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案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案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案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案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案(1)

一、课时目标

1.知道碘缺乏病有哪些主要表现。

2.了解碘缺乏给人的危害。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碘缺乏病的表现特征及对人造成的危害。

三、课前准备

教材、有关资料、宣传挂图。

四、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碘的有关知识和碘缺乏能引起疾病。今天我们再继续了解碘缺乏病有哪些表现特征和给我们的健康造成的危害。

(二)碘缺乏病的表现特征。

1.碘缺乏最明显的特征是甲状腺肿大。(俗称粗脖子病)

2.出示相关挂图和介绍有关资料,让学生感性认识碘缺乏病的特征。

3.简单介绍碘缺乏造成甲状腺肿大的原因,让形学生有初步的了解。

(三)碘缺乏的危害。

1.碘缺乏对成年人的危害。

对成年人最明显的影响是甲状腺肿大。成人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常见的如说话和行动迟缓、记忆力减退、淡漠无情与终日嗜睡。这些人多表现无力、易疲劳,体能下降和生活适应能力差,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2.碘缺乏对青少年的危害。

青少年对碘缺乏比较敏感,突出的表现也是甲状腺肿大。一般来说,甲状腺肿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女孩肿大率普遍高于男孩。补碘以后经过一定时期,甲状腺肿大可以恢复正常。儿童和青少年碘缺乏会对生长发育特别是智力发育造成损害,碘缺乏地区的儿童智力发育没有达到应该有的水平。如果以智力商数表示,碘缺乏会使儿童智力商数丢失10―15个百分点。

3.碘缺乏对婴幼儿的危害。

婴幼儿正处于脑发育的第二个关键时期。和胎儿一样,对碘缺乏极为敏感。胎儿的严重碘缺乏若延续到婴儿期继续存在,势必发展成为典型的克汀病患者。如果幼儿碘缺乏程度较轻,将可能出现克汀病征候谱的轻度组合,或成为亚临床克汀病或仅有轻度智力低下。在婴儿期仅表现为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反应及自身运动能力、智能和生长发育落后。较少出现甲状腺肿大。婴幼儿和胎儿一样是评估碘缺乏病流行程度的人群之一。

4.严重缺碘的智力缺陷不能恢复。

缺碘的最大危害是造成智力缺陷。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克汀病人的智力缺陷。克汀病多是因母亲妊娠期严重缺碘,胎儿随之缺碘,甲状腺素分泌不足,引起胚胎、胎儿、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发育分化不全或有缺陷,成为克汀病。

克汀病特有的症状如下:

最突出的症状是智力低下或弱智或白痴;身体矮小,下肢为短,年龄越大越明显;既聋又哑;面容丑陋;瘫痪。克汀病病人的智力缺陷是不可恢复的,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甚至不会主动进食,将终生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四)碘缺乏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们从前面已经清楚的看到,碘缺乏对人类最大危害就是损害大脑发育,导致智力落后或智力残疾。因其分布广泛、受害人群众多和

后果严重,已经不单单是疾病问题,而是关系到人口素质、民族繁荣和国家昌盛的大问题。无数的事实证明,如果不加以防治和消除,势必严重阻碍社会的持续发展。所以说,碘缺乏危害已经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问题来对待,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五)碘缺乏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那如何防治碘缺乏呢?这个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再继续研究。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案(2)

一、教学目的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碘,什么是碘缺乏病以及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什么是碘,什么是碘缺乏病。

难点:知道碘缺乏会出现的状况。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了解碘:

碘——人体的微量元素。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维持正常新陈代谢,保证人体健康必需的微量元素。

碘虽然在人体的含量极低,但作用却很重要,绝对不能少了它,一旦人体缺少了碘,就会发生一系列的病态,也就是所谓的“碘缺乏病”。碘一合成甲状腺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胎儿和青少年的发育与成长,尤其是它对神经系统及智力正常发育的影响更为重要。如果缺乏,对不同生长时期的人群都有影响:(1)胎儿期:先天性畸形发病率高,婴儿期死亡率高;(2)新生儿期:新生儿甲肿,新生儿甲减;(3)儿童和青少年期:青春期甲肿和甲减,智力落后,体格发育落后,单纯聋哑;(4)成人期:甲肿及其并发症,甲减、智力障碍等。

2.人为什么会缺碘?

人体需要的碘绝大部分来自日常生活的饮食之中。然而,世界上很多地区,尤其我们中国的大片国土上的土壤、江河、湖泊及空气中的碘含量都很低。这些地方出产的粮食、蔬菜、水果以及其他植物的碘含量也很少;饲养出来的家畜、家禽及至野生动物,体内的碘含量也不多。如果人们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缺碘环境,又只吃当地产的饮食,

当然就不然得到足够碘供应。如果3——6个月内又得不到足够量碘的补充,就会出现碘缺乏的症状,继而导致碘缺乏病。

3.什么是碘缺乏病(idd)?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中的水、土壤缺乏碘造成植物、粮食中碘含量偏低,使机体碘的摄入不足而导致的一系列损害,是世界上颁布最广泛、侵犯人群最多的一种地方病。在五大洲的154个国家中,至少有130个国家的10亿人生活在碘缺乏的环境中。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一种地方病,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体格发育障碍等。

4.碘缺乏病的主要表现与危害。

碘缺乏病是人体缺碘后产生一系列生理改变,发生一系列病态的总称。它的主要表现和危害如下:缺碘导致智力低下、呆傻、白痴等智力残疾。缺碘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粗脖子病。严重缺碘可导致地方性克汀病,这主要是由于胎儿期及婴儿期严重缺碘,病人呆傻、矮小、聋哑、瘫痪呈现特殊丑陋面容。孕妇缺碘可导致早产、流产、死产、先天畸形儿、先天聋哑儿等。缺碘不很严重时,虽未出现典型的克汀病的症状,但仍有智力低下或发育滞后,即所谓的亚克汀病。碘缺乏病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是严重而多方面的,对社会尤其是对人口素质及经济发展的有害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实际上碘缺乏病对人类危害是全球性的。

5.严重缺碘的智力缺陷不能恢复。

缺碘的最大危害是是智力缺陷。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克汀病人的智力缺陷。克汀病多是因母亲妊娠期严重缺碘,胎儿随之缺碘,甲状腺分泌不足,引起胚胎、胎儿、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发育分化不全或有缺陷,成为克汀病。克汀病特有的症状如下:

最突出的症状是智力低下或弱智或白痴;身体矮小,下肢为短,年龄赵大越明显;既聋又哑;面容丑陋;瘫痪。

克汀病病人的智力缺陷是不可恢复的,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甚至不会主动进食,将终生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6.补碘可以预防缺碘性智力缺陷

补碘的重点人群是儿童、新婚育龄妇女、孕妇和哺乳妇女。其道理很简单,因为新婚妇女、孕妇及哺乳妇女的缺碘不仅危害自身健康,而且危害胎儿和乳儿,对胎儿的危害又远大于对母体自身的危害。

7.食用碘盐是防治碘缺乏病的最好方法。

8.购买、存放和食用碘应注意:(1)碘盐必须有包装和碘盐标志。

(2)盛放碘盐的器皿应为避光的瓶或有盖的陶瓷罐。(3)碘盐应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受日光直射和吸潮。(4)碘盐存放的时间不宜过长。

