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鉴赏“五角度”
- 格式:pptx
- 大小:607.38 KB
- 文档页数:6
鉴赏现代文学作品的常见角度和内容当我们捧起一本现代文学作品,就仿佛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个世界或许充满了现实的无奈,或许洋溢着理想的光芒,或许隐藏着深深的思考。
要真正领略这个世界的魅力,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鉴赏。
首先,从作品的主题入手是一个关键的角度。
主题是作品的灵魂所在,它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社会、人性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比如,有的作品探讨了人性的善恶,有的关注社会的不公与变革,还有的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通过分析主题,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深层意义。
比如鲁迅的《狂人日记》,其主题是对封建礼教和旧传统的深刻批判。
作者通过狂人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我们在鉴赏时,就要思考作者为何选择这样的主题,以及这个主题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其次,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是不容忽视的。
人物是作品的核心,他们的性格、行为和命运构成了故事的主线。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能塑造出个性鲜明、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
比如《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从一个充满朝气和梦想的年轻车夫,逐渐在黑暗的社会中堕落。
我们可以分析祥子性格的变化,以及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他的这种变化。
是社会的压迫?还是自身的弱点?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我们能更好地感受到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
再者,作品的情节发展也是鉴赏的重要方面。
一个好的情节应该有起有伏,充满悬念和冲突,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比如《活着》这本书,福贵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挫折,从富家子弟到一无所有,亲人相继离世。
但他依然坚强地活着。
在鉴赏时,我们要关注情节的转折和发展,思考作者如何通过情节的安排来展现主题和人物性格。
语言风格也是一个值得品味的角度。
作者的语言运用能够体现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有的语言简洁明快,有的则细腻华丽;有的朴实无华,有的充满诗意。
比如钱钟书的《围城》,语言幽默风趣,充满了讽刺和机智。
作者通过巧妙的比喻和俏皮的对白,将人物的性格和社会现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知识储备,小说阅读答题思路,人物形象探究“五角度”题型一:概括形象类知识储备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要素。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表现一定的主题。
全国卷一小说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
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1. 运用各种描写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2. 借助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来表现人物《锄》六安爷小说中人物的身份,所拥有的社会地位,以及他的人生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直接决定了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如《祝福》中的鲁四老爷,他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是封建礼教的坚决捍卫者,他思想僵化,反对新党,反对一切变革。
已经是民国时代了,而他的思想还停留在封建时代。
对于祥林嫂,他起初只是因为她是寡妇,觉得很不吉利罢了,但还能容忍;后来祥林嫂改嫁回来,他实在无法容忍,因为在他的封建伦理观念里,改嫁是女子最大的罪恶,他害怕玷污了祖先。
正是这种歧视,才彻底地毁灭了祥林嫂想要活下去的希望,她被扫地出门,悲惨而死,还要被骂一句“谬种”。
3. 借助情节来展现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情节是小说故事推进的过程,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人物的鲜明个性。
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必须从情节入手。
4. 把人物置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展现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活动的。
鉴赏人物如果离开了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就不可能正确理解人物,更不可能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因为人物的个性形成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关,作者塑造一个人物,都是把他当成特定历史时期的典型人物来塑造的。
小说艺术特色的探究角度1.表达方式角度看各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补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等。
2.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相生等手法。
3.修辞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结合小说原文中的具体语句来分析语言运用的准确、简练、生动,揭示表达的情感态度和艺术效果。
4.结构安排角度看是否有以下几种情况:开头结尾各有特色(首尾照应);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等。
5.选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处理是否合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6.语言运用角度看作者的语言风格,看作者在段落安排、句式选用、词语运用等方面的特点,看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特征。
人物语言个性化、寓意深刻、批评锋芒含蓄而尖锐、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富有方言色彩等附:结构安排(材料安排+布局谋篇)材料安排——材料组织的方式。
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⑥从表现手法方面来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布局谋篇——铺垫、伏笔、过渡、照应、详略、衔接、主次、线索等【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一)记叙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叙述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注意】人称灵活变换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畅、思维不受阻碍。
叙述视角(作者的叙述视角;人物的叙述视角):全知视角、有限视角2、叙述方式顺叙:①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文章气势贯通;②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倒叙:增强文章感染力: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②强调内容,表达情感,深化主旨;增强文章生动性:③富于变化,避免平淡。
