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雕塑艺术欣赏
- 格式:ppt
- 大小:3.51 MB
- 文档页数:14
欣赏15座中国古代雕塑,每一座都是传统文化雕刻技术的传承!展开全文中国一直承载的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古代石雕,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现都集聚在中国古代博物馆,这里展现的古代石雕上起战国、下至明代,每一个石雕作品都体现了不同时期的创作特色。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佛像雕塑艺术,从北魏佛像的飘逸俊秀,到北齐和隋代佛像的优雅洗练、生动传神;从形态丰满、姿态优美的唐代造像到清新秀丽、富有世俗情态的宋代菩萨像。
每一座石雕精品都是中国民族文化融为一体的发展过程。
1、陶俑(西汉)陶俑在古代雕塑艺术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古代墓葬雕塑艺术品的一种。
它们是将泥捏成的人体然后放入炉中与陶器一起烧制。
上图中的陶俑雕塑身材修长、垂目俯首,神态安详而恭谨,是为两个典型的西汉侍女形象。
陶俑宽大的衣袖与瘦窄的喇叭形衣裙相配合,构成优美的曲线,简洁而又韵味。
2、陶狗(东汉)这只陶狗昂头而立,两耳高竖,双目炯炯,嘴大鄂长,身躯肥硕,四肢粗壮。
尾巴上卷。
颈与前腹紧束套戴,头身分塑,套合成形。
这只陶狗整体雕塑生动,刻画传神,给人以凛然不可侵犯之神态。
3、抚琴佣(东汉)这座佣为汉墓出土,是一座艺术性很高的东汉音乐佣,整体造型概括洗练,表情生动自然,尤其是那眉飞眼笑的形态,把陶醉在乐曲声中而自得其乐的古乐演奏者,刻画得惟妙惟俏,极其传神。
4、佛石像(北齐)这是一件极具特色的北齐佛石像。
佛陀的端庄肃穆,胁侍的虔诚宁静,以及众多供养人像的整齐排列,使整个作品充满着神圣的佛国气氛。
作品雕刻精美,雕刻刀法娴熟细腻,布局对称,人物形态富于变化。
5、刘氏家族造思惟菩萨白石像(北齐)1954年曲阳修得寺遗址出土,故宫博物院借展。
此像底座内容最为繁复,基座为长方形,四面浮雕图案,满刻佛像、伎乐、神王、供养人、化生童子等。
正面图案分为三层:上层雕力士像,浅刻飞天、化生童子和莲花博山香炉;中层中间雕有两力士托座,两侧有三组施舍图案;下层雕护法双狮,相向而立,左前肢向前伸出。
中国传统艺术欣赏泥塑艺术PPT课件•泥塑艺术概述•泥塑艺术的制作工艺•泥塑艺术的美学特征•泥塑艺术的代表作品•泥塑艺术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泥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泥塑艺术概述01定义与特点泥塑艺术定义以黏土为主要材料,通过塑造、雕刻、上釉等工艺制成的立体造型艺术。
泥塑艺术特点形象生动、色彩丰富、工艺精湛、寓意深刻。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作技术为泥塑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起源发展高峰随着历代匠人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泥塑艺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艺。
汉唐时期,泥塑艺术达到了高峰,出现了众多优秀的作品和流派。
030201泥塑艺术的历史渊源陕西凤翔泥塑、江苏无锡惠山泥塑、天津“泥人张”等。
流派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学校传承等。
传承方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意义泥塑艺术的流派与传承泥塑艺术的制作工艺02选材与准备泥土选择选用质地细腻、无杂质、黏性好的泥土,如黄胶泥、黏土等。
和泥将选好的泥土加水搅拌均匀,揉成泥团,注意控制水分和泥土的比例。
准备工具准备好雕刻刀、刮刀、磨具、颜料等制作工具。
根据设计好的形象或图案,用泥团塑造出基本形态,注意比例和结构的准确性。
塑造基本形态在基本形态的基础上,进行精细雕刻,刻画出细节和纹理,使形象更加生动逼真。
精细雕刻对雕刻好的作品进行修饰和调整,使其更加完美。
修饰与调整塑造与雕刻描绘细节在底色上描绘出作品的细节和纹理,增强作品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上底色根据作品需要,选择合适的颜料上底色,注意色彩的搭配和协调。
装饰与点缀根据作品需要,添加适当的装饰和点缀,如金属片、宝石等,使作品更加华丽精美。
上色与装饰泥塑艺术的美学特征031 2 3泥塑艺术在造型上追求简练概括,通过简约的线条和形态表现出丰富的内涵和意境。
简练概括泥塑作品注重神态的刻画,通过细腻的手法表现人物或动物的神韵,使其栩栩如生。
生动传神为了强化艺术效果,泥塑作品常常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使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兵马俑的艺术赏析摘要:1974年陕西省临潼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揭开了秦代艺术的神秘面纱,随即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堪称“中国美术史上的革命”,它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的最为壮观的发现”。
