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统计简答题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6.29 KB
- 文档页数:2
1..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
(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
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
(2)智力的结构差异,即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
另外,人的智力发展有早晚差异。
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
2.试述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一、遗忘的原因的两种解释:(1)消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
(2)干扰说:遗忘是由于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它刺激的干扰。
二、影响因素:不能回忆主要是缺少提取信息的线索。
一个线索对提取的有效性主要依赖于以下因素(条件):(1)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
(2)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
(3)情绪的作用。
3. 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人格结构包括:(1)知——情——意系统。
(2)心理状态系统。
(3)人格动力系统。
(4)心理特征系统。
(5)自我调控系统。
关系:以上五种人格系统之间并非完全独立,相互之间会有重合,这种重合使各成分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4. 试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5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例如,对食物、水、空气、睡眠、性等的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便是安全需要,即表现为个体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免除恐惧和焦虑等;这之后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即个体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等;随后出现的是尊重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受到他人的尊重。
在上述这些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量层次。
(2)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即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人心胸开阔,独立性强,具有创造性;他们知道自己的需要,能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是怎样一个人,自己的使命是什么。
心理学考研统计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项不是描述变量集中趋势的统计量?A. 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方差答案:D2. 在心理学研究中,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 -1 到 1B. 0 到 1C. 1 到 10D. -∞ 到+∞答案:A3. 一个正态分布的特点是:A. 均值等于中位数B. 均值等于众数C. 均值、中位数、众数都相等D. 以上都是答案:D4. 标准差和方差之间的关系是:A. 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B. 方差是标准差的平方C. 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D. 方差是标准差的平方根答案:B5. 在进行t检验时,如果t值显著大于0,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B. 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C. 样本均值大于总体均值D. 样本均值小于总体均值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标准正态分布的特点。
答案:标准正态分布是一个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
它具有对称性,以均值为中心,数据分布呈现钟形曲线。
在标准正态分布中,大约68%的数据落在-1到1个标准差之间,95%的数据落在-2到2个标准差之间,99.7%的数据落在-3到3个标准差之间。
2.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有何不同?答案:描述统计关注的是对数据集进行汇总和描述,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征。
它包括计算均值、中位数、众数、方差等描述性统计量。
推断统计则是从样本数据出发,对总体进行推断和预测。
它包括估计总体参数、进行假设检验等,旨在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
三、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 某心理学实验中,研究者测量了10名参与者在特定任务上的反应时间(单位:秒),数据如下:2.3, 2.5, 2.7, 3.1, 3.3, 3.5, 3.7, 3.9, 4.1, 4.3。
请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标准差。
