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型保险公司发展研究

中小型保险公司发展研究

中小型保险公司发展研究
中小型保险公司发展研究

中小型保险公司发展研究

中小型保险公司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为中小型保险公司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以合理的产业政策引导中小型保险公司采取科学的发展途径,是我国保险业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实现经营方式的根本转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保险公司要想在竞争激烈的保险市场立足并求得发展,必须从根本上掘弃过去那种“铺摊子、上规模、高速度”的传统落后的经营思想,在经营方式上进行彻底变革。即在经营方式上实现外延式向内涵式,粗放式向集约化方式的根本转变。完成经营方式的两个转变:一是必须妥善处理好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坚定不移地走集约型和效益为中心的路子,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优化险种结构,提高业务增长的质量和经济效益上来,把效益为先,稳健经营的方针落实在加强科学管理和转化经营机制的基础上来。对此,在经营管理中,要重视把提高承保质量与划分危险单位,防范道德风险,搞好防灾防损密切结合,把降低成本费用与加强财务管理密切结合,为中小型保险公司经营效益和资本积累的双提高奠定基础;二是必须通过创新和加快技术进步走内涵式的发展路子。近几年,一些中小保险公司在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创新的力度还远远不够,产品设计单一,承保技术落后,管理方式陈旧,服务水平不高的局面仍然没有明显改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坚持不断的创新和推动技术进步,才能增强中小保险公司的活力和外部竞争力。因此必须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培养一个创新激励机制和环境,才能使中小保险公司的业务发展始终处于一个充满活力的过程中。

建立业界的联合协作体建立业界的联合、协作体是解决中小型保险公司发展障碍的另一个有效途径。联合体可采用合营不合资的方式,联合体内的成员公司具有独立经营权,相互之间是独立的经营实体,但联合体的发展目标应保持一致,在研究协商的基础上制定统一的业务发展战略,管理模式和业务经营机制及相应的企业文化和识别标志。联合体成员之间应相互协作,相互代理成员公司的有关业务,如检验,理赔以及在成员公司之间建立大项目高风险业务共保和分保互惠合作关系。同时,在联合体内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料库和培训机制,负责给各成员公司进行业务培训和信息资料的收集工作,以降低各成员公司在这方面的成本开支。

采用联合体的形式,在不改变保险市场原有中小型保险公司主体结构条件下,一方面可间接地扩大中小型保险公司的资本规模,承保能力、偿付能力和再保险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间接提高联合体内各成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人才技术水平及工作效率。由于联合体充分采用了共享管理要素和信息资料的方

中国保险行业发展情况

中国保险行业发展情况 据统计,截至2004年12月8日,共有40家外资保险公司在我国设立了75个营业机构(含筹建)。40家公司中,寿险公司有23家,财险公司有14家,再保险公司有3家。分别有3家外资保险经纪公司和2家外资保险公估公司在华设立了营业机构。外资保险公司大量进入的同时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目前,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保费增长速度,已经达到中资保险公司增速的2到3倍。到今年上半年,外资产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7.1%;外资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51.2%。而同期,全国财产险保费收入增长只有23%;全国人身险保费收入只增长了6.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得到长足发展,保险市场年均增长超过30%。不过,调查也显示,目前我国只有不到10%的人购买了保险,在上海、北京和其他大城市尽管购买保险的人口比例要高一些,但是在中小城市,这一比例就要低很多,百姓还没有形成购买人身保障的意识。简单一个10%加上中国保险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得出的结果是:我国保险市场必将不断成熟并有一个光明的发展前景。 2010-2015年中国保险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随着中国保险业进入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领域越来越广,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从四川汶川大地震到百年盛事北京奥运、从交强险制度实施到房地产投资解禁、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到参与医疗纠纷调解、从养老社区投资到新农合建设、从农险覆盖面扩大到环境责任保险试点启动……保险业正在努力提高科学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能力,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和保障民生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如今,保险业站在新起点,进入了新阶段,我国正在成为新兴的保险大国。 2008年,保险业积极参与抗击突如其来的两场特大自然灾害,应对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保险业务较快增长,风险得到有效防范,损失补偿功能逐步发挥。2008年截至11月底,全国实现保费收入9150.5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159.1亿元,增长17.5%;人身险保费收入6991.4亿元,增长51.8%。2008年前11个月,保险业赔款和给付支出已达2675亿元,同比增长32.7%。在抗灾救灾中,保险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分别为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地震灾害支付赔款55亿元和10亿元。 2009年,保险业积极应对各种严峻挑战,战胜种种困难,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全年保费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1137.3亿元,同比增长13.8%。财产险业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保费收入2875.8亿元,同比增长23.1%。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8261.5亿元,在上年增速较高的基础上同比增长10.9%。全年赔付3125.5亿元。 2010年以来保险业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势头,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式也发生了积极变化,总体上呈现“快中趋稳、稳中向好”的特点,经营效益不断提升,业务实现较快增长。2010年1-9月,全国保费收入11299.1亿元,同比增长31.7%。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人们工作压力大等原因而引起重大疾病屡屡发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人们对健康方面越来越重视。作为国民医疗体系中重要补充作用的商业健康保险的需求越来越多,它能够充分保障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减轻政府的经济压力,同时在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原因不仅有自身的问题,还存在着外部的影响因素。对此,我国根据自身情况并借鉴外国经验出台了相应的一些促进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 展的对策。 商业健康保险不仅与人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而且已经成为人们一生当中需求最大的保险险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潜力非常巨大,前景非常广阔,理应成为保险市场中的一个亮点。但是由于我国现有“低水平、广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导致人们发展一直存在巨大的阻力。因此,就商业健康保险存在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系统分析。然后描述商业健康保险在我国的发展现状,阐述商业健康保险存在的自身问题。而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最后借鉴德国和美国的成功发展的案例对我国的商业健康保险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对策。让商业健康保险的作用得到完整的发挥,从而保证社会和谐与稳定。 关键词:商业健康保险;现状;问题;对策 引言:我国的商业健康保险是用被保险人的身体作为保险标的,来保障被保险人在疾病或意外事故所导致伤害时的直接费用或间接损失获得赔偿的保险,包含医疗保险、疾病保险、收入保护保险和持久看管保险。疾病保险指以疾病的产生为给付前提的保险;医疗保险指以商定治疗的发生为给付条件的保险;收入保护保险指以因无意伤害、疾病致使收入间断或削减为给付保险金前提的保险;持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摘要: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业开饭时间最早、开放力度最大、发展步伐最快的行业。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在不断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保险业坚持改革创新,行业面貌放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虽然我国的保险业在近几年中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国外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落后于外国保险业整体水平的发展,在目前国内保险业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史角度入 手,以时间为线索,介绍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并阐述我国现在保险业的现状。 关键字:民族保险业发展历史初级阶段

