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的计算
- 格式:doc
- 大小:67.00 KB
- 文档页数:17
1模板及支撑架摊销量=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1/周转次数+(周转次数-1)×补损率/周转次数-(1-补损率)50%/周转次数]此公式含有以下几个概念:1、损耗量=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周转次数-1)×补损率/周转次数周转性材料从第二次使用起,每周转一次后必须进行一定的修补加工才能使用。
每次加工修补所消耗的木材量称为损耗量。
2、周转使用量=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周转次数+损耗量周转使用量是指周转性材料在周转使用和补损的条件下,每周转一次平均所需的木材量。
3、回收量=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1-补损率)/周转次数回收量是指周转性材料每周转一次后,可以平均回收的数量。
4、摊销量=周转使用量-回收量摊销量是指为完成一定计量单位建筑产品的生产,一次所需要的周转性材料的数量。
5、若公式4用于编制预算定额中的周转性材料摊销量时:(1)回收部分必须考虑材料使用前后价值的变化,应乘以回收折价率。
(2)周转性材料在周转使用过程中施工单位均要投入人力、物力,组织和管理补修模板工作,须额外支付施工管理费。
6、为补偿此项费用和简化计算的采取措施:减少回收量、增加摊销量(1)回收量乘以回收折价率(2)回收量的分母上乘以增加的施工管理费率7、摊销量=周转使用量-回收量*回收折价率/(1+施工管理费率)8、上面公式的50%=回收折价率/(1+施工管理费率),是综合考虑系数。
从网上找了一些资料,你可以看看:周转材料的消耗定额,应该按照多次使用,分次摊销的方法确定。
摊销量是指周转材料使用一次在单位产品上的消耗量,即应分摊到每一单位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上的周转材料消耗量。
周转性材料消耗定额一般与下面四个因素有关:①一次使用量:第一次投入使用时的材料数量。
根据构件施工图与施工验收规范计算。
一次使用量供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申请备料和编制施工作业计划使用。
建筑施工模板数量计算公式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模板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施工工具,它可以用来支撑混凝土浇筑和形成混凝土的外形。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设计要求来计算模板的数量。
下面我们将介绍建筑施工模板数量的计算公式。
一、墙模板数量的计算公式。
1. 墙模板数量的计算公式为,(墙面积+门窗洞口面积)/单片模板面积=墙模板数量。
其中,墙面积的计算公式为,(墙长+墙高)2=墙面积。
门窗洞口面积的计算公式为,门窗洞口的宽度高度=门窗洞口面积。
2. 举例说明,如果一个房间的墙长为10米,墙高为3米,门窗洞口的宽度为2米,高度为2.5米,单片模板的面积为2平方米。
那么墙模板的数量计算公式为,((10+3)2+(22.5))/2=13.25,即需要13.25片墙模板。
二、柱模板数量的计算公式。
1. 柱模板数量的计算公式为,(柱周长柱高)/单片模板面积=柱模板数量。
2. 举例说明,如果一个柱子的周长为1.5米,高度为3米,单片模板的面积为0.5平方米。
那么柱模板的数量计算公式为,(1.53)/0.5=9,即需要9片柱模板。
三、梁模板数量的计算公式。
1. 梁模板数量的计算公式为,(梁周长梁宽度)/单片模板面积=梁模板数量。
2. 举例说明,如果一根梁的周长为4米,宽度为0.5米,单片模板的面积为1平方米。
那么梁模板的数量计算公式为,(40.5)/1=2,即需要2片梁模板。
四、板模板数量的计算公式。
1. 板模板数量的计算公式为,(板长板宽)/单片模板面积=板模板数量。
2. 举例说明,如果一个板的长为5米,宽度为3米,单片模板的面积为2平方米。
那么板模板的数量计算公式为,(53)/2=7.5,即需要7.5片板模板。
五、总结。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得出建筑施工模板数量的计算公式,即,(墙面积+门窗洞口面积)/单片模板面积=模板数量。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设计要求来计算模板的数量,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模板工程量计算常用公式模板工程量计算是指在建筑施工中,根据工程图纸和设计要求,通过一定的公式和计算方法,确定模板工程的施工量。
模板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的质量和进度,因此,掌握常用的模板工程量计算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一、模板面积的计算公式模板面积是指模板工程所占用的建筑面积。
在实际计算中,常用的模板面积计算公式有:1. 单个模板面积的计算公式:单个模板面积 = 模板尺寸A ×模板尺寸B其中,模板尺寸A和模板尺寸B分别表示模板的长度和宽度。