文学中的现代小说鉴赏现代小说是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真实生活为基础,以艺术手法进行再创造和表达。
在文学中,现代小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读者。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文学中的现代小说进行鉴赏。
一、文学中的现代小说概述现代小说是20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以故事情节为主线,通过描写人物形象、刻画社会现象等手法,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现代小说通过丰富多样的题材和独到的叙事方式,展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现代小说的题材多样性现代小说以其广泛的题材吸引了无数读者的关注。
它可以包括家庭、爱情、友情、社会问题、历史事件等各种丰富的主题。
通过对这些题材的描写,现代小说展示了不同人物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引发读者对社会和人性的深思。
三、现代小说的叙事方式现代小说采用了多种叙事方式,使得作品更富有艺术表现力。
其中,第一人称叙事和第三人称叙事是两种常见的方式。
第一人称叙事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读者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和思想活动;而第三人称叙事则更加客观,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故事的发展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四、现代小说的艺术风格现代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些作家通过运用象征、隐喻、对比等手法,赋予作品更多的艺术魅力。
同时,现代小说也极富实验精神,一些作家尝试创新的叙事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使得作品更加引人入胜。
五、现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在文学史上,有许多现代小说被誉为经典之作。
例如,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通过对主人公心理变化的描写,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不公;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以多样的叙事视角,展示了人性的种种困境和力量的对抗;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勾勒了青年一代的迷茫和成长。
六、现代小说的价值意义现代小说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思考。
它承载着作家对人类命运和社会问题的关切,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和想象,引导读者思考人生、面对困境。
文学鉴赏的角度及鉴赏写作文学,宛如一座神秘而丰富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发掘。
而文学鉴赏,就是我们打开这座宝藏的钥匙。
通过文学鉴赏,我们能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领略文学的魅力。
那么,如何进行文学鉴赏呢?这就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审视作品,并掌握一定的鉴赏写作方法。
一、文学鉴赏的角度1、从作品的主题入手主题是作品的核心和灵魂。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有着深刻而独特的主题。
通过对主题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在《红楼梦》中,作者通过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必然灭亡的命运,表达了对人性、爱情、命运等问题的思考。
在鉴赏时,我们要思考作品的主题是如何通过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体现出来的,以及主题对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2、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人物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能够使作品更加富有感染力。
在鉴赏人物形象时,我们要关注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语言风格等方面。
比如,在《水浒传》中,鲁智深的豪爽仗义、武松的英勇无畏、林冲的隐忍无奈,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要思考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些人物形象的,人物形象在作品中的作用是什么,以及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特点。
3、研究作品的情节结构情节是作品的骨架,它决定了作品的发展方向和吸引力。
一个好的情节应该具有合理性、连贯性和戏剧性。
在鉴赏情节时,我们要关注情节的起承转合、悬念设置、冲突解决等方面。
例如,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这一情节,通过孙刘联军与曹操大军之间的智谋较量和激烈战斗,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我们要思考情节的发展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以及情节对主题和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
4、关注作品的语言艺术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载体,作者通过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来传达思想和情感。
在鉴赏语言时,我们要关注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含蓄性。
比如,在李白的诗歌中,豪放飘逸的语言风格展现了他的豪迈情怀;在杜甫的诗歌中,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小说欣赏与解读小说是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表达等元素,展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阅读小说不仅可以带给我们娱乐和享受,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发我们对人性、社会问题以及人生意义的思考。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小说的欣赏与解读。
一、小说的背景与作者在欣赏一部小说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它的背景和作者。
小说的背景包括历史、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小说中所描绘的情节和人物。
同时,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创作动机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主题和意图。
二、小说的结构与风格每部小说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和风格,这些元素对于我们理解小说的内涵和深层含义起着重要的作用。
结构包括小说的章节划分、时间线索、叙事方式等,而风格则涉及到作者的语言运用、描写手法以及人物形象的刻画等方面。
通过分析小说的结构与风格,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深入挖掘小说的内在含义。
三、小说的主题与意义每部小说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意义,这是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核心信息。
