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孔子的形象_高中作文
- 格式:docx
- 大小:16.03 KB
- 文档页数:6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500字高中《我眼中的孔子》篇一孔子,在我的眼中,就像是一位来自遥远古代的超级巨星。
小时候,就老听大人说起孔子,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之类的话。
当时就想,这人是谁呀,咋这么多话让人背呢?感觉他就像个严厉的老夫子,整天板着脸,在那摇头晃脑地教训人。
可是后来,当我真正开始读《论语》的时候,才发现我错得离谱。
孔子其实就像一位邻家老爷爷,特别亲切。
他说的那些话,并不是为了为难我们这些后人,而是像在跟朋友聊天一样,分享他的人生经验。
比如说“温故而知新”,这不就像是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老师提醒我们复习功课嘛。
只不过孔子是用一种很智慧的方式表达出来。
我记得有一次我参加一个知识竞赛,准备的过程中要复习好多资料。
刚开始的时候,我就像个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
突然就想到了孔子的这句话,我就试着把以前学过的知识重新整理,嘿,你还别说,真的发现了好多新的理解和思路。
这时候孔子在我眼里,就像是一个隐藏在书本里的学霸大神,给我指点迷津。
孔子还特别“接地气”。
他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他周游列国的时候,有时候不被人理解,就像一个怀揣梦想却四处碰壁的创业者。
他可能也会沮丧,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理想。
他想把自己的思想传播出去,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这一点,我特别佩服他。
他的这种坚持,就像小火苗一样,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虽然微弱,却顽强地燃烧着。
孔子在我眼中,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只能让人仰望的圣人,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智慧的智者。
他的思想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很多扇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之门。
我想,如果他生活在现代,说不定也是一个特别受大家欢迎的网红学者呢,天天在网上分享他的智慧金句,那点赞量肯定超高!不过,他可能会对我们现在的一些浮躁现象皱皱眉头吧,毕竟他可是很注重品德修养的。
《我眼中的孔子》篇二我眼中的孔子,那可是个相当复杂的人物呢。
有时候,我觉得孔子像一个固执的老头儿。
他一心想要恢复周礼,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这就好比逆水行舟,难度系数超高。
我心目中的孔子(中考作文6篇)我心目中的孔子一身布衣,成就人生传奇;儒家经典,芳名流传百年。
这位历来被人们所追奉的圣人正是孔子,也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当然,“英雄”这两个字的实际涵义不仅仅是指在战场上战死或是什么为国牺牲一切的人,那样未免也太狭隘了。
在我的词典里,上述只可是是“英雄”中的一小部分。
“英雄”其真正的定义则是推动历史进程的人。
那么,孔子又何以无愧于“英雄”的称号?首先,当然是他所主张的儒家思想。
以仁爱仁义推崇至上。
也正是因为他这所主张的儒家思想,以仁爱化解万物的力量使得中国走过了多少的沧桑,历炼出了多少流传至今的中华美德与道德准则。
就是在今日的社会看来,我门所倡导的“创礼貌城市,做礼貌市民”不正也是儒家思想的一个缩影与实践么?当然,孔子被我称作“英雄”,其原因远远不止他那沿传至今的儒家思想,还有他那临危不惧的勇气和谦逊的品格。
据史记记载,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学生门走到了一个偏蛮的地方。
那偏蛮地方的人由于误会拿着那刀啊,矛啊,枪啊之类的把他们给围住了。
那怎样办?打吧。
打就打吧。
于是动起手来。
虽说最终是突围了,但师生们被冲散了。
当最终子路拿着宝剑,一手鲜血地找到孔子的时候,你猜孔子怎样着?人家正坐在草丛里悠哉悠哉地边摸胡子边弹琴。
最终还说了一句“本无恶意,何以为惧。
”危险之中还摸胡子弹琴的事大概也就仅有这圣人才干得出来。
“危险之中,悠哉悠哉;气魄盖世,谁可比拟”则是对他最真实的写照了。
永远是那么的谦虚宽厚。
曾听说孔子为了学“礼”到老子那学了几年。
虽然毋庸置疑地孔子的成就远远超过了老子。
但他却仍然甘愿拜老子为师,并且比其他学生侍奉得更为恭敬,也足见他的谦逊宽厚了。
就是了,凭着自身的魅力,思想穿越了时空。
如今,国外一座座孔子学院拔地而起,思想构成了社会的主旨。
他的魅力,不仅仅来源于思想,更来源于他的品性,他那仁爱,临危不惧,不耻下问的品性。
这才是他的人格魅力精髓所在。
一身布衣,铸就亮丽人生;七十二贤,演绎千古佳话。
我心目中的孔子优秀作文【篇一:我心目中的孔子】孔子是我们都敬重的伟人,以前我们根本不理解孔子这位伟人,相信你们学过的同学一定有了几分理解吧!我心中的孔子是一位伟大而谦虚的思想家,知识渊博,意气风发。
精神抖擞,喜爱读书,是我们敬仰,敬佩的教育家。
一想到孔子,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辆装饰朴素的马车上,端坐着温文尔雅的孔子,他在一帮弟子们跟随下,周游下列国之间,从事礼教治国的宣传工作。
孔子一生跋山涉水,遑遑游说于君王之间,曾有十四年时间漂泊在外。