2. 总模板面积的计算公式:总模板面积 = 单个模板面积 ×模板数量其中,模板数量表示需要使用的模板的总数。
二、模板木材用量的计算公式模板木材用量是指在模板工程中所需要使用的木材的数量。
常用的模板木材用量计算公式有:1. 单个模板所需木材总量的计算公式:单个模板所需木材总量 = 模板长度 ×模板宽度 ×模板厚度其中,模板长度、模板宽度和模板厚度分别表示模板木材的尺寸。
2. 总模板木材用量的计算公式:总模板木材用量 = 单个模板所需木材总量 ×模板数量其中,模板数量表示需要使用的模板的总数。
三、模板扣件用量的计算公式模板扣件用量是指在模板工程中所需要使用的扣件的数量。
常用的模板扣件用量计算公式有:1. 单个模板所需扣件总量的计算公式:单个模板所需扣件总量 = 直线扣件数量 + 拐角扣件数量 + 连角扣件数量其中,直线扣件数量表示需要使用的直线扣件的数量,拐角扣件数量表示需要使用的拐角扣件的数量,连角扣件数量表示需要使用的连角扣件的数量。
2. 总模板扣件用量的计算公式:总模板扣件用量 = 单个模板所需扣件总量 ×模板数量其中,模板数量表示需要使用的模板的总数。
除了以上提到的公式,实际的模板工程量计算还需要考虑其他一些因素,如模板工程的形状、结构等。
这些因素的考虑会涉及到更加复杂的数学计算和几何原理。
模板工程量计算规则模板工程量计算规则模板工程量计算规则是根据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模板类型和计算方法进行制定的。
在计算模板工程量时,需要先确定各个构件的模板类型和尺寸,然后根据相应的计算规则计算其工程量。
1、基础模板工程量基础模板工程量包括独立基础模板工程量、筏板基础模板工程量和箱型基础模板工程量。
对于不同的基础类型,其模板形状和尺寸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分别计算。
独立基础是指单个柱子下面单独设立的基础,其模板形状多呈阶梯状。
在计算独立基础模板工程量时,需要分别计算基础台阶的侧板和底板的面积,然后将两个面积相加即可。
筏板基础是指将建筑物的基础做成一块整体的平板,其模板形状为矩形。
在计算筏板基础模板工程量时,需要分别计算基础边缘的侧板和中间的平板的面积,然后将两个面积相加即可。
箱型基础是指将建筑物的基础做成一个整体的箱子形状,其模板形状为矩形。
在计算箱型基础模板工程量时,需要分别计算基础边缘的侧板和内部的隔板的面积,然后将两个面积相加即可。
2、柱模板工程量柱模板工程量包括矩形柱模板工程量和圆形柱模板工程量。
在计算柱模板工程量时,需要根据柱子的高度和直径来确定其模板形状和尺寸,然后根据相应的计算规则计算其工程量。
矩形柱是指截面形状为矩形的柱子,其模板形状为矩形。
在计算矩形柱模板工程量时,需要分别计算柱子的高度和宽度的面积,然后将两个面积相加即可。
圆形柱是指截面形状为圆形的柱子,其模板形状为圆形。
在计算圆形柱模板工程量时,需要分别计算柱子的高度和直径的面积,然后将两个面积相加即可。
3、梁模板工程量梁模板工程量包括矩形梁模板工程量和异形梁模板工程量。
在计算梁模板工程量时,需要根据梁的形状和尺寸来确定其模板形状和尺寸,然后根据相应的计算规则计算其工程量。
矩形梁是指截面形状为矩形的梁,其模板形状为矩形。
在计算矩形梁模板工程量时,需要分别计算梁的高度和宽度的面积,然后将两个面积相加即可。
异形梁是指截面形状不为矩形的梁,其模板形状也多为异形。
土木施工模板计算式
土木施工模板计算式是根据工程需求和模板类型来确定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模板计算式:
1. 模板展开面积计算式:
模板展开面积= 模板长度×模板宽度
这个计算式用于计算模板的展开面积,即模板所需的原材料面积。
2.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式:
混凝土侧压力= 混凝土密度×混凝土浇筑高度×9.8
这个计算式用于计算混凝土浇筑时对模板产生的侧压力,是确定模板支撑体系的重要参数。
3. 梁模板计算式:
梁模板面积= (梁宽+ 模板宽度)×梁长
这个计算式用于计算梁的模板面积,考虑了模板宽度对梁宽度的增加。
4. 楼板模板计算式:
楼板模板面积= 楼板长度×楼板宽度
这个计算式用于计算楼板的模板面积,直接根据楼板的尺寸进行计算。
5. 墙模板计算式:
墙模板面积= (墙高×墙长+ 门窗洞口面积)×墙厚
这个计算式用于计算墙的模板面积,考虑了门窗洞口对模板面积的影响。
这些计算式是土木施工模板计算中常用的公式,具体使用时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调整和修正。
同时,还需要注意考虑其他因素,如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施工方法、材料性能等。
模板工程量怎么计算篇一:模板工程量计算规则模板工程量计算规则一、现浇砼及钢筋砼模板工程量,按以下规定计算:1、现浇砼及钢筋砼模板工程量除另有规定者外,积以平方米计算。
若使用含模量计算模板接触面积者,其工程量=构件体积*相应项目含模量。
2、钢筋砼墙、板上单孔面积在0.3m2以内的孔洞,不予扣除,洞侧壁模板不另增加,但突出墙面的侧壁模板相应增加。
单孔面积在0.3m2以外的孔洞,应予扣除,洞侧壁模板面积并入墙、板模板工程量之内计算。
3、现浇钢筋砼框架分别按柱、梁、墙、板有关规定计算,墙上单面附墙柱并入墙内工程量计算。
双面附墙柱按柱计算,但后浇墙、板带的工程量不扣除。
4、按实灌体积以立方米计算。
5、预制砼板间或边补现浇板缝,缝宽在100mm以上者,模板按平板定额计算。
