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4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3.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教学资源开发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但随着人类的不断开采开发,一些矿产资源已面临着枯竭。
本课是在了解岩石、矿物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从资源枯竭的角度来认识岩石、矿物与我们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双刃剑作用。
教材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人类对岩石和矿物的开采活动,导致矿物资源的日益枯竭。
首先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矿产资源正在不断的开采,并真实地出示了开采后留下的一片废墟,让人感到心酸。
接着教材中又提供了部分矿物资源的枯竭时间表(铁矿 21世纪中叶银、锌、汞、铅、硫 20-30年),使学生认识到:矿物资源在不断地减少,是不可再生资源,今天多用一点,多开采一些,就减少一些,我们的子孙也就少用一些,从“二、三十年”中感到一种危机感,引起思想上的震憾,如果我们再不节约使用,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将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
第二部分: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出:作为学生,我们能为矿物资源的保护做些什么呢?引发学生的深思,把课堂延伸到课外。
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过程与方法●能够调查和了解岩石和矿物与我们的关系;●能够查阅并搜集有关新型能源的资料。
知识与技能●知道人类的开采活动给资源和自然景观带来的正反面影响;●理解保护岩石和矿物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人类在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环境,消耗了资源,我们应该合理使用矿物资源,开发新能源。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岩石矿物的开采图片、部分资源枯竭时间表、风能、生物能、潮汐发电、太阳能、地热等新能源的图片。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新型能源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一、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岩石与矿物的用途1.讲述:前一段时间,我们已经学习了岩石的特征,还学习了矿物的性质,人们掌握了它们的特点,便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类对岩石和矿石的开采情况,了解保护矿物资源的重要性。
● 了解保护岩石和矿物资源的一些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调查和分析,了解矿物资源回收利用的现状和意义;● 用各种形式宣传保护岩石和矿物资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岩石和矿物资源的重要以及滥采矿物的危害;● 意识到自己可以为保护矿物资源作出一份努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到矿物资源正在日益减少。
难点:调查家庭的资源消费情况。
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出示一块矿石标本,问:同学们,你们认识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
【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很快进入角色。
(二)探究新知:1.看见这个课题,你们平时都有那些了解呢?课件呈现各种岩石与矿物的图片、形状和用途。
【意图】通过旧知复习,加深了对岩石、矿物的了解,为形成“保护矿产资源”意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了解岩石和矿物的开采(1)讨论:你知道人们是怎样进行岩石和矿物开采利用的吗?(2)介绍铁矿石的开采与利用过程。
(3)思考:你认为矿物资源可以这样不受限制地开采下去吗?3.得出结论:(1)出示我国部分矿物资源可开采年限表。
(2)小结:矿产资源随着人类不断开采也在一天天减少。
【意图】通过数据让学生了解我国矿物资源的现状,从而产生紧迫感、危机感,意识到保护岩石和矿物资源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4.资料阅读与交流:(1)阅读:教材第50页第一自然段。
思考: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哪两类?请举例说说(3)交流:不可再生资源日益枯竭,作为我们小学生可以为保护矿物资源做些什么呢?(4)介绍保护措施。
【意图】通过阅读了解地球资源的分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并借助讨论交流知道我们小学生也能为保护矿产资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拓展延伸:1.全班交流:调查家庭日用品使用情况以及自己的分析与思考。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4.3《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4.3《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了解了自然资源的分类和作用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课。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矿物资源的形成过程,知道矿物资源的分布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矿物资源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节约和保护矿物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自然资源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矿物资源的形成过程,分布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矿物资源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通过学习来获得。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矿物资源的形成过程,知道矿物资源的分布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矿物资源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矿物资源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节约和保护矿物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珍惜和保护。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矿物资源的形成过程,矿物资源的分布特点,人类活动对矿物资源的影响。
教学难点:矿物资源的形成过程,人类活动对矿物资源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矿物资源的特点,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矿物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矿物资源?矿物资源有哪些特点?2.新课导入:介绍矿物资源的形成过程,讲解矿物资源的分布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矿物资源的影响。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矿物资源案例,让学生了解矿物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过程,以及矿物资源的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节约和保护矿物资源,提高矿物资源的利用效率。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调查和了解岩石和矿物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能够查阅新型能源的有关资料。
