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
- 格式:pdf
- 大小:76.81 KB
- 文档页数:2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因素与护理措施目的分析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因素,探讨其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50例危重症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70例患者中,治疗后14例患者死亡,达到了28%的死亡率;48例患者由于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68%;其次为激素应用、肺部原发病、意识障碍或偏瘫。
结论气管切开、激素应用、肺部原发病、意识障碍或偏瘫均会引发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并发肺部感染,临床应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做到有效预防、及早治疗,从而将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标签:神经外科;危重患者;肺部感染;因素;护理措施肺部感染是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一种并发症,极为常见,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多痰、体温升高等,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
为了将肺部感染这一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促进治疗效果的显著提升,就必须认真分析其发生原因,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
本研究对我院神经外科近两年来收治的50例危重症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了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因素与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50例危重症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其中有26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7~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2±10.3)岁。
有21例患者为颅脑外伤感染,15例患者为急性脑血管病感染,10例患者为颅内恶性肿瘤感染,4例患者为其他感染。
1.2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抗感染处理,同时运用呼吸机对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辅助治疗,对患者的原发病及其他并发症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有效控制原发病。
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检测结果,将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机制详细记录下来,并有效整理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因素[2]。
2.结果2.1本组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后的治疗效果情况70例患者中,并发肺部感染后经治疗,36例患者治愈,达到了72%的治愈率;14例患者死亡,达到了28%的死亡率(表1)。
神经外科重症昏迷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摘要]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重症昏迷患者的肺部感染诱因以及防治措施。
方法分析126例神经外科收治的重症昏迷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实施相关的防治及护理措施,总结防治对策。
结果老龄、住院时间较长、神经功能及意识障碍、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侵入性操作、免疫力下降是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
本组治愈93例,好转9例,死亡24例。
结论对神经外科重症昏迷患者,应积极进行原发病的治疗,全面加强病房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协助患者有效排痰,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时实施支气管镜吸痰灌洗并合理地应用呼吸机等,可有效防治神经外科重症昏迷患者并发肺部感染。
[关键词] 肺部感染;昏迷;神经外科[中图分类号] r741.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0-169-03肺部感染是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中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的康复,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1]。
本院对神经外科重症昏迷患者全面加强管理,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各类综合预防,可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3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症昏迷患者1108例,其中,126例肺部感染,男69例,女57例;年龄61~85岁,平均(69.3±8.7)岁。
其中,58例颅脑损伤,40例高血压脑出血,16例颅内肿瘤,12例其他。
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时间为入院后1 d~2个月,平均(5.5±2.5)d,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急促、体温升高、痰多、白细胞数量增加、肺部啰音等。