主题是指小说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或者主要思想,而意义则是作者通过小说所要表达的观点或者价值观。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以及语言,我们可以揭示出小说的主题和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小说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四、小说的人物形象与情感表达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作者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通过言行举止、思想感情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思考和观察。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对人类行为和情感的揭示,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得对现实生活中人性的深刻思考。
五、小说的文化与社会背景小说作为文学形式的一种,往往会反映出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通过分析小说中所体现的文化元素和社会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同时,也可以通过对比现实生活与小说中的描写,思考和探讨社会问题以及人类命运的发展。
六、小说的阅读与批评在欣赏小说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和批评来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和意义。
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一、理清情节线索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
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
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活动,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要分析情节,就要抓线索,情节的发展离不开线索的贯穿。
有时故事情节比较复杂的小说还会有两条线索,如鲁迅的《药》就设置了两条情节线索。
文章可以以事物为线索,也可以以感情或心理活动为线索。
如巴金的《灯》开头是“窒闷”,中间有“心渐渐安定”“呼吸也畅快了许多”,结尾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抓住了这些,文章的情节和思路就得到了整体把握。
其次抓时空变化(或情节发展脉络)。
例如阅读鲁迅的《祝福》,抓住祥林嫂几次来鲁镇的不同时空及其肖像言行的变化,就可以较准确地把握全文的情节和思路,进而把握祥林嫂被封建礼教一步步摧垮的深刻主题。
当然,与分析情节有关的还要看选材、组材是否典型合理,文章结构是否完整,过渡照应是否自然恰切等。
二、分析人物性格人物指的是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他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通过对小说的整体阅读,能对各色人物做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
小说的鉴赏方法一原则1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性格、生平,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目的,才能准确把握文学作品。
2以意逆志:通过作品的文辞,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原意。
3关注局部,顾及整体。
二具体方法1思路:读懂全文→提炼中心大意(人、事、情、理)→认真读题干,明确思路→答题扣词题干中的关键词→尽量要点齐全(分值)2立意或中心思想:总结中心:本文通过记叙(描写)......事(起因+经过+结果)/物/景,揭示了......的道理,歌颂/鞭挞了......的品质/现象,表现了我......之情。
三小说的鉴赏一)小说:具有的形象性、典型性,表现在以人物刻画为中心的情节展开和环境描写。
二)基本原理和方法1抓住人物形象做具体剖析①分析人物性格是鉴赏小说的关键。
从塑造人物的方法入手:肖像(姿态、神情、服饰)、心理、行动和语言等。
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提示人物思想性格特征。
②理解环境(自然、社会)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表现作者情感,为刻画人物性格服务。
2把握作品的情节和结构:主要从结构、人物及人物关系、主题、时代背景等方面把握。
3深挖作品主题4品鉴小说的语言特色三)基本途径与方法1人物鉴赏: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A表现人物的手法:⑴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
B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如何鉴赏小说(一)把握故事情节1.分析情节的技法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1)情节的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2)情节的特点A.情节安排:①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开头倒叙式,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作用是制造悬念。
④结尾留空白。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
⑤线索贯穿到底式,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等。
B.情节安排基本技巧: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倒叙的作用:(1)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引人入胜。
(2)深化主题。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插叙的作用:(1)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3)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内容丰满。
(4)为后文铺垫,或照应前文。
2.解题方法(1)常见设问模式①某段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请作简述。
②将小说的某个情节抽去,对小说的人物刻画和主题的表现有没有影响?为什么?③为什么小说要几次写到某某事件?④小说在哪些方面对某某人物作了伏笔,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2)解题思路①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②塑造人物形象:发展了或表现了人物性格,③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
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人物形象(二)揣摩人物形象1.描写人物的技法及其作用①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姿态等的描写。
一小说的表达技巧【模式】指(指明所用技巧)+析(结合文句分析如何运用)+点(点明表达效果)。
1.叙事视角(即人称)(1)第一人称:①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抒胸臆,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②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读起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真实自然,但表现受限)(2)第二人称:①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②抒情自由灵活,便于感情交流,容易感染读者。
(亲切抒情)(3)第三人称:①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②更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更灵活自由地反映现实。
