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探究不同条件下过氧化氢的分解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5
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目的要求: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快慢,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和意义。
实验材料: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如猪肝、鸡肝)研磨液。
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
量筒、试管、滴管、试管架、卫生香、火柴、酒精灯、试管夹、大烧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实验原理:新鲜肝脏中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
经计算,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相比,每滴FeCl3溶液的Fe3+数,大约是每滴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
比较过氧化氢在常温、加热、滴加FeCl3溶液和肝脏研磨液的条件下,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产生的气泡数或者观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情况,来分析不同条件下的过氧化氢的分解情况。
变量控制:自变量因变量方法步骤:1、取4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序号ABCD,向各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按序号依次放置在试管架上。
(1) B、C、D号试管与A号试管对比说明。
(2)C号试管和D号试管对比说明。
(3)CD号试管和B号试管对比说明。
说明:对照实验中的自变量应具有单一性,即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增强实验结论的说服力。
注意:①实验时要选用新鲜的肝脏作材料,否则肝细胞中的过氧化氢酶等有机物会部分分解,从而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②肝脏要制成研磨液。
研磨后的肝脏能与试管中的过氧化氢充分接触,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
实验设置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 。
巩固练习:已知222222H O H O O =+↑,可以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O 2的生成速度(即气泡从溶液中释放的速度)来判断H 2O 2分解反应的速度。
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使其能同时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
要求写出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H 2O 2溶液,蒸馏水,3.5%3FeCl 溶液,0.01%的过氧化氢酶溶液,恒温水浴锅,试管。
实验报告探究不同条件下过氧化氢的分解摘要:
本实验通过探究不同条件下过氧化氢的分解情况,分别实验了不同浓度、温度、催化剂和pH值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
通过测量分解速率和产物的氧气生成量,分析了实验结果,并对实验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实验方法:
1. 实验设备:实验平台、水浴锅、酶标仪、分光光度计等。
2. 实验原料:过氧化氢试剂、催化剂、pH调节剂等。
3. 实验步骤:
(1)以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试剂为反应物,在光照下进行分解反应,测量一定时间内产生的氧气体积,计算分解速率。
实验结果:
1.不同浓度下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变化情况:
当浓度在一定范围时,分解速率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加,说明浓度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有影响。
催化剂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有极大的影响,其中铁离子催化剂的作用最为明显。
随着pH值的升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pH值在一定范围时,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最大。
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常数的测1 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常数的测定是化学反应速率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该实验通过测量过氧化氢在不同浓度下的分解速率,来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为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论模型提供实验依据。
以下是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常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探究过氧化氢在不同浓度下的分解速率;2.了解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3.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论模型。
二、实验原理过氧化氢在酸性条件下可分解为水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H2O2(aq)→2H2O(l)+O2(g)。
该反应速率常数与反应物浓度有关,可以通过测量不同浓度下的反应速率,得到反应速率常数。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用品:500mL烧杯、50mL量筒、100mL容量瓶、滴定管、磁力搅拌器、电子天平、称量纸、移液管、0.1000mol/L的H2SO4溶液、0.0100mol/L的H2O2溶液、去离子水。
2.将0.0100mol/L的H2O2溶液分别取10mL、20mL、30mL、40mL、50mL,用去离子水稀释至100mL容量瓶中。
3.在每个容量瓶中加入1mL的0.1000mol/L的H2SO4溶液,使反应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4.将每个容量瓶放置在磁力搅拌器上,记录下初始时间和溶液体积。