我心中的孔子小时候很爱读书,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称赞。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从学于孔子的大部分弟子后来都对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孔子还把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的弟子们。
我心目中的孔子是一个伟大的人物。
【篇二:我心目中的孔子】知识渊博的读书人从来不会拒绝阅读,而总是在选择纷繁复杂的视野中紧紧追随经典的脚步。
在自己求学的过程中,他们总是不言辛苦,向知识比自己渊博和一些对自己的知识面有帮助的书籍上下功夫。
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闻名遐迩的大学问家,思想家。
作为一个完全有资格来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中探索吗?回答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
“勤奋,谦虚,好学,乐观,实事求是”这是他的学习精神。
他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容包纳世间万物。
这是我最佩服他的一点。
在治国方面,他主张“仁”,他的美德核心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他提倡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他认为一个完美的人应该在诗礼乐方面修身成性。
他的人生智能谈话成了绵延两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宝典,当我们阅读吟咏他的这些话语时,都可以从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标。
我们也许不会学到孔子的全部,但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篇三: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我心中的孔子孔子,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他的着作有很多,如,《春秋》等,其言行和思想主要即在于《论语》中,孔子前年来一直深受我们的仰慕。
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20篇) 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第1篇:陶醉在古文的世界中,领略古代语言的魅力;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体会圣人思想的开明。
经过这单元的学习。
我在领略到古汉语魅力的同时,也对孔子这位大哲学家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享年七十三岁。
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活文化领域中,同时还影响了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一大部分人近两千年。
如今,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言行的著作《论语》已经成为中国人在活学习修身方面的不朽经典。
我认为孔子是一个好学的人。
他三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授其教。
少时家境贫寒,十五岁立志于学。
长大后,常学无师,谁有学问,有长与他的地方他都会虚心请教,异常好学。
在三十岁时就已经博学多才,成为当时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
其次,他是一个见多识广,知识渊博的人。
他的许多格言警句都是具有极强的正确的先进道理的观点。
这些道理,在我们现代还依然沿用,常被用来做我们的座右铭。
由此可见,孔子关于学习与教育理念的先进性。
孔子对于人的道理领悟的太深刻了,我想,这与他的一坎坷经历有关。
意志在少年时期得到磨练,从此勤奋好学,才成为了一代儒学宗师。
再者,他是一个懂得教育的人。
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对待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
他平教过三千多弟子,最著名的有子鹿、子夏、子贡、子有、子我等七十二人。
他们都对推动我国文化发展和发展入学思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可见孔子是一个大教育家,学而不倦,诲人不厌。
他对弟子们的悉心教导,让我很敬佩。
孔子死后,弟子们以对父亲之礼对待孔子,为其服丧三年。
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了六年。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在他死后得到了弟子们的衷心尊敬。
我从孔子身上也学到了很多,我也会像他一样,像他所说的名言一样,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无愧于心的人。
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第2篇:从古至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学家都层出不穷。
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600字【篇一:我心目中的孔子】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名丘,字仲尼,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号称弟子三千,关于他的故事可太多太多!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谈一谈:我心中的孔子!首先,我认为他是一个不耻下问、终身求索的人。