保险是以合同形式确立双方经济关系,以缴纳保险费建立起来的保险基金,对保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或给付的一种经济形式。人类社会从开始就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古代人们就萌生了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方法。我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积谷备荒。春秋时期孔子的"拼三余一"的思想是颇有代表性的见解。孔子认为,每年如能将收获粮食的三分之一积储起来,这样连续积储3年,便可存足1年的粮食,即"余一"。如果不断地积储粮食,经过27年可积存9年的粮食,就可达到太平盛世。保险业作为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国保险在中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0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在广州开办了中国第一家保险机构,主要为鸦片贸易服务。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保险业的开端还是在十九世纪后页。 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史 (一)中国保险业的开端。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强了对我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的侵略。外国保险公司纷纷登陆中国,中国保险市场逐渐形成。外国保险公司凭借不平等条约所持有的政治特权扩张业务领域,利用买办招揽业务,垄断了早期的中国保险市场从中,攫取了巨额利润。 面对外商独占中国保险市场,每年从中国掠夺巨额利润,致使白银大量外流这一严峻事实,中国人民振兴图强、维护民族权利、自办保险的民族意识被激起。在此情况下,1865年5月25日义和公司保险行在上海创立。义和公司保险行,是我国第一家自办的保险机构,其成立打破了外商保险公司独占中国保险市场的局面,为以后民族保险业的兴起开辟了先河。 提到保险业就不得不提到航运业,保险与贸易两者是互为表里的关系。轮船招商局于1872年在上海成立,是中国人自办的最早的轮船航运企业,也是现在的招商局集团的前身。它不仅是中国现代航运业的起点,也可以说是中国保险业的源头之一。轮船招商局自创办之日起就深刻明白保险对于航运业的重要作用。作为一种打击竞争对手的手法,早期依附于外商航运业的外资保险公司听命于上司,为了击垮轮船招商局,对其所属船舶百般刁难。收取高额保费、对中国本土产的船只不保等限制。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为适应航运业发展的需要,先后创办了“保险招商局”、“仁和水险公司”和“济和水火险公司”等官办保险公司,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并坚持与外商保险公司进行斗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商对中国保险市场的控制。当然,洋务派在保险业方面的努力不能改变外商垄断中国保险市场的局面。 (二)建国前在夹缝中生存发展的民族保险业。 到民国初期,中国民族保险业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民国初建需要刺激工商业的发展以稳定政权;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美列强卷入战争,无暇东顾,大大减缓了洋商

