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三作业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 格式:doc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6
第十单元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一、选择题下图为2009—2013年贵州省某地(石灰岩广布)不同等级荒漠化土地土壤侵蚀量变化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荒漠化治理的重点是A.潜在荒漠化土地B.轻度荒漠化土地C.中度荒漠化土地D.强度荒漠化土地2.据图推测可知A.强度荒漠化土地与无荒漠化土地土壤覆盖厚度相当B.潜在荒漠化土地植被覆盖率最高C.中度荒漠化土地生产力高于轻度荒漠化土地D.该地区实行了荒漠化治理措施科尔沁草原,曾经水草丰美,但一段时间却变成荒漠化严重的沙地(“科尔沁沙地位置示意图”)。
从1997年开始,科尔沁人因地制宜,防沙用沙,目前已初步扭转了“沙进人退”的局面,开始走向“沙绿民富”的道路。
结合相关知识,完成3~5题。
3.下图中反映出科尔沁地区人类对地理环境认识的过程,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②③①4.科尔沁沙地曾经“沙进人退”,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有①生态环境脆弱②气候异常③大规模人口迁入开发④不合理开采地下水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科尔沁沙地走“沙绿民富”的道路给我们的启示,叙述错误的是A.本区经济建设必须以生态建设为前提B.树立新的发展观,由“掠夺性开发”转向“可持续性开发”C.实行退耕还草,封沙育草,加大力度发展畜牧业D.发展乔、灌、草、药相配合、农牧副相协调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经济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乙处大面积分布有荒漠,其主要形成原因可能是A.过度放牧与黄河多年断流B.工矿区、居民点和交通线的建设C.修建梯田与不合理的灌溉D.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大幅度减少7.图中丙处要减少荒漠化,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是A.禁止开垦、放牧等经济活动B.实施环境移民C.合理分配内流河上、下游的水资源D.引黄河水大力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不同治理度下小流域正态整体模型实验,是能在短期内检验实验小流域内各种水保规划合理性与否的方法。
绝密★启用前课时3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A版教师卷【题文】读和田地区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绿洲地区的水源主要来自A.高山冰雪融水B.大气降雨C.地下水D.夜间降温时空气中的冷凝水【小题2】林带的主要作用是A.防风固沙B.净化空气C.调节气候D.涵养水源【小题3】绿洲的大小和规模取决于A.气候的状况B.水资源的多少C.土地开垦的规模D.防护林带的规模【题文】读我国局部地区土地类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甲、乙、丙三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A.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破坏C.水土流失、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D.土地荒漠化、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小题2】乙地区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A.开辟水源,合理灌溉B.植树造林,保持水土C.保护草场,合理放牧D.合理采伐,及时抚育【题文】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P地与Q地相比,P地A.年大风日数多 B.年降水量多C.年降雪日数少 D.沙尘暴日数多【小题2】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①截留水分②改变气候类型③削弱风力④改变植被类型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题文】甲图是某著名湖泊示意图,乙图表示其水位季节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影响该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风沙C.降水D.气温【小题2】近年来,②线逐渐靠近①线,最可能的原因是A.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B.该区域夏季降水量增加C.围湖造田,泥沙淤积D.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小题3】该区域不可能出现的突出环境问题是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沙尘暴D.次生盐渍化【题文】我国发布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指出,规划期内要确保我国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土地退化类型与发生地区搭配正确的是A.水土流失—内蒙古高原B.荒漠化—华北平原C.红漠化—南方低山丘陵D.石漠化—长江中下游平原【小题2】黄土高原曾盛行轮荒耕作制度,农民采用毁林毁草,到处开荒,种地不施肥的做法,这会使得①土壤肥力得以恢复②耕地面积缩小③粮食产量持续减少④水土流失加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题文】下图为我国西部各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
B.多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C.主要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D.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多在400 mm以上,有利于荒漠化过程发展答案:C解析:西北地区荒漠化不仅发生在干旱区,其他地区如半干旱区也有分布;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多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多在400 mm以下。