我们知道孔子有很多的导师,大到道家创始人。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十五岁到七十岁,孔子一共活了七十三岁,孔子一生中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在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在孔子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第二,我认为孔子是一个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
孔子从四十多岁开始讲学,一生弘扬仁、义、礼、智、信。
孔子的一生无疑是一次人世间的苦行。
他出身于曾经的贵族,却必须面对家族没落的现实,他创造了"以仁为本"的思想,却要应对尔虞我诈的世事,年少的困难并未泯灭他远大的志向。
中年的挫折未曾动摇过他那坚持下去的斗志。
晚年的离丧也没能阻挡住他思想的升华!是他让中华民族成为了"全民有知"的民族,为中华若干年后各个盛世的腾飞积蓄了雄厚的知识力量。
孔子是每个人都了解的,我们学过他的也不少,但是真正能够知其意的缺很少很少,包括我自己,我目前也只能懂得他的几句而已。
如今想想,孔子被称为圣人可一点都没有错,他的每句话都含有巨大的哲理,每当我理解了其中的一句时,我只会认为我自己要学的知识还多着呢!这就是我心中的孔子,这也就是孔子爱人、爱己,正像他的先师子产大夫说的那样:"苟利国家生死以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孔子不愧为真君子!他的弟子遍天下,也把仁、义、礼、智、信,传遍了天下!我心中的孔子:东方圣贤!【篇二: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孔子,不只是指孔圣人,也暗含了一种文化。
这种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没有他的文化,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没有礼道,我们也会变得不那么精彩。
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五篇)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篇1两千多年前,在社会大变动的春秋末期,出现了一个伟大的精魂,其弟子三千,成才的七十有余,可以说,他的思想至今还主导着现代文化的发展。
这无非是个智者,封建的年代里,被称为圣人、贤哲的他提出了改变历史的论断,“仁""礼""知""学""思""政""义""修身""为君子",这就是孔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也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集中体现孔子的政治主张,理论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这部书在四书中成为重要一部,可见孔子所带给我们的巨大收获,他的言行都已成为中国文化瑰宝。
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应该充分体会到这一点。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迷惑而无所得,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同时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于我们的心灵是一次净化,让我们无私。
真诚的对待别人。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
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仁者爱人",不管怎样,孔夫子的人格魅力是不容忽视和贬低的,这就是中华民族最早的"仁政"支柱,亘古不变。
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篇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心目中的孔子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一):我心中的孔子从古至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学家都层出不穷。
但在众多的圣杰之中,最令我敬佩的依然是我们的东方圣人:孔子。
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名丘,自仲尼,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号称弟子三千。
关于他的故事可太多太多!所以我们这天就来谈一谈:我心中的孔子!首先,我认为他是一个不耻下问、终身求索的人。
我们明白孔子有很多的导师。
大到道家创始人,小到故事中的两个六岁小孩。
这样鲜活的例子自然说明了孔子的谦虚、和刻苦好学!但是这还不够深刻,因为孔子还是一个终身好学,终身求索的人。
孔子说:“五十有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十五岁到七十岁,孔子一共活了七十三岁,让我们来算一算,孔子一生中百分之八十都在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这句话在孔子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第二,我认为孔子是一个人、礼、国家,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
