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伤康复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2.12 MB
- 文档页数:22
一、概述手外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损伤之一,由于手部结构的复杂性,一旦发生外伤,不仅给患者带来疼痛和不便,还可能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
因此,手外伤手术后的护理至关重要,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手术成功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手外伤手术后的护理措施。
二、心理护理1. 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恐惧、焦虑等心理,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诉说,了解其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 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沟通,分享自己的感受,减轻心理压力。
3.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手外伤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术后护理的认识。
三、体位护理1. 术后患者应保持舒适卧位,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2. 根据手术类型,指导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
如手部骨折患者,应保持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促进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减轻肿胀。
3. 定期帮助患者变换体位,防止压疮发生。
四、伤口护理1. 术后伤口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2. 按照医嘱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 伤口愈合期间,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4. 指导患者正确清洁伤口,保持伤口周围皮肤清洁。
五、饮食护理1. 术后早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稀饭、面条等。
2. 待肠胃功能恢复后,可逐渐增加营养,如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食物,以促进伤口愈合。
3. 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加重疼痛、肿胀。
六、功能锻炼1. 术后早期,根据医生指导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
2. 术后逐渐增加锻炼强度,避免过度用力,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3. 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七、观察病情1.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2. 观察手指末梢血液循环,如皮肤颜色、温度、弹性等。
3. 注意患者疼痛程度,如有疼痛加重,及时通知医生。
4. 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手外伤护理常规手外伤多由外力所致,主要包括皮肤、肌腱、血管神经的损伤及手部的骨折、脱位、离断等,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
特点是病情急迫,患者无心理准备。
可分为:1、开放性损伤:此类损伤常合并出血、疼痛、肿胀、畸形和功能障碍等。
2、闭合性损伤:闭合性损伤由于皮肤完整,而皮下组织在损伤后严重肿胀,容易导致皮肤将肿胀的软组织紧紧地勒住,使得局部的血液循环障碍,部分患者甚至会因此导致远端肢体或软组织的坏死。
治疗原则上给予彻底清创缝合、复位、手部功能锻炼,避免并发症等。
一、术前护理1、休息与心理护理:手外伤患者起病急骤,应及时处理和沟通,尽快安抚患者情绪;并介绍麻醉情况、手术过程、功能锻炼及术后可能出现的肢体功能异常等情况,使其做好心理护理,积极配合治疗。
嘱患者卧床休息。
2、术前检查指导:了解患者的个人史、家庭史、过敏史等,做好药物过敏试验,并协助医生做好术前检查。
做好术区皮肤清洁等术前相关准备工作。
3、饮食护理:有消瘦、贫血、低血压等全身情况较差者,静脉输注营养物质。
4、用药护理:评估手部损伤程度,正确评估患者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等,及时采取适当的镇痛措施,并注意用药后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处理。
根据出血情况,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补液,积极备血。
5、适应性训练:训练床上大小便,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尿壶和便盆的方法,以适应术后体位和排便方式的改变二、术后护理1、体位:术后患者以平卧位为主,禁止患侧卧位,抬高患肢10°-20°。
根据病情指导下床时间,起立时,患肢用前臂吊带或三角巾悬于胸前,减轻患肢肿胀。
2、引流管护理:评估管道脱落风险。
