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模拟试卷及解析-多项选择题
- 格式:pdf
- 大小:426.86 KB
- 文档页数:6
考研政治(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8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货币的特点有()A.用货币表示的商品的价值称为价格B.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与支付手段C.货币大然是金银D.货币是一种特殊商品正确答案:A,C,D解析:货币的本质就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充当货币的特殊商品如金银,一方面,它自身的天然属性的使用价值,可以用作奢侈品的原料等;另一方面,它起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具有一般的、社会的使用价值,可以用来购买任何商品,货币是通过价格来表示商品的价值的;它的基本职能有五种: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最基本的两种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因此,正确选项为ACD。
知识模块: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2.金融资本的特点有()A.是由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生长所形成的资本形式B.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掌握着庞大的金融资本C.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重要标志是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D.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统治资本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参与制控制下属企业正确答案:B,C,D解析:金融资本是由银行资本家和工业资本融合生长所形成的资本形式。
它由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掌握,其标志性的统治者是金融寡头,金融寡头和金融资本的统治是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重要标志,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统治资本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参与制”与控制下属企业实现的。
因此,正确选项为ABCD。
知识模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3.延安整风所反对的主观主义最主要的对象是()A.个人主义B.经验主义C.非理性主义D.教条主义正确答案:B,D解析: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而其中以反对主观主义为中心。
当时的主观主义主要表现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因此,正确选项为BD。
知识模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4.我国之所以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因为( )A.我国政治体制本身还不完善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C.政治制度本身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都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
考研政治(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7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因为( )A.真理的本性B.实践是客观存在的物质C.实践的直接现实性D.实践是主观和客观联系的桥梁正确答案:A,C,D解析:考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因。
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真理的检验标准,一方面是因为真理的本性。
所谓真理的本性是指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即认识正确地反映了认识对象,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符合。
这就决定了检验标准不能是纯主观的,一种认识不能去检验另一种认识,也不能是纯客观的,纯客观的无所谓对错,检验标准应该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这就是实践。
所以A、D正确。
实践成为检验标准的另一个原因是实践的特点,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也就是说,人们遵循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可以直接产生现实的结果,如果结果如预期,那说明认识是正确的,如果与预期不符,那就是错误的认识,所以C项正确。
B项错误,实践具有物质性,但是也有主观能动性,是主观和客观连接的桥梁,不能说实践就是物质。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关于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B.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飞跃C.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D.从实践到感性认识的飞跃正确答案:A,C解析: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由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是否可靠,能否转化为现实,理性认识本身无法回答。
这是认识过程中遇到的又一个矛盾。
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这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
B、D说法有误,故不选。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C。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马克思恩格斯为了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优秀成果,主要批判吸取其中合理成分的学说包括( )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美国实用主义D.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正确答案:A,B,D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它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其蕴含的哲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C.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2.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辩证联系的前提是()A.事物之间的区别B.事物的相互过渡C.事物的相互依存D.事物的相互转化3.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主观臆想的联系。
这种情况主要说明,联系是()A.客观的B.普遍的C.复杂多样的D.关系范畴4.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A.联系B.发展C.矛盾D.质变答案及解析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肯定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依照唯物辩证法,包括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在普遍的联系和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其中,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在本题中,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的是新旧事物之间转换的意思,体现了发展的实质的哲理。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
最近几年的考试中经常会有以名人名言或诗句命制的题目,很多考生一见到这样的题目就会大脑一片空白,根本找不到解题头绪。
其实,答这类题的时候并不要逐字逐句的进行翻译,通常可以通过找关键词和核心词的方法,快速解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联系的含义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之一,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考研政治模拟题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而是()A. 经济体制的范畴B. 经济运行的形式C. 生产力发展的方式D. 生产关系的表现答案:A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不包括()A.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D.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答案:C3.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不包括()A. 科教兴国战略B. 可持续发展战略C. 西部大开发战略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D4.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A. 为人民服务B. 集体主义C. 培育“四有”公民D. 诚实守信答案:C5.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A. 平等B. 自由C. 公正D. 公开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包括()A.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B. 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C. 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D. 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答案:A, B, C, D7.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包括()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有法可依C. 有法必依D. 违法必究答案:A, B, C, D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包括()A. 民主法治B. 公平正义C. 诚信友爱D.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答案:A, B, C, D9.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包括()A. 民族平等B. 民族团结C. 民族共同繁荣D. 民族自决答案:A, B, C1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有()A. 思想道德建设B.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C. 体育卫生建设D. 国防建设答案:A, B三、简答题11.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原则。
