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一轮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754.50 KB
- 文档页数:18
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 对山西省来说,是输煤好还是输电好?(价格、运输成本、耗水量、环境污染)(三)山西能源的综合利用措施1.改变以煤炭工业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向产业多元结构发展。
2.延长产业链,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程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3.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四)山西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提高煤炭的利用技术——洁净煤技术、综合利用技术、废物利用技术、煤脱硫技术2.调整产业结构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3.治理工业“三废”4.开展复垦、绿化造林例题与练习:(2008年上海卷)能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风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完成1-3题1.下列与风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 B.风能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C.撒哈拉沙漠是风能开发最好的地区 D.风能发电投入少,效益好2.我国内蒙古高原和东部沿海都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两地利用风能最佳季节分别是: A.秋季、春季 B.冬季、夏季 C.冬季、春季 D.夏季、秋季3.塔里木盆地内部是我国风能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距海遥远,深居大陆的腹地 B.岩石裸露,下垫面摩擦力大c.盆地地形,周围有高山阻挡D.海拔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小4.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演变示意图中,各种能源1994年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百分比是A.煤炭,约为70%B.水能,约为45%C.石油,约为41%D.天然气,约为30%5.读山西省(1980~2000年)工业投资结构示意图,据图判定正确的是A.原煤生产是山西省的主导产业B.煤炭工业的投资比重已接近电力投资比重C.山西省输出产品主要有煤炭、火电、钢材和铝制品D.山西省生产结构应以二次能源为主6.对于山西省煤炭开采的综合利用,描述正确的是A.继续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其余产业起辅助作用B.提高煤炭利用技术,减少三废危害,促进环境保护C.扩大煤炭开采量,输出大量煤炭原材料D.大量对煤炭工业投资,减少对农业、轻工业和旅游业的投入下图为表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据此判断7—8题。
第1讲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考点一山西煤炭资源开发评价1. 能源概述(1)概念:能源资源是指为人类提供能量的天然物质,是一种综合的自然资源。
能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国民经济中优先发展的行业。
(2)能源分类①可再生能源:包括________、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
②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是________、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2. 山西能源资源开发条件3. 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1)煤炭外运能力不足:煤炭运输量大;地理位置比较封闭,不利于晋煤外运。
(2)水资源短缺:降水量相对较少;人口增加,生活用水、工农业耗水量日益增加。
命题角度区域能源资源开发[经典例题](2016·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
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
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 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
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
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思维建模]1. 文字信息获取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________能源。
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
为保障电网的________,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________。
2. 图像信息获取瓜州地理位置、年大风日数和图例等信息。
3. 推理分析4. 知识调用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生态环境问题和能源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是教材中“山西能源基地建设(人教必修三)”相关知识的拓展和迁移。
[小试牛刀](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归纳]1. 针对性归纳:能源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分析方法(1)资源条件评价:可从储量大小、分布范围大小、种类多少、质量高低等方面评价。
2012届全国高考地理模拟新题筛选专题17-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单元验收试题10)】26.(10分)经过近5个月的谈判,中俄双方终于在“贷款换石油”的合同细节上达成一致。
2009年2月17日下午,中俄签下250亿美元石油贷款协议。
中国将向俄罗斯提供250亿美元贷款;作为交换,俄罗斯则在20年的期限中,向中国出口3亿吨原油。
读图回答问题。
(2)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工程在管道建设中的不利因素有哪些?(3分)(3)俄罗斯国内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河运不占主要地位,分析其原因?(4分)【答案】(2)管道穿越原始森林,交通不便,运输难度大;纬度位置高,冻土广布,建设难度大;线路长管理难度大(任答三点给3分)(3)俄罗斯领土东西绵长,工业重心在欧洲部分,而矿产、能源等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亚洲部分,国内运输主要货运流向为东西向。
