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人教版 各异的风土人情1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3
《各异的风土人情》说课稿《各异的风土人情》说课稿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各异的风土人情》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各异的风土人情》说课稿1一、说教材《各异的风土人情》是普通高中湖南美术出版社第三单元第9课,属于美术鉴赏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旨在通过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特色、种类,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通过分析比较,联系生活实际,从而体味民间艺术的丰富寓意,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和传承的意识。
二、说学情高中学生逻辑思维活跃,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地知识体系,并且有一定分析美、判断美的能力,在对美的感受上也有了一定的鉴别能力。
本节课是民间艺术的鉴赏课,学生在之前的课程学习中,已经初步了解了关于民间艺术的内容,比如色彩的知识,这就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新课标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别,掌握民间艺术的形式语言、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各种民间的文化特色,理解民间美术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的现有知识,我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重点:掌握民间艺术的种类、形式语言、表现手法以及所蕴含的寓意。
难点:认识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
五、说教法、学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需要不断学习与更新着教学理念。
我们的教学必须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和美术学习之间建立联系,并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因此,我将基于以上的考虑,并结合美术学科的学习特点和教材内容,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等。
依据“美术课程标准提出:感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因此我主要采用了请学生观看图片、思考分析、合作交流,再进行构思设计,即“直观感受法”“模仿迁移法”。
《各异的风土人情——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中国民间美术作品欣赏,旨在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我国璀璨民间美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民间美术与人们的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2.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别。
3.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
4.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本课主要围绕中国的民间美术这一主题来展开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从而能够自觉地保护这一传统。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欣赏、感受、体验、讨论、评述等过程,培养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民间美术的种类以及民间美术独特的艺术语言。
教学难点: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学生进场,播放民族音乐,渲染民间文化的氛围。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让学生观看大屏幕的门神贴在木门上,会想到什么?老师适时启发引导。
学生观察并表述。
问学生过年贴门神么?教师再出示“灶王爷”,问学生是否家中可曾贴过?老师最后总结,简谈“灶王爷”的来历,在学生表述的基础上,教师导入课题:民间美术就在我们身边。
民间美术种类很多,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
教师出示图片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出属于民间美术的作品。
学生自主探究做出自己的选择,同学之间可以交流。
教师不出示正确答案,设置悬念:刚刚很多同学都有了自己的答案,那么这些答案正确吗?等本课学习结束后,我们再回到这组图片寻找正确的答案。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点明课题课件大屏幕上的门神,创设一种民间文化的氛围;出示“灶王爷”,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对民间美术有直接的感受,体会到民间美术就在我们身边,调动学生对民间美术进一步了解的求知欲望;作品欣赏,设置悬念展示我国民间美术相关的典型图片、实物和影像资料,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作到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通过问题设置悬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各异的风土人情——中国民间美术》教学案例打开文本图片集【教学分析】《各异的风土人情——中国民间美术》是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的内容,属于“欣赏与评述”学习领域。
教材以民间美术根植于人民生活为切入点,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以及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尽量唤起学生的保护意识,有选择地将其继承,并发扬光大。
