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热容》同步练习题(较难)
- 格式:doc
- 大小:143.50 KB
- 文档页数:8
比热容(习题)1.关于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冰化成水,比热容不变B.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C.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D.“暖气”用水做介质,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2.下列四种现象中,不可以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解释的是()A.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B.暖手宝里面的液体是水C.郑州地区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D.夏天,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会感觉凉爽3.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它们吸收的热量Q 吸与温度变化△t 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比热容最大B.乙的比热容最大C.丙的比热容最大D.三者的比热容相等4.关于温度、比热容、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一块0℃的冰没有内能,它的分子不会运动B.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C.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了,它的一定内能增加D.冬天为防秧苗霜冻,用水浇灌,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5.关于比热容、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B.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C.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吸收了相同的热量,铝和铜上升的温度相同D.冰在熔化过程中,比热容、温度、内能都不变6.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则质量为2kg 的水,温度由25℃降低到20℃放出的热量是多少?7.小明将1kg 的水和7kg 的酒精混合,混合前水的温度为100℃,酒精的温度为20℃,混合过程不计热量损失,求混合液体的温度。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酒精的比热容为2.4×103J/(kg•℃)]【参考答案】1.D2.D3.A4. C5. B6. 4.2×104J7. 36℃。
中考物理总复习《比热容的相关计算》专项练习题(附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一个质量为250g 的钢刀,加热到560℃,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此时室温为20℃,请你根据以上信息,解决下列问题:(1)这把钢刀在冷却过程中放出多少热量?[c 钢=0.46×103J/(kg·℃)](2)若用钢刀放出的热量给30℃、0.5kg 的水加热,水温可以升高多少(取整数)?升高到多少?(不计热量损失)2.食物也是一种“燃料”,释放化学能的过程不断地发生在人体内,提供细胞组织所需的能量。
人体摄入的能量(营养师常称之为热量)过多或过少,都有损于健康。
(1)某种油炸食品,每100g 可提供的能量约为61.2610J ⨯,假设这些能量全部被质量为5kg 、温度为25C︒的水吸收,可使这些水的温度升高到多少摄氏度?[()34.210J/kg C c =⨯⋅︒水](2)如果上述这些能量全部用于克服重力做功,则能把多少千克的物体提升10m ?(g 取10N/kg )3.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钢的比热容为0.46×103 J/(kg·℃),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请进行下列相关的计算(不计热量损失):(1)若一太阳能热水器内装有体积为100 L、温度为20 ℃的水,阳光照射一天后,水温升高到80 ℃,则热水器内的水吸收的太阳能是多少焦耳?(2)一把质量为250 g的钢刀,加热到560 ℃,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室温为20 ℃,这把钢刀在冷却过程中放出多少热量?若用这些热量给30 ℃、0.5 kg的水加热,水温大约可以上升多少摄氏度?升高到...多少摄氏度?(温度保留整数)4.某太阳能热水器中装满水后,水的质量为100kg,在阳光照射下,经过2小时,这些水的温度从20℃升高到40℃,求:(1)热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2)若该热水器每小时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为7×106J,求该热水器的效率是多少?5.把质量为2kg初温为10℃的某种液体加热到80℃,共吸收热量2.94×105J。
中考物理《比热容》专项练习题(附答案)1、天然气热水器将100kg的水由22℃加热到42℃,水的内能增加了 _____J,水的内能增加是通过 _____方式实现的。
68.410⨯热传递2、在标准大气压下,将质量为10kg、温度为20℃的水加热至沸腾,水需要吸收_____J的热量,若上述这些热量由燃烧煤气提供,且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有30%被水吸收,则需完全燃烧_______m3的煤气。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气的热值为4×107J/m3]3、1标准大气压下完全燃烧0. 42m3的煤气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J;若50%的热量被水吸收,能使质量为25kg初温为25℃的水升高_________℃。
[q煤气=4. 0×107J/m3,c水=4. 2×103J/(kg•℃)]4、小林家的太阳能热水器某天使200kg的水温度升高40℃,则这些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J,这些热量相当于完全燃烧____m3的煤气放出的热量[煤气的热值约为4×107J/m3,水的比热容c =4.2×103J/ (kg•℃)].5、甲、乙两种物质,它们的质量比是3∶1,若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3∶2,则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之比是______。
6、小明用相同的酒精灯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
根据测量数据描绘温度-时间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甲物质比热容_______(选填“>”“<”或“=”)乙物质比热容;通过查询得知乙物质的比热容为1.5×103J/( kg·℃),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若酒精完全燃烧且放出的热量全部被乙物质吸收,则燃烧0.5g的酒精能使_______kg的乙物质升高10℃。
