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脊神经
- 格式:ppt
- 大小:7.64 MB
- 文档页数:48
老年患者脊柱解剖与椎管内脊神经阻滞
有何变化
【术语与解答】
①脊柱解剖:随年龄递增,老年人脊柱解剖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由于椎间盘厚度因钙化而压缩,故老年人椎体之间相互靠近,致使棘突之间的间隙变窄,而处于椎体之间的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及黄韧带)也变硬或钙化;
②硬脊膜外隙:因椎体之间相互靠近,其硬脊膜外隙和椎间孔也相对变窄,其容积变小;
③蛛网膜下腔:老年人椎管普遍较缩窄,故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容量也相对减少。
【麻醉与实践】
由于老年脊柱解剖随年龄增长而改变,实施椎管内脊神经阻滞可存在以下问题:
①由于老年人椎间隙变窄,韧带变硬或钙化,从而导致椎管内穿刺相对较为困难;
②由于硬脊膜外隙和椎间孔相对缩窄(与青年人比较),如选择硬脊膜外隙脊神经干阻滞,注入硬脊膜外隙同剂量的局麻药,老年人就容易纵向扩散范围较大,阻滞平面则广,易出现循环系统抑制而血压
下降、脉搏徐缓;其呼吸系统则容易导致呼吸肌麻痹而致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
③若采用蛛网膜下腔脊神经根阻滞(俗称腰麻),稍不慎也易造成阻滞平面过高而呼吸抑制,甚至呼吸心搏骤停。
【提示与注意】
老年人除重要脏器衰退外(如心、肺、肝、肾功能等),其脊柱解剖结构也出现退变,故老年患者无论选择硬脊膜外隙脊神经干阻滞,还是采用蛛网膜下腔脊神经根阻滞,乃至骶管脊神经阻滞,所使用的局麻药浓度与剂量均应减少,其目的就是预防和避免麻醉平面过高而导致的呼吸功能抑制和循环功能虚脱。
脊柱及脊髓解剖说明(E-mail:chenjianghua@)脊髓(spinal cord)起源于胚胎时期神经管的末端,原始神经管的管腔形成脊髓中央管。
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低级部分,在构造上保留着节段性,与分布于躯干和四肢的31对脊神经相连。
脊髓与脑的各部之间有着广泛的纤维联系,正常状态下,脊髓的活动是在脑的控制下进行的。
一、位置和外形脊髓位于椎管内,呈前、后稍扁的圆柱形,外包3层被膜,与脊柱的弯曲一致。
脊髓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变细呈圆锥状,称脊髓圆锥(conus medullaris),约平对第1腰椎下缘(新生儿可达第3腰椎下缘),全长约42~45cm,最宽处横径为1~1.2cm,重约20~25g。
脊髓圆锥向下续为一条结缔组织细丝,即终丝(filum terminale),止于尾骨的背面,起固定脊髓的作用。
脊髓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梭形膨大,上方的称颈膨大(cervical enlargement),从第4颈髓节段至第1胸髓节段。
下方的称腰骶膨大(lumbosacral enlargement),从第1腰髓节段至第3骶髓节段。
两个膨大的形成是由于此处神经细胞和纤维数目增多所致,与四肢的出现有关。
脊髓表面有6条平行的纵沟,前面正中较明显的沟,称前正中裂(anterior median fissure),后面正中较浅的沟为后正中沟(posterior median sulcus)。
这两条纵沟将脊髓分为左右对称的两半。
脊髓的前外侧面有1对前外侧沟(anterolateral sulcus),有脊神经前根的根丝附着;后外侧面有1对后外侧沟(posterolateral sulcus),有脊神经后根的根丝附着。
此外,在颈髓和胸髓上部,后正中沟和后外侧沟之间,还有一条较浅的后中间沟(posterior intermediate sulcus),是薄束和楔束在脊髓表面的分界标志。
脊髓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变细呈圆锥状,称脊髓圆锥(conus medullaris),约平对第1腰椎下缘(新生儿可达第3腰椎下缘),全长约42~45cm,最宽处横径为1~1.2cm,重约20~25g。
脊神经的名词解释脊神经亦称脊髓神经,由脊髓发出的成对神经。
脊神经自脊髓出发,共31对,有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
上七对颈神经在相应椎骨的上方穿过椎间孔出椎管,第八对颈神经穿过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间的稚间孔出椎管。
胸、腰神经均分别按序列通过相应推骨下方的椎间孔。
上四对骶神经通过相应的骶前、后孔穿出。
