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岳麓版历史一轮模拟演练:第70讲 专题3 无产阶级革命家 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73.50 KB
- 文档页数:2
单元综合检测(四)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马克思在他的博士论文中号召人们“反对一切天上和地上的神灵”,从后来他的一生看,他所反对的最主要的“神灵”是()A.奴隶制度B.封建专制制度C.资本主义制度D.宗教神学解析:选C。
马克思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主张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马克思在一部著作的序言中指出:“这部著作是我185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
”又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下列对这一著作的重大价值论述正确的是,它()A.发展了黑格尔的辩证法B.阐明了唯物主义史观C.揭示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D.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解析:选C。
题目中所说的著作为《资本论》。
《资本论》以剩余价值为中心贯穿全书。
3.马克思、恩格斯的合作被后人称为人类“最伟大的合作”,下列革命理论和实践不属于两人合作的是()①《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②写作《共产党宣言》③完成《资本论》④改造正义者同盟A.①③B.①C.②④D.①③④解析:选B。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个人的著作,因此答案为B。
4.下列事件与右图人物无直接联系的是()A.领导武装起义并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B.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从资产阶级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C.领导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D.起草《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解析:选C。
图片所示人物是列宁。
1917年3月15日,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二月革命取得了胜利。
这时列宁在瑞士,并没有直接领导二月革命。
5.列宁曾经说过:“现在必须弄清楚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
”下列哪个史实最能体现列宁的观点()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可以在帝国主义最薄弱的环节首先取得胜利C.实行新经济政策D.领导人民战胜协约国集团的进攻解析:选B。
第70讲专题一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家1.阅读下列材料:导学号 26812657材料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进步的共和主义者赖德洛指出:“国家本来可能在一个短时期达到人类所向往的幸福境界的,然而却由于他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灭了。
”材料二在我们的时代,有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纳萨尔尼·克鲁奇《克伦威尔的历史》(1962年) 材料三如果说在危急的关头,克伦威尔的宝剑曾拯救了议会事业的话,那么毕竟他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的面貌而出现的,他作为士兵和政治活动家的全部品质,却是和英国人民的天性永不协调的。
——丘吉尔《英国民族的历史》请回答:(1)材料一、二、三分别是怎样评价克伦威尔的?(2)你怎样看待上述评论?[答案](1)评价:①材料一认为克伦威尔是野心勃勃的军事独裁者,他破坏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制;②材料二认为克伦威尔领导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建立共和国,是为国家自由而奋斗的战士;③材料三认为克伦威尔曾拯救议会,但他毕竟是专制的独裁者,实际上持否定态度。
(2)缺乏实事求是的全面评价。
评价上的分歧实际上反映了各个时期的阶级斗争、政治斗争的情况以及评论者的政治观念、阶级立场的不同。
[解析]本题以英国历史上不同的时期人们对克伦威尔的不同评价为切入点,考查了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原则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答好本题的关键是立足材料,准确归纳材料一、二、三对克伦威尔的不同评价,并站在阶级斗争的立场上分析其观点的实质。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 26812658材料一康熙是一位全力奖励学术的皇帝。
他收录了五十名饱学之士来编纂《明史》,他们在翰林院博得了优厚职位,令那些经正常科考获取功名的士子嫉妒不已,他还时常赐宴款待一些名儒才子……由于康熙对学术的奖励,几部不朽的巨著编纂了出来,其中最著名的有《康熙字典》、重要的辞书《佩文韵府》、《朱子全书》和一部多达5 020册的大百科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
第3讲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科学家[考纲] 1.无产阶级革命家:(1)马克思、恩格斯;(2)列宁;(3)毛泽东、邓小平。
2.杰出的科学家:(1)牛顿、爱因斯坦;(2)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
[课标] 1.无产阶级革命家:(1)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体会其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
(2)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认识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3)了解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贡献,认识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精神。
2.杰出的科学家:(1)了解牛顿、爱因斯坦等人成长历程及主要科学成就,认识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了解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等科学家的主要事迹,认识他们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
一、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1.理论贡献(1)《神圣家族》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在创立科学理论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2)《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系统地提出了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的学说。
(3)《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提出历史唯物主义,还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性。
(4)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5)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和秘密。
(6)1871年马克思发表《法兰西内战》,认真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教训。
2.革命实践(1)积极投入到1848年的欧洲革命中,动员工人参加起义。