科学知识:●明白人类的开采活动给资源和自然景观带来的正反面阻碍。
●明白得爱护岩石和矿物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人类在进展的同时,也破坏了环境,消耗了资源,我们应该爱护好陆地物质,开发新资源。
重点:认识到矿物资源正在日益减少。
难点:调查家庭、学校的资源消费情形。
教学预备:教师预备:玻璃珠、硬币等代表各种矿物的小物件,岩石、矿物形成和开发的有关资料。
学生预备:收集有关岩石、矿物和人类关系的资料。
教学过程:活动一:游戏引入1、找宝活动。
教师讲述:今天,我们进行一个找宝藏的游戏,比一比谁找到的宝藏多。
2、学生找宝藏。
3、游戏终止,学生交流找宝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
4、教师讲述:我们的矿物资源就像这些小物件一样是十分有限的,越找就越少,越找就越难找,最后甚至到找不到,因此我们说矿物资源是会随着人类的开发日益减少的。
活动二、介绍有关资料1、学生小组内介绍所收集到的有关矿物资源的资料。
2、学生全班汇报交流情形。
3、教师对学生所介绍的知识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介绍新能源。
活动三、拓展活动1、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学习体会;2、布置课后作业:(1)利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收成。
(2)“我们能为爱护矿物资源做些什么?”活动方案设计。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养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进展的教学方式,慢慢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事实上,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养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本节课要紧内容是认识我国的要紧矿产资源分布及现状,刚开始我采取了我说矿产资源基地,学生找在哪个省,然后再反过来,如此反复四遍,学生在课堂上就差不多上记住了一些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4.3《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4.3《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矿物资源的概念、种类以及分布情况,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矿物资源的有限性和日益减少的趋势,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数据,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矿物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矿物资源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自然界的资源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对矿物资源的使用和浪费现象仍较为普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提高他们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矿物资源的概念、种类以及分布情况,认识矿物资源的有限性和日益减少的趋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矿物资源的概念、种类以及分布情况;矿物资源的有限性和日益减少的趋势。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矿物资源的相关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矿物资源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矿物资源的重要性。
2.讲授新课:介绍矿物资源的概念、种类以及分布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到矿物资源的有限性和日益减少的趋势。
3.案例分析:分析人类活动对矿物资源的影响,如过度开采、浪费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矿物资源的危机。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节约矿物资源,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矿物资源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科学教案: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一、教学目标:1. 了解矿物资源的概念和作用。
2. 理解矿物资源的减少趋势。
3. 掌握矿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了解矿物资源的概念和作用。
2. 理解矿物资源的减少趋势。
3. 掌握矿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实物或图片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
四、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多媒体或实物展示一些常见的矿物,引发学生对矿物资源的疑问,导入新课。
Step 2: 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课件、图表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矿物资源,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矿物资源有限的原因,通过图片和文字描述,向学生说明矿物资源减少的趋势。
Step 3: 讨论激发兴趣(15分钟)1. 分小组进行讨论,学生就矿物资源的减少趋势进行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
2.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日常生活,提出一些他们能想到的矿物资源的利用方法。
Step 4: 观看视频(10分钟)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矿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观看相关视频。
Step 5: 小结(5分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回答一些问题。
五、教学延伸:1. 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通过利用矿物资源制造的?2. 如果你成为一名科学家,你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矿物资源?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是通过多媒体以及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矿物资源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其日益减少的趋势。
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对矿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同时,通过讨论和小结,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掌握。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案例,加深学生对矿物资源问题的认识。
《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教案教学目标1、认清资源面临的形势;能调查并计算家庭、学校消耗的资源,懂得我们能为保护矿物资源做些什么。
2、知道地球上的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类,但很多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这些资源在随着人们的不合理开采和浪费中逐年减少。