6、构造柱外露均应按图示外露部分计算面积(锯齿形,则按锯齿形最宽面计算模板宽度)构造柱与墙接触面不计算建筑面积。
7、现浇砼雨篷、阳台、水平挑板,按图示挑出墙面以外板底尺寸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附在阳台梁上的砼线条不计算水平投影面积)。
挑出墙外的牛腿及板边模板已包括在内。
复式雨篷挑口内侧净高超过250mm时,其超过部分按挑檐定额计算(超过部分的含模量按天沟含模量计算)。
竖向挑板按100mm内墙定额执行。
8、整体直形楼梯包括楼梯段、中间休息平台、平台梁、斜梁及楼梯与楼板连结的梁、按水平投影面积计算,不扣除小于200mm的梯井,伸入墙内部分不另增加。
9、圆弧形楼梯按楼梯的水平投影面积以平方米计算(包括圆弧形梯段、休息平台、平台梁、斜梁及楼梯与楼板连接的梁)。
10、楼板后浇带以延长米计算(整板基础的后浇带不包括在内)。
11、现浇圆弧形构件除定额已注明者外,均按垂直圆弧形的面积计算。
12、栏杆按扶手的延长米计算,栏板竖向挑板按模板接触面积以平方米计算。
扶手、栏板的斜长按水平投影长度乘系数1.18计算。
13、劲性砼柱模板、按现浇柱定额执行。
14、砖侧模分别不同厚度,按实砌面积以平方米计算。
模板一般就是按照与砼接触面的面积进行计算,你可以按照当地的计算规则学习一下就可以了,也可以借鉴一下以下的,各地的具体规则只是局部有不大相同的一、本章中模板是分别按本省施工中常用的组合钢模板、定型钢模板、竹模板、木模板编制的,实际施工采用不同模板时可以调整。
二、现浇混凝土梁、板、柱、墙是按支撑高度3.6m编制的,超过3.6m时,每超过1m (不足1m者按1m计),超过部分工程量另按超高的项目计算。
三、拱形、弧形构件是按木模考虑的,如实际使用钢模时,套用直形构件项目,人工乘以系数1.2。
四、构造柱模板套用矩形柱项目。
五、倒锥壳水塔塔身钢滑升模板项目,也适用于一般水塔塔身滑升模板工程。
六、烟囱钢滑升模板项目均已包括烟囱筒身、牛腿、烟道口;水塔钢滑模均已包括直筒、门窗洞口等模板用量。
七、项目中钢筋混凝土烟囱筒身、圆形贮仓筒壁及造粒塔筒壁,是采用钢滑模或木模施工的。
其他项目,是按组合式钢模或木模施工计算的,如实际施工方法或采用的模板品种、数量与项目规定不同时,可以调整。
八、采用钢滑模施工的项目内包括了提升支撑杆的用量,如设计不同时,可以调整。
如设计规定利用支撑杆代替结构钢筋,在计算钢筋用量时,应扣除支撑杆的重量,如支撑杆施工后拔出者,其回收率和拔杆费用另行计算。
九、如大面积模板需要加大刚度,在构件中设置对拉螺栓,并同混凝土一起现浇在构件中不取出周转使用,可根据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按实际用量及单价调整。
十、斜梁(板)是按坡度30°以内综合取定的。
坡度在45°以内,按相应项目人工乘以系数1.05。
坡度在60°以内,按相应项目人工乘以系数1.1。
十一、剪力墙计算时,按以下规定计算。
1、剪力墙较长边是墙厚的4倍以下时,按柱的相应项目计算。
2、剪力墙较长边是墙厚的4倍以上,7倍以下时,按短肢剪力墙项目计算。
3、剪力墙较长边是墙厚的7倍以上时,按墙的相应项目计算。
十二、现浇空心楼板执行平板项目。
模板验算一、楼板模板计算:模板采用钢模板,E=104N/㎜2,I=bh3/12=4.16×104㎜4荷载计算:模板及支架自重标准值:3KN/㎡混凝土自重标准值:24KN/㎡钢筋自重标准值:1.1KN/㎡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2.5KN/㎡楼板按100厚算荷载标准值:F1=0.3+24*0.1+1.1+2.5=6.3 KN荷载标准值:F2=(0.3+24*0.1+1.1+2.5)*1.2+2.5*1.4=8.06KN楼板按250厚算荷载标准值:F3=0.3+24*0.25+1.1+2.5=9.9 KN荷载设计值:F4=(0.3+24*0.1+1.1)*1.2+2.5*1.4=12.38KN(1)计算次龙骨间距:新浇筑的混凝土均匀作用在钢模板上,单位宽度的面板可以视为梁,次龙骨作为梁支点按三跨连续考虑,梁宽取200㎜1)板厚按120算则最大弯距:Mmax=0.1q12l2最大挠度:Umax=0.667q12l14/(100EI)其中线荷载设计值:q1=F4*0.2=12.38*0.2=2.48 KN/㎡按面板的抗弯承载力要求:Mmax=0.1q12l2=1/6fwbh2l1=[(1/6*30*200*252)/(0.1*2.48)]0.5=1587.5按面板的刚度要求,最大变形值为模板结构的1/250Umax=0.667q22l14/(100EI)l1’=[(100×104×4.16×104)/(2.48×0.677×255)]1/3=4632)板厚按100㎜算则最大弯距:Mmax=0.1q12l2最大挠度:Umax=0.667q12l14/(100EI)其中线荷载设计值:q2=F2*0.2=8.06*0.2=1.612 KN/㎡按面板的抗弯承载力要求:Mmax=0.1q12l2=1/6fwbh2l2=[(1/6*30*200*252)/(0.1*2.48)]0.5=787按面板的刚度要求,最大变形值为模板结构的1/250Umax=0.667q12l14/(100EI)= l2/250l2’=[(100×104×4.16×104)/(1.61×0.677×255)]1/3=534取按抗弯承载力,刚度要求计算的最小值, l1’=463,施工次龙骨间距200< l1,取满足要求。