1.2 方法1.2.1 影像学及实验室指标检查患者行血气分析、血常规检查或者痰细胞培养等。
所有患者均进行胸部x线片检查或ct检查,均明确存在肺部炎症性改变,且部分患者存在胸腔积液、肺不张等症状。
1.2.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积极予以原发病以及复合伤的治疗,其中,97例患者实施开颅手术104次,113例实施气管切开术。
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引言在重症监护室(ICU)里,患者往往病情较重,需要经过综合治疗才能康复。
然而,重症监护室患者常常伴随着肺部感染的发生,导致患者病情恶化,为治疗带来困难,甚至危及生命。
本文将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免疫力下降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严重,常需要接受长时间的治疗,例如机械通气、血透等。
这些治疗措施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外界病原体的侵袭,引发肺部感染。
导尿管、中心静脉等医疗器械的使用在重症监护室治疗中,许多患者需要安装导尿管、中心静脉等医疗器械,这些器械的使用不仅会增加感染风险,而且如果不及时更换或清洁,也容易导致细菌定植和繁殖,从而引发肺部感染。
患者长时间卧床不起重症监护室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不起,这样容易引发呼吸道分泌物积聚、气道受阻等问题。
一旦细菌滋生在这些分泌物上,就会引发肺部感染。
饮食营养不良重症监护室患者常常食欲不佳,营养不良,导致免疫系统下降,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
相应的护理对策加强感染预防措施重症监护室患者由于大多数情况下免疫系统较弱,因此必须加强感染预防措施。
例如:•检查医疗器械是否清洁消毒•定期更换导管等医疗器械•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注意手卫生•严格控制重症监护室的访客,尽可能减少外界病原体的传染加强呼吸道护理呼吸道护理对于重症监护室患者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该做到:•定时转换体位,帮助患者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清洁口腔、鼻腔、喉咙等部位,避免细菌存留•给患者进行合理的气管异物抽吸等治疗•配合医生,定期评估患者呼吸道症状及病情变化加强营养支持重症监护室患者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以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病情和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搭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补充剂•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定期评估是否需要调整饮食计划结论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是非常严重的问题,需要护理人员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浅析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摘要】目的探析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及意义。
方法对36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综合对症护理措施。
结果治愈34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5.55%。
结论对重症监护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重症监护;肺部感染护理神经外科是主要针对于神经系统及其附属组织的损伤、严重炎症、肿瘤等疾病,进行手术治疗,重症监护患者尤其是因长期卧床、免疫功能损害、呼吸道屏障功能减退而引起肺部感染,此类患者都有伴随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从而使肺的换气功能降低,造成脑水肿和肺水肿的加重。
而脑水肿则会进一步加剧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甚至导致脑组织坏死,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因此积极防治重症监护患者的肺部感染是提高神经外科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致残率的重要环节之一。
现将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的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2013年1-6月份收治重症监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65.4岁,平均住院日26天。
经过采取积极控制脑水肿、抗生素控制感染、营养支持及综合的护理措施,除2例因呼吸衰竭死亡外,其余34例均经合理治疗和精心护理治愈或好转出院。
2护理措施2.1环境要求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身体状况较差,病情不稳定,需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相关指标,因此应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病房,室温以18-22摄氏度,湿度以60-65%为宜,以充分发挥呼吸道的自然防御功能,每日以500mg/m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和地面2次,实行定时探视,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
2.2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重症监护的患者因意识障碍导致吞咽困难,无法吞咽和排出口腔的分泌物,极易造成细菌感染、真菌感染,一旦口腔内细菌、真菌下移至呼吸道,患者极易发生肺部感染,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及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洁,对预防肺部的感染甚为重要,做口腔护理时应注意观察口腔黏膜、舌苔的变化,根据患者的病情选用针对性的口腔护理液,可予温开水、生理盐水、或者洗必泰进行漱口或口腔冲洗,对易积存病菌的牙齿、舌及口腔黏膜进行细致的清洗以保持口腔的清洁。