孔子从四十多岁开始讲学,一生弘扬仁义礼智信。
以礼治国。
为了国家、他能够“毁三都”、为了国家,他能够亲自领兵。
但是鲁国的君上却为了自我的利益,而将孔子赶出鲁国,但是,孔子并未放下,在和弟子漂泊的十九年中,他仍然没有放下,走到哪讲到哪。
有几次差点丢掉性命,但他已然宣扬仁、义、礼、智、信。
也许真正的大无畏,不仅仅是在战斗中“不怕死”的烈士,更是为了教育不畏惧一切困难的老师们!忧伤文章第三,我认为孔子还是一个很有战略思想的人。
2009年的时候有一部电影很火,叫做《孔子》,其中有一个片段,是这样的:齐想借用会盟来刺杀鲁国君上,以为孔子早就料到这一招,出动了五百乘兵车,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兵车并未出动。
但是,孔子早有准备,会盟开始,齐国动用五百乘战车,而鲁国竟然也有五百乘战车。
齐国见此情形,只好收兵。
讲到这,有朋友会问了,鲁国的战车是从哪来的呢?哈哈!五百乘战车子虚乌有因为他们站的高,下方的情景看不大清楚,所以孔子便集中了一百乘牛车,后面拉上扫把,一跑起来、烟雾弥漫。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我眼中的孔子作文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万世师表,创造了许多至今仍不失智慧光芒的教育理论。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我眼中的孔子,欢迎阅读。
篇一:我眼中的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万世师表,创造了许多至今仍不失智慧光芒的教育理论。
相比老子的高深莫测,庄子的漂渺遁世,只有勇于入世、至情至性、在黑暗的世界里坚持为理想而奋争的孔子最为可亲可敬。
通过《论语》、《史记》的记载,可以看到一个真实鲜活的孔子,看到他的豁达、风趣、积极、率性、无私,看到一个真性情的不朽的孔子。
但是,最值得我们所关注的,无疑是其教育思想。
也正因为如此,使我对孔子崇敬与热爱。
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孔子认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不分等级、贫富贵贱、善恶、智愚,应一视同仁,均应给予教育,人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并首先创办私学、招收平民学生。
在孔子的弟子中,有极贫穷的,如颜回;有父亲被看作是“贱人,品行不好”的,如仲弓,他都尽心教诲,成为后世的楷模。
孔子很注意了解自己的学生,“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论语.雍也》),并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如冉求办事畏怯,所以要鼓励他;仲由胆大过人,自以为是,所以要故意抑制他。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论语.先进》)针对高柴智力较差、曾参较迟钝、子张较偏激、子路行为粗俗的`特点实施教育。
《论语.为政》篇载:针对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子夏四人的不同情况,同是关于“孝”的提问,孔子给予不同的回答。
《论语.颜渊》篇还载:针对颜渊、仲弓、司马牛的不同情况,同是向孔子请教“仁”,孔子给的答案也各不相同。
孔子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给予切合实际的指导、教育,为后人树立了因材施教的典范。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孔子认为教师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问,要忠于职守,勤于教导学生,不辞辛苦。
⽆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家⼀定都接触过作⽂吧,借助作⽂⼈们可以实现⽂化交流的⽬的。
那么,怎么去写作⽂呢?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我眼中的孔⼦作⽂,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我眼中的孔⼦作⽂篇1 春秋末期,有⼀位圣⼈。
他有着“仁”的思想、“儒”学的精华。
他的⼀⾔⼀⾏,更是通向幸福的指标。
虽然离我们有2000多年的距离,但是,这个名字我们终⽣不忘——孔⼦。
孔⼦,是春秋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儒”家的创始者。
名丘,字仲尼。
刚刚学习的《论语》就是记录了他和弟⼦⾔⾏的⼀本古书。
书中所讲的,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内容,让我受益匪浅!⽽孔⼦这位圣⼈,在我的眼中,更是⾼⼤、尊严的形象! 孔圣⼈教导“诚实守信、厚道⼈意、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他所倡导的思想也正是我们如今最需要的。
象他说的:“学⽽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远⽅来,不亦乐乎?⼈不知⽽不愠,不亦君⼦乎?”孔圣⼈告诉我们学习的⽅法,道德的修养和⼼态。
让我们的品德⾼尚,升华。
也正是这⼀点,让孔⼦,⼀个平平凡凡的⼈,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孔圣⼈”。
在不知不觉当中,我对孔⼦的话了解了⼀番,对他的“⼰所不欲,勿施于⼈”更是深切的感悟。
这就是我们应有的做⼈根本!⾃⼰不能做的事不能施加给别⼈。
也正是孔⼦的这⼀翻令⼈受益匪浅的话,让我在⼈⽣的道路上顺利前⾏! 我也⼗分敬佩孔⼦。
因为孔⼦对我的帮助则是胜过⼀切的!我的⼀切成功都离不开他的帮助。