实验完成后,酒精灯中剩余酒精的热值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比热容(习题)1.关于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冰化成水,比热容不变B.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C.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D.“暖气”用水做介质,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2.下列四种现象中,不可以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解释的是()A.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B.暖手xx里面的液体是水C.xx地区昼夜温差比xx大D.夏天,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会感觉凉爽Q吸与温度3.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它们吸收的热量变化△t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比热容最大B.乙的比热容最大C.丙的比热容最大D.三者的比热容相等4.关于温度、比热容、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一块0℃的冰没有内能,它的分子不会运动B.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C.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了,它的一定内能增加D.冬天为防秧苗霜冻,用水浇灌,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5.关于比热容、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B.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C.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吸收了相同的热量,铝和铜上升的温度相同D.冰在熔化过程中,比热容、温度、内能都不变6.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则质量为2kg的水,温度由25℃降低到20℃放出的热量是多少?7.小明将1kg的水和7kg的酒精混合,混合前水的温度为100℃,酒精的温度为20℃,混合过程不计热量损失,求混合液体的温度。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酒精的比热容为2.4×103J/(kg•℃)]【参考答案】1.2.3.4.5.6.7.DDACB4.2×104J 36℃。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3 比热容》同步练习题(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小明学了比热容的知识后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错误的是()A.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效果比较好B.液体的比热容都比固体大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不同D.质量相等的铜和铅,升高相同的温度铜吸收的热量多(c铜>c铅)2.初温、质量相等的甲、乙金属块,已知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甲乙在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相互接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量从甲传递给乙B.热量从乙传递给甲C.温度从甲传递给乙D.温度从乙传递给甲3.小明在自然条件下完成了冰的熔化实验,并描绘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相同时间内冰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段内能不变B.BC段吸收的热量是CD段的4倍C.AB段热量比CD段热量多D.AB段升高的温度比CD段升高的温度高4.关于比热容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同学们猜想了下面三个因素:温度、质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的比热容跟温度有关B.物质的比热容跟它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有关C.物质的比热容跟它的温度和质量都有关D.物质的比热容与猜想的三个因素都无关5.如图甲所示,在三个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入两种固态物质中的其中一种物质,再将它们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熔化。
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熔化图像,如图乙所示。
关于试管中加热前的固态物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试管a和b中物质的质量相同B.试管a和b中物质的比热容相同C.试管b和c中物质的质量相同D.试管b和c中物质的比热容相同6.相同的烧杯中装有质量之比为2:1的水,用酒精灯加热两杯水,升高温度之为2:1,则所需加热时间之比为()A.4:1B.1:4C.1:1D.8:17.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是非晶体B.甲物质两段斜率不同,是因为比热容不同C.甲的温度达到50℃时,不断吸热,内能不变D.在第5min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状态都是固液共存态8.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不同的物质,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下列正确的是()A.加热相同的时间后,把甲、乙放在一起内能从甲传到乙B.甲物体的比热容大C.加热相同的时间后,甲比乙吸收的热量多D.加热相同的时间后,甲比乙具有的内能一定大9.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3.3 比热容同步易错题集一、比热容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乘积之比。
2、比热容用c表示,单位:焦/(千克•摄氏度),符号:J/(kg·℃)。
3、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强弱。
4、水的比热容为4.2×310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310J。
5、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二、热量的计算1、公式:tcm∆=Q,其中t∆为“温度的变化量”。
2、热平衡方程:发生热传递时,若不计热量损失,则有放吸QQ=。
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23•济南中考)如图所示为济南和青岛两市2022年全年平均气温的变化。
