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博帕尔农药厂爆炸事故观后感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2
帕博尔事故反思第一篇:帕博尔事故反思博帕尔事故观后感安全生产是化工企业的天字号大事,安全生产与人的生产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
公司组织观看了博帕尔事故警示视频,对我的触动很大,很深。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安全生产,人人有责”,说明了安全生产对我们的重要性,分析目前所有安全事故,绝大多数是有违章造成的,也就是一切事故的根源出现在我们的思想上。
安全意识不强,现场管理不严,凡事掉以轻心,这些问题依旧是引发各类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从这个意义上讲,抓安全生产,其实就是抓人的思想工作,以增强人的安全意识。
增强安全意识,促进安全生产。
增强人的安全意识,我认为首先要通过各种培训和学习来提高。
现在我们每个车间、班组、科室按照安全计划培训学习,这种方法其实都是在意示着我们要时刻增强安全意识,保持高度警觉;要居安思危,防范于未然。
我不知道你们是否注意过蚂蚁窝,只要是在平地的蚂蚁窝,都会在洞口边发现一圈高高的土,你知道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它们就是怕下雨的时候雨水流进洞里。
一只小小的蚂蚁都能做到居安思危,防范于未然,对于我们来说,更应该如此。
其次我们还要通过身边的典型和事例来警醒。
现在调度室班前会都会讲2014年科创股份公司各个单位发生的事故事件,但是我们不能只是听听而已,当时心痛一下,更多要从中反思,总结教训,不断的警示自己,告诫自己该怎样做,从哪里做起。
增强安全意识,实际上就是要我们明白放缓于未然的价值,要远远大于发生事故后的吸取教训;事前努力的意义要远远大于事后的追悔莫及和追究责任,要在安全时抓安全,不要在事故后去埋怨。
因此,我们的安全意识和对员工的安全教育,一定要抓到点上,落到实处,不能盲目无序,要把“安全第一”当作首要的价值取向,只有真正让员工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于效益的关系,才能使安全生产深入人心,才能确保我们的企业兴旺发达。
长盛不衰。
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的实现,除了有极强的安全意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支综合素质高、技术本领强的队伍,包括管理队伍和生产队伍。
观看印度博帕尔事件感想第一篇:观看印度博帕尔事件感想观看印度博帕尔事件有感双氧水分厂在七月份组织员工观看有关印度1984年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的录像,很有感触。
片中那些被毒气夺去生命的人们和由于毒气造成的后遗症而痛苦活着的人的片段都印在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
博帕尔事故是1984年12月2日发生在印度中部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的一所农药厂毒气泄漏事故,造成2.5万人直接死亡,55万人间接死亡,20万人终身残疾。
该事件是历史上最严重的工业化学事故。
事故的起因是异氰酸甲酯贮罐中被注入了约500kg水,水与异氰酸甲酯剧烈反应,温度压力骤升导致43吨异氰酸甲酯泄漏。
通过事后的事故调查发现,由于公司管理以及员工操作诸多安全环节的疏忽造成了这一人间惨剧。
首先是员工的安全意识淡薄,为了图省事,撤除了安装在冲水管与贮罐间的盲板、用于防止漏水的氮气保护装置由于存在严重泄漏而未起保护作用、用于燃烧有毒气体的燃烧塔由于废旧管道拆除没有及时安装新管道而导致该装置也在事发时无法启动等等。
该公司的管理方面的不负责任,公司一味地缩减成本,缩短员工培训期,大面积裁撤员工,重要岗位如安全岗位在裁撤后未能及时补缺,缩减工艺设备的维护和维修,例如用于防止毒气向大气中泄露的喷淋装置由于尺寸小而无法起到阻止的效果、现场多处压力表存在失灵的现象、在此之前发生的多起小规模泄露事件未引起重视等等。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这是著名的海恩法则。
博帕尔事故的调查结果也印证了这一法则,从管理层的疏忽和不负责任,到员工的麻痹大意、无责任心,每一环节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发生事故只是时间问题,归根到底是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不力,从上到下安全意识淡薄,漠视生命。
作为大型化工厂尤其要重视生产安全,发生事故不仅仅是公司财产受损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将危害员工以及周围居民的生命全安,以及对环境将造成严重破坏。
印度博帕尔事故视频观后感机电动力科最近,公司组织观看了印度博帕尔农药厂事故视频。
事故发生在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尔农药厂发生异氰酸甲酯毒气泄漏事故,这起事故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次化工毒气泄漏事故,造成12.5万人中毒,6495人死亡、20万人受伤,5万多人终身受害,观看后令人怵目惊心,也让我对化工安全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吸取事故教训。