3.本身包含荒漠化潜在威胁的自然特征是()A.干旱B.以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C.人口激增D.过度放牧答案:A解析: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植被稀少,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再加上大风日数多,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可见,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包含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而C、D项是人为原因,B项与荒漠化没有直接关系。
知识点二荒漠化的危害4.下图中序号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解析:第1题,塔里木盆地中部为自然荒漠,河流上游人类活动稀少,盆地边缘地区和绿洲地区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分布区,由于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而导致土地荒漠化。
第2题,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是由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的。
读“西北地区部分地图”,完成3~5题。
3.结合图可以看出()A.该区年降水量自南向北依次递减B.该区1月份气温自东北向西南递增C.图中甲地的植被主要为草原D.图中乙地的植被主要为森林答案:C解析:结合图例和图中的经纬网,可以看出该区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依次递减,1月份气温自北向南递增,甲、乙两地的年降水量都在200~400毫米,植被类型都为草原。
4.图中甲地的生态问题主要为()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 D.湿地萎缩答案:B解析:甲地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因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
5.乙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为()A.过度放牧 B.过度农垦C.过度樵采 D.水资源利用不当答案:B解析:乙地的年降水量接近400毫米,位于农牧过渡地区,过度农垦易导致荒漠化的产生。
【核心突破】核心要点一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归纳总结】1.荒漠化的概念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因此荒漠化并不仅仅是出现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在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也有发生和发展。
这种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在我国的分布对应关系如图所示:荒漠化不同于沙漠化,沙漠化是沙质荒漠化的简称。
沙漠化形成的营力作用主要是风力作用,主要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人为活动和干旱的影响,导致原有绿地逐渐演化成类似荒漠景观的过程。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自然原因: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1)干旱的气候(基本条件):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的发展。
(2)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基础):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来源。
(3)多大风天气(动力因素):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气候异常(重要影响因素):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进程。
人为因素及其相应的治理措施: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因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也主要是针对人为原因实施的。
具体成因【方法技巧】1.图解荒漠化的成因2.沙尘暴是魔鬼,也是天使一般说来,沙暴是就地起沙(扬沙),它携带的沙物质搬运的距离不远,而尘暴(浮尘)却能在高空中飘移几千千米,甚至更远。
一位法国的地质学家曾在欧洲阿尔卑斯山的积雪中发现了来自中国的这些“不速之客”。
我国北方沙尘暴发生的特点是西北多于东北,平原(或盆地)多于山区,沙漠多于其他地区。
为何我国北方地区近年来沙尘暴增多?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1)西北部地区生产力水平较低,人口增长过快过多,人口素质较低,是根本原因。
(2)过度放牧,过度开发、开垦,滥挖药材,草场遭到破坏,荒漠化不断加重和扩大是造成沙尘暴的地表原因。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后提升作业三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后提升作业三 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后提升作业三 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课后提升作业三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45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2016·郑州高二检测)读我国西部各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完成1、2题。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甘肃省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B。
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一样多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2。
