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楼阁 (中职)表格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2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掌握文章的主旨思想和主题。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1.2 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和作者简介。
2. 文章的主旨思想和主题。
3. 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文章的主旨思想和主题。
2. 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2.2 教学难点1. 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2. 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和主题。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3. 运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互动和合作。
1.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3. 使用问题表格或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4.1 教学步骤1. 引入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
3. 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4. 总结和归纳文章的主旨思想和主题。
5. 进行课堂小测验或思考题的解答。
4.2 教学活动1. 观看作者简介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作者的好奇心。
2. 分组阅读文章,进行快速阅读理解练习。
3. 小组内讨论,分享对文章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的看法。
4. 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展示小组的分析成果。
5.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对文章主旨思想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文章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的掌握情况。
1. 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2. 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反馈,促进共同进步。
3.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与《我的空中楼阁》主题相关的文章或书籍,拓宽视野。
《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我的空中楼阁》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特点。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如何从文章中提炼主题,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我的空中楼阁》的主要内容及其表达方式。
(2)生字词的正确运用。
(3)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表达的抽象概念的理解。
(2)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分析。
(3)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空中楼阁的想象和理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我的空中楼阁》,了解主要内容。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并进行组内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空中楼阁”、“自然与人文”等。
(2)分析作者对这些概念的表达方式和观点态度。
4. 课堂展示:(1)各小组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2)其他学生对展示内容进行评价和补充。
5. 总结提升:(1)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2)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心中的空中楼阁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我的空中楼阁》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能够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理想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的空中楼阁》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 作者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
3. 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我的空中楼阁》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作者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
(3)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
2. 教学难点:(1)作者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
(2)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我的空中楼阁》的相关资料,如作者简介、课文译文等。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
2. 课堂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我的空中楼阁》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的收获和疑问。
3. 课堂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
(2)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
(3)讲解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并进行实际语境的演练。
4. 课堂互动:(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文《我的空中楼阁》的课后练习题。
2. 结合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写一篇关于自己的理想家园的短文。
3. 深入研读课文,分析作者的语言特点,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对于问题的思考深度。
5我的空中楼阁中职语文第一册教案第一篇:5我的空中楼阁中职语文第一册教案五、我的空中楼阁教学目标:1.鉴赏本文诗化语言,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2.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领悟如诗如画的意境。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独立自由的情感和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诗化语言的赏析和结构的疏通鉴赏意境之美。
教学难点: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散文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诗情画意,即具有诗一般的语言,画一般的意境,还有深蕴的人生哲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李乐薇先生写的《我的空中楼阁》就是一篇融诗情、画意和哲理为一炉的绝妙好文。
二、感知课文1.创设美好情境,进行配乐朗读。
2.分析写小屋的观察角度,理清文章脉络,感知课文。
观察角度:远望一近观一远眺一仰视一俯瞰。