1、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安全理念,及时排查和消除隐患。
1982年,美国总公司对博帕尔工厂的安全问题就指出“此工厂具有发生严重事故的隐患,如一旦发生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并劝告厂方为防止泄漏应安装1台强力喷水装置以代替现在的装置,可这一建议未被采纳;另一安全装置气体洗涤塔(中和塔),其最大设计处理能力仅为这次泄漏量的四分之一,根本不足以处理这次事故;第三个安全装置点火塔(用以燃烧泄漏的气体),即使没有压力存在,也只能处理这次泄漏气体量的四分之一,点火塔在事故发生时,根本没有起作用;仪器仪表失灵不及时处理。
如果这些设备隐患能够在发现时及时进行改造,在事故来临时发挥作用,这起事故就不会发生。
化工企业需要对危害较大的工艺系统进行系统的工艺危害分析,辨别工艺系统可能出现的偏离正常工况的情形,找出相关的原因与后果,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害的改进措施,从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
所以,全体员工要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安全理念,高度重视排查隐患工作,及时完成隐患治理,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树立“违反操作规程就是违章”的观念,做遵章守纪员工。
事故前几个月,由于工厂电源紧张,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总管和美国联碳总部商议后,违反操作规程关闭了设计用来冷却异氰酸甲酯以防止化学反应的冷却装置,其中冷却剂氟里昂被抽出,用到工厂其它地方;一位受过训练,但不了解工厂操作规程的工人,奉一新工头命令,冲洗一根和贮罐连接、但没有完全和罐内密封的管道,这是规章所禁止的;对罐中MIC是应有限制,泄漏的贮罐中MIC的量严重超标。
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学习总结最近,单位组织观看了印度博帕尔农药厂事故视频。
事故发生在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尔农药厂发生异氰酸甲酯毒气泄漏事故,这起事故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次化工毒气泄漏事故,造成12.5万人中毒,6495人死亡、20万人受伤,5万多人终身受害,观看后令人怵目惊心,也让我对安全生产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盲目压减安全投入,压减材料投资,减少设备维修和维护,擅自更改生产工艺和设备。
工艺管理混乱,未按本质安全操作等等。
这就是该起事故发生的令人惨痛的教训,需要我们认真反思,深刻吸取该起事故的教训。
安全生产工作是为了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处于企业生产、质量、效益的第一位,没有安全生产工作的加强和保障,企业是无法正常进行生产的,企业的效益和职工的收入增长是无法保障的。
通过对博帕尔事故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下三个方面来保障安全生产:一、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安全理念,及时排查和消除隐患。
二、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树立“违反操作规程就是违章”的观念,做遵章守纪员工。
三、3、加强全员培训,提高员工技能,增强安全意识,防范事故发生。
印度博帕尔事故虽然已过去三十多年,但是那惨重的事故后果还呈现在我们面前,博帕尔化学污染还在继续影响当地的居民,他们每日仍面对各种各样的致命化学混合物,饮用附近各种有毒物质的食用水,承受事故遗留下来的恶果。
学习印度博帕尔事故教训,把别人的事故当作自己的事故来看待,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摆正安全的位置,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做到时时处处想安全,时时处处保安全所以,每当我们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摆位,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出现含糊的时候,每当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质量发生矛盾的时候,想采取削减安全培训,削减安全投入时,擅自变更工艺管理,放松安全管理要求时,我们应该把印度博帕尔事故案例当作我们安全生产的一面镜子,时刻警示自己,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紧抓好。
印度博帕尔事故告诉我们:安全生产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