(客观灵活、但缺乏亲切)2、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①全知视角:更有利于全方位地表现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各种复杂关系。
第三人称大多是全知视角。
②有限视角:第一人称视角;第三人称中的傻子视角、儿童视角和成人受限视角(没有写人物心理等)。
比如:《尘埃落定》《爸爸爸》(傻子视角),《红高粱》《呼兰河传》(儿童视角),2017全国1《天嚣》(成人受限视角)3.故事情节的叙述方式(1)顺序:事件由头到尾依次叙述,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条理清晰。
(2)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可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和结构的单调,使叙述行文曲折有致。
(3)插叙:①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②丰富小说内容,使内容更充实。
③衬托中心人物,丰富情节,④深化文章……的主题。
(4)补叙:补充交代……,使内容更充实,结构更完整;丰富了文章内容。
插叙与补叙的区别在于: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插叙有情节;补叙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性的话。
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
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二小说的语言赏析1.从词语使用及其效果、句式选用及其效果、修辞使用及其效果、整体语言风格四个方面分析语言。
小小说的鉴赏小小说的鉴赏一、小说的结局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思维方向)好处: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如《项链》,07海南调研题《界河》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如《项链》,上海07春季高考《父爱无价》,广东卷模拟一(贾平凹)〈羊事〉。
《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以作了埋伏。
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如07海南调研题《界河》:主人公意外被打死,凸显出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摧残,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深化了人类呼唤和平幸福生活的主题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如07海南调研题《界河》:主人公意外被打死的悲剧性结局凸显出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摧残,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深化了人类呼唤和平幸福生活的主题。
再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的愚昧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死的原因。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
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如《柳毅传》。
如07海南调研题《界河》:如果去掉结尾有什么作用?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小说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呢?我们同意“五要素说”,即人物、情节、环境、主
题和语言。
下面,我们即分别从这五个方面具体谈谈语文小说鉴赏的方法。
(一)人物的鉴赏
2.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来分析人物
3.从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人物
前面我们谈到对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的分析,这是侧重在个性方面的,但是,如果只分析人物的个性而忽视共性,我们也就不能从中发现更多的人,这样的鉴赏就未免失之肤浅。
反过来,如果只分析共性,把活生生的人物解剖成一个空骨架,也难以说明典型的普遍性,不过是一个时代精神的“躯壳”而已。
4.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对人物作面面观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小说人物的鉴赏与分析一直停留在固有的静态的和单一的线性思维上,而且它几乎成了我们的审美鉴赏“习惯”。
这主要是根植于
特殊的社会环境,小说人物塑造几乎成了某种政治宣传的需要,因而人们鉴赏这类小说也不是甚至也不可能是从审美的角度去欣赏,这是不正常的。
只有当我们对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作多角度的观照,诸如心理学的、社会学的、政治学的、美学的等,我们对这个人物的理解也就不再是那么浅薄、那么单一和那么乏味了。
5.从神魔鬼怪形象中悟出人情
中外小说都起始于远古的神话和传说,从而便开创了小说的神怪题材。
神魔鬼怪形象在中外小说里面,均占有自己的一席地位。
如何认识像志怪小说中的太乐妓、《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这一类艺术形象,应是小说人物鉴赏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
小说的鉴赏方法(一)感受典型形象既然人物是一篇小说的核心,那么,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就意味着读者对小说基本价值乃至对创作者创作动机的追问。
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对形象的把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从行动、语言、肖像、心理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独特而鲜明的个性。
例如,《守财奴》描写葛朗台想撬梳妆匣的金板与欧也妮展开争夺时手一摆一推的动作,读者会从这一连串的下意识行为中,感受到葛朗台占有金子的疯狂;《祝福》描写祥林嫂重复叙说“狼吃阿毛”的故事,读者会从中感受到祥林嫂失去爱子的悲痛;祥林嫂的眼神变化更让人感受到她生活境况和精神状态的变化;《母亲》尼洛夫娜在候车室由爆发“小火花”到吹灭“小火星”,形象的比喻让人感受到母亲由动摇到坚定的心理转化过程。
——在划分情节结构的基础上,从矛盾发展的角度分析情节的走向,并从中感受人物形象的深刻意义。
比如阿Q在“革命”问题上由主动转为被动的矛盾发展,具体表现为宣布革命、幻想革命、静修庵革命和幻想破灭的情节走向,读者就可以从中感受到人物命运的起伏跌宕。
——从典型细节的描写中感受人物形象的生动性。
如《荷花淀》中水生嫂在听说水生要到大部队去的消息后,手指的震动,把手指放在嘴里吮一下的细节,读者会感受到水生嫂内心震动与外表镇静的不同心理变化。
——从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自然环境的描写所制造的气氛中感受人物的情趣、心境;从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社会环境描写中体会人物心理、性格。
如《药》的结尾描写坟场的自然环境,突出了悲凉的气氛,烘托了老妇人失去亲人的悲哀。
塑造典型性格的写作方法,包含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其中用间接描写方法塑造典型性格,是以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药》中夏瑜这个典型性格,就是通过描写华老栓、夏四奶奶等等人物的相关行动、情态、语言,从而间接描写、塑造出来的。
当然,塑造典型性格最常见的还是用直接描写方法,即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正面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产生直接的感染力量。
怎样鉴赏小说一高考中小说鉴赏什么1.鉴赏人物形象(1)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人物;(2)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来分析人物;(3)从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人物;(4)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对人物作面面观。
