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53.00 KB
- 文档页数:15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学习目标1、知道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1)人类活动使环境的稳定性增加(2)人类活动导致环境的稳定性降低(3) “牵一发动全身”从地理环境整体性上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稳定程度的影响读图,回答有关问题:(1)东西两坡在暴雨时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是坡,原因是什么?坡度较大,又缺乏植被保护城镇W井地下水位线■洪水位••它枯水位:• :'⑵该城镇在地下水利用上存在的问题是一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若继续发展下去.将造成怎样的后果?地面沉降,并引起建筑物坍塌,有可能诱发地震或塌方.车地下水位线/丘了' 洪水位/於]疋••它枯上备城镇W井(3)随着城市化发展,图中西侧的森林被砍伐,这将会引起地下水、河水怎样的变化?地下水补给减少,水位下降;河水含沙量增加,流量季节变化加大,洪水水位抬高・城镇⑴井地下水位线洪水位念•淘水位:••学习目标2、知道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1)影响人类自身的易损程度①人口是最脆弱的受灾体:一切灾损中人员伤亡是最重要的,人员伤亡是衡量灾情大小的重要标准.②人口是最活跃的受灾体,这主要是因为:A.人能以各种行为来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B.人本身的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影响着人自身的易损程度.灾前]\二\灾后V J⑵影响不同土地类型的易损性①在相同强度的自然灾害下,不同类型的土地易损性不同・②城市用地扩大,耕地、林、草用地减少,加重城市的洪水灾害.人类利用土地类型耕| 11 i 用I#草I 地I 小减少相同强度易损性IT蔚勉震⑶工程措施能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提高房屋的 建设防灾 减灾工程抗震强度 提高农作物 的抗旱性能改变受灾体 的易损程度减轻灾情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遭遇暴雨时,常出现水漫街面、低洼处建筑被浸泡等内涝现象,造成交通阻塞、财物损失甚至人员伤亡•试分析这些城市暴雨成灾的原因.城市规划存在缺陷,城区建筑密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