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倒霉的狐狸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5
大班音乐:倒霉的狐狸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体验曲调速度、力度变化的有趣性。
2、敢于大胆地创编游戏动作,能主动跟随音乐动作表演。
3、在表演中学会相互合作,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PPT课件、故事《倒霉的狐狸》、音乐《在山魔王的宫殿里》。
活动过程一、欣赏音乐,感受乐曲师:今天,老师你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段乐曲,请小朋友们听一听这首乐曲有什么变化,听完了,你有什么感受。
(播放乐曲)师:这首乐曲有什么变化?师:那是先慢后快还是先快后慢?我们有个好听的词叫越来越快。
师:是先轻后重还是先重后轻?用好听的词怎么说?(越来越重)二、欣赏音乐故事,创编游戏动作1、欣赏音乐故事2、创编游戏动作师:刚才故事里狐狸遇到的第一件倒霉的事情是什么?(被钉耙打到头)这个动作怎么做,谁来表演一下?(请一名幼儿表演)我们跟他学一学。
狐狸被打后不敢出声也不敢动,为什么?师:接下来,狐狸又遇到了什么倒霉的事?(掉进了池塘)谁来做一个掉进池塘的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师:后来,狐狸又遇到了什么倒霉的事情?(滑进了草堆里)谁能用动作来表现一下?我们来学一学。
师:接下来,狐狸怎么样了?(向母鸡扑了过去)师:母鸡发现以后是怎么做的呢?(它们钻过篱笆,游过池塘,狐狸追着母鸡跑回了家)师:母鸡很小,一钻就钻过了篱笆,狐狸怎么才能钻过去呢?(侧着身体钻)我们一起来钻一钻,它们游过了池塘,怎么游的呢?一起游一游。
师:最后,狐狸追着母鸡跑回了家,到了家,母鸡关上了门,狐狸敲的手都疼了,手疼会怎么样?(幼儿表演)3、跟随音乐表演创编的动作(1)师幼共同表演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狐狸,把它遇到的倒霉的事情跟着音乐表演一遍教师小结:刚才狐狸追母鸡的时候,是这样的(跺脚),如果你们是母鸡,狐狸这样走,会怎样?怎样才能不被母鸡发现呢?(轻轻地走)(2)幼儿独立表演师:下面,我不跟你们一起表演了,你们来表演,好不好?三、音乐游戏,体验乐曲1、师幼合作游戏师:现在,我来当母鸡,你们来当狐狸,我们一起跟随音乐来玩这个游戏,好不好?2、幼儿合作游戏师:刚才,你们跟老师玩游戏,现在我们一个小朋友和一个小朋友玩游戏。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倒霉的狐狸教案反思
报告标题: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倒霉的狐狸”教案反思
本报告记录了为幼儿园大班学生编排的音乐活动“倒霉的狐狸”过程中用到的教案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以“倒霉的狐狸”为主题,以及它上面的歌曲、故事的表达方式,来开展对小朋友们的音乐教育,以便更好地传播此音乐活动的理念,使学生们能够更加有效地开展学习。
教案的设计一开始采用了以小朋友们的兴趣和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的半开放式的学习方法,通过多角度、深度和广度的学习,让小朋友们不仅能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而且能够将歌曲中的故事、信息,灵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使用各种精彩的活动形式,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学生们也都积极参与,比如各种互动游戏,跳舞等等,让学生们对音乐充满兴趣。
但是,教师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比如学生们涉及到的内容还不够全面,也没有做太多的深入探讨,也没有让孩子们有机会去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也没有给学生们留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反思,这也让老师感到遗憾。
在总结本次活动后,教师建议在以后的音乐活动中,要更充分地考虑到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做好多层次、多角度、深入探讨的准备,让小朋友们有机会去亲身体验音乐带给他们
的乐趣,利用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有机会反思,而不是只是要求他们机械地灌输知识。
总的来说,本次音乐活动的反思,使我们更明确了以后开展音乐活动的方向,也更加清楚如何更好地为孩子们提供音乐教育,以提高孩子们对音乐的了解,把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倒霉的狐狸》
教案:大班音乐游戏《倒霉的狐狸》
目标:通过游戏,培养大班学生的音乐感知和合作能力。
时间:约30分钟
材料:音乐《倒霉的狐狸》音频、画有不同动物的卡片(如狐狸、兔子、小鸟等)。
步骤:
1. 将卡片分发给学生,让他们依次拿着卡片在教室里走动。
2. 播放音乐《倒霉的狐狸》,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进行移动,可以模仿自己手中卡片上动物的特点。
3. 当音乐停止时,老师随机喊出一个动物,持有该动物卡片的学生需要模仿该动物的动作。
4. 继续播放音乐,重复步骤3多次,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游戏中。
5. 结束游戏前,让学生一起做一个集体动作,例如一起跳跃或转圈。
教学反思:
这个音乐游戏在大班年龄段的学生中非常受欢迎,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通过模仿动物特点的动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
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观察和配合,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同时,通过集体动作的设计,可以促进学生的集体感和团结合作意识的培养。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倒霉的狐狸》教案概述教学目标本次课程旨在通过音乐游戏的方式,让大班幼儿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节奏感,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能够听懂并模仿一段简单的节奏。
•通过游戏,感受合作的乐趣。
•了解“狐狸”等动物和动物的习性。
教学资源•《倒霉的狐狸》CD音乐•毛绒玩具•班级练习轻拍器(木棍、木槌等)•其他与音乐相关的鼓等乐器(选择性使用)教学流程1.游戏前介绍较小的幼儿可能不清楚“狐狸”的概念,因此在开始音乐游戏前,老师应先向孩子们介绍狐狸及其生活习性,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
2.游戏说明及示范老师用毛绒玩具“狐狸”做示范,以“狐狸”为主角,向孩子们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以《倒霉的狐狸》为例,内容如下:狐狸妈妈离家去找吃的,留下狐狸宝宝独自在家。
