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八年级道德法制下册《依法行使权利》精品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03.00 KB
- 文档页数:4
3.2依法行使权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行使权利的界限,懂得依法行使权利。
了解维护权利的方式,知道如何正确维护权利。
2.能力目标:学会依法行使权利,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正确对待权益纠纷,学会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权益;尊重他人合法权利,学会规范自身行为;能够正确处理与亲人之间的权利冲突,做到道德与法律并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明确权利边界,树立法治观念。
增强权利意识,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权利。
2.教学难点:明确权利边界,能够依法行使权利。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过渡: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公民基本权利,我们有这么多的权利,是不是就可以任由我们随意使用?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行使权利?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程——依法行使权利。
二、新课讲解目标导学一行使权利有界限活动1:情境分析:矛盾初显。
小文随父母搬家到了一个四合院里,新邻居是一个老大爷,散养着一条凶猛的大黑狗。
小文曾经被狗咬过,因此很怕狗。
小文爸爸与老大爷交涉了几次都没有结果,遂放言:“如果你再不把狗栓起来,我就把它毒死!”结果老人家买了监控设备,监视着小文一家,进一步激化了邻里矛盾。
思考:老大爷的行为合法吗?为什么?你如何评价小文爸爸的行为?教师小结:行使权利有界限。
①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目标导学二维护权利守程序活动2:情境分析:矛盾激化。
有一天,小文放学回家,一条黑色大狗突然猛地冲出来,小文惊恐之下摔倒在地,导致手臂骨折。
小文爸爸去找老大爷理论未果,一怒之下,要将老大爷的狗打死。
老大爷去阻拦,推搡间,老大爷倒地摔伤。
老大爷的家人就将其送到医院,并要求小文爸爸赔偿。
思考:如果你是小文爸爸,你在事件发生时会怎么做?如果你是一名律师,将怎样指导小文爸爸解决问题?教师小结:要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维权。
《公民基本权利》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课的第一框,本单元逻辑架构十分明显,先讲权利后讲义务,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概念。
本框内容详细介绍了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及涵义,以及行使公民基本权利的个人价值与社会意义。
本框内容教学安排一课时,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知晓权利的内容,理解其内涵及其价值,增强权利意识。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自己所享受的权利略知一二,但权利意识模糊,对于自己究竟享有什么权利知之甚少,法治观念及公民意识淡薄。
另外,由于中学生是弱势群体,有可能面对侵权受到伤害,而不知道如何去保护自己。
因此,对他们进行权利教育,使之明确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就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
【课程标准】课程依据标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权利与义务”。
具体的课程内容标准是“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小云一家的权利”“选举人大代表”等案例,结合教材,知道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赋予的,及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内容和涵义。
2、阅读教材,结合案例探究,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个人价值与社会意义。
3、列举自己享有的基本权利,养成和增强权利意识,感受宪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及涵义。
难点:理解公民的住宅权和财产权的内容与含义,能够准确指出宪法中的住宅权和财产权的内涵与其他法律中的区别。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问题导入人人有权,其国必兴;人人无权,其国必废;此量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古今不易,遐迩无殊。
——清·何启·胡礼垣师:哪位同学可以来讲一下这句话的涵义?生:每个人都有自己应有的权利,不会遭到欺压,国必兴旺;人民没有权利,遭受压迫和苦难,必起反抗,国家必乱;这准侧就像日升月落,江河奔流大地,从古之近不变,(远近一样)世界各地都如此。
第二框依法行使权利【教学目标】1.认识到公民要学会依法行使权利。
2.知道怎样依法行使权利。
3.懂得维护权利要遵守规则,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
【教学重点】依法行使权利。
【教学难点】学会依法维护权利。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生成问题近年来,广场舞被越来越多的城市大妈们所喜爱。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小区广场上随处可见大妈们在“高音炮”震耳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也给小区的一些住户带来了烦恼。
有人为抵制大妈们这一行为,愤怒地砸毁了“高音炮”。
同学们,对上述大妈们的行为以及砸毁了“高音炮”的行为,你是如何看待的?学生回答。
师:是呀,我们虽然有广泛的权利,但也不能滥用权利,而应依法行使权利,更要依法维护权利。
本节课我们学习——依法行使权利。
自主学习梳理新知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__国家的__、__社会的__、__集体的__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__法定程序__,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__步骤__和__过程__进行。
3.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__协商__、__调解__、__仲裁__和__诉讼__等。
4.__协商__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
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权益争议是通过__协商__解决的。
5.我国调解方式主要有__人民调解__、__行政调解__、__司法调解__。
6.公民与其他个人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时,可以申请__仲裁__。
7.公民可以通过__诉讼__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探究一】行使权利有界限活动一学会依法行使权利1.学生阅读分享教材P41甲队球迷因对本队比分落后不满,对乙队球迷破口大骂并打架斗殴的事例,探讨:甲队球迷因本队比分落后不满的行为存在什么问题?2.学生阅读分享教材P41我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谈谈自己的感悟。