浅谈保险人才培养与创新

浅谈保险人才培养与创 新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浅谈保险人才培养与创新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保险业几十年的发展研究,指出目前我国保险业发展迅速,保险业人才市场需求潜力巨大。针对我国高素质保险人才奇缺和日益激烈的保险人才竞争,保险公司在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更当重视保险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全方位多角度地发展保险人才。各高校针对社会对保险人才的急需,应当发挥高校教育的优势,为中国的保险业输入更多高素质国际型保险人才。作为高校大学生,既要认识到保险业人才市场的需求巨大,更要认识到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培养,真正成为保险业急需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关键字】保险业保险人才高素质创新型 一、我国保险业人才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一)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现状 我国的保险业新创办于1949年10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成立,1958年起断然停 办,1980年得以恢复,并在近20余年间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至今已初具规模。 从2002年到2011年的10年间,中国保险市场年增长率超过10%。其中,中国寿险的年增长率将达到12%,而非寿险业务则在9.6%左右。2009是我国保险市场发展最快的一年,全国保费收入3053.1亿元,增长幅度达到44.7%,其中,财产险增长13.6%,人身险增59.8%。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我国保险业与国际接轨是必由之路,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在加快保险市场对外开放步伐接受外资保险公司资本投入的同时,中资保险公司也会到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业务或者购买外国保险公司的股份,甚至收购一些外国的保险企业。在险种开拓上,积极发展核能、卫星发射、石油开发等高科技险种,在业务经营上,通过再保险分入分出或国内外公司相互代理等形式加强与国际保险(再保险)市场的技术合作和业务合作,积极开展国际保险业务。 尽管如此,我国保险业整体上滞后于国民经济和其他金融行业的发展,与银行和证券业相比,保险业的比重明显偏低,竞争主体偏少,产品品种单一,服务质量不高,因而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总量和结构上的供求缺口都很大;从国际比较上看,我国的保险深度仅为1.8%(保费收入占GDP的百分比),保险密度还不到15.2美元(根据人口计算的人均保费),而当前世界平均保险深度达6%,均保险密度达385.4美元。中国在世界排名第61位,

财产保险企业的发展战略

试论新生财产保险企业的发展战略 摘要:垄断WTO和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是影响当今我国保险业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基础管理薄弱经营方向不明指挥系统不科学和文化建设流于形式是导致新生财产保险公司陷入亏损困境的内部因素,同时也是新生保险公司制定发展战略的数据。因此,公司竞争力建设的核心是专业化经营,并建立以核心专长为依托销售服务网络,战略协作同盟,以市场创新为中心的强大的可持续研究开发能力以及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新型管理销售模式。 当前我国的财产保险市场正处在转型期。垄断、WTO和信息技术是影响当今中国保险业发展的三大因素。新生企业要制定发展战略就必须要针对这三个因素进行。在严重的市场垄断和WTO 的紧逼面前, 弱小的企业仅仅像竞争对手那样调配资源是无法获胜的,必须通过对战略的选择来改善自己的行业地位,除此之外任何战术性的调整都无济于事。所谓战略并非是很虚或很遥远的东西,把现实中正确的事长期坚持做下去,就是战略。企业必须认识到如果战略错了,则战术上无所谓对错;只有战略对了,战术上的对错才是经营上的焦点。战略决策是关系到企业发展方向的决策。企业必须要重视对发展战略的研究,掌控生存环境的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借用先进的理论来指导企业的发展,根据战略科学合理地安排短中期目标,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树立战略致胜的新思维,看重战略目标的实现。“百年老店”是战略

策划的结果,而非经营的结果。企业生存的寿命与企业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成正比。要扭转长期形成的“宏观不管,微观管死”的旧管理模式,加强战略管理和控制,加大战术上的自主经营。 新生的财产保险企业由于其诞生在国家经济转轨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特殊时期,更应该注意自己周边环境的变化以便能够制定出一套切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和策略。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市场环境决定市场结构,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因此,要想比较准确的预测和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就必须深入地分析企业面对的市场环境。 下面将从财产保险的产业环境入手分析一下新生财产保险公司(以下称新生企业)的发展战略。 一、当今财产保险的产业环境 (一)来自WTO的挑战 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和趋势。中国加入WTO是既定国策。国际竞争家门化已变为无法回避的实事。因此,不论新生企业愿意与否,都必须准备迎接来自国际保险业的挑战。由于社会、经济制度和文化存在根本性差异以及长期处于

浅议中小保险公司的差异化发展策略

浅议中小保险公司的差异化发展策略 【摘要】中小保险公司在发展的同时,在业务机构、发展状况以及公司经营等方面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从而影响了公司的健康发展,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保险行业秩序规范,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本文从现状分析,揭示了中小保险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描述了中小保险公司的差异化发展策略选择,最后阐述了监管机构应充分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中小保险公司;差异化;发展策略 近年来,随着市场准入机制的不断完善,中小保险公司快速发展,业内地位不断攀升,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初见成效,有力推动了保险业的创新发展。目前,我国有近百余家保险公司,山东境内也有80余家。大部分中小保险公司成立于2000年以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许多中小保险公司在发展的同时,在业务机构、发展状况以及公司经营等方面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从而影响了公司的健康发展,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保险行业秩序规范,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现结合当前保险行业实际,就中小保险公司的差异化发展策略,浅谈一下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1.中小保险公司现状分析 1.1中小保险公司的界定 当前,人们习惯将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平洋保险四家保险集团称为大型保险公司,之外的公司称为中小型保险公司。而有些国家(或地区)界定中小保险公司时经常采用的量化指标是保险公司业务规模的相对指标——“市场份额”。现阶段,基于我国保险市场的实践,一般认为8%的市场份额成为界定我国保险公司“大小”的量化标准,市场份额在8%以上的保险公司基本可以确定为“大型保险公司”,而市场份额不足8%的保险公司则属于“中小保险公司”。 1.2中小保险公司具有的优势 (1)中小保险公司的经营机制灵活。由于中小保险公司股权结构较为分散,市场化程度比较高,具有组织结构扁平,决策链条短、信息传导半径小,对市场变化具有反应灵敏、决策高效和执行快捷的特点。 (2)中小保险公司由于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大、危机感更强,因此对创新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等手段,在市场竞争中抢占领先地位。目前,市场上许多金融服务,都是由中小保险公司率先创新推出的。 (3)中小保险公司处于生命周期中的快速成长阶段,未来的成长空间相对