(5)炒菜、烧鱼肉和煮汤菜时,宜在食物快熟时放入。(6)不要把碘盐放在锅里炒,更不能放在锅里煎炸。

9.天然含碘较高的食品有:海带、海鱼和紫菜。经常吃海带不但可以补充体内的碘,而且还可以摄入其它微量元素、氨基酸和维生素等。海产品是自然界中含碘较高的食品,平时应注意多吃这类食品。

五、我县碘缺乏病防治情况

我县根据19xx年上级业务部门对我们地方性甲状腺肿抽查,认为我县部分儿童仍存在碘营养不足和碘缺乏的潜在危险,总体属轻微碘缺乏地区,被浙江省列为食盐加碘县之一,我县实施食盐加碘措施。因此,我们还需大力普及碘盐工作,提高我县人群碘营养水平。

六、教学总结:本节课我们知道什么是碘,什么是碘缺乏病,知道碘缺乏会出现的身体状态状况。

.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有关碘、碘缺乏病、碘缺乏病的危害、儿童青少年碘缺乏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碘缺乏病,了解盐的作用和功能,为碘缺乏病宣传设计口号。

2.使学生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教学方法:问题解答式、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设计:

(一)flash导入新课

1.师播放flash。

2.生初步获得有关碘缺乏病的知识。

(二)碘知识攻关

1.师叙述节日由来:

2.师提问,学生攻关解决:

(1)什么是碘?什么是碘缺乏病?

碘(化学符号为i) 是一种活泼的具有氧化剂作用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能溶于水的碘化物形式存在。自然界含量稀少,在地壳中的含有量位居第47位。除在海水中含量较高(每升海水含50-60微克)以外,大部分土壤、岩石、水中的含量都很低微。我们把自然环境碘含量微到不能满足人体最低需要时称之为环境碘缺乏。同样,把人体内碘营养不足称为体内碘缺乏。在本书和其它出版物中所见到的缺碘和碘缺乏是同义词,可互相代用。科学家们一致公认环境碘缺乏是碘缺乏病的最重要致病原因。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无素

碘缺乏病的基本含义是指,某一地区的水、土、粮食和蔬菜中缺碘对人体所造成的损害,而这种损害可表现出各种疾病形成。包括:

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型克汀病及影响生育而出现的不育症,早产儿、死产、先畸形儿等这些病统称为“碘缺乏病”。

(2)碘缺乏有什么危害?

严重碘缺乏会得“大脖子病”。在医学上叫地方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大可引起吞咽困难、气促、声音嘶哑、精神不振。也可演变为甲状腺肿瘤,病人十分痛苦。甚至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孕妇缺碘不仅操作自身健康,而且容易造成死胎,自然流产和早产。缺碘的胎儿特别容易受碘缺乏的危害,不仅会造成体重儿、先天畸形、单纯性聋哑等,更重要的是引起不可恢复的大脑发育损害,重者呆傻、矮小、聋哑、瘫痪,轻者智力低下,影响学习。

(3)儿童青少年碘缺乏危害有哪些?

儿童青少年对碘缺乏比较敏感,突出的表现是甲状腺肿大。一般来说,甲状腺肿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女孩肿大率普遍高于男孩。补碘以后,经过一定时期甲状腺肿大可以恢复正常。因此,一定年龄组(6-12岁或8-10岁)甲状腺肿大率常用于评估人群碘缺乏状况、干预措施效果和病情监测。儿童青少年碘缺乏会对生长发育特别是智力发育造成损害,碘缺乏地区的儿童智力发育没有达到应该有的水平。如果以智力商数表示,碘缺乏使儿童智力商数丢失10-15个百分点。

(4)目前,世界以及碘缺乏病人现状?

碘缺乏病是世界性疾病,全球有110个国家共16亿人生活在缺碘地区,每年因缺碘造成死胎3万,新生儿智力和身体发育障碍12万,地方性甲状腺肿5.66亿,克汀病人600万以上,脑功能受损病人高达3亿人。

碘缺乏病是一种世界性地方病,我国是世界上碘缺乏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原病区人口达4.25亿,约占世界病区人口的40%,亚洲病区人口的60%。

目前,我国仍有700万地方性甲状腺重病人和19万克汀病人,14岁以下的智力残疾儿童有539万人。

我国现有智力残疾人1017万,其中80%以上是因缺碘造成,如不采取防治措施,每年还将有数量相当可观的智残儿出生。

(5)如何防治“碘缺乏病”?

防治碘缺乏病的最根本措施是食用加碘食盐。它是各种补碘办法中最好的方法,它不仅安全、有效、经济和容易推广,又符合微量、长期、生活化的要求。但碘是一种很活泼的物质,食盐中的碘会随着存放时间的增加而丢失,致使碘含量越来越少。因此在使用中要注意以下事项,以保证发挥碘盐最大效能。

1.注意保存碘盐的方法。

2.注意烹调方法。

3.注意吃盐的量。

(6)设计“碘缺乏病宣传日”的口号?

加强碘盐监督管理,持续消除碘缺乏病

严禁非碘盐冲销盐业市场,保护人民健康

消除碘缺乏病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坚持常抓不懈

坚持科学补碘,关爱母婴健康

认真贯彻《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

坚持贯彻《食盐专营办法》

(三)知识拓展生活小常识——盐的用途

1.要想清除毛毯上的油污,用1份盐和4份酒精配成的溶液清洗,清洗时用力搓,便可除去油污,且不会伤及毛毯。

2.当胶底帆布鞋有臭气时,在鞋上撒少许盐,即可吸收汗水并除臭。新买的泡沫塑料鞋先放入盐水中浸泡半天,然后再穿,即不易裂,又耐穿。

3.草帽旧了,用盐水洗刷,能使之焕然一新。

(四)课堂总结

师:希望在坐的每一位同学,经过这堂课的学习,了解更多关于“碘缺乏病”的知识,并向自己的亲人宣传“碘”的重要性,保护自己和亲人的身体健康。

幼儿园大二班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案

大二班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案 一、目标 1.知道碘缺乏病有哪些主要表现。 2.了解碘缺乏给人的危害。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碘缺乏病的表现特征及对人造成的危害。 三、课前准备 教材、有关资料、宣传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碘的有关知识和碘缺乏能引起疾病。今天我们再继续了解碘缺乏病有哪些表现特征和给我们的健康造成的危害。 (二)碘缺乏病的表现特征。 1.碘缺乏最明显的特征是甲状腺肿大。(俗称粗脖子病) 2.出示相关挂图和介绍有关资料,让学生感性认识碘缺乏病的特征。 3.简单介绍碘缺乏造成甲状腺肿大的原因,让形学生有初步的了解。 (三)碘缺乏的危害。 1.碘缺乏对成年人的危害。 对成年人最明显的影响是甲状腺肿大。成人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常见的如说话和行动迟缓、记忆力减退、淡漠无情与终日嗜睡。这些人多表现无力、易疲劳,体能下降和生活适应能力差,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2.碘缺乏对青少年的危害。 青少年对碘缺乏比较敏感,突出的表现也是甲状腺肿大。一般来说,甲状腺肿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女孩肿大率普遍高于男孩。补碘以后经过一定时期,甲状腺肿大可以恢复正常。儿童和青少年碘缺乏会对生长发育特别是智力发育造成损害,碘缺乏地区的儿童智力发育没有达到应该有的水平。如果以智力商数表示,碘缺乏会使儿童智力商数丢失10—15个百分点。 3.碘缺乏对婴幼儿的危害。