防止引流管脱出.折叠,保持引流的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颜色.性状.量.3、用药护理:遵医嘱抗感染、抗痉挛、抗血栓、补液治疗,以促进再植指(肢)及皮瓣尽快成活。
4、病情观察:(1)行断指(肢)再植及皮瓣移植患者,患肢制动应减少不必要的刺激,注意再植指(肢)末端及皮瓣血运情况,如皮肤温度、感觉、运动、肿胀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手外伤治疗原则一、概述手外伤是指手部受到外力力量作用而引起的损伤,常见的手外伤包括手指骨折、手掌皮肤擦伤、手腕扭伤等。
正确的治疗原则对于手外伤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手外伤治疗的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治疗原则手外伤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1.早期评估和处理早期进行精准的伤情评估对于后续治疗的决策和康复效果至关重要。
在第一时间进行急救措施,如止血、固定等,以减轻病情恶化。
2.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伤情、年龄、身体状况等个体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
不同伤情可能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例如手指骨折可采用石膏固定或手术治疗。
3.早期功能恢复手部是人体重要的工具,因此早期恢复手部的功能对于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至关重要。
治疗过程中应注重手部的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
4.感染预防和处理手外伤容易引起感染,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感染的预防和处理。
保持伤口清洁,定期更换敷料,避免二次感染的发生。
5.综合治疗手外伤治疗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手段以提高治疗效果。
三、具体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手外伤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以下是常见手外伤的具体治疗方法:1.手指骨折的治疗(1)石膏固定对于非移位性手指骨折,可采用石膏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
石膏固定的时间一般为4-6周,期间需定期复查X光片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
(2)手术治疗对于移位性或关节面受累的手指骨折,手术治疗是更好的选择。
手术治疗通常包括骨折复位、内固定和外固定等步骤。
2.手掌皮肤擦伤的治疗(1)伤口清洁手掌皮肤擦伤后,应及时用温开水和肥皂清洁伤口,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2)敷药治疗对于较大面积或较深的手掌皮肤擦伤,可采用敷药治疗。
常用的敷药包括纱布、草药贴膏等。
3.手腕扭伤的治疗(1)冷敷手腕扭伤后,及时进行冷敷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冷敷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多次。
(2)功能锻炼手腕扭伤后,适当的功能锻炼可以促进康复。
康复医学课件:手外伤的康复(一)康复医学课件:手外伤的康复手部是人类身体十分重要的器官之一。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手部外伤时常发生。
通常的手部外伤包括断裂、挫伤和手指损伤等。
此时,患者应找到康复医学专家进行康复治疗,以便更快地恢复手部健康。
本篇文章将介绍康复医学课件中关于手外伤康复的内容。
1. 安全显眼的伤口包扎在手部外伤后,第一步就是尽快进行伤口包扎。
这对于减少出血和感染十分重要。
首先,清洁伤口并消毒,然后慢慢包扎。
注意敷料的材质应为亲水性纤维材质。
同时,在伤口不影响行动的情况下,应当采取固定措施,以便最大程度避免伤口再次受伤。
2. 康复训练在伤口愈合之后,我们需要进行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通常是通过针对手指和手的运动,恢复手部的肌肉力量和活动范围。
除手部外伤外,像腕部骨折等问题,也可以通过康复训练来帮助恢复活力。
3. 公司康复保健在一些工业企业中,由于劳动条件的特殊性质,手部损伤问题非常普遍,为此,企业应该开展手部康复保健计划。
课件建议在大型工业企业中,设立一些康复中心,供员工免费或者收费使用。
并且,企业还应该加强员工培训,教育他们在繁忙的工作间隙,进行手部的运动和伸展,防止手部损伤的发生。
4. 应对常见的手部外伤在手部外伤中,最常见的问题包括手指挫伤、骨折、脱臼等等。
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
比如,对于手指挫伤,常常采用的方法是热敷,而对于手骨折问题,则需要进行固定。
课件中提供了详细的治疗方法,供学生进行参考。
总之,掌握手部外伤的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康复医学课件中有了这方面的详细指导,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手部损伤的情况,并且为手部康复提供更好的保障。
通过常规的康复训练,我们可以迅速恢复手部健康,并且避免一些可能的并发症。
手外伤屈肌腱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摘要】手外伤屈肌腱手术后的护理和功能锻炼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在手术后的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伤口清洁、定期更换敷料、避免感染等问题。