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2024年研究生考试考研思想政治理论(101)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A. 实践性B. 物质性C. 社会性D. 客观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统一性。
选项A,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但并非世界的统一性所在,故A错误。
选项B,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这不仅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故B正确。
选项C,社会性是指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形成的符合社会传统习俗的行为方式,如传统、风俗、习惯、道德规范、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法律规范等。
社会性是个体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的属性,但并非世界的统一性所在,故C错误。
选项D,客观性是指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性。
世界的客观性是世界的基本属性,但并非世界的统一性所在,故D错误。
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B.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斗争,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和变化C. 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D. 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不断变化,决定着事物发展的过程答案:A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选项A,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是指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得事物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故A正确。
选项B,描述的是矛盾斗争性的作用,即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斗争,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与题目要求的“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不符,故B错误。
考研政治(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5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关于辩证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B.在辩证法中揭示了事物发展道路的规律是否定之否定规律C.在辩证法的体系中,揭示了事物发展动力的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D.在辩证法中揭示了事物发展形式的规律是质量互变规律正确答案:A,B,C,D解析: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两大总特征、三大基本规律,两大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大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道路。
因此,正确选项为ABCD。
知识模块: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2.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整个世界统一于物质。
其中,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A.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B.人们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脱离一定的物质自然环境的人类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正确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首先,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和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人类社会产生以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还要以自然界为基础。
离开了自然界,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便无法进行,脱离一定的物质自然环境的人类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
其次,人类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如果仅仅停留在意识或思想的范围内,人类是无法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
最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
考研政治(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2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以下关于资本有机构成的论述中,正确的论述有( )A.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B.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意味着单位资本中不变资本的份额下降、可变资本的份额上升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意味着单位资本中可变资本的份额下降、不变资本的份额上升D.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导致相对过剩人口产生的重要原因正确答案:A,C,D解析:考查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家为了在竞争获胜并且得到超额剩余价值,总是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资本的技术构成不断提高。
而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势必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故A项正确。
资本有机构成是反映技术构成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
所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不变资本的份额上升、可变资本的份额下降。
故B项错误,C项正确。
可变资本是购买劳动力所花费的资本。
所以,可变资本下降——资本家雇人的数量下降——相对过剩人口产生。
故D项正确。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观念上层建筑包括( )A.政治法律思想B.宗教、哲学C.形式逻辑、自然科学D.道德、艺术正确答案:A,B,D解析:意识形态又称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
观念上层建筑总是代表着一定阶级的立场,C中的自然科学和形式逻辑不属于观念上层建筑,故排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D。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B.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C.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D.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正确答案:B,C,D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人类实践及其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全面探讨,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在人类哲学思想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A. 物质B. 意识C. 精神D. 能量答案:A2.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是()。
A. 实事求是B. 群众路线C. 独立自主D. 革命统一战线答案:A3. 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
A. 改革开放B. 四项基本原则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答案:D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
A. 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 以上都是答案:D5.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
A. 以人为本B. 统筹兼顾C. 可持续发展D. 社会和谐答案:A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