婴幼儿正处于脑发育的第二个关键时期。和胎儿一样,对碘缺乏极为敏感。胎儿的严重碘缺乏若延续到婴儿期继续存在,势必发展成为典型的克汀病患者。如果幼儿碘缺乏程度较轻,将可能出现克汀病征候谱的轻度组合,或成为亚临床克汀病或仅有轻度智力低下。在婴儿期仅表现为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反应及自身运动能力、智能和生长发育落后。较少出现甲状腺肿大。婴幼儿和胎儿一样是评估碘缺乏病流行程度的人群之一。 4.严重缺碘的智力缺陷不能恢复。 缺碘的最大危害是造成智力缺陷。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克汀病人的智力缺陷。克汀病多是因母亲妊娠期严重缺碘,胎儿随之缺碘,甲状腺素分泌不足,引起胚胎、胎儿、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发育分化不全或有缺陷,成为克汀病。 克汀病特有的症状如下: 最突出的症状是智力低下或弱智或白痴;身体矮小,下肢为短,年龄越大越明显;既聋又哑;面容丑陋;瘫痪。克汀病病人的智力缺陷是不可恢复的,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甚至不会主动进食,将终生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四)碘缺乏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们从前面已经清楚的看到,碘缺乏对人类最大危害就是损害大脑发育,导致智力落后或智力残疾。因其分布广泛、受害人群众多和后果严重,已经不单单是疾病问题,而是关系到人口素质、民族繁荣和国家昌盛的大问题。无数的事实证明,如果不加以防治和消除,势必严重阻碍社会的持续发展。所以说,碘缺乏危害已经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问题来对待,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五)碘缺乏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那如何防治碘缺乏呢?这个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再继续研究。

麻风病防治知识常识宣传单

麻风病防治知识常识 1、什么是麻风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国家规定的丙种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未经治疗的麻风病人是唯一的已知传染源。 2、麻风病是如何传播的? 目前对麻风菌在体外的生存情况和传播途径尚不十分清楚,但有证据表明,除直接接触外,呼吸道是麻风菌传播的重要途径。 3、感染了麻风菌就一定会患麻风病吗? 95%的人对麻风菌有自然免疫力,即使感染了麻风菌也不发病,少数免疫力低下或缺陷者才会发病。麻风病发病缓慢,平均潜伏期3~5年。 4、麻风病的早期症状和体征。 麻风菌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如耳大神经、尺神经、绕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等)。主要临床表现是: (1)皮肤出现单个或几个与皮肤齐平或边缘高起的浅色、淡红色或紫铜色斑疹;也可发生淡红色或紫铜色的丘疹或结节。面部、耳朵及四肢皮肤肥厚,潮红,发亮。眉毛脱失。 (2)上述皮损不疼,多数不痒,不出汗,皮损部位浅感觉(触觉、痛觉、冷热觉)迟钝或丧失,毛发生长障碍。有时虽无皮疹,但四肢麻木,并伴有周围神经粗大及触痛。 (3)有的病人在皮损部位刮取组织液涂片或活检,抗酸染色查菌阳性。 5、麻风病遗传吗?致死吗?致残吗? 麻风病不遗传,不致死!但发现晚了或治疗不及时、不规则,或出现麻风反应未能及时处理,部分病人则可导致终生的、不可逆的残疾(兔眼、爪型手、面瘫、垂足等)。 6、麻风病的治疗。 治疗麻风病药物免费。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1981年推荐的多种药物联合化疗方案(MDT):少菌型麻风用利福平和氨苯砜2种药物治疗6个月;多菌性麻风病人用利福平、氯苯吩嗪和氨苯砜3种药物治疗24个月即可治愈;而且用药后1天内即可杀灭体内99%的麻风菌,所以不必隔离治疗。病人完全可以和健康人一样正常地生活。 7、麻风病的预防。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麻风病人,是控制传染,预防畸残,保护健康人群的最好方法。 麻风病和普通疾病一样,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治疗一周后就失去传染性,治愈后和正常人一样,也可以结婚生子。所以我们不能岐视他,更应关心和爱护他,共同为消除麻风病贡献自己的爱心。 元氏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年级麻风病防治知识教案

麻风病防治知识 班级:六年级 班主任:张迁客 教学目的:认识麻风病的传染源症状及表现,掌握麻风病的防病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麻风病的症状、表现及防护知识。 教学难点:掌握麻风病的防病知识。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解,学生识记 (一)麻风病是一种什么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传染性皮肤病。主要侵犯皮肤和浅表神经。临床上常有皮肤和神经症状。晚期病人可有眼、鼻、咽喉、淋巴结及内脏损害。 (二)麻风病是怎样传染的 麻风病的病源菌是麻风杆菌。麻风病的主要传染方式是直接接触传染,即健康人破损的皮肤和粘膜直接接触病人含有麻风杆菌的皮损或粘膜损害。其次是间接接触传染。即健康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经常接触病人用过的生活用品或生产工具而造成感染。感染了麻风杆菌不一定发病。是否发病主要决定于本人机体对麻风杆菌的抵抗力(免疫力)据调查统计95%以上的成人对麻风病有免疫力。世界上曾有二十多人自愿把麻风病杆菌接种到自己身上,经观察都没有发生麻风病。证明麻风病发病率很低,并不可怕。 (三)得了麻风病有哪些表现 1、面部浮肿、发红、发光,似酒醉面容。常伴有眉毛稀疏脱落及脸部蚁行感或异物感。 2、身上生斑、起结节或斑块。有的斑块象癣,但不痒,用治癣的方法治不好。 3、皮肤麻木、不出汗。特别是那些斑和斑块处。有的筋痛(神经痛)作风湿治疗无效。 4、手指伸不直,虎口无肉(肌肉萎缩)形如鸡爪。 5、足底溃烂,无明显疼痛,久治不愈。 6、走路跛脚,步态异常。 7、口角歪斜,不能作吹口哨动作。 8、眼睛闭不拢。似兔眼。麻风病可具备上述症状,但有上述症状者不一定

是麻风病,应找医生仔细检查,以求确诊 为便于基层防治专干和广大干部群众掌握和报告麻风病,将麻风病特征概括为十大线索口诀作为参考: 1、生疮生癣,不痛不痒; 2、红斑白斑,麻木闭汗; 3、虎口无肉,手指弯曲; 4、吊脚跛行,歪嘴兔眼; 5、眉手脱落,面如酒醉; 6、手足起泡,不知痛痒; 7、四肢筋痛(神经)、疼痛难忍; 8、足底溃烂,久治不愈; 9、面部结节,耳垂肥大。 10、长期接触,勿忘检查。 (四)麻风病能治好吗 麻风病是完全可以治好的,特别是近几年来采用了联合化疗,加快了治愈速度,缩短了疗程,提高了治愈率。我国麻风病患者人数已由解放初期的五十万,下降到目前的十万。我省已由解放初期的14895人,下降到目前的一千多人。 (五)怎样预防麻风病 1、麻风病的预防主要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各级领导应关心与重视,切实支持各县市医院,普遍开展皮肤科门诊,实行对现症病人的家属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检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2、开展宣传,在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中普及麻防知识,争取早防、早治。 3、搞好爱国卫生运动,增强体质,减少发病。 二、学生交流讨论 三、课后思考 1、麻风病是怎样传染的 2、得了麻风病有哪些表现 3、怎样预防麻风病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宣传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宣传 什么是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是由于人类生活环境中缺碘造成的一种地域性疾病。它对肌体的危害表现为种种疾病形式,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地方性克汀病(呆、聋、哑、小、瘫),孕妇流产、早产、死产,婴儿先天性畸形,新生儿死亡率增高等。更严重的是,碘缺乏会影响胎儿和婴儿的脑发育,造成程度不同的智力损害。它是世界上已知的导致人类智力损害最主要的原因,在智力残疾者中80%是缺碘引起的。 碘缺乏病的危害 碘缺乏病主要发生于特定的碘缺乏地理环境,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在我国被列为地方病之一。由于分布广泛,受害人多和危害严重,碘缺乏已从一个单一的疾病问题上升到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环境缺碘造成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群体智力受伤和一系列健康问题,我国受到缺碘影响的人群有一亿多人。 生活在缺碘环境中的人,长期得不到足够的碘,导致甲状腺素合成分泌减少,引起一系列的损伤。 胎儿期缺碘,会导致胎儿发育不良,造成流产、早产、死胎、畸形,影响胎儿的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出现不同程度的智力伤残,甚至白痴、聋哑。 儿童期和青春期缺碘,导致甲状腺肿,青春期甲状腺功能低下,体格发育落后等。