答案:- 平均数:(2.3 + 2.5 + 2.7 + 3.1 + 3.3 + 3.5 + 3.7 + 3.9 + 4.1 + 4.3) / 10 = 3.2秒- 中位数:数据排序后为2.3, 2.5, 2.7, 3.1, 3.3, 3.5, 3.7, 3.9, 4.1, 4.3,中位数为3.5秒。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试卷25(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关于测验题目区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项目鉴别指数法大于0.2的题目一般可以保留√B.各种方法计算出的区分度可以相互比较C.区分度的大小与样本特点无关D.项目鉴别指数不会受被试分组影响解析:解析:不同方法计算的区分度是不能直接比较的;区分度大小受样本群体的多少以及异质性程度的影响;使用项目鉴别指数作为区分度的指标时,是会受到被试分组大小的影响的。
故本题选A。
3.在确定问卷中的题目是否保留时,符合下列哪种情况的题目最易被保留(分数:2.00)A.难度值越大的题目B.区分度值越大的题目√C.难度越小的题目D.区分度越小的题目解析:解析:在项目分析中,应保留难度值中等、区分度较大的题目。
故本题选B。
4.在真分数理论中,真分数意味着(分数:2.00)A.欲测量的心理品质B.包含随机误差的欲测心理品质C.包含系统误差的欲测心理品质√D.包含随机和系统误差的欲测心理品质解析:解析:经典测验理论或真分数理论假定实测分数中分为真分数和随机误差,而不区分欲测心理品质和系统误差。
故本题选C。
5.用两个平行或等值的测验,间隔适当时距施测于同一组被试得到两组测验分数,求这两组测验分数的相关,其相关系数就是(分数:2.00)A.复本信度√B.重测信度C.评分者信度D.内部一致性信度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复本信度的概念。
本题选A。
6.使用同一测验间隔适当时距施测于同一组被试得到两组测验分数,所得的相关系数是(分数:2.00)A.复本信度B.重测信度√C.评分者信度D.内部一致性信度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重测信度的概念。
心理统计学考研历年真题及答案心理统计学作为心理学考研中的重要科目,对于考生的逻辑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通过研究历年真题,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考试的重点和命题规律,从而提高复习效率和考试成绩。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部分心理统计学考研历年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一组数据的均值为 50,标准差为 10。
现将每个数据都乘以 2,新数据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A 100,20B 100,10C 50,20D 50,10答案:A解析:当每个数据乘以 2 时,均值也乘以 2,即 50×2 = 100;标准差乘以数据变化的倍数,即 10×2 = 20。
2、对于正态分布,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正态分布曲线呈钟形B 正态分布的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相等C 正态分布的标准差越大,数据越分散D 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在正负无穷远处的值为 0答案:D解析: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在正负无穷远处的值趋近于 0,而不是为 0,D 选项错误。
3、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时,自由度为()A n 1B n1 + n2 1C n1 1 + n2 1D n1 1答案:C解析:独立样本t 检验的自由度为两组样本量分别减去1 之后相加,即 n1 1 + n2 1。
二、简答题1、简述标准分数的性质和用途。
答案:标准分数的性质包括:(1)平均数为 0,标准差为 1。
(2)标准分数的数值大小表明了原始分数在平均数之上或之下多少个标准差的位置。
(3)若原始分数呈正态分布,则转换得到的标准分数也呈正态分布。
标准分数的用途主要有:(1)比较不同测验分数的相对位置。
(2)对不同质的测验分数进行综合。
(3)确定个体在分布中的相对位置。
(4)比较不同单位的数据。
2、解释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答案: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将观测数据的总变异分解为不同来源的变异。
具体来说,总变异可以分解为组间变异和组内变异。
组间变异反映了不同组之间的差异,组内变异反映了组内个体之间的差异。
心理统计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心理统计中,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度是:A. 方差B. 标准差C. 平均数D. 众数答案:C2. 以下哪个不是正态分布的特征?A. 对称性B. 均值等于中位数C. 均值等于众数D. 偏态答案:D3.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 -1 到 1B. 0 到 1C. -∞ 到+∞D. 1 到∞答案:A4. 假设检验的目的是:A. 确定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B. 确定样本数据是否来自某个总体C. 确定样本统计量是否等于总体参数D. 确定样本数据是否具有代表性答案:C5. 以下哪个是心理统计中常用的非参数检验?A. t检验B. 方差分析C. 卡方检验D. 曼-惠特尼U检验答案:D6. 标准正态分布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是:A. 0, 1B. 1, 0C. 0, 0D. 1, 1答案:A7. 以下哪个是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A. 总体方差相等B. 总体均值相等C. 总体标准差相等D. 总体分布相等答案:A8. 以下哪个是心理统计中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量度?A. 均值B. 方差C. 标准差D. 众数答案:B9.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统计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推理法答案:D10. 心理统计中,样本容量的大小对以下哪个统计量影响最大?A. 平均数B. 方差C. 标准差D. 相关系数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心理统计中的中心极限定理及其意义。