2.鉴赏故事情节(1)找出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2)由事见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人物塑造服务;(3)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4)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
3 鉴赏环境描写(1)分析环境对主题思想的暗示;(2)分析环境对人物形象的烘托;(3)分析环境对小说氛围的创造;(4)分析环境对小说情节的推动。
4.鉴赏语言(1)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2)注意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3)注意从作品实际出发对语言进行具体分析。
5.主题的鉴赏(1)从作者背景看主题;(2)从人物塑造看主题;(3)从情节发展看主题;(4)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5)从整体倾向看主题。
二小说的基本常识近几年现代代阅读在第Ⅱ卷文学作品阅读以散文为主,但也时常考小说阅读,侧重考查理解、判断、推断、想象能力。
从选文来看,更趋于考查文化内涵深、体现历史沉淀和寓含哲理性、教育性的散文或小说。
小说属于文学作品,其文学特征最为明显,也最体现《考试大纲》中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一) 小说的基本常识1、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2、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包括:语言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3、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4、小说的叙述方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
(二)小说的特点1、完整的故事情节2、鲜明的人物形象3、典型的环境4、深刻的主题5、精巧的构思(三)高考命题要点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 6.分析写作技巧三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第一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一)关于文学作品的形象1.优秀的小说和戏剧文学作品大都着力于刻画人物,创造典型的人物形象。
小说鉴赏角度(共5篇)第一篇:小说鉴赏角度小说阅读考察角度一、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二、具体考查角度:1.分析故事情节2.鉴赏人物形象3.分析环境描写4.鉴赏写作技巧5.探究题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1.人物描写的方法:⑴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注意概括介绍)⑵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2.常见题型⑴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与技巧;⑵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⑶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1.把握故事情节(1)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2.鉴赏故事情节。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题型有: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总结:情节的作用: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照应前文。
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3、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或引人深思。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环境描写的作用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作品语言的鉴赏角度第一篇:作品语言的鉴赏角度作品语言的鉴赏角度:夏天天白羊1、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句式。
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
2、从修辞的角度鉴赏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借代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
如比喻的作用是化此为彼,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拟人的作用是化物为人,亲切自然,人格化等。
语言特点术语语言行云流水、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无可挑剔。
语言简洁洗炼(练)、简练利落。
语言浅显、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语言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词藻华丽明快、语言明白通畅。
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诗情画意:写景细腻、情景交融。
议论类:富有哲理、淋漓尽致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①.自然淡雅,如朱自清,用工笔写意蕴。
②.平和冲淡,如周作人,用淡笔写浓情。
③.苍劲雄健,如鲁迅,刚健之中见哲思。
④.绚丽浓艳,如徐志摩,用诗意写浓情。
⑤.清婉隽永,如冰心,用婉笔抒写柔情。
⑥.形象含蓄,如茅盾,用形象表达主旨。
4、从语体的角度鉴赏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5、从情感的角度鉴赏要善于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感情,或含蓄,或直露;或奔放,或细腻等。
善于分析品味景中情、事中情、理中情等。
作品语言的鉴赏角度:夏天天白羊1、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句式。
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
2、从修辞的角度鉴赏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借代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
如比喻的作用是化此为彼,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拟人的作用是化物为人,亲切自然,人格化等。
语言特点术语语言行云流水、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无可挑剔。
语言简洁洗炼(练)、简练利落。
语言浅显、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小说鉴赏的艺术视野
小说鉴赏的艺术视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小说的文学史背景:了解小说的发展历程,分辨小说的文学流派、风格和代表作品,对于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情节和创作手法有很大的帮助。
2. 文本分析:通过深入分析小说的文本来揭示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技巧,包括描写性格、环境、情节的方式、语言表现、象征和隐喻等方面。
3. 时代背景分析:了解小说创作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审美意义和深刻思想,如何作家对着当时社会痛点反映的思想内核。
4. 艺术理论分析:通过对小说艺术理论的学习和分析,可以深刻领悟小说的美学特征和审美价值,进一步体味小说的创作思想和审美情趣。
在进行小说鉴赏的时候,需要有一个广阔的文化背景和深厚的语言功底,能够洞悉小说的内涵和深刻表现,从而更好地欣赏小说的艺术魅力,并将之融入自己的生命体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