孔圣⼈不但对我有着莫⼤的帮助,对整个中国的“现代⽂明”都有着重⼤帮助。
所以,孔圣⼈就像是⼀盏明灯,不仅把我的⼈⽣照亮,还把整个中国的历史照亮,让我们的⽂明达到了⾼点。
在我的眼中,孔⼦、孔圣⼈是在⼀个⾄⾼⽆上的地位的。
他的每句话都是对我的极⼤的感触!如果说,秦始皇是对我们国家发展产⽣了重⼤贡献,那孔⼦就是我们⽂明发展不可缺少的贡献⼈! 我眼中的孔⼦作⽂篇2 孔⼦是⼈⼈都知道的名⼈,我们也知道不少关于他的名⾔,但是能够知其意的⼈却很少很少,我也是同样,我只知道书本上学过的⼀些名⾔。
我眼中的孔子我眼中的孔子(一)你可曾听说过一个人,他愿意将一生都耗在宣扬一项没有一个君王认可的学说之上;你可曾听说过一个人,他的学问可以经受2500年的历史洗涤,非但没有消沉而日渐弥新,这个人就是我可亲可敬的孔圣人。
人们都说时间会淡化一切,但孔子的学说却可以突破时间的捆锁而独立存在,我想其中必有其“永恒”的东西存在,这永恒归其原因有孔子的智慧,亦有孔子永不言弃的精神。
说到孔子的智慧,我想首先是他学识上的渊博,面对他高深的学问,颜渊曾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试想,这是怎样的一种学问能让这位孔子最欣赏,最器重的学生发出如此深刻的感叹。
当然,孔子作为一位老师,他的智慧也体现在他的教育之中,“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原来2500年前的孔子早已指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纵然孔子是诲人不倦的,但这一份“不倦”却是建立在一个学生对学问痴心向往却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诚然,细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他自身就不想学,那么硬逼着他又能有什么大的效果呢?都说言教重于身教,孔子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在观看《孔子》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们都能注意到一个细节:每次孔子面见君上,他都要在殿外行一个大礼,这时一旁的太监就会告诉他那是周礼,现在不需要了,但孔子照做不误……就是这样一位极力推行周礼的“固执”的老师教育出了一批批懂礼知礼守礼的学生。
转眼半个学期也就过去了,《论语》选读也就要学完了,但在我脑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别的,是孔子那一股“倔脾气”“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有多难啊,人们常说“三人成虎”,三个人说街上有虎,就会有人相信真有老虎,这是多么荒谬的言论,但你试推想一下,当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极力推讲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无人认同,他难道不会怀疑自己的学说吗,他难道不会陷入到矛盾与挣扎之中吗,然而我们会敬佩他精神的顽强,却有否体会他在挣扎中的痛楚呢,也许在2500年前的无数夜晚中,孔子也在仰望星空,质问苍穹,也许是上天指引了他,让他不断的坚持了下来,纵然是“道之不行,已知之矣”……“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多么美,多么惬意的画面,然而观其孔子一生,至死也未曾感受到过“三月之风”,就孔子自身而言,我想他应该是再悲哀不过了,在死前,孔子曾歌曰:‘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
我心目中孔子的形象
孔子的豁达
孔子出身贫贱,身份卑微,算是社会的最底层。
《史记》记载:鲁国的季氏举办宴会,孔子与一些士人前去参加,被一个叫阳虎的人大骂“季氏款待士人,你没有资格来”,于是“孔子由是退”。
“孔子由是退”这一句话很妙,孔子当时年少气盛,受此污辱,却并未争辩、气恼,只是默然退出。
少年孔子已经初露大度从容的儒家风范。
孔子后来立志恢复周礼,规范人们的沦理道德行为准则,但四处碰壁,甚至几处险境,但都能达观地对待。
孔子在郑国和弟子们失散了。
子贡去找孔子,这时有个郑国人对子贡说:“东门那里站着一个人,一副疲惫倒霉的样子,真像个丧家之犬。
”子贡把这些话告诉孔子,孔子乐了,说:“嘿嘿,说得真对啊,我就像个丧家之犬啊。
”
孔子的幽默
孔子是个充满幽默细胞的人,他的一言一行常常不自觉地流露出幽默达观的风范。
孔子周游列国时,由于误会,曾被匡人围攻追打,五天后孔子才和颜回重逢,可谓生离死别,孔子一见到他就惊喜地说,“哎呀,我还以为你死了呢”,颜回也回敬说,“老师还活着,我怎么敢死呢”。
孔子曾经说“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其实这句话并没有对女性的恶意的歧视,只是孔子与弟子之间的戏谑之言,我们不知道孔子受了什么刺激发此感概,但是“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确实惟妙惟肖地概括了女子部分的心理特征,让人哭笑不得。
《史记》上还记载了孔子的一件让人忍俊不禁的事。
阳货当时是位权臣,孔子看不惯他。
但阳货去见孔子并给孔子送了礼。
孔子虽然讨厌他,却认为“来而不住非礼也”,于是他想出一个万全之策,决定在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拜访他,这样既避免了和阳货见面,又做到了有礼。
谁知道,孔子很倒霉地就在路上碰见了阳货。
阳货于是居高
临下地批叛了孔子的学说,孔子也乐呵呵地敷衍附合,并未争辩,懒得对牛弹琴。
孔子大度友善的形象跃然纸上。
他在论语第一篇里就说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们不了解我我不生气,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有谁能真正做到?你的苦心没有人了解,你的满腹经纶没有人看到,你能做到不愠吗?