成人期缺碘,造成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碘缺乏危害病因清楚,防有办法。只要长期科学补碘,就能免受碘缺乏之害,保证身体健康。 地方性克汀病 地方性克汀病多出现在严重的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该区至少有1/5人群患有甲状腺肿,一般患病率占甲状腺肿地区人口的1~5%,严重地区高达5~10%。本病是胚胎时期和出生后早期碘缺乏与甲状腺功能低下所造成的大脑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分化障碍结果。 地方性克汀病的诊断 1.必备条件①出生、居住于低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区。②有精神 发育不全,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 2.辅助条件神经系统症状:①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②不同程度 的语言障碍。③不同程度的运动神经障碍。 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①不同程度的身体发育障碍。②不同程度的克汀病形象。③不同程度的甲低表现。 如何预防碘缺乏病 预防碘缺乏病最根本的措施是食盐加碘。平常可多吃一些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如海带、紫菜、带鱼等。 碘盐使用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家庭在购买、保存和使用碘盐时应该注意下面一些问题:

小学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育教案

小学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有关碘、碘缺乏病、碘缺乏病的危害、儿童青少年碘缺乏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碘缺乏病,了解盐的作用和功能,为碘缺乏病宣传设计口号。 2、使学生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教学方法:问题解答式、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设计: (一)FLASH导入新课 1、师播放FLASH。 2、生初步获得有关碘缺乏病的知识。 (二)碘知识攻关 1、师叙述节日由来: 2、师提问,学生攻关解决: (1)什么是碘?什么是碘缺乏病? 碘(化学符号为I)是一种活泼的具有氧化剂作用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能溶于水的碘化物形式存在。自然界含量稀少,在地壳中的含有量位居第47位。除在海水中含量较高(每升海水含50-60微克)以外,大部分土壤、岩石、水中的含量都很低微。我们把自然环境碘含量微到不能满足人体最低需要时称之为环境碘缺乏。同样,把人体内碘营养不足称为体内碘缺乏。在本书和其它出版物中所见到的缺碘和碘缺乏是同义词,可互相代用。科学家们一致公认环境碘缺乏是碘缺乏病的最重要致病原因。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无素 碘缺乏病的基本含义是指,某一地区的水、土、粮食和蔬菜中缺碘对人体所造成的损害,而这种损害可表现出各种疾病形成。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型克汀病及影响生育而出现的不育症,早产儿、死产、先畸形儿等这些病统称为“碘缺乏病”。 (2)碘缺乏有什么危害? 严重碘缺乏会得“大脖子病”。在医学上叫地方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大可引起吞咽困难、气促、声音嘶哑、精神不振。也可演变为甲状腺肿瘤,病人十分痛苦。甚至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孕妇缺碘不仅操作自身健康,而且容易造成死胎,自然流产和早产。缺碘的胎儿特别容易受碘缺乏的危害,不仅会造成体重儿、先天畸形、单纯性聋哑等,更重要的是引起不可恢复的大脑发育损害,重者呆傻、矮小、聋哑、瘫痪,轻者智力低下,影响学习。 (3)儿童青少年碘缺乏危害有哪些? 儿童青少年对碘缺乏比较敏感,突出的表现是甲状腺肿大。一般来说,甲状腺肿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女孩肿大率普遍高于男孩。补碘以后,经过一定时期甲状腺肿大可以恢复正常。因此,一定年龄组(6-12岁或8-10岁)甲状腺肿大率常用于评估人群碘缺乏状况、干预措施效果和病情监测。儿童青少年碘缺乏会对生长发育特别是智力发育造成损害,碘缺乏地区的儿童智力发育没有达到应该有的水平。如果以智力商数表示,碘缺乏使儿童智力商数丢失10-15个百分点。

麻风病防治知识讲座.

麻风病防治知识讲座 主讲人:徐进军 一、麻风病是一种什么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传染性皮肤病。主要侵犯皮肤和浅表神经。临床上常有皮肤和神经症状。晚期病人可有眼、鼻、咽喉、淋巴结及内脏损害。 二、麻风病是怎样传染的? 麻风病的病源菌是麻风杆菌。麻风病的主要传染方式是直接接触传染,即健康人破损的皮肤和粘膜直接接触病人含有麻风杆菌的皮损或粘膜损害。 其次是间接接触传染。即健康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经常接触病人用过的生活用品或生产工具而造成感染。 感染了麻风杆菌不一定发病。是否发病主要决定于本人机体对麻风杆菌的抵抗力(免疫力)据调查统计95%以上的成人对麻风病有免疫力。世界上曾有二十多人自愿把麻风病杆菌接种到自己身上,经观察都没有发生麻风病。证明麻风病发病率很低,并不可怕。 三、麻风杆菌的抵抗力强? 麻风杆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相对较弱。经紫外线照射30-60

分钟或经日光直射2小时即完全失去活力,但在碎冰中保存20天后或在室温(14-24℃)条件下保存2周,活力才完全丧失;麻风菌对热十分敏感, 60℃10-30分钟即完全失活。 四、感染了麻风菌就一定会得麻风病? 绝大多数人(约占95%)对麻风杆菌具有特异性免疫力,即使麻风杆菌侵入机体也很快会被消灭而不引起发病,只有很少部分免疫力低下或存在免疫缺陷者才会导致发病。 五、得了麻风病有哪些表现? 1、面部浮肿、发红、发光,似酒醉面容。常伴有眉毛稀疏脱落及脸部蚁行感或异物感。 2、身上生斑、起结节或斑块。有的斑块象癣,但不痒,用治癣的方法治不好。 3、皮肤麻木、不出汗。特别是那些斑和斑块处。有的筋痛(神经痛)作风湿治疗无效。 4、手指伸不直,虎口无肉(肌肉萎缩)形如鸡爪。 5、足底溃烂,无明显疼痛,久治不愈。 6、走路跛脚,步态异常。 7、口角歪斜,不能作吹口哨动作。 8、眼睛闭不拢。似兔眼。

