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建筑基础 课程代号00707
- 格式:doc
- 大小:121.50 KB
- 文档页数:9
2007年 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安
排表(2)
一、面向社会开考专业(专科)
二、面向社会开考专业(本科)
三、合作开考专业
本表说明:1、本表公布后,若报名前有所调整,请按有关通知执行。
2、注有“★”符号的专业系合作开考专业,由部门组织集体报名。
3、各专业的公共课、公共政治课及共同
课未一一列出,考生可根据所报专业选择考
试课程。
重庆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二○○七年一月
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艺术类专业
实作考试课程安排表(2)
重庆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2007年1月。
黑龙江2012年自考房屋建筑工程(专科)测试计划专业名称:房屋建筑工程(专科)专业代码:080801主考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备注 1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顶替办法见注3 2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 3 04729 大学语文 4 大学语文(专)0010 4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7 高等数学 5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2 钢结构(3)2442 0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 2 6 02386 土木工程制图 5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7 02387 工程测量 2 工程测量(2)或建筑施工测量(7)02388 工程测量(实践)* 3 8 02389 建筑材料 2 建筑材料(2)或建筑材料使用与保管(6)02390 建筑材料(实践)* 1 9 02391 工程力学(二)5 理论力学(4)2040 材料力学(4)2605或建筑力学(8)02392 工程力学(二)(实践)* 0 10 02393 结构力学(一) 5 结构力学11 02394 房屋建筑学 3 房屋建筑学(5)或建筑构造(6)02395 房屋建筑学(实践)* 1 12 02396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7 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8)或建筑结构(8)02397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实践)* 1 13 02398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3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4)或地基基础及加固(5)02399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实践)* 0 14 02400 建筑施工(一)7 建筑施工或建筑施工与质量检验02401 建筑施工(一)(实践)* 1 15 00170 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 4 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或建筑工程预算16 11702 房屋建筑工程实践环节考核* 0 9265 合计71分。
毕业条件:凡按照本专业考试计划的规定,取得全部课程及实践环节考核的合格成绩,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毕业要求者,由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颁发专科毕业证书。
…………………………………………………………精品自学考试资料推荐………………………………………………
浙江省2018年7月自学考试建筑设计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0707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设计从广义上来说其本质就是人类有目的__________。
2.__________是建筑师从生活中获取信息的必要手段。
3.__________是公共建筑平面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4.对于观演建筑的观众厅,__________是突出的功能问题。
5.建筑剖面主要反映建筑物竖向上的__________和结构支撑体系,并涉及通风、、排水、采光、隔热、装修等一系列技术问题。
二、实践题(本大题共90分)
设计一个小区入口处的保安室(25平米),比例自定,表现技法不限。
要求:1.平面图(一张)
2.剖面图和立面图(各一张)
3.透视图或轴测图(任选一张)简单上色
1。
自考本科各科目代码表自考本科各科目代码表一、政治类0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003 哲学004 逻辑学005 伦理学006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007 毛泽东思想0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9 中国现代史纲要010 世界史纲要011 政治经济学012 西方经济学013 统计学014 国际政治015 中共党史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概论017 科学社会主义概论018 形势与政策01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二、法学类020 法学概论021 宪法学022 民法学023 刑法学024 行政法学025 经济法学026 诉讼法学027 司法制度改革与法律职业道德028 刑法犯罪学029 刑事侦查学030 刑罚执行学031 地方法制学032 民事诉讼法学033 不动产登记法学034 知识产权法学035 劳动法学036 合同法学037 金融法学038 世界贸易组织与国际经济法学三、经济学类040 经济学概论041 政治经济学042 西方经济学043 