ICU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脑出血是一种危急的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肺部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存。
因此,对于ICU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危险因素分析:1. 长期卧床:由于脑出血的重症导致患者要长期卧床,不动,这容易导致患者肺部排泄受阻,积累一些分泌物,造成肺部炎症。
2. 气管插管和呼吸机的应用:脑出血患者由于大脑的受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失衡,肺部容易存在一些分泌物,呼吸困难,如果需要应用气管插管和呼吸机等机器,这会更加支撑维持呼吸功能,影响患者的情况更为严重。
3. 免疫力下降:脑出血患者由于病情重症,经常针对细菌、病毒等做一些抗生素治疗,容易导致患者免疫力降低,从而使患者变成了感染的主要目标。
二、护理对策:1. 定期翻身:脑出血患者要长期卧床,护理人员应当定期把患者身体的重心调整。
可以让患者的胸部位置得到提高,从而减少肺部积液概率,避免有肺部感染的风险。
2. 干湿分离吸痰:对于措施2,每隔2小时就要检查一下患者呼吸道内是否有积液或有分泌物。
如果患者分泌物紧凑,需要通过干湿分离吸痰的方式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并保持呼吸通畅。
3. 抗生素治疗:对于病情已经到了患者感染的阶段,护理人员要及时的让患者进行抗生素的治疗。
治疗期间,要注意生物安全,防止感染扩散,减缓肺部感染的情况加重。
4. 个人口腔清洁:作为ICU病房内的一项基本要求,护理人员是必须时刻保持个人口腔卫生。
他们需要在治疗患者前后洗手、消毒,使用口罩等措施,保证患者身体上所有的穿戴物品都得到及时清洗。
5. 痰液分离器:对于久卧不起的脑出血患者,可以在床侧装置其他的辅助设备如痰液分离器,增强患者呼吸状况,加速患者的康复道路。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护理对策的介绍,相信客户可以掌握一颗关怀病人,致力于治疗和护理ICU脑出血患者的心情。
希望您们可以更好的保护并治疗病患,尽早让ICU患者恢复健康。
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0月 第33卷 第10期 69参考文献[1]刘伟,亓慧娟,于永强,等.ICU 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感染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23(23):5711-5713.[2]熊志云,艾文兵,章熙娜,等.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及预后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4):973-975.[3]Boyarinov GA,Deryugina AV,Zaitsev RR,et al.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myocardium associated with the craniocerebral injury[J]. Sudebno-meditsinskaia ekspertiza,2017,60(1):4.[4]朱华云,彭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32(1):82-83.深度时快速撤出,提升痰液吸净率[10-12]。
根据本文对比结果表明,两组患者住ICU 时间、肺部感染评分和带管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接受气管切开术患者,在其护理工作中采用气道综合管理,能够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风险。
[5]Byard RW,Herbst J,Langlois NEI. Agerelated vulnerability to lethal craniocerebral crush injuries from electrical beds/tables[J]. 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2016,61(5):1257-1260.[6] 孔磊,许立民,宋献丽,等.35 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行高压氧治疗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9):808-810. [7] Nachtergaele P,Van CF,Lagae L. Craniocerebral birth injuriesin term newborn infants:a retrospective series[J]. Childs Nervous System,2017,33(11):1927-1935.[8] 李华,任冬冬,王振涛.降钙素原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评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后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 (12):2901-2903.[9] 许毅,孙晓川,刘科,等.CPIS 评分与ASS 评分对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感染的评估价值[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 6):540-542.[10] 崔君霞,金奕,于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采取不同吸痰方式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24-126. [11] 陶文强,石尧,方海云,等.不同吸痰深度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高原 Lundberg-A 波和 B 波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 2014,34(5):404-407.[12] 唐丽花.集束化管理策略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败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5):1763- 1764.[收稿日期:2019-03-15]作者单位: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天津 301800全面护理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李春爽【摘要】目的 探讨全面护理预防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