麻风病主题班会教案

麻风病主题班会教案 七(12)班 教学目的: 1、认识麻风病的传染源症状、表现及防护知识,掌握麻风病的防病知识,养成 良好的卫生习惯。开展宣传,普及麻防知识,争取早防、早治。 2、消除人群对麻风病人的偏见和歧视,提高麻风病的发现水平。 教学重点: 1、认识麻风病的症状、表现及防护知识。 2、宣传麻风病的治疗和防治的知识 教学难点: 掌握麻风病的预防防知识。 教学过程: (一)、麻风病是一种什么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传染性皮肤病。主要侵犯皮肤和浅表神经。临床上常有皮肤和神经症状。晚期病人可有眼、鼻、咽喉、淋巴结及内脏损 害。 (二)、麻风病是怎样传染的? 麻风病的病源菌是麻风杆菌。麻风病的主要传染方式是直接接触传染,即健康人破损的皮肤和粘膜直接接触病人含有麻风杆菌的皮损或粘膜损害。其次是间接接触传染。即健康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经常接触病人用过的生活用品而造成感染。感染了麻风杆菌不一定发病。是否发病主要决定于本人机体对麻风杆菌的抵抗力根据调查统计95%以上的成人对麻风病有免疫力。世界上曾有二十多人自愿把麻风病杆菌接种到自己身上,经观察都没有发生麻风病。证明麻风病发病率很低, 并不可怕。 (三)、得了麻风病有哪些表现? 1、面部浮肿、发红发光,似酒醉面容。常伴有眉毛稀疏脱落及脸部蚁行感或异物感。 2、身上生斑、起结节或斑块。有的斑块象癣,但不痒,用治癣的方法治不好。 3、皮肤麻木、不出汗。特别是那些斑和斑块处。有的筋痛(神经痛)作风湿治疗无 效。 4、手指伸不直,虎口无肉形如鸡爪。 5、足底溃烂,无明显疼痛,久治不愈。 6、走路跛脚,步态异常。 7、口角歪斜,不能作吹口哨动作。

地方病防治优秀教案

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碘缺乏会引起哪些疾病。 2.让学生知道,怎样预防碘的缺乏。 教学器具: 教材宣传挂图合格碘盐样品(有碘盐标志的包装袋)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碘缺乏病防治知识讲解 碘是一种人体必须的化学营养物质,人体缺碘会造成碘缺乏病。碘缺乏病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和受危害人数最多的一种地方病。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碘的国家之一,碘缺乏病流行范围广,发病人数多,而且病情较重。 一、缺碘有什么危害 缺碘能引起大家熟知的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粗脖根),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还能引起流产、早产、死胎、先天性畸形、聋哑,更重要的是胚胎期和婴幼儿缺碘会引起大脑发育障碍。 综上所述,缺碘对健康有很大危害,而最大的危害是影响智力发育。因此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和学龄儿童是防治碘缺乏病的重点对象。 二、如何防治碘缺乏 1.全民使用碘盐。全民使用碘盐能有效地预防碘缺乏病,这是全世界公认的安全、有效、方便和价格便宜的补碘方法。但购买碘盐后应该注意密封、避光、避风、避免受热和久存,以防止碘的丢失,并且要坚持常年使用。 2.,如海带、海鱼、海虾和紫菜等。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些含碘丰富的食品三、如何积极宣传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国家将每年5月15日确定为碘缺乏病防治宣传日,通过健康教育活动让大家掌

握防治碘缺乏的科学知识。学校的老师、学生要把碘缺乏的防治知识告诉家长,传播给社会,督促家长购买碘盐,使防治碘缺乏病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做到长期坚持食用碘盐,实现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四、碘缺乏病宣传教育核心信息有哪些 (一)碘缺乏病宣传教育的宣传要点 1.碘缺乏危害在我国是普遍的、长期存在的。 2.人体缺碘不仅影响生长发育,更重要的是影响智力发育。 3.碘缺乏是可以预防的,最简便、安全、有效的措施就是长期坚持食用碘盐。4.制售、贩卖非碘食盐违反国家法律。 (二)碘缺乏病宣传教育的核心信息 儿童缺碘: 1.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低下; 2.智力低下、体格发育落后。 成人缺碘: 甲状腺肿大,无力,易疲劳,劳动能力低下。 预防碘缺乏病的主要方法: 1.长期坚持食用合格碘盐,食用合格碘盐是消除碘缺乏病的根本措施; 2.应购买带有防伪标志的碘盐,不购买或不食用非碘盐; 3.炒菜不能用碘盐爆锅,要等菜熟后再放盐; 4.腌菜也要用碘盐。 二、老师总结 重复碘缺乏病的危害,购买和食用碘盐的重要性,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如何用自己的眼睛识别合格碘盐,到什么地方购买合格碘盐,什么样的盐不能买等等。然后让学生把以上学到的知识告诉家长,并劝说家长正确购买和食用碘盐。

最新版麻风病防治知识讲座

麻风病防治知识 主讲人:陈军 2016年1月31日世界麻风病日,主题:“加速行动消除麻危富” 一、什么是麻风病? 麻风病又叫“癞子”或“大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传染性皮肤病,在我国流行已2000多年。麻风杆菌主要侵犯皮肤黏膜和周围神经。麻风杆菌侵犯皮肤黏膜,在临床上表现为斑疹、丘疹、浸润、溃疡等,麻风杆菌侵犯周围神经,使周围神经发生形态和功能的改变,表现为皮肤损害处感觉丧失、失汗、干燥、毛发脱落,局部组织吸收、萎缩,甚至产生严重的畸残。 二、麻风病是怎样传染的? 麻风病的病源菌是麻风杆菌。麻风病的主要传染方式是直接接触传染,即健康人破损的皮肤和粘膜直接接触病人含有麻风杆菌的皮损或粘膜损害。其次是间接接 触传染,即健康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经常接触病人用过的生活用品或生产工具而造成感染。感染了麻风杆菌不一定发病,是否发病主要决定于本人机体对麻风杆菌的抵抗力(免疫力),据调查统计95%以上的成人对麻风杆菌有免疫力。世界上曾有二十多人自愿把麻风病杆菌接种到自己身上,经观察都没有发生麻风病。证 明麻风病发病率很低,并不可怕。 三、得了麻风病有哪些表现? 1 、面部浮肿、发红、发光,似酒醉面容,常伴有眉毛稀疏脱落及脸部蚁行感或异物感。 2 、身上生斑、起结节或斑块,有的斑块象癣,但不痒,用治癣的方法治不好。 3 、皮肤麻木、不出汗,特别是那些斑和斑块处,有的筋痛(神经痛)作风湿治疗无效。 4 、手指伸不直,虎口无肉(肌肉萎缩)形如鸡爪。 5、足底溃烂,无明显疼痛,久治不愈。 6、走路跛脚,步态异常。 7 、口角歪斜,不能做吹口哨动作。 麻风病可具备上述症状,但有上述症状者不一定是麻风病,应找医生仔细检查,以求确诊。 四、麻风病能治好吗? 麻风病是完全可以治好的,特别是近几年来采用了世界卫生组织推广的麻风病联合化疗方案免费治疗,加快了治愈速度,缩短了疗程,提高了治愈率。 五、怎样预防麻风病? 1 、麻风病的预防主要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旦发现有麻风可疑症状,请尽快到当地地防所、疾控中心就诊; 2 、大力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科学道理,使广大群众都懂 得麻风病的防治知识。正确对待和善待麻风病人,使病人不因讳疾忌医而延误病情和治疗,以至于增加社会上的传染病,造成对健康人的威胁。 3 、搞好爱国卫生运动,增强体质,减少发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外周神经以及多菌型麻风的上呼吸道。麻风病主要通过上呼吸道或密切接触传播。发病后如未及时治疗和处理,可致严重的畸残,给病人、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的精神和经济压力,对人类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医学进步,麻风病已经成为一种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主题班会教案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的: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碘,什么是碘缺乏病以及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碘,什么是碘缺乏病。 教学难点:知道碘缺乏会出现的状况。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了解碘: 碘——人体的微量元素。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维持正常新陈代谢,保证人体健康必需的微量元素。 碘虽然在人体的含量极低,但作用却很重要,绝对不能少了它,一旦人体缺少了碘,就会发生一系列的病态,也就是所谓的“碘缺乏病”。碘—合成甲状腺素的原料,甲状腺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胎儿和青少年的发育与成长,尤其是它对神经系统及智力正常发育的影响更为重要。 作为合成甲状腺激素重要原料的碘,如果缺乏,则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量就减少或不足,进而影响新陈代谢、阻滞机体发育生长、使整个机体的生理功能异常。首当其冲的则是对神经系统与智力发育的影响,导致不同程度的智力损害、弱智或智力残疾。 2、人为什么会缺碘? 人体需要的碘绝大部分来自日常生活的饮食之中。然而,世界上很多地区,尤其我们中国的大片国土上的土壤、江河、湖泊及空气中的碘含量都很低。这些地方出产的粮食、蔬菜、水果以及其他植物的碘含量也很少;饲养出来的的家畜、家禽乃至野生动物,体内的碘含量也不多。 如果人们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缺碘环境,又只吃当地产的饮食,当然就不能得到足够碘供应。如果3——6个月内又得不到足够量 碘的补充,就会出现碘缺乏的症状,继而导致碘缺乏病。 3、什么是碘缺乏病(IDD)?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中的水、土壤缺乏碘造成植物、粮食中碘含量偏低,使机体碘的摄入不足而导至的一系列损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侵犯人群最多的一种地方病。在五大洲的154个国

