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风筝
- 格式:doc
- 大小:482.00 KB
- 文档页数:15
赣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8课多姿多彩的风筝》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18课多姿多彩的风筝》是赣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风筝的起源、发展以及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风筝的图片,以及制作风筝的步骤说明,方便学生参考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和制作基础,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风筝的历史、种类和制作方法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风筝的相关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筝的起源、发展以及制作方法,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新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风筝的历史、种类和制作方法,学会制作风筝。
2.难点:风筝造型的创新设计,风筝飞行的原理。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风筝的历史、种类和制作方法。
2.示范法:展示制作风筝的步骤,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小组合作:分组制作风筝,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评价激励:鼓励学生创新,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激励。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风筝图片、视频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剪刀、胶水、彩纸、画笔等制作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风筝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讨论,激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风筝的起源、发展以及制作方法,展示制作风筝的步骤视频,让学生对风筝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制作风筝,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学生发挥创新精神,设计独特的风筝造型。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制作完成的风筝,进行互相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优点和不足。
5.拓展(10分钟)讨论风筝飞行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风筝飞得更高、更稳定。
多姿多彩的风筝写一句话1. 多姿多彩的风筝啊,就像天空中的精灵在翩翩起舞呢。
你看那公园里,小孩子们拿着风筝跑啊跑,风筝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飞起来了,那场景,就像一幅会动的画。
这风筝啊,啥样的都有,有的像展翅的雄鹰,多威风!难道你不觉得风筝是天空最好的点缀吗?2. 风筝可真是多姿多彩呀!我每次看到风筝,就感觉像是看到了一个个梦想在天上飞。
我邻居家的小男孩,特别宝贝他的蝴蝶风筝,每次放飞的时候,都兴奋得大喊大叫。
这风筝就像是他的小伙伴,陪着他一起在草地上欢笑。
嘿,你说这风筝是不是有着神奇的魔力呢?它就像一个能把快乐放大的魔法道具。
3. 多姿多彩的风筝哟,那简直是天空中的欢乐使者。
记得有一次去海边,好多人在放风筝。
有个大爷放的长龙风筝,长长的身子在天上蜿蜒,就像真的龙在云海穿梭似的。
旁边的小孩羡慕得眼睛放光,缠着大爷要放一下。
这风筝就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不同年龄的人的快乐。
你难道不想体验一下放风筝的乐趣吗?4. 风筝是多姿多彩的奇妙玩意儿。
在广场上,那些五颜六色的风筝,就像盛开在天空中的花朵。
我朋友和他女朋友一起放风筝的时候,那画面可温馨了。
他们一边跑,一边看着风筝越飞越高,那笑容比风筝还灿烂呢。
这风筝就像是爱情的见证者,默默地记录着他们的甜蜜。
你说这风筝是不是很浪漫呀?5. 多姿多彩的风筝,那是能让天空热闹起来的宝贝。
我去参加风筝节的时候,哇,满眼都是各种各样的风筝。
有的风筝像超级英雄,高高地飞在天上,仿佛要去拯救世界。
有个小女孩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那个风筝好酷啊。
”这风筝就像打开孩子幻想世界的钥匙。
你不觉得风筝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有趣吗?6. 风筝啊,多姿多彩得让人着迷。