可是这个宝宝太调皮了,玩具扔到了窗外,宝宝爬了出去去找他的玩具。
宝宝爬到树上,又爬到草地里……可是宝宝迷路了,找不到回家的路。
宝宝哭了,大家一起来帮助宝宝找到家吧!3.检查前置知识老师通过问答的方式,检查并巩固孩子们之前学过的关于节奏的基本知识。
4.游戏关键环节及操作老师担当管理员,按照音乐节奏进行指挥,让孩子们跟随节奏轻拍器轻击地面,模仿动物的脚步声,帮助“狐狸宝宝”找到回家的路。
5.游戏后介绍在游戏结束后,老师可以向孩子们介绍这次音乐游戏的主题和目的,激发孩子们对合作与音乐的兴趣与热爱。
教学评价通过这次音乐游戏的教学,孩子们表现出了极高的参与度与合作意识。
大部分幼儿都按照老师的指挥按时轻拍,模仿动物脚步声,有些孩子甚至会自己加上动物的叫声,使游戏更生动有趣。
同时,在游戏中,孩子们也快乐地学习到了关于“狐狸”的知识,并且对音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了解。
因此,这样的音乐游戏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学习音乐和生活科学知识,还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听力、合作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这次音乐游戏教学,我感觉自己的教学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倒霉的狐狸》一、教案概述本节课是一节面向大班幼儿的音乐游戏课,教学内容为《倒霉的狐狸》。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旨在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动作协调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能够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与情感。
2.提升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通过活动训练,提高幼儿的身体灵活度。
3.培养幼儿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合作游戏,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相互配合。
三、教学准备1.音乐播放器。
2.手提鼓、太鼓棒等打击乐器。
3.教学反思表格。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导幼儿坐在地上,让他们静静地闭上眼睛,放松身体,倾听柔和的音乐。
2.引导幼儿开眼,让他们回答关于音乐的问题,例如:“你们觉得这首音乐是悲伤的还是快乐的?”“你们能从音乐中感受到什么情感?”等。
第二步:学习动作和歌曲1.播放音乐,给幼儿示范简单的舞蹈动作,例如晃头、摆手等。
2.让幼儿跟随音乐和示范动作进行练习,帮助他们记忆这些动作。
3.引导幼儿一起唱歌曲,并配合相应的动作。
第三步:游戏活动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3-4人。
2.给每个小组分发打击乐器,例如手提鼓或太鼓棒。
3.设定一个节奏,并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孩子敲击打击乐器。
4.整个小组的孩子根据节奏敲击打击乐器,其他孩子跟随音乐做简单的动作,例如跳起、转圈等。
5.每个小组轮流敲击打击乐器,其他小组的孩子跟随节奏做动作。
第四步:总结反思1.让幼儿回顾整个课程的内容,简单总结学到的动作和歌曲。
2.引导幼儿讨论课程中的合作交流过程,鼓励他们分享彼此的感受和体验。
3.教师填写教学反思表格,记录课程中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音乐游戏的形式,培养了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通过合作游戏,幼儿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和配合。
课堂氛围活跃,幼儿积极参与,整体教学效果良好。
然而,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是教学准备方面,应提前测试音乐设备的功能,以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教案名称:大班音乐欣赏《倒霉的狐狸》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倒霉的狐狸》的故事情节,理解歌曲的含义。
2. 学会用生动的表情和动作表现歌曲中的角色。
3. 能够用正确的节奏和音准演唱歌曲。
4.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 能够用正确的节奏和音准演唱歌曲。
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准和节奏。
2. 用生动的表情和动作表现歌曲中的角色。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图片:狐狸、乌鸦等角色图片。
2. 音乐播放设备。
3. 歌谱或黑板。
4. 表情和动作道具:如狐狸和乌鸦的帽子、尾巴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倒霉的狐狸》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
2. 学唱歌曲:a.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引导幼儿倾听并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b.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歌词和音准。
c. 幼儿跟唱,教师纠正发音和音准。
3. 角色扮演:a. 教师和幼儿一起扮演狐狸和乌鸦,用表情和动作表现歌曲中的角色。
b. 幼儿分组扮演,进行角色表演。
4. 歌曲巩固:a.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演唱歌曲,加强幼儿对歌曲的熟练度。
b. 幼儿自选角色,进行歌曲表演。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学唱歌曲时的发音和音准准确性。
2. 评价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力和合作意识。
3. 了解幼儿对歌曲的熟悉程度和欣赏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创意绘画:请幼儿根据歌曲《倒霉的狐狸》的故事情节,进行创意绘画,表现自己心目中的狐狸和乌鸦。
2. 手工制作:引导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狐狸和乌鸦的手工作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七、家园共育1. 家长协助幼儿复习歌曲《倒霉的狐狸》,鼓励幼儿在家与家长一起演唱。