麻风病防治知识问答

麻风病防治知识问答 1、什么是麻风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支杆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严重者可累及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如不早发现、早治疗,可造成眼、手、足的畸残。 2、麻风病可怕吗? 麻风虽然很少引起死亡,但可导致肢体残废和畸形,使患者丧失劳动力,群众常把它叫做“癞子病”,“鸡爪风”,“歪嘴风”等。并因此而遭受歧视和排斥,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 3、麻风病流行有多长时间? 麻风病是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在全球广发流行已3000多年,为世界三大慢性传染病之一。 4、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麻风病属于哪类法定管理的传染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麻风病属于丙类传染病。 5、麻风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一般认为,麻风的传染源是未经治疗过的麻风患者,其中多菌型患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多菌型患者的传播效率是少菌型患者的4-11倍。多菌型患者的家庭接触者发生麻风的危险性是一般人群的5-10倍。 6、麻风病是怎样传染的? 一般来说有直接和间接接触两种传染方式。直接接触传染是指与麻风病人长期密切接触,如同吃、同住而被感染的,这种传染的可能性较大;间接接触传染是指健康人使用过麻风病人用过的毛巾、手帕、食具、生产工具等而被感染,但这种传染的可能性很小。 7、麻风病传染方式有几种? 麻风病传染方式一般来说有直接接触传染和间接接触传染二种。 8、那种传染性大? 其中以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较大。 9、什么是直接接触传染? 和麻风病人长期密切直接接触如同吃、同住生活在一起而被传染的叫做直接接触传染。 10、什么是间接接触传染? 健康人使用传染性麻风病人用过的毛巾、手帕、食具、生产工具等而被传染的叫做间接接触传染。这种传染的可能性很小。 11、传染上麻风病要具备那些条件? 健康人感染麻风病,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同传染性麻风病人(或传染性麻风病人排出的麻风杆菌所污染的东西)长期密切接触。二是本人的皮肤有破溃,并且感染了麻风杆菌。三是机体对麻风杆菌抵抗力低下。三者缺一都不可能感染上麻风病。但主要决定于人体的抵抗力。 12、当前有疫苗预防麻风病吗? 当前麻风病尚无疫苗可用,尽早发现新病人并及时予以规则全程联合化疗是主要控制传播的措施。 13、麻风病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麻风病的早期症状就是皮肤上出现各种皮疹,且伴有感觉丧失(麻木)干燥闭汗;或伴有外周神经干粗大。 14、麻风病人需要隔离治疗吗? 不需要。现代对麻风病均采取社会防治措施,即在门诊、家庭接受治疗,不需要隔离。只要坚持服药,可以边治疗、边工作、边学习,很快即可治愈。 15、得了麻风病是否一定会出现畸形? 不会的,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及时正确处理麻风反应并在医生指导下规则服药,可以使现症麻风病人不发生任何畸残。 16、麻风病会遗传吗? 麻风病是不会遗传的。因为麻风病是细菌性所致的一种传染性疾病。麻风病人所生的婴儿,只要在出生后及时和母亲隔离抚养,就不会得上麻风病。至于某些病人的个别子女也得上麻风病,那是由于患麻风病的父亲或母亲对子女没有做好预防隔离工作而长期密切接触被传染上麻风病,这和遗传并无关系。 17、正常人是否易得麻风病? 机体感染麻风杆菌后是否发病,与宿主对麻风杆菌的细胞免疫功能有直接关系。免疫学研究表明,95%左右的健康人对麻风菌具有这种先天的免疫力,在接触麻风患者后并不发病,只有少数人对麻风易感。因此,麻风病与结核病一样,受感染的人多,而发病者却少。 18、麻风病的潜伏期有多长? 从麻风杆菌侵入人体到出现症状,这段时间叫做潜伏期。麻风病的潜伏期一般2-5年,最长可达10

麻风病防治知识

麻风病防治知识 主讲人:张举峰 一、麻风病是一种什么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传染性皮肤病。主要侵犯皮肤和浅表神经。临床上常有皮肤和神经症状。晚期病人可有眼、鼻、咽喉、淋巴结及内脏损害。 二、麻风病是怎样传染的? 麻风病的病源菌是麻风杆菌。麻风病的主要传染方式是直接接触传染,即健康人破损的皮肤和粘膜直接接触病人含有麻风杆菌的皮损或粘膜损害。 其次是间接接触传染。即健康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经常接触病人用过的生活用品或生产工具而造成感染。 感染了麻风杆菌不一定发病。是否发病主要决定于本人机体对麻风杆菌的抵抗力(免疫力)据调查统计95%以上的成人对麻风病有免疫力。世界上曾有二十多人自愿把麻风病杆菌接种到自己身上,经观察都没有发生麻风病。证明麻风病发病率很低,并不可怕。 三、麻风杆菌的抵抗力强? 麻风杆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相对较弱。经紫外线照射30-60分钟或经日光直