理清“文脉:开头描写小屋“立于山脊的一个柔和的角度上”容易让人产生凌空之感;其次“近看改为过观”,树遮掩了小屋,只看到建筑的线条、屋檐、窗等,很有凌空而起之势;再次,它有无限大的“领空”作“开放性院子”,而山路则被叫做“空中走廊”;最后点明,夜景中的小屋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抓住文章的脉络,文章的基本内容就迎刃而解。
3.本文表现技巧方面的独到之处(1)诗化的语言(学生找出并体会其表达的效果)①对称的句式,轻快的节奏本文在写景时多用对称句式,读来节奏感很强,富有韵律美。
如“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
”“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
”等等。
②奇妙的修辞比喻新奇,有朝气与活力。
如:a.“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非常独特、自然,而且富有美的韵致,不仅点染了小屋的醒目、清新、玲珑,而且两处配合自然、融合,浑然天成,令人浮想联翩,美味无穷。
b“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新奇,传神,细腻地描绘了静态之物的动态感,从而产生极好的艺术效果。
排比、比喻结合如“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返回/教学设计《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授课人田蕾【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理清思路,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领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 品味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以及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以教师启发、师生互动的方式组织教学,采用反复诵读的方式,使学生身临其境,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情感。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品读鉴赏散文的优美意境。
整个教学过程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让学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省、光、色、味、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的情绪”,透露着浓郁的现代派艺术气息。
代表作有《我的空中楼阁》。
2.写作背景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台湾文坛出现了一段真空时期。
这一时期的台湾作家没有前一代的文学遗产,纵的只有中国古典文学,横的只有外国文学。
而台湾社会由农业型逐渐转向工业化的进程中,物质文明发展得相当迅速,人们急功近利现象异常突出。
面对西方文化带来的影响和冲突,特别是面对物质文明程度的快速提高,目光锐利的知识分子们感到:人性一方面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而得到释放,另一方面这释放了的人性又常常表现出负面效应,从而又给自身带来了新的束缚。
三、整体感知1. 创设情境配乐朗读2. 诵读课文梳理文脉(1)要求学生反复诵读,互相评价。
诵读提示: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明快、乐观的,要带着欢快的感情,读出明快、跳荡的节奏来。
对文中倾注了情感的句子,诵读时要加重语气,读出语言的神韵,读出作者的陶醉感。
(2)学生概述,梳理脉络。
(要求学生在概述的过程中,尽可能用丰富的、流畅的语言充实画面。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文章层次脉络)提示:按照先后顺序,文章依次写了小屋、山、树、花园、园中小路、山 中云霞、空气、光线、山路、小屋的夜景。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听懂并理解与空中楼阁相关的词汇。
2.学生能够就个人心目中的空中楼阁进行口语表达。
3.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相关材料了解建筑师们的无限创意和想象力。
4.学生能够就个人理解进行写作。
二、教学内容1.空中楼阁相关词汇2.口语表达3.阅读材料4.写作练习三、教学重难点1.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2.学生在写作时如何表达个人理解四、教学准备1.PPT2.物品:一本相关资料的书籍3.相关活动所需材料:纸笔1. 导入通过学生学校附近的建筑物引入本节课内容,带领学生讨论附近有哪些特别的建筑物。
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重要的词汇,例如:“高楼大厦”,“观景台”等等。
2. 活动一让学生口头描述自己所想象的空中楼阁。
学生可以进行分组,建议4人一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个同学发言描述自己的空中楼阁。
描述时学生需要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地点,空中楼阁建筑的特色等等内容。
3. 活动二让学生阅读相关建筑物资料,了解设计空中楼阁的一些灵感来源和特点。
让学生在阅读后进行小组分享。
4. 活动三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让学生思考并描述个人对空中楼阁的理解。
写作时需要考虑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地点等内容。
让学生在20分钟内完成个人写作。
5. 小结通过本节课内容让学生掌握相关词汇,提高分析思维能力以及剖析自己观点的能力。
1.学生对于空中楼阁相关词汇的掌握情况2.学生在口语和写作方面的表现3.学生在阅读、写作时机动性和发散思维的表现七、拓展延伸1.让学生更多认识其他的创意建筑物,例如旋转别墅和树屋等。
2.让学生了解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和思考过程,了解建筑师的创意来源和设计灵感。
3.利用图片、动画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跟随建筑师一起体验和参与到建筑设计的过程中。
《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篇一」我的空中楼阁(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2 体会本文多角度写景的方法3 初步品味本文的语言二、教学重点:体会本文多角度写景的方法三、正课师:我想问一下在坐的各位同学,假如你有足够的钱的话,你会把你的家建在哪里?是这里呢?还是这里?或是这里?(出示幻灯片)我想,每个人心目中都会有向往已久的房子。
它可能在徐志摩的康桥边,也可能在郑愁予的江南小镇,在舒婷浪漫的橡树林里,也许像海子的房子那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房子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我们精神的家园,选择什么样的房子,往往能看出我们什么样的性情和志趣。
那么,今天,我们来看看作家李乐薇她心目中的房子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屏显:我的空中楼阁师:大家都预习过的对不?在字词上应该不会有什么障碍吧?那么这节课不再强调字词了。
现在,我不叫你们用嘴巴阅读,用什么呢?用耳朵阅读。
(生:耳朵?师:能理解么?用耳朵怎么阅读?生:哦,就是通感对不?)师:呵呵,用耳朵阅读,就是用耳朵去倾听,我下面要放一个视频朗诵材料,我要大家做到,用耳朵去倾听视频里那个人是怎么声情并茂的朗读的,我们平时又是如何朗读的。
然后,把你的纸拿出来,将你心中的小屋画出来,跟视频里面的画面比比,用眼睛去欣赏画面,然后,用心灵去感应,感应什么呢?感应字里行间作者所体现出来的感情,有没有让你心灵产生共鸣的地方。
多媒体朗读师:好,哪位同学能说说,哪一幅才是你心目中的那幅画面吗?师:好的,大家回答很好。
我们说,一篇文章到了读者手里阅读就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
每个人的理解感受都会不同。
那么,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是: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多角度写景的方法,还有就是品味语言。
当然,作为一篇精美的散文,仅仅是这个层次上的解读是不够的,但是这是第一课时,我们只有在这一层面上理解了才能在下一课时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对不。
师:那现在我们进入学习目标第一阶段――理清思路。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
2. 掌握并运用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 分析并讨论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4. 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和作者简介。