5.分别记录下每个容量瓶中产生气体时的时间,以及此时溶液的体积。
记录下实验数据。
6.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反应速率常数。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H2O2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常数略有增加。
这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反应物浓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然而,当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反应速率增加的幅度会逐渐减小。
此外,实验中还存在误差和不确定性因素,如测量误差、温度变化等,这些因素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五、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测得了过氧化氢在不同浓度下的分解速率常数。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常数略有增加。
然而,当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反应速率增加的幅度会逐渐减小。
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操作步骤过氧化氢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其分解可以产生氧气和水。
在不同条件下,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和反应路径可能会有所不同。
下面是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操作步骤。
1.常温下分解:a.准备实验室用瓶子,并将过氧化氢溶液倒入瓶中。
b.堵住瓶口,以防止氧气泄漏。
c.等待一段时间观察反应进行。
d.记录下反应时间和反应产物。
2.加热下分解:a.准备一个试管,并将过氧化氢溶液倒入试管中。
b.使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并将试管加热到适当的温度。
c.观察试管中反应的进行情况,可以通过观察气泡的产生来判断反应的进行。
d.记录下反应温度、时间和反应产物。
3.使用催化剂:a.准备一个试管,并将过氧化氢溶液倒入试管中。
b.加入适量的催化剂,例如铁盐或二氧化锰。
c.观察试管中反应的进行情况。
d.记录下反应时间、反应产物和所使用的催化剂。
4.光照下分解:a.准备一个透明的容器,并将过氧化氢溶液倒入容器中。
b.将容器放置在光照明亮的地方或使用紫外灯照射。
c.观察容器中反应的进行情况。
d.记录下反应时间、反应产物和光照强度。
以上是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操作步骤。
需要注意的是,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和爆炸性,操作时务必戴上防护眼镜和手套。
同时,由于反应产物中可能会产生氧气和水,应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实验,避免氧气积聚和爆炸的危险。
此外,过氧化氢在一些条件下可能会分解缓慢或不完全,因此在实验中可能需要调整条件或添加催化剂等来促进反应的进行。
具体的操作步骤和结果可能会因实验条件、催化剂种类和浓度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重复实验并记录结果是获得准确数据和结论的关键。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目的要求】1.进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实验。
2.说出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快慢,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和意义。
【实验原理】新鲜的肝脏中和酵母菌溶液中含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
经计算,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相比,每滴FeCl3溶液中的Fe3+数大约是每滴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
【材料用具】材料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如猪肝、鸡肝)研磨液或酵母菌溶液。
用具量筒,试管,滴管,试管架,卫生香,火柴,酒精灯,试管夹,大烧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
试剂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
【巩固练习】1、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是()A.催化作用B.提供能量C.反应物D.生成物2、下列关于过氧化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没有催化剂时,过氧化氢不会分解成水和氧气B.过氧化氢和水一样无色无味,对细胞无害C.和过氧化氢酶都能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D.从最终结果看,在有催化剂存在时,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会进行得更彻底3、下列有关对照实验设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B.自变量要始终保持相同C.无关变量要始终相同且适宜D.要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4、比较H2O2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实验中,新鲜酵母菌液属于()A.因变量B.自变量C.无关变量D.以上都对5、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的原因是()A.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B.能供给反应物能量C.改变了反应的途径D.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6、关于活化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反应物分子从常态变为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B.加热、加压通常能使反应物分子获得足够的活化能C.无机催化剂使反应物分子获得的活化能的总量更多而加快反应速率D.酶能降低反应物分子发生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而使反应更容易进行。
探究酶的特性以及酶活性的影响因素实验姓名:班级:学号:实验一: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目的比较H2O2在常温、常压、H2O2酶、铁离子等条件下气泡产生的多少(O2产生速率)或卫生香燃烧的剧烈程度,比较二者的催化效率的高低,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
