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动画史》课程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12.00 KB
- 文档页数:51
世界动漫发展史2008-04-08 12:19:19| 分类:学而时习 | 标签:无|字号订阅一开始于17世纪阿塔纳斯珂雪发明的"魔术幻灯"。
所谓"魔术幻灯"是个铁箱,里面放盏灯,在箱的以便开一个小洞,洞上覆盖透镜。
将一片绘有图案的玻璃放在透镜后面,经由灯光通过玻璃和透镜,图案会投射在墙上。
魔术幻灯流传、演变到今天,已经变成了一种放映工具----投影机。
经过不断改良,到17世纪末,钟和斯桑落站了魔术幻灯的装置,把许多玻璃画片放在旋转盘上,在墙上出现了一种运动的幻象。
18世纪末,魔术幻灯在法国风行起来,戏法越变越多,因为灯光的关系,影子可以互相融合,加上一些小道具,调整透镜就可以弄的满室阴气森森,鬼影憧憧。
到了19世纪,魔术幻灯的魅力不衰,在欧美等地大受欢迎。
音乐厅、杂耍戏院、综艺场中,魔术幻灯表演仍是大家爱看的娱乐节目。
由于大家爱看,便要加强娱乐性,于是出现了"活动画景"、透视画、印象强烈的巨画等。
这种说故事的方式,犹如中国的皮影戏,其丰富的趣味长久地吸引着大家的注意力。
中国唐朝发明的皮影戏,是一种由幕后投射光源的影子戏,与魔术幻灯系列发明从幕前投射光源的方法、技术虽然有别,却反映出东西方不同国度对操纵光影有着相同的痴迷。
皮影戏在17世纪,被引入到欧洲巡回演出,也曾经风靡一时,起影象的清晰度和精致感,不亚于同时期的魔术幻灯。
显然前面这些不能完全算是动画,还比较贴近戏剧类似的东西!我个人认为是这样的!觉得不对的请赐教!!!在进一步说明魔术幻灯和动画发展的关系之前,必须提到1824年彼得•马克•罗杰出版的一本谈眼球构造的小书《移动物体的视觉暂留现象》。
书中提出如下观点:形象刺激在最初显露后,能在视网膜上停留若干时间。
当多个刺激相当迅速地连续显现时,在视网膜上的刺激信号会重叠起来,形象就成为连续进行的了。
上述观念,就是作为动画基石的视觉暂留现象。
《世界动画史》课程简介课程内容:《世界动画史》是动画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动画总史、中国动画史、美国动画史、日本与韩国动画史、欧洲与北美动画史等中、外各个典型动画国家的动画艺术发展史。
其中也会涉及到一些动画大师的生平及作品的介绍。
从早期的动画原始意向到成熟的影院动画巨作,动画技术经历着不断的发展与变革。
本课程还将为学生呈现动画艺术从视觉玩具、光学摄影术到运用赛璐璐分层绘制技术的发明以及电脑动画制作技术的发展全过程。
目的是培养并激发学生学习动画的兴趣,提升动画专业素养。
Brief IntroductionCourse Description:The Animation Art History of the world is the animation professional a professional elective course. Contents of the course include animation total history, Chinese cartoon history, the United States animation history, Japan and South Korea animation history,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such as animation history, the various typical animation national animation art history. Among them will also involves some animation master's life and work is introduced. From the early animation original intention to mature cinema animation film, animation technology experiencing constant development and change. The course will also present the art of animation for students from visual toys, optical photography to use x celluloid stratified rendering technology invention and computer ani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purpose was to train and stimulates the student to study the interest of animation,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animation.《世界动画史》课程简介一、教学内容第一章动画总史1.1 动画原理1.2 动画的艺术形式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动画的基础原理教学重点:理解动画的艺术形式第二章中国动画史2.1 中国动画的启蒙时代2.2 中国动画的中期时代2.3 中国动画的新时代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动画对世界动画发展的贡献教学重点:中国动画学派的特征第三章美国动画史3.1 美国动画的开创阶段3.2 美国动画的发展阶段3.3 迪斯尼及其它动画公司教学难点:理解美国动画的发展历程教学重点:迪斯尼及其它动画公司的鲜明特性第四章日本与韩国的动画史4.1 日本动画史4.2 韩国动画史教学难点:了解韩国动画的发展历程教学重点:了解日本动画的发展历程第五章欧洲与北美的动画史5.1 俄罗斯的动画简史5.2 英国的动画简史5.3 法国的动画简史5.4 德国的动画简史5.5 其它一些国家的动画简史教学难点:掌握典型国家的动画发展史教学重点:掌握典型国家的动画发展史二、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动画总史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动画的基础原理,理解动画的艺术形式。
《中外动画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总学时数:32总学分数: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动画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中外动画史》课程是动画专业的理论必修课。
本课程是提高学生动画理论水平和审美鉴赏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本课程坚持内容的科学性和体系的完整性,引导学生对中外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代表作品、代表人物较清晰的分析和了解,并对其发展历程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引发学生对中外动画史料的把握以及对动画发展规律的探讨的兴趣,掌握对中外动画史学习和研究的方法,为以后进一步研究动画史以及动画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第一部分动画诞生的故事要求;使学生了解动画的起源,要求学生了解动画诞生具备的条件,动画与电影、绘画、摄影技术的关系,以及了解这一时期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第二部分美国动画要求:使学生了解美国动画发展的历程,了解代表动画家,代表的动画艺术作品,掌握美国动画发展的脉络。
重点研究迪斯尼动画的发展及从三维电脑动画看美国动画发展。
第三部分欧洲与其他国家动画要求:使学生了解加拿大动画、俄罗斯动画、西欧独立动画、东欧动画、冷战时期的国际动画组织等,了解他们的动画发展的历程,了解代表动画家、代表性的动画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动画的地域与文化差异性。
第四部分中国动画要求:使学生了解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了解早期中国动画与万氏兄弟、新中国初期的东北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中国学派”的精品时代、衰落与新生及香港动画的发展等。
引导学生分析中国优秀动画作品的艺术特征。
第五部分日本动画要求:使学生了解日本动画发展的历程、代表动画家、代表动画艺术作品,了解日本电视动画的发展,了解日本漫画、动画、插画艺术,理解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
三、实践环节和要求:无四、教学时数分配:32五、其它项目:无六、有关说明:1、教学和考核方式:本课程考试课,考核方式为闭卷。
考核要求:平时30%,考试70%2、习题:课程中安排相关动画史、文化历史背景的资料检索收集,分析探讨代表动画家、代表动画作品,总结动画发展规律,研究美国动画、日本动画、中国传统动画各自的创作规律和发展方向。
