为了纪念武昌起义而制作C.发行时间应该在1911年D.是了解辛亥革命的珍贵历史文物“1903年—1908年全国注册的新工业公司有265家,平均每年约44家。
1912—1921年注册的公司有794家,平均每年约80家。
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商业公司,1914年有169家,1915年增至206家。
”该材料说明了辛亥革命()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结束了封建帝制C.带来了社会习俗的变化D.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读报纸,见志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基础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20年抗击疫情中,钟南山院士说,“武汉本来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能说明这一结论的史实是()A.南昌起义B.武昌起义C.枣宜会战D.徐州会战2.2021年10月10日,我们将迎来纪念辛亥革命()A.90周年B.100周年C.110周年D.120周年3.某同学对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实通过时间轴的方式呈现出来,图中①②分别为()A.湖北军政府成立中国同盟会成立 B.中国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成立C.湖北军政府成立四川保路运动爆发 D.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4.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的成果有()①成立中华民国②颁布《中华民国约法》③清帝退位④推翻封建制度A.①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5.1911年11月川东北革命党起义军攻占广安,成立“大汉蜀北军政府”。
幼年邓小平见到“男子纷纷剪去发辫,女子也开始“放脚”“革命队伍威风凛凛”“豪绅地主害怕造反逃跑光了”“农民听说打倒贪官,免除苛捐杂税,欢喜极了”。
据此可知,这场革命()A.推动了武昌起义爆发B.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C.彻底铲除了封建制度D.冲击了封建主义势力6.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对如图所示事件结果或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A.各省响应武装起义B.建立了湖北军政府C.改国号为中华民国D.宣告清王朝统治结束7.1912年初,南京临时政府《对外宣言书》首先在官方文书中正式使用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
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这表明当时()A.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清晰B.三民主义已成普遍共识C.现代民主共和制已经建成D.民族平等理念走向成熟8.1911年12月下旬,在南京各省代表会议上,决定实行总统制。
辛亥革命习题含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史学家金冲及在谈到中华民国的建立时认为,“民国”不只是换了一块招牌,更多的它给民众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是指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从奴才到公仆的转化体现的是身份角色的转化,君主立宪制到民主共和制的转变属于政治体制的转变,所以A、C、D三项错误,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即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国民意识增强所以选B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影响A、从传统社会转变为近代社会B、从臣民到国民的自我认同C、从“奴才”到“公仆”的变化D、从君主立宪制到民主共和制2、在孙中山先生奉安南京80周年纪念日的前后,国内中山、南京、广州、上海、武汉、北京6个城市同时举办专题图片展。几个同学看到该报道后有如下讨论,其中符合史实的是正答案:D【解析】中国同盟会在1905年成立于日本东京,A不正确;领导黄花岗起义的是黄兴,B不正确;孙中山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是在南京,C不正确;武昌起义后,全国纷纷响应,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D正确。
A、在南京举办是因为孙中山在此创立了第一个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B、在广州举办是因为孙中山在此领导了黄花岗起义C、在上海举办是因为孙中山在此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D、在武汉举办是因为辛亥革命首先在此爆发3、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而不是正式大总统,所以答案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A、街头上出现“民主共和”的标语B、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C、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施压D、报刊登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4、《茶馆》第二幕有这样一段对话“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子也应该剪了吧?”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冰凉……哼,我还是留着我的小辫子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这揭示了()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一、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1、19世界末20世纪初,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飞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
2、近代日本快速发展的原因是_________.3、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渴望重新瓜分世界愿望最为强烈的是_______.4、一战前,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中矛盾最尖锐的是_________.5、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一战爆发后,从同盟国转投协约国的国家是________.2、一战爆发前,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火药桶)的是________.3、(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火星)是__________.(2).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_______.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4、第一次世界大战______为主战场.5、一战时同时两线作战的国家有_________6、一战时发生在西线的两次著名战役是_______战役和______战役7、被人们称为“绞肉机”、“屠场”、“地狱”的战役是_________8、凡尔登战役发生在__________两个国家之间。
9、1917年,协约国中的______国家由于国内发生______革命退出一战.10、一战时使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首次使用的武器是__________________.(坦克是____国发明)1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是因为参战国的目的是为了重新_______世界三、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1919年)1、参加巴黎和会的国家是________2、哪个战胜国被排除在巴黎和会之外?______3、巴黎和会讨论的焦点是?_______________4、主张用最严厉的方式处罚德国的是?____________5、巴黎和会签订了什么条约?______________6、《凡尔赛条约》中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被哪个国家继承?_______7、为什么最终中国没在《凡尔赛条约》中签字?_____年中国发生了_____运动8、为什么德国人对《凡尔赛和约》不满?和约把战争罪责推给____国,并大肆宰割____国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一、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P11--13)1、世纪初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掠夺。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习题
一、选择题
1、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是( )
A.市民B.学生C.新军 D.工人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所在地是( )
A.南京B.上海C.武汉 D.北京
3、辛亥革命的性质是( )
A.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反帝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改革
4、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地点是( )
A.广州B.上海C.北京 D.东京(日本)
5、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保国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6、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共同纲领》
二、非选择题
7、观察右图,请回答:
①此法是由谁制定和颁布的?
②此法的性质是什么?
8、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二年半,今年猪吃羊,明年种田不纳粮。
——武昌起义前流行的歌谣请回答:
①这首歌谣说明了什么?
②武昌起义前革命党人有哪些准备活动?
③武昌起义的时间?
参考答案:
1-6 C A B D C A
7、①南京政府成立后,由孙中山颁布,参议院制定的。
②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8、①说明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②革命党人在武昌成立起义总部;在汉口制造炸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