模板工程量计算规则模板工程量计算规则一、现浇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模板工程量计算规则1.现浇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模板工程量,除另有规定外,均按混凝土与模板接触面的面积,以m2计算。
2.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梁、板、墙的支模高度(即室外地坪至板底或板面至板底之间的高度)以3.6m以内为准,超过3. 6m以上部分,另按超过部分计算增加支撑工程量。
3.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板单孔面积在0.3m2以内的孔洞,不予扣除,洞侧壁模板亦不增加;单孔面积在0.3 m2以外时,应予扣除,洞侧壁模板面积并入墙、板模板工程量之内计算。
4.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分别按梁、板、柱、墙有关规定计算,附墙柱,并入墙内工程量计算。
5.杯形基础杯口高度大于杯口大边长度的,套高杯基础定额项目。
6.柱与梁、柱与墙、梁与梁等连接的重叠部分以及伸入墙内的梁头、板头部分,均不计算模板面积。
7.构造柱外露面均应按图示外露部分计算模板面积。
构造柱与墙接触面不计算模板面积。
8.现浇钢筋混凝土悬挑板(雨篷、阳台)按图示外挑部分尺寸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挑出墙外的牛腿梁及板边模板不另计算。
9.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以图示露明面尺寸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不扣除小于500mm楼梯井所占面积。
楼梯的踏步、踏步板平台梁等侧面模板,不另行计算。
10.混凝土台阶不包括梯带,按图示台阶尺寸的水平面积计算,台阶端头两侧不另计算模板面积。
11.现浇混凝土小型池槽按构件外围体积计算,池槽内、外侧及底部的模板不另行计算。
二、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模板工程量计算规则1.预制钢筋混凝土模板工程量,除另有规定者外均按混凝土实体体积以m3计算。
2.小型池槽按外型体积以m3计算。
3.预制桩尖按虚体积(不扣除桩尖虚体积部分)计算三、构筑物钢筋混凝土模板工程量计算规则1.构筑物工程的模板工程量,除另有规定者外,区别现浇、预制和构件类别,分别按一和二的有关规定计算。
2.大型池槽等分别按基础、墙、板、梁、柱等有关规定计算并套相应定额项目。
模板工程量计算规则分享一、引言模板工程量计算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准确计算模板工程量对于工程进度和质量的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享模板工程量计算的规则和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二、模板工程量计算规则1. 模板工程量计算的基本原则模板工程量计算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准确性:计算结果应准确无误,避免因计算错误导致工程量偏差。
- 全面性:计算应涵盖所有模板工程的组成部分,确保不漏计、不重复计。
- 统一性:计算规则应统一,避免因不同人员或不同阶段的计算规则不一致造成工程量差异。
- 可行性:计算规则应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实际工程量计算的进行。
2. 模板工程量计算的基本单位模板工程量计算的基本单位是平方米(㎡),即以模板表面积为计量单位。
在计算过程中,应将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模板转换为相应的平方米数。
3. 模板工程量计算的要素模板工程量计算应考虑以下要素:- 模板板面积:指模板板面的实际面积,包括水平板、立柱模板、梁板模板等。
- 模板边线长度:指模板板面的边线长度,包括水平板、立柱模板、梁板模板等。
- 模板高度:指模板的高度,包括墙模板、柱模板、梁模板等。
- 模板数量:指模板的总数量,根据实际施工情况确定。
4. 模板工程量计算的具体步骤模板工程量计算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确定模板工程的组成部分,包括水平板、立柱模板、梁板模板等。
- 步骤二:测量各组成部分的板面积、边线长度和高度。
- 步骤三:计算各组成部分的工程量,分别乘以相应的系数得出结果。
- 步骤四:将各组成部分的工程量相加,得出总的模板工程量。
5. 模板工程量计算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模板工程量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精确测量:测量模板板面积、边线长度和高度时,应采用精确的测量工具和方法,避免误差。
- 统一计算规则:在不同阶段和不同人员之间,应统一计算规则,避免因计算规则不一致导致工程量差异。
- 及时调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模板工程量计算存在偏差,应及时调整和修正,确保工程量的准确性。
模板工程量计算公式
工程量计算是工程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下面是一般的工程量计算公式的模板:
总工程量 = (单位工程量1 ×用量1) + (单位工程量2 ×用量2)+ … + (单位工程量n ×用量n)
其中,单位工程量是指每个工程项目所需要的单位物资或单位人工的工作量。
用量是指每个工程项目所需要的物资数量或人工工时。
具体的工程量计算公式会根据不同的项目类型和具体的工程项目内容而有所不同。
比如在建筑工程中,单位工程量可以是每平方米的砖瓦用量,每立方米的混泥土用量,每平方米的瓦片用量等;在道路工程中,单位工程量可以是每米的铺设长度,每立方米的挖填方量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各种工作量的综合和不同工作量之间的关联情况。
有时候需要对某些工作量进行加权处理,或者根据实际情况对某些项进行调整。
因此,工程量的计算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量化计算和综合考虑。
总的来说,工程量计算的公式模板是总工程量等于各个单位工程量与用量的加权总和,具体的计算公式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细化。
建筑楼层模板用量计算公式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楼层模板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它们用来支撑混凝土浇筑,确保混凝土能够在固定的形状和尺寸内硬化。
因此,正确计算楼层模板的用量对于施工的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建筑楼层模板用量计算公式,并探讨其在实际施工中的应用。
楼层模板用量计算公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因素:楼板面积、楼板厚度、支撑间距和模板材料的规格。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楼层模板用量计算公式:楼层模板用量 = 楼板面积×楼板厚度×支撑间距× 1.1。
在这个公式中,楼板面积是指楼层平面的面积,通常以平方米为单位;楼板厚度是指混凝土楼板的厚度,通常以米为单位;支撑间距是指模板支撑的间距,通常以米为单位;1.1是一个修正系数,考虑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一些误差和浪费。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楼层的面积是1000平方米,楼板厚度是0.2米,支撑间距是1.5米,那么根据上面的公式,楼层模板的用量大约为1000 × 0.2 × 1.5 × 1.1= 330立方米。
在实际施工中,楼层模板用量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和施工人员准确地估算所需的模板数量和材料用量。
这样可以避免因为模板用量不足或者过剩而导致的施工延误或者浪费。
另外,通过合理地安排模板支撑的间距,还可以确保混凝土楼板在施工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的形状,从而提高施工质量。
除了楼层模板用量计算公式外,施工中还需要考虑模板材料的规格和质量。
常见的模板材料包括钢模板、木模板和塑料模板。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强度和耐用性,因此在选择模板材料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施工要求进行综合考虑。
此外,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也会对楼层模板的用量产生影响。
例如,如果施工现场的空间狭小,可能需要采用更轻便的模板材料;如果施工现场的地面不平整,可能需要调整模板支撑的间距以确保模板的稳定性。
总之,建筑楼层模板用量计算公式是施工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通过合理地计算和安排楼层模板的用量,可以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减少浪费和成本。
一、计算规则:
按混凝土与模板的接触面积计算
柱子:周长乘以柱高,从柱基或板上表面算至上一层楼板上表面,无梁板算至柱帽底部
墙:外墙由楼层上表面算至上层楼板上表面,内墙则算至上层楼板(梁)下表面,0.3平米以内的孔洞面积不扣除,也不增加侧壁模板,采用大模板时洞口均不扣除
板:扣除柱、梁、0.3平米以外的孔洞面积
梁:梁长乘以梁底与2倍两侧长度之和,梁长算至柱侧、墙侧,次梁算至主梁侧,外墙部分按中心线计算,内墙部分按净长线计算
如果是单梁,面积=梁高*梁净长度*2+梁底模面积
如果是有梁板,面积=(梁高-板厚)*梁净长*2+梁底模面积
二、计算公式:
1、垫层模板:S=1*4*0.1*2=0.8m2(周长X 高X 个数)
2、基础模板:S=0.8*4*0.45*2=2.89m2(周长X 高X 个数)
3、基础柱模板:S=(0.4*4*0.6-0.4*0.3*2)*2=1.44m2((周长X 高- 梁头接触部位面积)X 个数)
4、梁模板:S=(0.3+0.4*2)*(4-0.2*2)=3.96m2((底面+ 侧面X 2) X 梁净长)。