3、知道保护矿物资源的措施及重要性。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认识到矿物资源正在逐年减少。
难点:调查家庭、学校消耗资源的情况。
教具使用:啤酒盖,铁钉,易拉罐。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我们之前已经认识了矿物(资源)是成分集中且有一定结构的石头(赤铁矿、铜矿、锡矿、铅锌矿等。
)。
这些资源都来源于哪里呢?都可以用来生产些什么呢?2、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这些矿物资源都来源于地球。
这些矿物资源可以生产铅笔、牙膏、首饰、玻璃、各种金属等。
3、教师介绍:地球上的这些矿物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然而人们又在拼命地开采矿物资源。
同学们,试想:这会出现什么结果呢?(日益减少)书写课题: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二、了解矿物资源的开采,认清矿物资源所处的形势1、带领学生观看人们开采矿物资源的图片。
(教师解说,引领学生思考)2、人们不停的从地球的肌体里开采矿物资源,来满足自身的利益和需要。
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千疮百孔,面目全非,灾难重重)3、然而,人们又在不经意地浪费着矿物资源。
举例并估算:(1)、每人每天丢一颗铁钉,13亿中国人一年要丢多少铁钉?(2)、若一个家庭每天丢4个啤酒盖,这个家庭一年要丢多少啤酒盖?(3)、如果一所学校每天丢50个易拉罐,这所学校一年要丢多少易拉罐呢?同桌合作,进行估算。
4、汇报小组的估算结果(1)、4745亿颗;(2)、1460个;(3)、18250个;5、通过以上数字我们得知矿物资源正面临着什么样的形势呢?交流成果:矿物资源正在人们的破坏中一天天骤减。
6、看图表,了解一些矿物资源可开采的年限已经不多了。
资源名称可开采年限资源名称可开采年限资源名称可开采年限铁100年锌锡钨40—50年银铅铝20—30年金刚石6年石墨22年金18年石油40年石膏21年天然气64年三、了解地球的资源分类1、依据上面我们对矿物资源的了解我们可以把资源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及各种矿物资源等;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等。
《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一、学习内容分析:生态环境的破坏、矿物资源的枯竭,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大自然已想人类亮起了红灯。
本课是在了解岩石、矿物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从资源枯竭的角度来认识岩石、矿物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爱惜资源的思想,了解一些保护矿物资源的方法,并积极付之行动。
二、学习者分析:学生对于矿产资源的缺失在知识点的层次已经有所了解,但要让学生体会到矿物资源的减少对自己实际生活的影响,然后联想到对人类的影响却没有认真的思考过。
因此只有将书本上的大道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产生真正的紧迫感,学生才会认为节约矿物资源是和自己息息相关的,不是空谈大道理。
才会将节约资源当成自觉的行为。
三、预期学习结果:1、通过课前调查活动,理解矿物资源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2、通过模拟找寻矿物活动,知道矿物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
并能体验到无节制利用矿物资源后产生的严重后果。
3、在体会到无节制利用矿物资源后产生的严重后果后,能够参与讨论小学生能为保护矿产资源做些什么。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模拟找寻矿物活动,知道矿物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
并能体验到无节制利用矿物资源后产生的严重后果。
教学难点:在体会到无节制利用矿物资源后产生的严重后果后,能够参与讨论小学生能为保护矿产资源做些什么。
课前准备:课前让孩子们对矿物的应用进行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
要求:1、指定组长。
2、全班一共分为4小组。
3、提前三天布置。
4、事先分发调查表格。
5、填写表格时让学生贴上图片。
胸牌。
台牌:制造组,冶炼或加工组。
学生用的玩具钞票。
调查表格如下:表格一:活动竹备:找40个小物品,其中分为10个玻璃珠(代表透明类矿物资源),10个一元的金属硬币(代表金属矿物),10个粉笔头(代表建筑类矿产)。
10个塑料片(代表玉石类矿物资源)。
课前将这些物品藏在教室各处。
教师准备一个用来丢弃废旧商品的小桶。
环节一、导入:教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对矿物资源的应用进行了一次课外调查活动,下面就请每个小组的推选一名代表来展示你们的调查成果。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4.3《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矿物资源的概念、分类、形成和利用,以及矿物资源的日益减少所带来的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矿物资源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矿物资源的必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于自然界中的资源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矿物资源的形成、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和实例,引导学生深入认识矿物资源的特点、价值以及保护矿物资源的重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矿物资源的概念、分类、形成和利用,知道矿物资源的日益减少所带来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矿物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对自然资源的敬畏之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矿物资源的概念、分类、形成和利用,以及矿物资源日益减少所带来的问题。
2.教学难点:矿物资源的形成过程,以及如何保护矿物资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矿物资源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矿物资源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探究矿物资源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总结矿物资源的特点,明确矿物资源的概念。
3.学习矿物资源的分类:让学生通过实物模型、图片等,了解矿物资源的分类,掌握各类矿物资源的特点。
4.了解矿物资源的形成: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矿物资源的形成过程,理解矿物资源的有限性。
5.探讨矿物资源的利用:让学生了解矿物资源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认识矿物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
教学目标:
1.知道保护矿物资源的重要性。
2.明白矿物资源随着人类的开采和利用正在逐减减少。
3.理解保护矿物资料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认识到矿物资源正在日益减少。
教学难点:
调查家庭,学校的资源消费情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挂图(文本插图)、影象资料、笔、纸……。
教学课时:1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
1.师述:通过两节课的观察研究,我们认识了很多的矿物。
2.提出问题:举例说明矿物岩石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3.先分小组交流,再全班师生共同交流。
4.教师归纳学生发言,并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二)认识矿物开采,了解矿物资源的紧缺。
1.讨论题:矿物是怎样被开采出来的?