印度博帕尔事件观后感《印度博帕尔事件观后感》当我了解印度博帕尔事件的时候,真的是被深深地震撼到了。
一开篇看到关于事件的简单介绍,说这是一起发生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化工灾难。
当时我就想到,化工这种东西,虽然平时感觉离我们有些遥远,但却有着巨大的力量,可以带来巨大的利益,可一旦出事,那就是极为可怕的。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看到那些毒气泄漏后的画面。
整个城市就像是被恶魔笼罩了一样,街道上满是惊慌失措的人们。
人们在毒气中无助地挣扎着,眼睛看不见了,捂着喉咙拼命咳嗽,呼吸急促,很多人就那么突然倒下了。
看到这里我感觉,那一瞬间他们一定充满了恐惧和绝望,原本平静的家园突然就变成了人间炼狱。
那些画面里,夫妻在寻找彼此,父母在找孩子,到处是哭喊声。
这让我深切地意识到,在灾难面前人的生命是多么脆弱。
一个巨大的工厂事故,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释放出无尽的痛苦。
还有那些执着求生的人们,他们努力向着没有毒气的地方奔跑。
很多人由于吸入毒气身体机能急剧下降,跑着跑着就没了力气,但依然在求生本能的驱使下艰难爬行。
这个场景让我想到,我以前在生活中遇到一点小事就闹情绪,说放弃,可那些灾民们在那样绝境下都没有放弃希望。
这让我十分惭愧,也感到人类在绝境中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是不可小觑的。
同时,这件事也让我思考起企业的责任。
那么大一个化工厂,在安全管理上怎么就能出现如此巨大的漏洞呢?这种化工企业的存在原本是要为经济发展做贡献,但因为管理疏忽造成了这么不可挽回的局面。
在我的生活周边也有一些工厂,我暗暗祈福它们不要发生类似的悲剧。
看完后我明白了,无论是企业还是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
任何一点小的疏忽都可能引起巨大的灾难,这不仅仅是对一地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害,更是会给社会带来难以愈合的创伤。
这次事件给印度、给世界都是一个血的教训,应该警钟长鸣。
博帕尔事件观后感
看完博帕尔事件,我心里就像堵了一块大石头一样,特别不是滋味儿。
你想啊,本来好好的一个城市,大家都过着自己的小日子,突然就被一场化工灾难给搅得乱七八糟。
那些毒气就像恶魔一样,在夜里悄无声息地就蔓延开了。
这就好比你正在安稳地睡觉呢,突然一群捣蛋鬼闯进你的屋子,把一切都搞得乌烟瘴气,只不过这个捣蛋鬼是致命的毒气。
那些大公司啊,感觉就像不负责任的调皮孩子。
为了自己的利益,就这么粗心大意地对待化工生产。
安全措施就像是他们随意摆弄的小玩具,觉得差不多就行了,根本没把当地居民的生命当回事儿。
在他们眼里,可能赚钱才是最大的事儿,至于那些可能出现的危险,就像是被丢到角落里的灰尘,看都不想看一眼。
再看看那些受害者,真是太可怜了。
好多人就因为这一场灾难,身体变得千疮百孔,眼睛瞎了,呼吸都困难,整个家庭就这么被毁了。
就像辛辛苦苦搭起来的积木房子,被人一下子推倒了,什么都没了。
那些生病的人躺在那里,眼神里满是无助和绝望,他们可能到死都想不明白,为啥自己就这么倒霉,好好地生活突然就变成了一场噩梦。
这个事件就像一个超级大的警钟,敲得全世界都能听到。
它告诉我们啊,那些大企业不能只想着赚钱,得把安全和责任真正放在心上。
这就好比开车,你不能光想着开得快,还得注意看路上的行人,遵守交通规则,不然就得出大事儿。
政府也得更严格地监管这些企业,不能让他们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就像老师管学生一样,得严格点,不然这些企业就容易调皮捣蛋,闯出大祸。
安全事故案例观后感安全事故案例观后感1我们在昨天观看了《印度博帕尔农药厂爆炸事故》看完之后对我的启发很大,事故案例观后感。
这起事故虽然是1984年的,但是反应的东西在现在的企业中还是很平常的见到。
我仔细的观看,感觉事故的只要原因包括以下几项:1、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120~240加仑水进入异氰酸甲脂(MIC)贮罐引起放热反应,致使压力升高,防爆膜破裂而造成的'。
2、1984年12月2日,为进行维修,关闭了设在排气管出口处的火炬装置。
3、排气洗涤器和通水软管没有及时投入运行。
4、缺乏预防事故的计划,对应付紧急事态毫无训练。
5、未向居民发出警报。
6、警报与操作采用手动方式,而不是通过计算机进行控制。
7、安全装置的能力与紧急状态所预计的气体流量不相适应,在设计上存在着缺点和矛盾,8、冷冻系统呈闭止状态,不能满足低温贮存条件,使MIC气化后不能液化。
9、对贮罐内贮存的具有潜在危险物质的相关特性不十分了解,而且所得到的信息不可靠。
10、未装备在任何场合都能正确工作的气体泄漏早期预防系统等。
从这些原因中不难看出这起事故的发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有着这么多的安全隐患而不去排查、预防、只会隐患越来越大、越来越大、最后的结局就是事故的发生。
而我自己作为安全管理人员,通过视频的观看感觉自己该做的事情很多。
真正的应验了崔总的那句话“心惊胆战、如履薄冰”。
我感觉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按照公司文件和规章制度去执行。
比如我们在进行工作时就应该严格的去执行各项安全措施,特别是在化产车间,该下盲板的一定要下盲板,该置换的必须要进行彻底置换;登高作业中安全带的正确使用,等等……我们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在以后工作中的安全,才能圆满的完成公司和部门的安全生产目标。