历史初中动画讲解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 了解动画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2. 学习如何观看历史主题的动画片,并提高分析历史内容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历史主题的动画片?
2. 如何观看和分析历史动画片?
3. 通过动画片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动画作为一种教学手段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历史动画片的兴趣。
二、探讨(15分钟)
1. 分发历史主题的动画片,让学生观看并讨论其内容;
2. 学生讨论自己对于动画片中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观点。
三、讲解(10分钟)
教师针对学生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对历史内容进行深入解释和补充。
四、实践(15分钟)
1. 学生分组,选择一部历史主题的动画片进行深入分析和展示;
2. 学生展示分析结果,互相讨论交流。
五、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历史主题的动画片。
教学反馈:
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和讨论过程中的互动,了解学生对于历史主题动画片的理
解和分析能力,及时对其进行指导和提醒。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历史动画片,提升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动漫简史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名称:动漫简史适用专业:动画专业总学时:32课时教学大纲(文本)动漫史分三个模块:中国动漫史、欧美动漫史和日本动漫史。
世界的动画大国,当然是美国和日本,而两国的动画作品风格也有所不同?美国的动画以数字化的电脑制作为主,号称“美国没有动画绘制人”。
其特点是夸张的人物形象和动作,且节奏较快,体现了美国人的直率,爽快的性格。
代表有迪士尼,华纳等公司。
而日本的动画以赛璐璐和喷笔绘制为主,体现的是一种唯美的风格。
特点是以优美的人物造型,内涵丰富的对白及剧情吸引观众。
我国的动画片历史渊源流长,从60年代开始一直到80年代中期,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内容和艺术性都远高于同一时期的日本和美国,特别是日本很多的早期动画都受到我国动画的影响。
但是从90年代起,我国的动画开始走向衰落,现在充斥在中国动漫市场上的几乎全是日本和美国的动画。
做这次的研究性学习,希望现在对日本动画津津乐道的青少年能够了解中国动画曾有的辉煌历史20世纪中国的动漫产业先驱万氏三兄弟就开始研究动画制作,第一部中国自制的人画合演出的《大闹天宫》就是他们制作的,1936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问世。
1941年,受到美国动画的影响,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铁扇公主》,在世界电影史上,它是名列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动画艺术片,标志着中国当时的动画水平接近世界的领先水平。
中国建国初年————蓬勃发展期(建国到1965年)建国后,中国的动画事业可以说是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不但作品多,而且精品也多。
从1950年的一部动画,发展到60年代已经每年都能制作十多部动画,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1961~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
《大闹天宫》可说是当时国内动画的颠峰之作,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1947年,我国制作了第一部木偶动画《皇帝梦》;1958年,我过拍摄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1960年,完成了第一部水墨画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1962年,第一部折纸动画《一棵白菜》完成。
《动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二、课程目标(理论、实验课程填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具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具备较高的职业操守和远大的职业理想。
2.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掌握动画设计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戏曲与影视学、传播学基础理论,熟悉中外动画发展历史,了解动画设计的基础理论。
3.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掌握动画设计的基本原理,了解调研、策划与创意、设计与制作、传播与运作等动画设计完整的运作流程,能够具备从事各项动画设计实务工作的基本技能。
4.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具有从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术研究的文献检索及设计论文撰写能力,能够实务操作所必需的外语、计算机、互联网等相关知识。
5.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具有进行市场调研、数据分析的能力,能够掌握动画主流的表现形式和应用技法,熟悉目前国内数字媒体动画行业的生产制作内容、形式和设计主流。
6.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情趣,能够了解数字媒体动画设计方案文本写作、创意、设计与制作。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L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低支撑。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理论、实验课程填写)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理论、实验课程填写)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理论、实验课程填写)1.建议教材1.聂欣如编著·动画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2.主要参考资料1、余为政.动画笔记.京华出版社.2010年版2、特伟.美术电影创作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年版3、刘书亮著.重新理解动画.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年版。
动画史教案动画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动画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了解动画的种类和制作方法。
3.了解世界动画的发展和中国动画的发展。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动画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了解动画的种类和制作方法。
2.了解世界动画的发展和中国动画的发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动画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对动画的认识。
Step 2:动画的种类和制作方法(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动画的种类和制作方法,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和案例分析。
Step 3:世界动画的发展(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世界动画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并与学生一起观看部分经典动画片。
Step 4:中国动画的发展(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并与学生一起观看部分中国动画片。
Step 5:学生综合讨论(10分钟)学生对所了解的动画进行综合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Step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准备投影仪、计算机、动画片资源。
