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布线基础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6.78 KB
- 文档页数:2
数据中心机柜布线数据中心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基础设施之一,在各个行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机柜布线作为数据中心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和数据传输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就数据中心机柜布线进行详细论述,旨在帮助读者了解数据中心机柜布线的重要性以及布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数据中心机柜布线的意义机柜布线是数据中心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关系到数据中心设备的连接和管理,更关乎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合理的机柜布线方案可以提高机柜内设备的配置密度,降低机柜数量,优化空间利用率,从而减少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维成本。
同时,精心设计的机柜布线方案还可以确保数据中心的高可用性和高性能传输,满足当今数据中心对于随时可用数据和高速传输的需求。
因此,数据中心机柜布线的意义不可忽视。
二、机柜布线的基本流程1. 确定布线需求: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数据中心的布线需求,包括数据中心的规模、机柜的数量、布线的类型(如电力线、网络线等)以及布线的方式(如水平布线、垂直布线等)等。
2. 设计布线方案:基于布线需求,我们需要设计合适的机柜布线方案。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机柜的位置、布线通道的规划、机柜内部设备的连接方式等因素,以确保布线的合理性和可维护性。
3. 准备布线材料:根据布线方案,准备相应的布线材料。
这包括各类电缆、配线架、补丁面板等。
在选择和准备布线材料时,需要注意其质量和性能,以确保布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进行布线工作:在布线工作中,我们需要根据布线方案将电缆等布线材料连接到机柜内部的设备上,并按照布线通道的规划将电缆等布线材料引至机柜外部的设备上。
在布线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电缆的整洁,并避免电缆之间的交叉干扰。
5. 进行测试和调试:完成布线后,需要进行相关的测试和调试工作,以确保布线的质量和性能。
测试和调试包括对电缆的连通性和传输性能进行测试,以及对布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排查和修复。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技术规范引言概述:数据中心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基础设施,其技术规范的制定对于保障数据安全、提高数据处理效率以及保证数据中心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技术规范的角度出发,分别介绍数据中心的机房环境、电力供应、网络通信、机柜布局以及安全管理等五个方面的规范要求。
一、机房环境规范1.1 温度和湿度控制:数据中心的机房环境应该保持在恒定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内,通常要求温度在20℃-25℃之间,湿度在40%-60%之间,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1.2 通风和空调系统:机房内应配备高效的通风和空调系统,以保持空气流通和温度的稳定。
通风系统应具备过滤和冷却功能,空调系统应具备冷热交换、湿度调节等功能。
1.3 防尘和防静电措施:机房内应采取必要的防尘措施,如安装过滤器和空气净化设备,防止灰尘对设备的影响。
同时,应采取防静电措施,如铺设防静电地板、使用防静电设备等,以保护设备免受静电损害。
二、电力供应规范2.1 电力稳定性:数据中心的电力供应应保持稳定,应配备备用电源系统,如UPS(不间断电源)和发电机组,以应对突发停电等情况,保证数据中心的持续运行。
2.2 电力容量和分配:根据数据中心的规模和设备的功耗需求,应合理规划电力容量,并进行合理的电力分配,以确保各设备的正常运行。
2.3 电力监控和管理:数据中心应配备电力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电力的供应情况和消耗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电力故障,确保电力的稳定供应。
三、网络通信规范3.1 网络设备选择:数据中心应选择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以满足数据中心的高速、大容量的通信需求。
3.2 网络布线和管理:数据中心的网络布线应符合标准规范,如采用双绞线、光纤等高速传输介质,同时应进行合理的网络管理,确保网络的稳定和安全。
3.3 网络安全防护:数据中心应配备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网络安全设备,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和保护,防止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等安全问题。
数据中心合理布线的技巧数据中心是企业业务的命脉。
没有它,一切都将停止。
如果它出问题,业务运营也不可能幸免。
有无数问题可能导致数据中心故障,尽管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不恰当的数据中心布线就是其中的问题之一。