(2)领导第一国际,支持欧洲各国工会反对雇主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3)巴黎公社成立后,提供各种帮助。
(4)第一国际解散后,恩格斯继续领导工人运动。
3.评价: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国际无产阶级的领袖。
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1.主要活动(1)建党工作:创建布尔什维克党,形成列宁主义。
(2)领导十月革命:二月革命后,发表《四月提纲》,号召人民武装夺取政权;领导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9世纪90年代晚年的恩格斯谈到普选权时曾说“世界历史的讽刺把一切都颠倒了过去我们是‘革命者’、‘颠覆者’ 但是我们用合法手段比用不合法手段和用颠覆的办法获得的成就要多得多”这说明晚年的恩格斯()A. 否定了武装斗争的必要性B. 承认科学社会主义存在一定缺陷C. 发展了无产阶级斗争学说D. 肯定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合理性【答案】C【解析】材料中恩格斯尊重实践的变化对过去持怀疑态度的普选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表明恩格斯晚年思想发展的新的飞跃既积极利用议会制和普选权又不放弃暴力革命一切斗争方式都必须服从客观形势的发展这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斗争学说故选C项排除A项B、D两项与材料主题不符故排除故选C2.“这位身材不高、有着钢铁般意志和敏锐头脑的思想巨人正在创造着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领导着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独自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抗衡并成功地粉碎了他们的一切武装干涉……”这位“巨人”采取了什么样的经济手段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抗衡()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新经济政策③“自由放任”政策④斯大林模式A. ①②B. ①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位“巨人”是列宁列宁采取的经济措施主要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到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故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A3.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方针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不断总结经验”还多次强调要“摸索前进” 反对蛮干材料表明邓小平()A. 独立自主B. 开拓创新C. 追求务实D. 注重开放【答案】C【解析】4.孙中山、列宁都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下列理论属于他们共同之处的是()A. 都提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B. 都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C. 都提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D. 都提出民族平等的理论【答案】D【解析】AB两项都是列宁的理论C项是孙中山的理论D项是两者的共同之处5.1978年10月邓小平在与一批干部谈话时指出现在到了这么个时候“四人帮”当然要批但不能老是说什么都是“四人帮”搞的现在有些事将要考核我们自己的干部批了“四人帮”还搞不好总得问一问领导人、领导班子是不是可以(办事)吧这反映邓小平()A. 积极推动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B.主张彻底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C. 大力推动真理标准问题的思想解放D. 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答案】A【解析】材料中邓小平指出“不能老是说什么都是‘四人帮’搞的”“要考核我们自己的干部……问一问领导人、领导班子是不是可以(办事)吧”可知邓小平主张领导干部要自省、反思“文革”之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下一步发展方向即邓小平意在推动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A项正确材料中邓小平谈话不仅仅是指出纠正“文革”错误更重要的是强调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B项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邓小平领导和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在1978年5月排除C项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排除D项故选A6.马克思曾这样设想“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 材料反映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时代()A. 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B. 启蒙运动传播了民主思想C. 生产方式束缚人的全面发展D. 福利制度建立并逐渐完善【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等信息来看马克思认为只要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实际上反映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束缚人的全面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工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启蒙思想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福利制度排除D项故选C7.马克思在《给卢格的信》中写道“我们是从世界本身的原理中为世界阐发新的原理”在《共产党宣言》中又提到“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现”这反映出马克思主义理论()A. 充分借鉴了进化论的理论B. 全面指导了巴黎公社革命斗争C. 推动国际工人运动走向联合D. 基于从事实出发的科学研究立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现”可知材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以现实的阶级斗争为依据是基于从事实出发的科学研究立场的故D项正确AC项均与材料信息无关故错误马克思主义并未指导巴黎公社运动故B项错误故选D8.有人说“中国农业的发展靠的是两平(邓小平、袁隆平)”这句话说明()A. 邓小平、袁隆平重视农业B. 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C. 行政领导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D. 杰出人物有时能决定历史的发展【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强调的是邓小平、袁隆平对农业的贡献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主要贡献是对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袁隆平的贡献是发明了杂交水稻因此材料说明的是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故B项正确A项不是题干的主旨应排除袁隆平不是行政领导故C项错误D项夸大了两人的作用应排除故选B9.