国际经济学044 中国经济史纲要045 经济思想史纲要046 计量经济学047 国际贸易学048 货币银行学049 统计学050 会计学概论051 会计信息系统052 金融学053 证券投资学054 保险学055 人力资源管理056 产业组织经济学057 交通运输经济学058 区域经济学059 公共经济学060 中国农村问题研究四、管理学类070 管理学概论071 组织行为学072 人力资源管理073 营销学074 经济法学075 金融管理076 会计学077 生产与运作管理078 企业战略管理079 国际商务080 网络营销081 计量经济学082 电子商务083 知识产权管理084 酒店管理085 宾馆管理086 旅游管理087 餐饮管理088 健康管理089 环境管理五、文学类100 中国古代文学概论101 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论102 中国古代文化概论103 中国现当代文化概论104 世界文化概论105 修辞学106 古代文学与文化107 现当代文学与文化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109 文学批评方法110 文化人类学111 修辞学教程112 文化与社会113 中国古代文化名著导读114 中国现当代文化名著导读115 世界文化名著导读116 文学理论与创作方法117 文学评论118 新闻学概论119 编辑学概论120 社会学概论六、教育学类130 教育学概论131 教育心理学132 学习与发展心理学133 教育社会学134 教育方法学(上)135 教育方法学(下)136 教育测量与评价学137 教育经济学138 学前教育学概论139 初等教育学概论140 中等教育学概论141 高等教育学概论142 成人教育学概论143 教育管理学概论144 特殊教育学概论145 比较教育学概论146 教育法学概论147 教育障碍者教育学148 教育研究与实验以上是自考本科各科目的代码表,提供了政治类、法学类、经济学类、管理学类、文学类和教育学类等各个领域的科目代码,供考生参考。
自考建筑类本科科目
自考建筑类本科科目包括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材料与构造、建筑结构力学、建筑设备与环境工程等。
建筑设计原理是建筑设计的基础课程,主要涉及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了解建筑设计的整体过程,并能运用设计原理进行建筑设计。
建筑材料与构造是研究建筑材料性质、用途和施工工艺的课程。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建筑材料,掌握材料测试和评价的方法,掌握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建筑结构力学是研究建筑结构受力和变形的课程。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建筑结构的基本力学原理,掌握结构计算和设计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结构设计和分析。
建筑设备与环境工程是研究建筑内部设备和周围环境与建筑的相互关系的课程。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建筑设备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能够进行建筑设备和环境工程的规划和设计。
除了以上几门主要课程,自考建筑类本科科目还包括建筑设计实践、建筑装饰材料与工艺、建筑项目管理、建筑经济学等。
这些课程是建筑类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建筑设计、材料、结构、设备、环境等方面
的知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总之,自考建筑类本科科目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能够在建筑设计、工程管理、建筑咨询等领域进行工作的专业人才。
通过学习这些科目,学生可以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筑工程自考建筑工程是一门集工程技术、建筑设计、材料学、力学、土力学、结构力学等多学科技术于一体的学科。
它以整体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为核心,涵盖了建筑物的各个方面。
自考建筑工程专业是一种非常有吸引力的学习方式,它为那些希望在工作的同时深入了解建筑行业的人提供了便利。
本文将探讨自考建筑工程的课程设置、学习方法及其对职业发展的影响。
一、自考建筑工程的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自考建筑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土木工程测量、土力学与基础、建筑材料与施工技术等。
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建筑行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专业课程自考建筑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包括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工程概论、建筑设备与自动化等。
这些课程不仅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还培养了他们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管理和组织能力。
3. 实践环节自考建筑工程专业还设置了实践环节,包括实习和毕业设计。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自考建筑工程的学习方法1. 良好的时间管理自考建筑工程专业需要学生兼顾工作和学习,因此良好的时间管理非常重要。
学生可以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学习时间和工作时间的平衡。
2. 多元学习资源学习建筑工程需要多元的学习资源。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扩大对建筑工程相关知识的了解。
此外,参加学术讲座、行业展览等活动也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3. 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自考学习往往缺乏面对面的教学,但学生仍可以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