射2小时即完全失去活力,但在碎冰中保存20天后或在室温(14-24℃)条件下保存2周,活力才完全丧失;麻风菌对热十分敏感, 60℃10-30分钟即完全失活。 四、感染了麻风菌就一定会得麻风病? 绝大多数人(约占95%)对麻风杆菌具有特异性免疫力,即使麻风杆菌侵入机体也很快会被消灭而不引起发病,只有很少部分免疫力低下或存在免疫缺陷者才会导致发病。 五、得了麻风病有哪些表现? 1、面部浮肿、发红、发光,似酒醉面容。常伴有眉毛稀疏脱落及脸部蚁行感或异物感。 2、身上生斑、起结节或斑块。有的斑块象癣,但不痒,用治癣的方法治不好。 3、皮肤麻木、不出汗。特别是那些斑和斑块处。有的筋痛(神经痛)作风湿治疗无效。 4、手指伸不直,虎口无肉(肌肉萎缩)形如鸡爪。 5、足底溃烂,无明显疼痛,久治不愈。 6、走路跛脚,步态异常。 7、口角歪斜,不能作吹口哨动作。 8、眼睛闭不拢。似兔眼。麻风病可具备上述症状,但有上述症状者不一定是麻风病,应找医生仔细检查,以求确诊。 为便于基层防治人员和广大群众认识和报告麻风病,将麻风病特征概括为十大线索口诀作为参考: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育教案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五(2)班 2014年5月27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有关碘、碘缺乏病、碘缺乏病的危害、儿童青少年碘缺乏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碘缺乏病,了解盐的作用和功能,为碘缺乏病宣传设计口号。 2、使学生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教学方法:问题解答式、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设计: (一)利用视频导入新课 1、师播放有关碘缺乏病的视频。 2、学生初步获得有关碘缺乏病的知识。 (二)碘知识攻关 (1)师提问,学生攻关解决: 什么是碘?什么是碘缺乏病? 碘(化学符号为I)是一种活泼的具有氧化剂作用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能溶于水的碘化物形式存在。自然界含量稀少,在地壳中的含有量位居第47位。除在海水中含量较高(每升海水含50-60微克)以外,大部分土壤、岩石、水中的含量都很低微。我们把自然环境碘含量微到不能满足人体最低需要时称之为环境碘缺乏。同样,把人体内碘

营养不足称为体内碘缺乏。在本书和其它出版物中所见到的缺碘和碘缺乏是同义词,可互相代用。科学家们一致公认环境碘缺乏是碘缺乏病的最重要致病原因。 (2)碘缺乏有什么危害? 严重碘缺乏会得“大脖子病”。在医学上叫地方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大可引起吞咽困难、气促、声音嘶哑、精神不振。也可演变为甲状腺肿瘤,病人十分痛苦。甚至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孕妇缺碘不仅操作自身健康,而且容易造成死胎,自然流产和早产。缺碘的胎儿特别容易受碘缺乏的危害,不仅会造成体重儿、先天畸形、单纯性聋哑等,更重要的是引起不可恢复的大脑发育损害,重者呆傻、矮小、聋哑、瘫痪,轻者智力低下,影响学习。 (3)儿童青少年碘缺乏危害有哪些? 儿童青少年对碘缺乏比较敏感,突出的表现是甲状腺肿大。一般来说,甲状腺肿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女孩肿大率普遍高于男孩。补碘以后,经过一定时期甲状腺肿大可以恢复正常。因此,一定年龄组(6-12岁或8-10岁)甲状腺肿大率常用于评估人群碘缺乏状况、干预措施效果和病情监测。儿童青少年碘缺乏会对生长发育特别是智力发育造成损害,碘缺乏地区的儿童智力发育没有达到应该有的水平。如果以智力商数表示,碘缺乏使儿童智力商数丢失10-15个百分点。 (4)目前,世界以及碘缺乏病人现状? 碘缺乏病是世界性疾病,全球有110个国家共16亿人生活在缺碘地区,每年因缺碘造成死胎3万,新生儿智力和身体发育障碍12万,地方性甲状腺肿5.66亿,克汀病人600万以上,脑功能受损病人高达3亿人。 碘缺乏病是一种世界性地方病,我国是世界上碘缺乏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原病区人口达4.25亿,约占世界病区人口的40%,亚洲病区人口的60%。 目前,我国仍有700万地方性甲状腺重病人和19万克汀病人,14岁以下的智力残疾儿童有539万人。 我国现有智力残疾人1017万,其中80%以上是因缺碘造成,如不采取防治措施,每年还将有数量相当可观的智残儿出生。

麻风病教案设计

预防麻风病教案 预防麻风病为你为我为他

维护家庭幸福靠你靠我靠他 东营小学预防麻风病知识教育教案教学目的: 1、为全面普及麻风病防治知识,营造全社会参与防治麻风病氛围。 2、利用学生传播家长及周围人群的途径,广泛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知识、国家免费救治政策及发现病人的激励措施。 3、消除人群对麻风病人的偏见和歧视,提高麻风病发现水平,为早日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病打下基础。 教学重难点: 利用学生传播家长及周围人群的途径,广泛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知识、国家免费救治政策及发现病人的激励措施。 教学难点: 消除人群对麻风病人的偏见和歧视,提高麻风病发现水平,为早日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病打下基础。

主题一:麻风病的了解时间:2013年3月19日地点:国旗广场 人员:东营小学全体师生主讲: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

二、麻风病知识讲解。 麻风病是一种什么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传染性皮肤病。主要侵犯皮肤和浅表神经。临床上常有皮肤和神经症状。晚期病人可有眼、鼻、咽喉、淋巴结及内脏损害。 麻风病是怎样传染的? 麻风病的病源菌是麻风杆菌。麻风病的主要传染方式是直接接触传染,即健康人破损的皮肤和粘膜直接接触病人含有麻风杆菌的皮损或粘膜损害。其次是间接接触传染。即健康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经常接触病人用过的生活用品或生产工具而造成感染。 感染了麻风杆菌不一定发病。是否发病主要决定于本人机体对麻风杆菌的抵抗力(免疫力)据调查统计95%以上的成人对麻风病有免疫力。世界上曾有二十多人自愿把麻风病杆菌接种到自己身上,经观察都没有发生麻风病。证明麻风病发病率很低,并不可怕。 三、归纳小结。 主题二:麻风杆菌的抵抗力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案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案 篇一: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教案 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案 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碘缺乏会引起哪些疾病。 2.让学生知道,怎样预防碘的缺乏。 教学器具: 教材宣传挂图合格碘盐样品(有碘盐标志的包装袋)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碘缺乏病防治知识讲解 碘是一种人体必须的化学营养物质,人体缺碘会造成碘缺乏病。碘缺乏病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和受危害人数最多的一种地方病。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碘的国家之一,碘缺乏病流行范围广,发病人数多,而且病情较重。合格的碘盐里含有我们每天所需要的碘,我们每天必须吃入一定量的碘盐才能够维持正常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才能够保证正常的学习、工作、劳动和生活,就象我们每天必须吃饭一样重要。学生不吃碘盐,个子长不高,学习学不好,还会得甲状

腺肿大(粗脖子病)。 一、缺碘有什么危害? 缺碘能引起大家熟知的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粗脖根),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还能引起流产、早产、死胎、先天性畸形、聋哑,更重要的是胚胎期和婴幼儿缺碘会引起大脑发育障碍。综上所述,缺碘对健康有很大危害,而最大的危害是影响智力发育。因此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和学龄儿童是防治碘缺乏病的重点对象。 二、如何防治碘缺乏? 1.全民使用碘盐。全民使用碘盐能有效地预防碘缺乏病,这是全世界公认的安全、有效、方便和价格便宜的补碘方法。但购买碘盐后应该注意密封、避光、避风、避免受热和久存,以防止碘的丢失,并且要坚持常年使用。 2.,如海带、海鱼、海虾和紫菜等。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些含碘丰富的食品 三、如何积极宣传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国家将每年5 月15 日确定为碘缺乏病防治宣传日,通过健康教育活动让大家掌握防治碘缺乏的科学知识。 学校 的老师、学生要把碘缺乏的防治知识告诉家长,传播给社会,督促家长购买碘盐,使防治碘缺乏病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做到长期坚持食用碘盐,实现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麻风病防治知识竞赛复习题库学习资料