安全事故案例观后感2安全问题一直都是我们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
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更严重地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博帕尔事件心得体会【篇一:博帕尔事件分析】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1969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中央邦博帕尔市北郊建立了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专门生产滴灭威、西维因等杀虫剂。
这些产品的化学原料是一种叫异氰酸甲酯的巨毒液体。
这家化工厂从设计之初就没有把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那些所有产品的化学原料都是mic(异氰酸甲酯),这种液体很容易挥发,沸点为39.6℃,只要有极少量短时间停留在空气中,就会使人感到眼睛疼痛,若浓度稍大,就会使人窒息。
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正是用这种毒气杀害过大批关在集中营的犹太人。
在博帕尔农药厂,这种令人毛骨惊然的剧毒化合物被冷却贮存在一个地下不锈钢储藏罐里,达45吨之多。
这种储存措施本来就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且不说泄露之后的处理难度极高。
光是平时安放时就会不断产生小的渗漏,这对工厂的工人健康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为什么这种污染极大的工厂会建设郊区且没有预备的防护措施呢?在20世纪后半叶,公害问题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关注,人们对此谈虎色变,十分敏感。
由于对此制定的环境标准越来越高,致使很多企业都把目标转向了环境标准相对不高的发展中国家。
这些企业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为获取较大的经济利益热衷于吸引外资,重视技术和设备,忽视安全和环境保护,把一些发达国家几乎不允许设立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这就是所谓的“工业的重新布局”——把污染企业从受控制区域向不受控制区域转移,被称为“污染天堂”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贫困、工业缺乏和对环境服务要求不高,表现为倾废设施经济价格不高。
一个国家如有丰富的“自净”能力的资源,有足够的自净潜力,“清洁”工业就会相对不发达;如果“自净”能力枯竭,则“肮脏”工业衰竭,而“清洁”工业发达。
就是这种不负责任的污染转移使得许许多多污染或毒性极大的企业在没有任何安全措施的情况下进入城市郊区甚至居民区之中。
联合碳化物公司仅仅是无数例子中的一个。
危险是在灾难发生的前一天下午产生的。
重视本质安全,深刻吸取印度博帕尔事故教训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尔农药厂发生氰化物泄漏,该起事故共造成6495人死亡、12.5万人中毒、5万人终身受害。
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博帕尔事件被公认是“十大人为环境灾害”之首,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化学工业灾难,事故后果之严重为人震惊,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很多警示,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这起事故。
一、事故背景事故工厂隶属于联合碳化公司在印度的一家合资公司,工厂始建于1969年,从1980年起生产杀虫剂西维因。
投产初期由联合碳化总部委派了一名有良好安全意识和操作经验的雇员担任厂长,并且实现了50万人工时无误工事故的优良安全纪录。
由于政治等各种原因,1980年公司决定由一名印度本地员工接替厂长职务。
新厂长有很好的财务背景,但是对于安全和生产知之甚少。
从1982年起,由于干旱等原因,印度国内市场对于该工厂的产品需求减少,1983年工厂的销售额下降了23%。
在本次事故发生之前,由于市场需求疲软,工厂停产了6个月。
期间,工厂管理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节约成本,诸如:1、缩短员工的培训时间。
最初的人事政策,要求聘请受过高等教育并获得学位者担任操作员,并为他们提供长达6个月的脱产培训。
为了节约成本,工厂放弃了这一政策,将操作人员的培训时间由6个月减少至15天。
2、减少员工数量。
原本每个班组有1名班组主管、3名领班、12名操作工和2名维修工,后来减至1名领班和6名操作工,不再设班组主管。
3、尽量聘请廉价的承包商(尽管他们缺乏经验)和采用便宜的建造材料。
4、减少对工艺设备的维护与维修(包括对关键安全设施的维护)。
5、停用冷冻系统。
发生事故的MIC储罐本来有一套冷冻系统,其设计意图是使MIC的储存温度保持在0℃左右;为了节约成本,工厂停用了该冷冻系统。