但通过一些简单的规划和前期工作,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数据中心布线的效率和可靠性。
Linux专家Jack Wallen罗列出了10个技巧,帮助数据中心管理人员更好地进行数据中心布线。
有了这些技巧,企业将有一个更可靠的数据中心,IT部门员工也将更容易对数据中心进行维护。
1、做好充分的准备,再付诸行动这是一个古老的格言,也是一个重要的格言。
如果你不仔细测量线缆的话,不仅会弄得一团糟,而且会造成大量浪费。
你可能会认为两英尺的线用不了多少钱,但是累计起来也是很大一笔钱。
最后,通过反复仔细的测量,你会节省下不少时间和金钱,而且少了很多头疼的问题。
2、标签如果不在线缆上贴标签的话,你少不了很多重复的工作。
每条线在一端都应该有一个标签,即使是很短的线或者跳接线。
为什么?想像一下你不得不做很多电路测试的情形吧。
你手忙脚乱地拔掉了一些跳接线,然后需要将他们重新接回默认的位置,你可能早忘了哪根线往哪插。
要避免这个问题,就要花一些时间在每一段做标签。
确保你的标签系统是一致的。
不要做一些令人费解的标签,这样也许会让你自己和别人都看不懂。
3、不要在接头上吝啬不要因为便宜而图便宜,不要急于截断线缆。
如果扭动线缆就会断掉连接的话,你需要重新做,你需要练习。
你也许会认为你节省了时间和金钱。
但是最后,你会遇到很多头疼的问题,因为你需要解决所有接头的问题。
4、不要跳过测试在你搭好线之后,测试一下。
不要接受所谓“星级通过”测试勉强通过的测试。
如果不是百分之百地通过测试,你需要重新做。
如果在接口处做了一些测试之后,线缆仍然没有通过测试,丢掉它吧。
确保你使用的是质量测试工具而且你非常清楚地知道如何准确地使用这个测试工具。
这样一个简单的步骤可以避免最终的额外返工。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技术规范数据中心是现代企业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核心,其基础设施技术规范对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和高效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技术规范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其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一、机房环境规范1.1 温度和湿度控制:数据中心机房内的温度和湿度应该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通常为20-25摄氏度和40-60%的相对湿度,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寿命。
1.2 空气流通:机房内应设计合理的空气流通系统,确保设备散热和空气质量,避免热点和冷点现象的产生。
1.3 电力供应:机房应有稳定的电力供应系统,包括备用电源和UPS设备,以确保在断电情况下数据中心仍能正常运行。
二、网络设备规范2.1 网络布线:数据中心网络设备的布线应符合标准,避免电磁干扰和信号衰减,保证网络传输速度和稳定性。
2.2 网络设备选型:选择适合数据中心需求的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确保设备性能和可靠性。
2.3 网络安全:数据中心网络设备应设置严格的安全策略,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保护数据安全和网络稳定。
三、服务器设备规范3.1 机柜布局:服务器设备应按照标准布局在机柜内,保证空气流通和设备散热效果。
3.2 服务器选型:选择适合数据中心需求的服务器设备,包括性能、可靠性和扩展性等方面考虑。
3.3 服务器管理:建立服务器设备管理系统,包括远程监控、故障预警等功能,确保服务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及时维护。
四、存储设备规范4.1 存储容量规划:根据数据中心需求进行存储容量规划,确保存储设备能够满足数据存储和备份需求。
4.2 存储设备选型:选择适合数据中心需求的存储设备,包括硬盘、存储阵列等,考虑性能、可靠性和扩展性等因素。
4.3 存储管理:建立存储设备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备份、数据恢复等功能,确保数据安全和存储效率。
五、监控与管理规范5.1 远程监控系统:建立数据中心设备的远程监控系统,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和性能指标,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技术规范一、引言数据中心是现代企业和组织的核心设施,为其提供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等基础服务。
为了保证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制定一套基础设施技术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技术规范,包括机房设计、供电系统、制冷系统、网络设备和机柜等方面的规范要求。
二、机房设计1. 机房选址:机房应选择在安全稳定的地理位置,远离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区域。
同时,应考虑机房的扩展性和便捷性,方便日后的设备维护和升级。
2. 空间布局:机房内应合理布置设备和机柜,确保设备之间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散热,并为维护人员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
机房的通道和紧急出口应保持畅通。
3. 防尘措施:机房应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如安装过滤器、保持机房内部清洁等,以防止灰尘对设备的损害。
三、供电系统1. 供电容量:根据数据中心的规模和设备的需求,确定合适的供电容量。