2. 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小动物,与幼儿一起讨论它们的特征和习性,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大班音乐活动倒霉的狐狸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创新性思维和审美能力•提高幼儿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增强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教学内容歌曲欣赏•《小狐狸跳舞》音乐游戏•游戏1:捉迷藏•游戏2:跟着节拍走DIY乐器•利用纸板制作狐狸乐器教学过程•第一步:歌曲欣赏(10分钟)–播放《小狐狸跳舞》音乐,让幼儿听一遍,了解歌曲的基本节奏、旋律和歌词;–再播放一遍,鼓励幼儿跟着歌曲节奏舞动。
•第二步:音乐游戏(20分钟)–游戏1:捉迷藏(10分钟)•分为两组,一组藏狐狸,另一组找狐狸,游戏规则是找到狐狸后,唱出歌曲《小狐狸跳舞》的一段歌词,如果唱对了并跳出一段动作,算找到狐狸–游戏2:跟着节拍走 (10分钟)•在音乐的基础上,给幼儿一组动作,在音乐响起的时候,幼儿跟着节拍做动作,可以提高幼儿的节奏感。
•第三步:DIY乐器(30分钟)–准备纸板、尺子、剪刀等DIY工具,让幼儿利用工具制作狐狸乐器。
•第四步:尝试演奏(10分钟)–给幼儿时间尝试演奏自己制作的乐器,并在乐器同音调响起的时候跳舞唱歌。
教学反思这节音乐课教学思路新颖,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但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首先,在游戏环节中,由于有些幼儿理解能力和反应速度不及别的同学,导致游戏过程中有些幼儿找不到狐狸,体验感不太好,这需要教师注意分组,以保证每个小组的成员能够有较大的机会参与游戏。
其次,DIY乐器环节由于设计到幼儿的操作技巧,需要有专人带领幼儿去操作,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保证每个幼儿都可以顺利地完成制作。
最后,这节课的教学方式其实是不断地组合了多种活动形式,能够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体验和创新思维,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因此,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也应该采用类似的多元化方法,给予幼儿多方面的启发与引导。
大班音乐活动倒霉的狐狸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这堂课是针对3-4岁大班的音乐活动课程。
教学内容主要涉及音乐表演、音乐欣赏、节奏感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介绍一堂以“倒霉的狐狸”为主题的音乐活动。
二、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1.认识歌曲《倒霉的狐狸》并能够掌握唱歌技巧。
2.理解歌曲情感,并通过音乐表达出来。
3.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2. 教学过程(1)引入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听歌曲《倒霉的狐狸》(可通过音乐播放器或幼儿教育软件播放),并和学生讨论歌曲中的场景和人物。
(2)唱歌练习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歌词,并通过口型演示让学生学会唱歌。
随着练习的深入,教师可以提高难度,让学生加入舞蹈或其他动作,增强音乐表演的趣味性和难度。
(3)情感诠释针对歌曲中的情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故事图片或小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潜在的情感内涵,通过音乐表达出来。
(4)节奏练习通过敲击打击乐或者仿唱节拍,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并逐步提高掌握节奏的能力。
3. 评估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表现、唱功、节奏感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选取合适的评价方式或工具,例如评分卡、小组竞赛等。
三、教学反思1. 教学亮点1.教学主题新颖、趣味性强,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教学内容多样化,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2. 教学失误与改进本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包括:1.灵活性不足:在课堂上,学生缺乏自主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束缚。
因此,我会调整授课方式,让学生在规定框架内,拥有更多的自主行为。
2.定位不准:由于学生年龄尚小,未能完全理解歌曲潜在内涵。
这一点需要通过多次传统和引申解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情感。
3. 教学策略和教学意义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更加注重动线设计、情感培养和学生特点定位,以便更好的满足学生的需求。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更加合适的氛围下,愉快地学习新知识并有回报感。
通过针对教师的反思和总结,能够帮助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效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大班音乐游戏倒霉的狐狸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玩具和韵律感知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2.通过音乐游戏,让幼儿体验音乐的魅力;
3.增强幼儿的表达能力,锻炼沟通能力;
4.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
1.音乐材料:《小狐狸找东西》;
2.玩具:小球、小盆。
三、教学流程
1. 音乐游戏
步骤一:教师介绍
教师向孩子们说明这次的游戏是要完成一个任务——帮助可爱的
小狐狸找到东西。
步骤二:教师示范
教师拿起一个小球和一个小盆,示范如何让小球落入小盆中,并
伴随着动作快乐地唱起歌曲:《小狐狸找东西》。
步骤三:游戏规则
教师告诉孩子们游戏规则:把小球扔到空中,然后尽可能多次地
将小球接住,并放入小盆中。
每接住一次,就可以得到一份“礼物”。
步骤四:游戏进行
游戏正式开始,孩子们跟着音乐轻快的节奏,轮流扔球、接球、放入小盆中。
游戏十分有趣,孩子们充满热情地完成任务,并收获了自己的“礼物”。
2. 教学反思
这次音乐游戏让孩子们感受来自音乐的美妙。
良好的音乐活动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耐心、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多种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在教育中开展这种活动。