实验原理材料用具实验材料: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鸡肝)研磨液、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器材:试管,量筒,小烧杯,大烧杯,滴管,试管夹,恒温水浴锅,火柴,卫生香。
实验步骤试管编号1234第一步H2O2浓度3%3%3%3%剂量第二步温度添加试剂剂量实验现象气泡产生情况卫生香复燃情况实验结论酶在细胞代谢中有作用,同时还证明与相比,酶具有的特性。
A.必须使用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新鲜:若肝脏不新鲜,肝细胞内的过氧化氢酶等有机物就会在腐生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使组织中酶分子数量减少且活性降低。
研磨液:可加大肝细注意事项胞内过氧化氢酶与试管中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过程。
B.滴加氯化铁溶液和肝脏研磨液不能合用同一支试管。
因为酶具有高效性,少量的酶带入氯化铁溶液中也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C.过氧化氢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不要让其接触皮肤。
实验反思(1)如何判断过氧化氢被分解的快慢?(2)与1号试管相比,2号试管产生的气泡多,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3)3、4号试管未经加热,也有大量气泡产生,这说明了什么?(4)3号试管Fe3+数比4号试管H2O2酶高25万倍,但4号试管反应速率更快,这说明什么?(5)2号、3号、4号试管相比,哪支试管最终产生的氧气最多,为什么?实验二:探究淀粉酶对淀实验目的探究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的化学反应。
实验原理①淀粉和蔗糖都是。
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
②在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中分别加入淀粉酶,再用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
实验材料质量分数为2%的新配制的溶液。
质量分数为3%的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溶液,斐林试剂,热水。
过氧化氢分解实验报告过氧化氢分解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速率,探究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影响因素。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H2O2)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它可以分解成水和氧气。
过氧化氢分解反应是一个自催化反应,即反应物中的过氧化氢分子作为催化剂参与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 2H2O + O2。
实验材料:1.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为3%)2. 试管3. 烧杯4. 水槽5. 温度计6. 火柴7. 实验台实验步骤:1. 将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入试管中。
2. 将试管放入水槽中,控制水温在25摄氏度。
3. 用火柴点燃试管中的过氧化氢溶液。
4. 观察并记录气泡的产生速率。
5. 重复实验,控制水温分别为35摄氏度和45摄氏度。
6. 将实验结果整理并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在实验中观察到,随着水温的升高,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也增加。
在25摄氏度的条件下,气泡的产生速率相对较慢,而在35摄氏度和45摄氏度的条件下,气泡的产生速率明显增加。
这说明温度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有促进作用。
实验讨论:温度是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也增加,从而加快了反应速率。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在高温条件下,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更快。
此外,过氧化氢分解反应是一个自催化反应,即反应物中的过氧化氢分子作为催化剂参与反应。
因此,过氧化氢浓度的增加也会加快反应速率。
然而,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的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为3%,因此过氧化氢浓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较小。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温度是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重要因素,高温条件下反应速率更快。
2. 过氧化氢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较小。
实验意义:过氧化氢分解实验是化学教育中常见的实验之一。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且加深对催化剂作用的理解。
此外,过氧化氢分解反应还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应用息息相关,比如火柴的燃烧和漂白剂的使用等。
【实验6】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活动目标1.进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实验。
2.说出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快慢,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和意义。
背景资料1.相关知识化学反应活化能在一个化学反应体系中,任何一个分子要发生化学反应,都必须先被活化,即增加能量。
分子从常态跃迁到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本质酶是一种有机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较,其主要作用是高效性,即在常温常压下能显著地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从而促进化学反应高效地进行。
2.实验原理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
过氧化氢酶在不同的温度下催化效率不同。