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以上都是答案:D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A.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B.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C. 人民日益增长的民主法治需要和不完善的制度之间的矛盾D. 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平正义需要和不公正的社会现象之间的矛盾答案:B8.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答案:A9.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以上都是答案:A10. 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是()。
A.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以上都不是答案:B11. 我国的基本国策是()。
A. 改革开放B. 计划生育C.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D. 以上都是答案:D12. 我国的根本任务是()。
考研政治(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垄断资本主义总是把殖民地附属国作为()A.商品销售地B.投资场所C.原料供应地D.维持霸权主义的条件正确答案:A,B,C,D解析:垄断资本主义通过“经济兼并”方式把殖民地附属国作为商品销售地、投资场所、原料供应地和维持霸权主义的条件,建立的是一种不平等的经济关系。
因此,正确选项为ABCD。
知识模块:资本的运行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种关系有( )A.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B.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C.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D.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正确答案:A,B,C,D解析:考查《论十大关系》的内容。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主要讲话中,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分别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问题;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前五条讨论的是经济问题,第一、二、三条涉及的是开辟一条和苏联有所不同的工业化道路,而第四、五条涉及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
后五条讨论的都是通过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
因此,选项ABCD 均为正确答案。
知识模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
表现为( )A.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不同的特点B.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C.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D.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都因为认识主体的不同而不同正确答案:A,B,C解析:正因为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才能将此事物与彼事物区分开。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阶段各有特点,因为所有事物都不是静态,是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可能初期矛盾的一方面占据主要地位,而后期矛盾的另一方面占据主要地位。
2025年研究生考试考研思想政治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B.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C. 人民群众内部矛盾D.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答案:B解析: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论断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它是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的新判断。
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
选项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故排除。
选项C,人民群众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一类矛盾,但它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故不选。
选项D,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主要矛盾,但已不是当前的主要矛盾,故不符合题意。
2、在《矛盾论》中,毛泽东指出:“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这句话表明()。
A.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B. 内因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C. 外因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D. 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同等重要答案:A、B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选项A,毛泽东的话明确指出了“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A项正确。
选项B,毛泽东强调“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即内因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所以B项正确。
选项C,虽然外因对事物发展有影响,但毛泽东明确指出“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说明外因并不起决定性作用,故C项错误。
选项D,毛泽东的论述强调了内因的决定性作用和外因的条件性作用,并未表明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同等重要,因此D项错误。
考研政治模拟试卷及解析(四)-多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第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17.女人一旦得到男人的娇宠,不论长相如何都是会变得美丽的。
也有句俗话说了:女人因为可爱而美丽。
同时,美丽只与绝对的"我"有关,这一绝对表现为:可爱并不反映美丽,可爱只创造美丽。
在此意义上,超越现实经验的虚构和想象成为必要。
对于所谓的美丽和可爱只是体现为绝对的主观性。
这段话的哲学倾向是()A.意识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是主观的B.意识是对客观对象能动的反映C.意识不是由客观的物质对象决定D.意识的不同主体之间没有差别性18."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在人们的心目中,月亮是圣洁而美丽的化身。
然而,俄罗斯科学家经研究认为,月球是地球多自然灾害的祸源。
这表明()A.人们改造自然以自然界的客观存在为基础B.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发展的过程C.知识构成等因素是影响人们认识的重要因素D.认识的目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19.剩余价值与利润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是()A.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B.剩余价值是利润的转化形式C.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D.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20.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有()A.阶级基础,即工人运动的发展B.思想基础,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C.组织基础,工会的发展D.政治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这一论断表明()A.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它是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B.一方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另一方面运用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C.一方面继承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时代特征相结合D.一方面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22.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指出,有一个自称为戴季陶的"真实信徒",在北京《晨报》上发表议论说:"举起你的左手****帝国主义,举起你的右手****共产党。
"这两句话,画出了这个阶级的矛盾惶遽状态。
"这个阶级"不是指()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B.大地主大资产阶级C.小资产阶级D.流氓无产阶级23.毛泽东指出:"应限制和排挤的是那些不利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即投机商业,奢侈品和迷信品工商业,而不是正当的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对这些工商业当它们困难时应给以扶助使之发展。