2.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师生互动研讨)。
3.教师介绍矿物的开采过程(学生补充)。
4.继续讨论:如果矿物资源开采用完,将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5.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归纳小结。
6.分组讨论:我们能为保护矿物资源做些什么?(学生相互交流意见,教师巡视倾听)
7.教师归纳小结。
(三)拓展延伸:
1.继续查阅有关矿物岩石的科普资料。
2.将有关“矿物岩石”标本的知识和教师,家长及同学课后交流。
苏教版科学五下《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矿物资源的重要性和有限性。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明白人类活动对矿物资源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矿物资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矿物资源的概念、种类、分布及其日益减少的原因。
此外,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矿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策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科学知识,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矿物资源方面,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矿物资源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矿物资源的概念、种类、分布及其日益减少的原因;学会合理利用和保护矿物资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地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节约能源、节约用物的良好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矿物资源的概念、种类、分布及其日益减少的原因;合理利用和保护矿物资源的方法。
2.教学难点:矿物资源日益减少的原因及其对策;培养学生关爱地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合作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矿物资源的相关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矿物资源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矿物资源的重要性。
2.讲授新课:a.介绍矿物资源的概念、种类及其特点;b.讲解矿物资源日益减少的原因,如人类活动、自然损耗等;c.阐述矿物资源的价值和作用,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矿物资源的方法。
3.探究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思考矿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策略。
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参与讨论小学生能为保护矿产资源做些什么。
知识与技能:1、知道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3知道矿物资源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的。
1知道可利用的矿物资源随着人类的开采和利用正在逐渐减少。
2知道人类的开采活动给资源和自然景观带来的影响。
4理解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人类在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环境,消耗了资源,我们应该保护好资源。
2愿意为减少资源浪费做出贡献。
二、教学重点认识到矿物资源正在日益减少。
三、教学难点面对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我们要怎么样做四、学情分析(1)认知储备: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了解了矿物在生活中的主要作用以及矿物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矿物存在于地层中将矿物挖掘出来需要艰苦的劳动。
(2)存在不足:学生对我国矿物资源的现状及怎么做才能保护矿产资源不太清楚。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师:我们先来欣赏歌曲《留给我》,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小声一起唱。
2.师:这首歌主要向我们传递了什么什么思想?学生回答:(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师:歌曲中都提到了让我们保护什么或者说是留下什么?学生回答(太阳,森林,小河,大海,绿洲,草原......)二、新授(一)认识可再生资源1、师:像刚才大家提到的:太阳,水,小草……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能再生更新,而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叫可再生资源。