神经外科病房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引发神经外科病房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为建立更有效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09年至2012年40例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的治疗资料为临床探究依据,分析引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
结果神经外科病人发生肺部感染与gcs评分、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有关。
结论对神经外科病房发生肺部感染的致病因素进行分析,然后采取针对性治疗与护理干预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神经外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护理方法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54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01-01神经外科的患者较之于其他科室的患者具有病情危急、治疗时间长等特点,如颅脑外伤、急性脑出血等。
由于发病急且危险因素大,患者入院后一般会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手术、术后留置气管来辅助呼吸,这些都会对患者的气道造成侵入性伤害,患者极易发生肺部感染,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本文根据我院神经外科治疗肺部并发性感染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性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本次临床探究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均经患者本人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男26例,女14例,年龄32-68岁,按病症不同分为:重型颅脑损伤10例,脑梗死5例,颅内肿瘤8例,高血压脑出血8例,脑积水9例,30例患者行气管切开术,10例患者行气管插管,gcs评分在3-5分者12例,gcs评分6-8例者23例,9-12分者5例;发生肺部感染的时间为入院后的4天至一个月,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体温高于38℃,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数升高≥10×109/l,痰多,呼吸道有脓性分泌物,听诊时肺部回音为湿啰音,见肺部点片状阴影,以上患者临床症状符合肺部感染的临床指征,均经x线胸片、ct、细菌学检查确诊。
浅析神经外科重症监护肿瘤患者肺部感染的因素及其护理对策秦艳慧【期刊名称】《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年(卷),期】2018(005)002【摘要】目的针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肿瘤患者的肺部感染因素进行调查,同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对于本次研究,样本的选取为我院收治的50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肿瘤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抽样选择,第一组患者中人数为25例,其在临床治疗中主要是开展常规护理对策,剩下的25例患者为观察组,其在临床护理中根据神经外科重症监护肿瘤患者的肺部感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从而开展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神经外科重症监护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开展针对性护理对患者的恢复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整理参与研究患者的满意度等数据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肺部感染几率为12.0%,同采用常规护理内容的对照组患者(40.0%)对照,观察组患者接受的综合护理效果更优,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和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对于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护理期间发生的肺部感染情况,其可以通过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其进行改善,从而大大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总页数】2页(P53-54)【作者】秦艳慧【作者单位】榆林市中医医院重症监护室,陕西榆林 71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4【相关文献】1.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J], 王秀娟2.探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J], 王旭红3.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J], 郭燕玲;徐芳4.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 [J], 杨福河5.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J], 王秀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酸、止血、静脉营养等治疗,并留置胃管,密切观察患者胃液的颜色、性状及量,病情许可时尽早进食。