保护和恢复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①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②提高沿途城镇的天然气使用率,减少对林草的开发③生态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林还草④从根本上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以保护生态环境A。
①②③B。
②③④ﻩﻩC。
①③④D。
①②④【解析】1选C,2选A。
第1题,据图可知,新疆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内蒙古和宁夏水土流失所占比重大致相同,但由于内蒙古的土地总面积远大于宁夏,因此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远大于宁夏;西北地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形成大面积荒漠;云南、贵州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滥砍滥伐,过度破坏植被。
第2题,由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应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保护植被,减少对薪柴林的破坏,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提高天然气的使用率;我国目前能源消费仍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无法从根本上减少开发矿物能源.资源开发和保护生态并不矛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导学案,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导学案,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导学案,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高二___班第___小组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小组评价: 老师评价:【学习目标】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建立正确的环境观.【重难点】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使用说明】1.课前预习:阅读课本P16—25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及图文详解一书中相关内容,根据导学案梳理基础知识,完成探究题目。
〈注:1。
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2。
组长组织组员预习并评价。
〉2.课后作业:(1)完善探究知识的整理和拓展;(2)完成针对性训练;(3)整理本节知识结构.课前预习案【教材基础知识梳理】一、荒漠化的概念内涵1.概念:指发生在及一些地区....。
..的这种土地退化2.形成:是等自然因素与相互作用的产物。
3.主要表现:由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 _______和。
4。
影响: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第十单元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一、选择题
下图为2009—2013年贵州省某地(石灰岩广布)不同等级荒漠化土地土壤侵蚀量变化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荒漠化治理的重点是
A.潜在荒漠化土地B.轻度荒漠化土地
C.中度荒漠化土地D.强度荒漠化土地
2.据图推测可知
A.强度荒漠化土地与无荒漠化土地土壤覆盖厚度相当
B.潜在荒漠化土地植被覆盖率最高
C.中度荒漠化土地生产力高于轻度荒漠化土地
D.该地区实行了荒漠化治理措施
科尔沁草原,曾经水草丰美,但一段时间却变成荒漠化严重的沙地(“科尔沁沙地位置示意图”)。
从1997年开始,科尔沁人因地制宜,防沙用沙,目前已初步扭转了“沙进人退”的局面,开始走向“沙绿民富”的道路。
结合相关知识,完成3~5题。
3.下图中反映出科尔沁地区人类对地理环境认识的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②①③
C.①③②D.②③①
4.科尔沁沙地曾经“沙进人退”,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有
①生态环境脆弱②气候异常③大规模人口迁入开发④不合理开采地下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5.科尔沁沙地走“沙绿民富”的道路给我们的启示,叙述错误的是
A.本区经济建设必须以生态建设为前提
B.树立新的发展观,由“掠夺性开发”转向“可持续性开发”
C.实行退耕还草,封沙育草,加大力度发展畜牧业
D.发展乔、灌、草、药相配合、农牧副相协调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经济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乙处大面积分布有荒漠,其主要形成原因可能是
A.过度放牧与黄河多年断流
B.工矿区、居民点和交通线的建设
C.修建梯田与不合理的灌溉
D.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大幅度减少
7.图中丙处要减少荒漠化,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是
A.禁止开垦、放牧等经济活动
B.实施环境移民
C.合理分配内流河上、下游的水资源
D.引黄河水大力植树造林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不同治理度下小流域正态整体模型实验,是能在短期内检验实验小流域内各种水保规划合理性与否的方法。
经对模型实验结果的统计,绘制出如下图。
据此回答8~9题。
8.关于植被覆盖率对河流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被覆盖率与径流产生量呈正相关
B.植被覆盖率与泥沙产生量呈负相关
C.植被覆盖率提高20%,泥沙产生量相应减少20%
D.植被覆盖率大于60%时,对径流产生量影响最小
9.根据材料判断,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模拟实验中降水量太少
B.显示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是降水、地形
C.考虑综合效益,最佳减沙减流效益的植被覆盖率是40%~60%