答案:中心极限定理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大量独立随机变量之和经过标准化后趋近于正态分布,无论原始变量的分布如何。
这一定理的意义在于,它允许我们在样本容量足够大的情况下,使用正态分布的性质来估计总体参数,即使总体本身不是正态分布的。
2. 描述什么是效应量,并解释它在心理统计中的重要性。
答案:效应量是指在统计分析中,用来衡量实验效应大小的量度。
它反映了实验处理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试卷5(总分:8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6,分数:52.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稳定地存在于每一次测量中,有规律变化的误差叫做(分数:2.00)A.随机误差B.系统误差√C.被试产生的误差D.主试产生的误差解析:解析:系统误差是稳定地存在于每一次测量中,有规律变化的误差。
它既可以由被试引起,也可以由主试产生。
本题选B。
3.关于测验的信度、效度、项目难度与区分度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增加测验长度,信度会增大B.增加测验长度,效度会增大C.测验项目的难度越大越好√D.测验项目的区分度越大越好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测验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这几个指标的掌握情况。
题目较难,因为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且多为细节。
A、B、D都是正确的,C选项正确的说法是测验项目的难度接近0.5较为理想。
故本题选C。
4.信效度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信度高,效度一定高B.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C.信度低,效度一定低D.效度高,信度不一定高解析:解析:信度和效度之间的关系是:信度高是效度高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换言之,信度高,效度未必高,而效度高,则信度必定高。
因此,本题选择B。
5.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变化无规律的误差叫做(分数:2.00)A.随机误差√B.系统误差C.被试产生的误差D.主试产生的误差解析:解析:测量中的随机误差是指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
因此,本题选择A。
6.一位研究者使用智力测验对一个孩子进行了三次测量,每次的分数都不同,请问,这里智力分数的不同反映的是(分数:2.00)A.测量的随机误差√B.测量的系统误差C.测量的信度D.测量的效度解析:解析:测量中存在着随机误差,导致每一次测量的分数都会有变化。
心理学考试简答题答案1. 简述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包括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在口唇期,婴儿通过口腔获得满足感;肛门期则与控制排泄有关;性器期是性别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潜伏期是性发展相对静止的阶段;生殖期则是性成熟和建立人际关系的时期。
2. 描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3. 解释什么是认知失调,并给出一个例子。
认知失调是指当个人的行为与他们的信念或态度不一致时所产生的心理不适。
例如,一个人坚信吸烟有害健康,但自己却吸烟,这时他可能会感到心理上的不适,并可能通过改变信念(认为吸烟没那么有害)或行为(戒烟)来减少这种不适。
4. 简述情绪智力的五个主要领域。
情绪智力包括五个主要领域:自我意识、自我调节、内在激励、同理心和社交技巧。
自我意识涉及对自身情绪的认识;自我调节是管理情绪的能力;内在激励是指以积极情绪驱动个人行为;同理心是对他人情绪的理解和感受;社交技巧涉及在社交互动中有效运用情绪的能力。
5. 描述正念冥想的基本原理。
正念冥想是一种训练注意力和意识的方法,目的是在当下时刻保持清醒和非评判性的态度。
通过专注于呼吸、身体感觉或周围环境,练习者学会观察自己的思绪和情绪,而不是被它们所牵引。
这种练习有助于减少压力、提高专注力和增强情绪调节能力。
结束语:以上是对心理学考试中简答题部分的一些典型答案。
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至关重要。
统计心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统计心理学中,以下哪项不是描述数据分布特征的指标?A. 均值B. 中位数C. 众数D. 方差答案:D2. 以下哪个统计量用于衡量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A. 标准差B. 相关系数C. 回归系数D. 信度答案:B3. 在进行假设检验时,如果原假设为H0: μ = 50,备择假设为 HA: μ ≠ 50,那么这个检验是什么类型的检验?A. 单尾检验B. 双尾检验C. 左尾检验D. 右尾检验答案:B4. 下列哪个选项是统计心理学中常用的非参数检验方法?A. t检验B. 方差分析C. 卡方检验D. 曼-惠特尼U检验答案:D5. 在统计心理学中,如果一个样本的方差未知,通常使用哪种类型的t检验?A. 独立样本t检验B. 配对样本t检验C. 单样本t检验D. 以上都是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中心极限定理的含义及其在统计心理学中的应用。
答案:中心极限定理指出,大量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之和,在样本量足够大时,其分布接近正态分布,与原始数据的分布无关。
在统计心理学中,即使原始数据不是正态分布,通过中心极限定理,我们仍然可以使用基于正态分布的统计方法来进行假设检验,如t检验和z 检验。
2. 解释什么是效应量,并说明它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答案:效应量是衡量研究中干预或处理效果大小的统计量,它提供了除了统计显著性之外的实际意义。
