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西莫多的爱情悲剧
- 格式:docx
- 大小:17.54 KB
- 文档页数:3
作者: 程维娟
作者机构: 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九江332005
出版物刊名: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90-91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6期
主题词: 卡西莫多;爱情悲剧;神话根源;宗教根源;美丑冲突
摘要:�巴黎圣母院》围绕爱斯美拉达展开多个爱情故事,并且无一例外地都走向悲剧性的结果。
卡西莫多的崇高的、纯洁的、发自灵魂深处的爱以及他的表达方式是作者雨果所提倡的。
虽然将卡西莫多形象寄寓了社会道德内涵,将其塑造为敢于反抗压迫的平民英雄的象征,但同时又将其染上宿命、悲剧的色彩。
卡西莫多的爱情悲剧从文学根源上就烙上了宿命的影子,小说宗教元素也强化了爱情的悲剧色彩,同时强烈的美丑冲突意识更加导致卡西莫多只能以自我毁灭的方式来完成爱情的升华。
巴黎圣母院:欲望与痛苦的悲剧简介巴黎圣母院,也被称为圣母院大教堂,是法国巴黎的一座著名建筑。
这部文学作品以该教堂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充满欲望和痛苦的悲剧。
欲望的表现《巴黎圣母院》中展示了人类内心深处隐藏的各种欲望。
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爱情:小说中的女主角埃斯梅拉尔达与男主角夸西莫多之间展开了一段禁忌爱情。
他们之间的爱情令人动容,却又注定无法实现。
2.权力:夸西莫多对于成为总主教的权力渴望使得他陷入了愤怒和疯狂之中。
他不择手段地追求权力,最终导致了自己和周围人遭受到严重伤害。
3.追求美:文中描述了一群被排斥出社会的流浪者,他们因缺乏外貌上的美而被视为丑陋的存在。
这引发了他们对美的痛苦追逐,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实现自己对美的渴望。
痛苦的挣扎在《巴黎圣母院》中,人物们经历了各种悲惨遭遇和内心挣扎:1.女主角埃斯梅拉尔达因其丑陋的外貌而受到社会的歧视和排斥。
她忍受着孤独和内心的痛苦,同时对夸西莫多抱有无法实现的爱情。
2.夸西莫多作为一个怪诞善良却相貌丑恶的钟楼魔王,在社会中备受嘲笑和辱骂。
他不断地努力争取被接纳,并与自己内心的黑暗力量战斗。
3.流浪者们为了体验一抹美好,追求着他们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美。
然而,他们只能站在距离美很近但永远无法触及的位置。
总结《巴黎圣母院》以欲望与痛苦为主题,呈现出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
作者通过描绘角色的欲望和痛苦,引领读者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对于美与力量的追逐所引发的代价。
这部作品使我们反思自己内心诱惑的欲望和挣扎,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人类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复杂性。
以上是《巴黎圣母院》:欲望与痛苦的悲剧的简要介绍。
通过对作品中欲望与痛苦主题的探索,读者可以体验到其中非凡的情感冲击。
对于文学爱好者来说,《巴黎圣母院》确实是一本值得阅读和深究的经典之作。
巴黎圣母院卡西莫多的悲剧与爱情巴黎圣母院是一部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经典小说,《巴黎圣母院》。
