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和平崛起战略的原因 可做考研政治答题论据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对于“和平崛起”概念,中国与外界的感受和关注点完全不同。
对于中国来说,它强调实现“崛起”(后改称为“发展”,但二者实质内涵一样)的方式是和平的,而非战争的,这对于中国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而对于外界来说,中国“和平崛起”的关键是崛起,只要是一个大国的崛起,就必然给国际体系带来变化和冲击,这客观上构成了中外对中国崛起的不同认识视角。
无疑,一个繁荣昌盛的中国,一群富裕文明的人民,对国际社会最起码也不能说是一件坏事,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但关键是中国如何说服西方,从本身意愿和最终结果上真正能够实现和平崛起。
概括来看,我们在对外宣传中,坚持中国能够实现和平崛起的理由在于:一是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决定了中国需要稳定的国际环境;二是中国面临艰巨复杂的国内问题;三是中国拥有“和合”文化和防御性战略传统;四是中国汲取大国兴衰的历史规律,不会重蹈“炮舰政策”覆辙;五是中国军力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至少20 年,无力挑战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
处于深度融入国际社会的中国,切记不要把个人层面的道德与国际层面的道德混为一谈。
从目前中国把和平崛起描绘成自身一种道德诉求来看,我们对于国际政治游戏的规则了解并不深。
中国在与外界沟通时显然需要用外向的而非内向思维思考自身崛起的意义,要懂得东西方关于国际政治的道德逻辑错位,努力避免国家按照个人层面的抽象道德原则行事。
中国能否实现和平崛起,不在于主观愿望以及单方面的表白与诚意,更在于他者的认同与接受。
中国和平崛起的最终保障来自自身捍卫和平能力的增长。
《学习月刊》2012年第10期上半月·总第515期《中国和平崛起被的原因》●赵景芳。
中国的和平崛起与其国际影响[摘要]: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是和平的崛起,国际上宣扬的“中国威胁论”和“文明冲突论”,是与中国现今的发展现状不符的。
中国的儒教文明并不会在发展中与其他文明产生激烈的冲突,中国的发展强大是以和平为基础的,会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大的正面影响,而不会对世界的发展产生威胁。
中国发展有害的传言是对中国社会的误解和妄断。
[关键字]:和平崛起;中国威胁论;文明冲突论从上个世纪末,随着中国的发展强大,在一群别有用心者的大肆鼓吹之下,“中国威胁论”的观点渐渐露头,意图引起国际社会和周边国家对中国发展的恐惧和防范,干扰中国发展,“文明冲突论”等观点也被用作“中国威胁论”的证据,一群别有用心的伪学者力图阻扰中国的和平发展[4]。
本世纪初,我国多次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
胡锦涛强调:“中国要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 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各国友好相处, 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贡献。
”这标志着中国和平崛起正式成为一项带有根本意义的国家战略,表达了中国在发展崛起过程中强烈的和平意愿[1]。
一、正确认识“中国威胁论”与“文明冲突论”“中国威胁论”是上个世纪末的产物,最早起源于日本学术界。
日本学者村井有秀在1990年发表的文章《论中国这个潜在的威胁》中,把中国当做长远发展中的潜在敌人。
美国的芒罗在1992年秋季发表了一篇题为《正在觉醒的巨龙:亚洲真正的威胁来自中国》的文章,在国际社会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中提到中国经济强大之后政治崛起和扩张的能力,并指中国军方目前正在实施建造航母群和军事扩张,文章中提出“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军事威胁论”的观点。
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亨廷顿于1993年又抛出了“文明冲突论”的论点,对中国以儒教为核心的中华文明对西方文明的挑战进行了集中的论述,他认为在冷战结束之后,意识形态的冲突已经不再占主导,而文明的冲突上升成为世界冲突甚至是战争的根源,儒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有可能联合起来,成为对西方文明的威胁。
浅论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摘要】和平崛起,作为中国的国家发展道路提出后日趋引发了我国社会各界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也成了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文章简要回顾了和平崛起发展道路提出的进程和主要依据,对其涵义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重点论述了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一、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提出及其主要依据“中国崛起”已成为国际社会不争的事实,关于中国崛起的发展道路问题,我国领导人曾多次指出中国的发展道路是和平崛起。
2003年12月10日,温家宝总理访美期间在哈佛大学发演出讲。
在这次演讲中,温总理第一次以国家领导人的身份提出,“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与和平崛起的大国”。
同年12月26日,胡锦涛主席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的座谈会上再次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持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