进食时先给予米粉、牛奶等保护胃黏膜的食物,先单一品种后混合,并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21313 对因疼痛、高颅压、脑水肿等原因:造成患者食欲减退、不思饮食者,除应积极对症治疗外,还应针对不同情况给予心理护理,让病人了解饮食和营养与疾病恢复之间的关系,并给予饮食指导,使患者愉快地进食。
214 其它原因2141l 脊髓病变患者:因局部感觉障碍,对热敷、按摩、针灸等不敏感,只有利用缓泻剂和人工掏便才能有效解除患者的便秘痛苦。
21412 对于智力障碍患者:护士应和家属密切配合,仔细观察患者的饮食,排便情况,使定时进食,如患者超过3d以上未解大便,则应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便秘发生。
21413 对于习惯性便秘病人:应指导病人有规律生活,注意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可与病人共同制定按时排便表,嘱病人尽可能调整在每日早餐后排便,因早餐后易引起胃-结肠反射,此时训练排便,易建立条件反射。
即使无便意也应坚持每日定时去厕所蹲10~20min,日久便可建立定时排便的习惯。
3 一般护理措施311 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摄入充足水分能达到软化粪便的目的,故有较好的预防便秘的效果。
有人曾以9名健康成年女性为研究对象,各组每日饮水分别为500ml、700ml、1000ml、1300ml,观察5d内大便量、次数、硬度及排便伴随症状。
结果每日饮水700~1000ml以上排便效果较好〔1〕。
312 摄取足量的食物纤维 食物纤维有亲水性,能吸收水分,使食物残渣膨胀并形成润滑凝胶,在肠内易推动,残渣能刺激肠蠕动,利于激发便意和排便反射。
据报告维持成人正常排便的食物纤维摄取量为每日20g。
另外摄入香蕉、食物纤维饮料、水果、蔬菜或笋类、麦片、麸皮等多纤维食物均有促进排便的作用。
313 保持一定的运动量 适当增加运动量,可促进直肠供血及肠蠕动,因而有利于排便。
运动的内容和方法,应根据病人的性别和体力等情况综合参考,制订长期计划和容易达成的具体目标。
如每日做体操、步行锻炼等。
如不能进行全身运动,要教病人做增强腹部肌肉和骨盆肌肉张力的锻炼。
尤其是腹肌锻炼,还可用排便动作锻炼提肛肌的收缩。
对长期卧床病人,应鼓励床上运动,可作仰卧起坐、平卧抬腿及抬高臀部等。
314 做好排便的环境准备 病人对住院及疾病的不安、紧张等,也是引起便秘的原因,故须设法消除病人紧张不安的情绪,避免抑制便意。
在床上排泄的病人,由于心理上的重压感较强,加上排便依附他人,会有羞耻感和种种顾虑。
故应为病人提供隐蔽性环境,并注意做好心理护理,保护病人的隐私,并处理好排泄音和臭味。
另外,要向病人介绍容易利用腹压的姿势和窍门,便器种类及放置位置的选择,便器的保温、舒适物品的应用等都应适合病人。
饮食、睡眠和二便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内容。
神经外科病人病情的特殊性意味着营养不良、消化障碍、便秘等是主要的护理问题。
因此要求护士对病人的便秘发生要有预见性,并针对不同原因提早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病人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1〕 计惠民,徐归燕,吉毅1对便秘病人的护理援助1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3):101(收稿2003210220)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刘瑞云 孟清华河南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监护病房 平顶山 467000 根据我院重症监护病房的情况,对重症监护病人肺部感染的原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提出护理措施,现阐述如下。
1 临床资料我院重症监护病房自2001206~2003206共收治神经系统危重病人108例,其中脑出血41例,重度颅脑损伤67例,平均年龄52岁。
并发肺部感染10例,发病率912%。
2 感染原因分析211 人工气道建立 随着医学发展,呼吸机功能不断完善,机械通气已成为临床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已成为抢救的重要手段。
本组病例28例患者接受了气管插管,20例行气管切开术。
由于气管插管期间,聚集于导管表面的口咽部细菌易形成多糖蛋白质(生物膜)而起到保护细菌免受抗菌药物或宿主的防御作用。
气管切开后,支气管与外环境直接沟通,免疫第一道防线———鼻部、口咽部失去了防御感染的作用,空气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气道干燥,分泌物不易排出,并且气管切开口处长期使用纱布覆盖造成无氧环境,有利于厌氧菌生长繁殖。
212 原发疾病的影响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昏迷,吞咽、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长期卧床咳痰能力降低,造成分泌物不易及时排除,颅内压增高常伴呕吐,均增加肺部感染机率。
而危重患者机体处于高分解状态,呈负氮平衡,也增加了潜在致病菌感染机会。
213 误吸 有文献报道,口咽部定植细菌是医院肺部感染最常见感染源。
胃是医院肺部感染致病菌(革兰氏阴性杆菌)的重要储藏所〔1〕。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生理反射消失,胃肠运动减弱,胃贲门括约肌松弛,胃内容物可向气管内返流;鼻饲时,若体位不当,食物可进入气管并发肺部感染。
214 年龄因素 老年患者组织器官发生退行性病变,功能老化,支气管壁腺体增生,分泌物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减弱,肺泡弹性降低,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减退,加之原发病侵袭,不能防范医院环境中病原体的感染。