二、事故经过在事故发生的当天下午,维修人员尝试清洗工艺管道上的过滤器。
在用水反向冲洗过滤器之前,正常的作业程序要求关闭工艺管道上的阀门,并在“隔离法兰”处安装盲板。
【印度博帕尔农药厂毒气泄漏事故观后感1】2016年7月19日厂安监部组织观看《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事故发生在 1984 年 12 月 3 日凌晨,印度博帕尔农药厂发生异氰酸甲酯毒气泄漏事故,这起事故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次化工毒气泄漏事故,造成 12.5 万人中毒,6495 人死亡、20 万人受伤,5 万多人终身受害,观看后令人怵目惊心,也让我对化工安全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观看该视频让我深刻的意识到以后工作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第一、检修作业必须严格按照公司下发的检修票证管理制度去执行,不能有一点松懈。
如果,博帕尔的这次检修按照制订好的检修措施将盲板上好再去进行作业,也就不会有水进入储槽发生这么大的事故。
第二、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安全理念,及时排查和消除隐患。
这起事故用血的代价证实了这一安全理念。
如果仪表是正常的、如果洗涤塔的正常设计量达到要求、如果燃烧炉管道无断裂安装好的、如果喷淋装置是好的等等,那么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故。
第三、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事故的应急演练,什么事都会有出错的时候,那么我们在发生事故后能不能有效的控制事故的发展,正确的处理。
总之,对于化工危险行业来说,安全历来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一直是我公司安全生产强化管理的重要原则和永恒的主题。
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不在于制度的缺失,而是在于责任意识的淡薄,在于管理安全工作的不到位,将责任落实工作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预防事故的发生是安全工作的目的。
【印度博帕尔农药厂毒气泄漏事故观后感2】1984年12月4日0时56分,位于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农药厂发生甲基异氰酸酯(Methyl Isocyanate,简称MIC)毒气泄漏事故,造成6495人死亡、12.5万人中毒、5万人终身受害的让世界震惊的重大事故。
尽管毒气泄漏事件已过去30多年,但是许多家庭仍然生活在这一可怕的恶梦中,残留的有毒气体不但影响着存活者的健康,而且威胁着他们下一代的健康,许多人都因此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疾病和身体疾病。
印度博帕尔事故感想通过最近宾馆组织观看印度博帕尔农药厂事故视频,事故发生在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尔农药厂发生毒气泄漏事故,这起事故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次化工毒气泄漏事故,造成2000多人死亡,观看后令人怵目惊心,也让我对安全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吸取事故教训。
1、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安全理念,及时排查和消除隐患。
对于任何细小的安全隐患都不能听之任之,否则长久下去,势必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事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性的,它一定存在因果关系,我们的安全工作存在漏洞、隐患,我们没有及时检查、发现。
就很有可能出现事故。
而且我们检查出问题之后,还要去积极的协商解决,不能因为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而姑息养奸,全体员工要重视排查隐患工作,及时完成隐患治理,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我觉得任何事故都是可放、可治、不可怕的。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树立“违法操作规程就是规章”的观念,做遵章守纪员工,健全安全管理规程,并严格执行做到“七想七不干”。
提高操作人员技术素质,杜绝误操作和违章作业。
严格交接班制度,记录齐全,明确责任,奖罚分明。
确保安全生产和设备运行安全。
3、加强全员培训,提高员工技能,增强安全意识,防范事故发生。
加强对事故和未遂事故的根源分析和学习,经验表明,后果轻微的事故和未遂事故是重大事故的前兆,需要重视宾馆所发生的哪怕是不起眼的小事故,仔细分析和消除它们的根源,做到“四不放过”。
加强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提高职工应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