在心理学研究中,效应量有助于评估结果的实际重要性,指导样本大小的确定,以及跨研究的比较。
三、计算题(共50分)1. 某心理学研究中,研究者想要了解两组被试在某个心理测试上的表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以下是两组被试的测试成绩(分数):对照组:20, 25, 30, 35, 40实验组:15, 18, 22, 27, 33请计算两组数据的均值、标准差,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判断两组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答案:对照组均值:(20+25+30+35+40)/5 = 30对照组标准差:sqrt(((20-30)^2+(25-30)^2+(30-30)^2+(35-30)^2+(40-30)^2)/5) = 7.58实验组均值:(15+18+22+27+33)/5 = 23实验组标准差:sqrt(((15-23)^2+(18-23)^2+(22-23)^2+(27-23)^2+(33-23)^2)/5) = 6.67t检验公式:t = (M1 - M2) / sqrt((SD1^2/n1) + (SD2^2/n2))t值 = (30 - 23) / sqrt((7.58^2/5) + (6.67^2/5)) = 3.87自由度:df = n1 + n2 - 2 = 5 + 5 - 2 = 8查阅t分布表,当自由度为8时,双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05时的临界值大约是2.306。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6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66一”表示某次数分布表中某一分组区间,其组距为3,则该组的组中值是A.63.5B.64C.64.5D.65正确答案:C解析:xc=FL+,组中值等于组下限加二分之一组距。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2.推论统计中最常用的统计量数是A.方差B.标准差C.平均差D.算术平均数正确答案:A解析:由于方差具有可加性,通常采用方差的可加性分解并确定一组数据的总的变异性的来源和大小,说明各种变异对总结果的影响。
故方差是推论统计中最常用的统计量数。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3.标准分数是以( )为单位的表示一个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
A.方差B.标准差C.百分位差D.平均差正确答案:B解析:该题考查的是标准分数的性质,标准分数是一个无实际单位,以平均数为参考点,标准差为单位的一个相对量,故选B。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4.身高和体重的相关系数为0.7,此时可以认为身高解释了体重变异的A.0.5B.0.25C.0.49D.0.6正确答案:C解析:r2为测定系数,代表因变量Y中,可以用X解释的变异占其中的r2。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5.以下哪种分布为离散分布?A.正态分布B.χ2分布C.二项分布D.t分布正确答案:C解析:当随机变量只取孤立数值时叫作离散随机变量,由这种变量组成的概率分布叫作离散分布,二项分布就是典型的离散分布。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6.已知一组数据的分布为卡方分布,那么A.其自由度df=n-2B.这组数据和相同分布的数据相加仍然是卡方分布C.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2dfD.这组数据转化成Z分数后就可以变换为正态分布正确答案:B解析:卡方分布自由度为n一1;卡方分布具有可加性,相加后仍然为卡方分布;只有df>2,这时χ2分布的平均数:μχ2=df;Z分数变化并不会改变原始数据形态。
⼼理学统计题集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理学统计与测量经典习题 1 ?第⼀章描述统计名词解释1.描述统计(吉林⼤学2002研)答:描述统计主要研究如何整理⼼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的⼤量数据,描述⼀组数据的全貌,表达⼀件事物的性质。
具体内容有:数据如何分组,如何使⽤各种统计表与统计图的⽅法去描述⼀组数据的分组及分布情况,如何通过⼀组数据计算⼀些特征数,减缩数据,进⼀步显⽰与描述⼀组数据的全貌。
2.相关系数(吉林⼤学2002研)答:相关系数是两列变量间相关程度的数字表现形式,或者说是表⽰相关程度的指标。
作为样本的统计量⽤r表⽰,作为总体参数⼀般⽤ρ表⽰。
相关系数不是等距的度量值,因此在⽐较相关程度时,只能说绝对值⼤者⽐绝对值⼩者相关更密切⼀些,⽽不能进⾏加减乘除。
3.差异系数(浙⼤2003研)答:差异系数,⼜称变异系数、相对标准差等,它是⼀种相对差异量,为标准差对平均数的百分⽐。
其公式如下:常⽤于:①同⼀团体不同观测值离散程度的⽐较;②对于⽔平相差较⼤,但进⾏的是同⼀种观测的各种团体,进⾏观测值离散程度的⽐较。
4.⼆列相关(中科院2004研)答:如果两列变量均属于正态分布,其中⼀列变量为等距或等⽐的测量数据,另⼀列变量虽然也是正态分布,但被⼈为地划分为两类。
求这样两列变量的相关⽤⼆列相关。
5.集中量数与差异量数(浙⼤2000研,苏州⼤学2002研)答:集中趋势和离中趋势是次数分布的两个基本特征。
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是指数据分布中⼤量数据向某⽅向集中的程度,离中趋势是指数据分布中数据彼此分散的程度。
⽤来描述⼀组数据这两种特点的统计量分别称为集中量数和差异量数。
6.中位数(南开⼤学2004研)答:中位数,⼜称中点数,中数,是指位于⼀组数据中较⼤⼀半和较⼩⼀半中间位置的那个数,⽤M d或Mdn来表⽰。
7.品质相关(华东师⼤2002研)答:品质相关是指R×C表的两个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
两个因素只被划为了不同的品质类别,其数据⼀般都是计数的数据,⽽⾮测量的数据。
心理学考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属于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 人类的行为B. 人类的情感C. 人类的生理结构D. 人类的认知答案:C2. 下列哪项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A. 问卷调查B. 实验研究C. 案例分析答案:D3. 下列哪项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A. 生理学B. 社会学C. 认知心理学D. 生物学答案:C4. 下列哪项是心理学的应用领域?A. 教育心理学B. 工业心理学C. 临床心理学答案:D5. 下列哪项是心理学的基本理论?A. 行为主义B. 认知主义C. 人本主义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目的。