可以通过在线论坛、社交媒体等平台与其他学生交流经验、讨论问题,增进学习效果。
三、自考建筑工程对职业发展的影响自考建筑工程专业为职业发展提供了诸多机遇和优势。
1. 增加就业竞争力拥有建筑工程专业背景的自考学生在求职时更具竞争力。
他们不仅具备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展示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毅力,给用人单位留下了深刻印象。
自考建筑本科科目自考建筑本科科目包括一般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技术经济及管理、建筑物理环境与设备、建筑构造、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地震工程等科目。
一般工程力学是建筑学科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物体的力学性质和受力情况,对于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材料力学是研究材料内部结构和材料力学性能的学科,对于建筑物的材料选择和施工工艺有重要影响。
通过学习这门科目,学生可以了解各种材料的力学性能,从而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合适的材料。
结构力学是研究结构物受载和变形规律的学科,对于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生通过学习这门科目,可以了解不同结构形式的受力特点,并且掌握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土力学是研究土体力学特性和土体工程性质的学科,对于建筑物的基础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学习这门科目,学生可以了解土壤的力学性质和变形特点,从而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和施工方法。
建筑设计基础是研究基本设计原理和方法的学科,通过学习这门科目,学生可以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设计方法,从而培养设计创作能力和理论基础。
建筑设计原理是研究建筑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通过学习这门科目,学生可以了解建筑设计的主要原则和设计流程,从而培养设计思维和创造能力。
建筑技术经济及管理是研究建筑项目的技术和经济管理的学科,通过学习这门科目,学生可以了解建筑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和成本控制,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和降低成本。
建筑物理环境与设备是研究建筑物理环境和建筑设备的学科,通过学习这门科目,学生可以了解建筑物理环境的要求和设备的选择与运行,从而提高建筑使用效果和舒适度。
建筑构造是研究建筑结构体系和施工工艺的学科,通过学习这门科目,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结构形式的构造原理和施工技术,从而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研究工程项目管理的学科,通过学习这门科目,学生可以了解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和方法,从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效果。
2024年大学建筑学基础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2024年大学建筑学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建筑学知识和技能,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与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本课程将涵盖建筑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历史、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1. 培养学生对建筑学的兴趣和理解,使他们能够理解建筑设计的原则和流程;2.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提出创新的建筑设计方案;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多学科团队中进行合作与交流;4. 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建筑专业人才。
三、课程内容与安排1. 建筑设计原理本部分将介绍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建筑形式与空间布局、功能与美学的平衡、建筑材料与结构的选择等。
学生将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践项目来理解和应用这些原理。
2. 建筑历史本部分将介绍建筑的历史发展与演变,包括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建筑样式、建筑师和建筑派系等内容。
学生将通过观摩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来了解和分析建筑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作品。
3. 建筑技术本部分将介绍建筑设计与施工的相关技术,包括建筑构造、建筑系统与设备、建筑施工和工艺等。
学生将通过学习建筑制图、模型制作和技术实践来掌握这些技术知识。
4. 建筑材料本部分将介绍建筑中常用的材料和其性能特点,包括木材、石材、钢材、玻璃等。
学生将通过实验室实践和材料选用案例研究来了解和评估不同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
5. 建筑实践本部分将通过实践项目和实地考察来加强学生对建筑实践的理解和体验,包括建筑设计竞赛、规划与设计方案的论证和展示等。
学生将通过团队合作和个人实践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建筑学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基础知识体系。