由图可知:济南全年的平均气温和青岛相差不大,但济南的平均高温要明显高于青岛,而平均低温要比青岛低。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这主要是因为()A.海水的密度比砂石的密度大B.海水的内能比砂石的内能大C.海水的比热容比砂石的比热容大D.海水的温度比砂石的温度高2.(2023•自贡模拟)关于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高频考点易错题集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和物质的种类有关B.同种物质质量越大,比热容就越大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比较适合做冷却剂D.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其比热容一般不变3.(2023•苏州中考)在沿海地区,炎热、晴朗的天气里常常出现“海陆风”,当出现如图所示风向时,通常()A.发生在白天,且陆地温度较高B.发生在白天,且海水温度较高C.发生在夜晚,且陆地温度较高D.发生在夜晚,且海水温度较高4.(2023•常德中考)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单位J/(kg•℃)],根据表中数据和生活现象,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水 4.2×103铝0.88×103煤油、冰 2.1×103铁、钢0.46×103砂石约0.92×103铜0.39×103A.不同种类的物质,比热容一定不同B.比热容与物质物质的状态无关C.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的末温更低D.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5.(2023•福建中考)城市中修建人工湖和湿地公园,可以调节气温,这主要是利用水的()A.密度较大B.沸点较高C.比热容大D.流动性好6.(2023•广州模拟)甲、乙两物体质量都为1kg,丙物体质量为2kg,三个物体温度都升高1℃,吸收热量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乙的比热容与丙的相等B.甲的比热容比乙的大C.甲的温度升高1℃,需吸收2000J的热量D.甲、乙的温度都降低1℃,乙比甲放出的热量多7.(2023•广州中考)以下过程不发生物态变化。
比热容练习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7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B.在房间抽烟时,整个房间都有烟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在阳光照射下,地面温度高于湖水表面温度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D.塑料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主要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考点:分子动理论与热现象的缘由;大气压强的存在;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 A、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B、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水的比热容大于泥土、沙市的比热容,吸收相等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低,水的温度低;D、塑料吸盘在大气压力作用下被压在玻璃上.解答:解:A、铁丝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铁丝分子在引力作用下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铁丝很难被拉断,故A错误;B、烟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烟分子扩散到整个房间中,因此在房间抽烟时整个房间都有烟味,这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B正确;C、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吸收相等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较少,水的温度低于地面的温度,地面的温度高于湖水表面温度,故C正确;D、塑料吸盘压在玻璃上时,吸盘内的气体压强小于吸盘外的大气压,在大气压力作用小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与分子间的作用力无关,故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比热、大气压的应用,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2.以下是我们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①湿的衣服晾晒一段时间后会变干;②打开白酒瓶或醋瓶,可闻到酒香或酸味;③走过面包房,可闻到面包香味;④将红墨水滴入水中,水会变红.你认为,下列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模型,哪种能较好地解释上述现象?() A.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是有空隙的: B.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是紧靠着排在一起的 C.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是不停地运动的 D.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考点:分子动理论与热现象的缘由.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做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据此分子答题.解答:解::①湿的衣服晾晒一段时间后会变干;②打开白酒瓶或醋瓶,可闻到酒香或酸味;③走过面包房,可闻到面包香味;④将红墨水滴入水中,水会变红,都是扩散现象的结果,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扩散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故选C.点评:知道分子动理论内容、分析清楚各现象即可正确解题.3.关于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湿度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多,湿度低的物体所含的热量少 B.水和煤油,如果温度也相同,水比煤油热量多 C.质量越大的物体,它所含的热量多D.物体温度降低时,向外放出热量考点:热量的概念.专题:比热容、热机、热值.分析:(1)热量是过程量,就是说,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或热交换过程中,只能说吸收或放出热量,热量传递等;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2)当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时,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解答:解:A、物体所含有的热量,这种说法错误,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A错误;B、不能说物体的热量,水比煤油热量多,这种说法错误,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B 错误;C、物体所含有的热量,这种说法错误,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C错误;D、当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时,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故D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对热量的理解.