答案: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旨在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提高人类的心理健康水平。
2. 请简述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及其研究内容。
答案: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包括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思维、感知、记忆、语言等认知过程;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态度和认知;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发展过程;临床心理学研究心理障碍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3. 请简述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及其应用价值。
答案: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包括教育心理学、工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
教育心理学通过心理学原理提高教学效果;工业心理学通过心理学原理提高工作效率;临床心理学通过心理学原理诊断和治疗心理障碍。
4. 请简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
答案: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案例分析等。
问卷调查通过收集大量数据了解心理现象;实验研究通过控制变量研究心理现象的因果关系;案例分析通过深入分析个体案例了解心理现象。
三、论述题(10分)请结合实际生活,谈谈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答案: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例如,在情绪管理方面,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学会调节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统计)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在一组原始数据中,各个Z分数的标准差为( )。
A.1B.0C.根据具体数据而定D.主要在+3到一3之间正确答案:A解析:Z分数的标准差是1。
Z分数有以下特点:Z分数无实际单位,是以平均数为参照点,以标准差为单位的一个相对量数。
原始数据转换后的Z分数值可正可负,转换后的分布形态与原始分布相同。
若原始分数呈正态分布,则转换得到的所有Z分数值是标准正态分布。
原始数据的Z分数分布标准差为1,所有原始分数的Z分数之和为零,Z分数的平均数为零。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2.某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平均成绩为97分,标准差是11.5分,某考生数学成绩为120分,求他的标准分数是多少?( )A.1B.2C.3D.4正确答案:B解析:Z分数可以用来表示某一分数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
虽然百分等级也可以进行分数相对位置的比较,但根据选项条件可知,本题应选择Z分数进行比较。
已知数学平均成绩为97分,标准差是11.5分,考生数学成绩为120分,代入Z=,可解得Z为2。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3.一组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平均数为60,标准差为5,则Z值为一1.96的原始数据是( )。
A.69.8B.47.4C.50.2D.37.2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标准分数计算公式Z=的逆运算,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可得此时的原始分数x为50.2。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4.下列关于标准分数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有实际单位B.标准分数的值可正可负C.所有原始分数的Z分数之和为零,Z分数的平均数为零D.若原始分数呈正态分布,则转换得到的所有z分数值是标准正态分布正确答案:A解析:Z分数无实际单位,是以平均数为参照点,以标准差为单位的一个相对量数。
原始数据转换后的Z分数值可正可负,转换后的分布形态与原始分布相同。
统计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统计心理学中,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度是:A. 方差B. 标准差C. 平均数D. 众数2. 下列哪项不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A. 极差B. 标准差C. 均值D. 四分位数间距3. 假设检验中,我们通常使用的显著性水平是:A. 0.01B. 0.05C. 0.10D. 0.504.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 -1到1B. 0到1C. -∞到∞D. 1到∞5. 以下哪个选项是统计心理学中的非参数检验?A. t检验B. 方差分析C. 卡方检验D. 曼-惠特尼U检验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6. 标准差总是正值。
7. 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1,表示变量间的线性关系越强。
8. 统计心理学中的样本量越大,估计的总体参数越准确。