供电系统应保证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同时考虑备用电源的设置,以应对突发停电等情况。
2. 电力稳定性:供电系统应具备稳定的电力输出能力,避免电压波动和电力中断对设备造成损害。
应采取适当的电力稳定措施,如安装稳压器、过载保护装置等。
3. 电缆布线:电缆布线应符合相关标准,并保持整齐、有序。
不同电缆应有明确的标识,以便于维护和故障排除。
四、制冷系统1. 制冷容量:根据数据中心的热负荷计算,确定合适的制冷容量。
制冷系统应能够稳定地维持机房的温度和湿度,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2. 散热通风:机房应具备良好的散热通风系统,确保设备能够得到足够的冷却。
通风系统应具备自动调节和报警功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散热问题。
3. 温湿度控制:制冷系统应能够准确控制机房的温度和湿度,以防止设备受潮和过热。
应设置温湿度监测装置,并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温湿度。
五、网络设备1. 网络拓扑结构:根据数据中心的需求,设计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确保数据的高速传输和稳定性。
应采用冗余设计,避免单点故障。
2. 网络安全:网络设备应具备强大的安全性能,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数据加密等。
数据中心布线规范要点数据中心是企业和组织存储、管理和处理重要数据的中心化设施,因此它的建设和管理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要求。
本文将介绍数据中心布线的规范要点,以确保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一、概述数据中心布线是指为数据中心内的设备提供电力和网络连接,并提供高速、可靠的数据传输路径的过程。
合理的数据中心布线可以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故障率,确保数据中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布线规划1. 设备分布布局:根据数据中心的布局和设备分布情况,合理规划每个区域的布线路径和布线密度,确保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距离合适,并避免布线路径交叉。
2. 横纵向布线:数据中心的布线分为横向布线和纵向布线。
横向布线连接服务器、交换机等设备,纵向布线连接不同楼层或不同区域的设备。
合理划分横纵向布线区域,减少布线路径交叉,提高布线效率。
3. 布线回路规划:为了保证数据中心的冗余和可靠性,布线应采用冗余回路设计。
布线回路应充分满足设备的供电需求,并确保回路之间的隔离和备份。
三、布线材料1. 电力布线材料: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电缆和插座,确保电力传输的安全和稳定。
2. 网络布线材料:应选用符合国际标准的网络线缆,如CAT5e、CAT6等,以满足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
同时,应选择高质量的连接器和面板,减少信号干扰。
3. 标识标注:对布线材料进行清晰的标识和标注,以方便日后维护和管理。
四、布线方式1. 水平布线:水平布线是指连接设备和楼层通信间的布线。
应采用星型布线方式,即每个设备都直接连接到主交换机,而不是通过级联连接。
这样能够降低故障率和传输时延。
2. 垂直布线:垂直布线是指连接不同楼层或不同区域的设备之间的布线。
应采用纵横型布线,即每个楼层都有垂直布线和主交换机的连接,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冗余性。
3. 防止电磁干扰:为了降低电磁干扰对数据传输的影响,应避免布线与电力线路和强电设备靠近,并采取屏蔽措施,如使用屏蔽网线和屏蔽设备。
五、布线管理和维护1. 文档标识:建立布线管理文档,记录每一条布线的具体路径和连接设备,以方便维护和故障排查。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技术规范1. 引言数据中心是一个关键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用于存储、处理和传输大量的数据。
为了确保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安全性和高效性,制定本技术规范,以指导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
2. 数据中心布局2.1 机房布局数据中心机房应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规划,包括主机房、辅机房、配电房、机柜区等。
机房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温度和湿度控制设备,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2 机柜布局机柜应按照标准尺寸进行布置,机柜之间的间距应符合安全和维护要求。
机柜内部应有合理的布线和标识,以便于维护和管理。
3. 电力供应3.1 主电源数据中心应有可靠的主电源供应,可以通过多个电源接入点实现冗余。
主电源应接入UPS(不间断电源)系统,以确保数据中心在停电情况下能够继续运行。
3.2 备用电源数据中心应配置备用发机电组,以备长期停电情况下使用。
备用发机电组应具备自动启动和切换功能,确保数据中心的连续供电。
4. 电力配电4.1 配电系统数据中心的配电系统应具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包括主配电柜、分配电柜、电缆路线等。
配电系统应满足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并具备冗余和可扩展性。
4.2 电缆布线电缆布线应符合标准要求,避免电缆过度弯曲和交叉。
电缆应有合适的标识,以便于维护和管理。