早期康复训练包括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使用支具等措施。
中期功能锻炼则包括进行逐渐增加的力量训练和功能恢复训练。
后期康复及功能锻炼阶段则是强调稳定性训练和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手部灵活性和力量。
患者还需要了解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肌腱粘连等,并及时处理。
这些护理和训练措施不仅可以帮助患者迅速康复,恢复手部功能,更能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手外伤屈肌腱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对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有着显著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手外伤、屈肌腱、术后护理、功能锻炼、康复训练、并发症、注意事项、重要性、效果、意义。
1. 引言1.1 手外伤屈肌腱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手外伤屈肌腱手术后的护理和功能锻炼至关重要。
手外伤屈肌腱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主要用于治疗手部屈肌腱的损伤或断裂。
术后的护理和功能锻炼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恢复手部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后的护理措施要做到位。
患者在手术后需要严格遵守医生的建议,保持手部干燥清洁,避免局部感染的发生。
患者还需要定期复查,确保手部伤口愈合良好,及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手术后的早期康复训练对于恢复手部功能至关重要。
早期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减轻手部肌肉的萎缩,促进手部关节的活动,增强手部的灵活性和力量。
中期功能锻炼可以帮助患者逐渐恢复手部的功能,包括手部的握力和灵活度。
患者需要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保证手部的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
后期康复及功能锻炼是手术后康复的关键阶段。
患者需要继续进行一定的功能锻炼,以保持手部功能的稳定和持久。
手外伤屈肌腱手术后的护理和功能锻炼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正确的护理和锻炼,患者可以快速恢复手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干预在手外伤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VAS评分影响观察关键词:手外伤术后康复护理,心理干预,VAS评分引言一、手外伤术后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手外伤术后康复护理是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
手术后,患者的手部往往会出现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情况,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针对手外伤术后的康复护理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和严格的执行。
良好的康复护理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和手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缓解焦虑和恐惧:手术后的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和恐惧,担心手部功能无法完全恢复,影响了患者的情绪和康复效果。
心理干预可以通过心理疏导、情绪释放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
2. 提高康复配合度: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康复训练和活动,需要患者有较强的配合度。
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康复信念,增强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患者的康复配合度。
3. 促进康复效果: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康复信念,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有利于患者更快地走出心理阴影,从而促进手部功能的恢复。
三、VAS评分对心理干预效果的影响VAS评分是一种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帮助患者对自身的疼痛进行评分。
在手外伤术后的康复护理中,通过对患者进行VAS评分可以客观地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时也可以观察心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