FeCl3溶液中的Fe3+也对过氧化氢具有催化作用,但催化效率要低很多。
3.实验设计和意义基于以上事实,本实验共设置了4组小实验(见下表)。
编号处理情况图示组别现象1号常温对照组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十分缓慢(难以观察到气泡的产生)2号高温(90 ℃)水浴实验组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有大量小气泡产生3号常温,加入FeCl3溶液实验组与2号试管相比,有更多的气泡产生4号常温,加入过氧化氢酶溶液实验组3号试管相比,气泡大并且产生的速率快说明:2号和1号的对照实验说明,温度升高有助于过氧化氢的分解,但细胞内不可能存在高温条件;3号、4号未经加热也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催化剂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4号和3号的实验现象相对比说明,在相同的常温条件下,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由以上分析可知,酶在常温下催化效率很高。
酶催化所需的条件和所产生的效果正是人体细胞所能提供的条件和所需要的效果,同时也说明了酶的高效性,这是本实验要达到的目标。
本实验设置的4组小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设置对照实验和控制实验变量的能力。
操作指南1.材料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如猪肝、鸡肝)研磨液。
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目的要求: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快慢,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和意义。
实验材料: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如猪肝、鸡肝)研磨液。
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
量筒、试管、滴管、试管架、卫生香、火柴、酒精灯、试管夹、大烧杯、三脚架、
石棉网、温度计
实验原理:新鲜肝脏中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
经计算,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相比,每滴FeCl3溶液的Fe3+数,大约是每滴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
比较过氧化氢在常温、加热、滴加FeCl3溶液和肝脏研磨液的条件下,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产生的气泡数或者观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情况,来分析不同条件下的过氧化氢的分解情况。
变量控制:自变量因变量
方法步骤:
1、取4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序号ABCD,向各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按序号依次放置在试管架上。
2、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如下表,填写表中的空白位置,
3、填写你观察到的实验结果
4、实验现象分析
(1) B、C、D号试管与A号试管对比说明。
(2)C号试管和D号试管对比说明。
(3)CD号试管和B号试管对比说明。
说明:对照实验中的自变量应具有单一性,即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增强实验结论的说服力。
注意:①实验时要选用新鲜的肝脏作材料,否则肝细胞中的过氧化氢酶等有机物会部分分解,从而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②肝脏要制成研磨液。
研磨后的肝脏能与试管中的过氧化氢充分接触,加速过氧化氢的
分解。
实验设置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 。
巩固练习:
已知222222H O H O O =+↑,可以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O 2的生成速度(即气泡从溶液中释放的速度)来判断H 2O 2分解反应的速度。
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使其能同时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
要求写出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H 2O 2溶液,蒸馏水,3.5%3FeCl 溶液,0.01%的过氧化氢酶溶液,恒温水浴锅,试管。
(1)实验步骤:
① ;
② ;
③ 。
(2)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整个实验中不同处理的试管中O 2的释放速度从快到慢依次是: 。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3)如果仅将实验中的恒温水浴改为80℃,重做上述实验,O 2释放的速度最快的是 ,原因是 。
1.使用酶作为催化剂,与一般的无机催化剂相比,反应速度提高107~13倍。
这说明了酶具有
A.专一性
B.多样性
C.高效性
D.多变性
2.在做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时,向试管中插入燃烧但无火焰的卫生香时,不要插到气泡中,原因是
A.气泡中的氧含量低
B.气泡中的气体灭火
C.卫生香会因潮湿而灭火
D.燃烧过旺,不安全
3.在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比较的实验中,把肝脏制成研磨液的目的是
A.有利于过氧化氢酶的释放
B.保护过氧化氢酶
C.提高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D.防止过氧化氢酶的分解
4.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滴入过氧化氢酶的试管内
A.产生的气泡多,燃烧得不猛烈
B. 产生的气泡多,燃烧得猛烈
C.产生的气泡少,燃烧得不猛烈
D. 产生的气泡少,燃烧得猛烈
D.试管中过氧化氢溶液的量
6.常温常压下,要使过氧化氢溶液迅速放出大量的氧气,最好投入的物质是()
A.新鲜猪肝
B.煮熟煮猪肝
C.冰冻猪肝
D.生锈铁钉
7.把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插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和肝脏研磨液的试管中,卫生香猛烈燃烧的原因是试管中产生了()
A.氧气
B.氢气
C.酒精
D.甲烷
8.下列有关对照实验设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B.要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
C.无关变量要始终相同且适宜
D.自变量要始终保持相同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