【教学目标】1.理解民间美术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2.了解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别与特征,以及其独特的语言、表现手法和其中的寓意。
3.认识民间美术在人类活动中所具有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逐步了解民间美术的概念、特征及类别。
2.让学生充分认识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表现手法以及其中深厚的寓意。
3.如何对学生进行民族民间美术的教育和传承。
【教学准备】1.师:多媒体课件、民间美术实物、白色面具、水粉颜料、水粉笔等。
2.生:作业纸、笔等。
【教学过程】一、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一)欣赏导入师: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首先来欣赏一段视频。
(教师出示视频: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舞蹈类一等奖作品《俏夕阳》。
)师:同学们,这段舞蹈作品是采用哪种形式来表现呢?生:皮影。
师:剪纸和皮影都属于中国民间美术的范畴,引出课题:各异的风土人情——中国民间美术。
师:中国民间美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会在哪些场合看到民间美术的应用呢?(师生讨论)(二)民间美术的概念师:大家既然了解在多种场合会出现不同的民间美术,那么,何为民间美术呢?生: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俗活动的美术。
教师总结: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会发现多样的民间美术。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入与民间美术有关的多元艺术形式,在增加课程信息量的同时,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教师的设问来考察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关注程度。
二、民间美术的类别及特征师:同学们,除了剪纸、皮影以外中国还有哪些有特色的民间美术?生:风筝、年画、玩具、家具……师:下面请大家来欣赏民间美术作品。
《各异的风土人情——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点:理解民间美术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了解民间美术的次要类别。
学会简单的民间美术之剪纸练习。
2.过程与方法:经过讲授法与演示法等教学方法,让先生了解民间美术独特的方式言语与表现手法和其中的寓意。
培养先生创新精神和美术理论能力,促进技术认识的构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
理解民间美术中的蕴涵的人民群众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
弘扬民间美术精华,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
2.民间美术独特的方式言语与表现手法和其中的寓意。
三、教具:剪刀,铅笔,方形红纸,制造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四、教学流程:(一)导入:播放视频发问:1、视频当中所展现的是甚么内容?2、你见到的民间美术作品都有哪(先生回答)考虑1:中国不同地区的民俗艺术方式有哪些区别?结合民间活动的例子导入(引发先生兴味,吸引先生的目光,集中他们的留意力))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喜庆节日如元宵节等重要节日,每个地方也都有本人地方特点的民俗民风。
那么,今天我们便要一同来学习:各异的风土人情(课件映视课题)(二)讲授新课:我们说的风土人情是指我们的民间美术,“民间艺术”,是艺术领域中的一项分类,冠以“民间”字样,明显是要与所谓的“宫廷艺术”与“贵族艺术”等有所区隔。
那么,甚么是民间美术呢?(课件展现)(1)甚么是民间美术呢?(课件展现)师:民间美术是人民群众创作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及流行的美术。
(课件展现)(意图:让先生对民间美术有一个概念)考虑2:民间美术创作的目的。
(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2)民间美术的分类:师:根据民间美术这个概念,我们再想一想民间美术作品都有哪些类别?(可以分成哪几类)师:它次要有哪些类别:绘画、雕塑、玩具、刺绣染织、服饰、家具器皿、戏具、剪纸、纸扎彩灯、编织、食品等等。
《各异的风土人情——中国民间美术》【教学目标】:1、认识民间美术是中国美术的重要部分,有众多门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了解民间美术中较为有名的安塞农民画的艺术特征。
3、启发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创造美,对民间美术进行传承和创新的意识,让“美在民间永不朽”。
【教学重难点】:理解民间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精神内涵、民俗生活内容和植根与民族文化深处的审美理想。
【教学过程】:一、利用明星效应,激发学生兴趣1、展示明星图片,问:你们喜欢明星吗?2、师:那明星、文化名人喜欢什么?(展示陈道明、冯小刚的家居图片,展示杨丽萍着民族服装图片……)引入课题《各异的风土人情——中国民间美术》二、初步了解民间美术1、师讲述贵州旅行的见闻,后展示苗族盛装的图片,问:生活如此艰辛,人们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时间去创造这些民间美术作品?(学生思考发言,师总结。
)2、欣赏民间美术作品,了解民间美术的范围及概念。
三、画一画,深入理解民间美术是中华文化的积淀——安塞农民画1、出示牛的照片,请发挥想象,画一幅《最的牛头》。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作品。
学生灵感的来源于何处?2、出示安塞民间艺人所画的《牛头》,思考灵感分别来源于哪里?3、介绍安塞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4、欣赏其它安塞农民画,思考:在造型和色彩上有什么特点?四、深入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独特的艺术语言1、驱灾辟邪(门神、五毒)2、纳福迎祥(红门签、一吉语一图案)五、民间美术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1、联通的标志2、剪纸元素的运用3、十字绣六、临安的民间美术介绍临安的几种民间美术。
