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经济学导论
- 格式:pptx
- 大小:437.36 KB
- 文档页数:40
贸易经济学模拟试题集(A)(导论至第五章)导论 贸易经济学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 分)商品经济、交换、商业、市场经济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7分)1.贸易经济学研究对象是 。
2. 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 、 、 、 、。
三、选择题(每题1.5分)1.古典市场经济又称自由市场经济,是以 为基础,以 占有生产资料,政府 的市场经济形式。
A.;机器生产力;单个厂商;不干预;B.手工机器;小生产者个人;采取控制方式;C. 机器生产力;小生产者个人;采取不干预;D. 手工机器;单个厂商;采取不干预2.新贸易理论包括 学说。
A. “相对比较优势”、“要素禀赋”、“规模经济”;B. “绝对比较优势”、“相对比较优势”、“要素禀赋”C.“要素禀赋”、“知识外溢”、“干中学”;D.“规模经济”、“知识外溢”、“干中学”四、简答(12分,每题6分)1.简述创新贸易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2.简述原始市场经济及其贸易特征3.简述我国经济转型期贸易发展特征。
五、论述题(15分)。
导论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 分)商品经济交换商业市场经济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7分)1.贸易经济学研究商品交易活动中的流通组织过程和利益实现过程,通过运用经济学方法,揭示其规律性。
2.自主性;竞争性;开放性;盈利性;创新性;自发性三、选择题(每题1.5分)1. A;2. D四、简答(12分,每题6分)1.简述创新贸易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答:贸易经济学理论发展应当遵循科学的理论创新路径,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推动研究纲领的不断进步。
(1)坚持分工的理论内核;(2)不断发展替换退化的保护带;(3)在经验上推动研究纲领进步;(4)尝试改变理论基础的单一化;(5)重视贸易运行过程的分析;(6)克服研究内容的过分部门化色彩;2.简述原始市场经济及其贸易特征答:原始市场经济又称为初始市场经济,是以手工生产力为基础,以单家独户占有生产资料为特征,在自然经济夹缝中存在,并作为自然经济补充形式的一种市场经济。
国际经济学导论尊敬的读者,欢迎来到本篇文章,我们将一同探讨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重要原理以及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应用。
国际经济学是一门关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等领域的学科,它研究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以及全球经济体系的运行。
一、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基础。
它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新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它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在特定产品上的相对成本差异。
绝对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提出,它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绝对成本优势。
新贸易理论则关注于企业间的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
二、国际货币和汇率国际经济交往中需要考虑货币和汇率因素。
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是目前国际经济体系中最常见的两种货币体系。
固定汇率制度下,国家的货币与其他货币存在固定的汇率关系;而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会受到市场供求的影响而波动。
汇率的变动对国家的经济活动、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都有重要影响。
三、国际金融和外汇市场国际金融涉及国家之间的资本流动和金融合作。
国际金融市场包括外汇市场、国际债券市场和国际股票市场等。
外汇市场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之一,每天的交易规模达数万亿美元。
外汇市场的波动对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有着重要影响,它是国际经济运行的晴雨表。
四、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国际投资是国际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种形式。
直接投资是指企业在国外建立子公司或购买股权等方式进行的境外投资;间接投资是指通过购买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进行的国际投资。
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们的兴衰将直接影响国际经济的发展。
五、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是当前国际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它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资源和市场的全球配置。
然而,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贫富差距的扩大、环境污染等。
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和维护对于实现经济全球化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国际贸易理论总结国际贸易理论总结国际贸易理论总结第一章导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又称国际生产综合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邓宁(JohnDunning)于1977年首先提出的。
邓宁认为,一国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必须具备三个优势:1.所有权优势;2.内部化优势;3.区位优势;企业同时具备这三种优势就能从事有利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如果企业只具备前两种优势,这就意味着缺乏有利的海外投资场所,因此企业只能将有关优势在国内利用,并通过出口来扩大海外市场;如果企业只具备所有权优势,既没有能力使之内部化,也找不到良好的海外投资场所,则最好采用许可证贸易方式进行技术转让;如果企业具备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而无所有权优势,则意味着企业缺乏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前提,海外投资难以成功。
一国际贸易的含义和分类国际贸易是指在世界各国或地区进行商品与服务的交易活动;是世界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
(从国际范围来看)对外贸易是指一个特定的国家的对外商品交换活动。
分类:A.按照贸易所涉及标的物的形态分为:有形贸易一般指货物(商品)贸易无形贸易一般指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国际服务贸易是指自一成员领土向任何其他成员领土提供服务(过境交付);在一成员领土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境外消费);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的商业存在提供服务(商业存在);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的自然人存在提供服务(自然人流动)。
√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的最大区别反映在海关统计中:前者必须通过关境,因此海关统计可以反映出来;后者无法为海关统计所反映。
但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部分反映出来。
B.按照货物移动方向分:出口贸易商品与服务由国内生产而为国外购买的交易活动。
进口贸易商品与服务由国外生产而为国内消费的交易活动。
D.按照不同贸易体系统计方法分为: 总贸易在总贸易体系又称一般贸易体系下统计的贸易,是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进出口的标准。
专门贸易在专门贸易体系又称特殊贸易体系下统计的贸易,它指以货物经过关境作为进出口的标准。
国际经济与贸易导论学习心得(精选 5 篇)第一篇:国际经济与贸易导论学习心得国际经济与贸易导论学习心得郭俊岐 42019199 经贸二班还记得第一节课邓敏老师曾说过:“国际经济与贸易这门学科培养的是了解和掌握经济学理论和政策,并能将其运用于实际研究,解决国家在对外贸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学者。