在我老家的田野上,孩子们放着风筝。
那风筝有像大金鱼的,在天上游来游去,好像真的在蓝色的大海里畅游。
有个小孩不小心把风筝线弄断了,他着急得都快哭了,可其他小伙伴却说:“说不定它是想去更远的地方旅行呢。
”这风筝就像带着孩子们的梦想去旅行的使者。
形容许多风筝在空中飞的句子精选风筝是一种远古文化的传承,它自由飞翔在天空中,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在一个晴朗的春天,许多多彩的风筝飞向天空,仿佛一朵朵花儿在绽放,让人目不暇接。
“风筝能飞的秘密在于它不断地寻找平衡点。
”这是名人达芬奇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似乎,在风筝的世界里,平衡就是一切,人们需要掌握风线的力度和角度,才能让风筝在空中自由飞翔。
“每个人都有一个飞翔梦,而那些飞翔梦就是风筝在空中的挣扎和呼啸。
”这是作家鲁迅的经典名言。
每个人都有梦想,而风筝在空中所表现出来的美妙画面,正是梦想被实现的见证。
“风筝的美在于它不停地飘动,没有任何一种装置能够保持它稳定不动。
”这是李安导演在电影《卧虎藏龙》中的台词。
风筝的美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它能够在风中随风翱翔,表现出人生的多姿多彩。
“风筝的最大优点就是自由。
”这是鲍勃·迪伦的说法。
风筝不像其他飞行器一样受到限制,它自由地在空中飞翔,体现了人们对自由的向往。
“风筝的颜色让它在天上发出万丈光芒。
”这是音乐家李宗盛的评价。
风筝的颜色各异,它的姿态和色彩在天空中交相辉映,让它成为天空中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风筝的舞蹈是一场旋律的动态交响曲。
”这是音乐家韩红的评价。
风筝在空中的飞行,往往会有一个优美的节奏感,让人感受到自然和人文的和谐。
“风筝本身是一种天然的绝妙仙器。
”这是诗人浅唱的描述。
风筝在天上飞翔,不仅仅是一种身临其境的美妙体验,更是一种心灵上的升华。
“幸福不是得到多么多么的东西,而是享受平凡事物的美好。
”这是心理学家杨绛的名言,风筝的美好不在于它的独特性,而在于它的朴实和自然。
“风筝的黑夜时刻,它也会骄傲地扬起头。
”这是摄影家王家卫的评价,风筝的可爱之处在于,它即便在黑夜里也不会失去勇气和尊严,仍然能够自信地矗立于天空中。
在这个春天的飞行季,让我们和风筝一起飞翔吧,感受生命和自由的迸发,享受平凡事物的美好,为自己的梦想加油!。
小学美术赣美版五年级上册第18课《多姿多彩的风筝》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小学美术赣美版五年级上册第18课《多姿多彩的风筝》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小学美术馆美版五年级第一册第18课“彩色风筝”优质公开课教学计划教师资格证书面试试用教学计划小学美术赣美版五年级上册第18课《多姿多彩的风筝》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更了解我国风筝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增进对祖国民间文化艺术的了解和热爱。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绘制风筝作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民间艺术造型美和色彩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用自己作品参予活动的快乐。
2.学术状况分析五年级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
3.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生学会从身边事物出发认识风筝文化,了解风筝的来历、传统文化、制作。
教学难点:风筝技术的掌握和实践。
4教学过程4.1第一课时4.1.1教学活动(一)引入新课程。
“今天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请同学们猜猜看画中的小男孩在做什么呢?猜不到我们接着往下看,看,他手中出现了一根细细的线,你们现在猜到他在做什么了吗?对!他在放风筝!我们的古人为什么要放风筝呢?除了娱乐也是为了寄托我们的思念与祝福,所谓千古诗心三绝美,柔情万千系风筝,我们手里放飞的风筝无论飞多远都始终与我们在一起,就像我们与我们的父母亲友,无论相距多远我们都始终被情感的线牵连着割舍不断,今天就让我们乘着风筝去看一看那些多姿多彩的风筝的故事”――出示课题。
(二)教授新课程。
1、了解风筝的历史。
风筝起源于中国,由汉族人在东周春秋时期发明。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风筝历史有多少年了吗?风筝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2400多年的历史了!由中国墨子发明,最初的风筝是由木头制成的,叫做木风筝。
随着时代的变迁,唐代出现了纸。
小学美术赣美版五年级上册《多姿多彩的风筝》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传统魅力单元,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