第四骶神经和尾神经经骶管裂孔出骶管。
每对脊神经都是由相应节段的前、后根在椎间孔内合并而成。
脊神经的前根是运动性的,它除含有躯体运动纤维外,在第—胸节至第三腰节,以及第二至第四骶节、还分别含有交感神经纤维和副交感神经纤维。
脊神经的后根是感觉性的、它除含有躯体感觉纤维外,在第一至第三胸节,以及第二至第四骶节,还含有内脏感觉纤维。
每个脊神经因由前、后根合成,都含有运动纤维和感觉纤维,所以脊神经都是混合性神经。
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分为前支、后支、脊膜支和交通支。
脊膜支细小,经椎间孔返回椎管,分布于脊髓的被膜和脊柱。
交通支为连于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的细支。
其中发自脊神经连至交感干的叫白交通支;而来自交感干连于每条脊神经的叫灰交通支。
后支较细,是混合性的,经相邻椎骨横突之间向后行走(骶部的出骶后孔),都有肌支和皮支分布于项、背及腰骰部深层的肌和枕、项、背、腰、臀部的皮肤,其分布有明显的节段性。
其中,第2颈神经后支的皮支粗大,称枕大神经,穿斜方肌腱至皮下,分布于杭和项部的皮肤。
腰神经后支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
内侧支细小,经横突下方向后,分布于腰椎棘突附近的短肌与长肌。
在腰椎骨质增生病人,可因横突附近软组织骨化,压迫此支而引起腰痛。
第1—3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较粗大,分布于臀上区的皮肤,称臀上皮神经。
第l~3骶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于臀中区的皮肤称臀中皮神经。
前支粗大,是混合性的,分布于躯干前外侧和四肢的肌和皮肤。
在人类,胸神经前支保持着明显的节段性,其余的前支分别交织成丛,由丛再分支分布于相应的区域。
脊柱及脊髓解剖说明(E-mail:************************)脊髓(spinal cord)起源于胚胎时期神经管的末端,原始神经管的管腔形成脊髓中央管。
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低级部分,在构造上保留着节段性,与分布于躯干和四肢的31对脊神经相连。
脊髓与脑的各部之间有着广泛的纤维联系,正常状态下,脊髓的活动是在脑的控制下进行的。
一、位置和外形脊髓位于椎管内,呈前、后稍扁的圆柱形,外包3层被膜,与脊柱的弯曲一致。
脊髓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变细呈圆锥状,称脊髓圆锥(conus medullaris),约平对第1腰椎下缘(新生儿可达第3腰椎下缘),全长约42~45cm,最宽处横径为1~1.2cm,重约20~25g。
脊髓圆锥向下续为一条结缔组织细丝,即终丝(filum terminale),止于尾骨的背面,起固定脊髓的作用。
脊髓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梭形膨大,上方的称颈膨大(cervical enlargement),从第4颈髓节段至第1胸髓节段。
下方的称腰骶膨大(lumbosacral enlargement),从第1腰髓节段至第3骶髓节段。
两个膨大的形成是由于此处神经细胞和纤维数目增多所致,与四肢的出现有关。
脊髓表面有6条平行的纵沟,前面正中较明显的沟,称前正中裂(anterior median fissure),后面正中较浅的沟为后正中沟(posterior median sulcus)。
这两条纵沟将脊髓分为左右对称的两半。
脊髓的前外侧面有1对前外侧沟(anterolateral sulcus),有脊神经前根的根丝附着;后外侧面有1对后外侧沟(posterolateral sulcus),有脊神经后根的根丝附着。
此外,在颈髓和胸髓上部,后正中沟和后外侧沟之间,还有一条较浅的后中间沟(posterior intermediatesulcus),是薄束和楔束在脊髓表面的分界标志。
脊髓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变细呈圆锥状,称脊髓圆锥(conusmedullaris),约平对第1腰椎下缘(新生儿可达第3腰椎下缘),全长约42~45cm,最宽处横径为1~1.2cm,重约20~25g。
脊神经解剖与功能,我们找解剖老师整理好了!掌握脊神经的解剖与功能是脊柱外科手术成功的基础。
为此,我们邀请到郑州大学人体解剖学系的徐高磊老师,为大家整理了这些经验干货。
本文作者:脊神经组成与分支脊神经是指与脊髓相连的外周神经,共有 31 对,出椎间孔后分为前支、后支、脊膜支(窦椎神经)和交通支,含有躯体感觉、躯体运动和自主神经纤维。
1、前支前支是脊神经干发出的最粗大的分支,为混合性,其功能涉及胸前、外侧和四肢的肌肉及皮肤。