保险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精)

保险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保险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明星行业。保险业积极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活动,积极主动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同时,积极参与抗灾救灾,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保险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保费规模从1980年的4.6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7035.8亿,保险公司总资产从1980年的0.5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29003.92亿。但从保险深度及保险密度来看,我国远低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仍然属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行列。保险市场主体增多,结构多元化,但竞争依然不充分,仍由极少数公司主宰市场。而各省市经济发展不平衡,也直接导致保险市场发展不均衡的格局。 保险业仍然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与国际上一些发达的保险市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存在产品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行业恶性竞争、形象不佳和理赔运行现状不甚理想等问题也十分突出。 针对目前我国保险业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法制环境建设,从制度和法制上逐步解决造成市场不规范的问题;通过保险创新,满足全社会对保险的需求;通过树立理赔服务新理念,使服务更贴近客户;同时,广泛开展保险宣传教育,提高国民参保意识,促进保险业进一步发展。 保险业将持续快速发展,也将通过自身的快速发展保障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在这个过程中,保险市场具有巨大的内在潜力,又蕴含挑战。 关键词:保险业;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目录 前言 (1

一、中国保险市场现状 (1 (一保险市场规模发展概况 (1 1、保费规模增长较快 (1 2、保险总资产规模快速增长 (1 3、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仍然较低 (1 (二保险市场主体发展概况 (2 1、保险供给主体增多,结构多元化,但竞争依然不充分 (2 2、保险中介成为保险业务主要渠道 (2 (三保险市场的区域发展不均衡 (2 (四国民的参保意识有待提高 (4 二、我国保险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5 (一保险供给主体存在的问题 (5 1、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 (5 2、创新能力不足 (6 3、违规现象相当严重 (6 (二保险中介市场存在的问题 (6 1、依法经营意识薄弱,社会形象不佳 (7 2、保险代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7 (三理赔服务现状存在的问题 (7

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 摘要: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业开饭时间最早、开放力度最大、发展步伐最快的行业。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在不断对外开放的 过程中,保险业坚持改革创新,行业面貌放生了历史性的 变化。虽然我国的保险业在近几年中发展迅速,取得了一 定的成绩,但是与国外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落后于外国保险业整体水平的发展,在目前国内保险业发 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介绍现在保险业的现状。关键字:民族保险业初级阶段

保险是以合同形式确立双方经济关系,以缴纳保险费建立起来的保险基金,对保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或给付的一种经济形式。人类社会从开始就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古代人们就萌生了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方法。我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积谷备荒。春秋时期孔子的 " 拼三余一" 的思想是颇有代表性的见解。孔子认为,每年如能将收获粮食的三分之一积储起来,这样连续积储3年,便可存足1年的粮食,即"余一"。如果不断地积储粮食,经过27年可积存9年的粮食,就可达到太平盛世。保险业作为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国保险在中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0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在广州开办了中国第一家保险机构,主要为鸦片贸易服务。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保险业的开端还是在十九世纪后页。 一、目前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保险业的整体实力与核心竞争能力不断提升、经 济功能初步显现。 回顾保险业60年来的改革发展历程,虽然经历了曲折,但全行业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抓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的总体思路指导下,我国保险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在各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1.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 保险业是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2012年,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5488亿元,同比增长8.0%,保险业增速继续在低位徘徊,而且增速首次降为个位数,与近20年来超过20%的平均增速形成了明显反差。从外部环境看,复杂严峻的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通过实体经济、金融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等多种渠道传导至保险业,增加了保险市场稳定运行和风险防范的难度与压力。2012年,保险监管强调“风险底线”和“消费者权益”,取得积极成效。从国际

亿欧智库丨《待到山花烂漫时——2020保险创新发展研究报告》

待到山花烂漫时2020保险创新发展研究报告 亿欧智库https://www.doczj.com/doc/4d17732871.html,/intelligence Copyrights reserved to EO Intelligence, April 2020

回溯人类历史,在与大自然抗争中,人们就萌生了应对灾害事故的保险意识,并由此形成原始形态的保险方法。从中国春秋时期孔子“耕三余一”思想,到历代王朝皆注重积谷备荒;从古埃及石匠以互助方式救济帮扶,到意大利海上保险诞生,人们愈加注重用保险意识和保险方法保障自身权益。 全球保险业历经从海上保险到人身保险再到多险种共存的数百年发展,各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保险发展模式。聚焦中国保险业,其发展相对短暂曲折但逐步兼收并蓄、推陈出新。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保险业渡过了一段被迫停滞时期,而等待这一局面打破又长达20年。随着保险业务逐步恢复,市场建设日臻完善,保险业实现快速发展,原保费收入不断增长,市场规模逐步扩大,不过人们对保险产品和保险营销人员的误解,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保险业更为充分发展。此外,近年来,保险监管政策频出,监管力度稳步提升,“保险姓保,回归本源”成为保险业发展主旋律。 “待到山花烂漫时”,保险业虽历经艰难但始终前行,虽持续发展但仍要寻求创新与变革。作为亿欧公司旗下关注新技术、新理念、新政策的产业创新研究与咨询机构,亿欧智库关注到保险业近年来的创新变化:供给端,保险科技应用、保险业务创新变革正在推动保险业转型升级;需求端,认知风险、有效交互、追求体验、主动消费日益成为人们保险需求“新常态”;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进一步深化大众的保险价值认知和投保意识。同时,亿欧智库也预判到保险业未来一段时间内将进一步创新发展。故而,亿欧智库撰写此份《2020保险创新发展研究报告》,从保险业服务创新、渠道创新、产品创新三个核心视角入手,深入剖析保险业务运作和创新发展内在逻辑,探讨保险创新核心动因与变革方向。 在报告阐释保险创新发展基础上,亿欧智库希望为保险生态中各类企业提供展业思路与发展方向,并期待为保险从业者、关注保险业的各界人士带来启迪。