知道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热量.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变化量 B.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吸收的热量、物体的质量及物体温度的变化有关 C.两个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也一定相同 D.热总是从含有热量多的物体传递给热量少的物体考点:热量的概念;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比热容的概念.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分析: A、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是内能变化的量度;B、物质的比热容是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大小与吸收的热量、物体的质量及温度的变化等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C、根据Q吸=cm△t进行分析,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比热容、质量的大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D、热量是指传递能量的多少,很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解答:解:A、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变化量,A正确;B、比热容是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大小与吸收的热量、物体的质量及温度的变化等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B错误;C、根据公式Q吸=cm△t,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仅与升高的温度有关,还与物体的比热容及质量有关,所以C错误;D、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对热量概念的掌握、吸热公式的应用及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注意以下几点: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体质量、温度等因素无关;2、在判断物体吸热多少时,要依据公式Q吸=cm△t,分析各个量的关系;3、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比热容》同步试题江苏南京29中致远校区殷发金一、选择题1.质量相等的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则它们吸收的热量()A.初温不知,无法判断 B.一样多C.热水吸收的热量多 D.冷水吸收的热量多答案:B解析:根据吸放热的计算公式Q=cm△t可知,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物体的质量及升高的温度有关,与物体的初温、末温等因素无关。
初三物理比热容练习题难物理是中学生们常遇到的一门难题,而其中的比热容概念更是让不少学生感到困惑。
比热容,即物质单位质量的温度升高所需的热量。
下面,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初三物理比热容练习题,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练习题一:水的比热容提问:某物理实验室通过测定得知,100g的水受热12000J,温度升高了20℃,那么水的比热容是多少?解答:根据比热容的定义,比热容C可以用公式来计算,C = Q / (m * Δt),其中Q为热量,m为质量,Δt为温度变化。
将题目中的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得到C = 12000J / (100g * 20℃) = 6J/(g·℃)。
因此,水的比热容为6J/(g·℃)。
练习题二:铁的比热容提问:某实验室在给铁加热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100g的铁受热800J,温度升高了40℃。
根据这些数据,计算铁的比热容。
解答:同样根据比热容的定义,比热容C可以用公式来计算,C = Q / (m * Δt),其中Q为热量,m为质量,Δt为温度变化。
将题目中的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得到C = 800J / (100g * 40℃) = 2J/(g·℃)。
因此,铁的比热容为2J/(g·℃)。
练习题三:比热容的应用提问:某物理实验室需要加热一定质量的物质,使其温度升高50℃,已知该物质的比热容为4J/(g·℃)。
如果需要提供给物质800J的热量,应该准备多少克的物质?解答:根据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 / (m * Δt),可得m = Q / (C *Δt)。
将题目中的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得到m = 800J / (4J/(g·℃) * 50℃)= 10g。
因此,需要准备10g的物质。
练习题四:利用比热容计算热量提问:某炉子用来烧水,已知炉子的加热功率为1500W,炉子工作20分钟,水的质量为200g,初始温度为20℃,最终温度为100℃。
《比热容》同步练习题一、填空题1.对于同一种物质,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体的有关,与物体升高的有关。
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的。
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用符号表示,它的单位是。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
砂石的比热容为0.92×103J/(kg·℃)读作。
若某个铜球的比热容为0.39×103J/(kg·℃),则半个铜球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__。
2.水的比热比较大,泥土和砂石的比热_____________,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温变化比泥土、砂石的温度变化____________。
3.一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内装有质量为80kg的水,经太阳晒2h后,温度从20℃升高到50℃所吸收的热量是 J,这是用的方式增加了水的内能.4.将质量初温相同的铝、铜、铁三个球,浸没在沸水中煮较长的一段时间,则三个球的温度_________。
从沸水中吸热最多的是________球,吸热最少的是________球。
(已知C铝>C铁>C铜)3个。
①②③5.如图15-5甲是用水来冷却热牛奶的示意图。
图乙是记录牛奶、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中表示热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应是;,(填写I或Ⅱ)图中A点的物理意义是。