该小说以15世纪巴黎圣母院为背景,叙述了钟楼魔王卡西莫多的悲剧与爱情故事。
卡西莫多是巴黎圣母院的钟楼看守,他因长相丑陋而不被人们接纳,被视为怪物。
然而,在这座寂寞的钟楼中,卡西莫多却渴望爱情和人类的温情。
他暗暗爱慕着美丽的吉普赛女郎埃斯梅拉达,但他的爱情却无法得到回报。
在小说中,卡西莫多的悲剧是他一直被孤立和误解的命运。
他被迫隐藏在钟楼中,无法跟外界进行正常的交流和互动。
人们对他的恐惧和排斥使得他在寂寞中度过了一生。
雨果通过卡西莫多的形象告诉读者,外表的美丑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内在价值,我们应该去关注每个人背后的故事。
此外,卡西莫多的爱情故事也是小说中重要的情节之一。
他深深地爱慕着美丽的埃斯梅拉达,把她看作是唯一的亲人和朋友。
然而,埃斯梅拉达却对卡西莫多的爱情毫无察觉。
她爱上了年轻的军官菲布斯,并与他建立了亲密的感情。
卡西莫多默默地守望着他们的爱情,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无助。
卡西莫多的悲剧与爱情彰显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
他的命运注定了他无法得到爱情和幸福,无法走出他的钟楼。
然而,他对埃斯梅拉达的无私的爱依然存在,即便是在面对无法实现的爱情时,他仍然默默地保护并祝福着她。
通过卡西莫多的形象,雨果向读者传递了一种深沉的人性与情感的体验。
他告诉我们,在我们对他人进行评判和拒绝时,我们应该更加宽容和理解。
无论外貌如何,每个人都应该被给予尊重和关爱,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爱情和幸福。
巴黎圣母院卡西莫多的悲剧与爱情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启示。
通过小说,我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权利被接纳和尊重,无论他们的外表如何。
我们应该从内心深处去理解和关怀他人,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宽容和温暖的社会。
雨果以卡西莫多的形象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悲剧的英雄,他的爱情被踩踏和误解,但最终他的灵魂是高尚的。
卡西莫多的悲剧与爱情故事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的警示,让我们反思自己对他人的看法和态度。
漫谈加西莫多人物形象的双面性一、加西莫多的正面形象1、滴水之恩,必涌泉相报的优良品质表现在:(1)、对克洛德:加西莫多是流浪的吉卜西人的弃儿,生来就畸形,因此被人遗弃在巴黎圣母院的门前,副主教克罗德出于怜悯之心收养了他,并为他取名,加西莫多渐渐懂事,对副主教极为崇敬,唯命是从。
即使副主教让他去抢爱斯梅拉达这样的坏事他也愿意。
试想一下,卡西莫多也应该是个明白事理的人了,如果不是对克洛德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他也不会这样做。
对克洛德的唯命是从便是加西莫多对克洛德的报恩方式。
(2)、对爱斯梅拉达:受克洛德的指使意图绑架爱斯梅拉达未成功而被巡逻队抓住的加西莫多被绑在广场上示众,遭受围观者的嘲笑和辱骂,当卡西莫多在人丛中看见了弗罗洛时心里大喜,但是这个当年收养他的义父却慌忙逃避了他的眼光。
卡西莫多受到无情地鞭打,口渴难熬,绝望地叫道:“给我水喝!"观看的人们嘲笑他,无动于衷。
爱斯梅拉达看到这一切,从人群中走上刑台,将怀中的水葫芦温柔地送到卡西莫多干裂的嘴边。
人们看到卡西莫多那一直干枯的眼睛滚出了一行眼泪。
