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北洋政府的法律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6
6‘吾”“神以明老就成正“怀最他必不乱礼节要求。
宾要,用道“礼”“礼、周他阐述再次西周实行“三赦之法”:“一赦曰幼弱,再赦曰老旄,三赦曰蠢愚。
及痴呆者犯罪,除故意杀人外,依法赦免,不追究刑事责任2、区分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原则眚是过失之意,非眚,故意;非终为偶犯,惟终即惯犯。
有所区分,所认识,对故意犯罪和惯犯从严惩处,过失犯罪及偶犯从轻处罚。
西周还有:“三宥之法”,再宥曰过失,三宥曰遗忘”。
3、罪疑从轻、众疑从赦原则要求对可疑案件要认真明察,刑恰当。
《礼记·王制》还有:赦之”的说法,重的余地时,应从轻;时,应从重罪之上进行赦免,轻原则;并要求对疑案,应赦免其罪,体现众疑从赦原则。
的直接体现。
4、世轻世重原则: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要运用不同的刑罚,统一对待。
平国用中典;三曰刑乱国用重典。
征服的区域,应用轻典去治理,心,巩固统治;区域就应以常刑对待;域,要运用重典去达到社会的治理。
根据社会危害性大小区别对待的做法,现出周统治者刑事政策灵活,手段的成熟。
所继承。
(二)刑罚西周的五刑是墨、劓、剕(刖)、宫、大辟。
野蛮性有所减弱。
五刑之外还有流、赎、鞭、扑四种刑罚,与五刑合称“九刑”。
劓、剕(刖)流刑,其人身自由的刑罚。
处罚犯变礼易乐罪、约罪三种行为。
赎刑,是以钱财代替或抵销其刑罚。
时赎刑只适用于疑案,案都有钱来赎罪,可见,才能享有,赎金的。
因此,官吏的特权。
鞭刑,部。
主要是用于对贵族犯罪的惩罚。
扑刑,扑即杖,但两者目的不同,鞭刑侧重于惩罚,2、不孝不友罪3、4、寇攘奸宄罪:“寇”为抢劫,夺取,“奸”为在内为乱,恶,即出于劫货目的而杀人的,死刑。
5农时进行农业生产,制裁。
式,商品经济难以发达,事性法律为其主要内容。
3、法律具有早熟性:没有民法并不代表没有民商事法律行为,要集中在礼。
祭祀年年都要进行,落都要进行,通过几千年的发展,的规则是非常完备的。
法律行为,国家对这个领域不加干预,且礼经过几千年,非常成熟了,煌的文明。
北洋政府法律制度一、制宪(一)1913《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即《天坛宪草》1.背景二次倒袁失败,宋教仁被刺,善后大借款以及宪法委员会几名成员被捕杀,使国民党人占有优势的宪法起草委员会认为袁即将实行专制独裁,民国危在旦夕,而以军事手段无法取胜,故要利用国会尽快制定宪法,以维护民国的民主共和体制,用合法手段约束袁,进行法律倒袁。
2.内容体现了企图以法律对袁进行限制的要求。
(1)继续肯定责任内阁制,对总统权力进行了较多的限制。
国务员赞襄总统,对众议院负责;总统发布命令及国务文书须国务员副署。
(2)继续扩大国会权力。
规定国会不仅有立法权,还有弹劾乃至审判被弹劾的总统、副总统、国务员的权力。
(3)对严格限制总统的任期,规定总统任期5年,只可连选连任一次。
部分规定有所倒退,体现国会内各派政治力量的政见和力量的对比。
(1)总统有紧急命令权;(2)政府有紧急财政处分权;(3)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体。
3.结果一心独裁的袁无法容忍,公开宣布草案谬点甚多,借二次革命之机,下令解散国民党,取消国民党籍议员资格,导致议会所剩议员不足半数,国会解散,《天坛宪草》未及审议通过、正式颁布。
(二)1915《中华民国约法》即《袁记约法》1.背景国会解散后,袁为以形式上合法的手段达到独裁的目的,清除《临时约法》的妨碍,组建约法会议作为增修约法案的立法机关,修改约法,扩大总统权力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约法会议一经成立,袁即向其提出增修约法案,内容如下:(1)外交大权归总统,宣战、媾和、缔约,无须参议院同意;(2)总统制定官制,任用国务员、驻外大使、公使,无须参议院同意;(3)采用总统制;(4)宪法由国会以外的国民会议制定,起草权由总统和参议院行使,公布权由总统行使。