若水的质量为1.5kg,在这个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甲图15-5 乙二.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B.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C.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一定多D.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了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升高的温度2.在沙漠地区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夜抱火炉吃西瓜”的奇特现象.而沿海地区是“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这表明水对气温有显著影响,是因为( ).A.水的透明度高,容易吸收太阳能 B.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C.水在蒸发时有致冷作用 D.水的对流性能好3.下列有关比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B.在释放相同热量的条件下,比热小的物体温度降低得多C.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构成,因此比热相同D.将一物体分成两半,其比热也必减半4.下列各种情况下比热会发生变化的是()A.一杯水倒去一半B.水凝结成冰C.一块铁加工成铁屑D.15℃的水变成45℃的水5.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质种类有关的是( )A.体积相同的两杯水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B.质量相等的两块钢温度分别升高5℃和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C.体积相等的水和煤油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D.质量相等的水和铜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Array6.在各种液体中,通常用水作冷却剂,这是因为()A.水具有较大的密度B.水的性质很稳定C.水具有较大的比热D.水的凝固点较低7.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酒精,分别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如图15-6所示,关于a、b两种液体的鉴别结论正确的是()A.a的比热大,是水B.a的比热大,是酒精C.b的比热大,是水D.b的比热大,是酒精8.冬天,室内取暖的暖气,很多都采用让流动的热水慢慢地流过散热器,其原因是()A.水比较便宜 B.水的密度小C.水的比热大 D.水的沸点高9.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2∶3,吸收热量之比为3∶1,它们升高的温度相同,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A.9∶2 B.2∶9 C.1∶2 D.2∶110.水的比热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活、生产服务,下列事例中与它的这一特性无关的是()A.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B.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C.冬季,晚上向稻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D.在较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三.计算题1.太阳能热水器内盛有25O C的水20kg,在阳光照射下水温升高到55O C,试计算这些水吸收了多少热量?(C=4.2×103J/(kg.O C)水2.一锅炉每天把3 t的水加热到100℃,需要吸收的热为1.008×109J的热,求:(1)、原来水的初温为多小℃?3一块质量为400克的铜块和一个铅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之比为4∶3,求这铅=0.39×103J/(kg·℃),C铝=0.13×103J/(kg·℃)]块的质量。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3比热容》练习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一桶汽油用去一半,剩下的半桶汽油不变的物理量是()A.热值,内能B.比热容,密度C.质量,体积D.内能,密度2.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B.一壶水加热后,水的比热容变大C.冰水混合物吸热后温度仍为0℃,因此它的内能没有改变D.用热水袋取暖时,温度从热水袋传递给了手3.江西省山川秀丽,水资源丰富,冬季最低气温接近-10℃,使用暖手宝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取暖方式。
暖手宝使用水作为介质,是因为水的()A.凝固点低B.沸点高C.密度小D.比热容大4.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二者升高的温度与吸收热量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体的比热容大B.甲物体的吸热能力强C.乙物体的比热容大D.乙物体的吸热能力弱5.一杯水,温度由30℃加热到50℃时吸收的热量为Q1,再由50℃加热到70℃时吸收的热量为Q2,Q1与Q2的大小关系为()A.Q1>Q2B.Q1=Q2C.Q1<Q2D.无法判断6.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如图是A和B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1B.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3C.A和B升高相同的温度,B吸收热量较多D.都加热t时间,B吸收热量比A吸收热量多7.材料物理学领域研制出新材料时,往往需要研究材料的热学性质。
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用相同热源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若不计热损失,已知固体甲的比热容为c甲=2×103J/(kg⋅°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者有不同的熔点,甲的熔点更高B.固体乙的比热容为3.2×103J/(kg⋅°C)C.液体乙物质更适合用来冷却发热的机器D.甲、乙两种物质在各自的熔化过程中,乙比甲吸收的热量多8.在探究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中,选取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固体装入相同的试管中,用如图所示的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加热。
《比热容》同步练习题一、填空题1.对于同一种物质,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体的有关,与物体升高的有关。
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的。
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用符号表示,它的单位是。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
砂石的比热容为0.92×103J/(kg·℃)读作。
若某个铜球的比热容为0.39×103J/(kg·℃),则半个铜球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__。
2.水的比热比较大,泥土和砂石的比热_____________,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温变化比泥土、砂石的温度变化____________。