邓小平从列宁那里找到了新思路给中国改革开放找到了新航向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实际上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有继承也有超越“继承”的主要表现是()①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社会经济②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③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④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突出位置A. 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②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目标排除①③④均符合题意故①③④正确故选B10.一位历史学家说“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这两位改革家分别是()A. 丘吉尔和斯大林B. 罗斯福和列宁C. 罗斯福和邓小平D. 杜鲁门和戈尔巴乔夫【答案】C【解析】材料中“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根据所学在20世纪对现代资本主义影响最大的改革家是罗斯福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在社会主义改革找到正确道路的是中国邓小平改革故C正确A项中斯大林开创的社会主义模式由于存在弊端成为苏联解体的历史原因故排除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主要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前者与生产力不适合而被新经济政策代替但新经济政策最终被斯大林模式取代未能继续故B排除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社会性质发生根本的变化未能挽救苏联社会主义故D排除故选C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材料一马克思最后跃居排名的榜首有部分是因为恩格斯所肯定的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它们是什么?马克思第一次系统阐明这两大发现的著作分别是什么?11.(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发现了新的科学思想的新大陆”?材料中评选委员会给出了什么办法?分析爱因斯坦获奖的原因?【答案】(1)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分别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第一卷【解析】(1)恩格斯所肯定的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一个是唯物史观一个是剩余价值的理论马克思第一次系统的阐述两大发明的著作分别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第一卷【答案】(2)“发现了新的科学思想的新大陆”指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继承和发展它解释了在高速运动状态下的物理学规律形成了全新的时空观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办法给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颁奖原因国际学术界的肯定爱因斯坦本人因素【解析】(2)材料中发现新的科学思想大陆应该是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材料中评委会给爱因斯坦颁布诺贝尔光电效应的物理奖爱因斯坦获奖的主要原因是得到了世界物理学的一致肯定当然与爱因斯坦个人的努力也有关系12.(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的史实12.(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你认为毛泽东当时引起美国《生活》杂志高度重视的原因最有可能是什么?请你分别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概括出毛泽东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了怎样的贡献?12.(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为推进依法治国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采取的重大举措【答案】(1)史实①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②提出民主革命思想(或三民主义思想)并同改良派进行思想论战③发动武装起义进行辛亥革命推翻清朝④建立革命政权——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解析】(1)本小问的史实结合所学可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的史实有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民主革命思想(或三民主义思想)并同改良派进行思想论战发动武装起义进行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革命政权——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答案】(2)原因长征胜利完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贡献理论上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实践上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最终取得胜利【解析】(2)第一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二“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 结合所学可知其原因是长征胜利完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第二小问的贡献注意限定信息“理论和实践的角度” 结合所学可知理论上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实践上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最终取得胜利【答案】(3)举措①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②1982年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③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④1998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加强扩大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或村民民主自治海选等)⑤1999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解析】(3)本小问的举措注意限定信息“依法治国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实可知13.(1)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由此开辟了怎样的中国革命道路?13.(2)经过查找资料有人认为选择这条道路是取决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也有人认为取决于农村中敌人力量薄弱农民占大多数你认为哪种观点最准确?13.(3)根据以上图文材料概括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贡献【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4.(1)马克思为何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14.(2)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重大理论贡献有哪些?14.(3)在贫困流亡中马克思并未被政治迫害所压倒而是始终坚持为人类而工作的信念更加刻苦地探索革命真理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被共产主义社会取代的必然性同时他还是国际工人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所以成为资产阶级政府最大的敌人【解析】(1)要考虑马克思的主要成就及其活动结合所学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和国际工人运动的主要领导人的身份分析解答【答案】(2)著《德意志意识形态》提出唯物史观起草《共产党宣言》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著《资本论》创立剩余价值学说论证了社会主义学说的科学性【解析】(2)只需将所学知识正确迁移即可【答案】(3)坚持自己的理想永不动摇客观环境的恶劣不是放弃努力的理由而是更加努力的动力等【解析】(3)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可从坚定理想和信念等角度分析回答。