2. 案例研究:通过分析和讨论具体的建筑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建筑设计原理和技术。
3. 实践项目:通过实践项目,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和实践经验。
一建筑及其范围1建筑的含义a人为的人类生活空间b保障人类生息,躲避灾害的空间c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d包括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但外部空间不只是建筑2建筑的范围补充a某些特殊的工程,如纪念碑,凯旋门,某些桥梁,水坝b房屋的集中形成了街道,村镇呵城市,这种城市规划也属于建筑范围3.什么能影响建筑发展a.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二.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1.为什么说建筑是一种技术工程建筑是为着某种使用上的目的,而需要通过物质材料和工程技术去实现的,所以它是人类社会的一项物质产品。
2.建筑的目的建筑的目的在于为人的各种活动提供良好的坏境,一个人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与建筑有关的各种空间中度过。
人们要求建筑使用方便,且美观,就是说人对建筑有物质要求,又有精神要求。
3.建筑的艺术作用建筑以它的形体和它所构成的空间给人以精神上的感觉,满足人们一定的审美要求。
4.建筑为什么不同于音乐,绘画等艺术建筑有使用的价值,它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建筑艺术正是以这种使用和技术为基础的(建筑满足人们的物质要求,又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它既是一种物质产品,有事一种艺术作品)三.建筑和社会1.为什么同样是商业建筑,它们的外观却如此不同?a.材料不同,技术水平不同,服务内容不同,人们审美观不同,总之社会时代不同b.与社会的生产方式,思想意识,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关2.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使建筑不断发展a..埃及基泽金字塔群古埃及奴隶主的陵墓,用石灰岩砌成,建于奴隶社会,历时30年修建。
其庞大无比的简单几何形象作为奴隶主绝对奴隶的象征,深刻地反映了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b..法国巴黎圣母院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宗教建筑,它使用了石,金属,彩色玻璃等多种材料,采用了骨架券和飞券结构的建筑技术。
说明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的生产力又得到了发展。
能够为建筑提供较多的材料和技术,而且繁琐装饰,反映了那个社会工匠手工劳动特点,中世纪的教堂曾是当时居住的生活中心,是城镇的标志和象征。
c.北京故宫它华丽壮观,壁垒深严,等次分明,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中心。
它生动地反映出社会阶级关系,同时又说明这回生产力对建筑的限制。
d.纽约世界贸易中心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超高层建筑,其材料先进,技术搞起,表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发展的技术力量。
各种企业托拉斯的摩天大楼,争高斗妍,表现出现代国际都会的城市特色。
3.社会思想意识、名族文化特征对建筑的影响。
a.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占主导地位,建筑作为它们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必然受到这种意识的影响,帝位世袭制,官爵的等级制度都可以从建筑找到反映(建筑中龙凤纹样只能象征皇帝和皇族,建筑形制屋顶样式也按等分级)b.社会变革,也可波及文化领域,欧洲文艺复兴,曾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武器反对封建统治,从而给那时的建筑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c.纪念性建筑常常集中地体现出时代或社会思想意识特点,它记载着建造者对某些重大事件,人物等得态度和评价。
(罗马弟度凯旋门:炫耀帝国强大;日本广岛原子弹受难纪念碑;古埃及建筑中的浮雕;古希腊建筑中的女郎柱;巴西近代建筑中的雕刻)4.我国传统建筑则常常通过匾额,楹联强调建筑主题,用提名的方式点出整个建筑坏境的诗情画意,表现了建筑与文学艺术间的密切联系。
5.宗教力图通过建筑形象表现宗教意识从而给一些名族或地区的建筑增添了特色然而各民族文化是不断相互沟通,相互交融中形成的。
如(北京北海——藏族的喇嘛塔与汉族的楼,台,亭,榭,融为一体,相映成辉)基督教堂——俄罗斯佛教石塔——古印度清真寺——埃及6.地区自然条件的影响地区气候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内部布局和外观形象多余地区屋顶陡峭干燥地区屋顶平缓寒冷地区建筑封闭闷热地区建筑开敞四.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1.构成建筑的基本内容a.满足人的使用要求b.建筑需要技术c.建筑涉及技术2.构成建筑的三要素a.实用b.坚固c.美观(维特鲁威提出)(1)建筑的功能2.建筑的功能要求a.人体活动尺寸的要求(家具尺寸反映出人体的基本尺寸)b.人的生理要求主要包括对建筑的朝向,保温,防潮,隔热,隔声,通风,采光,照明主要居室及休息阳台应占好的朝向外墙应保温隔热南北房间应考虑通风居室人工照明应大雨101*(在桌面处)居室天然采光系数(开窗面积/地面面积)应不小于1/10屋顶要求防水,隔热,隔蒸汽两户之间的墙与楼板要有良好的隔声壁柜应防潮厨房,厕所等次要房间尽可能不占好朝向c.使用过程和特点的要求如铁路旅客站考虑旅客的活动顺序及特点(使用过程)实验室对湿度与温度有要求(特点的要求)(2)物质技术条件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主要是指房屋用什么建造和怎样去建造的问题,它包括建筑的材料,结构,施工技术和建筑中的各种设备。
3.建筑的结构a..结构是建筑的骨架,它提供合乎使用的空间并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负荷,抵抗自然灾害的损坏。