(5)公民权的褫夺与恢复,由总统行使。
(6)总统有紧急命令权和紧急处分财产权。
约法会议接到议案后即制定出了“新约法”,废除了《临时约法》。
2.内容形式上保留与民主共和政体相适应的条文,实际上确认袁的独裁专制统治,极大扩张了总统的权力。
北洋政府法律制度一、制宪(一)1913《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即《天坛宪草》1.背景二次倒袁失败,宋教仁被刺,善后大借款以及宪法委员会几名成员被捕杀,使国民党人占有优势的宪法起草委员会认为袁即将实行专制独裁,民国危在旦夕,而以军事手段无法取胜,故要利用国会尽快制定宪法,以维护民国的民主共和体制,用合法手段约束袁,进行法律倒袁。
2.内容体现了企图以法律对袁进行限制的要求。
(1)继续肯定责任内阁制,对总统权力进行了较多的限制。
国务员赞襄总统,对众议院负责;总统发布命令及国务文书须国务员副署。
(2)继续扩大国会权力。
规定国会不仅有立法权,还有弹劾乃至审判被弹劾的总统、副总统、国务员的权力。
(3)对严格限制总统的任期,规定总统任期5年,只可连选连任一次。
部分规定有所倒退,体现国会内各派政治力量的政见和力量的对比。
(1)总统有紧急命令权;(2)政府有紧急财政处分权;(3)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体。
3.结果一心独裁的袁无法容忍,公开宣布草案谬点甚多,借二次革命之机,下令解散国民党,取消国民党籍议员资格,导致议会所剩议员不足半数,国会解散,《天坛宪草》未及审议通过、正式颁布。
(二)1915《中华民国约法》即《袁记约法》1.背景国会解散后,袁为以形式上合法的手段达到独裁的目的,清除《临时约法》的妨碍,组建约法会议作为增修约法案的立法机关,修改约法,扩大总统权力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约法会议一经成立,袁即向其提出增修约法案,内容如下:(1)外交大权归总统,宣战、媾和、缔约,无须参议院同意;(2)总统制定官制,任用国务员、驻外大使、公使,无须参议院同意;(3)采用总统制;(4)宪法由国会以外的国民会议制定,起草权由总统和参议院行使,公布权由总统行使。
(5)公民权的褫夺与恢复,由总统行使。
(6)总统有紧急命令权和紧急处分财产权。
约法会议接到议案后即制定出了“新约法”,废除了《临时约法》。
2.内容形式上保留与民主共和政体相适应的条文,实际上确认袁的独裁专制统治,极大扩张了总统的权力。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的法律制度
一、历史简况
军阀割据
军阀混战
军阀混战
军阀混战
军阀混战
北洋军阀的割据
袁世凯
冯国璋
段祺瑞
吴佩孚
曹锟
二、立法及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宪法及宪法性文件
1.《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天坛宪草》),沿用了《临时约法》的原则和精神天坛祈年殿
2.《中华民国约法》,(《袁记约法》)
取消责任内阁
取消国会
实行总统独裁
3.《中华民国宪法》,(《贿选宪法》)
曹锟,
把“民主”的国体放在显耀地位
专列“国权”与“地方制度”两章
(二)行政法律制度
建立了一套公务员考试、任用、惩戒制度
(三)刑事法律制度
1.删改《大清新刑律》为《暂行新刑律》
袁世凯时期
2.刑法第一次修正
袁世凯时期
3.刑法第二次修正
段祺瑞执政时期
4.刑事特别法规
(四)民事法律制度
1.《大清现行刑律》中的民事部分
2.民法草案
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民法草案
五编(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
3.判例、解释例
(五)司法制度
大理院,
平政院,主管行政诉讼
县知事兼理司法
学习重点:
制定的宪法
复习题:
1.北洋政府时期制定了哪几部宪法,各有何特点?