秦兵马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一方面,其形制与排布仿造当时的军队的编排,展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绝世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对陶俑的塑造所用的艺术手法高超,不仅逼真写实,还有艺术的提炼和概括。
秦俑艺术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上的一个典范,它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技巧为后世所继续和发展,使其艺术传统源远流长。
它是秦代美术文化独特的伟大制造, 在中华美术史上具有空前的独一无二的地位和价值。
关键词:秦兵马俑,形制与排布,塑造艺术,艺术成就一、气势磅礴的形制与排布兵马俑坑原是秦始皇的陪葬坑,位于秦始皇陵东垣外1225米处。
秦俑首先震惊人们的是它规模的宏大和气势的雄伟。
在20000多平方米的地宫内,布满着英武的8000多精兵,它以其严正的编队,端庄的面容,魁梧的身躯,雄伟的风貌,冲天的气概,庞大的阵势,步、骑、弓、车兵统一组合的庞大兵团,而震憾着中国,震撼着世界,震撼着世世代代人们的心灵。
李白《古风》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兵马俑体现的正是这种“大略驾群才”、“诸侯尽西来”、“虎视何雄哉”的秦王气慨, 及“扫六合”、一天下、大一统的时代精神。
秦俑坑总面积达22780平方米,分一、二、三、四号坑,其仿制秦时的军队形制,向我们展示着秦军的强悍善战和秦国的强盛。
一号坑是一个长方形的以步兵和战车为主的军阵,由前锋、侧翼、后卫、主力四部分构成。
位于俑坑前面的是排列整齐的三列朝东的武士俑,每排68人,三排共204名武士,个个身着战袍,手握弓弩,站在整个军阵的最前面。
其后是3路纵队步兵尾随着驷马战车,成为兵阵的主力军。
军阵左、右两侧,各有一列面向南、北的弓弩武士,组成左、右侧翼。
中国传统雕塑艺术欣赏教案课题:中国古代雕塑课时:1课时课型:欣赏课授课对象:高中教材分析:按照教材内容,本课主要介绍什么是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两大板块。
在中国古代陵墓雕塑中主要介绍了陵墓地面雕刻和陶俑,中国古代宗教雕塑中主要又以介绍敦煌石窟为主。
对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的理解需要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文思想和内涵。
对于一些陵墓雕塑的专业名词如“阙”“麒麟”“天禄”等也需要简单的说明。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教学重点,对古代雕塑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引导学生,提起学生的兴趣。
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中国古代雕塑在不同时期的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
学会欣赏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并对其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将书本文化知识归纳总结分类讲解,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雕塑作品,使学生大致明白中国古代雕塑的分类及其艺术风格特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增进知识,培养健康的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体会中国古代文物文化雕塑内涵,探索艺术与社会生活及其时代之间的密切联系。
使学生懂得中国古代雕塑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一、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中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艺术成就及艺术特点。
二、 .陵墓雕塑重点是霍去病墓雕刻和秦始皇兵马俑,宗教雕塑重点是四大石窟艺术。
教学难点:分析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艺术成就。
如何调动学生对雕塑艺术欣赏的动力。
教学方法:1.教法:引导、设问、点拨。
2.学法:预习法、观察法、对比法、讨论法、理解法、课后练习。
教具准备:课本、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课本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板书教学内容大纲,播放多媒体课件。
二.引入新课: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例如:让同学们来讲讲他们了解到的一些中国古代雕塑。
以此来吸引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的兴趣。
三.讲授新课:1、雕塑的定义:雕塑是指运用可塑性、可雕性物质材料,通过雕、刻、塑、铸、焊等手段制作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理想的具有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