D.生物措施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
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石漠化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环境人口容量统计图”,回答10~11题。
10.判断图中曲线名称正确的是
A.①为石漠化面积②为环境人口容量③为生物多样性
B.①为生物多样性②为环境人口容量③为石漠化面积
C.①为环境人口容量②为石漠化面积③为生物多样性
D.①为石漠化面积②为生物多样性③为环境人口容量
11.该地区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崎岖B.降水丰富
C.喀斯特地貌广布D.人类不合理的活动
读“我国西部各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完成12~13题。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甘肃省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
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一样多
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
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
13.保护和恢复西部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②提高沿途城镇的天然气使用率,减少对林草的开发③生态重点地区实行严格退耕还林还草④从根本上杜绝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以保护生态环境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二、综合题
14.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截止2009年底,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37万平方千米,因土地沙化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500多亿元。
因此,加强荒漠化防治是当前我国重要而紧迫的一项战略任务。
下图为我国原生、次生荒漠的分布图(图1)。
材料二我国某大型企业(S)在图示的M沙漠地区(图2所示)创建了独特的“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融合”的新模式,这种“生态、经济、民生”共赢的发展思路,依托科技投入,使沙漠得到资源化利用,其中与成功选种耐旱耐盐碱的灌木——沙柳(图3所示)密切相关。
成熟沙柳长于地面三、四米高,当生长到三至六年砍一次可再生,人们用刀齐根砍下的沙柳,再切成七八十厘米还可成为新树苗。
沙柳枝条可加工纸板和造纸,沙柳同时也是一种祛风清热、散瘀消肿的药材。
(1)分析图1所示地区荒漠化可能带来的危害。
(2)为实现我国土地荒漠化防治目标,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3)分析图2所示地区沙漠广布的自然原因。
(4)据图3及提供信息,说明在该地固沙保土选种沙柳的原因。
(5)考虑沙柳的特性与价值,S企业谋求发展,将收集的建设性方案归结三类:
方案Ⅰ:依托沙漠沙柳,大力发展饲养业;
方案Ⅱ:依托沙漠沙柳,大力发展造纸业;
方案Ⅲ:依托沙漠沙柳,大力发展制药业;
就以上三种方案,请选择一个你最支持的方案,阐述理由。
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包兰铁路全长990千米,其中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
包兰铁路建成通车后,风沙对铁路的危害非常严重。
在治沙过程中,老一代治沙人根据腾格里沙漠的特殊环境,创造了用草方格固定沙丘的做法,保障了铁路的安全。
材料二包兰铁路部分路段示意图和某观测断面剖面示意图(图甲)。
材料三“新型材料及复合方法固定流动沙丘绿化项目”是将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的砂砖铺设成条带状,在条带间种植适宜的草种和灌木,如图乙所示。
(1)描述图甲观测断面处的地表环境特点。
(2)说出该地区冬季盛行风的风向,并分析其形成过程。
(3)说明图乙中条带状砂砖的作用。
第十单元
第一讲
【考点集训】
1.A 2.D 3.B 4.A 5.C 6.B7.C8.B9.D10.A11.D12.C13.A
14.(1)危害:①影响农业生产,土地退化会使土地的生产力持续下降,导致粮食和牧草减产或绝收;②破坏基础设施,流动沙丘威胁水库安全,甚至淹没城镇、农田、公路、铁路;③沙尘暴降低大气能见度,威胁交通安全;④恶化生存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
(2)加强立法和行政干预;加强对荒漠化地区的监测;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育草封沙,设置沙障,构筑防护林体系;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矛盾;多途径解决农牧地区能源问题;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3)地处我国内陆(鄂尔多斯高原),属于中温带干旱与半干旱区,气候干燥、降水量小;地表植被稀疏,土质疏松,沙土广布;风力作用强,沉积作用形成沙漠、搬运作用形成流动沙丘。
(4)因为沙柳耐旱耐盐碱,适宜在本地生长;枝条丛生,不怕沙压;根系发达,生命力强;生长迅速,周期短;用途广,经济价值高。
(5)方案Ⅰ: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扩大饲养种类与规模,增加经济收入。
方案Ⅱ:造纸原料有保障,可扩大就业机会,产品易于投入市场。
方案Ⅲ:充分利用沙柳资源,扩大生物制药品种,产品的附加值高。
15.(1)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表干旱缺水,沙漠广布,植被稀疏(荒漠植被)。
(2)西北风。
冬春季节,亚欧大陆气温低,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中心,(近地面)空气从高压中心呈顺时针辐散,该地区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故为西北风。
(3)砂砖夜晚吸收露珠并保温,白天释放水汽,为沙丘上植被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水分和温度,有利于固沙植物的生长。
同时,铺设砂砖可以增加地表粗糙程度,降低风速,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止沙丘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