通过对手外伤术后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并观察其VAS评分的变化,可以发现心理干预对患者的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从而降低患者的VAS评分。
通过长期的心理干预,可以使患者的VAS评分得到持续的降低,促进患者的疼痛缓解和康复进程。
四、结论在手外伤术后的康复护理中,应该充分重视心理干预的应用,通过开展相关的心理干预活动,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增强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效果。
通过VAS评分的观察可以客观地评估心理干预的效果,为手外伤术后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康复护理服务。
手外伤护理常规观察要点1、创口部位、性质、损伤程度。
2、扎止血带的时间,观察患肢皮肤的情况:色泽、温度等,若出现皮肤青紫或肿胀等情况,应及时松解止血带等。
3、观察患者伤口疼痛程度。
4、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休克的早期症状,以便及时处理。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及相关因素1、自理缺陷与手外伤有关。
2、疼痛与手外伤有关。
3、有皮肤受损的危险与神经损伤后手部感觉、运动障碍有关。
4、知识缺乏,缺乏相关疾病及功能锻炼知识。
5、焦虑与手外伤有关。
6、潜在并发症:手部血液循环障碍。
护理措施1、常用物品放置患者床旁易取到的地方,协助患者生活护理,做好基础护理。
2、减轻或消除疼痛的刺激:维持良好的姿势与体位,妥善保护好患肢,避免过度转动直接压迫,必要时根据医嘱使用止痛药。
3、告诉患者尽量避免导致皮肤受损的危险因素,注意预防保暖。
4、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患肢血运情况,患者1至7天严格卧床,平卧位,7至10天可侧卧,一般患肢抬高20-30度,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
需要烤灯的患者患敲烤灯保暖,用60至100w罩灯局部照射,照射距离为30-40cm。
5、正确指导患者功能锻炼:一般术后即可开始被动活动关节,每日3至4次。
在不影响骨折愈合的前提下,2周后可逐新增加活动范围及次数。
当神经功能开始恢复时,即应进行主动活动。
6、告知患者及家属,禁止饮酒、吸烟(包括被动吸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止血管痉挛的发生。
7、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可能的治疗办法及成功病例。
健康教育1、讲究卫生,及时修剪指甲,保持伤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2、注意加强营养。
3、术后功能锻炼:主动练习法一般可在术后3-4周开始,主动充分的屈曲和伸直手臂的各关节;为患者提供并指导其进行有助于改善关节活动度、肌力及手部协调运动的练习。
4、坚持康复训练,定时复查,不适随诊。
手外伤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一)急诊病人的护理1.充分暴露病人伤侧肢体,脱去或剪开伤侧衣袖,彻底清洗去除污垢,保证清洁。
2.观察伤肢有无活动性岀血,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可在手指根、上臂缚止血带,要作好衬垫,记录时间。
对已经应用止血带的病人应详细了解使用时间和使用后肢体情况。
止血带应每隔1小时放松5~10分钟,以免引起肢体缺血性肌痉挛或坏死。
3.观察手部损伤情况,如皮肤的完整性、出血、肿胀、伤口的污染程度以及有无畸形、缺损等,观察手指感觉及主动运动功能。
4.观察上肢各关节的活动情况,了解有无骨折或关节脱位。
5.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注重病人的全身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
(二)手部手术病人的护理1.心理护理意外伤残,剧烈疼痛,易导致病人情绪危机,使其产生紧张、焦虑、烦躁等心理变化。
护理人员要经常巡视病房,多与病人交谈,帮助病人正确面对事实,尽快进入病人角色。
耐心细致地讲解手术过程及术前、术中、术后注意事项。
讲解功能锻炼是康复的关键,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病人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
2.术前准备由于手外伤病人多为体力劳动者,手部表皮较厚,且常有污垢存在,必须彻底清洗,保证清洁。
手术前2天开始用温水浸泡刷手,2次/天,30分钟/次。
术前1天剪除指甲,将手术范围内的汗毛剃净,清洁备皮区的皮肤,可用无菌纱布包扎。
瘢痕组织备皮时,可用蘸上汽油的棉签轻轻挖除缝隙污垢,用小剪刀剪去汗毛,以免刮破皮肤。
带蒂皮瓣移植病人,断蒂前用温水清洁皮瓣周围皮肤,用盐水棉球擦拭创面,酒精棉球消毒创面周围的皮肤,然后盖上无菌敷料。
二、术后护理(一)一般护理病室保持安静、整洁,温度、湿度适宜。
协助病人洗漱、更衣、床上擦浴、洗头等,鼓励其进行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
(二)饮食护理早期以清淡饮食为主,待胃肠功能恢复以后,可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以维持正氮平衡,蛋白质在热量的总量中应占20%~30%,才能达到营养效果。
手外伤的康复指导手骨折的康复一、第一阶段(0-3周):【障碍评定】(一)疼痛的程度与性质。
(二)肿胀的范围、程度、性质。
(三)伤口感染的程度与范围。
【康复目标】(一)伤口一期愈合。
(二)肿胀减轻。
(三)疼痛减轻。
(四)生活自理。
【康复措施】(一)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
