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疾病与常见致病菌
- 格式:doc
- 大小:77.00 KB
- 文档页数:5
临床常见细菌及其特点一般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一、革兰氏阳性球菌主要包括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等凝固酶阳性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一)葡萄球菌属表皮葡萄球菌人型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溶血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A:凝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1)生物学特点:凝固酶阳性,β溶血,耐盐。
(2)传染源与传播途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存在于人类鼻咽部粘膜和皮肤表面,可经手,打喷嚏,皮肤伤口传播。
(3)疾病:①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②化脓性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
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如:疖痈、脓肿等③严重的肺炎④脑膜炎、心内膜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全身性感染、同时也可引起中毒性休克综合症⑤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晚期肾脏疾病患者特别容易感染金葡菌。
⑥金葡菌尤其耐药金葡菌感染是引起住院患者感染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4)耐药性: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各类青霉素,头孢菌素和其他β-内酰胺类均交叉耐药。
mecA基因是MRS特有的耐药基因。
B:凝固酶阴性(二)链球菌(三)肠球菌属原属链球菌常见为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1、生物学特性:溶血或不溶血,触酶阴性2、传染源和途径:胃肠正常菌群,伤口感染,机会感染的致病菌3、致病:已作为医院感染重要的致病菌,国外上升为第3位的院感菌,泌尿道感染比较常见4、耐药性:(1)对头孢菌素,苯唑西林,单环类天然耐药,对青霉素敏感性较链球菌低,耐药由β-内酰胺类亲和力降低的低分子量的PBPs引起(2)耐药性最严重的为耐万古霉素的VRE表型共有VanA、VanB、VanC、VanD、VanE、VanG六型,最常见为VanA、VanB(3).屎肠球菌的耐药性较粪肠球菌高。
二、革兰氏阴性杆菌埃希菌属 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 肺炎克雷伯菌 沙门菌属 伤寒、肠炎沙门菌志贺菌属 痢疾、福氏、鲍氏、宋内志贺菌 变形杆菌属 奇异、普通变形杆菌 肠杆菌科 耶尔森菌属 鼠疫、小肠结肠耶尔森菌 肠杆菌属 阴沟、产气肠杆菌 枸橼酸杆菌属 枸橼酸杆菌普罗威登斯菌属 斯氏、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常见阴性杆菌包括 沙雷菌属 粘质沙雷菌假单胞菌属 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 非发酵菌 不动杆菌属 鲍曼不动杆菌(一)肠杆菌科以下为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特点(二)非发酵菌1、假单胞菌属:A、铜绿假单胞菌(Pae.)(1)生物学特性:革兰氏阴性,H2O2 (+),动力(+),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水和土壤),是重要的机会致病菌(2)传染源:常发生医院内感染,细菌可存在于空调机的水管、引流管、呼吸机、蔬菜和鲜花。
icu考试题及答案ICU(Intensive Care Unit,重症监护病房)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ICU收治患者的标准?A. 严重感染B. 需要机械通气C. 需要持续监测生命体征D. 轻度高血压答案:D2. 在ICU中,对于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以下哪个参数不是设置呼吸机时需要考虑的?A. 潮气量B. 呼吸频率C. 氧浓度D. 患者的年龄答案:D3. ICU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最常见的致病菌是?A. 金黄色葡萄球菌B. 大肠杆菌C. 铜绿假单胞菌D. 肺炎链球菌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4. ICU患者营养支持的方式包括哪些?A. 肠内营养B. 肠外营养C. 静脉注射D. 口服答案:A, B, D5. 下列哪些情况需要立即进行ICU患者的抢救?A. 心跳骤停B. 严重心律失常C. 呼吸衰竭D. 轻度贫血答案:A, B, C三、判断题6. ICU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不需要特别关注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对/错)答案:错7. ICU中对于所有患者都应该使用保护性约束,以防止意外伤害。
(对/错)答案:错四、简答题8. 简述ICU患者进行镇痛和镇静治疗的目的。
答案:ICU患者进行镇痛和镇静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焦虑,降低患者的代谢需求,减少氧耗,帮助患者更好地耐受机械通气等治疗措施,同时也有利于医疗护理操作的进行。