但同时,这次教学也同时暴露了教师在准备和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例如,我们在为游戏准备道具时,需要的道具太多,时间成本高;游戏开始后,时间过短,难以让一些孩子有充分的机会玩;还有可能需要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尽可能地为孩子们创造更加合适和趣味的活动,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倒霉的狐狸》一、教学背景大班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游戏的形式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感受和认知水平,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本次教学以《倒霉的狐狸》为主题,通过音乐、语言、动作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音乐的魅力,培养幼儿的协作意识和音乐感受能力。
二、教学目的1.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和感受能力,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2.通过游戏的形式促进幼儿的情感表达和语言表达水平;3.培养幼儿的协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故事介绍《倒霉的狐狸》是一个传统童话故事,讲述了狐狸因为偷了鸭子的蛋被追赶,最后逃进了一个神秘的洞穴里,那里有很多音乐石头,狐狸听了后不禁跟着跳舞起来……最后魔法公主出现了,原来这是她的音乐洞穴。
最终魔法公主原谅了狐狸,让他带着音乐石头离开,狐狸为此非常高兴,回到家里后把音乐石头送给好朋友。
2. 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和掌握歌曲中的乐器及声音;2.能够模仿和表现故事中的动作和情节;3.能够理解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内容。
3. 教学流程1.欣赏歌曲:播放歌曲伴奏,引导幼儿听歌,并模仿歌曲中的乐器声音(约5分钟)。
歌曲名称:《倒霉的狐狸》2.故事讲解:引导幼儿听故事,学习故事中的动作和情节(约10分钟)。
故事内容:狐狸偷了鸭子的蛋,被众鸟追赶,最终逃进了一个神秘的洞穴。
洞穴里有很多音乐石头,狐狸听了后不禁跟着跳舞起来……但是,魔法公主出现了,原来这是她的音乐洞穴。
最终魔法公主原谅了狐狸,让他带着音乐石头离开,狐狸为此非常高兴,回到家里后把音乐石头送给好朋友。
故事表演:老师表演故事中的动作和情节,引导幼儿模仿表演。
3.音乐游戏:引导幼儿使用故事中的动作配合乐曲跳舞,通过游戏形式感受音乐魅力(约15分钟)。
游戏规则:–全体幼儿围成一圈;–模仿故事中的动作,例如:狐狸偷蛋、被追赶、躲进洞穴、跳舞、拿石头等;–随着乐曲,一圈又一圈,每圈幼儿做动作的速度和力度各不相同;–游戏结束后,幼儿们一起大笑,以表达自己的快乐情感。
大班音乐活动倒霉的狐狸教案标题:大班音乐活动《倒霉的狐狸》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歌曲《倒霉的狐狸》;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表达能力;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音乐器具、狐狸面具、卡片等材料。
2.学生准备:歌曲《倒霉的狐狸》的歌词。
三、教学步骤:1.引入歌曲:让学生依次报上自己的名字,并说明自己心情如何,然后引入歌曲《倒霉的狐狸》,让学生同样报上自己的名字和心情,并由教师带领大家一起唱歌。
2.学唱歌曲《倒霉的狐狸》:(1)教师先唱一遍歌曲,让学生跟随教师的节奏和动作一起唱。
(2)教师分段教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模仿。
(3)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唱几遍,强化记忆。
3.分角色表演:(1)教师把学生分为狐狸和其他角色两组,发放狐狸面具给狐狸组的学生。
(2)教师给每个角色发放卡片,上面写有相应的台词。
(3)教师指导学生们按照歌曲的台词进行表演,强调表演时要配合音乐的节奏和动作。
4.小组对唱:(1)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狐狸和其他角色组成,并告诉他们歌曲中对唱的部分。
(2)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乐器,让小组内的学生轮流弹奏。
(3)教师指导每个小组按照歌曲的副歌和对唱部分进行表演,强调表演时要有表情和动作配合。
5.集体合唱:(1)教师指导学生们一起合唱整首歌曲,并加入动作和表情。
(2)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保持合唱的统一和配合的默契,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6.分享和总结:(1)让学生们表演自己小组的合唱,分享整个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活动过程,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延伸:1.让学生们自由创编一段表演,加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2.教师可以加入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或器乐演奏,让学生们体验多样的音乐表达形式;3.鼓励学生们模仿狐狸的表情和动作,增强表演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五、教学反思:通过《倒霉的狐狸》这首歌曲的学唱和表演,可以使学生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并通过表演和合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案名称:大班音乐欣赏《倒霉的狐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倒霉的狐狸》的故事情节,能够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2. 感受音乐欣赏的乐趣,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3.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故事《倒霉的狐狸》:一只狐狸在森林里寻找食物,结果却被自己的计谋所困,被农夫救了出来。
2. 音乐欣赏:欣赏《倒霉的狐狸》的故事音乐,感受音乐的氛围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倒霉的狐狸》2. 音乐播放设备3. 幼儿音乐欣赏指导手册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故事课件,向幼儿介绍《倒霉的狐狸》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故事讲解:用生动的语言和表情,讲述《倒霉的狐狸》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情感。