3.一太阳能热水器水箱装有质量为80kg的水,经太阳晒2h后,温度从20℃升高到50℃所吸收的热量是 J,这是用的方式增加了水的能.4.将质量初温相同的铝、铜、铁三个球,浸没在沸水中煮较长的一段时间,则三个球的温度_________。
从沸水中吸热最多的是________球,吸热最少的是________球。
(已知C铝>C铁>C铜)5.下表提供的信息中,得出几个结论,你知道是那几个结论吗?写出3个。
水4.2×103干泥土0.64×103酒精2.4×103铜0.39×103冰2.1×103铝0.88×103煤油2.1×103铅0.13×103水银0.14×103砂石0.92×103①②③5.如图15-5甲是用水来冷却热牛奶的示意图。
图乙是记录牛奶、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中表示热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应是;,(填写I或Ⅱ)图中A点的物理意义是。
若水的质量为1.5kg,在这个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甲图15-5 乙二.选择题1.下列说确的是( ).A.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B.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C.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一定多D.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了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升高的温度2.在沙漠地区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夜抱火炉吃西瓜”的奇特现象.而沿海地区是“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这表明水对气温有显著影响,是因为( ).A.水的透明度高,容易吸收太阳能 B.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C.水在蒸发时有致冷作用 D.水的对流性能好3.下列有关比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B.在释放相同热量的条件下,比热小的物体温度降低得多C.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构成,因此比热相同D.将一物体分成两半,其比热也必减半4.下列各种情况下比热会发生变化的是()A.一杯水倒去一半 B.水凝结成冰C.一块铁加工成铁屑 D.15℃的水变成45℃的水5.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质种类有关的是( )A.体积相同的两杯水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B.质量相等的两块钢温度分别升高5℃和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C.体积相等的水和煤油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D.质量相等的水和铜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Array6.在各种液体中,通常用水作冷却剂,这是因为()A.水具有较大的密度 B.水的性质很稳定C.水具有较大的比热 D.水的凝固点较低7.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酒精,分别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如图15-6所示,关于a、b两种液体的鉴别结论正确的是()A.a的比热大,是水B.a的比热大,是酒精C.b的比热大,是水D.b的比热大,是酒精8.冬天,室取暖的暖气,很多都采用让流动的热水慢慢地流过散热器,其原因是()A.水比较便宜 B.水的密度小C.水的比热大 D.水的沸点高9.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2∶3,吸收热量之比为3∶1,它们升高的温度相同,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A.9∶2 B.2∶9 C.1∶2 D.2∶1 10.水的比热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活、生产服务,下列事例中与它的这一特性无关的是()A.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 B.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C.冬季,晚上向稻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 D.在较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三.计算题1.太阳能热水器盛有25O C的水20kg,在照射下水温升高到55O C,试计算这些水吸收了多少热量?(C水=4.2×103J/(kg.O C)2.一锅炉每天把3 t的水加热到100℃,需要吸收的热为1.008×109J的热,求:(1)、原来水的初温为多小℃?3一块质量为400克的铜块和一个铅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之比为4∶3,求这铅块的质量。
[C铜=0.39×103J/(kg·℃),C铝=0.13×103J/(kg·℃)]四.探究题1.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同学先做如下实验:他们在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放入100g和200g的温水,实验时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记录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所示。
(设甲、乙两杯水每分钟放出的热量相等。
)表一m=100g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温度/℃36 35 34 33 32 31 30 30 30降低温度/℃0 1 2 3 4 5 6 6 6时间/min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温度/℃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8降低温度/℃0 1 2 3 4 5 6 7 8 8(相同/不同)的。
(2)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
(3)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等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 ___。
2.小明在烈日当空的海边玩耍,发现沙子烫脚,而海水却很凉。
同样的太照射,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小明想:是不是沙子和海水吸热升温快慢不同呢?于是他从海边取了一些沙子和海水带回家进行探究。
小明在两个相同玻璃杯中分别装上相同质量的海水和沙子,用一个100W的白炽灯同时照照射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温度/℃海水31.0 31.6 32.1 32.5 32.8 33.0 33.1 沙子31.0 32.5 33.8 34.8 35.8 36.0 36.3(1(2)小明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在方格纸上已经画出了海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下图所示。