9. 描述ICU中如何预防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答案:预防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措施包括:严格执行手卫生,使用无菌技术进行气管插管等操作,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和加湿器,床头抬高30-45度以减少误吸,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感染控制,以及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等。
五、案例分析题10. 患者,男性,65岁,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入ICU治疗。
目前患者意识清醒,机械通气中,血气分析显示PaO260mmHg,PaCO2 50mmHg。
请问如何调整呼吸机参数以改善患者的氧合?答案:为了改善患者的氧合,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增加吸入氧浓度(FiO2),调整潮气量以避免肺泡过度膨胀,调整呼吸频率以改善通气,使用PEEP(正压呼气末正压)来提高肺泡的氧合作用,以及考虑使用肺复张手法等。
ICU第三季度院感分析引言概述:ICU(Intensive Care Unit,重症监护室)是医院中负责治疗危重病患者的特殊病房。
院感(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感染疾病的现象。
本文将对ICU第三季度的院感情况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控制院感的发生。
一、ICU第三季度院感分析1.1 感染来源分析在ICU中,院感的主要感染来源包括医护人员、患者自身、环境以及医疗器械等。
通过对第三季度的院感病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医护人员的感染率较高,可能是因为接触患者较多、操作繁琐,导致感染风险增加。
此外,患者自身的免疫力下降、环境卫生状况不佳以及医疗器械的不合理使用也是院感发生的重要原因。
1.2 常见院感病原体分析在ICU中,常见的院感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通过对第三季度的院感病例进行病原体检测,发现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院感类型。
其中,耐药菌的检出率较高,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肠杆菌等。
此外,真菌感染和病毒感染也有一定的发生率,需要引起重视。
1.3 院感防控策略分析为了降低ICU的院感发生率,应采取一系列的防控策略。
首先,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培训,提高操作规范和个人卫生习惯。
其次,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和卫生环境。
此外,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此外,加强患者的免疫力管理,提高其自身的反抗力,也是院感防控的重要措施。
二、结论通过对ICU第三季度的院感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医护人员感染率较高,细菌感染是主要的院感类型,而防控策略主要包括加强医护人员培训、环境清洁消毒和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这些分析结果为我们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院感防控措施提供了依据,匡助我们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
三、建议针对ICU第三季度的院感情况,我们建议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规范和个人卫生习惯。
同时,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和卫生环境。
ICU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发生在院内的感染。
引起院内感染的致病菌较多,且大多为多重耐药菌或泛耐药菌珠,往往感染严重,有效控制率低,病死率高。
重症监护室(ICU)是医院易感人群和易感因素的集中地,也是院内感染的高发区域。
文献报导ICU院内感染远远高出普通病房3~4倍[1]。
2010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ICU院内感染患者210例,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ICU住院患者680例,男450例,女230例;年龄3~97岁,平均62.3岁。
疾病包括重型颅脑损伤,高位颈髓损伤,胸部疾病,重症胰腺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
发生院内感染210例,院内感染率30.88%。
其中呼吸道感染133例(63.33%),泌尿系感染50例(23.81%),颅内感染6例(2.86%),伤口感染8例(3.81%),败血症8例(3.81%),感染性休克2例(0.95%),其它感染3例(1.43%)。
病原体包括鲍曼不动杆菌、热带假单丝酵母菌、肺炎克雷白菌属、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大肠杆菌、白色念球菌及其他少见菌种。
ICU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内在因素:①患者自身易感性:ICU内多为免疫力低下的儿童或老年患者,且病情较重,自身抵抗力较差,易受周围环境中感染因子的侵入;其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深静脉置管等有创操作,破坏了患者自身的天然屏障,使ICU 院内感染的几率增加。
②易感部位:呼吸道是ICU院内感染的首要部位,其次是泌尿系感染和颅内感染及伤口感染。
外在因素:①ICU内环境因素:ICU内危重患者较多,各种监护设备及操作仪器多;医护人员及相关人员相对较多,流动性大;ICU空间相对狭小,空气污染加重,导致呼吸道感染率增加。
不合理的建筑设计及不洁净的病区环境易增加院内感染的发病机会。