小结:(1)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依法行使权利》学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明确权利边界,树立法治观念。
增强权利意识,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
能力目标:学会依法行使权利,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正确对待权益纠纷,学会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权益;尊重他人合法权利,学会规范自身行为;能够正确处理与亲人之间的权利冲突,做到道德与法律并重。
知识目标:知道行使权利的界限,懂得依法行使权利。
了解维护权利的方式,知道如何正确维护权利。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权利教学难点:明确权利边界,能够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根据预习提纲,在书中标注相关问题及层次,完成填空)目标导学一:行使权利有界限1、我国公民应该如何行使基本权利?(1)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过程进行。
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的意识,通过正确的,维护自身权益,公民权利如果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
维护权利要用、调解、和诉讼等方式进行。
目标导学二:维护权利守程序2、为什么公民行使权利要遵守正当的程序?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有利于维护自身权益。
公民维护权利的主要方式:协商、调解、和诉讼等。
3.协商的含义、透用情形和优势(1)含义:协商是当事人之间自行解决纠纷的方式。
(2)适用情形: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当事人可以在、的基础上,依据法律,直接对话,分清责任,达成协议,解决纠纷(3)优势: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权益争议是通过的。
4.调解的含义、适用情形和分类(1)含义:调解是通过调解组织解决纠纷的方式。
2)适用情形:调解人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对纠纷双方进行、 ,促使他们相互谅解,进行协商,自愿达成协议,解決纠纷。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1课时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其实就是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
2.知道宪法内容,对宪法规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及公民基本权利内容有初步了解,这些内容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3.知道我国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能力目标1.知道很多国家机关名称里有“人民”二字的原因。
2.对宪法基本内容的认识和了解。
3.学会通过不同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等,提高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能力。
4.提高对人权内涵的认识,自觉维护个人的人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对宪法基本内容的认识,热爱宪法。
2.认识人权、珍惜和热爱自己的人权。
3.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做法产生敬意。
重点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2.对宪法基本内容的认识。
3.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难点1.对宪法基本原则与国家性质的理解和认识。
2.对人权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准备:1.精心准备宪法内容、国徽幻灯片及教材上教学展示所用幻灯片。
2.认真备课,熟知本课时两大板块内容之间内在联系。
学生准备:1.预习新课中探究问题。
2.提出新问题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环节与同学共同探讨。
一、故事导入,场景激趣故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由来及含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接受了中央政府命令,分别成立了国徽设计小组,执行新中国国徽的设计工作。
经多次咨询研究,最后确定了国徽的图案,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
其意是用天安门图案作民族精神的象征;用齿轮、麦稻穗象征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用国旗上的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大团结。
国徽图案交由清华大学小组的教授高庄最后完成设计加工与塑造国徽模型。
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在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在祖国的海关,在人民的法庭上,每当我们看到庄严美丽的国徽,心里便会荡起一种崇高的爱国之情。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2《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2《依法行使权利》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相关知识。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明白行使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公民权利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理解不深,容易在行使权利时忽视义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相关知识。
2.使学生认识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明白行使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权利、不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和其他公民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行为。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相关知识,认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权利,不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情况。
2.讨论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3.情景模拟法: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正确行使权利。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设计情景模拟活动,准备相关道具和材料。