这滴水之恩,永远刻在了加西莫多的心里。
当爱斯梅拉达被克洛德陷害而送上绞刑架上的时候,是加西莫多勇敢地救出了爱斯梅拉达,用“圣殿避难”的方法保住了姑娘的性命。
在圣母院中无微不至的照顾和保护她,愿为她赴汤蹈火,他发现爱斯梅拉达想见弗比斯,便自告奋勇地去找他,求他去见爱斯梅拉达,即使弗比斯对他不屑一顾,策马远去。
副主教的几次不怀好意的企图也都因加西莫多的保护而遭到失败.故事发展的最后,不明情况的加西莫多以为巴黎的流浪者和乞丐要加害爱斯梅拉达而与之拼命抵抗。
由此可见他有恩必报的优良品质.2、加西莫多的坚强乐观,善良体贴,心灵美(1)、坚强乐观:因为天生的奇丑无比,从小就遭到遗弃,嘲笑,厌恶……受尽了非人的痛苦,但是他还是坚强的活下来了,他有石兽朋友,还有生活在钟楼里的小鸟做朋友,除此之外,他还自己制作恶劣各种小人的模型,加西莫多可以说是一个缺乏生活经验的孩子,他非常希望能够加入外面的世界的“聚会",可是也确实没有办法,但是他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自尊却令人无比敬畏。
巴黎圣母院第二回卡西莫多的痛苦爱情百年经典巴黎圣母院第二回:卡西莫多的痛苦爱情巴黎圣母院,一个存有无尽故事的古老建筑,这座宏伟的大教堂见证了许多人的命运。
其中,一段关于卡西莫多的痛苦爱情,更是让人动容。
让我们深入探索卡西莫多的内心世界,感受他对于爱情的执着与痛苦。
卡西莫多,一个外貌丑陋但内心善良的钟楼魔王。
他独自居住在巴黎圣母院的高塔上,与许多石像为伴。
年复一年的孤独让他对现实世界充满了无尽的痛苦,但却意外地在这个孤独的角落里找到了一份无与伦比的爱情。
从他儿时起,卡西莫多就爱上了美丽善良的埃斯梅拉达,一个叫她的名字时就觉得心神荡漾的女子。
然而,命运却将他们分开,卡西莫多被迫隐藏在巴黎圣母院的幽暗角落里,注定了无法与她相见。
尽管如此,卡西莫多对埃斯梅拉达的爱从未减退。
在傍晚,他会默默地走出钟楼,站在圣母院的屋顶上,朝着她居住的方向倾诉着自己的心声。
他的爱情似乎是一种宗教,对于他来说,爱是信仰,是生命的动力。
然而,埃斯梅拉达的心却由于其他男子而动摇。
恶棍费罗、堂堂形象的菲比布斯都将她深深吸引,而卡西莫多的存在似乎变得渺茫。
这样的背叛使得卡西莫多的痛苦达到了顶峰,他对于爱情的执着成为了一种病态,无法割舍。
正当他被痛苦折磨时,他意外结识了能理解他内心的拉克鲁瓦、洛伦佐、戈洛茨先生等人。
这些朋友给予了他温暖和支持,帮助他重新找到了对生活的希望。
他们的友谊扭转了卡西莫多的人生,给予了他面对困境的勇气。
另一方面,恶剧却在悄然发生。
费罗对于埃斯梅拉达的痴迷导致了一场悲剧,他企图绑架埃斯梅拉达并胁迫她嫁给他。
面对这样的局面,卡西莫多再次挺身而出,保护自己深爱的女人。
他与费罗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最终成功拯救了埃斯梅拉达。
然而,这并没有给卡西莫多带来幸福的结局。
费罗的死让他陷入了内疚和无法自拔的痛苦之中。
他感到自己的存在带来了无尽的悲剧,无论他怎样去爱,都带来了伤害。
这种自责和痛苦使得卡西莫多决定将自己关进地下牢狱,与世隔绝。
漫谈加西莫多人物形象的双面性一、加西莫多的正面形象1、滴水之恩,必涌泉相报的优良品质表现在:(1)、对克洛德:加西莫多是流浪的吉卜西人的弃儿,生来就畸形,因此被人遗弃在巴黎圣母院的门前,副主教克罗德出于怜悯之心收养了他,并为他取名,加西莫多渐渐懂事,对副主教极为崇敬,唯命是从。
即使副主教让他去抢爱斯梅拉达这样的坏事他也愿意。
试想一下,卡西莫多也应该是个明白事理的人了,如果不是对克洛德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他也不会这样做。
对克洛德的唯命是从便是加西莫多对克洛德的报恩方式。
(2)、对爱斯梅拉达:受克洛德的指使意图绑架爱斯梅拉达未成功而被巡逻队抓住的加西莫多被绑在广场上示众,遭受围观者的嘲笑和辱骂,当卡西莫多在人丛中看见了弗罗洛时心里大喜,但是这个当年收养他的义父却慌忙逃避了他的眼光。