②ICU内的交叉感染:ICU内患者的病情复杂,致病菌种多,且大多为生存力及繁殖力较强菌株,易在病区内交叉传播。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xx年xx月xx日contents •感染性休克•心力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损伤目录01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主要由微生物感染引起,如腹腔内感染、胆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常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等。
原因感染性休克的发生与微生物毒素、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等有关,这些因素可导致机体免疫反应过度激活,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进一步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机制原因及机制患者有感染病史或已存在感染灶,出现持续性低血压(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40mmHg),组织灌注不良,尿量<30ml/h或无尿,心率>120次/分,体温>38℃或<36℃,可伴有酸中毒、意识障碍等症状。
诊断流程根据患者病史、症状及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等)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进行综合评估和诊断。
如有必要,可进行侵入性检查(如导管插入术、血管造影等)以明确诊断。
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及流程VS包括体位护理(如保持平卧位、抬高下肢等)、生命体征监测(如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尿量观察及记录、静脉通道维护、疼痛管理、心理疏导等。
护理措施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包括抗休克治疗(如补液、升压药物应用等)、抗感染治疗(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纠正酸中毒、维护脏器功能(如心肺功能支持、肾功能维护等)、营养支持等。
同时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实施方案护理措施及实施方案02心力衰竭原因心力衰竭主要由心脏泵血功能减退或丧失引起,常见原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
此外,过度劳累、情绪激动、感染、妊娠等也是诱因。
机制心力衰竭时,心脏无法有效泵血以满足全身组织的需求,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灌注不足,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乏力、头晕等。
ICU内感染微生物分类抗生素分类㈡抗生素具体用药第九章SICU常用抢救药物的计算方法硝酸甘油50mg + NS 40ml 0.6ml/h (10ug/min)硝普钠50mg + NS 50ml 0.6ml/h (10ug/min)多巴胺 200mg + NS 30ml 4ml/h (5ug/kg/min)多巴酚丁胺200mg + NS 30ml 4ml/h (5ug/kg/min)去甲肾上腺素50mg + NS 25 mL 1.5ml/h (0.5ug/kg/min)胰岛素 50u +NS 50ml 5ml/h (0.1u/kg/h kg=50)阿端(哌库溴铵)0.08mg-0.1mg/kg 4mg-5mg 肾功能不全不超过0.04mg/kg 2mg仙林(维库溴铵) 70-100ug/kg 3.5-5mg/h (kg=50)咪唑安定15mg + NS 15 ml 2ml/h (2mg/h)施他宁 3mg + NS 50ml 4.1ml/h (250ug/h)吗啡10mg + NS 9ml可达龙(胺碘酮)首剂150 mg + NS 20 ml维持 300 mg + NS 44ml 小于等于6 ml(35mg/h)异丙酚首剂 40mg 维持 40mg/h尼莫同起始2小时 1mg/h (>70kg) 或 0.5mg/h(<50kg)可耐受者2小时后 2mg/h氨茶碱起始 250mg+ NS 40ml (30min内)维持 500mg+NS 50ml (5ml/h)利尿合剂 5%葡萄糖 250ml +多巴胺 20mg+立其丁 5-10mg+速尿80mg仙林(维库溴铵)首剂0.08—0.1mg/kg 补充0.03---0.05mg/kg 地高辛首剂 1—1.5mg/d 维持量 0.25—0.5mg/d多巴酚丁胺 20-40mg+100mlGS(40---120mg/d) 2.5—10ug/kg/min利多卡因首剂 50mg iv 无效 100mg /5-10min (<=500—800mg)维持 400mg +GS 500ml (<=1000—1500mg/d)胺碘酮首剂 5-10mg/kg iv 维持 300mg ivgtt <=30min去甲肾上腺素首剂 2mg/次8—12ug/min 维持 2---4ug/min阿拉明0.015—0.1g + NS 500ml ( 0.2---0.4mg/min)常用药物输注计算药名微泵药物浓度配制数字显示输入剂量常用剂量(mg/50ml) (ml/h)多巴胺体重(kg)×3 1 1.0μg/(kg•min)5--20μg/(kg•min)硝普钠体重(kg)×3 1 1.0μg/(kg•min)0.5--8μg/(kg•min)硝酸甘油体重(kg)×0.3 0.1μg/(kg•min)1--5μg/(kg•min)最大剂量10μg/(kg•min)多巴酚丁胺体重(kg)×3 1 1.0μg/(kg•min)5--20μg/(kg•min)肾上腺素体重(kg)×0.03 1 0.01μg/(kg•min)0.01—0.2μg/(kg•min)血糖调节对危重病人及术后血糖不稳定的患者目前临床多选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