六、教学评价方法参与讨论、小组展示和个人总结。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使学生在听、说、看、思考、讨论的过程中全面了解了动画的发展历程和制作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但由于时间有限,对于一些重要的动画作品和制作方法没有展开详细介绍,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补充。
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动漫的起源、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资料收集和课堂展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动漫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尊重。
教学重点:1. 动漫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主要动漫流派和代表作品。
教学难点:1. 动漫发展过程中技术革新的影响。
2. 不同文化背景下动漫艺术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部经典动漫作品,引导学生回忆作品中的情节和角色。
2. 提问:你们知道这部动漫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吗?二、新课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动漫的起源,如埃米尔·雷诺的光学影戏机等。
2. 讲解动漫的发展历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a. 起源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b. 黄金时代(20世纪上半叶)c. 国际多样化(20世纪中后期)d. 数字化转型(20世纪末至今)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动漫发展阶段进行深入研究。
2. 各小组收集相关资料,包括文献、图片、视频等。
3. 小组讨论并总结该阶段的特点、代表作品和影响。
四、课堂展示1.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研究成果。
2. 教师点评,总结各小组的亮点和不足。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动漫的发展历程,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动漫的起源和发展阶段。
二、新课导入1. 讲解动漫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革新,如计算机技术的应用、3D动画技术的发展等。
2. 分析技术革新对动漫产业的影响,如提高制作效率、降低成本、丰富表现手法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几部具有代表性的动漫作品,如《大闹天宫》、《蒸汽船威利》、《千与千寻》等。
2.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文化内涵和时代背景。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动漫发展历程中的技术革新和文化多样性。
美术课动漫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美版初中美术教材八年级上册第5课《动漫世界》,内容包括动漫的起源、发展、分类以及动漫角色的创作方法。
详细内容如下:1. 动漫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动漫的分类及特点;3. 动漫角色创作的基本方法;4. 动漫作品欣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漫的起源、发展、分类,提高学生对动漫艺术的鉴赏能力;2. 培养学生创作动漫角色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漫角色创作的方法和技巧;2. 教学重点:动漫的分类、特点以及角色创作的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教学课件;2. 学具:绘画纸张、铅笔、橡皮、彩色笔、水粉等绘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国内外经典动漫作品,引发学生对动漫艺术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新课内容学习:(1)动漫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动漫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国内外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2)动漫的分类及特点:分析不同类型的动漫作品及其特点;(3)动漫角色创作方法:讲解动漫角色创作的基本方法,包括角色设计、线条运用、色彩搭配等。
3. 实践环节:(1)教师示范:现场演示动漫角色的创作过程,强调线条、比例、色彩等关键要素;(2)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创作一个动漫角色,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作品,分享创作心得;(2)师生共同评价作品,从线条、比例、色彩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2)拓展延伸:推荐一些动漫作品供学生课后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动漫世界》2. 内容:(1)动漫的起源和发展;(2)动漫的分类及特点;(3)动漫角色创作方法;(4)作品欣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个自己喜爱的动漫角色;2. 答案: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创作一个动漫角色。
初中世界历史动画讲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
2. 能够用动画形式生动展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3.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
1. 重要历史事件的概括和介绍。
2. 动画制作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将历史事件用动画形式生动展示。
2. 如何让学生理解和吸收历史知识。
四、教学准备:
1. 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2. 动画制作软件。
3. 教学资料和影片资源。
五、教学过程:
1. 引言(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内容(15分钟)
教师用动画形式展示不同时期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引导学生理解历史脉络。
3. 分组讨论(1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动画中展示的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4. 制作动画(20分钟)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用动画软件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历史事件的动画。
5. 展示与点评(10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动画,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讨论。
6. 总结与评价(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历史知识。
七、课后作业:
1. 完成动画制作作业。
2. 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历史内容。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动手能力,通过动画制作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动画制作过程的指导和辅导,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