3.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图片,图片内容分别为: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集会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的场景。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公民在行使权利时,是否需要注意什么?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公民行使权利的情况。
提问:案例中的公民是如何行使权利的?他们在行使权利时是否遵守了法律规定?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活动。
每组设计一个情景,模拟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场景。
4.2《依法履行义务》教案1.【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
本课由三个层次的内容组成。
第一层次“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主要让学生知道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并且能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第二层次“法定义务须履行”,主要让学生知道法律规定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一定不做,知道法定义务具有强制性;第三个层次“违反义务须担责”,让学生知道不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学情分析】近年来的教育实践表明,有的学生义务观念淡薄,只懂得强调自身的权利,不愿尽义务或在尽义务时提出诸多要求。
他们没有认识到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只有履行义务才能实现自己的权利。
他们大多数从小生活在国家,社会和家长的同护之下,有的学生逐步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只考虑个人享受,很少考虑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青少年普遍有比较强的自我意识,他们的人生目标、现实行为和思维方式都有鲜明的自我倾向,价值观也带有比较多的功利色彩,现实中多以物质目标为准则。
加之生活在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时期,他们受到了过多的宠爱,缺乏磨炼,对于人生的艰难缺少思考,在履行义务方面普遍存在知行脱节、行动不力等问题。
基于以上考虑,学习依法履行义务是非常必要的。
3.【教学目标】法治观念:了解宪法的主要内容,明确宪法的地位与作用,认识国家基本制度和国家机构,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法治教育:懂得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教学难点:法定义务须履行5.【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情境体验法、讲授法、互动探究法、案例分析法。
6.【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新闻导入:一男子谎称飞机要爆炸,造成现场混乱教师提问:请你从权利和义务的角度分析该男子的行为?教师讲授:行使了自由出行的权利,却没有履行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1 公民基本权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公民基本权利》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使学生认识到公民权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他人权利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法律常识,对公民权利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理解较片面,容易将权利与权利之间相互冲突,缺乏全面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公民基本权利,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2.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他人权利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
2.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公民基本权利,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公民基本权利。
2.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讲解。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3.准备情景模拟素材,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具体内容。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了解权利与权利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案例,讨论如何行使和保护自己的权利。
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5分钟)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总结行使和保护权利的方法。
教师进行点评,巩固学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理解。
5.拓展(5分钟)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锻炼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公民权利第一框公民基本权利导入新课中国传统政治和儒家礼法体系中只有“子民”、“臣民”,而无现代意义上的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权利意识逐步觉醒,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其发展进步态势是有目共睹的。
那么,我们究竟拥有哪些公民权利、应如何正确行使和维护这些权利呢?我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君臣关系讲授新课P32:早上,小云爸爸妈妈去上班并且妈妈当选为县人大代表,已退休领取养老金的爷爷奶奶去公园散步,小云去上学。
从小云一家人的生活,可以看出他们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小云上学,体现她享有受教育权;妈妈当选人大代表,体现她享有被选举权;爸爸妈妈上班,体现他们享有劳动权;爷爷奶奶领取养老金,体现他们享有物质帮助权。
一、政治权利和自由1.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探究与分享P33:小岩爸爸参加新一届区人大代表选举。
小岩和爸爸就有关选举投票说出了各自的想法。
(1)公民享有选举权需要哪些条件?(2)你心目中的人大代表是什么样的?公民享有选举权的条件我心目中的人大代表2.我国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内容有哪些?(1)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2)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真实举报受保护诬告陷害要担责(一)举报内容歪曲事实如何处理?《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控告申诉工作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如属诬告,必须对诬告者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二)举报人担心泄露个人隐私怎么办?请不用担心!为了保护举报人,纪检监察机关对举报人的姓名、电话、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及举报内容严格保密。