卡西莫多受到无情地鞭打,口渴难熬,绝望地叫道:“给我水喝!”观看的人们嘲笑他,无动于衷。
爱斯梅拉达看到这一切,从人群中走上刑台,将怀中的水葫芦温柔地送到卡西莫多干裂的嘴边。
人们看到卡西莫多那一直干枯的眼睛滚出了一行眼泪。
这滴水之恩,永远刻在了加西莫多的心里。
当爱斯梅拉达被克洛德陷害而送上绞刑架上的时候,是加西莫多勇敢地救出了爱斯梅拉达,用“圣殿避难”的方法保住了姑娘的性命。
在圣母院中无微不至的照顾和保护她,愿为她赴汤蹈火,他发现爱斯梅拉达想见弗比斯,便自告奋勇地去找他,求他去见爱斯梅拉达,即使弗比斯对他不屑一顾,策马远去。
副主教的几次不怀好意的企图也都因加西莫多的保护而遭到失败。
故事发展的最后,不明情况的加西莫多以为巴黎的流浪者和乞丐要加害爱斯梅拉达而与之拼命抵抗。
由此可见他有恩必报的优良品质。
2、加西莫多的坚强乐观,善良体贴,心灵美(1)、坚强乐观:因为天生的奇丑无比,从小就遭到遗弃,嘲笑,厌恶……受尽了非人的痛苦,但是他还是坚强的活下来了,他有石兽朋友,还有生活在钟楼里的小鸟做朋友,除此之外,他还自己制作恶劣各种小人的模型,加西莫多可以说是一个缺乏生活经验的孩子,他非常希望能够加入外面的世界的“聚会”,可是也确实没有办法,但是他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自尊却令人无比敬畏。
外貌描写伽西莫多果然,这时从花瓣格子窗的圆洞伸出来的那个怪相,光彩夺目,妙不可言。
狂欢激发了民众的各种想象力,什么才算是最理想的怪诞面相,他们心目中都有个谱,可是至今从窗洞钻出来的那些五角形、六角形、不规则形状的面相,都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此时突然出现了一个奇妙无比的丑相,把全场观众都看得眼花缭乱,一举夺魁是十拿九稳的了。
科珀诺尔君亲自鼓掌喝彩;克洛潘·特鲁伊甫参加了比赛,他那张脸可以说有多丑就有多丑,也只好甘拜下风。
我们也是自愧不如。
我们并不想在这里向看官描述那个四面体的鼻子,那张马蹄形的嘴巴,那只被茅草似的棕色眉毛所堵塞的细小左眼,那只完全被一个大瘤所遮盖的右眼,那上下两排残缺不全、宛如城堡垛子似的乱七八糟的牙齿,那沾满浆渣、上面露着一颗象牙般大门牙的嘴唇,那像开叉似的下巴,特别是笼罩着这一切的那种表情,狡黠、惊愕、忧伤兼备。
如可能,请诸位看官把这一切综合起来想一想吧!全场一致欢呼。
大家急忙向小教堂涌去,有人把这位真福的狂人教皇高举着抬了出来。
这时,大家一看,惊讶得无以复加,叹为观止:原来这副怪相竟然是他的真面目!读后感我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个故事,它到底是一部悲剧?还是一部喜剧?说它是悲剧吧,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死后爱斯美拉达终于和爱她的人卡西莫多幸福的在一起了,但是说它是喜剧吧,他们这一对可怜的人终于在一起的时候确实在他们死去的时候,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很悲惨的结局,所以,最终我没有下定论。
我很同情卡西莫多,但是同时我又很佩服他,卡西莫多有着丑到极点的相貌:几何形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似乎上帝将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在了他的身上。
一、西莫多的出生及社会地位伽西莫多的出生具有模糊性,作品中没有提及他的出生背景。
他只是一个弃儿,没有任何的线索分析他的父母及其社会地位。
但唯一可以想到的一点是他被弃的原因:是因为他长得奇丑,并且是一个聋子。