那你能在举几个可再生资源的例子吗?(板书:可再生资源:太阳能、水能、生物能.....)4.预设:学生问_可再生资源是不是永远使用不完?(让大家尝试回答)5.师:可再生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某种野生动物,一旦它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不能再维持自身的繁衍,就只能灭绝,恐龙就是这样从地球上消失的。
所以我们要保护他们。
(一)认识不可再生资源知道正在日益减少预设:学生问-既然有可再生资源那是不是也有不可再生资源?1、师:问的真好,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什么了吗?(认识了许多矿物)它们都是不可再生资源,(板书:不可再生资源:铁矿、煤矿、天然气、石油......)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国家矿物资源又是一个怎样的现状呢?(板书题目:矿物资源)请大家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段视频资料。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班上的内容正在减少矿产资源n所说的材料:破坏了生态环境,矿产资源枯竭,导致生活质量下降,自然一直是对人类的一种红光。
本科生从理解岩石的角度理解岩石,矿物的性质和用途,从资源枯竭的角度。
矿物质与我们的生活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建立护理资源的概念,了解一些保护矿产资源的方式,并积极采取行动。
n教学目标:n·工艺和方法n●查看人类开采矿石的视频数据;n●使用手工复制和其他形式交流对岩石和矿物的理解;n?促进各种形式的岩石和矿产资源的保护。
n知识和技能n●了解人类对岩石的开采;n?了解保护矿产资源的重要性;n?了解一些保护岩石和矿产资源的措施。
感觉,态度和价值观快乐沟通,愿意表达;n认识到岩石和矿产资源的重要性和过度开采的危险;n?意识到您可以努力保护您的矿产资源。
nn教学困难重点:认识到矿物资源正在减少。
n困难:调查家庭和学校的消费。
n·教学过程:n,第一,引进兴趣:老师养了一块石英,问:学生们,你知道吗?不知道。
你想知道吗?想想这一课,我们必须学习不断减少的资金和物质资源。
(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并很快成为角色)。
n秒,探索新知识:(a)看到这个话题,你通常有那些懂的人吗?在本课中你想学习什么?(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字幕书)。
老师指着副书板书说:这一课我们来学习这些东西,了解岩石和矿物的用法。
n1组显示岩石和矿物广泛使用的信息。
n2组参观每组展位,仔细听小组导师介绍。
n3选择最好的展位。
n4为学生在奖项中的杰出表现。
n【意向】学生生产摊位,集体准备评注,选择最好的展位过程本质上是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投入了很多热情和能量,加深了对岩石,矿产的了解,为矿产资源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n(B)了解岩石的开采n1讨论:你知道人们如何进行岩石开采吗?n2观看关于岩石开采的视频。
n【描述】视频内容是学校组织环保中心成员到当地采矿基地参观现场,包括采矿过程,采矿现场和当地年采矿数据后。
五年级科学下册《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教案分析五年级科学下册《日益削减的矿物资源》教案分析五年级科学下册《日益削减的矿物资源》教案分析教学目标:⒈能够调查并计算家庭、小学、班级消耗资源状况,知道学校生能为庇护矿物资源做些什么。
⒉知道无数矿物资源是不行再生的,随着人类的开采和利用正在逐渐削减。
⒊知道庇护矿物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熟悉到矿物资源正在日益削减。
教学难点:调查家庭、小学的资源消费状况。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⒈谈话: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熟悉了无数的矿物,那么,你们能不能举例说一说它们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⒉同学自由沟通。
⒊叙述:矿物的用途还有无数,它们可以制成许许多多的生活用品。
正是人们熟悉到矿物的价值和用途,因而人类举行了大规模的开采,而这种开采从过去到现在,从国内到国外向来都没有停止过。
二、了解矿物的开采,熟悉矿物资源正面临枯竭⒈提问:你们知道矿物是怎样开采出来的吗?⒉播放光盘资料,介绍铁矿石的开采过程和淘金的过程。
⒊指导同学做一个体验活动:用2分钟时光在教室内寻觅写有矿物名称的小纸条;再用2分钟时光寻觅……随着时光的推移,同学找到的小纸条越来越少。
⒋结合体验活动,出示“我国部分矿物资源可开采年限”数据,提问:从表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⒌提问:矿物资源正一每天地削减,如果有一天,这些资源都用尽了,那将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⒍同学研究、汇报。
三、了解地球资源的类型⒈叙述:以前,我们熟悉的水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都是可再生资源,所谓再生是指可以再利用,例如废纸、塑料、铁、铜等。
而矿物资源与它们不同,是不行再生的。
面向日益枯竭的矿物资源,人们正实行乐观的措施。
⒉研究:我们能够为庇护矿物资源做学什么?⒊小结:我们可以合理使用资源,减慢开采速度,同时还要乐观开发新资源,让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一起为庇护资源而努力。
四、拓展延长:⒈计算自己家一个月用去多少一次性用品,估算一年用掉多少资源?⒉调查班级每月用掉多少一次性用品,估算一年用掉多少资源?板书设计:日益削减的矿物资源可再生资源:水、气候、土地不行再生资源:石油、煤、自然气。