第四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测试(二)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阶级矛盾激化B.工人阶级觉醒C.马、恩的努力D.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发展2、马、恩合著,发展黑格尔的辩证法并第一次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著作是A.《德意志意识形态》B.《神圣家族》C.《德法年鉴》D.《共产党宣言》3、伟大的人物往往有共同的辉煌。
下面的革命理论和实践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完成的是①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②写作《共产党宣言》③创办《新莱茵报》④写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⑤支持并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⑥建立第二国际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⑤⑥4、某高二文科班将举行有关剩余价值学说的专题报告会,请小明做主持人,他准备到图书馆去查阅有关资料。
你想他推荐以下哪部著作最适合供其参考A、《共产党宣言》B、《英国工人阶级状况》C、《资本论》D、《国家与革命》5、马克思说:巴黎公社“只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起义”,其含义是A.巴黎公社革命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B.无产阶级夺权时机只在巴黎城成熟C.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D.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6、“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步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共产党宣言》中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A.夺取国家政权B.发展社会生产力C.建立无产阶级政权D.夺取全部生产资料7、列宁在评价恩格斯的无私精神时指出,“他为天才的朋友树立了一块永不磨灭的纪念碑。
无意间,他的名字也被镌刻在了上面。
”你认为这块永不磨灭的纪念碑是A.《共产党宣言》B.《德意志意识形态》C.《神圣家族》D.《资本论》8、“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的这句名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哲学家不仅要解释世界,更要去改变世界B.号召人们起来为改造世界而斗争C.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腐败和黑暗D.马克思立志献身于人类解放事业的远大理想9、下列属于新形势下,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的是A.明确提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纲领B.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C.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必须发展生产力D.社会主义可以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取得胜利10、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根本不同点是A.领导不同B.性质不同C.主力军不同D.结果不同11、列宁主义被称为“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其根本原因是A.它是产生在帝国主义时代B.它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背景不同C.它坚决捍卫了马克思主义D.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12、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这样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第70讲专题三无产阶级革命家1.列宁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没有具备各种知识、技术和经验的专家来指导,便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因为社会主义需要广大群众自觉地在资本主义已经达到的基础上超过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但是国家要利用好的组织者和最大的专家只有两种方式……现在我们不得不采用旧的资产阶级的方式,同意付给资产阶级最大的专家以很高的酬劳金。
——《列宁选集》第三卷材料二为了革新我们的国家机关,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学习完以后要检查,要仔细深入地去理解已经学过的东西,使其指导社会主义实践,而不能把学问变成僵硬机械的教条。
——《列宁选集》第四卷(1)材料一中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其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中列宁为什么反复强调“学习”?[答案](1)主张: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做法,爱惜人才,聘任专家。
目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生产力,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革新国家机关,以便更好地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发现未知,弥补不足,加深理解,增强灵活应用能力,以便更好地指导社会主义实践。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 26812663材料一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进一步展开、改革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老区。
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当时担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的王恩茂回忆说:“……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过去不敢讲的问题,开始敢讲了。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05》材料三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邓小平所说的“点火”的含义?(2)据材料二,指出1978~1992年间中国经济开放度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以下是毛泽东在不同时期的著作或讲话,请按时间顺序排列( )①《新民主主义论》②《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④《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②④①③D.④②①③解析:C 四篇文献分别作于1940年、1927年、1957年、1928年,本题选C。