七、课堂总结。
各异的风土人情——中国民间美术
【使用教材】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下篇第9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时间】2012年5月10日
【授课班级】新天学校高一(3)班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目的】
1、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及其特点和类别。
2、理解民间美术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3、认识民间美术在人类活动中所具有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及民间美术与民族文化独特形态和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及其中深厚的寓意。
4、适当运用民间美术的表现方法,完成一件民间美术艺术作品。
【教学重难点】
1、首先解决思想和观念上的认同,因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对民族民间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有很大的障碍,原因主要体现在对民族民间美术教育方面的缺失。
所以解决认同感是第一关键。
2、使同学逐步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在造型方面的特征和审美特性,只有认识和理解了才可能激发同学对民间美术的关注和喜爱。
3、进行民族民间艺术的教育和承传。
弘扬民族文化传统,逐步使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
在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塑造民族性格,开放民族胸怀、提升民族理想、推动民族文化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文化作用。
【教学准备】
1、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有民间美术特征的实物
2、生:剪刀、蜡光纸或红纸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欣赏《爱我中华》的一段歌曲,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这五十六个民族无论是在地域、服饰、语言、信仰、饮食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差异,他们拥有着独特的文化风俗,这就构成了不同的风土人情。
不知道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不同的地方它的建筑、服饰、甚至工艺品等都不一样,都有着自己的特点,但都具有一具相同的特质,那就是美。
我们美术不仅在绘画中呈现,还在我们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存在,这就是所谓的民间美术。
下面我们就共同来欣赏一下《各异的风土人情》——中国民间美术
二、教授
1)民间美术定义
老师准备了一些具有民间美术特色的物品,大家欣赏一下;师请同学们先猜猜,后介绍给同学们认识,介绍完后,除了这些东西你还子解哪些都是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民间美术。
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学生汇报)
我发现刚刚同学们说的和老师介绍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些东西都是来自我们生活之中的,那谁来说一说什么是民间美术?
师总结:民间美术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俗活动的美术。
2)民间美术的独特艺术语言
比如说剪纸中的喜花,它是用途是什么?并观察一下这喜花中都有些什么图案,这些图案又有什么寓意呢?(民间美术的独特艺术语言)
学生汇报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这幅喜花上的双“喜”字周围有喜鹊、梅花、石榴,喜鹊代表吉祥如意,双喜临门;梅花和喜字在一起就是喜上眉梢,石榴就有多子之义。
它主要是人民群众在生活中创造用于丰富婚嫁风俗布置新房时必不可少的装饰物。
(剪纸)还有年画,什么是年画呢?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大都用于新年时张帖,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
如这幅年画,它叫什么知道吗?出示《年年有鱼》年画(绘画)
象征着年年有余,来年有个好生活。
那这又是什么?出示牌坊
谁知道它又是做什么的呢?
师总结: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有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
(雕塑)
布老虎:在民间,威猛的老虎是安全保护神的象征。
以老虎做玩具的造型,便是取虎的威猛之态,希望借其力量来保护自己,虎虎生威之意。
(玩具)
图片欣赏:刺绣、家具、服饰、戏具、编织、纸扎、食品
刚刚我们讲了这么多,总结一下我们的民间美术包括哪些呢?出示类别
3)民间美术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在我们贵州也有很多很好的民间美术,那么我想请同学们来谈谈生活在你周围的风土人情,你对它都有哪些了解,它在我们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先思考一下,请同学汇报。
三、课堂小结
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代传承与创造的珍贵财富,蕴涵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文化内涵。
我们既要自学保护它,更应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有选择地将其继承者、发扬光大。
四、动动手
1、剪纸实践,剪“双喜”,“窗花”(本环节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间文化的优良品德。
感受剪纸的过程,乐在其中。
)
2、师生再见(课堂总结)
【教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