人类胸神经前支仍然保留着进化早期原有的节段性特点,第1~12 对胸神经前支按照肋骨和胸椎的节段分布,称为肋间神经(其中第12 胸神经前支称为肋下神经),其余脊神经前支互相联系,组成 4 个神经丛:颈丛、臂丛、腰丛、骶丛。
2、后支后支是脊神经干发出的向躯干背部走行,分布于项部、背部和腰骶部的分支,亦为混合性神经支。
后支较前支细小,经相邻椎骨横突之间或骶后孔向后走行,绕上关节突外侧向后行至相邻横突之间再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
大部分脊神经后支均可分为肌支和皮支两大类:•肌支分布于项、背、腰、骶、和臀部的深层肌,•皮支分布于枕、项、背、腰、骶和臀部的皮肤。
脊神经后支旳分布具有明显的节段性特点。
某些脊神经后支形成较粗大的神经干,如:•第 1 颈神经后支又称为枕下神经;•第 2 颈神经后支称为枕大神经;•第 3 颈神经后支的內侧支称为第 3 枕神经;•第 1~3 腰神经后支组成臀上皮神经;•第 1~3 骶神经后支的皮支组成臀中皮神经。
3、交通支交通支属于交感神经系统的结构,为连于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的细支。
可分为两类:•白交通支由发自脊神经进入交感干的有髓神经纤维构成,其纤维成分属于内脏运动纤维,源于脊髓灰质侧角的神经元;•灰交通支为发自交感干的无髓神经纤维,由起于交感干的节后神经纤维构成。
2、脊膜支脊膜支也称窦椎神经,为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发出的一条返回椎管的细支,分布于脊髓被膜、血管壁、骨膜、韧带和椎间盘等处。
神经节名词解释神经节是指身体内的一组神经细胞的集合,通常由神经元细胞体和与之相关的细胞组成,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对一些常见神经节的名词进行解释:1. 脊神经节:脊神经节是位于脊柱两侧的一组神经节,负责接收并传递从身体各个部位传入的感觉信息。
它们包含了许多感觉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的突触后突起位于脊髓内。
2. 交感神经节:交感神经节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位于脊柱两侧,沿着脊髓和颈椎前侧神经根之间。
交感神经节的作用是协调身体对应急情况的反应,如应激、战斗或逃跑等。
3. 副交感神经节:副交感神经节也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一部分,用于控制身体的平静和恢复机制。
它们位于器官距脊髓较为远的位置,通常位于内脏周围组织内。
4. 星状神经节:星状神经节是自主神经系统中一类重要的交感神经节。
它们位于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等血管周围,对血液供应和循环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5. 脆隐突神经节:脆隐突神经节是位于耳朵内部的一组神经节,与听觉有关。
它收集从耳蜗中发出的音频信号,并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实现听觉功能。
6. 海绵状神经节:海绵状神经节是位于脑的底部的一组神经节,负责调节和控制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它们与垂体腺相连,通过释放激素来调节和控制体内的生理过程。
7. 迷走神经节:迷走神经节是副交感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颈动脉和主动脉之间。
它主要通过迷走神经传递信息,对心率、血压和呼吸等进行调节。
8. 外侧披裂神经节:外侧披裂神经节也是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位于耳后颞骨内。
它起到控制和调节眼睛的运动、瞳孔的收缩和睫状肌的调节等作用。
神经节的功能多种多样,其中一些负责接收和传递感觉信息,另一些则负责调节和控制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
它们相互联系,构成复杂而精确的神经网络,以实现正常的生理功能。
脊椎的简单描述脊柱是构成人体的中轴,由椎骨和椎间盘组成,周围有坚强的韧带,并附着着许多肌肉,椎体之椎管内有脊髓,神经根等,是神经中枢系统从脑部向下的延续,非常重要。
脊椎的组成:脊椎由下列26块椎骨组成: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骶骨1块,尾骨1块。
脊神经:脊神经共31对,包括8对颈神经,12对胸神经,5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1对尾神经。