风筝起源于民间,源于春秋时期,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的古老传统手工艺,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独特的造型和绚丽的色彩征服了无数的风筝爱好者,每一只风筝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都是一段文化与历史,等待人们去发现和探究。
教学目标:
1.了解风筝的起源、发展、流派和艺术风格,认识风筝的题材、造型及吉祥图案寓意。
2.初步掌握风筝的制作流程,学会用对称的造型手法绘制风筝。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了解风筝造型特点及图案寓意,培养学生人文气质。
教学难点:掌握风筝在造型与色彩上的特点,并绘制大胆精美的图案纹饰。
教师用具:(一帆风顺)风筝成品一个;绸线一卷、吸铁石。
多姿多彩的风筝写一句话1. 多姿多彩的风筝啊,那简直就是天空中的精灵,你看那只五彩斑斓的风筝,像不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在炫耀它的美丽?例子:我和小伙伴们在草地上放风筝,“哇,快看那只风筝,多漂亮啊!”我兴奋地喊着。
2. 多姿多彩的风筝呀,不就是我们童年的快乐伙伴吗?那只画着笑脸的风筝,不正像我们开心时的模样吗?例子:弟弟举着风筝跑着,笑着说:“这风筝太有意思啦!”3. 多姿多彩的风筝,可不就是天空的艺术家嘛,那只风筝上的图案复杂又精美,难道不是在向天空展示它的才华?例子:“哇,这只风筝好特别啊!”大家都围过来欣赏。
4. 多姿多彩的风筝哟,是在和白云嬉戏吧,那只长长的风筝,像不像是一条想和白云拥抱的彩带?例子:我拉着风筝线,对朋友说:“它飞得好高啊,快追上白云啦!”5. 多姿多彩的风筝,简直就是春天的使者啊,那只红色的风筝,不就像春天里盛开的一朵艳丽的花吗?例子:小朋友们在公园里放着风筝,“看,那只风筝好像一朵红花!”6. 多姿多彩的风筝啊,不就是自由的象征吗,那只在风中肆意飘荡的风筝,难道不像无拘无束的我们?例子:“哎呀,让风筝自由地飞吧!”爸爸笑着说。
7. 多姿多彩的风筝,可不就是天空的点缀吗,那只风筝拖着长长的尾巴,像不像一颗闪耀的流星划过天空?例子:我们仰头看着风筝,“哇,像流星一样呢!”8. 多姿多彩的风筝呀,就是快乐的传递者吧,那只画着爱心的风筝,不正代表着我们的快乐心情吗?例子:“哈哈,放这只风筝太开心啦!”我和伙伴们大笑着。
9. 多姿多彩的风筝,难道不是梦想的寄托吗,那只风筝越飞越高,不正像我们的梦想在飞翔?例子:我默默地看着风筝,心里想着我的梦想。
10. 多姿多彩的风筝,肯定是天空的宝贝呀,那只造型奇特的风筝,像不像是天空收到的一份特别礼物?例子:“哇,这只风筝好独特呀!”大家都发出惊叹。
结论:多姿多彩的风筝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美好的回忆,它们是天空中最亮丽的风景。
幼儿园教案多彩的风筝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风筝的起源、种类和制作方法,培养幼儿对风筝的兴趣。
2. 技能目标:通过手工制作风筝,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让幼儿在放风筝的过程中,体验到合作、分享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风筝的基本知识,学会制作风筝。
难点: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放飞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风筝图片、视频、制作材料等。
2. 场地:宽敞的户外活动场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风筝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风筝的形状、颜色和特点,激发幼儿对风筝的兴趣。
2. 讲解:讲解风筝的起源、种类和制作方法,让幼儿了解风筝的基本知识。
3. 制作:发放制作材料,引导幼儿动手制作风筝,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放飞:教幼儿放飞风筝的技巧,让幼儿在户外活动场地进行风筝放飞实践。
5. 总结: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制作和放飞风筝的感受,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五、作业: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制作风筝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表现。
2. 评价幼儿在放飞风筝时的合作精神、分享和表达能力。
3. 收集幼儿制作的风筝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幼儿在制作和放飞风筝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 结合幼儿的反馈,完善教学内容,使教学更符合幼儿的需求。
八、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风筝展览活动,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增进幼儿之间的交流。