请你在同一方格纸上画出沙子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3)分析小明探究中收集到的数据或根据数据画出的两个图像,你能得出什么探究结论?(4)小明发现“夏天海边的沙子烫脚而海水却很凉”。
请你用简略的语言从日常生活或自然中举一个类似的现象。
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对于同一种物质,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升高的温度有关。
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单位质量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0C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用符号 C 表示,它的单位是J/(Kg0C) 。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
砂石的比热容为0.92×103J/(kg·℃)读作0.9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若某个铜球的比热容为0.39×103J/(kg·℃),则半个铜球的比热容为_______0.39×103J/(kg·℃)_____。
2.水的比热比较大,泥土和砂石的比热____小___,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温变化比泥土、砂石的温度变化___小__。
3.一太阳能热水器水箱装有质量为80kg的水,经太阳晒2h后,温度从20℃升高到50℃所吸收的热量是 1.008×107J,这是用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水的能.4.将质量初温相同的铝、铜、铁三个球,浸没在沸水中煮较长的一段时间,则三个球的温度相同。
从沸水中吸热最多的是铝球,吸热最少的是铜球。
(已知C铝>C铁>C铜)3个。
水4.2×103干泥土0.64×103酒精2.4×103铜0.39×103冰2.1×103铝0.88×103煤油2.1×103铅0.13×103水银0.14×103砂石0.92×103①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不同②水的比热容最大③一般情况下,金属的比热容比较小。
5.如图15-5甲是用水来冷却热牛奶的示意图。
图乙是记录牛奶、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中表示热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应是 I ;,(填写I或Ⅱ)图中A点的物理意义是牛奶和水混合温度。
若水的质量为1.5kg,在这个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 5.04×104J .甲图15-5 乙二.选择题1.下列说确的是( D ).A.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B.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C.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一定多D.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了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升高的温度2.在沙漠地区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夜抱火炉吃西瓜”的奇特现象.而沿海地区是“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这表明水对气温有显著影响,是因为( B ).A.水的透明度高,容易吸收太阳能B.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C.水在蒸发时有致冷作用D.水的对流性能好3.下列有关比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A.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B.在释放相同热量的条件下,比热小的物体温度降低得多C.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构成,因此比热相同D.将一物体分成两半,其比热也必减半4.下列各种情况下比热会发生变化的是(B)A.一杯水倒去一半 B.水凝结成冰C.一块铁加工成铁屑 D.15℃的水变成45℃的水5.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质种类有关的是( D )A.体积相同的两杯水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B.质量相等的两块钢温度分别升高5℃和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C.体积相等的水和煤油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D.质量相等的水和铜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Array6.在各种液体中,通常用水作冷却剂,这是因为( C )A.水具有较大的密度 B.水的性质很稳定C.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 D.水的凝固点较低7.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酒精,分别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如图15-6所示,关于a、b两种液体的鉴别结论正确的是( C )A.a的比热大,是水B.a的比热大,是酒精C.b的比热大,是水D.b的比热大,是酒精8.冬天,室取暖的暖气,很多都采用让流动的热水慢慢地流过散热器,其原因是( C)A.水比较便宜 B.水的密度小C.水的比热容大 D.水的沸点高9.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2∶3,吸收热量之比为3∶1,它们升高的温度相同,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 A )A.9∶2 B.2∶9 C.1∶2 D.2∶1 10.水的比热容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活、生产服务,下列事例中与它的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D )A.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 B.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C.冬季,晚上向稻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 D.在较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三.计算题1.太阳能热水器盛有25O C的水20kg,在照射下水温升高到55O C,试计算这些水吸收了多少热量?(C水=4.2×103J/(kg.O C)解:Q=cm(t-t0)=4.2×103J/(kg.O C×20kg×(55O C-25O C)=2.52×106J2.一锅炉每天把3 t 的水加热到100℃,需要吸收的热为1.008×109J 的热,求:(1)、原来水的初温为多小℃?解:c cKg J J cm Q t 003980/102.410008.1=⨯⨯==∆ t 0=100℃-80℃=20℃四.探究题1.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同学先做如下实验:他们在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放入100g 和200g 的温水,实验时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