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
- 格式:ppt
- 大小:788.50 KB
- 文档页数:26
《4.3物质组成的表示》一、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化学式的含义,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
科学思维:学生能够初步学会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并了解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科学探究:学生能够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能根据化学式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如计算元素的质量比和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科学态度与责任:体会化学变化中原子守恒的思想,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设计思路《物质组成的表示》是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化学式的定义、意义、书写以及根据化合价进行化学式的书写和计算等知识点。
这些内容既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他们今后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要接触和了解的化学常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化对物质组成的认识,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三、教材分析学生对物质的元素组成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化学式的含义、书写规则以及根据化合价进行化学式的书写和计算等知识点尚不熟悉。
此外,学生的化学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在理解抽象概念和进行复杂计算时可能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因材施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化学式的意义及其书写规则。
五、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根据化学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如元素的质量比和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 1. 引入新课情境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水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设疑激趣:提问“水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吗?”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
两组图片形成鲜明对比,形成情感落差,触动学生心灵强烈激发了学生爱护水资源的迫切之情感。
课内探究 2. 复习旧知回顾水的物理性质:引导学生回顾并总结水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透明、液态等。
复习元素与化合物的概念:简要回顾元素、单质、化合物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 新课讲授电解水实验:介绍实验装置:展示电解水器的结构,介绍各部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