3. 音乐欣赏:播放《倒霉的狐狸》的故事音乐,引导幼儿静心聆听,感受音乐的氛围和情感。
4. 音乐互动: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如模仿狐狸的行走、被困的样子等,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体验。
1. 观察幼儿在故事讲解过程中的反应,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幼儿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能够静心聆听、跟随音乐的节奏等,评估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3. 观察幼儿在音乐互动过程中的表现,如合作精神、团队意识等,评估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创意活动:邀请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故事中的情节,如绘画、角色扮演等。
2. 音乐创作:引导幼儿尝试创作简单的音乐旋律,以表现故事的情感。
七、教学步骤:1. 回顾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感受。
2. 播放音乐,让幼儿欣赏,并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故事情节。
3. 分组进行音乐互动活动,每组选择一个故事情节,用音乐和动作表现出来。
八、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幼儿在欣赏音乐时思考故事情节的发展。
2. 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音乐欣赏的情境,增强幼儿的体验。
大班音乐欣赏《倒霉的狐狸》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倒霉的狐狸》的故事情节,理解歌曲的含义。
2. 学会用正确的节奏和音调演唱歌曲。
3.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一只狐狸在森林里寻找食物,结果却被自己的尾巴绊倒,遇到了一系列的倒霉事。
2. 歌曲:根据故事情节创作一首歌曲,歌词包括狐狸的遭遇和心情。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图片或视频:展示狐狸的故事情节。
2. 音乐播放设备:用于播放歌曲。
3. 手工材料:用于制作狐狸头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狐狸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讲述图片中的狐狸在做什么。
2. 讲述故事:简单讲述《倒霉的狐狸》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理解狐狸的遭遇。
3. 学唱歌曲:教唱《倒霉的狐狸》歌曲,讲解歌词的含义,让幼儿跟着音乐一起唱。
4. 动作表演: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狐狸的倒霉遭遇,如绊倒、摔倒等。
5. 集体舞:教授一首与狐狸相关的集体舞,让幼儿跟着音乐一起跳。
6. 手工制作:让幼儿制作狐狸头饰,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和歌曲的兴趣。
2. 评价幼儿在动作表演和集体舞中的表现,鼓励他们的积极性。
3. 收集幼儿制作的手工作品,评价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创作关于狐狸的的故事,并尝试将其编成歌曲。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森林”主题,让幼儿用自己的作品装饰森林,增加课堂氛围。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反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
2. 注重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引导他们感受音乐的魅力。
3. 关心幼儿在课堂中的情绪,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八、教学反馈1. 课后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音乐表现,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2.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表现,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音乐活动反思《倒霉的狐狸》
音乐活动反思《倒霉的狐狸》
活动反思:音乐《倒霉的狐狸》
总体评价:
音乐活动《倒霉的狐狸》是根据一个生动幽默的故事,幼儿结合音乐进行创编、游戏活动。
活动中的故事与音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与其说是音乐欣赏,更合适称为音乐游戏。
从总体看,活动比较成功,完成教学任务,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
提问设计的开放性与有效性:
这是一个音乐活动,提问不多,因此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分析每一个提问。
从活动设计来看,这些提问是必要必须的。
但是从活动实施的过程看,提问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
提问1听到谁的叫声?有一部分幼儿回答狗的叫声,这和教师设想的完全不同,后又又一个幼儿说是母鸡的叫声,于是教师马上公布正确答案。
这是教师临场反映不足,正确的做法是让幼儿在听一次是谁在叫。
提问2故事中,狐狸都遇到了哪些倒霉的事情?教师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
提问3老师做了哪些动作?狐狸的'倒霉还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在这里,教师表现出的也是比较匆忙,没有很仔细的帮助幼儿分析动作表达的内容。
在后面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表演狐狸倒霉的事没有针对性,有点可以前后套用。
提问4我的手势1、2、3、4、5告诉你们什么?教师应该让幼儿来回答而不是匆忙的公布答案。
因此图片及数字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
幼儿园大班绘本《倒霉的狐狸》音乐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通过绘本故事了解狐狸在追求美食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境,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2. 技能目标: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欣赏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在遇到困难时不气馁、勇敢面对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绘本故事的内容,体会狐狸在追求美食过程中的喜怒哀乐。