模板工程量计算规则中的常见计量单位及转换方法在进行模板工程量的计算过程中,正确使用计量单位及掌握转换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模板工程量计量单位及转换方法,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规则。
一、常见的模板工程量计量单位以下是常见的模板工程量计量单位,每个单位都在不同的计算场景中具有不同的使用方式。
1. 平方米(㎡):用于测量模板的面积,通常用于计算模板板面的水平面积。
2. 立方米(m³):用于测量模板的体积,通常用于计算模板的体积、模板的围护面积以及孔道面积等。
3. 米(m):用于测量模板的线性尺寸,包括模板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等。
此外,当计算模板支架、支撑杆或者支撑锚定件等构件时,也可以使用米作为单位。
4. 支架个数(个):用于计算模板支架的数量,通常用于辅助建筑物的施工和维护。
5. 底盘个数(个):用于计算模板底盘的数量,底盘是安装在模板支撑杆底部的构件,用于增加支撑杆的稳定性。
6. 块(块):用于计算模板的墙板、地板和楼梯等构件的数量,通常以块为单位进行计算。
二、模板工程量单位的转换方法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有时需要将模板工程量单位进行转换,以满足不同计算需求。
以下是常见的模板工程量单位转换方法。
1. 平方米与立方米的转换:当需要将平方米转换为立方米或将立方米转换为平方米时,需要根据模板的应用场景确定计算公式。
例如,在计算模板的体积时,可以将模板的平方米数乘以模板的高度(米)得到立方米数;而在计算模板的板材用量时,可以将模板的立方米数除以模板的平均板厚得到平方米数。
2. 米与平方米的转换:当需要将米转换为平方米或将平方米转换为米时,同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计算方法。
例如,在计算模板的支架数量时,可以将模板的长度(米)除以支架的间距得到支架的个数;而在计算模板的围护面积时,可以将模板的长度(米)乘以模板的高度(米)得到平方米数。
3. 块与平方米的转换:当需要将块转换为平方米或将平方米转换为块时,需要根据模板构件的平均尺寸确定计算方法。
铝模板计算规则铝模板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模板材料,具有轻巧、耐用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中。
为了保证铝模板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需要制定一套严格的计算规则。
本文将根据铝模板的特性和使用要求,详细介绍铝模板计算规则。
二、铝模板的基本参数为了进行铝模板的计算,需要了解并确定以下基本参数:1. 铝模板的长度、宽度和厚度。
2. 铝模板的材质及强度等级。
3. 铝模板的连接方式(焊接、螺栓连接等)。
4. 铝模板的支撑形式及间距。
三、铝模板的计算方法1. 铝模板的自重计算铝模板的自重对支撑结构的承载能力有一定影响,因此需要对铝模板的自重进行准确计算。
根据铝模板的长度、宽度、厚度和密度等参数,可使用相关公式计算出铝模板的自重,并根据支撑结构的要求进行合理分配。
2. 铝模板的荷载计算根据具体的施工要求和设计荷载标准,结合建筑结构的特点,对铝模板施加的荷载进行计算。
常见的荷载包括混凝土浇筑荷载、人员活动荷载及设备荷载等。
根据不同荷载类型和施工阶段的要求,采用相应的计算方法和系数进行荷载计算。
3. 铝模板的刚度计算铝模板的刚度对于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根据铝模板的材质、截面形状及支撑形式等参数,可以通过刚度计算公式来确定铝模板的刚度。
同时,还需考虑模板支撑件的刚度,以保证整个支撑体系的稳定性。
4. 铝模板的连接设计铝模板的连接设计对于整个模板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铝模板的连接方式和要求,确定合适的连接件和连接方式,并根据实际计算结果进行设计。
同时,还需考虑连接件的强度以及与其他组件的协调性。
铝模板计算规则是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依据,正确的计算方法和准确的参数选择对于铝模板的使用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根据铝模板的特性和使用要求,详细介绍了铝模板的计算规则,希望能为铝模板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总之,铝模板计算规则的制定和应用需要综合考虑铝模板的各种参数和要求,合理选择计算方法和手段,并进行准确的计算和设计。
模板工程量计算公式:
说明:因为是按照一定模数、计算顺序连续计算的。
公式均有限定条件
1、边柱模板:
边柱外侧模板面积=结构层高*柱截面尺寸
边柱内侧模板面积=结构层高*柱截面周长-各向梁截面面积-柱截面周长与各向梁宽度之和的差乘以平均板厚
说明:根据柱子编号确定同类柱子根数;面积基数可一次算出,再减扣除量。
2、内柱模板面积=结构层高*柱截面周长-各向梁截面面积-各向梁界面周长与各向梁宽度之和的差乘以平均板厚;
3、边梁模板:外侧模板面积=梁净长*梁截面高度;
内侧模板面积=梁净长*(梁截面高度-板厚)
梁底模板面积=梁净长*梁宽度
4、内主梁模板:
梁侧面模板面积=梁净长*(梁截面高度-平均板厚)*2-次梁宽度*(次梁高度-板厚)