河北中小型保险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河北中小型保险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保险公司(insurance company),是采用公司组织形式的保险人,经营保险业务。保险关系中的保险人,享有收取保险费、建立保险费基金的权利。同时,当保险事故发生时,有义务赔偿被保险人的经济损失。 摘要: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不断扩展,中小型保险企业发展迅速,作为推动保险市场发展的一员,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型保险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进而为河北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战略依据,以期河北中小型保险企业为我国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中小型保险;发展战略;企业发展;问题 中小型保险企业在保险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使我国保险行业取得更多的发展,需要对中小型保险企业的经营管理、经营险种等方面进行优化和转变,实现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健康长久发展。鉴于河北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大力发展,企业间的相互竞争激烈,为使自身企业能在众多保险企业中的"独树一帜",就要尽量找到并实施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计划,加快中小型保险企业在保险市场中的前进步伐。 一、中小型保险企业发展弊端 (1)经营管理模式落后 近几年来,我国中小型保险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大多数中小型保险企业是股份制的。但受到公司投资人多数为国有公司的影响,这些中小型保险公司真正意义上还是属于国有股份制。这种国有股份制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效率低、机构设置复杂臃肿,用国有股份制公司的管理方式进行中小型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致使中小型保险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到位,企业不能快速健康的发展。 (2)国际化程度低 我国中小型保险企业由于规模小、业务范围小、缺少知名度,只是限于本地区的保险业务发展,故而与国际保险市场脱节,不能多渠道地进行保险业务的发展,自身竞争

中国加入WTO后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论加入WTO后我国保险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历经十几年的谈判,2001年中国终于加入了WTO,入世后的中国在迎接机遇与挑战的过程中,经济蓬勃发展,保险业,作为金融方面的一个重要领域,也在得到不断的完善。 回首入世前与入世后近十年间的中国保险市场,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保险业的不断进步,但同时也看到仍需不断完善。入世前,我国保险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保险市场处于一种寡头垄断状态。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占有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96%。而其中,国有独资的人保、中国人寿则几乎占去保险市场份额的70%。中国人寿占去了寿险市场份额的77%,人保占去了产险市场的78%。而机动车险市场中仅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就占82%。国有独资保险高度垄断。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保费仅占GDP的百分之一点几,远低于当时西方国家的8%—10%,世界排名仅占80位左右。三、中国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从当时中国保险公司机构的分布而论,30家中外保险公司的总部基本上都设置在北京和中国沿海城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虽然在大陆已普遍设立,但多数又集中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四、保险业的专业经营水平不高,保险从业人员中真正受过系统保险专业教育又有保险专业水平的保险专业人才不到30%,其中既了解国际保险市场又懂得精算和计算机技术的高级人才更是毛凤鳞角。五、保险市场还未形成完整体系,保险市场相对来说两头大中间小,即保险主体与保险市场发展很快,而中介组织发展缓慢。 六、再保险市场发展滞后和保险监管亟待加强。 入世后,中国的保险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克服以往缺陷,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创新,加快与国际保险业接轨的步伐,提高市场开放程度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一、垄断格局打破。保险市场经历着由寡头垄断到多方竞争的过渡阶段。目前,中国共有保险公司一百多家(包括许多外资公司),以往的国有保险公司几家独大现象也得到了改善。二、发展迅猛,保险业务总量持续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以来,保险业务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6%左右,2009年,全年保费突破一万亿。三、经营逐步规范。近年来,保险公司的经营逐渐规范化、现代化,产寿险分业经营,电脑和网络在公司日常经营中的普遍运用已初见端倪。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国内各家公司都已意识到原来只注重扩大规模、抢占市场的弊端而纷纷寻求走效益型道路,向内涵式发展,在抓住机遇扩大规模的同时又抓好管理,以期适应长期的发展和竞争。四、.中介机构不断发展。代理人队伍不断扩大,并已开始通过经纪人进行销售的方式,其他各种提供保险服务的咨询、公估机构也在增多。五、监管体系不断健全。《保险法》得到修改,相关配套法律的出台,监管体系逐步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监管机构、同业公会和公司自律的三级监管架构得到形成。保监会、行业协会等的成立在规范市场,改善市场环境等方面也取得了成效。 在保险业得到一些改善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所存在的问题:一、保险市场结构仍然分布不均衡,从总部设在辖内的保险公司数量来看,东部地区占了绝大多数;从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数量来看,东、中、西大体持平;从保费总量看,东部占了将近一半,中、西大体持平。二、保险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风险发生后,理赔方面不及时,态度傲慢,纠纷不断等问题时常出现。三、消费者保险意识也许得到提高。例如,我国的农村消费者对保险认识不足,思想意识相对落后,