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公民权利第1课时公民基本权利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教学难点:人身自由。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个女婴降临人间,父母给她起名叫刘斐。
小斐在父母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她6岁上小学,12岁步入中学校园。
刘斐喜欢绘画,升入初中后,她的两幅作品被一家出版社采用。
刘斐品学兼优,获得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
高中毕业的暑假参加勤工俭学,获得1000元收入。
在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中,年满18周岁的刘斐给自己满意的代表候选人投下庄严的赞成票。
问题:请说说材料中体现了刘斐享有的哪些基本权利。
提示:姓名权、被抚养权、受教育权、著作权、荣誉权、获得劳动收入权、选举权。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政治权利和自由活动一:小云家的一天设计意图:通过描述小云一家的基本情况及家庭成员一天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其中体现的公民基本权利,并初步认知这些权利,体会这些权利对于一家人幸福生活的意义,帮助学生从具体生活中了解权利的广泛性,感受公民基本权利的价值。
1.指导学生在阅读材料基础上对人物具体行为所体现的权利进行自主思考,加深对公民权利的理解。
2.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将自己的答案在全班分享,提出认知疑惑,展示思维过程,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3.教师适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提炼,特别是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具体行为中加以提升,准确概括和表述基本权利名称,了解其具体内容。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活动二:投上宝贵的一票“我这次回家,主要是来参加村委班子的换届选举。
选好村委班子,是搞好村建设的关键。
我要珍惜这神圣的一票,选好村里当家人!”从外地打工回家的某村民杨某真诚地说。
为了这宝贵神圣的一票,在外打工人员有的按规定写委托书,委托他人代投,有的则借机回乡参加选举。
1.公民享有选举权应同时具备什么条件?提示: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年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八下《3.2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依法行使权利》是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的内容。
为了达成课标要求,遵循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本框内容承接第一框《公民基本权利》,在学生了解了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基础上,教材设置了两目内容,对公民正确行使权利、维护权利给予方法上的引领。
通过“行使权利有界限”以及“维护权利守程序”两部分内容,让学生知道任何权利都是有界限的,权利需要依法行使的道理,明确维护权利守程序的方式。
本框的结构设计,以“运用你的经验”开始,通过问题导入具体的教育内容,并以“拓展空间”结束,体现基于生活—反思生活—回归生活的建构路径。
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既忠实宪法文本,又贴近学生生活,努力寻找两者的契合点,有利于促进学生法治思维养成和法治行为能力提升,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
2.【学情分析】在初中阶段,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领域不断扩展,往往会面临如何处理他人与社会、国家及国家机关的情况。
学生不仅需要知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而且要按照权利义务的关系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通过上一节公民基本权利的学习,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权利意识和观念,但因为阅历和经验知识的不足,对于行使权利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还认识不够,容易产生自以为是的权利观念,当自己权利受到侵害后也往往不懂得如何处理,所以有必要让学生学会怎样正确行使权利以及维护权利等问题。
帮助学生养成和增强权利意识,懂得珍视公民权利,依法行使权利;帮助学生懂得保护自己、懂得生命的尊严、懂得自立自强;帮助学生加强对法律规则的理解和领悟,不断构建自已的价值观,逐步树立法治理念;引导学生依法参与社会生活,成长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所以学习本课非常有必要。
3.【教学目标】法治观念:通过分析“造谣祖孙合照为“老夫少妻”案”,理解并认同任何权利的行使都是有界限和守程序的,能够尊重他人合法权利,规范自身行为,培育规则意识、法治意识。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3.2《依法行使权利》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3.2《依法行使权利》教案《依法行使权利》教案【核心素养】法制意识【教材分析】本课是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课的第二框内容,本框内容承接第一框,在学生了解了公民基本权利包括什么之后,更加急需的就是要了解行使权利的正确方法。
本框通过行使权利有界限,以及维护权利守程序两部分内容,帮助学生知道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权利需要依法行使的道理,明确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原因和方式。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公民基本权利所包含的内容之后,已初步树立起权利意识。
但是,对于权利应如何行使,以及当权利受到侵犯时,应该如何维护自身权利仍旧不甚了解。
本节课将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
在学习权利是有范围时,学生可能会觉得这一内容与上节课所学的政治自由、人身自由相冲突,教师需循循善诱,启发学生明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
【课程标准】本节课对应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权利与义务”。
具体的内容标准是“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宪法相关规定,结合“球迷过激行为”等案例,知道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及权利需要依法行使权利的道理,明确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原因和方式。
2、结合正确解决纠纷的案例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会依法行使权利和维护权利。