9. 正态分布是统计心理学中唯一重要的分布。
10. 统计心理学中的回归分析只能用于线性关系。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统计心理学中样本和总体的区别。
12. 解释什么是统计显著性,并举例说明其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13. 描述回归分析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作用。
14. 什么是效应量,它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是什么?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30分)15. 给定一组数据:2, 4, 6, 8, 10,计算其平均数、标准差和方差。
16. 如果一个心理学实验的样本大小为30,平均数为50,标准差为10,计算其95%置信区间。
17. 假设有两组数据,A组的均值为20,标准差为5,B组的均值为25,标准差为7,计算两组数据的t值,并且判断是否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15分)18. 论述统计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其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
六、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10分)19. 假设你是一名心理学研究者,你正在研究不同教育背景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来分析数据。
现代心理学与教育统计学答案
名词概念
〔1〕随机变量
答: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2〕总体
答:总体〔population〕又称为母全体或全域,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3〕样本
答: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4〕个体
答: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5〕次数
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作频数,用f表示.
〔6〕频率
答: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事件数目,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数来表示.
〔7〕概率
答:概率<probability>,概率论术语,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度量指标.其描述性定义.随机事件A在所有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值,称为事件A的概率,记为P〔A〕.
〔8〕统计量
答: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作特征值.
〔9〕参数
答: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观测值
答:随机变量的取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多个观测值.。
考研心理学简答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简述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和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的区别和联系。
正确答案:(1)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是对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的差异进行的显著性检验。
若检验的结果差异显著,表明样本平均数的总平均(即μ1)与总体平均数μ0,有差异,或者说样本平均数μ1与总体平均数μ0的差异已不能认为完全是抽样误差了,μ1可以认为来自另一个总体。
这时,对于这个样本平均数μ1简称为“显著”。
(2)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就是对两个样本平均数之间差异的检验。
这种检验的目的在于由样本平均数之间的差异来检验各自代表的两个总体之间的差异(μ1一μ2)。
这时需要考虑的条件更复杂些,不但要考虑总体分布还要考虑总体方差,还需要注意两个总体方差是否一致、两个样本是否相关以及两个样本容量是否相同等一系列条件。
(3)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和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都属于假设检验中的参数检验。
2.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正确答案:社会学习又称观察学习,也可称为榜样学习、模仿学习、替代学习,是指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结果,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观察学习的四个阶段: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
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①直接强化是通过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行为直接进行干预。
②替代强化是通过对榜样进行强化来增强或提高学习者某种特定行为出现的概率。
③自我强化是指行为达到自己的设定标准时,以自己能支配的报酬来增强或维持自己的行为过程。
班杜拉特别重视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他重点研究了社会学习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性别角色的获得及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作用。
班杜拉认为:(1)攻击性行为的习得是一种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结果。