我国责任保险市场发展问题研究(下)

我国责任保险市场发展问题研究(下) 2020年05月08日 (三)法律制度有待完善 世界保险史的发展表明,侵权法与责任保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责任保险建立在侵权责任的基础之上,侵权法的不完善,侵权损害赔偿无法估计,使保险责任的可评估性降低,下面简要分析我国侵权法方面的特点。 我国第一部侵权法方面法律——《国家赔偿法》(1994年),对公安机关及其公务人员侵权作了完善的规定与说明;而《消费者保护法》(1994年)扩大了侵权行为的范围,保障了消费者的权利;《产品质量法》(2000年)则对产品侵权责任进行了规定。但是存在一个突出现象就是有关侵权及赔偿责任的法律规定都是分散于许多单个法律之中,对于侵权责任中许多重要的问题,类似于侵权责任的共性特征等,缺乏较为细致的规范与说明。因此在执行过程中处理的随意性较大,惩罚力度不够,使得侵权人承担的责任小,无法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侵权责任的不完善使得侵权行为人存在较强的侥幸心理,迫切转移侵权责任风险的积极性不高,从而抑制了民事主体对责任保险的需求。2009年12月通过的《侵权责任法》从责任构成和责任方式等方面对侵权责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对产品责任、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医疗损害责任、环境污染责任、高度危险责任、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以饲养动物损害责任为例,《侵权责任法》规定,饲养的动物或动物园的动物在饲养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当等问题对他人造成损害的,该动物的饲养人员(管理方)或者动物园应当承担事故中的侵权责任,同时明确了原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由于遗弃行为等对他人造成的人身伤害以及财产损失的,同样需要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法为侵权行为中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提供了准确的法律依据,这种法律责任的进一步明确直接提高了企业和个人对于各种潜在责任风险的可预见性。同时,通过对侵权责任进行严格化的处理,使得企业面临的责任风险加大,因而其转移责任风险的积极性大大提升,极大刺激了责任保险市场的需求。 总体来看,我国目前关于侵权认定方面的法律少而不健全,而且很多新兴的侵权领域在法律方面都是空白,法律的支持不足是制约我国责任保险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国外责任保险经验总结 美国、英国、日本是责任保险比较发达的国家,责任保险在这些国家的发展历史较长,相关的法律制度比较完善和成熟。下面将通过介绍这几个国家责任保险的发展经验,为我国责任保险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思路。 (一)美国责任保险发展经验 美国拥有世界最大的责任保险市场,而且责任保险是美国保险市场上发展最为迅速的险种之一。美国责任保险的成功经验主要在于以下几点:一是强制立法。在美国,无论是环境责任险还是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都在法律法规上予以强制的规定,环境责任保险在该国被列为强制保险,为政府在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上提供重要的解决途径。二是专业化管理。随着美国责任保险的发展,责任保险的特殊风险和一些特性展现出来,使得美国经历了三次比较大的“责任保险危机”。在应对危机的经验上,美国责任保险市场在财务处理和业务经营等方面都走向专业化道路,出现了经营个别险种的专业化保险公司,责任保险趋向专业化管理。如美国银行专属保险公司,其承保的险种主要是董事责任保险,范围也基本限定为美国银行的董事以及高级管理人员。三是市场自由竞争,但监管严格。尽管美国向来推崇经济自由化,但其政府对保险业的监管却非常严格、具体。四是健全的法律体系。美国的责任保险之所以发达,得益于美国相对成熟的法律法规体系,尤其是侵权责任的扩展,给责任保险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机会。 (二)英国责任保险发展经验 英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责任保险市场,其国内的责任险业务在非寿险市场中地位明显。其责任保险的成功发展经验主要有:一是通过严格立法来促进责任保险发展。通过法律上的责任明确使得企业的民事责任等得到加强,同时通过强制性投保这一做法消除了许多民事赔偿问题中不必要的争端,进而提高了社会的整体效率。政府相关部门对自律组织颁布行业标准,规范企业责任保险的投保行为。二是费率完全市场化。英国责任保险费率的确定完全是一种市场化的行为,各类经济主体以及监管方不会对费率做出主动干预行为。三是保险公司的积极推动。英国最初的责任保险产品单一,使得需要转移各种责任风险的投保人不能转移风险,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导致责任保险市场发展缓慢。在随后的市场发展过程中,逐步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责任保险单,甚至有的保单中涵盖了多种责任保险,这种市场的积极变化使得责任保险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又被进一步激发,这些变化对英国责任保险市场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日本责任保险发展经验 日本是亚洲发达经济体中最大的商业责任保险市场,其责任保险的顺利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完善的法律法规。日本政府为责任保险创造了良好的法律环境,比如及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修改旧法规中解释不严格的地方等。二是政府的政策支持。正如前文所提及,责任保险是一种具有较强正外部性的产品,它的发展不能完全依靠市场的自由调节。因此,日本责任保险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日本政府对它的政策支持,如税收优惠政策,开发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产品赔偿责任保险,费率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三是保险公司的自身努力。日本保险公司以创新著称,他们十分注重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供求状况的研究。此外,还善于抓住重大事故、新法律、公众日常生活中潜在的需求等发展机遇来开拓责任保险市场,只要市场上有需求,就有新产品推向市场。四是公众的法律意识强,投保的意愿高。由于日本的责任风险赔偿的概率增大和法律的日益严格,迫使人们转移风险的积极性增加,从而通过购买保险来转移风险。 五、促进我国责任保险市场发展的建议 (一)扩大责任保险的有效供给 相对来说,目前政府和保险公司对责任保险的重视度并不够。政府应该鼓励财产保险公司加大对责任保险的供给,必要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支持,刺激责任保险的发展和创新。保险公司在产品创新上,要从市场的需求出发,做好各项数据的搜集工作,用大数据进行保险精算,使保险费率能反映出所承担的风险。同时也要进行市场调研,特别是要深入调研我国司法案例中关于侵权案例的类别、赔偿方案以及赔偿金额的各项数据,设计与开发能够迎合市场需求以及大众接受度高的产品。(二)加大社会法制和保险的宣传,增加责任保险的有效需求 如前所述,责任保险是一种具有正外部性的产品,它产生的社会收益要大于私人收益。因此,政府需要利用它的特殊地位积极宣传责任保险,普及责任保险的相关知识,提高人们的保险意识。保险公司可以与一些电视普法栏目进行合作宣传,或者和新闻部门合作讲解一些典型的责任保险案例,加强公众的维权意识和企业转移风险的意识,促进公众对责任保险的需求。此外,保险公司可以在销售比较成熟的责任保险产品时捆绑一些新开发的责任保险产品,一方面扩大保险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测试新兴产品在市场上发挥的特性。 (三)因地制宜发展责任保险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若干思考 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保险思想和救济后备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主张“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荀子提出“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岁虽凶败水旱,使百姓无冻馁之患”。可谓最古老的社会保险思想。 我国古代一直施行各种赈济制度。据记载,周朝已建立各级后备仓储。战国以后,逐步形成一套较完善的仓储制度,魏有“御廪”;韩有“敖仓”,汉代设有备荒赈济的“常平仓”,隋朝设“义仓”;宋朝和明朝还出现了民间的“社仓”,它属于相互保险的形式。宋朝还有专门赡养老幼贫病的“广惠仓”,这可以说是原始形态的人身救济后备制度。 尽管我国保险思想和后备救济制度产生很早,但因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和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商品经济发展缓慢。从而保险业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都不具备。所以,始终没有产生商业保险。 中国资本主义形式的保险业是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通商贸易和 经济侵略而来的。在鸦片战争前,外国商人在对华贸易中,为了应付海盗、战争和变幻莫测的海上风险,需要保险的保障。1805年,英、印商人在广州成立“谏当保安行”,亦称为广州保险协会或广州保险社,这是外商在中国开设最早的保险公司。继英国之后,美国、法国、