强化生产安全教育和个人安全及健康教育,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普及事故中的自救、互救知识。
4、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一直是宾馆安全生产强化管理的重要原则和永恒的主题,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不在制度的缺失,而是在于责任意识的淡薄,在于管理安全工作的不到位,将责任落实工作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预防事故的发生是安全工作的目的。
印度毒气泄露观后感最近,我观看了一部关于印度毒气泄露事件的纪录片,心中充满了震撼与悲痛。
这起事故发生在印度的博帕尔化工厂,造成了数千人遭受毒气侵害,甚至导致许多人的死亡。
这场悲剧不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发了我对于工业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思考。
该纪录片以事故发生的背景为切入点,向观众展示了博帕尔化工厂的规模和重要性,它是印度最大的农药制造厂之一。
然而,这家企业的安全管理却存在诸多漏洞,这使得事故发生成为了必然。
毒气泄漏事件发生时,大多数工人和居民都没有意识到危险的程度,导致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感工业安全在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
博帕尔事件不仅是一场人为事故,更是对于工业安全管理的警示。
在工业化进程中,追求效益和利润最终不能以牺牲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
工业企业应该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建立科学完善的安全制度和紧急应对机制。
与此同时,博帕尔事件也让我思考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毒气泄漏导致了空气、水源和土壤的严重污染,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这个事件的惨痛教训提醒我们,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环境问题,从源头上减少和控制排放的有害物质。
与印度的情况相呼应的是,全球范围内的工业事故和环境问题亦层出不穷。
无论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还是福岛核灾难,都给人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这些事件告诉我们,工业和环境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不能盲目追求发展而忽视了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为了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政府、企业和个人都有责任采取相应的措施。
政府应设立监管机构,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检查和监督,推动实施更加严格的安全标准和法规。
同时,企业应强化自身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内部监测机制。
此外,个人也应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减少浪费和污染的行为,共同努力建设绿色、可持续的社会。
在观看完这部纪录片之后,我对于印度毒气泄露事件产生了强烈的触动。
这场悲剧不仅让我正视了工业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让我思考了我们每个人对于社会问题的责任。
博帕尔事件、生死之间、7.17事故观后感公司组织观看了印度博帕尔农药厂事故、天津港事故、生死之间视频。
观看后令人怵目惊心,也让我对化工安全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吸取事故教训。
1、我认为在这些危险重大事故中,最重要的就是事故的应急预案演练的不完善,在事故发生初期,有完善的应急预案演练,能有效的控制各方面的突发事故。
在我们危化行业应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任何事情都有出错的几率,那么我们在发生事故后能不能控制事故的发展,正确的处理。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树立“违反操作规程就是违章”的观念,做遵章守纪员工。
检修作业必须严格按照公司下发的检修票证管理制度去执行,不能有一点松懈。
如果博帕尔的这次检修按照制订好的检修措施将盲板上好再去进行作业、重庆川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不违规作业、江苏靖江德桥化工仓储有限公司不严重违反动火作业操作要求也就不会有这些重大的事故。
3、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安全理念,及时排查和消除隐患。