(2)儿童在很小的时候会模仿两种性别的行为,通过成人对其符合角色性别行为的强化,以及儿童观察其他人行为方式及其所受强化的情况,逐步获得合适的性别角色。
心理统计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心理统计的定义?A. 研究心理学中的统计方法和技巧B. 利用统计方法来分析和解释心理现象C. 基于统计学原理,对心理学进行量化研究D. 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一种方法2. 在心理统计中,常用的描述性统计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B. 卡方检验和T检验C. 变异系数和标准差D. 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3. 样本的代表性是指什么?A. 样本能够准确反映总体特征B. 样本的分布符合正态分布C. 样本的容量大于30D. 样本与总体具有相同的特征4. 假设检验中的零假设(H0)是什么意思?A. 表示研究者的主要假设B. 表示无效或无显著差异C. 表示备择假设D. 表示总体参数未知5. 在心理统计中,可信度是指什么?A. 测量工具的稳定性和一致性B. 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C. 变量之间的相关性D. 通过试验得到的结果的可靠性二、填空题1. 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8,则可认为这两个变量之间呈________关系。
2. 在正态分布曲线中,均值为________。
3. 在心理统计中,显著性水平通常设定为________。
4. 独立样本T检验用于比较两个________的差异。
5. 在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调查方法有问卷调查、________和实验观察。
三、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心理统计的意义及其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心理统计是指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心理学现象的一门学科。
它的意义在于帮助研究者对研究结果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
心理统计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通过统计方法来验证研究假设,探索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科学决策和预测。
2. 请简要解释以下统计概念:a) 标准差b) 因子分析a) 标准差是衡量数据波动性的一种度量,它衡量一组数据与其平均值的差异程度。
标准差越大,说明数据的差异性越大,反之亦然。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描述统计)-试卷1(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统计图中的Y轴一般代表( )(分数:2.00)A.因变量√B.自变量C.数据D.被试变量解析:3.小李认为实验获得的数据有一定的偏斜,他想通过一种迅速有效的方式描述这种偏斜。
下列各种统计图中能描述这种偏斜的是( )(分数:2.00)A.直条图B.直方图√C.圆形图D.线形图解析:解析:直方图又叫频率分布直方图,每一个柱状条的面积代表了位于特定分区间或者某一分组内的相对频数,通过使用直方图,可以检查样点分布的形状。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4.特别适用于描述具有相关结构的分类数据的统计分析图是( )(分数:2.00)A.散点图√B.圆形图C.条形图D.线形图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描述统计中有关统计图方面的知识的掌握程度。
散点图是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适用于描述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
直方图是由若干宽度相等,高度不相等的直方条紧密排列在同一基线上构成的图形。
线形图是以起伏的折线来表示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及演化趋势的统计图,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也适用于描述一种事物随另一种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模式,还可以适用于比较不同的人物团体在同一心理或教育现象上的变化特征及相互联系。
条形图是用宽度相同的长条来表示各个统计量之间的数量关系,通常应用描述离散型数据资料。
故本题正确答案是A。
5.在一个统计图中X轴适用于表示( )(分数:2.00)A.实验条件,即被试所在的组别√B.每个组中被试的人数C.被试解决所有问题所花费的时间D.被试解决第三个问题所花费的时间解析:解析:根据题目可知,在统计图中X轴一般代表自变量,本题的自变量为被试所在的组别。
1、简要回答简单随机抽样的步骤。
1)确定一个总体;2)列出总体中的所有成员,形成个体表列。
通常对表列中的所有个体编号;3)根据研究的需要,使用随机过程(抽签法,随机数表法)从表列中选择出一定数量的个体。
2、简要回答算术平均数的优点。
1)反应灵敏;2)计算严密;3)计算简单;4)简明易解;5)适合于进一步用代数方法演算;6)较少受抽样变动的影响
3、试简要回答差异系数运用的两种情形。
1)同一团体不同观测值离散程度的比较;2)对于水平相差较大,但进行的是同一种观测的各种团体,进行观测值离散程度的比较
4、什么叫方差和标准差?它们有什么功能?
方差也称变异数、均方,是每个数据与改组数据平均数之差乘方后的均值,即离均差平方后的平均数,作为样本统计量用s2,作为总体参数用σ2;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用s或sd,σ。
方差、标准差是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最好指标。
值越大,说明次数分布的离散程度越大,数据较分散;值越小,说明次数分布的数据比较集中,离散程度越小
5、如果总体为正态分布,且μ、σ2已知,从总体中采取放回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容量为n 的样本,则所有这些平均数的分布呈什么分布?其平均数和标准误是多少?所有这些平均数的标准分的分布呈什么分布?