2004年3月,在第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具体论述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
2005年4月6日,温家宝总理出席了亚洲合作对话第四次外长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做亚洲人民可信靠得住的合作伙伴”的主旨发言,再次强调“中国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
和平崛起,作为我国的国家发展道路提出后不断引发了我国社会各界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也成了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它是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的一项重要决策,是代表中国人民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许诺。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是各类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中国选择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时期优势的宏观驾驭,也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和现实的准确把握,在我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有着深刻的历史性和现实性。
(一)历史依据从历史文化传统的角度来看,中国人民从来钟爱和平、重视文化。
以和为贵的价值取向在我国根深蒂固,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始终流淌着“和”文化的传统,有着“和而不同”、“厚德载物”的宽大胸怀。
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就是深深根植于“和”文化的底蕴当中,正如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所阐释的:“中国的和平崛起道路是成立在中华民族和为贵和和而不同的文化基础之上的”。
中国“和平崛起”思想及其意义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的快速崛起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中国的崛起并非出于霸权主义或扩张主义的目的,而是为了实现“和平崛起”。
这一思想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种国际战略,它倡导通过和平、合作、公正和互利的方式来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和平崛起”思想及其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
1. 分析中国“和平崛起”思想的含义、来源和演变。
2. 探讨“和平崛起”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并分析该理念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3. 分析“和平崛起”对未来全球治理格局的影响及其意义。
三、论文结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1. 中国“和平崛起”思想的内涵和演变。
2. “和平崛起”的理论与现实基础。
3. “和平崛起”的影响与意义。
4. 未来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四、研究方法
该文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两种方法来进行研究。
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和资料,分析中国“和平崛起”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演变,以及这一理念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和平崛起”对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和全球治理格局的影响。
五、预期结果
通过本文研究,“和平崛起”思想将被更好地理解,其内涵、来源和演变被清晰地呈现。
同时,本文将揭示“和平崛起”的理论与现实基础,并分析其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探讨其对全球治理格局的意义。
更重要的是,本文将探讨未来中国在全球治理中
的地位与作用,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和在全球经济和政治中的角色。
中国探索“和平崛起发展道路”已有半个多世纪,我们寻求这条道路几经曲折,我们坚持这条道路义无反顾。
“和平崛起发展道路”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内政外交大政方针的总结,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学术理论意义。
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国的崛起垫定了基础.这里来谈论中国和平崛起的条件。
一、和平崛起国的应有条件(一)和平崛起不是靠掠夺别国资源积累财富、建立发展平台。
国家战略的选择首先要考虑本国的利益需求,因此,它要求崛起国有更强的自主创新发展能力。
不能依靠掠夺别国资源,而必须立足于国内、立足于独立自主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国稳定、有序、健康的发展。
(二)和平崛起要求崛起国有更强的军事威慑力,以确保用和平的方式保证国家的主权利益及需求,保障领土、边界和基本主权不受侵犯,维护国家统一。