(二)使邻近骨折部位的关节完全制动,但肌肉可以进行等长收缩练习。
(三)伤肢未固定的关节主动运动。
(四)健肢和躯干尽可能维持正常活动。
(五)行物理疗法,如超短波、微波、低频脉冲磁场、冰袋冷疗等。
(六)日常生活活动自理,提供辅助用具,教会单手技能。
二、第二阶段(4-6周):【障碍评定】(一)肿胀的程度、范围、性质。
(二)疼痛的程度与性质。
(三)畸形的原因,如骨折复位不良、神经麻痹。
(四)交感性营养障碍的表现,如灼性神经痛、肿胀、皮肤红、出汗等。
(五)愈合情况。
【康复目标】(一)肿胀与疼痛消失。
(二)预防畸形和僵硬。
(三)预防交感性营养障碍。
【康复措施】(一)可除去石膏,改夹板固定。
(二)每天可在一定时间内除去夹板,对损伤区附近关节进行轻柔按摩和辅助屈伸活动,促进主动运动。
(三)对疤痕和肿胀可应用弹性手套或压力衣治疗法。
(四)红外线照射。
三、第三阶段(7~12周):【障碍评定】(一)关节僵硬程度。
(二)肌腱粘连情况。
(三)肌肉萎缩的程度、性质。
(四)交感性营养障碍表现,如手肿胀发亮僵直、灼痛、皮肤红等。
【康复目标】(一)恢复关节活动度。
(二)增强肌力。
(三)增加手指灵活性。
(四)缓解疼痛,阻断恶性循环,抑制交感反射。
【康复措施】(一)进行温热治疗,如蜡疗、气泡浴、中药烫洗。
(二)利用各种手部器械进行主动训练。
(三)按摩和被动运动。
(四)超声波或音频电疗。
(五)行作业疗法,如应用治疗粘土、橡皮泥等训练,日常生活动作训练。
(六)行经皮电剌激疗法。
四、第四阶段(12周以后):【障碍评定]同第三阶段。
【康复目标】恢复工作能力。
【康复措施】(一)进行较强的主动活动、被动活动和抗阻力活动。
手外伤的康复治疗手外伤是指由于各种意外所造成的手部损伤。
由于手部长期暴露于外部环境,受伤机会较多,手外伤发病几率占创伤总数的三分之一。
手外伤多为骨骼损伤与软组织损伤同时存在,许多患者需要手术治疗,由于组织损伤及手术等原因,可发生肿胀、粘连、瘢痕形成、挛缩、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从而导致手部功能障碍!手的基本动作手的基本动作分为抓握和非抓握两类,抓握又分为精确性抓握和力量性抓握。
(1)精确抓握:如捏、拈、夹、撮等动作,必须有拇指、食指和中指相对的动作。
(2)力性抓握:如握、提、钩等动作,必须有手指屈曲动作,食指、中指起主要作用,紧握必须有无名指和小指参与。
(3)非抓握:如推、托、戳、搅、掀等动作,其特点是手指向外的动作。
手的姿势手的姿势有休息位和功能位。
休息位:手的休息位指手处于自然静止状态时的位置,呈半握拳姿势。
此时手的内在肌张力处于平衡状态,腕背伸约10°~15°,并有轻度尺偏;拇指轻度外展,指腹接近或触及食指远节指尖关节的桡侧,其余手指的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呈半屈曲状态,其屈曲程度从食指到小指逐渐增加,在手损伤的诊断、畸形的矫正或是在肌腱修复手术时,都需要用“休息位”。
如下图所示:功能位:即手握茶杯的姿势,腕关节背屈30°,伴有约10°的尺侧倾斜,掌指关节屈曲30°~45°,近侧指间关节屈曲60°~80°,远端指间关节轻度屈曲约10°~15°。
手指分开,拇指表现外展对掌位,处于功能位时能使手发挥最大功能,故手受伤后手骨折,一般需将手固定在功能位置。
如下图所示:常见的康复问题1、运动功能障碍:手外伤后由于肿胀、粘连、瘢痕形成、肩手综合征等,导致肌肉萎缩、无力、关节僵硬等,常出现运动功能障碍;2、感觉功能障碍;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4、职业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下降;5、心理障碍。
康复治疗方法手外伤患者的康复治疗目标包括:预防和减轻肿胀,促进组织愈合,减轻疼痛,避免肌肉的误用、废用和过度使用,避免关节损害和损伤,预防畸形,提高手的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手的灵巧性及协调能力,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手外伤护理常规
【定义】外伤致手和腕部骨折、脱位及软组织损伤而导致手部功能障碍和畸形称为手外伤。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自理能力、合作程度及生命体征。
2、评估患手感觉、运动及末梢血液循环情况。
【护理诊断】
1、恐惧与焦虑与手术有关
2、疼痛与手术和创伤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组织损伤有关
4、功能锻炼主动性差与手术创伤及疼痛有关
5、知识缺乏与缺乏术后康复知识有关
【护理措施】
1、执行骨科护理常规。
2、术前妥善处理流血伤口,严密观察患手感觉及术后观察敷料渗血情况。
3、术后观察敷料渗血情况。
4、抬高患肢,可稍高于心脏水平,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5、观察患手末梢血液循环情况。
6、观察患手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健康宣教:
1、指导患手功能锻炼及寒冷季节注意保暖。
2、手外伤的病人大多数是青壮年,意外的创伤不仅给患者肉体上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心理上也遭受了严重打击。
因此,要特别重视心理护理,主动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与病人做好交流,要关心体贴病人,了解其疑虑的原因和需求。
及时疏泄积累的紧张和焦虑。
向患者介绍同类病例的预后效果,增强患者的信心。
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沟通,多给患者以温暖和关心。
要告知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尽量使患者情绪稳定,消除悲观情绪,保持良好心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