德国、瑞士、日本等国的保险公司也相继来华设立分公司或代理机构,经营保险业务。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在一些进步知识分子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如魏源、洪仁玕、郑观应、王韬、陈炽等人,他们纷纷著述立说,阐述各自的保险观点,为中国民族保险业的创建作了思想、舆论准备。清廷维新派发动的戊戌变法运动也为民族保险业的兴起提供了有利条件。1865年5月25日,上海义和公司保险行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民族保险企业,打破了外国保险公司对中国保险市场的垄断局面。1865至1912年的40多年间,成立的各类华商保险公司约有35家。1912年到1925年,陆续成立的保险公司有39家。1926年到1936年,全国有保险公司40家,分支机构126家。 随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有关保险立法亦为政府和社会人士所重视。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先后拟订了《保险业章程草案》、《海船法草案》和《商律草案》。北洋政府时期,曾聘请法国顾问爱斯嘉拟订了《保险契约法草案》。1917年,北洋政府农商部拟订了《保险法草案》。1929年12月,国民政府公布了《保险法》。1935年5月和9月,分别公布了《简易人寿险法》和《简易人寿保险章程》。1937年1月,国民政府公布了修改后的《保险法》、《保险业法》和《保险业实施法》。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内地保险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保险中心则由抗战前的上海转移到重庆。