为此,崛起国就必须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威慑力。
(三)和平崛起要求崛起国有更强的国际协调力和影响力来化解国际矛盾与危机,增强其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和主导作用。
国际协调力的加强可以解决某些重大的国家和国际安全问题,是崛起国实现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的有效途径。
尤其是在当前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前提下,单纯地以军事手段解决国家间的纠纷是不可能的,大量纠纷的解决必须让位于国家之间的相互协调。
二、中国和平崛起的内外战略(一)中国和平崛起的国内经济战略1、工作重心:应当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改革模式:从“增量改革为主”转变为“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并举,同时加快存量改革”。
我们的改革模式应当从“一边保护国有部门、一边发展民营经济”,转变为“改革国有部门与发展民营经济并举,同时加快国有部门改革”,从增量改革转变为“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并举,同时加快存量改革”。
3、市场战略:从重视引进外资转变为更加重视动员国内金融资源,从注重出口创汇转变为更加重视扩大国内需求。
一方面,国内居民手中拥有大量的金融资产,仅银行储蓄存款就达11万亿元人民币。
在新世纪初中国为什么提出和平崛起发展战略?怎样和平看待“中国威胁论”和“文明冲突论”?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取得的成功举世瞩目,但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威胁论”在世界一些角落几度翻滚,之后又冒出“中国崩溃论”。
这些论调之目的在于丑化中国形象,遏制中国崛起。
直到中国领导人响亮地提出“和平崛起”理论,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赞同。
和平崛起的传统基因在人类历史上,许多显赫一世、威震四海的大国,都是依靠武力扩张、侵略掠夺、殖民奴役起家的。
不可避免地造成生产力的严重破坏,并埋下各民族与各国家之间关系动荡的祸根。
反面证明,“和平崛起”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和平崛起”可以在中国文化中找到传统基因,儒家思想历来强调“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国人历来酷爱和平,反对战争,尤其是厌恶侵略战争。
做负责任的大国“负责任”,就是要根据自己的国力,更多地承担“全球责任”。
我们要通过“负责任”,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公共形象,成为国际政治先进理念的“形象代言人”,使中国成为国际体系中一个有实力也有感召力的重要参与者。
中国近期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多边合作等等,表明中国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国际公共形象,一点一滴地积累自己的国际威望。
同时,中国要在世界上做“负责任的大国”,首先必须对自己的人民负责任。
要有所作为20世纪80年代来,邓小平先生根据中国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未来趋势,提出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方针。
到21世纪之初,“有所作为”将成为中国外交的主要着眼点。
“韬光养晦”是积聚力量的过程,“有所作为”是发挥力量的过程。
“中国崛起”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战略问题。
经济全球化中国崛起的主要历史条件其主要特点是中国通过内部制度建设和市场潜力发挥,确立其在世界市场体系中的基础和定位。
中国是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获得崛起的机遇,目前我们与世界体系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经济与全球市场体系的结合问题。
中国作为大国的稳定性、增长潜力、开放度和抗波动能力都是其他转型经济和发展中经济所不具备的。
解读: “中国和平崛起”发展的新道路张森林zsl5134@思考题1、我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基本涵义和目标是什么?2、我国为什么只能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已经明确提出,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我国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人给英语创造了新词汇:“PeacefulRise”为什么提出“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和平崛起”的涵义和目标是什么?为什么必须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和平崛起”能不能实现?“和平崛起”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这些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关心的问题,也是应该搞清楚的问题。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一、“中国和平崛起”是怎么提出来的?正式提出于2003年。
温家宝:12.10 “哈佛演讲”胡锦涛:12.26 “北京讲话”郑必坚:11.03 “博鳌演讲”国内外舆论认为,这是中国领导核心战略思维的重要突破;是对中国未来国际形象的描述;是对中国自身国际角色的定位;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重大承诺。
温家宝的“哈佛演讲”被国际社会称之为“哈佛宣言” 和“哈佛承诺”。
上个世纪90年代,在国际社会舆论中,“中国崛起”这一概念开始风靡一时,成为世界性的话题。