难点:通过音乐活动,让幼儿掌握简单的节奏感和音乐欣赏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绘本《倒霉的狐狸》、音乐CD、乐器等。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齐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绘本《倒霉的狐狸》的故事背景,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述故事:教师生动讲述狐狸在追求美食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境,引导幼儿关注狐狸的情感变化。
3.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谈谈自己对故事的理解,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
4. 音乐欣赏:教师播放绘本故事中的音乐片段,让幼儿感受音乐的美妙。
5. 节奏练习:教师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进行拍手、跺脚等动作,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6. 音乐游戏: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音乐的魅力。
7.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在面对困难时要勇敢、坚持。
五、课后作业: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回顾绘本《倒霉的狐狸》的故事内容。
2. 家长协助幼儿在家中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
3. 家长观察幼儿在课后对音乐活动的反应,与教师沟通交流,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活动等,评价幼儿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投入程度。
2. 音乐欣赏能力:通过音乐活动和游戏,观察幼儿对音乐的反应和表现,评价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节奏感。
3. 情感态度:通过故事讨论和音乐活动,观察幼儿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表现,评价幼儿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幼儿的参与程度、理解程度和兴趣度,以及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否适合幼儿的需求。
大班音乐欣赏《倒霉的狐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歌曲《倒霉的狐狸》的故事情节,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
2. 学会歌曲《倒霉的狐狸》,能够用正确的节奏和音调演唱。
3. 通过歌曲欣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倒霉的狐狸》的歌词学习。
2. 歌曲《倒霉的狐狸》的旋律感受。
3. 歌曲《倒霉的狐狸》的表演创作。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图片,展示歌曲故事情节。
2. 音乐播放设备,准备歌曲《倒霉的狐狸》。
3. 表演道具,如狐狸头饰、树桩等。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讲述《倒霉的狐狸》的故事情节,引发幼儿兴趣。
2. 学习歌词: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倒霉的狐狸》的歌词,注意节奏和音调。
3. 感受旋律:教师播放歌曲,让幼儿感受旋律的欢快和有趣。
4. 演唱歌曲:教师引导幼儿用正确的节奏和音调演唱歌曲《倒霉的狐狸》。
5. 创作表演: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如动作、表情等,表现歌曲故事情节。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如是否积极参与演唱、表演等。
2. 评估幼儿对歌曲《倒霉的狐狸》的理解程度,如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3. 鼓励幼儿在课后与家长分享学习成果,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
六、教学拓展:1. 讨论歌曲中的角色:让幼儿思考并讨论歌曲中的角色,如狐狸、兔子等,以及他们的特点和情感。
2. 创意绘画:邀请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现歌曲故事情节,如绘制狐狸、兔子等角色。
3. 家庭作业: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表演歌曲《倒霉的狐狸》,并拍摄视频分享到班级群。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音准和节奏感,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注意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鼓励他们相互帮助、相互学习。
3. 在创作表演环节,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表达,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八、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扮演歌曲中的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2. 举办歌唱比赛,让幼儿展示自己学会的歌曲《倒霉的狐狸》。
一、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通过绘本故事《倒霉的狐狸》,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热爱,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
2.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故事情节,认识狐狸、兔子等角色,了解音乐在故事中的作用。
3. 技能目标: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幼儿的听觉、节奏感,提高幼儿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绘本故事《倒霉的狐狸》的阅读与理解。
2. 音乐欣赏,包括歌曲和背景音乐。
3. 音乐活动:模仿狐狸和兔子的动作,感知音乐的节奏。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绘本《倒霉的狐狸》若干份,保证每个孩子都能看到。