5. 空调与通风5.1 空调系统数据中心应具备可靠的空调系统,以控制机房的温度和湿度。
空调系统应具备冗余和可扩展性,能够应对高负载和高温情况。
5.2 通风系统数据中心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机房内空气的流通和排放。
通风系统应具备过滤和除湿功能,以保证机房内的空气质量。
6. 网络设备和布线6.1 网络设备数据中心应配置高性能的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
网络设备应具备冗余和可扩展性,以满足数据中心的网络需求。
6.2 网络布线网络布线应符合标准要求,避免电磁干扰和信号衰减。
布线应有合适的标识,以便于维护和管理。
7. 安全措施7.1 门禁系统数据中心应配置门禁系统,限制非授权人员的进入。
数据中心综合布线标准数据中心综合布线标准是指在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数据中心内部网络布线的规范和标准化要求。
数据中心作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核心,其布线标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和高效管理至关重要。
首先,数据中心综合布线标准应包括对数据中心内部各类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的布线规范。
在数据中心内部,不同的设备需要进行连接和通信,而合理的布线标准可以有效地减少布线混乱和故障率,提高数据中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次,数据中心综合布线标准需要考虑不同网络设备的布线要求。
例如,对于高密度服务器的布线,需要采用高密度布线架和高密度布线线缆,以满足高密度设备的连接需求,同时保证数据中心的整体布线环境清晰有序。
另外,数据中心综合布线标准还应包括对布线环境的要求。
数据中心作为信息技术设施的核心,其布线环境对设备的散热和通风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布线标准需要考虑布线架的布局、通风口的设置、散热设备的安装等方面,以保证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和设备的长期稳定工作。
此外,数据中心综合布线标准还需要考虑未来的扩展和升级需求。
随着数据中心业务的不断增长,数据中心的网络设备和布线环境也需要不断扩展和升级。
因此,布线标准需要考虑未来的扩展空间和升级需求,以便在未来的业务发展中能够更加灵活和高效地进行布线调整和升级。
综合布线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和高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布线标准可以有效地减少布线故障和维护成本,提高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因此,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管理者应当高度重视数据中心综合布线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以确保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和高效管理。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技术规范一、引言数据中心是现代信息化建设中不可或者缺的基础设施,为保障数据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技术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技术规范,包括机房建造、供电系统、冷却系统、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等方面。
二、机房建造1. 机房选址机房应选址在地势较高、不易受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的地区。
应避免与高压电力路线、高磁场干扰源等设施相邻。
2. 机房空间机房的面积应根据数据中心的规模确定,同时考虑到未来的扩展需求。
机房内应设置合理的通道和安全出口,以确保人员的安全疏散。
3. 机房布线机房内的布线应符合相关的电气安装规范,包括线缆的敷设、固定和保护等。
机房内的布线应有清晰的标识,方便维护和管理。
三、供电系统1. 电力设备数据中心应配备可靠的电力设备,包括变压器、发机电组、UPS等。
这些设备应具备自动切换和备份功能,以保证数据中心的持续供电。
2. 电力负载数据中心的电力负载应根据设备的功耗和数量进行合理规划,以确保供电系统的稳定性。
同时,应预留一定的负载余量,以应对未来的扩展需求。
3. 电力管理数据中心应配备电力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负载情况。
并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及时处理电力故障和超负荷情况。
四、冷却系统1. 空调设备数据中心应配备高效可靠的空调设备,以保持机房的适宜温度和湿度。
空调设备应具备自动控制和调节功能,能够根据机房负载和外部温度变化进行智能调整。
2. 空调布局机房内的空调布局应合理,以确保冷气能够均匀分布到各个设备。
同时,应设置合理的冷热通道,避免冷热空气的混合,提高冷却效果。
3. 温度监测数据中心应配备温度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机房内的温度变化。
并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及时处理温度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以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五、网络设备1. 交换机数据中心的网络设备应具备高性能、高可靠性和高可扩展性。