椎管:一串椎骨经椎间盘连接起来,椎孔即形成椎管,容纳脊髓。
椎间孔:相邻两椎体的椎骨上下切迹之间构成椎间孔,左右各一,脊神经根由此穿出,动脉由此进入椎管。
保持正确的脊椎弧度l 脊椎的4个曲度人体的脊柱生来就有4个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和盆曲。
2个向前凸,2个向后凹。
l 脊椎曲度的形成时期胸曲和盆曲是在胎儿时即已形成,是先天曲;颈曲是在小儿学坐抬头时逐渐形成;腰曲在学步时形成,皆为后天曲。
l 脊椎弧度的大体情况脊椎从后面看是笔直的,但从侧面看是由2个S接拉的弧度,脊椎既不能太平也不太弯,脊椎的弯度可以缓解外来的冲击。
l 保持正确脊椎弧度的重要性每个人要有一个正确的脊椎弧度,但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人体脊柱又可能出现另一些不利于人体健康的弯曲或结构变化。
如前后曲;驼背;左右曲;脊柱侧弯;这些异常变化,都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
脊椎为什么是S形曲线1. 保护大脑2.柔韧性|3.灵活性脊椎的最主要的作用1.支撑作用2.传导作用脊椎具有负荷重力、缓冲震荡、平蘅肢体、参与胸腔、骨盆的形成,使躯体具有屈伸、侧弯、旋转、回转等的功能。
椎间盘:椎间盘如堆切砖块般在堆切的各椎骨间有称为椎间盘的软组织(又名软盘),负担着缓冲功能,有一定的弹性和伸展性。
椎间盘的构造:椎骨,纤维环,髓核椎间盘形状象个圆盘,中央有髓核,髓核之外是多层的纤维环,象洋葱一样,把髓核团团围住。
椎间盘的功能椎间盘可被看作是脊柱活动的一种重要“关节”,每个椎间盘只有很少的活动范围,但23个椎间盘活动被累积起来,就构成了人类脊柱活动的广泛范围。
解剖学脊柱的名词解释脊柱是人体骨骼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起着支撑身体、保护脊髓、连接头部和四肢的作用。
解剖学脊柱的名词解释将为我们深入了解这一结构提供帮助。
1. 脊柱的结构与功能:脊柱由一系列骨骼构成,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五部分。
它们连接成一个柔韧的整体,能够承受身体负重并保持身体的稳定性。
脊柱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脊髓和周围神经,同时提供支撑和运动功能。
2. 椎骨的解释:椎骨是脊柱的基本组成单位。
它们呈环形结构,骨质较硬且有弹性。
每个椎骨都有一个圆孔,通过这些圆孔形成的脊柱管内有脊髓通过。
椎骨之间由关节连接,形成了整个脊柱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3. 椎间盘的解释:椎间盘是连接相邻椎骨的软骨结构,位于椎骨之间。
它由外周的纤维环和内部的凝胶样核心组成。
椎间盘具有减震、缓冲和吸收压力的功能,对脊柱的运动起到重要作用。
4. 脊髓和脊神经的解释:脊髓是脊柱内的主要神经组织,是神经冲动的传递中心。
它起始于脑干并延伸到腰段,将神经信号传递到不同的身体部位。
脊髓之间有31对脊神经从脊髓出来,分布到全身各处,负责感觉和运动的控制。
5. 脊柱的生理曲度:脊柱在正常情况下具有四个生理曲度,分别是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和骶椎后凸。
这些曲度能够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减少重力对脊柱的压力,同时提供灵活性和吸震功能。
6. 脊柱的常见问题:由于生活方式、姿势不良、过度使用等因素,脊柱常常会出现不同的问题。
例如,脊椎侧弯(脊柱侧弯)、椎间盘突出、脊柱退行性变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疼痛、运动受限和神经问题等。
7. 保护脊柱的方法:为了维护健康的脊柱,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并进行适当的保护。
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进行适度的运动、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等都是有效的方法。
定期进行体检,注意体重控制也非常重要。
8. 脊柱的扩展应用:解剖学中关于脊柱的知识不仅在医学领域有用,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
例如,工程师在设计高楼大厦时,需要考虑到脊柱的结构和力学原理,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