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全词,思考作者是怎样表现“那人” 孤高不群形象的?
对比
灯火辉煌与灯火阑珊对比,渲染后者的清 冷氛围。烘托出那人的孤高脱俗。
“宝马雕车”中的人儿、“笑语盈盈”的 盛装贵女与那人对比,反衬出“那人”的不慕 繁华、卓然不群。
梁启超以为最后三句中的“他”是"自怜幽 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艺衡馆词选》), 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东风还未催开百花, 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 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 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这是化用唐朝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 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 境,写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 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的“宝”、“雕”、“凤”、 “玉”,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 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 意而已。这也是对词中的女主人公言外的赞美 。
下阙:“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下阕,专门写人。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头 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 走后,衣香还在暗中飘散。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 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 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
同意。 下片塑造了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清
冷佳人形象,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作者追 慕的是一个不同凡俗,自甘寂寞的美人。这反 映的正是他自己在政治失意后,宁愿闲居,不肯 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中心:
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 面,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反 衬出一个不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 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寄 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自甘寂寞,不慕荣华富 贵,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