及时检查本单位含有的那些隐患及时的整改,防止事故的发生。
这起事故用血的代价证实了这一安全理念。
4、一定要吸取血的教训,按章作业,杜绝三违,要摒弃“图一时之快、心存侥幸、怕麻烦”的思想。
5、加强全员培训,提高员工技能,增强安全意识,防范事故发生。
总之,在我们以后的日常工作中我们要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必循,有规必依。
加强日常管理,员工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素质。
加强设备设施检查,防止“带病作业”。
排查和消除站内隐患。
对于化工危险行业来说,安全历来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一直是危化行业安全生产、强化管理的重要原则和永恒的主题。
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不在于制度的缺失,而是在于责任意识的淡薄,在于管理安全工作的不到位。
将责任落实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预防事故的发生是安全工作的目的。
1/ 1。
《印度帕博尔事故》观后感根据政府安全主管部门要求和公司安全管理的需要,2015年5月11日新材料项目部的全体人员在安环部的组织下共同观看了《印度帕博尔事故》视频。
作为一名安全管理人员,在看完视频后,给我留下的更多的是压抑、同情和怵目惊心。
同时通过该事故的分析,结合事故新材料项目的实际情况,使我们更加坚定在今后的安全管理中避免类似情况发生的信念。
事故发生的背景是印度有家化工厂,在投产初期未发生过安全事故,从1980年起生产杀虫剂西维因,由于政治等各种原因,公司更换新厂长,但是对于安全和生产知之甚少。
又因为干旱等原因,印度国内市场对于该工厂的产品需求减少,工厂管理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节约成本,诸如:缩短员工的培训时间;减少员工数量;和采用便宜的建造材料;减少对工艺设备、安全设施的维护与维修;停用冷冻系统等。
在事故发生前,维修人员尝试清洗工艺管道上的过滤器。
在用水反向冲洗过滤器之前,正常的作业程序要求关闭工艺管道上的阀门,并在“隔离法兰”处安装盲板。
在开始这些工作之前,维修人员需要申请并获得作业许可证。
但因为种种因素,施工人员在作业前,没有申请作业许可证,没有安装盲板以实现隔离。
由于腐蚀,储罐进料管上的阀门发生内部泄漏,在冲洗过程中,水经过该阀门进入了异氰酸甲酯的储罐。
水与异氰酸甲酯发生放热反应,储罐内的温度和压力迅速升高。
又因为相关的温度和压力仪表未正常工作,控制室内的操作人员没有及时觉察到储罐工况的异常变化,火炬系统正处于维修当中,无法正常燃烧。
储罐内压力迅速升高时,有人在工艺区内发现了泄漏出的异氰酸甲酯。
于是,一名操作人员前往现场查看,他听到储罐内发出隆隆声,并感受到来自储罐的辐射热,他立即尝试启动洗涤器,但没有成功。
随即储罐超压、安全阀起跳,大量异氰酸甲酯泄漏到周围环境中。
在2h内,约25t 异氰酸甲酯进入大气中,使工厂下风向的区域都暴露在泄漏毒气中,短时间内造成周围居民大量伤亡。
事故发生后,应急反应系统没有有效运转,当地医院不知道泄漏的是什么气体,对泄漏气体可能造成的后果及急救措施也毫不了解。
印度博帕尔事件观后感(中英文实用版)Title: Reflections on the Bhopal DisasterTitle: 对印度博帕尔事件的思考The Bhopal disaster is a tragic incident that occurred in 1984, causing immense suffering and loss of life.It serves as a stark reminder of the potential consequences of industrial negligence and the importance of prioritizing safety.1984年的博帕尔灾难是一个悲剧,给无数家庭带来了痛苦和毁灭。
这一事件用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工业疏忽可能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把安全放在首位至关重要。
The disaster itself was a result of a gas leak from a Union Carbide India Limited (UCIL) plant, which led to the exposure of thousands of people to toxic chemicals.The aftermath was devastating, with estimates of the death toll ranging from 15,000 to 20,000 people, and countless others suffering from lifelong illnesses.实际上,这场灾难是由联合碳化印度有限公司(UCIL)工厂的气体泄漏引起的,导致成千上万的人暴露在有毒化学物质中。
后果极其严重,估计死亡人数在15,000至20,000人之间,还有许多人遭受着终身疾病。
博帕尔事件不仅仅是印度的一个悲剧,它也是全球范围内对工业化国家在环境保护和工人权益保护方面暴露出的问题的警示。
印度博帕尔农药厂毒气泄漏事故视频观后感印度博帕尔农药厂毒气泄漏事故视频观后感大家知道印度博帕尔农药厂毒气泄漏事故吗?看了吗?有何心得呢?【1】印度博帕尔农药厂毒气泄漏事故视频观后感1984年12月3日的凌晨,死神悄悄的降临到了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