交换机应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和传输速率,并具备流量控制和故障隔离等功能。
数据中心布线基础技术
一、前言
思科发布报告称,预期到2015年全球联网设备将从现在的50亿台增加至150亿台,2015年全球月度互联网流量将从2004年的1艾字节增加至80艾字节(1艾字节=10亿GB)。
面对如此庞大的互联网设备和数据流量,势必需要有相应数量的基础布线系统来支持,尤其在数据流量相对集中的互联网、金融以及电信等行业,传统的布线系统已经很难满足企业的运作需求,因此作为数据处理中枢的数据中心建设,将是未来网络基础建设的重点。
由于大型数据中心对布线产品的质量、系统的施工水平要求较高,布线企业已经有了专业化的分工,现在国内的大部分大型数据中心布线项目集中在专业提供数据中心布线方案的企业,约有5-6家国际布线品牌如罗森伯格等企业,相比传统布线品牌更有优势获得项目机会,这几个为数不多的数据中心布线企业占据了大型数据中心布线市场约70%的份额。
集中化的市场特征,令许多传统布线从业人员很少有机会深入数据中心布线技术。
相对于传统楼宇结构化布线,数据中心的布线技术具有更多的技术细节与应用特征,特别是对于新加入布线行业的从业人员,在碰到数据中心项目时甚至会有无从下手的困惑。
行业内虽然不乏介绍数据中心的各类专业论文,然而过于专业的介绍往往令初学者很难理解。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关心直至了解数据中心,本文仅和大家探讨一些数据中心布线系统中的基础知识。
二、数据中心相关技术标准
要对数据中心布线结构有所了解,首先应清楚数据中心布线所遵循的相关标准。
目前比较常用的数据中心布线技术标准见表1。
目前国内外针对机房设计的权威标准分别是美国通信行业协会的TIA-942《数据中心通信设施标准》和中国国家标准GB50174《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TIA-942标准结合以往相关标准和规范的优点,同时弥补了以前数据中心设计和建设阶段的信息隔阂问题,全面性地考虑到了诸如电气系统、HVAC(采暖通风与空调)、火灾探测与遏止、安全等多种应用在电信基础设施和空间内的共存;GB50174《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是在借鉴TIA942标准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编制出的更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家强制性标准。
三、数据中心布线结构
根据规模不同,数据中心可以是一个建筑群、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部分,主要用于容纳设置计算机房及其支持空间,在功能上数据中心是电子信息存储、加工和流转的中心,是企事业单位的信息中枢。
本文所讨论的数据中心布线主要是指计算机房的结构化布线,包括服务器机房、网络机房、存储机房等功能区域。
相较于传统结构化布线由六个子系统所组成,数据中心机房布线系统按区域划分有:主配线区MDA、中间配线区IDA、水平配线区HDA、区域配线区ZDA以及设备配线区EDA等。
TIA-942-A大型数据中心布线整体拓扑如图1。
图1 大型数据拓扑图
TIA942标准中所描述的布线系统结构,是目前机房布线工程中广为采用的实施方案架构,下面以此为例介绍布线系统各部分具体组成内容与技术要点。
MDA主配线区,即核心交换区域,连接来自各中间配线区、水平配线区以及电信间和近线间的各层主干配线,是数据中心的核心配线区域。
MDA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楼宇布线的设备间子系统。
IDA中间配线区,对于占据多个建筑物、多个楼层或多个房间的大型数据中心,经常会涉及到IDA中间配线区、即汇聚交换区域的配线。
而对于一些中小型的数据中心,IDA中间配线区并不是必须的。
HDA水平配线区,是数据中心的水平管理区域,一般位于每列机柜的一端或两端,所以也常被称为列头柜,也可在每列机柜中部。
每个水平配线区按管理的设备柜数量计算、一般不超过15个;当采用集中式管理时,管理的点位一般不超过2000点。
数据中心布线中,在主配线区、PC服务器区、小型机区以及存储区等各个区域都会有相应的列头柜。
水平配线区的功能类似于楼宇布线中的楼层管理间(IDF)。
ZDA区域配线区,ZDA是整个数据中心配线中唯一不含有源设备的区域,一般只有在大型数据中心机房中、有设备需要经常移动或变化的设置。
ZDA可以是机柜或者机架,也可以通过集合点(CP)完成线缆的连接。
EDA设备配线区,设备配线区是指PC服务器、小型机、存储设备、交换机、KVM等所有网络设备的配线。
为提高数据中心的网路设备的稳定性,尽可能减少网络设备端跳线的插拔,一般水平配线区的网络交换机端口与配线设备端口,是通过交叉连接方式互通的。
EDA相当于数据中心的工作区。
四、数据中心机房级别
在讨论数据中心时,经常会听到四级或几级机房的概念,这是来自于相关标准对机房的定义。
根据机房所处行业的重要性、使用单位对机房内各系统的保障能力及由于场地设施故障造成网络信息中断/重要数据丢失在经济和社会上造成的损失及影响程度,GB50174将机房从高到低的划分为A、B、C三级,TIA942则将数据中心机房从低到高划分为TierI、TierII、TierⅢ、TierⅣ四个等级。
各级机房各类特性比较见表2。
为了进一步从结构上了解各级机房之间的差别,针对TIA942的机房分级标准,我们来分析一下各级机房的配线结构,见图2。
图2 各级机房配线比较图
根据上图可以看出:二级以上机房就必须要由两个独立的运营商来提供网络服务(可以在同一个进线间),以免某个网络运营商出现故障时造成系统瘫痪;当机房级别上升到三级时,就需要建设两个独立的进线间,在其中一个进线间出现故障时另一个进线间可以维持正常的运行。
四级机房除需要具备三级机房的配线要求外,建议增加MDA、IDA及HDA等区域的备份配线。
五、结束语
数据中心无论是网络架构还是基础布线,都与传统楼宇布线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随着我国银行、保险、证券、政府、电信、石化、电力和互联网等行业对数据中心的持续重视,使得这个领域的市场规模在持续扩大,对原本专业技术人员就比较缺乏的布线行业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