2.北洋政府时期进行哪些刑事方面的立法活动?
3.北洋政府民法草案有何主要内容?
思考题:
北洋政府的法律制度的特点。
北洋政府的法律制度【学习建议】:北洋政府的法律活动主要集中在制定宪法和援引清末法律方面。
三部宪法和《暂行新刑律》是我们学习本章应掌握的重点。
在司法制度上,“县知事兼理法院”是其主要特点。
【本章知识点】1.北洋政府各时期制订的宪法和宪法性法律。
2.北洋时期立宪的特点。
3.北洋时期主要的立法活动。
4.北洋时期司法制度的特点。
第一节北洋政府的立宪骗局【基本内容】:一、“天坛宪草”。
在北洋袁世凯统治时期,以国民党为主的国会和袁世凯之间的斗争是当时的主要政治矛盾。
其结果是,意在限制袁世凯权力的“天坛宪草”虽被制定出来,但国会被袁世凯解散,“宪草”成为一纸空文。
二、《中华民国约法》。
袁世凯独揽大权后,开始炮制《约法》。
他组建“约法会议”,提出七条约法大纲,使最后制定出来的《约法》彻底否定了《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民主共和制度,而代之以个人独裁。
三、《中华民国宪法》。
北洋政府在直系军阀统治时期,曹锟以贿选的方式当上了大总统,炮制出了《中华民国宪法》,其内容较为民主,在国权和地方制度上,要求国家统一和地方自治,但其“贿选宪法”的名声,暴露出北洋军阀假民主、真独裁的本质。
【概念辨析】:1.《天坛宪草》1913年4月,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成立,开始宪法的起草工作。
宪法起草完毕后提交国会审议,由于当时国会已经被袁世凯解散,此宪法草案未能通过法定程序成为正式宪法。
因宪法的起草工作是在天坛祈年殿进行的,所以,这部宪法草案被称之为《天坛宪草》。
《天坛宪草》11章113条。
它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将总统置于虚位,强化国会对内阁的控制。
《宪草》还规定了独立于行政机构之外的审计制,明确了立法、行政、司法权力由不同部门分别行使的权力分立体制。
《天坛宪草》是在以国民党占多数的国会与袁世凯争夺国家政治权利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制定的。
国民党试图用宪法来约束袁世凯的权力,保护辛亥革命的成果,保卫共和制度。
《天坛宪草》渗透着民主精神,对共和政体、民主政治作了详细规定,它成为以后历次制宪活动的基本依据。
一、单选题26.北洋政府的“天坛宪草”在很大程度上( ) 【0501】A.体现了国民党以法律制袁的企图B.体现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企图C.资产阶级保守派参政的企图D.代表了旧中国立宪的最高水平18.《暂行新刑律》正式公布于()【0510】A.清末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C.北洋政府时期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24.《中华民国约法》俗称()【0510】A.“贿选宪法”B.“袁记约法”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重大信条十九条》27.根据社会防卫理论最早在刑法中增加“保安处分”的是()【0510】A.《大清刑律》B.《暂行新刑律》C.《中华民国刑法》(1928年)D.《中华民国刑法》(1935年)26.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司法审判制度的一个突出特色是()【0601】A.行政司法合一B.司法独立C.大量实行军事审判D.司法公正27.北洋政府实行行政监督和审判行政案件的机关是()【0601】A.大理院B.参政院C.行政法院D.平政院24.中国近代的审判机构“兼理司法法院”始设于()【0701】A.清末B.北洋政府时期C.南京临时政府时期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2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以“宪法”命名的法典公布于()【0801】A.1912年B.1914年C.1923年D.1946年27.