2. 邀请专业风筝制作师或放风筝师傅进行guest lecture,让幼儿更深入了解风筝的文化和技巧。
3. 开展家庭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制作和放飞过程,增进亲子关系。
九、安全注意事项:1. 在户外活动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避免碰撞和受伤。
2. 检查风筝制作材料的安全性,确保幼儿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受到伤害。
放风筝描写各种风筝优美句子
放风筝是一项受大众欢迎的娱乐活动,风筝飞舞在天空中,不仅能让人感受到风的轻柔,更能让人体验到自由和快乐。
以下是描写各种风筝的优美句子:
1. 彩虹风筝像一只美丽的蝴蝶,在阳光下翩翩起舞。
2. 鹰式风筝高高飞起,像一只追逐云朵的鹰在蓝天中翱翔。
3. 方块风筝色彩斑斓,像一幅色彩缤纷的画卷在空中展开。
4. 六角风筝造型独特,像一只六边形的蜜蜂在花丛中寻找花蜜。
5. 翼式风筝像一只展翅高飞的海鸥,在海风中畅游天际。
6. 风车风筝转动不停,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风车,在风中不断地旋转。
7. 红领巾风筝飞行稳定,像一只忠诚的信鸽在风中传递信函。
8. 风车风筝是一只温馨的小狗,在阳光下快乐地摇晃尾巴。
9. 风筝舞蹈飞翔在天空中,像一群舞蹈家在空中跳舞,优美动人。
10. 彩带风筝飘逸轻盈,像一只绚丽多彩的蝴蝶在空中起舞,美丽动人。
放风筝不仅是一项娱乐活动,更是一种享受自由和快乐的方式。
让我们在风筝的翱翔中感受生命的美好!
- 1 -。
多彩的风筝一、教学基本信息二、活动背景东宝区牌楼中心小学是一所有着近60年办学历史的典型农村小学,为弘扬传统文化,打造城郊特色学校,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挖掘风筝文化的精髓,风筝艺术教育已成为该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持续几年的风筝节,每年春季在校园如火如荼地开展,制作、放飞、征文活动,精彩纷呈,掀起滚滚热潮,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传统的风筝节一般都是由老师或学生购买风筝后赛飞和写感受,涉及面较窄,形式单一,实践活动往往浅尝辄止,缺乏深入的探究和体验。
鉴于存在的较多弊端,他们决定在今年学校风筝节系列活动中作大胆尝试,开展以“多彩的风筝”、“手中的风筝”、“舞动的风筝”、“心中的风筝”为主题的综合实践系列活动,给学生一片天空,让他们放飞理想、放飞希望;给校园一片天空,让她充满欢乐、充满希望;给文化一片天空,让她尽显美丽、尽显生机。
这次系列活动的目的是全体学生亲身经历多样化的实践学习,从中获得独特、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经验,发展了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主题活动描述主题活动一:多彩的风筝开展以课题探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风筝文化及历史。
各班学生通过向市风筝协会的专家请教、聆听讲座、上网查询、阅读描写风筝的诗歌和文章等多种途径,收集处理风筝的相关资料,以不同形式进行展示交流。
主题活动二:手中的风筝开展以实际应用为主的设计与制作类学习活动,为文化节设计吉祥物模型,动手制作风筝。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明确设计意图,可以自己构思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创作,绘出吉祥物设计初稿。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风筝制作技巧的培训,并指导学生进行风筝制作,联系活动主题学生将自己的美好愿望、对他人的思念牵挂、对祖国的美好祝福融入了风筝的制作中。
然后将学生所有的作品进行展示,最后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参观评价,根据设计作品构思的新颖性、趣味性、实用性,评出“创意奖”,根据制作出来的风筝的质量和技巧,评出“精巧奖”。
主题活动三:舞动的风筝开展以体验参与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带着亲手制作的风筝参加全校的放风筝比赛,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童年的快乐。
主题活动四:心中的风筝3-6年级同学把亲身经历的风筝节的体验和感受、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等以研究报告、小论文、绘画、图片、网页、实物等记录下来,在总结交流课阶段展示。
四、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风筝文化及历史,以及风筝中隐藏的科学知识,学习制作风筝的基本方法,感受到生活处处有科学。
2、培养查找、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与技能,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不同形式展示与交流。
4、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体验与人分享的乐趣。