《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第三课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教学目标:1、知道很多矿物资源不可再生,随着人类的开采和利用正在逐渐减少;2、理解保护矿物资源的重要性;3、能够查阅新型能源的相关资料;4、意识到人类在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环境,消耗了资源,我们应该保护好陆地物质,开发新能源教学重点:知道很多矿物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教学难点:感受矿物资源随着人类大量开采正在逐渐减少教学准备:师:岩石矿物的开采图片、局部资源枯竭时间表、新能源的图片。
生:搜集相关新型能源的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结合学生所在地区的实际实行教育,调查法,启发法。
教学过程:一、理解矿物资源的日益减少1.师:上节课我们理解了很多的矿物。
矿物的用途很多。
正是人们理解到矿物的价值和用途,人类实行了大规模的开采,而这种开采从过去到现在,从国内到国外一直都没有停止过。
出示两幅图片(人类开采矿物,留下的矿坑)师:看到这种场面你有什么体会?学生可能想到:这是因为人们过度开采造成的,自然环境被严重破坏,矿物资源越来越少……2.介绍镇江历史上的煤矿出示:镇江煤炭生产集中于市区西南21─24公里的丹徒县上会、上党和句容县东昌一带。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镇江附近有小烟煤、柴煤矿7处。
20年代起,陆续兴办私人煤窑及煤矿股份公司计13个。
抗日战争前夕,大力山附近设有建华公司采煤,沦陷后日本商人继续开发。
抗日战争胜利后,有镇南、镇来、镇华、镇丰、青山等公司于煤层露头作手工浅部开采,因出煤量少,先后歇业。
1958─1985年,今镇江市行政区域内地方国营煤矿总投资10639万元,其中市属东风、小力山、古洞、伏牛山4个矿投资9111万元。
各煤矿均属政策性亏损企业。
(摘自《镇江市志》)东风煤矿东风井1982年10月采空报废后,北青山井也面临资源减少,矿井萎缩问题……(摘自《镇江煤炭工业》)现在,镇江境内所有煤矿都已经关闭。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3.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参与讨论小学生能为保护矿产资源做些什么。
能够调查家庭、学校、班级消耗资源的情况。
知识与技能:*知道可利用的矿物资源随着人类的开采和利用正在逐渐减少。
知道矿物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人类在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环境,消耗了资源。
愿意为减少资源浪费做出贡献。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能够参与讨论小学生能为保护矿产资源做些什么。
知道矿物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不知道矿物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也不能够参与讨论小学生能为保护矿产资源做些什么。
层次2:知道矿物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也不能够参与讨论小学生能为保护矿产资源做些什么。
层次3:知道矿物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也能够参与讨论小学生能为保护矿产资源做些什么。
探究能力:层次1:不能转换角度思考问题,不能调查身边的资源使用情况。
层次2:能转换角度思考问题,不能调查身边的资源使用情况。
层次3:能转换角度思考问题,也能调查身边的资源使用情况。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效果一、集中话题1. 回忆前面几课中接触过哪些矿物。
2. 这些矿物有什么用?二、探索和调查1.然而人们很久以前就已经知道了利用矿物资源,而经历了这么长时间之后,矿物资源逐渐减少。
2.出示中国现在矿物资源的情况。
3.当这些矿物资源被开采完之后,人们的生活、工作将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4.讲解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5.为了保护资源,我们作为小学生可以做到什么呢?6.讨论、交流。
7.如果你是家长,你可以为保护资源做什么呢?8.讨论、交流。
9.如果你是南京市的市长,你可以为保护资源做什么呢?10.讨论、交流。
11.如果你是中国的中央领导人,你可以为保护资源做什么呢?12.讨论、交流。
三、回顾和解释调查家庭一次性用品,如铝箔、奶瓶盖等,估算一下你家、你们班级、你们学校以及你所在的城市一年大约需要用掉多少这些资源。
《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教案毕节七小陈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对岩石的开采情况;2.知道保护矿物资源的重要性,知道很多矿物资源是不可再生的,随着人类的开采和利用正在逐渐减少;3.了解保护矿物资源的一些措施。
过程与方法1.交流自己对矿物资源的认识;2. 用各种活动宣传保护矿物资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交流,乐于表达;2.意识到岩石和矿物资源的重要以及滥采矿物的危害;3.意识到自己可以为保护矿物资源作出一份努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到很多矿物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并正在日益减少。
难点:自主实践,保护矿物资源。
教学过程:一、课前互动大家好,我姓陈,大家叫我陈老师就好,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希望同学们好好表现。