《中华民国约法》俗称()【0801】A.“天坛宪章”B.贿选《宪法》C.“袁记约法”D.《十九信条》26.袁世凯去世后,黎元洪继任总统,宣布废除()【0710】A.《中华民国约法》B.《中华民国宪法草案》C.《中华民国宪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公布的宪法是()【0901】A.《中华民国约法》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贿选宪法”D.《钦定宪法大纲》29.北洋政府时期,负责行政监察和审判行政案件的机关是()【0901】A.大理院B.兼理司法法院C.大理寺D.平政院26.以下各选项中,属于北洋政府刑事特别法的是()【0910】A.《暂行新刑律》B.《徒刑改遣条例》C.《中华民国刑法》D.《国家总动员法》28.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律师法《律师暂行章程》公布于()【1001】A.清末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C.北洋政府时期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29.“权能分治”理论的提出者是()【1001】A.孙中山B.胡汉民C.宋教仁D.蒋介石28.北洋政府颁行的《暂行新刑律》基本上沿用了( ) 【1010】A.《大清律例》B.《大清现行刑律》C.《大清新刑律》D.《惩治盗匪法》二、多选题35.北洋政府时期公布实施的根本法有( ) 【0501】A.《中华民国约法》B.“贿选宪法”C.“天坛宪草”D.《训政时期约法》E.“五五宪草”34.北洋政府制定的刑事特别法有()【0701】A.《暂行反革命治罪法》B.《共产党人自首法》C.《徒刑改遣条例》D.《陆军刑事条例》E.《海军刑事条例》34.北洋政府时期制定的一系列宪法性文件包括()【0810】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约法》(“袁记约法”)C.《中华民国宪法》(贿选宪法)D.《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天坛宪草)E.《钦定宪法大纲》三、名词解释【0501】40.《易笞条例》【0601】39.“天坛宪草”【0701】38.《暂行新刑律》【0901】38.兼理司法法院(北洋政府)【1010】38.“袁记约法”四、简答题【1101】41.简述北洋政府时期司法制度的特点。
报名地址:重庆市七星岗金汤街79号渝中区委党校(市妇幼保健院后面)北洋政府法律制度一、《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天坛宪草”)《中华民国宪法(草案)》是北洋政府时期的第一部宪法草案,于1913年10月31日由国会宪法起草委员会三读通过。
由于该委员会主要是在北京天坛祈年殿进行起草活动,故称这部宪法草案为“天坛宪草”。
“天坛宪草”共11章113条。
它采用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宪法原则,确认了民主共和制度,体现了******等在野派势力通过制宪限制袁世凯权力的意图。
首先,在政权体制上,“天坛宪草”继续肯定了《临时约法》中的责任内阁制,行政权力实际由总理和各部部长行使,总统仅处于虚权国家元首的地位。
其次,“天坛宪草”规定了国会对总统行使诸如解散国会、任命总理等重大权力的牵制权,并规定成立国会委员会,作为国会的常设机构,对总统行使“发布紧急命令”和“财政紧急处分”两项职权实行议决,加强对总统权力的制约。
再次,限制总统任期,规定总统任期五年,只能连选连任一次。
最后,设置独立于行政机关的审计院。
这样一部宪法草案,当然为一心独揽权力的袁世凯无法容忍,遂制造借口下令解散******,并最终于1914年1月解散国会,“天坛宪草”也因此而成废纸。
二、《中华民国约法》(“袁记约法”)北洋政府于1914年5月1日公布的《中华民国约法》,因系袁世凯一手操纵、炮制出来的,故又称“袁记约法”,共10章68条。