ICU细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丁小红【期刊名称】《医药前沿》【年(卷),期】2024(14)9【摘要】目的:探讨如皋市人民医院2022年重症监护室(ICU)的细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12月如皋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2例患者送检样本的微生物检验结果,观察细菌种类与分布情况,并对主要菌种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92例患者微生物检验共检出细菌14种,检出数量居前4位的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21.74%)、金黄色葡萄球菌(13.04%)、奇异变形杆菌(11.96%)、铜绿假单胞菌(11.96%)。
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氨曲南、氨苄西林/舒巴坦等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0%及以上,对替加环素敏感率1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为100%,对四环素、利奈唑胺、达托霉素等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20%;奇异变形杆菌对环丙沙星、妥布霉素、复方新诺明等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为100%,对美罗培南等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10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等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超过70%,对妥布霉素敏感性超过80%。
结论:我院ICU病原菌种类较多,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居首位,主要致病菌的整体耐药性较强且具有广泛耐药的特点,对ICU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开展长期监测切实且必要。
【总页数】4页(P125-128)【作者】丁小红【作者单位】如皋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相关文献】1.成人ICU与非ICU病区常见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2.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3.威海地区8家医院ICU与非ICU呼吸道来源G-菌感染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性分析4.对发生肠杆菌科细菌所致血流感染ICU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的分析5.ICU老年患者血流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ICU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护理措施综合ICU是各科危重病患者的集中收治区域。
为了方便气道管理以及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建立人工气道就成为了进行机械通气的常见治疗措施。
由于患者病情重,免疫力低下,住院时间长,接受多种创伤性诊疗,使用大量广谱抗菌药物,极易引发院内感染和出现耐药,尤其是呼吸道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
本文对ICU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现况進行综述。
标签:呼吸道感染、ICU、病菌、相关因素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建立越来越受到重视,从而使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
ICU 感染最常见的部位是呼吸道,在引起的系统器官衰竭中感染是最主要的因素,如果不加以预防,甚至会引起死亡。
在医院中,导致感染微生物的种类以及数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这样也会导致其耐药率也随之迅速的飙升,这种情况在ICU 中就显得非常突出。
本文主要就是选取某院在2013年的患者进行研究。
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份至2013年12月份本院ICU病房患者100例,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在13~78岁,平均年龄48岁。
住院时间 3 d~184 d.发生院内感染66 例[1]。
对66例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气管护理等相关的护理措施,患者状况有所好转。
2.感染相关护理措施2.1 抬高床头美国疾控中心已经建议,医务工作者将床头抬高到30到45度来减少V AP 的发生,前提是患者无特殊禁忌症。
当患者取平卧位时,胃内容物易逆流人食管,返流的胃内容物含有细菌易积聚在咽喉部,误吸进入气管、支气管及肺组织,发生肺部的感染。
Kollef报告指出,仰卧的头部位置可能引起误吸的发生增加V AP 的机率,从而增加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将床头升高到45度的患者的临床诊断和微生物学方面都确认了肺炎发病率及感染机率都要比平躺着的病人低[2]。
2.2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操作前后规范六步洗手法,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强烈建议即使医务人员佩戴手套,在对患者进行直接护理前、后,或者可能被患者分泌物污染的情况下都要进行手部消毒,加强病区内的消毒隔离,尽量减少各类侵入性操作,必要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原则,避免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