2. 准备音频设备,用于播放音乐。
3. 准备狐狸、兔子头饰,用于角色扮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讲述绘本故事《倒霉的狐狸》,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音乐元素。
2. 音乐欣赏:播放故事中的歌曲和背景音乐,让幼儿感知音乐的美妙。
3. 音乐活动:教师带领幼儿模仿狐狸和兔子的动作,感知音乐的节奏。
4.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总结音乐欣赏的重点。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2. 观察幼儿在故事理解上的表现,评价幼儿的认知能力。
3. 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评价幼儿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绘本故事理解音乐在故事情节中的作用,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感知音乐的节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述绘本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音乐元素。
2. 示范法:教师示范狐狸和兔子的动作,引导幼儿模仿。
3. 参与式教学法:让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幼儿的体验感。
八、教学步骤1. 第一步:导入绘本故事《倒霉的狐狸》,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音乐元素。
2. 第二步:播放故事中的歌曲和背景音乐,让幼儿感知音乐的美妙。
3. 第三步:教师带领幼儿模仿狐狸和兔子的动作,感知音乐的节奏。
4. 第四步:总结活动,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倒霉的狐狸
设计分析
本活动的设计思路来源于以往较成功的活动:将音乐《动物狂欢节》终曲、社会生活经验“按摩”和影视作品欣赏活动结合创作的音乐欣赏活动《理发师》。
再将音乐欣赏活动《理发师》和绘本阅读活动《我的幸运一天》巧妙结合,将绘本中的故事配上音乐和动作进行表现,让幼儿获得更加丰满的多种艺术相互沟通相互支持的经验。
此次我们再次尝试将音乐活动与语言活动相整合,用乐曲《在山魔的宫殿里》与阅读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相结合,从绘本中的另一个角色——“狐狸”的视角出发,通过跟随音乐的合作动作表演,生动幽默地再现《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故事情节,再次拓展了幼儿使用语言、绘本、动作、音乐等艺术手段整体地进行艺术理解、感受、表达的机会。
音乐分析
乐曲《在山魔的宫殿里》是由两个乐句短曲连续重复18次,在速度上越来越快,音量上越来越强,最后再加上一个情绪更强烈的尾声构成的作品。
其结构中旋律重复所造成的幽默趣味,和《母鸡萝丝去散步》在故事情节和绘本画面的重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体验曲调重复和速度、力度变化的趣味。
2.跟随音乐动作表演,尝试幽默地再现《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故事情节。
3.在合作表演的过程中学习自我克制和相互配合。
经验准备
幼儿已经阅读过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并已经熟悉故事《倒霉的狐狸》(附后)。
活动过程
1.通过故事线索匹配音乐,引导幼儿创编部分动作。
(1)教师出示故事图片,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线索。
师:在故事《倒霉的狐狸》中,狐狸都遇到哪些倒霉的事情?
幼:掉进了池塘。
师:狐狸掉进了池塘里。
幼:狐狸掉进了草堆里,狐狸还被钉耙打到了头。
师:他一次说了2件狐狸的倒霉事情。
还有吗?
幼:狐狸还被掉下来的面粉埋了起来,狐狸扑过去抓母鸡时被母鸡发现了,母鸡跑了。
师:狐狸被钉耙打到了头,掉进了池塘里,又掉进了草堆里,还被面粉埋了,当他向母鸡扑过去时又被母鸡发现了。
(教师一边按顺序指图片一边帮助幼儿梳理故事情节。
)
师:母鸡发现狐狸后是怎样回家的?先怎么样?接着怎么样?最后又怎么样?谁能连起来说?
幼:母鸡先钻过篱笆,狐狸也钻过篱笆;接着母鸡游过池塘,狐狸也游过池塘;后来母鸡跑回家,狐狸跟在后面追。
(2)教师随音乐边讲故事边合拍指图片,引导幼儿初步感受:狐狸走路时的节拍、遇到倒霉事情时的停顿。
师:这个故事还藏在一首好听的乐曲里,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找一找狐狸遇到的倒霉事情。
(教师随乐边指图边讲述故事。
)
(3)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故事线索创编部分动作。
师:狐狸一出门就遇到了什么倒霉事情?
幼:被钉耙打到了头。
师:谁能学一学狐狸被钉耙打到头的样子?(幼儿用手捂住了头)
师:接下来又遇到了什么倒霉的事情?
幼:狐狸掉进了池塘里。
(幼儿边说边做了一个向下跳的动作表示狐狸掉进了池塘……幼儿分别又创编了狐狸掉进草堆、被面粉埋、扑向母鸡、钻过篱笆、游过池塘、追母鸡的动作。
)
(教师从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故事内容中精选了部分作为音乐表现的重点内容,通过逐层的提问帮助幼儿明确了狐狸在跟随母鸡的过程中遇到的倒霉的事,并借助讨论规范了狐狸的系列动作,为下一环节狐狸与母鸡的互动表演打下了基础。
)
2.集体随音乐表演狐狸的动作。
(1)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表演狐狸的动作。
师:我们一起来做这只倒霉的狐狸,跟着音乐去捉鸡。
(2)教师随音乐指图,幼儿看图片表演狐狸动作。
师:这次你们来做狐狸,看看你们在这些地方是不是能停住不动,不被母鸡发现。
(教师在对音乐作品特性准确把握和挖掘的基础上,巧妙地设计了活动的情节和动作,在表现狐狸的过程中,幼儿通过随乐模仿狐狸偷偷摸摸跟踪在母鸡后,不断用动作表现慢速、中速时的合拍走,逐渐感受了乐曲的节奏:通过越来越快的追逐、敲门等情节的表现,感受并表现音乐中渐快的速度:通过母鸡向后看的动作、狐狸保持造型不动来感受和表现每个乐段的结束。
紧密地抓住音乐特性,借助狐狸与母鸡的动作呼应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是该活动设计的重点。
) 3.尝试母鸡与狐狸合作表演。
(1)教师扮演母鸡,幼儿扮演狐狸合作表演。
师:这次我来扮演母鸡,你们扮演——(幼儿:狐狸)
当母鸡回头看时,狐狸们——(幼儿:不能动也不能发出声音)
那当我第一次回头时,狐狸保持什么样的动作不动?(幼儿用被钉耙打到头的动作表示)第二次回头时呢?(幼儿用掉进池塘的动作表示)第三次呢?……当我跑回家关门时,狐狸们做什么呢?(幼儿做使劲的敲门状)关窗户呢?(幼儿做使劲敲窗户状)
(直接针对“母鸡××”与“狐狸××”有趣情节的提问,再次使幼儿明确动作表现的关键内容,从而帮助幼儿在下面的随乐游戏中更准确地感受和表现乐
曲中的乐段。
同样重要的是,在幼儿两两结伴表演之前,全体幼儿有和教师配合表演的经验,更有利于降低记忆困难,保障幼儿结伴时的流畅和舒适。
)
(2)教师帮助幼儿明确狐狸保持不动的时间。
师:狐狸们,刚才在你们跟在我身后的时候,我这只好心的母鸡悄悄地给了你们一些小提示,你们有没有发现?