它是军阀****全面确立的标志,与《临时约法》有着根本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1)以根本法的形式彻底否定了《临时约法》所确立的民主共和制度,而代之以袁世凯的个人独裁。
它的出笼使辛亥革命的成果丧失殆尽,是对《临时约法》的全面反动。
(2)完全否定和取消了《临时约法》所规定的责任内阁制,实行总统独裁的政治体制,并赋予总统形同封建帝王一样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巨大权力。
(3)取消了《临时约法》规定的国会制,规定设立有名无实的立法院。
在立法院成立前,由纯属总统咨询机关的参政院代行立法院职权,设立国务卿协助总统掌握行政,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做准备。
北洋政府的法律制度【学习建议】:北洋政府的法律活动主要集中在制定宪法和援引清末法律方面。
三部宪法和《暂行新刑律》是我们学习本章应掌握的重点。
在司法制度上,“县知事兼理法院”是其主要特点。
【本章知识点】1.北洋政府各时期制订的宪法和宪法性法律。
2.北洋时期立宪的特点。
3.北洋时期主要的立法活动。
4.北洋时期司法制度的特点。
第一节北洋政府的立宪骗局【基本内容】:一、“天坛宪草”。
在北洋袁世凯统治时期,以国民党为主的国会和袁世凯之间的斗争是当时的主要政治矛盾。
其结果是,意在限制袁世凯权力的“天坛宪草”虽被制定出来,但国会被袁世凯解散,“宪草”成为一纸空文。
二、《中华民国约法》。
袁世凯独揽大权后,开始炮制《约法》。
他组建“约法会议”,提出七条约法大纲,使最后制定出来的《约法》彻底否定了《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民主共和制度,而代之以个人独裁。
三、《中华民国宪法》。
北洋政府在直系军阀统治时期,曹锟以贿选的方式当上了大总统,炮制出了《中华民国宪法》,其内容较为民主,在国权和地方制度上,要求国家统一和地方自治,但其“贿选宪法”的名声,暴露出北洋军阀假民主、真独裁的本质。
【概念辨析】:1.《天坛宪草》1913年4月,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成立,开始宪法的起草工作。
宪法起草完毕后提交国会审议,由于当时国会已经被袁世凯解散,此宪法草案未能通过法定程序成为正式宪法。
因宪法的起草工作是在天坛祈年殿进行的,所以,这部宪法草案被称之为《天坛宪草》。
《天坛宪草》11章113条。
它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将总统置于虚位,强化国会对内阁的控制。
《宪草》还规定了独立于行政机构之外的审计制,明确了立法、行政、司法权力由不同部门分别行使的权力分立体制。
《天坛宪草》是在以国民党占多数的国会与袁世凯争夺国家政治权利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制定的。
国民党试图用宪法来约束袁世凯的权力,保护辛亥革命的成果,保卫共和制度。
《天坛宪草》渗透着民主精神,对共和政体、民主政治作了详细规定,它成为以后历次制宪活动的基本依据。
2.《中华民国约法》1914年5月,袁世凯颁布、实施《中华民国约法》,确立起独裁政治。
作为近代宪法,《约法》虽然保留了“主权在民”等与共和政体相适应的有关条款,并规定了与《临时约法》相同的人民的权力和义务,也确立了三权分立体制,但它仍然是对民主共和政治的背叛。
这表现在它极大的扩大了总统的权力,使之凌驾于三权之上,“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
内阁制被废除,改行总统制。
《约法》虚化了对总统权力的制约。
在选举方式上,使总统终身制成为可能。
《约法》的制定,标志着中华民国的内涵已消失,民主共和政体从根本上被独裁制所取代。
3.《中华民国宪法》1922年恢复后的第一届国会继续召开第三期常会,以制定宪法作为最重要的任务。
《宪法》以《天坛宪草》为蓝本,至1923年10月10日正式公布、实施。
但由于在起草期间发生曹锟贿选丑闻,使这部宪法在中国宪政史上极不光彩,屡遭非议。
《宪法》共13章141条。
在国体方面,将统一国家、民主原则作为最根本的国家制度,要求保证国体的连续性。