215 药物治疗的干扰 为了预防危重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而使用抗酸剂,胃腔内pH值增高,有利于胃内定植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等)的过度生长。
疾病本身由于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吞咽困难、留置胃管等,可使胃内定植细菌通过口腔、支气管途径进入下呼吸道而引发肺部感染,为控制脑水肿,反复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剂使痰液粘稠度增加,不易排出;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抑制了白细胞吞噬作用,损伤机体免疫机能,增加了机体易感性。
长期广谱抗生素的使用,诱导菌株耐药,菌群移位,真菌感染,还可使定植于口咽部的细菌大量繁殖,增加了二重感染的机会。
216 住院时间 医院是病原微生物集中的场所,神经系统重症疾病机体功能恢复慢,住院时间普遍较长。
本组病例,平均住院天数20d,病原微生物易在体内定植,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3 护理措施311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无菌技术是预防、控制医院肺部感染的重要护理操作,护理治疗全过程应严格遵守。
312 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病人翻身拍背1次/2h。
方法:将手五指并拢,向掌心微弯曲呈空心掌,从肺底向肺尖反复叩击背部以利于痰液排出〔2〕。
313 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方法 每日早晚清洗消毒内套管2次,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切口可采用氧疗法,使切口改变无氧环境,抑制厌氧菌生长〔3〕,按需吸痰,严格掌握吸痰技巧,防止损伤气道粘膜,使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一次一管,24h更换吸痰用物。
加强气道湿化,4次/d。
方法:生理盐水30ml加糜蛋白酶针4000U加庆大霉素针8万U,地塞米松针5mg。
314 加强口腔护理 气管切开后,细菌阳性检出率为口咽部>气管内套管>气管切开口处〔4〕,故正确的口腔护理是减少口腔细菌定植和胃—口腔细菌逆向定植,防止细菌向下移行的重要手段,应选择适当的清洗液,口腔护理,2次/d。
315 加强病房管理 严格执行探视制度,谢绝陪护。
每日用动静两用三氧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每月行细菌学监测1次,每日以含氯消毒液抹洗地板、床头柜2次,定时进行通风换气。
参考文献〔1〕 朱士俊1现代医院感染学1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77〔2〕 林菊英,金乔1中华护理全书1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1163〔3〕 黄梅生1氧疗法对气管切开术后长期留置套管的疗效观察1护士进修杂志,2000,8:639〔4〕 范伟萍,文淑华1重症监护患者气管切开后细菌学调查分析护理1中华护理杂志,1997,32(6):361~362(收稿2003210221)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观察与护理蔡 丽 刘彦书 牛伏云 李文玲 李 佳河南安阳县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安阳县 455133 近年来我院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方法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根据CT确定血肿最大层面,选择穿刺点,避开头皮脑膜血管,局麻后用手电钻把穿刺针经穿刺点直接插进颅内血肿中心,对发病6h以内抽吸血肿量达1/2或1/ 3,6h后抽吸血肿的2/3或更多,插入针型血肿器,从内注入生理盐水和尿激酶,保留4~6h放开引流,CT观察血肿清除情况,确诊血肿消失即可拔管。
2 术后观察与护理脑出血病人脑组织水肿明显,再加上手术刺激,术后24h内是颅内血肿再发的危险期。
术后1周内为脑水肿的高峰期,也是呼吸道阻塞、应激性溃疡出血等并发症的多发期。
因此术后严密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瞳孔、尿量等非常重要。
211 术后观察21111 体温:术后前3d体温在3715℃~3815℃之间为吸收热,若体温高达39℃~40℃或以上,但不伴有寒战及出汗,四肢肤温不很高,体温增高与脉搏不成正比,脉搏相对缓慢,抗生素治疗不能奏效,则为下丘脑损伤和脑干损伤所致的中枢性发热,降温时以物理降温为主,其中头部冷敷降温效果理想。
21112 脉搏:术后昏迷病人脉搏减慢伴血压增高,是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昏迷伴脉率增速见于感染性发热。
如果脉搏先慢后快,同时伴有血压下降及呼吸改变,可能为脑疝压迫损及延髓,提示预后不良。
21113 呼吸:深而慢的鼾声呼吸见于脑出血,节律不整的呼吸提示脑干呼吸中枢受损或抑制,尤其是慢而不规则的呼吸如失调性呼吸是延髓病损的表现。
21114 血压:血压升高是脑出血的危险因素。
但应注意的是,如果一个慢性高血压的病人收缩压为2513kPa(190mmHg),一旦血压突然下降到20kPa(150mmHg),应想到相对性低血压的问题,高血压患者脑血管自动调节机制往往向上偏移513至8kPa (40~60mmHg),故当收缩压达2617kPa(200mmHg),同时伴有颅内压增高,则属一种机体反应,不应视为有害,若血压在2617kPa (200mmHg)以上应视为异常。
21115 意识:意识是大脑活动的综合表现,凡能影响大脑功能的疾病,皆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
意识内容丧失的病人,临床上表现为知觉、注意、思维、情感、定向、判断、记忆等许多心理活动全部丧失,这种状态称为意识障碍,这种意识障碍以觉醒状态改变为主,可分为三种类型,嗜睡、昏睡、昏迷。
通过对病人的刺激和观察病人的活动来判断病人意识障碍程度。
21116 瞳孔:瞳孔的变化是判断颅脑损伤及颅内压升高与否的重要指征。
瞳孔的改变要早于意识的改变,并且有确定血肿位置的作用,如果病人意识障碍加重,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脉搏呼吸变慢,血压进行性升高,即“二慢一高征”说明病人继发血肿或水肿加重,引起颅内压升高形成了小脑幕切迹疝,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降颅压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