“中国崛起”这一概念,是国际社会用来评论和报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连续多年快速增长奇迹的。
我国官方开始并没有认真理会。
2003年,我国领导人或官方提出“中国和平崛起”这一概念,表明我们开始理会“中国崛起” 的说法了,而且开始认真地加以对待了。
关于“中国崛起”的议论逐渐复杂:“中国能不能真正崛起?”“中国通过什么方式崛起?”“中国崛起对世界是福还是祸?”国际社会舆论中产生了三个论断:“中国担忧论”“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尤以“中国威胁论”流传和影响最大。
“中国威胁论”的制造和散布,首先来自美国和少数西方大国。
美国人莱斯特·布朗1994年发表了《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1995年又出版了同名著作。
认为:如果中国人不能养活自己,那么他们将使世界挨饿。
考点点拨:考点1:“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中,中国和平崛起的要义及影响;考点2:“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中,中国的外交政策;点拨:重点中国和平崛起的要义以及“中国和平崛起”对亚太和世界的影响。
知识点链接:一、中国和平崛起的要义及影响(一)中国和平崛起的要义第一,中国的崛起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
同时又以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第二,中国的崛起应把基点主要放在自己的力量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广阔的国内市场、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雄厚的资金积累,以及改革带来的机制创新。
第三,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世界。
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友好国家发展经贸关系。
第四,中国的崛起需要很长的时间,恐怕要多少代人的努力奋斗。
第五,中国的崛起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
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即使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
(二)中国和平崛起对亚太地区的影响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带给亚太地区的是巨大的历史机遇而不是威胁。
这种巨大的历史机遇同时来自于中国的社会制度、外交政策与和平崛起的道路。
中国已经成为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建设的理性力量,而不是破坏力量。
中国在历史上深受战争和内乱之苦难,深知和平之珍贵,发展之重要,和平有利于亚太地区发展稳定。
和平崛起中的中国,则是亚洲和平崛起的一部分。
这不仅意味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和平崛起得益于亚洲其他国家的经验与发展,而且意味着中国作为亚洲一员,将会对亚洲其他国家首先是周边国家的发展、繁荣和稳定,发挥愈益积极有益的作用。
(三)中国和平崛起对欧洲的影响中国的和平崛起将为欧洲以及中欧关系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依据有三:1.在发展的问题上,欧洲和中国一样,都处在和平崛起的进程中。
欧洲正在走向联合和统一,欧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综合实力雄厚的国家联合体。
2.在国际战略观上,欧洲与中国有许多共同点。
欧洲与中国都希望营造一个和平发展、互信互利、造福人类的国际环境。
反方:中国和平崛起,软实力更重要一辩稿就我们今天讨论的辩题,首先开宗明义,概念先行,中国和平崛起:指的是中国在现今的国内外形势下,通过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现代化。
软实力则主要指国际关系或国家中具有的除经济军事等以外的第三方面力量,如民族凝聚力,文化价值感召力,教育等等。
而我方认为,在当今的中国国情及国际环境之下,何者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及世界和平发展,那么何者对我国的和平崛起更重要,这也是我方的标准之所在。
今天所讲的中国和平崛起是一个发展的长期过程,而不仅仅是一种结果。
我国自改革开放至今十几年间已取得卓越成就,而我国软实力却远远落后于硬实力的发展,我国在发展道路上的跛脚前进,对和平崛起形成了很大制约。
其次在这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世界环境之下,硬实力的提升远不能使我国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和文化感召力才能真正树立大国形象,以达到我国以和平方式崛起之目的。
我方将分以下两点具体阐述我方观点。
第一,软实力对我国硬实力具有重要的促进和引导作用。
政治上,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经济上,我们处于21世纪高科技信息化时代,我国提出由制造大国变为创造大国,提高创新意识,开发专利技术的理念,成为引导我国经济突破约束进一步腾飞的指向标。
在我们国家硬实力已发展到了一定程度,这时更需要正确的文化价值理念对其合理引导,如对核技术核武器应用的引导,试想,威力巨大的核武器如果没有和平理念引导,那未来很有可能会重现日本被投射两枚原子弹,近10万无辜平民伤亡的惨案。
第二,软实力具有吸引力,号召力,凝聚力等等。
2008年我国奥运会申请成功,孔子学院世界遍地开花,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对我国的影响可不啻于嫦娥一号的飞升。
此外,近几年我国屡屡出现西藏新疆打砸抢烧事件,难道是军事力量不足,不,我们需要的是民族凝聚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