梁底模板面积=梁净长*梁宽度
5、内次梁模板面积:
梁侧面面积i=梁净长*(梁界面高度-板厚)*2
梁底模面积=梁净长*梁宽度
说明:应先计算主梁、后计算次梁。
按照梁编号根据同类编号梁的
根数一次算出面积基数,在减扣除量
6、现浇板模板面积:按照板号,根据同类板号数量一次算出面积基数,再扣除减量
某一板号面积=梁间净尺寸(长度)*梁间净尺寸(宽度)- 不扣除板与柱交接处柱角所占平面面积。
模板的计算一、根据混凝土量快速估算模板用量1、适用情况:一般用于工程开工前期,在已知混凝土用量的情况下估算模板用量,以初步估算工程周转材料成本投入数量,为筹措资金提供依据。
2、优缺点:优点:速度快,简便节约计算时间。
缺点:模板用量计算结果不够精确。
(一)各种截面柱模板用量1、正方形截面柱其边长为a×a时,每立方米混凝土模板用量U1按下式计算:U1=4/a2、圆形截面柱其直径为d时,每立方米混凝土模板用量U2按下式计算:U2=4/d3、矩形截面柱其截面为a×b时,每立方米混凝土模板用量U3按下式计算:U3=2(a+b)/ab(二)主梁和次梁模板用量钢筋混凝土主梁和次梁,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模板用量U4按下式计算:U4=(2h+b)/bh式中b——主梁或次梁的宽度(m)式中h——主梁或次梁的高度(m)(三)楼板模板用量钢筋混凝土楼板,每立方米混凝土模板用量U5按下式计算:U5=1/h式中h——楼板的厚度。
(四)墙模板用量计算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墙,每立方米混凝土模板用量U6按下式计算:U6=2/d式中d——墙体的厚度。
二、按照混凝土构件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展开的办法精确计算模板工程量。
1、适用范围:常用于成本核算,及班组工程款结算。
2、优点:数据准确缺点:计算过程繁琐,占用时间较长,受计算者个人水平影响较大。
方木的计算快速估算法每平方米模板方木(50×100)用量V:V=0.0333(m3)对拉螺栓长度计算4.5m以下墙体对拉螺栓长度计算4.5m以上墙体对拉螺栓长度计算4.5米以下高度墙体对拉螺栓长度计算:墙厚+2×18(模板厚)+2×95(方木厚)+2×51(水平钢管外径尺寸)+2×(50~75)(钢管两边预留长度)4.5米以上高度墙体对拉螺栓长度计算: 墙厚+2×18(模板厚)+2×95(方木厚)+2×51(水平钢管外径尺寸)+2×51(竖向钢管外径尺寸)+2×(50~75)(钢管两边预留长度)对拉螺栓数量的计算1、墙体对拉螺栓a、止水型对拉螺栓个数=(墙体长度÷对拉螺栓水平间距+1)×[(墙体高度-150)÷对拉螺栓竖直间距+1]b、周转型对拉螺栓个数={(墙体长度÷对拉螺栓水平间距+1)×[(墙体高度-150)÷对拉螺栓竖直间距+1]} ×1.05注:其中1.05为周转型对拉螺栓的损耗2、柱对拉螺栓柱对拉螺栓个数计算方法根据实际柱截面尺寸及施工方案进行计算钢管的计算柱模钢管用量的计算柱净高:基础顶面或楼面至上层梁底的高度柱箍间距:指同向相邻两排加固柱箍钢管组合中心距柱模加固杆长度=柱子截面尺寸(b或h)+2×模板厚度+2 ×方木高度+2×自由端长度(一般取200~500)柱模加固杆根数(b方向)=[(柱子净高-300)÷柱箍间距+1]×4柱模加固杆根数(h方向)=[(柱子净高-300)÷柱箍间距+1]×4柱子与结构脚手架连接钢管长度及数量柱模加固杆数量=柱模加固杆长度(b方向)×柱模加固杆根数+柱模加固杆长度(h方向)×柱模加固杆根数+柱子与结构脚手架连接钢管报工程量注意事项:1、分规格报量2、按钢管长度模数确定钢管长度规格普通高度墙体钢管用量计算墙体净高度:基础顶面或结构楼面到上层梁或板底的高度。
普通高度墙体(4.5m以下)加固体系一般由模板、方木、水平方向钢管加固杆、山形卡、丝帽等组成,其模板侧压力传递顺序如下:模板→方木→水平方向加固钢管→山形卡→对拉螺栓。
由于墙体高度不大(4.5m以下),一般方木间距取150~200,对拉螺栓间距3.0米以下高度取450×450,3米以上可适当加大至500~600。
墙体水平加固杆长度=墙体中心长度+2个模板厚度+2个方木高度+2×钢管自由端长度(一般取200~500)。
墙体水平加固杆根数=[(墙体净高度-300)÷对拉螺栓竖向间距+1]×4。
墙体水平加固杆总量=墙体水平加固杆长度×墙体水平加固杆根数剪力墙端锁口杆长度=墙体厚度+2倍模板厚度+2倍方木高度+2倍自由端长度。
剪力墙端锁口杆根数=剪力墙净高度÷对拉螺栓竖向间距。
剪力墙端锁口杆总量=剪力墙端锁口杆长度×根数墙体加固钢管的总量=水平向加固杆总量+剪力墙端锁口钢管总量。
超高墙体加固钢管的计算超高墙体加固体系一般由模板、方木、水平方向钢管加固杆、竖直方向加固杆、山形卡、丝帽等组成,其模板侧压力传递顺序如下:模板→方木→水平方向加固钢管→竖起方向加固杆→山形卡→对拉螺栓。
由于墙体高度较大(4.5m以上),一般方木间距取150,对拉螺栓间距取450×450。
墙体水平加固杆总量计算方法同普通高度墙体水平加固杆计算方法。
墙体立杆长度分两种,当剪力墙为内墙时剪力墙两侧立杆高度相同=楼面(或基础顶面)到板底的距离-板底模板厚度-100~150;当剪力墙为外墙时内外两侧立杆高度分别为:外侧墻体立杆高度=墙体高度(楼面或基础顶面至墙顶的高度)内侧墙体立杆=楼面(或基础顶面)到板底的距离-板底模板厚度-100~150竖向加固杆总量=(墙体长度÷对拉螺栓水平间距+1)×内侧立杆的高度×2+ (墻体长度÷对拉螺栓水平间距+1)×外侧立杆的高度×2。
剪力墙端锁口杆长度=墙体厚度+2倍模板厚度+2倍方木高度+2倍自由端长度。