2.毛泽东认为:“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 )A.土地革命路线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C.国共合作方针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解析:B 注意本题提示时间,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即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3.1935 年,毛泽东写下一首《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下列选项,与词的情景最接近的是( )A.四渡赤水,打乱敌军追剿计划B.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C.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D.中央红军战胜艰难险阻,到达陕北解析:D 注意材料信息“1935年”“六盘山”“行程二万”,可知接近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
4.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的一份报告中曾列举以下内容:(1)有很好的群众;(2)有很好的党;(3)有相当数量的红军;(4)有便于作战的地势;(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
(《毛泽东选集》)这段材料论证了( ) A.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B.工农武装割据的条件C.持久抗战的有利因素D.解放战争胜利的经验解析:B 由题干中的“红军”等信息可知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题干所述是进行工农武装割据的几个重要条件,B项符合题意。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及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新高三起点考试)有学者指出,与其说是历史选择了列宁、选择了布尔什维克,不如说在1917年这个关键时刻,是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
据此可知,该学者()A.否定了列宁革命策略的敏捷性B.强调十月革命顺应了民心民意C.认为十月革命不符合俄国国情D.夸大了一战对俄国革命的影响答案:B2.(2019·甘肃省武威市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过关考试)列宁说:“毫无出路的境况十倍地增加了工农的力气,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建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十月革命“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的含义是()A.采纳暴力革命的方式来夺取政权B.以社会主义的方式推动国家的现代化C.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D.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答案:B3.(2019·甘肃省天水市高三上学期其次次阶段检测)判定历史事务和历史事物的性质是探讨和相识历史的重要方法,历史事务和历史事物的性质一般是由其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确定的。
我们认为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最主要的论据是() A.由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领导B.打倒地主资产阶级,歼灭私有制C.推翻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封建王朝D.实行了无产阶级暴力夺权的手段答案:B4.(2019·湖南省郴州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彼得格勒起义当晚,军事革命委员会发布的通告称:起义“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成功”。
苏联解体后探讨资料也表明,当晚冬宫的防卫长官自己打开了冬宫大门,并把起义者带到了临时政府部长们正在开会的地方。
然而此前苏联官方坚称起义者在冬宫发生了一夜的激烈战斗。
苏联政府这样叙述历史细微环节,是为了()A.夸奖列宁正确选择了起义的时机B.说明敌人特别顽固,须要彻底革命C.说明革命成果来之不易,须要珍惜D.敬重历史的客观性,还原历史真相答案:B5.(2019·赣州高三段考)“二月革命使临时政府得以上台执政,但它仅对国家的政治门面做了修饰。
选修四第70讲专题三
1.列宁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 26812662
材料一没有具备各种知识、技术和经验的专家来指导,便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因为社会主义需要广大群众自觉地在资本主义已经达到的基础上超过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但是国家要利用好的组织者和最大的专家只有两种方式……现在我们不得不采用旧的资产阶级的方式,同意付给资产阶级最大的专家以很高的酬劳金。
——《列宁选集》第三卷材料二为了革新我们的国家机关,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学习完以后要检查,要仔细深入地去理解已经学过的东西,使其指导社会主义实践,而不能把学问变成僵硬机械的教条。
——《列宁选集》第四卷
(1)材料一中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其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列宁为什么反复强调“学习”?
[答案](1)主张: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做法,爱惜人才,聘任专家。
目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生产力,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革新国家机关,以便更好地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发现未知,弥补不足,加深理解,增强灵活应用能力,以便更好地指导社会主义实践。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 26812663
材料一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进一步展开、改革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老区。
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当时担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的王恩茂回忆说:“……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过去不敢讲的问题,开始敢讲了。
”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
——《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05》
材料三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邓小平所说的“点火”的含义?
(2)据材料二,指出1978~1992年间中国经济开放度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如何理解材料三对邓小平的评价?
[答案](1)鼓励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思想准备。
(2)趋势:上升。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工作重点转移);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设立经济开发(开放)区。
(答两点即可)
理解: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