正因为他被遗弃,才使他成了社会中最底层的人,受到人们的凌辱与摧残,没有得到过人间爱心的温暖,这正是他在被克罗德收养之后,对克罗德忠心无二的原因之一。
巴黎圣母院第一卷大厅读书笔记巴黎圣母院第一卷的读书笔记200字左右圣母院里的钟次第地敲响,咚咚,咚咚…沉重地,凄婉地,好像在陈述着一个故事。
那是些浓烈得化不去,深刻得褪不了的形象:独眼的敲钟人伽西莫多,美丽善良的爱斯梅拉达,还有渊博却邪恶的克洛德副主教。
初始,伽西莫多的出场仿佛给我投射了一个丑恶的影象。
他的独眼,他的聋哑,他的驼背,他的巨大和丑陋都让我先入为主地把他当作了大反派。
婴儿时,他是一个人人见了都想把他烧死的丑小鸭;青年时,他是一个表面风光但人人唾弃的“愚人王”。
他的脸仿佛注定了他就是恶魔的化身。
到后来,我才看清他那清澈、崇高的灵魂。
他对像使唤奴隶一样,役使他的克洛德忠心耿耿,这是怎样的一种单纯他对曾经对他有恩的爱斯梅拉达,用尽全部生命的悉心照料和赴汤蹈火,是怎样的一种如火一般刚烈的爱情他受尽了人世间的歧视和欺凌,却又满足的,勤劳的当着他的敲钟人。
如此美丽,如此可敬的人性难道在他那丑陋的外表下就一文不值了吗相比而言,如果说伽西莫多的外表丑陋,那么克洛德的心灵便更加令人鄙视。
一开始,良好的背景让我觉得他是个学识渊博的善良人—他收养了丑陋的伽西莫多,他是人人敬畏的副主教…。
但是当故事的情节愈演愈烈时,我读懂了他精神世界中的畸形。
他不择手段地“爱”,让他卑鄙地,变态地劫持爱斯梅拉达,并且因“爱”成恨地要置她于死地。
这是一种自私的,低微的,霸道的“爱”,充满了病态的“爱”,那不算是爱,只是伤害…然而,那书中最美的笔墨都倾注在了爱斯梅拉达身上:她美丽,因为她有一张天真清纯的脸孔;她善良,因为她的内心充满了同情和爱心。
她可以为了保存甘果瓦的生命而嫁给他,她给饥渴难堪却无人理睬的敲钟人送水…她有菩萨一般无人能及的心肠,她有倾国倾城的美貌,她是善与美的化身怎么能不引起我的思考人性的层层面面是多么复杂却简单:尽管人的精神世界是双面的,没有完全的丑,也没有绝对的美。
但是,美就是进步的方向,美就是最原始的目的。
法国音乐剧《钟楼怪人》,改编于维克多·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最早于1998年9月在巴黎上演。
Richard Cocciante作曲,Luc Plamondon作词,最早的演员包括Bruno Pelletier(饰葛林果), Patrick Fiori(饰腓比斯) ,Garou(饰加西莫多), Daniel Lavoie(饰弗侯洛), Luck Mervil(饰克洛潘),Helene Segara(饰艾丝梅拉达) ,Julie Zenatti(饰百合花) 。
此剧曾在巴黎、加拿大等各地(包括北京、上海)演出,取得巨大成功。
它将气势宏大的作品浓缩到两个多小时精彩的演唱和舞蹈表演,音乐歌词优美流畅(我看的版本中文翻译也很棒,忠实传神),布景精美壮观,是对原著相当完美的舞台诠释。
雨果是我非常喜爱的作家。
雨果晚期的作品,苦难和罪恶傍侧,有着一种温和、镇定、博大的神样的光辉,让惶惑的心有所依靠,让跪地祈祷的人们有所企盼。
而较早期的作品《巴黎圣母院》,浪漫气息远更为浓厚:宿命的面前无人可以逃脱。
其悲剧性的色彩任性、激烈,恰如年轻的心中不时翻腾的大海,一面以极致的方式诅咒命运的不公,发泄火似的热情;一方面又暗暗被命运的强大和神秘所吸引。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以人物加西莫多为核心,以着重刻画几段不同的爱情,将宿命的悲剧提炼为一曲爱的悲歌。
全剧开始,是诗人葛林果演唱的一段序曲。
记得曾看过一篇对英文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评论,作者用不满的口气谈到序曲,说为什么一忽儿就跳到了西元两千年?我没有看过英文的歌词,想来与此相差不多。
以我的理解,这首序曲开门见山地布下了浓重的悲剧氛围,暗示在命运面前,一如美丽短暂的爱情,人类终将无能为力 - 甚至于直到今日亦是如此。