即使硬实力强如美国,近几年的友好访问各国的政策比之上个世界的军事争霸,更能获得他国认同感,提高国际地位。
一:中国选择和平崛起这一发展战略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点:
1:和平崛起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选择
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位,以和为最高价值。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主张“以和为贵”、宽和处世,从而创造人际和谐的社会环境。
从历史角度来看,人类历史上许多显赫一世、威震四海的大国,无一不是用战争开辟了通向帝国的道路。
国家靠战争崛起,表面强大和繁荣的帝国往往不久便成了历史的匆匆过客。
二战结束宣告了“战争崛起论”的历史性终结。
战后,日、德和其他欧洲大国和平发展的成功,从反面证明了“和平崛起”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2:和平崛起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大为提高,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这充分证明了中国选择和平发展的道路的正确性。
3:和平崛起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选择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虽然有的超级大国不时地对一些国家发动战争,但世界总体上的和平局面仍然得以维持。
中国“和平崛起”的方略,顺应了时代的主题。
全球化带来了全球性相互依赖的加强,经济全球化把愈来愈多的国家联结为利益共同体,经贸投资和跨国公司的活动,使各大国之间形成了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
中国选择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无疑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4:基于中国周边国际环境的选择
任何国家都重视与邻国的关系。
“远亲不如近邻”,周边外交在我国外交全局中也始终占有重要位置。
与周边邻国关系搞好了,有利于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开创必要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更有效地维护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中国选择走一条和平崛起之路,这也就意味着中国能否实现和平崛起首先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
二:如何看待中国威胁论:
“中国和平崛起”主要便是为了应对国际上针对中国的“中国崩溃论”,主要是“中国威胁论”,关于中国崛起的不利影响的讨论主要是西方国家从历史、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来进行的,更多的是威胁观点,可以概括为“历史威胁论”、“经济威胁论’、“军事威胁论”、“文明威胁论”、“生态威胁论”等几种论述。
历史威胁论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亚洲大国,现在觉醒后将不会甘于平庸,希望恢复昔日的辉煌,将对以美国为首的现今所有大国的地位和国际格局形成挑战。
经济威胁论认为由于中国国内稳定,经济发展迅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大陆、香港、台湾经济相互依存程度的加深,将会导致“大中华经济圈”的形成,这将对东亚和世界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文明威胁论认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将对西方文明构成挑战,如亨廷顿就称“西方文明的主要挑战者是儒家文明与伊斯兰文明”。
而军事威胁论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使其有足够的实力发展军事力量,从而对周边和西方世界构成军事威胁。
但是,事实表明中国选择和平崛起这一发展战略对世界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中国的发展也必定带动亚洲周边国家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主要表现在:第一,中国的崛起将使世界的和平力量增强。
中国是一个和平的国家,是世界上一支积极维护和平的力量,近年来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的对外政策,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
经历过深重灾难的中国人民比其他民族更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以维护和平为己任的中国,定会更加促进世界和平的稳定;
第二,中国的崛起将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中国。
中国的和平崛起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增大与整体力量的崛起,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与影响。
以上的分析论述表明,中国的和平崛起这一战略带给世界的不是威胁而是机会与益处,西方国家基于自身利益提出的“中国威胁论”是不符合事实的也是站不住脚的。
中国和平崛起的提出,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向世界证明,中国不是一个现有秩序的挑战者,而是一个参与者,中国将以实现世界和平与繁荣的方式,求得自身的安全与发展,向国际社会兑现和平崛起的承诺。
中国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的新理念,也进一步表明了中国走和平崛起道路的坚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