3、通过了解宪法相关规定,明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增进热爱宪法的情感,自觉遵守宪法、自觉维护宪法尊严。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
难点:知道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权利需要依法行使权利的道理。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如图漫画不文明养狗侵犯了邻居和其他居民哪些权利?你认为文明养狗应注意什么?提示:休息权、环境权、人身权利等。
第2课时依法行使权利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依法行使权利的道理,明确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原因和方式
能力目标结合案例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会依法行使权利和维护权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增进热爱宪法的情感,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依法行使权利。
教学难点: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海市静安区公布对巨鹿路888号优秀历史建筑(如图)被业主违法拆除事件的调查结果,决定对违法行为人王某罚款人民币3050万元,责令其在10个月内恢复建筑原状。
同时,对相关政府责任部门及10名责任人员严肃问责。
的确,老洋房是业主花8000万元买下来的,公民的“财产权”应该得到保护。
但是,公民行使财产权也是受到法律约束的,不能够“无法无天”。
思考:王某是在依法行使财产权吗?(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教师总结:不是。
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行使权利有界限
活动一:角色扮演
江苏徐州的一位大妈火了。
因为她闯红灯和横穿马路,被交警拦下,被告知需要“站岗”后,多次爆出雷语:“我有心脏病,如果犯病你要赔我钱;不差钱,明天继续闯;我就教育孙子去偷,去闯红灯;我50多,不,我60多了。
”一时间,网友热议不断。
“闯红灯大妈”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
了诸多层面的问题。
闯了红灯拒不接受处罚,态度还如此蛮横……
学生分角色扮演,模拟这一情景。
1.思考:(1)对徐州大妈的言行,你是怎么看的?(2)如果你是现场的交警,会对她讲哪些道理?
提示:(1)这是法治观念淡薄的表现,不懂法律,不依法行使权利。
(2)闯红灯是违法行为,要受到相应的处罚,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等。
活动二:情景再现——足球比赛
(阅读教材第41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甲队球迷的行为可能造成哪些危害?
提示:他们的行为损害了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也损害了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知识拓展:我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
(1)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2)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3)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
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4)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3.总结:
目标导学二:维护权利守程序
活动三:探讨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好处
2017年7月16日上午,在北京飞往上海的上海吉祥航空公司HO1252次航班上,因一名四岁儿童在未购票的情况下登机,致该航班的全体乘客不得不重新安检,原计划6点55分起飞的飞机延误至11点59分起飞。
吉祥航空公司对于此次航班长时间延误而耽误旅客的行程深表歉意,并表示,针对当日航班旅客的补偿工作已经启动。
1.思考:(1)假如你是这次航班的乘客你会主动维权吗?(2)维护权利时需要遵守程序吗?为什
么?
提示:(1)会(或不会)。
(2)需要。
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活动四:探讨公民权利如果受到损害怎么办
(阅读教材第42页的第二个“探究与分享”)
2.思考:(1)张某与村民、厂家的纠纷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解决?(2)你认为哪种解决方式较为合适?
提示:(1)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2)协商。
协商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
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据法律,通过直接对话,摆事实、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
学生阅读教材第42—43页的内容,了解相关的解决纠纷的方式、方法以及下列图片:
3.归纳总结:
维护权利守程序
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原因
避免和化解纠纷
方式
协商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
调解也是解决纠纷的有效方式
仲裁是解决纠纷的又一方式
公民可以通过诉讼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法维护自身
权益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依法行使权利。
了解了行使权利有界限,知道了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及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为代价的道理,知道了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原因和方式,明白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采取正确的途径和方式来维权。
3板书设计
依法行使权利⎩⎪⎨⎪⎧行使权利有界限⎩⎪⎨
⎪⎧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每个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都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
维护权利守程序⎩⎪⎨⎪⎧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
懂得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不多,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探讨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第一个问题比较抽象,学生不易于理解。
行使权利的界限可让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来认识,特别是结合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来认识,这些限制性的要求就是权利的界限;第二个问题比较容易理解,结合例子容易当堂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