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发展路径选择案例分

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发展路径选择案例分析 广东金融学院保险系方有恒 发布时间:2010-06-17 一、中小财产保险公司所处的竞争环境分析 (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的财产保险市场一直被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人保)所垄断,直到198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保险公司(现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成立,这一市场格局才被宣告打破。此后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等保险公司相继成立,市场竞争主体逐渐增多,我国保险市场竞争格局逐步由完全垄断型向寡头垄断型转变,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 (二)中小财产保险公司竞争压力大 由于我国保险市场的形成过程比较特殊,以人保为首的老三家保险公司(人保、太保、平安,下同)在市场竞争中拥有明显的优势,市场份额也远远超过其他财产保险公司。用市场集中度指标“CRn”来衡量,可以看出大型财产保险公司的竞争优势虽然逐渐下降,但是优势仍然非常明显,这种优势可能会继续保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大型保险公司品牌知名度较高、社会影响力较大、产品种类齐全、销售及服务人员数量多、网点布局更接近客户。此外,大型保险公司往往涉及更多业务领域,更加容易直接或间接运用交叉销售,获得协同效应。而且以上优势的成本一般比较低廉,新进入市场的中小保险公司往往难以复制。中小保险公司一方面难以拓展市场,另一方面又要支付较高的运营成本,市场竞争压力非常大。 为此,许多中小保险公司都在积极探寻适合自身发展的具有特色的道路,华安财产保险公司(以下简称“华安保险”)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努力探索“华安路径”。 二、华安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路径选择及效果 (一)以利润为中心梳理公司各项业务 2001年,以广东车险费率改革试点为标志的财产保险费率市场化将保险产品定价的权力逐步下放到各保险公司,价格战也随之而起。价格战导致各保险公司业务成本大幅上升,赔付率居高不下,盈利能力迅速下降。此时,财产保险中最重要的车险业务已经成为一些保险公司的“鸡肋”业务,甚至是“毒瘤”,

互联网保险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互联网保险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6-05-25 摘要:互联网保险是电子商务在保险行业的延伸,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从互联网保险发展的现状出发,对我国互联网保险中存在的产品设计不合理、保险双方信息不对称、操作风险大等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出可以通过健全法律与监管体系、优化产品设计、减少信息不对称及防范操作风险等措施,提高互联网保险交易的安全性与规范性,并以此促进互联网保险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保险,信息不对称,操作风险,监管 一、我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现状 (一)业务规模大幅增长 互联网保险作为保险业的一种创新,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根据美国独立保险人协会预测,至2020年前后,全球保险业务中将有近30%的商业险种和40%的个人险种交易通过互联网进行。2014年发布的保险“新国十条”中明确指出:“支持保险公司积极运用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促进保险业销售渠道和服务模式创新。”同时,互联网成本低、覆盖面广等自然属性也决定了互联网保险将成为保险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头戏。 在上述因素的刺激下,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强劲,在业务规模方面呈现出增幅大、总量小的特征。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4年的四年间,我国国内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从28家上升到90家,年均增长达48%;规模保费从32亿元增长到859亿元,四年间增幅达到2584%。与此同时,2014年我国互联网保险规模保费收入仅占行业规模保费收入的4%,与前几年相比有较大提高,但与国外互联网保险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相比(如美国该比例为30%以上),仍存在很大差距。 (二)营销渠道不断拓宽

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

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 中国保险业大事记 1805年英国人在XX成立于仁保险公司,是中国最早的保险公司。 1875年最早的华商保险公司——义和公司保险行在XX成立。 1899年中国经营的第一家人寿保险公司中国永年人寿保险公司成立。 1949年XX约有中外保险公司400余家,其中华商保险公司126家。 1949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统一的国家保险机构的诞生,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国有保险公司。 1952年12月,外国保险公司在华的垄断地位彻底改变,种种特权被取消,业务来源锐减,至年底已全部自动申请停业,退出中国保险市场。 1958年10月,XX全国财贸工作会议提出:人民公社化后,保险工作的作用已经消失,除国外保险业务必须继续办理外,国内保险业务应立即停办。 1959年起,国的国内保险业务除XX、XX等地继续维持了一段时间外,其他地方全部停办1959年9月,做出10年国有保险总结:共收入保险费16.2亿元,其中,财产险占91.19%,人身险占8.81%,支付赔款共3.8亿元,拨付防灾费1300万元,积累保险基金4亿元,上缴国家财政5亿元。 1968年12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决定海外业务对外的分保由民安保险公司办理,寿险业务由中国保险公司办理分保,港、澳、新等地区的保险业务下放到中国保险公司XX分公司管理。 1972年4月1日起,恢复对中国远洋运输公司的船舶保险。 1973年起,人保开办了来料加工、建筑工程安装、石油开采、钻井平台、油轮的油污及其他保

1974年,人保开办国际航线的航空保险。 1978年保险复办。但是产、寿险合并。 1979年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召开了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停办20多年的国内保险业务开始复业。中国保险学会成立。 1981年12月31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XX国经济合同法》其中对财产保险合同作了原则规定,成为制订相关法律的依据。 1982年简易人生保险开卖。 1983年9月1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XX国财产保险合同条例》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部财产保险合同方面的法规。 198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升格为国务院直属局级经济实体,1984年1月1日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来,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管理、监督和稽核。 1984年11月20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复同意,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可用一部分保险准备金进行投资,并成立投资公司。 1985年3月3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部对保险企业管理的法律文件。 1986年10月,我国第一家股份制综合性银行———交通银行组建保险业务部,经营保险业务,打破了XX保险业务由人保独家垄断经营的局面。 1988年3月21日,由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和XX工商银行合资成立平安保险公司,资本金为4500万元。这是我国第一家股份制的、地方性的保险企业。1992年9月29日,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