"作出这一论断的依据有()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B.民族资本的特点C.民族资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表现D.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需要24.下列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的主要内容是"一化三改造"B.它的直接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它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统一D.它是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同时并举的路线25.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采取的途径是()A.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B.创造条件引导中西部劳动力向经济相对集中的地区转移,充分发挥这些地区的人口承载力C.引导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中西部地区流动,增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D.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6.青藏铁路建设时严格控制施工活动范围,控制湿地、草甸和草原植被破土面积,做好植被、表土的保护和恢复,防止水土流失。
在施工过程中,所有施工范围内的草皮全部移植到选定场地并浇水养生,在工程完工时移回。
环境保护已成为工程质量达标的前提条件。
这一事实说明()A.必须坚持以环境保护为中心B.要处理好西藏植被保护与青藏铁路建设关系C.必须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D.要坚持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本质区别,从所有制结构看,不正确的认识是()A.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B.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的补充C.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D.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28.香港、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
英国殖民者通过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完全割占香港地区,先后逼迫中国签署的条约有()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辛丑条约》D.《展拓香港界址专条》29.之所以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因为()A.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C.党所提出的纲领和奋斗目标,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30.以下名言表现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中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D."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1.社会经济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经济生活和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社会经济权除了财产权还包括()A.取得国家赔偿权B.劳动权C.休息权D.物质帮助权32.2012年6月18日,载着景海鹏、刘旺、刘洋三名航天员的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实现了中国航天史上"第一"有()A.第一次空间交会对接B.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C.中国航天员将首次进驻天宫一号D.第一次艘载人飞船33.2012年3月29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四次会晤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
会议发表内容广泛的《德里宣言》,体现了()、印度和南非五国在金砖国家合作、全球经济治理、全球和地区形势等问题上达成的重要共识。
A.中国B.巴西C.尼日利亚D.俄罗斯参考答案:17.【答案】AC【解析】这段话的结论是"美丽和可爱只是体现为绝对的主观性",实质上就是认为,"美丽和可爱"作为一种意识,它是绝对的、主观的,只跟人的意识有关,意识不是由客观的物质对象决定,这是否定意识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AC正确。
B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与题干观点不符;题干没有涉及不同主体之间意识的差别性这一问题,D也为干扰项。
18.【答案】BC【解析】本题将题干与被选项连在一起理解,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BC,AD两项题目中并未体现。
19.【答案】ACD【解析】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所以B项不对。
利润的本质是剩余价值,因为利润是相对全部预付资本来说的,掩盖了对工人的剥削,所以它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
20.【答案】AB【解析】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
第一,工人运动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阶级基础。
第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思想基础。
只有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产生马克思主义政党。
工人运动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科学社会主义是工人运动的理论表现。
选项CD是干扰项。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选项。
21.【答案】ACD【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这句话强调了两个方面: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体现出这两方面特征的是选项ACD,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ACD。
22.【答案】BCD【解析】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分析了中国各个阶级的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矛盾,其中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进行了仔细的解剖,指出"中产阶级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举起你的左手****帝国主义,举起你的右手****共产党'。
这两句话,画出了这个阶级的矛盾惶遽态度。
"指的就是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又有动摇性和妥协性,其他阶级不带有这一特点。
因此,正确答案为BCD选项。
23.【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保护民族工商业的主要原因。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经济纲领之一就是保护民族工商业,上述四项都是确立该经济纲领的主要原因,故都符合题干要求。
所以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24.【答案】ACD【解析】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造"。
它是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同时并举的路线,建设体现的是发展生产力,改造体现的是变革生产关系,即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统一。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总路线的根本目的,而不是直接目的。
故B不选。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CD。
25.【答案】ABC【解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要按照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分布、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
要创造条件引导中西部劳动力向经济相对集中的地区转移,充分发挥这些地区的人口承载力;引导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中西部地区流动,增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
通过人口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
选项D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基本目标。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BC。
26.【答案】BC【解析】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个发展观的中心是经济建设,因此首先排除选项A。
这个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题干论述的事实涉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具体内容是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只有选项B、C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论述。
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是经济建设问题,在题干所述事实中没有得到体现,选项D可被排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C选项。
27.【答案】ABC【解析】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区别主要在所有制上。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公有制经济虽然处于领导地位,但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选项D是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区别,是正确的。
选项AB是不是新民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区别,符合题干要求,选项C不是从所有制结构上说的,所以选项ABC 是正确答案。
28.【答案】ABD【解析】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了香港岛,故A选项正确。
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了九龙司,故B选项正确。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割占了新界,故D选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