五、活动过程(一)活动准备(一周)1、利用周一的国旗下讲话时间和班队会进行宣传发动,营造氛围。
2、确定研究课题,制定活动方案。
(1)教师明确活动主题,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有关风筝的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提炼、归纳问题,将问题转化为小组研究的小课题。
(3)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研究课题,自发分成若干研究小组。
(4)推荐组长,合理分工,拟定方案。
(5)各小组展示、汇报方案,互动、论证、修改方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提出、提炼、归纳问题,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参与热情;引导学生互动,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倾听他人意见和建议,达到互相启发、互相激励、提高效率的目的。
)五年级(1)班“风筝的种类”研究小组活动方案(二)活动实施(3月中旬至4月下旬)第一板块:了解风筝。
1、了解风筝的历史。
风筝的历史研究小组收集的风筝相关资料: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
大多数的人认为风筝起源于中国,而后广传于全世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
实际上,中国最早出现的风筝是用木材作的。
春秋战国时,东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飞升天空。
墨子在鲁山(今山东潍坊境内),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这是说墨子研究试制了三年,终于用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
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或木鸢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
在古代,时至清明人们在祭拜先祖之后,都会放飞纸鸢。
在放飞纸鸢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到纸鸢放高时,就剪断纸鸢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
据说,这既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纸鸢带走了,也能给自己带来好运。
时代的进步使得风筝的作用也随着发生的变化。
在历史上,风筝的用途曾经有过多次的转换,其最初的功能据说是用于军事,许多历史资料中都曾提到:汉将韩信曾将风筝放飞到空中,根据风筝的放飞线长度来计算到未央宫的距离之事。
在史书中曾经记载过,公元559年,齐文宣帝下令让囚犯乘坐风筝,从八丈(大约26米高,今残台高12米)高的金风台上向下飞行,能够飞出城的便可赦其死罪。
被囚禁者急欲求生,“各乘纸鸱以飞”。
结果,其中有一个叫黄头的死囚乘风筝滑翔成功,安然飘到城外一个叫紫陌的地方,但后来又被捕,饿死在狱中。
到了宋代,风筝的流传更为广泛。
宋徽宗便是一位风筝的热心倡导者。
他除了自已在宫中放飞风筝外,据说还曾主持编撰了一本,〈宣和风筝谱〉。
因有文人的参加,象形风筝在扎制和装饰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当时,风筝已成为儿童们的普通玩具。
小儿竞放风筝已成为春天郊外的一景。
同时由于社会上对风筝的需求,使制作风筝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
另外还出现了一种专门放风筝的职业人“赶趁人”。
而到了明清时期,风筝的发展达到了鼎盛。
明清时期的风筝无论在大小、样式、扎制技术、装饰放飞技艺上都比从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民用纸扎艺人所用的装饰手法和材料也多样化起来:有贴纸、纸塑浮雕、剪纸、描金银、加纸花等。
在音响装置上也有发展,除过去的响弓外,“又以竹芦贴簧,缚鹞子之背,因风气播响,曰‘鹞鞭’”,在沿海一带,还有用葫芦、白果壳做成哨子,个数、大小不一地装在风筝上,发音雄浑,周围几里均能听到。
近代,特别是最近二十多年来,我国的风筝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风筝作为体育运动项目和健身休闲娱乐活动开始普及,国内外的风筝比赛促进了风筝这项活动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加入到这项活动家中来。
2、了解风筝的种类。
风筝的种类研究小组通过采访卖风筝的商贩和风筝爱好者吴爷爷和蒋伯伯,了解风筝的分类,掌握不同流派的风筝特点。
风筝按形象分:鸟形、虫形、水族、人物、字形、几何图形。
按构造分为:硬翅、软翅、串风、桶形、板子。
按功能分为:玩具、观赏、特技。
按流派分为:传统民间派、传统艺匠派、现代创新派。
潍坊风筝是中国风筝的杰出代表,是潍坊民间文化艺术的一朵奇葩。
1989年国际风筝联合会正式成立,并将总部设在潍坊,使潍坊成为世界风筝的中心。