在政体上,选择责任内阁制,总统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受到内阁的牵制。
《宪法》规定司法独立,从体制上形成了常规的权力制约,最高法院拥有司法裁决权和法律解释权。
《中华民国宪法》是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正式颁布的唯一一部宪法。
就宪法本身而言,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对个人独裁、反对军阀专制、反对分裂、建立并巩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第二节北洋政府法律制度的主要特点【基本内容】:一、立法方面。
北洋时期的立法原则以“隆礼”、“重典”为基本原则。
其立法活动主要表现在:大量援用清末法律;制定颁布众多的单行法规;广泛适用判例和解释例。
二、主要内容。
其内容主要表现为:推行残暴的军阀统治;推行卖国政策;恢复封建刑罚;维护封建婚姻家庭制度。
三、司法方面。
北洋时期在司法制度上的特点主要为:扩大外国人的司法特权;滥施军事审判权;实行司法专横。
县知事兼理审判是北洋时期基层的法律结构。
【概念辨析】:《中华民国暂行新刑律》它是北洋政府时期正式实施的唯一一部刑法典。
1912年3月北京政府公布《临时大总统宣告暂行援用前清法律及〈暂行新刑律〉令文》;4月,北洋政府公布《删除新刑律与国体抵触各章条》,确定对《大清刑律》的删改内容,经修改后,定名为《中华民国暂行新刑律》。
《暂行新刑律》分总则、分则两编,共52章。
它所依据的《大清刑律》虽然是具有近代意义的刑法典,但毕竟是封建统治时期形成的法典,近代法律理论和法律原则对它的影响多停留在外部形式上,传统法律的消极因素仍对它具有重要影响。
如伦理纲常原则仍是《暂行新刑律》的重要原则之一。
为弥补《暂行新刑律》的不足之处,1914年12月颁布、实施了《暂行新刑律补充条例》,对伦理纲常的维护进一步加强。
【课堂练习】:一、名词解释:1.《中华民国国会组织法》2.《天坛宪草》3.《中华民国约法》4.《中华民国宪法》二、简答题:1.简述《中华民国约法》的起草过程及主要内容。
2.简述《中华民国宪法》的制定过程及基本内容。
3.简述《惩治盗匪法》的主要特点4.北洋政府时期,在民事法律关系上是如何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三、论述题:1.试述《天坛宪草》的艰难起草过程,及其在当时历史时期的法律价值。
2.《中华民国约法》与《临时约法》相比,不同点主要在哪里,它们反映了怎样的不同政治主张?【课堂练习答案】:一、名词解释1.《中华民国国会组织法》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在约法实施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参议院制订国会组织法及选举法。
据此规定,1912年8月10日,临时政府参议院制订、颁布了《中华民国国会组织法》。
《国会组织法》共二十三条。
其主要内容是:(1)规定实行两院制,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构成。
参议院议员由各省议会、中央学会和华侨选举会按名额选出;众议院议员由各地方人民选举产生。
(2)规定议会行使《临时约法》所规定参议院的职权。
对议决法律案、财政案、弹劾案及其它承诺事件,须由两院一致通过。
(3)规定宪法的起草由两院选出同数委员行使;宪法的议定由两院会合行使;没有五分之三的议员出席,两院不得开议,对议案的表决必须由三分之二的议员同意。
《国会组织法》突出了国会的权力,意图在肯定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限制袁世凯的专横。
其余见【概念辨析】二、简答题答案:1.简述《中华民国约法》的起草过程及主要内容。
袁世凯镇压了国民党的反抗后,以暴力破坏了宪法的制定,并解散了国会。
但共和政体还在存在,《临时约法》还在发挥作用,这与袁世凯政权格格不入。
袁世凯希望借用共和体制,以宪法的方式确立其独裁统治,以完成政权过渡。
袁世凯组织“约法会议”作为“造法机关”,并提出《修改约法大纲七条》,全面扩大总统权力。