一位博帕尔郊区的农夫突然感觉到自己的牛今晚不太正常,于是他打算出门看看情况,眼前的一幕让他惊呆了,自己的三头牛有两头已经躺在地上奄奄一息,另一头也在自己的注视之下倒下了。
与此同时,他感到了自己的眼睛有一种强烈的灼烧感,眼泪止不住的一直往下淌……他在夜色中疯狂的奔向了城中的医院,这才勉强的保住了性命,但是其他博帕尔的居民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原来这天晚上,在博帕尔郊外的一家美国化工厂发生了剧毒化学品泄漏。
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工厂周围两个小镇上数百位居民在睡梦中死去。
随后,剧毒物质借着风力大面积的扩散到了博帕尔周围数十公里的地区。
3天之内,超过八千人在这场事故中死亡,到该年年底,死亡人数增加到了两万人!另据不完全统计,其他因此中毒致残或留有后遗症的人数超过了50万!这场事故从而成为了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损失最惨重的化学品泄漏事故!根据事后的调查:这家化工厂隶属于美国化工巨头联合碳化物公司,是印度国内的重点化工厂之一。
上世纪六十年代,印度因为农业生产的需要,大力发展国内的化肥农药产业,美国大企业联合碳化物公司趁虚而入,与印度组建合资公司。
凭借印度的低劳动成本、松散的监管体系和庞大的市场,整个七十年代,这个工厂赚的盆满钵满。
然而,不断的投入和持续扩大的生产终于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到了八十年代,印度农药化肥的销量越来越不如意,于是厂方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不断的减少对化工原料安保成本的投入,最终酿成这起惨祸。
后来的调查材料中写道:工厂大量削减雇工人数,70多只仪表盘、指示器和控制装置只有1名操作员管理,异氰酸酯生产工人的安全培训周期也从6个月降到了15天。
在博帕尔惨案发生的时侯,农药厂生产线上的6个安全系统无一正常运转。
安全防范重于一切——印度博帕尔事故观后感博帕尔事故发生1984年的印度,是一次给人民生命带来严重灾难的有毒气体污染事件,现场画面惨不忍睹,成吨的毒气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扩散到大气中,睡梦中的人们遭此横祸,令人唏嘘不已。
而事情发生的原因又让人觉得事故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一连串的小概率事件竟然同时发生了。
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安全措施的缺失;而是人员安全意识的淡薄。
如果高压罐体的盲板无缺失、如果洗涤装置和燃烧装置没有失效、如果喷淋水管水压足够,事故即使发生了,其危害程度也能降低到最低程度。
这些措施本来是可以做到的,只可惜没有如果,事故的教训是惨痛的,我们看影片的目的是从中吸取教训,避免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化工生产有很多共性,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
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经验教训:1.对于产生化学危险物品的工厂,在建厂前选址时,应作危险性评价。
根据危险程;度留有足够的防护带。
建厂后,不得临近厂区建居民区。
2.对于生产和加工有毒化学品的装置,应装配传感器、自动化仪表和计算机控制等设施,提高装置的安全水平。
3。
对剧毒化学品的储存量应以维持正常运转为限,博帕尔农药厂每日使用MIC的量为5t,但该厂却储存了55t,这样大的储存量没有必要。
4.健全安全管理规程,并严格执行。
提高操作人员技术素质,杜绝错误操作和违章作业。
严格交接班制度,记录齐全,不得有误,明确责任,赏罚分明。
5.强化安全教育和健康教育,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普及事故中的自救、互救知识。
坚持持证上岗,不获得安全作业证者不得上岗。
6.对生产和加工剧毒化学晶的装置应有独立的安全处理系统,即时启动处理系统,将毒物全部吸收和破坏掉。
该系统应定期检修行,使它既处于良好的应急工作状态。
一旦发生泄漏事故能只要正常生产在进7.对小事故要作详细分析处理,做到“三不放过”。
认真对待每一个小事故,小事故不及时处理就会酿成大祸。
该厂在1978年至1983年期间曾发生过6起急性中毒事故,并且中毒死亡1人,尚未引起管理人员对安全的重视。
印度博帕尔农药厂爆炸事故观后感?
我们昨天观看了《印度博帕尔农药厂爆炸事故》。
看完之后启发很大。
这起事故虽然是1984年的,但是反应的东西在现在的企业中还是很平常的见到。
仔细的观看,
2?
3
4
5
6、警报与操作采用手动方式,而不是通过计算机进行控制。
?
7、安全装置的能力与紧急状态所预计的气体流量不相适应,在设计上存在着缺
点和矛盾。
?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8、冷冻系统呈闭止状态,不能满足低温贮存条件,使MIC气化后不能液化。
?
9、对贮罐内贮存的具有潜在危险物质的相关特性不十分了解,而且所得到的信息不可靠。
?
?10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