今日的潍坊风筝艺术品种繁多,由于风筝艺人和各行各业的风筝制作者不同的生活阅历、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的知识结构,形成了不同体系和流派。
3、了解有关风筝的诗歌。
风筝的诗歌研究小组通过查阅书籍、采访音乐教师、访问社区里的老人,收集有关风筝的古诗词、儿歌、民谣等。
古诗词:(1)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清孔尚任(2)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
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清郑板桥《怀潍县》(3)鸢飞蝶舞喜翩翩, 远近随心一线牵。
如此时光如此地,春风送你上青天。
——近代邓拓《无题》(4)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代高鼎《村居》(5)儿歌:《又是一年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
记得那年三月三,一夜难合眼,望着墙角糊好的风筝,不觉亮了天。
叫醒村里的小伙伴,一同到村边,怀抱画着小鸟的风筝,人人笑开颜。
抓把泥土试试风,放开长长的线,风筝带着天真的笑声,白云去作伴。
如今每逢春风暖,常念三月三,还有画着小鸟的风筝,和那小伙伴。
风筝懂得我的心,朝我把头点,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永把我陪伴。
风筝懂得我的心,朝我把头点,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永把我陪伴。
(6)童谣《风筝真好玩》风筝风筝真好玩,春风一刮飘起来,大沙燕,小屁帘,还有悟空戏蜈蚣,黑锅底,真爱起,一个跟头折到底。
4、了解风筝的制作。
风筝的制作方法研究小组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调查知道了制作风筝所需的材料、制作基本步骤,还向市风筝协会的专家请教,学习如何选料、加工、扎绑等技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活动,着重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处理信息,筛选、利用资料的能力。
)第二板块:制作风筝。
1、请市风筝协会的老前辈展示收藏的风筝,讲解制作的要点。
2、班主任和美术老师对全体学生进一步培训。
3、学生学习基本制作技巧,自己动手设计、制作风筝。
(设计意图:实际应用为主的设计与制作类学习活动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学习活动方式之一,较之问题探究的学习方式,它更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强调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强调显形成果的给出,有更高层次的要求。
这一环节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对要制作的产品进行设计,并以动手操作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板块:放飞风筝。
1、学生放飞制作的风筝,根据试飞情况进行技术改进。
2、参加全校的“畅想未来、放飞希望”风筝比赛。
第四板块:心中的风筝。
1、设计心中的吉祥物。
综合同学们制作的各种风筝,小组合作,构思“第六届风筝文化节”吉祥物形象。
信息技术教师指导完成设计草图,语文教师指导写好吉祥物设计说明;参加学校组织的文化节吉祥物征集活动。
2、画笔绘出心中的风筝。
3、文笔写出心中的风筝。
(三)展示交流(4月底)1、各小组活动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对本组的研究主题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做好在班上交流汇报的准备。
2、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上台汇报活动实施情况。
包括①简单介绍活动的过程,在活动中遇到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②小结活动结束后的体验与收获。
③展示小组研究成果。
画风筝做风筝放风筝风筝节封闭幕式学生(马祖德):我们这一组为第二组共6人,我被荣幸的选为组长。
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
首先我考虑怎样才能让我们这个组的风筝与众不同呢?平时我对审美没什么研究,还是听大家的。
聂明康说:“时间有限,我们就不要做很复杂的造型,就来做一个三角形的神舟八号,把它装饰的得精美一些就行了。
”他的话一说完,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紧接着,我依据个人情况进行了分工:李松泽、聂明康动手能力强,负责削竹片;聂明康负责搭骨架;袁瑞琪绘画能力强,负责画风筝的形状;冯雨潇负责剪形状;陈晶晶和我负责对风筝进行装饰。
李松泽耐心地修着竹片,聂明康仔细地把竹片搭成架子,袁瑞琪一丝不苟地画着“神八”,我和陈晶晶精挑细选各种装饰品……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我们组里做风筝的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