约法会议很快完成对《临时约法》的修改。
1914年5月,袁世凯将其定名为《中华民国约法》,并颁布、实施。
《临时约法》同时废止。
《约法》虽然保留了“主权在民”等与共和政体相适应的有关条款,并规定了与《临时约法》相同的人民的权力和义务,也确立了三权分立体制,但它仍然是对民主共和政治的背叛。
这表现在它极大的扩大了总统的权力,使之凌驾于三权之上,“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
内阁制被废除,改行总统制。
《约法》虚化了对总统权力的制约。
在选举方式上,使总统终身制成为可能。
《约法》的制定,标志着中华民国的内涵已消失,民主共和政体从根本上被独裁制所取代。
2.简述《中华民国宪法》的制定过程及基本内容。
袁世凯死后,北洋派系解体,中国陷入军阀混战。
1922年直系军阀以《天坛宪草》为蓝本,起草宪法。
至1923年10月10日,这部历时十载、几经风波的《中华民国宪法》终于正式公布、实施。
但由于在起草期间,直系军阀发动政变,驱逐黎元洪,部分议员南下。
军阀曹锟为使自己当选总统,公开贿选得手。
这使这部宪法在中国宪政史上极不光彩,屡遭非议。
《宪法》共13章141条。
与《天坛宪草》相比,增加了三章:国土、国权、地方制度。
删除了“国会委员会”。
在国体方面,规定“中华民国永远为统一、民主国”,防止地方军阀和割据势力基于各种理由所提出的分治、独立要求,吸取袁世凯帝制和张勋复辟的教训,将“统一、民主”作为最根本的国家制度列于宪法第一章、第一条的显著位置。
为保证国体的连续性,规定任何机构不得更改国体,赋予地方维护国体的权力和责任:一旦国体发生变动,地方各省有权联合起来,保卫国体,直到原国体被恢复。
在政体上,选择责任内阁制,总统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受到内阁的牵制。
《宪法》规定司法独立。
司法审判不受其他权力和机构的干涉,法官受到严格保护,从体制上形成了常规的权力制约。
最高法院拥有司法裁决权和法律解释权。
在这部宪法中,总统的权力较小,废除了总统发布教令权。
3.简述《惩治盗匪法》的主要特点《惩治盗匪法》是北洋政府颁布的刑事特别法之一,于1914年7月公布、实施。
其基本精神是对强盗、匪徒罪加重处罚程度,简化审判程序。
首先,新增了“匪徒”罪的规定,对之处以死刑。
其次,《惩治盗匪法》简化了对强盗、匪徒罪审判、执行程序,表现在:(1)扩大了审判机构的范围,授予军事机关审判强盗、匪徒罪的法定权力;(2)规定由军事机关审判的强盗、匪徒死刑案件,由管辖该军队的最高长官核办、覆准。
12月颁布的《惩治盗匪法执行法》将死刑报准简化为以电报简述的方式,核准后即可执行。
(3)对强盗、匪徒案件,一经判决,即为终审,当事人不得上诉。
第三,从具体条款和内容上来看,这一特别法主要是当时的袁世凯政府镇压反对派、镇压革命的工具。
由于给予军队刑事司法权,深受当时的北洋各军阀的欢迎。
4.北洋政府时期,在民事法律关系上是如何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在绝大多数时间里,民事法律关系,包括婚姻家庭法律关系,是依照清末现行刑律的有关条款调整的。
其判例的私上第二号强调:“现行律载,婚嫁应由祖父母、父母主婚;祖父母、父母俱无者,从余亲主婚。
婚姻不备此条件者,当然在可以撤销之例”。
其判例也规定,“家政应统于尊长,尊长关于财产权当然得代表卑幼”,如果卑幼对财产实施处分,其处分为无权行为,非经尊长追认,不生法律效力。
就其内容特点而言,这些体现维护尊卑长幼、亲疏嫡庶、男尊女卑等区分等级身份的宗法伦理秩序的条文,体现了北洋政府“隆礼”的立法原则。
三、论述题答案1.试述《天坛宪草》的艰难起草过程,及其在当时历史时期的法律价值。
1912年后,中华民国进入北洋政府时期。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在国会中占多数的国民党籍议员认为,南京临时政府时制定的《临时约法》内容太简单,既不能有效的限制总统的专权,也未能赋予国会足够的权力,因而主张尽快制定一部正式的《宪法》,取代《临时约法》的作用。
袁世凯政府则认为《临时约法》对总统权力限制太多,也主张制定一部新的《宪法》,以获取更大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