结构的坚固程度直接影响建筑的安全和寿命。
b.柱、梁板和拱券结构是人类最早采用的两种结构形式。
随着科技进步,人们能够对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和计算,相继出现了桁架,钢架,和悬挑结构。
c.房屋重量的传递有两种方式,即通过墙传到基础或通过梁和柱传到基础,这就是承重体系和框架体系。
框架体系——用梁和柱组成的立体支架来承受重量,墙只起隔断作用。
我国古代建筑的木构架是世界上成熟较早的框架体系。
承重墙体系——墙既起承重作用又起分隔作用。
1.建筑材料建筑材料可分为天然材料和非天然两大类。
强度大,自重小,性能高和易于加工,这是建筑对材料的理想要求。
2.建筑施工建筑施工一般包括两个方面a.施工技术:人的操作熟练程度,施工工具和机械、施工方法等。
b.施工组织:材料的运输,进度的安排,人力的调配等。
3.建筑形象(可以简单的解释为建筑的观感或美观问题)a.构成建筑形象的基本有段有空间(建筑有可供使用的空间,这是建筑区别与其它造型艺术的最大特点)形、线色彩质感光影b.表现手段时应注意的基本原则比例:指建筑的各种大小,高矮,长短,宽窄,厚薄,深浅等的比较关系。
尺度:指建筑与人体之间的大小干洗和建筑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而形成的一种大小感。
均衡:指建筑的前后左右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要给人安定,平衡和完整的感觉。
(方法:①对称布置——严肃庄严;②一边高起一边平铺、或一边一个大体积另一边几个小体积——轻快活泼)韵律:它们有规律的排列和重负的变化,犹如乐曲中的节奏一般。
给人一种明显的韵律感。
对比:可以达到强调和夸张的作用。
稳定:主要是指建筑物的上下关系在造型上所产生的一定艺术效果。
c.建筑的功能、技术、形象三者之间的关系功能要求是建筑的主要目的,材料结构等物质技术条件是达到目地的手段,而建筑的形象则是建筑功能技术和艺术内容的综合表现。
也就是说三者的关系是目的、手段和表现形式的关系。
其中功能居于主导地位,它对建筑的结构和形象起决定的作用。
结构等物质技术条件是实现建筑的手段,因而建筑的功能和形象要收到它一定的制约。
功能,技术,形象三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第三节. 建筑空间1.空间和人对空间的感受空间就是容积,它是和实体相对存在的,人们对空间的感受是借助实体而得到的。
人们常用围合或分隔的方法取得自己所需要的空间,空间的封闭和开敞是相对的,各种不同形式的空间,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
2.建筑空间a.建筑空间是一种人为的空间。
墙、地面、屋顶、门窗等围成建筑的内部空间;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建筑物与周围坏境中的数目、山峦、水面、街道、广场等形成建筑的外部空间。
b.建造建筑物的根本目的:取得合乎使用的空间c.建筑的空间组织是建筑功能的集中体现。
d.在建筑艺术表现方面古典建筑和近代建筑的不同古典建筑更倾向与把建筑视为一种造型艺术,如建筑的式样风格、形体组合、墙面划分以至装饰细节等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近代建筑则更加强调建筑的空间意义,认为建筑是空间的艺术;是由空间中的长、宽、高向度与人活动于其中的事件向度所共同构成的时空艺术。
空间是建筑艺术最重要的内涵;是它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根本特征。
3.建筑空间与建筑功能建筑空间是建筑功能的集中体现a.空间的大小与形状建筑中最基本的使用单元:墙、地面、顶棚满足使用要求的最基本条件:大小,形状建筑设计中的一个基本任务:根据功能使用合理地决定空间的大小与形状①平面形状决定着空间的长、宽两个向量,矩形平面的优点是结构相对简单,易于布置家居或设备,面积利用率高。
②空间的剖面大都也以矩形为主,剖面的高度直接形象建筑中楼层的高度。
b.空间组织建筑设计中的可核心问题:依照什么样的方式把这些单一空间组织起来,成为一幢完整的建筑。
(决定这种组织方式的重要依据,就是人在建筑中的活动)①按照人的活动要求,对不同空间属性的划分流通空间与滞留空间(教学楼)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旅馆)主导空间与从属空间(剧场)②就空间的组织形式,又可划分为并列关系(宿舍楼)序列关系(大型纪念性、展示性建筑)主从关系(图书馆)综合关系(大型旅馆)4.建筑空间处理手法a.空间的限定①垂直要素限定:通过墙。
柱、屏风、栏杆等垂直构建的为何形成空间②水平要素限定:通过顶面或地面等不同形状、材质和高度对空间进行限定。
③各要素总格限定b.空间形状与界面处理界面在限定空间的过程中。
必然涉及两个问题,一是限定空间的形状,意一是对界面本身如何处理。
空间的形状和界面的处理是决定空间性格。
品质的重要因素。
c.空间的围与透围合通透是处理两个或多个相邻空间关系的常用手段,围与透是相对的,围合程度愈强,则通透性愈弱;反之亦然。
c.空间的穿插与贯通界面在水平方向的穿插,延伸,可以为空间的划分带来更多的灵活性,使得被划分的各局部空间具有多种强弱程度不同的练习;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和流动感。
d.空间的导向与序列空间导向是指在建筑设计中通过暗示、引导、夸张等建筑处理手法,把人流引向某一方向或某一空间,从而保证人在建筑中有序活动。
墙、柱、门洞口、楼梯、台阶以及花坛。
灯具等都可作为空间导向的手段。
对于某些复杂的空间关系的建筑或建筑群而言,序列是建筑空间秩序的一项重要手段。
时间是序列构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第四节. 建筑与环境建筑的主要目的是以其所形成的各种内部和外部空间,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多种多样的环境。
1.聚居需要坏境人类社会的存在是以聚居为必要条件的,只有相聚而居、集体协同,人类才能维护其生存与发展,这是了解人与环境关系的起点。
2.建筑环境a.建筑环境的相对性和整体性b.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c.建筑环境的内与外取得合用的内部空间,是建造建筑物的主要目的,而它一旦建成,又必然会对周围的外部环境产生一定程度是我影响。
它或于自然包围之中,需要对周边环境进行相应的改造;它或与其它的建筑物形成群体、街道或广场。
组成以人工为主的室外环境。
d.物理环境与行为环境建筑物的安全坚固以及通风、采光、保温、隔热等要求是人的生理需要,也是构成建筑物理环境的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