2. 重点词汇和短语的讲解和运用。
3. 文章结构的分析。
4. 主题和寓意的探讨。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背景、作者简介和重点词汇。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文章主题和寓意。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结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2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文章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
3. 讲解重点词汇: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重点词汇。
4. 结构分析:分析文章结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主题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文章主题和寓意。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3.1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 阅读理解测试:设计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和沟通能力。
3.2 教学反馈1. 针对学生的表现和评估结果,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
2. 鼓励学生在讨论中提出问题和观点,给予积极的肯定和指导。
3. 针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1. 教材:《我的空中楼阁》原文和相关阅读材料。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PPT等。
3. 在线资源:相关文章和讨论区。
4.2 教学材料1. 文章原文:《我的空中楼阁》。
2. 阅读材料:相关文章和背景资料。
3. 练习题: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和词汇练习。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表5.1 教学计划1. 第一课时:介绍文章背景和作者简介,讲解重点词汇。
2. 第二课时: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进行主题讨论。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空中楼阁”概念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一些著名的空中楼阁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提问学生对空中楼阁的认知和印象,引导学生思考空中楼阁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内容:介绍空中楼阁的定义和特点,解释空中楼阁的概念。
强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的要求。
教学活动:1. 展示空中楼阁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空中楼阁的认知和印象,引导学生思考。
3. 介绍空中楼阁的定义和特点,解释空中楼阁的概念。
4. 强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的要求。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过程。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二章:空中楼阁的历史与文化1. 帮助学生了解空中楼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或展示相关资料,向学生介绍空中楼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空中楼阁文化意义的理解。
教学内容:介绍空中楼阁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空中楼阁的起源和演变。
探讨空中楼阁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意义和影响。
教学活动:1. 讲解或展示空中楼阁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空中楼阁文化意义的理解。
3. 分析空中楼阁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意义和影响。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过程。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三章:空中楼阁的建筑与设计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空中楼阁的建筑特点和设计理念。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造力。
通过展示空中楼阁的图片和模型,向学生介绍空中楼阁的建筑特点和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空中楼阁建筑和设计的看法和想法。
教学内容:介绍空中楼阁的建筑特点和设计理念,让学生了解空中楼阁的结构和风格。
探讨空中楼阁在建筑设计中的创新和突破。
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观点。
培养学生对空中楼阁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空中楼阁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文章中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探讨空中楼阁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发学生对空中楼阁的兴趣。
阅读:让学生阅读文章,理解其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观点,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2.2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空中楼阁的定义和特点。
阅读理解法:学生通过阅读文章,理解其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与空中楼阁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参考书籍或文章,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2 教学材料分组讨论的表格或卡片,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空中楼阁的模型或图片,用于辅助学生理解概念。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提问和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4.2 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
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5.1 教学延伸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话题的写作或研究报告,进一步深入研究空中楼阁的意义和价值。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地考察或参观,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5.2 教学拓展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相关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参与相关的艺术创作或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第六章:教学活动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空中楼阁的理解和观点。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文章中的情景,增强体验感。
举办写作比赛,鼓励学生创作关于空中楼阁的故事或诗歌。
6.2 教学互动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和发表意见,促进师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