剪力墙端锁口杆根数=剪力墙净高度÷对拉螺栓竖向间距。
剪力墙端锁口杆总量=剪力墙端锁口杆长度×根数超高墙体加固钢管的总量=水平向加固杆问题+竖向加固杆总量+剪力墙端锁口钢管总量。
报工程量需注意事项:1、竖向加固杆长度计算时,外侧立杆高度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高度,确定高度需考虑选用常用模数长度。
2、剪力墙端锁口钢管长度选择时也应考虑选用常用模数长度。
3、报工程量时应分清钢管长度规格,并尽量减少钢管长度种类。
梁模板钢管用量计算梁底平杆的计算1、梁底平杆的长度:2、梁底平杆的根数:3、梁底平杆的用量:梁侧模加固杆1、当梁截面高度为500时,一般情况下侧模高度将达到350~400,如不对梁侧模进行加固,仅凭梁侧模顶部与板模板的连接,承受不了在浇筑混凝土时振动棒的振动给模板带来的侧压力,容易形成梁侧模变形,炸边等质量缺陷。
梁底立杆及其他杆件的计算:1、普通梁底立杆的用量在计算结构脚手架时已经计算,可单独不计算。
2、框支梁或转换层梁底立杆的用量应根据通过计算的施工方案所确定的立杆间距、水平杆步距及剪刀撑的具体数据进行计算。
3、转换层梁加固钢管用量计算示例:(见下图)(1)立杆(具体计算方法略)(2)水平杆(具体计算方法略)(3)剪刀撑(具体计算方法略)模板支架钢管用量计算立杆1、立杆高度=层高-楼面板厚-模板厚度-30~50mm2、立杆根数=X方向根楼×Y方向根数X方向根数=X方向结构楼面长度÷立杆X向间距+1Y方向根数=Y方向结构楼面长度÷立杆Y向间距+13、立杆总量=立杆高度×立杆根数+其他特殊部位立杆根数×该特殊部位立杆高度4、说明:(1)当结构楼面形状不规则时,应以实际需要设定或计算其根数和长度。
(2)当结构层高为非常见层高时,在选用钢管长度规格时应考虑相近钢管长度+可调底座的形式。
水平杆1、需了解知识点:扫地杆定义、立杆步距定义及纵、横向水平杆的定义。
2、纵(横)向水平杆根数=纵(横向)向结构楼面长度÷立杆纵(横)距+1。
3、纵(横)向水平杆长度≈纵(横)向结构楼面长度。
4、单步架纵(横)向水平杆总量=纵(横)向水平杆根数×纵(横)向水平杆长度。
5、水平杆层数=楼层净高÷立杆步距+16、水平钢管总用量=(单步架纵向水平杆总量+单步架横向水平杆总量)×水平杆层数+其他部位水平钢管用量。
剪刀撑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01)关于剪刀撑布置的相关规定:(1)满堂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应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2)高于4米的模板支架其两端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2、剪刀撑钢管的长度应根据实际搭设的角度及楼层高度来计算。
3、剪刀撑钢管一般为对称双向布置,计算剪刀撑钢管根数时应注意。
外墙脚手架搭设相关要求1、纵向水平杆宜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3跨;2、纵向水平杆拉长宜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3、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4、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5、当使用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时,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单排脚手架横向水平杆的一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另一端插入墙内,插入长度不小于180mm。
需掌握的几个术语1、防滑扣件:根据抗滑要求增设的非连接用途扣件。
2、外立杆:双排脚手架中离开墙体一侧的立杆,或单排架立杆。
3、内立杆:双排脚手架中贴近墙体一侧的立杆。
4、主节点: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三杆紧靠的扣接点。
5、立杆步距:上下水平杆之间的轴线距离。
6、立杆间距:脚手架相邻立杆之间的轴线距离。
7、立杆纵距:脚手架立杆的纵向间距。
8、立杆横距:脚手架立杆的横向间距,单排脚手架为外立杆轴线至墙面的距离。
9、扫地杆:贴近地面,连接立杆根部的水平杆外架钢管的计算1、立杆(1)外立杆高度=室外地面高度(或悬挑钢梁上表面)至檐口高度(女儿墙顶)+1.2(2)内立杆高度=室外地面高度(或悬挑钢梁上表面)至檐口高度(女儿墙顶)(3)立杆根数=外架外围周长÷立杆间距(4)立杆长度=外排立杆根数×外排立杆高度+内排立杆根数×内排立杆高度2、大横杆(沿脚手架纵向布置的水平杆)(1)大横杆长度=外架外围长度(2)外排大横杆数量=脚手架高度÷步距(上下水平轴线间的距离)+1 (3)内排大横杆数量=脚手架高度÷步距(上下水平轴线间的距离)(4)大横杆总量=大横杆长度×大横杆数量(内排数量+外排数量)3、小横杆(沿脚手架横向布置的水平杆)(1)小横杆长度=小横杆靠墙一端到装饰墙面的距离(一般不大于100mm)+一个脚手板的宽度+立杆横距+一个钢管外径+小横杆伸出扣件边缘的长度(一般取1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