(幼儿用手指做出1、2、3、4的动作)
师:我的1、2、3、4手势给了你们什么样的帮助呢?
幼:告诉我们1的时候要做狐狸掉进草堆的动作,不能动了。
师:当你们记不得要做什么动作的时候,看到我手中的数字你们就知道要做第几个动作不能动了,是吗?(幼:是的。
)
(当幼儿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教师的暗示,有序记忆动作。
)
(3)教师扮演母鸡,请一位幼儿扮演狐狸合作表演,其他幼儿欣赏。
师:这次有哪一只狐狸敢上来抓我这只母鸡?
4.幼儿两两结伴,分别轮流扮演母鸡和狐狸的角色。
师:你们也来玩一玩“倒霉的狐狸”游戏,好吗?一部分小朋友扮演母鸡,一部分小朋友扮演狐狸。
(幼儿1、2报数,分别扮演母鸡、狐狸的角色,母鸡坐在椅子上,狐狸蹲在“母鸡”的后面随音乐表演。
第二次交换角色、位置游戏。
) (“追与捉”的游戏向来是幼儿百玩不厌的,母鸡跑、狐狸追的游戏情节不仅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同时也非常符合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和结构,特别是乐段结束处,母鸡回头、狐狸停顿的动作,引发了幼儿极大的兴趣。
在整个游戏中,对于扮演母鸡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挑战是:在固定的音乐中突然回头看狐狸有没有跟在自己身后:对于扮演狐狸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挑战是:当母鸡回头时立即保持不同的造型不动,跟踪时躲避母鸡的视线,不被发现。
这种微秒的关系是激发幼儿一遍遍感受、理解、表现音乐的原动力。
)
5.幼儿和客人老师一起合作表演。
师:下面我们请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倒霉的狐狸”游戏,客人老师当母鸡。
请狐狸一定要紧紧盯住自己的鸡。
母鸡要在回头看的时候看看后面有没有狐狸跟在身后,最后一定要跑回自己的家。
(充分利用观摩教师的资源,幼儿分成若干小组和客人老师互动游戏,不仅体现了平等对话的新的学习精神,同时也让执教教师更好地观察与了解更多孩子的学习状态。
)
附故事:
倒霉的狐狸
有一只狐狸守在母鸡家门口,准备捉一只母鸡吃。
母鸡出门后,狐狸悄悄地跟在母鸡的后面,走啊走,一不小心,狐狸被地上的钉耙打到了头。
狐狸不敢动也不敢发出声音,因为他怕被母鸡发现。
狐狸又继续跟着母鸡走,母鸡走过池塘,狐狸一不小心,掉进了池塘里,狐狸不敢动也不敢发出声音,继续跟着母鸡走。
走啊走,母鸡走过草堆,狐狸一不小心又掉进了草堆里。
狐狸不敢动也不敢发出声音,继续跟着母鸡走。
母鸡走过磨坊,狐狸一不小心又被从天上掉下的面粉给埋了。
狐狸还是不敢动也不敢发出声音,继续跟在母鸡后面走,母鸡钻过篱笆,狐狸再也忍不住了,猛地向母鸡扑了过去,就在这个时候,母鸡发现了狐狸。
母鸡快速地钻过篱笆,狐狸也跟着钻过篱笆;母鸡游过池塘,狐狸也跟着游过池塘;母鸡赶紧跑回家,狐狸在后面使劲地追。
母鸡关上家门,狐狸使劲地敲门,手都敲疼了,都没有敲开。
母鸡关上窗户,狐狸使劲地敲窗户,手都敲疼了,都没有敲开。
狐狸生气地继续敲,怎么都没有敲开,累得一点力气都没有了。
唉!只好等下次的机会了。
(注:音乐《在山魔的宫殿里》发表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丛书——欣赏活动配套磁带》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