”我深以为然,相对于其他经济学相关专业同学们,我们的人才培养计划上多了国家经济政策,国际关系类的相关课程,也相应的减。
少了一些数学类的课程。
因此,在国际经济与贸易导论课中,我们学习的内容大都是国家政策与国际经贸的关系,以及国际贸易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新发展,而不是像学习其他带有“经济”的科目一样,学习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概念。
我觉得,不同风格的三个老师对于这门课程的讲授不仅让我对当今国际贸易格局形式有了初步的了解,还激发了我学好国际经济与贸易这门专业的兴趣。
首先是邓敏老师的第一节课,我愿称其为“总导论课”,因为整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概念导入与内涵界定。
老师列举了几个案例让我们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概念有了初步了解,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案例分别是韩国的“光头运动”和中国的进博会。
“光头运动”和“死守运动”让我知道了像电影一样的文化产品也可以称作世界贸易中的商品,电影配额也可以用来当做政治或经济筹码进行交易。
也让我认识到了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当下,完全的自由贸易仍可能一定程度上损害本国的利益,而国家间经济与贸易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关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学习让我认识到了祖国的繁荣和强盛。
恰巧,学习进博会知识的前几天,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闭幕。
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当我在公众号上看到有关进博会的新闻时,我都是直接划过,因为我不觉得在遥远的上海开这样一场会和身在大学的我有什么关系。
但听完邓敏老师的讲解,又查阅了些资料,我明白了,进博会不仅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窗口,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开放包容;更是推动中国走向国际的桥梁,为全球提供开放合作的国际平台。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关的文献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成为越来越多学生的热门选择。
这一专业涉及的领域广泛,涵盖国际商务、国际金融、国际市场等多个方面。
为了更好地了解并掌握这一专业的知识,阅读与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的文献是非常重要的。
1. 《国际经济学导论》《国际经济学导论》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必读的经典教材之一。
该书详细介绍了国际经济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体系,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国际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读者可以通过本书了解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应用,为深入学习和研究国际经济打下坚实基础。
2.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是一本较为专业的文献,主要介绍国际贸易领域的理论和政策。
该书涵盖了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国际贸易政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等内容。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国际贸易的各种理论模型,包括比较优势、绝对优势、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等,进一步了解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 《国际金融学》《国际金融学》是研究国际金融领域的重要文献之一。
该书全面介绍了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制度和国际金融管理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国际金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汇率、国际投资、国际资本市场等内容。
此外,本书还涉及到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国际金融监管和国际金融合作等实际问题,为读者提供了深入理解国际金融体系的途径。
4. 《国际市场营销管理》《国际市场营销管理》是一本专注于国际市场营销领域的文献。
该书详细介绍了国际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管理方法。
阅读本书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国际市场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学习国际市场开拓、市场定位和市场策略等知识。
本书还涵盖了跨文化营销、国际品牌管理和国际市场终端销售等实际问题,为读者提供了在国际市场中成功经营的指导。
5. 《国际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是一本涵盖国际企业财务管理领域的重要文献。
该书主要介绍了国际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国际贸易学导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和要求国际贸易学是经济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旨在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运作机制,以及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和全球化的影响。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国际贸易的相关问题并做出合理的判断。
二、教材和参考资料1. 主教材:《国际贸易学导论》2. 参考资料:《国际贸易原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三、教学内容和安排1.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国际贸易的定义和特点- 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的比较成本理论- 国际贸易的互补优势理论2. 国际贸易的运作机制-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跨国贸易协定与自由贸易区- 国际贸易的结算与支付3.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 国际贸易与技术创新4. 全球化与国际贸易- 全球化的概念和特征- 全球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的矛盾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授课与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运作机制。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一个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话题,并进行展示和讨论,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实际国际贸易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从而加深对国际贸易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4. 学生报告: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个与国际贸易领域有关的研究课题,并进行书面报告和口头答辩。
五、教学评价和考核1. 作业评估:对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成果进行评估,包括小组展示和书面报告。
2. 个人项目评估:对学生独立完成的研究课题进行评估,包括书面报告和口头答辩。
3. 期末考试:通过闭卷考试检验学生对国际贸易学导论的理论掌握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资源和保障1. 教学场所: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以支持教师的讲解和案例分析。
2. 图书资料:学校图书馆配备与国际贸易学相关的书籍和期刊,以供学生参考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