所有这些样本平均数的分布呈正态分布。
μ是平均数,σ/√n标准误。
所有这些平均数的标准分的分布呈标准正态分布
6、如果总体分布非正态,且μ、σ2已知,当n>30时,从总体中采取放回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则所有这些平均数的分布呈什么分布?其平均数和标准误是多少?所有这些平均数的标准分的分布可看作什么分布?
所有这些平均数的分布为渐近正态分布。
μ是平均数,σ/√n标准误。
所有这些平均数的标准分的分布呈标准渐近正态分布
7、什么叫标准分数?标准分数主要应用于哪些方面?
标准分数又称基分数或Z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
1)用于比较几个分属性质不同的观测值在各自数据分布中相对位置的高低;2)计算不同质的观测值的总和或平均值,以表示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3)表示标准测验分数8、简要回答F分布的特点。
1)F分布形态是一个正偏态分布,它的分布曲线随分子、分母的自由度不同而不同,随df1df2增加而渐趋正态分布;2)F总为正值,为两个方差的比值;3)当分子的自由度为1,分母的自由度为任意值时,F值与分母自由度相同的t值(双侧概率)的平方相等
9、简要回答卡方分布(χ2分布)的特点。
1)卡方值都是正值;2)卡方分布呈正偏态,右端无限延伸,但永不与基线相交;3)卡方分布随自由度的变化而形成一组分布。
自由度不同,卡方分布曲线的形状也不同:自由度越小,分布越偏斜;自由度越大,分布形态越趋于对称;其极限分布为正态分布,即当df→∞,卡方分布即为正态分布;4)几个相互独立的卡方变量的和仍然服从卡方分布
10、简要回答心理与教育统计的定义和性质。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11、简要回答t分布的特点。
1)平均值为0;2)以平均数为0为左右对称的分布,左侧t为负值,右侧t为正值;3)变
量取值在-∞--+∞之间;4)当样本容量趋于∞时,t分布为正态分布,方差为1;当n-1>30以上时,t分布接近正态分布,方差>1,随n-1的增大而方差渐趋于1;当n-1<30时,t分布与正态分布相差较大,随n-1减少,离散程度越大,分布图的中间变低但尾部变高
12、方差分析中的组间平方和、组内平方和分别反映了什么?
反映自变量的影响效果;反映实验误差或组内被试之间的差异
13、称名数据有什么特点?并举例说明。
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属性上的不同或类别上的差异,具有独立的分类单位,其数值一般都取整数形式,只计算个数,并不说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比如性别、颜色类别等等,只能用具有相同属性的个体数目来统计
14、等距数据有什么特点?并举例说明。
具有相等单位,但无绝对零的数据,比如温度、各种能力分数、智商等等,只能使用加减法,不能使用乘除运算
15、什么是离散数据和连续数据?
不连续数据,数据在任何两个数据点之间所取的数值的个数是有限的;任意两个数据点之间都可以细分出无限多个大小不同的数值
16、什么是众数和中数?
又称范数、密集数、通常数,指在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的数值;又称中点数、中值,按顺序排列在一起的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
17、简要回答良好的点估计量的标准。
1)无偏性;2)有效性;3)一致性;4)充分性
18、简要回答方差分析中完全随机设计的要点。
有几种实验处理(K)则把被试“随机”分成K组;同时,各组被试“随机”地接受一种实验处理
19、简要回答方差分析中随机区组设计的要点。
1)根据“同质性”原则把被试分为若干区组;2)每个区组接受所有水平的实验处理。
20、简要回答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的步骤。
1)确认样本中应包括哪些具体的子群或层;2)使用与简单随机抽样完全相同的步骤,从每个预先确定的子群中选择数量大致相等的子群随机样本;3)把这些子群样本合并成一个较大的样本
21、什么叫随机试验?
满足一次试验有多种可能的结果,其所有可能结果又是可知的或试验之前不能预料哪种结果会出现或试验可以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的试验
22、χ2检验中的独立性检验解决什么问题?
研究分类变量或等级变量如性格与血型,对某一个问题所持有的态度与性别等离散变量之间是否相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