二、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生:开采铁矿、淘金。
师:铁矿和金都属于矿物资源(板书:矿物资源)人类很早就认识到岩石和矿物的用途,其开采矿物资源的活动也一直没有停止过,于是矿物资源正在日益减少。
(板书:日益减少的)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
三、探究新知:(一)了解用途,感知减少。
师:同学们来看一下这是什么?生:铁。
师:你知道它有什么用途吗?生:……师: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又是什么?生:石油。
师:它又有什么用途呢?生:……(二)取宝活动。
1.教师介绍:矿物资源的用途很广泛,但它们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下面我们来开展一次取宝活动,用鹅卵石代替要开采的矿物资源,同学们从前到后依次开采一次,一次一粒。
注意安全。
学生活动。
2.提问:矿物资源已被前面同学开采完了,后面同学再去开采,还有吗?生:没有。
师:是的,矿物资源是有限的。
(板书:有限)矿物资源被开采完绝不是危言耸听,下面是我国部分矿物资源枯竭时间表。
3.出示部分矿物资源枯竭时间表,矿物名称可开采年限铁100年锌、锡、钨40~50年银、铅、锰、铝20~30年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从这张表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小结:我们要合理使用矿物资源,不能过度开采。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
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WTT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生态环境的破坏,矿物资源的枯竭,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大自然已向人类亮起了红灯。
本科在了解岩石,矿物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从资源枯竭的角度来认识岩石。
矿物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爱惜资源的观念,了解一些保护矿物资源的方法,并积极付之行动。
过程与方法
●观看人类开采矿石的录像资料;
●采用手抄报等形式交流自己对岩石和矿物的认识;
●用各种形式宣传保护岩石和矿物资源。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类对岩石的开采情况;
●知道保护矿物资源的重要性;
●了解保护岩石和矿物资源的一些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交流,乐于表达;
●意识到岩石和矿物资源的重要以及滥采矿物的危害;
●意识到自己可以为保护矿物资源作出一份努力。
重点:认识到矿物资源正在日益减少。
难点:调查家庭,学校的资源消费情况。
一、激趣导入:教师举起一块石英,问:同学们,你们认识吗?不认识。
想不想知道呢?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日益减少的款物资源。
二,探究新知:
看见这个课题,你们平时都有那些了解呢?这节课你们还想学会什么呢?。
师指着副板书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认识岩石和矿物的用途。
1、各组展示岩石、矿物广泛用途的资料。
2、小组相互参观各组“展台”,并认真听取各组“讲解员”的介绍。
3、评选最佳“展台”。
4、为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同学颁奖。
【意图】
学生制作展台,集体编写“解说词”,评选最佳“展台”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
中,学生投入了大量的热情和精力,加深了对岩石、矿物的’了解,为形成“保护矿产资源”意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了解岩石的开采
1、讨论:你知道人们是怎样进行岩石开采的吗?
2、观看有关岩石开采的录像。
【说明】
录像内容是学校组织环保中心成员去当地采矿基地参观考察的情景,包括采矿过程、开采后的迹地以及当地每年开采矿石的数据等。
3、交流:看了有关录像,你有什么想法?
4、辩论:你认为矿物资源可以这样不受限制地开采下去吗?
5、分正反两方开辩论会。
三,得出结论:
【意图】
组织学生搜集证据、开辩论会,让学生在辩论会上大胆想象人类无节制地开采矿物所造成的后果,并插入“部分矿物资源枯竭时间表”,这必将给学生的心灵带来震撼。
他们将认识到大家所担心的后果已不是遥远的事,因此而产生紧迫感、危机感,意识到保护岩石和矿物资源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四,巩固应用:保护岩石和矿物资源
1、讨论:你认为人类应为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做哪些事?
2、学生发表意见。
3、讨论:我们能为矿物资源的保护做些什么呢?
4、小组活动,制定小组行动计划。
5、全班交流,完善各组计划。
意图:通过小练习,让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得更深刻。
五、拓展延伸:
1、计算自己家一个月用去多少一次性用品,估算一年用掉多少资源?
2、估算班级每个月用掉多少一次性用品,估算一年用掉多少资源?
意图:学习无止境,把课堂带入学生的生活中,让同学们意识到保护矿物资源的重要性。
感谢大家的倾听,说课结束。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说课稿】
【全文结束,小雅为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