麻风病防治知识竞赛 复习题库

麻风病防治知识竞赛试题 乡镇:工作单位:姓名:成绩: 一、是非题(每题1分) 1、麻风畸残多属不可逆性损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经治疗的多菌型麻风是麻风的主要传染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表明,麻风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发麻风患者麻风杆菌检测结果一定是阳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被麻风菌污染的土壤、水源或昆虫能够造成麻风病的传染。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绝大多数感染者对麻风菌具有正常的免疫力,即使感染了麻风杆菌也不会发病。____(√) 7、发生急性或无痛性神经炎应及时给与抗生素治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一个家庭有两个及以上麻风病患者,说明麻风具有遗传性。 ____________________(╳) 9、复杂性溃疡病史较长,常反复发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麻风所致的残疾可以在后期经手术予以纠正而完全康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麻风反应分为Ⅰ型反应、Ⅱ型反应和混合型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虹膜睫状体炎是麻风Ⅱ型反应症状之一,如处置不当或任其发展,可导致失明。___(√)

健康教育麻风病防治知识教案

健康教育麻风病防治知 识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毕节五小健康教育教案《麻风病常识及防治知识》教学目的: 1、为全面普及麻风病防治知识,营造全社会参与防治麻风病氛围。 2、 2、利用学生传播家长及周围人群的途径,广泛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知识、国家免费救治政策及发现病人的激励措施。 3、消除人群对麻风病人的偏见和歧视,提高麻风病发现水平,为早日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病打下基础。 4、 教学重难点: 1、利用学生传播家长及周围人群的途径,广泛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知识、国家免费救治政策及发现病人的激励措施。 2、消除人群对麻风病人的偏见和歧视,提高麻风病发现水 平,为早日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病打下基础。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麻风病知识讲解。 麻风病是一种什么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传染性皮肤病。主要侵犯皮肤和浅表神经。临床上常有皮肤和神经症状。晚期病人可有眼、鼻、咽喉、淋巴结及内脏损害。

麻风病是怎样传染的? 麻风病的病源菌是麻风杆菌。麻风病的主要传染方式是直接接触传染,即健康人破损的皮肤和粘膜直接接触病人含有麻风杆菌的皮损或粘膜损害。其次是间接接触传染。即健康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经常接触病人用过的生活用品或生产工具而造成感染。 感染了麻风杆菌不一定发病。是否发病主要决定于本人机体对麻风杆菌的抵抗力(免疫力)据调查统计95%以上的成人对麻风病有免疫力。世界上曾有二十多人自愿把麻风病杆菌接种到自己身上,经观察都没有发生麻风病。证明麻风病发病率很低,并不可怕。 麻风杆菌的抵抗力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麻风杆菌常识介绍。 麻风杆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相对较弱。经紫外线照射30-60分钟或经日光直射2小时即完全失去活力,但在碎冰中保存20天后或在室温(14-24℃)条件下保存2周,活力才完全丧失;麻风菌对热十分敏感,60℃10-30分钟即完全失活。 是否感染了麻风菌就一定会得麻风病? 绝大多数人(约占95%)对麻风杆菌具有特异性免疫力,即使麻风杆菌侵入机体也很快会被消灭而不引起发病,只有很少部分免疫力低下或存在免疫缺陷者才会导致发病。 二、得了麻风病有哪些表现? 1、面部浮肿、发红、发光,似酒醉面容。常伴有眉毛稀疏脱落及脸部蚁行感或异物感。 2、身上生斑、起结节或斑块。有的斑块象癣,但不痒,用治癣的方法治不好。 3、皮肤麻木、不出汗。特别是那些斑和斑块处。有的筋痛(神经痛)作风湿治疗无效。 4、手指伸不直,虎口无肉(肌肉萎缩)形如鸡爪。 5、足底溃烂,无明显疼痛,久治不愈。 6、走路跛脚,步态异常。 7、口角歪斜,不能作吹口哨动作。 8、眼睛闭不拢。似兔眼。 麻风病可具备上述症状,但有上述症状者不一定是麻风病,应找医生仔细检查,以求确诊。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案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案(总10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案(1) 一、课时目标 1.知道碘缺乏病有哪些主要表现。 2.了解碘缺乏给人的危害。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碘缺乏病的表现特征及对人造成的危害。 三、课前准备 教材、有关资料、宣传挂图。 四、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碘的有关知识和碘缺乏能引起疾病。今天我们再继续了解碘缺乏病有哪些表现特征和给我们的健康造成的危害。 (二)碘缺乏病的表现特征。 1.碘缺乏最明显的特征是甲状腺肿大。(俗称粗脖子病) 2.出示相关挂图和介绍有关资料,让学生感性认识碘缺乏病的特征。 3.简单介绍碘缺乏造成甲状腺肿大的原因,让形学生有初步的了解。 (三)碘缺乏的危害。 1.碘缺乏对成年人的危害。 对成年人最明显的影响是甲状腺肿大。成人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常见的如说话和行动迟缓、记忆力减退、淡漠无情与终日嗜睡。这些人多表现无力、易疲劳,体能下降和生活适应能力差,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2.碘缺乏对青少年的危害。

青少年对碘缺乏比较敏感,突出的表现也是甲状腺肿大。一般来说,甲状腺肿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女孩肿大率普遍高于男孩。补碘以后经过一定时期,甲状腺肿大可以恢复正常。儿童和青少年碘缺乏会对生长发育特别是智力发育造成损害,碘缺乏地区的儿童智力发育没有达到应该有的水平。如果以智力商数表示,碘缺乏会使儿童智力商数丢失10―15个百分点。 3.碘缺乏对婴幼儿的危害。 婴幼儿正处于脑发育的第二个关键时期。和胎儿一样,对碘缺乏极为敏感。胎儿的严重碘缺乏若延续到婴儿期继续存在,势必发展成为典型的克汀病患者。如果幼儿碘缺乏程度较轻,将可能出现克汀病征候谱的轻度组合,或成为亚临床克汀病或仅有轻度智力低下。在婴儿期仅表现为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反应及自身运动能力、智能和生长发育落后。较少出现甲状腺肿大。婴幼儿和胎儿一样是评估碘缺乏病流行程度的人群之一。 4.严重缺碘的智力缺陷不能恢复。 缺碘的最大危害是造成智力缺陷。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克汀病人的智力缺陷。克汀病多是因母亲妊娠期严重缺碘,胎儿随之缺碘,甲状腺素分泌不足,引起胚胎、胎儿、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发育分化不全或有缺陷,成为克汀病。 克汀病特有的症状如下: 最突出的症状是智力低下或弱智或白痴;身体矮小,下肢为短,年龄越大越明显;既聋又哑;面容丑陋;瘫痪。克汀病病人的智力缺陷是不可恢复的,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甚至不会主动进食,将终生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四)碘缺乏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们从前面已经清楚的看到,碘缺乏对人类最大危害就是损害大脑发育,导致智力落后或智力残疾。因其分布广泛、受害人群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