孔子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老庄是无为而无不为,孔子却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孔子一生都在为了实现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而奋争,在天下无道、礼崩乐坏的社会里,他四处飘游,向人们宣扬“仁义”、“爱人”、“以德治国”,他明知不可行,却拚却一生的心血,飞蛾扑火,直落得贫老落魄,仍痴心不改,其精诚之至,足以让逃避现实、独善其身、浑浑噩噩的人汗颜。
孔子和子路曾在路上迷路,向两位种田的人打听,得知是孔子后,其中一位耕者说道,“天下的坏东西像滔滔洪水一样多,你管得过来吗?还不如像我们一样过隐世的生活。
”孔子失望又绝决地说道:“正
因为天下无道,我才出来,如果天下太平了,我也会过隐世的生活。
”
孔子不愧为万世知识分子“敢为天下先”的楷模,这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强烈的责任感让人唏嘘不已。
倔强的孔子也有多次绝望的时候,他曾愤闷悲哀地感叹:“我的主张行不通了,我将乘桴浮于海了!”“我衰老得多么厉害啊!好久好久没有梦到周公了。
”“凤凰不来了,黄河也没有图出现,我这一生也快完了吧!”
我们仿佛可以听到一个理想主义者无奈的呐喊。
孔子的随性自然
孔子曾坦言自己喜欢富贵的生活,但是要以平常心对待,不能强求,更不能通过不义的手段来达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而即使是清贫的生活,孔子也会乐在其中,生活得有滋有味,“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还说可以通过任何正当的途径追求富贵的生活,他甚至愿意去做赶马车的营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
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孔子在齐国闻《韶》乐,一下子痴然入迷,浑然忘我,身心处于一种最宁静最舒适的境界,竟达到“三月不知肉味”的程度,其纯真的赤子之心可见一斑。
这也是孔子一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写照。
敢爱敢恨的孔子平日的孔子平易近人,随和达观,知错就改,但孔子也是敢爱敢恨的人,也有气极败坏的时候。
因为他说过“唯仁者能爱人,能恶人。
”这句话闪着多少人性的光辉啊,因为只有仁者才不惧怕恶的方面,才敢能向恶的一方挑战。
他曾大骂兴起陪葬风俗的人会断子绝孙,对白天屡次睡觉的弟子也恨铁不成钢地骂道:“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
”
而孔子心爱的学生颜回死了,孔子大恸,哭得肝肠寸断,“天丧予!天丧予!”
有一次孔子家的马厩失火,孔子慌急地问有没有伤人,而不过问马伤了没有。
孔子是个充满人情味的人。
这就是孔子,穿越几千年的时光河流,我们可以看到他一生的风尘仆仆,出身卑贱,尔后自强不息,背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鸿志,学而不厌;开中国私学教育之先河,诲人不倦;为了万民苍生的福祉,向各统治者宣扬“仁义”、“礼乐”、“德治教化”;整理编纂六经文献……他就这样不停地走啊走,给我们留下了万世的文化,也造就了泱泱中华“文明礼仪之邦”的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