这正如原著前言中写到:在巴黎圣母院的一座尖顶钟楼的阴暗角落里,刻着几个大写的希腊字母 - ANARKH,宿命。
下一个出场的人物是克洛潘,就是乞丐王。
他在一段演唱中自称为“异乡人” 和“非法移民” ,高呼要求圣母收容、庇佑。
加西莫多的爱情悲剧
故事发生在15世纪的巴黎,作者为我们勾勒出这样一位丑的出奇的人物:他一出世就是“一个卷做一团的小怪物,又难看,又是跛足,又是独眼,又是驼背”。
长大以后耳聋,“看起来仿佛是一个被打碎了的而没有好好拼拢起来的巨人象”,“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猪鬃似的赤红色的眉毛下面长着小小的左眼,右眼完全被一个大瘤遮没了,牙齿像城垛样参差不齐,嘴唇坚硬——一颗牙齿如象牙一样地从唇上突伸出来,下巴弯曲,尤其是那脸,完全布满轻蔑、惊奇和混合的表情。
他就是《巴黎圣母院》中愚人节里被人们选为十全的“愚人之王”的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加西莫多。
就是这样一位主人公,他不是王子也不是英雄,他有着丑陋的面貌却有着金子般的心。
他是众人唾弃的对象,饱受着折磨、冷眼。
在他万分痛苦之时,善良的爱斯梅拉达为他送上了生命之泉,于是他的爱在心中萌芽,然而,他是不幸的,不幸到最爱也无法得到。
卡西莫多的一生是悲惨的。
自卑,把他的爱造就成只会奉献不会索取的爱——这种爱,完全享受不到爱的快乐,是痛苦的爱。
爱斯梅拉达的善意举动使卡西莫多干枯了的心灵便刹那间绿芽遍生。
然而他是个……是个,除了心
灵,其它都不属于人的人。
极度畸形,形状,就像魔兽争霸中低多边形造型的人物般粗糙。
因此他自卑,只能说:“如果你愿意我从那儿掉下去,你甚至不须讲一个字,只要一眨眼就够了。
”他的丑陋畸形的外表,始终是横贯在他和爱斯美拉达之间永远无法跨越的鸿沟。
最后只能通过死亡的方式跨越了这条鸿沟,有人说这是一对最美的情侣,我想那可能就是唯一的方法了。
感动于这一幕,不禁想到巴金家中投湖殉情的丫头鸣凤,难到爱情的终极奥义是为爱殉情?这两个主人公有着纠结在一起的不幸身世,外貌上的巨大反差无法掩盖他们共有的纯真善良的天性,在他们这种至善至美的天性的照耀下,小说中的其他人物揭露出了卑劣的本质。
不过,悲剧的他们终于死在了一起,总算没有违了他的心,当人们分开他们时,即刻便化为灰烬。
与加西莫多相对照的还有克洛德对爱斯美拉达的兽欲,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是披着宗教外衣的一条毒蛇。
他表面上道貌岸然,骨子里却是个阴险毒辣的伪君子,是迫害吉卜赛女郎的罪魁祸首。
本来,作为主教,应认为情欲是罪恶,会毁灭人的灵魂,然而当他看到吉卜赛女郎的美色之后,他的禁欲主义所压抑的情欲蠢动起来,疯狂地爱上了女郎,一次又一次地卑鄙无耻地要女郎依从他的占有欲而终于遭到失败时,他立刻凶相毕露,用阴惨惨的声音向刽子手发出暗号,把女郎绞死。
这
是个外貌文雅而灵魂丑恶的形象。
作者着力刻画剖析他的冷酷和阴险的心理,从而通过这个形象来揭露和抨击封建教会的反人民本质。
副主教的卑劣行为,非常有力地揭露了宗教的残酷和虚伪。
是束缚人性的宗教使他的爱情变成可怕的欲望,害了别人,自己也得不到好下场。
作品还以加西莫多外形的丑来对照他内心的美。
吉卜赛少女爱斯梅拉达是作者理想的化身,在她身上体现了雨果心目中最崇高的感情和最美的形象。
雨果用他的笔调演绎了一场爱情悲歌,作者至死也没让加西莫多变得完美,故事的结局没有王子与公主的蜕变,没有幸福在一起的美丽神话,一切都是那么现实,那么悲惨。
加西莫多虽然和最爱的女人死在了一起,却是个不爱自己的女人,他还是悲哀的,他无论如何也占据不了法比在少女心中的地位。
这是他自身的悲哀还是社会的悲哀,是面貌还是黑暗的社会葬送了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