河流虽多,但结冰期长,且多为南北流向,与东西货运流向不一致(3分)(新疆乌鲁木齐八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29.近十年来,我国钢铁企业迅猛发展。
近年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原材料价格的变动,诸多钢铁企业,相继出现减产、限产、甚至停产,处于微利或亏损经营中。
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比较并说出攀钢比宝钢发展钢铁生产的主要优势。
(3分)(2)从区位因素变化的角度分析,导致攀钢和宝钢减产、限产的主要原因。
(3分)(3)从地理的角度分析,两家企业如何合作分工才能更好地提高国际竞争力?(4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德国鲁尔区相继遇到了产品滞销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总体规划。
据此并结合右图,判断12~15题。
12.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表示:A.第一、第二、第三产业B.第三、第二、第一产业C.第二、第三、第一产业D.第三、第一、第二产业13.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其形成的物质基础是A.丰富的铁矿资源 B.丰富的煤炭资源C.广阔的消费市场 D.便捷的水陆交通14.“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的出现,主要原因不是A.能源消费从“煤炭时代”进入了“石油时代”,世界对煤炭的需求量明显下降B.煤炭开挖深度的增加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鲁尔区所产煤的价格在市场竞争中乏力C.钢铁出现了世界性的供过于求的状况,鲁尔区的钢铁工业受到各国钢铁产品低价格的冲击D.鲁尔区铁矿资源主要来自法国西南部,运输成本不断提高15.20世纪70年代以后,鲁尔区在实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A.旅游、商业、金融和保险业等“无烟经济”受到重视,经济地位不断提高B.很多工厂变为农田,农业的地位不断提高C.煤炭和钢铁企业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以增强对外竞争力D.开发本国铁矿资源,减少进口铁矿石数量15.A 鲁尔区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方面通过合并、统一管理等,对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进行改造,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通过这样的调整,使本区经济结构多样化。
第2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考点呈现体系构建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考向解读以区域图为载体,结合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等热点实事考查某地区资源的开发条件、存在问题及整治的措施必备知识自主诊断1.鲁尔区发展的背景(1)区位优势。
①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欧洲的。
②水陆交通便利:河纵贯本区南北,铁路、公路密布。
③矿产资源丰富:资源丰富,离区近。
(2)产业结构。
①工业部门:、电力、、化工、机械制造、建材等。
②工业地位:德国乃至世界重要的基地、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2.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传统产业的衰落。
①表现:、工业走向衰落;工人失业问题严重。
②原因:a.能源地位下降;b.资源枯竭;c.技术发展,产业从业人员减少。
(2)生态环境恶化。
①原因:以为主的能源结构,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②表现:煤渣、矿渣占用大量;大气污染、污染、热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3.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存在问题主要策略具体措施传统产业的衰落改造产业,大力扶持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化对、等传统工业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改善投资环境,鼓励产业迁入重视旅游业、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等产业的发展生态环境恶化治理环境,加强环境,营造空间整治河流控制大气污染加强环境管理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4.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评价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可从基础好(资源和开采条件)、拉动强(区位和市场条件)、有保证(交通条件)三大方面(五小方面)分析,具体如下。
5.能源的综合利用能源综合利用的核心是围绕主体能源,调整相关产业结构,延长生产链,提高能源的综合价值和综合利用程度,实现由单一产业结构向多元结构的升级。
山西煤炭的综合利用如下。
6.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山西省在煤炭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既有环境污染,也有生态破坏。
山西为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煤炭能源基地建设中采取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夯基固本练专题:区域可持续发展1.厚田沙漠东临赣江,冬、春季裸露的赣江河床是其主要沙源地。
区内沙岭纵横,沙山广布,沙粒起动风速(使沙粒开始运动的临界风速)达8米/秒,远超西北地区的4.5米/秒。
左图为厚田沙漠位置图,右图为厚田沙漠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西北地区沙漠相比,厚田沙漠沙粒起动风速大的主要原因是()A.沙粒粒径小B.地形平坦开阔C.风力较强劲D.沙粒湿度大(2)厚田沙漠冬、春季的主导风向是()A.西北风B.东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2.森林生态农业是指模仿多层次的森林生态系统因地制宜种植农作物的新型农业。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从生产过程和提供产品角度看,森林生态农业接近()A.精准农业B.处方农业C.有机农业D.节水农业(2)推行森林生态农业可以()①充分利用光热资源②提高抗灾能力③促进农业机械化④防止作物病虫害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的美誉,是我国重要的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生产基地。
黄石市是矿产资源大市,但不是一个矿业强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石市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说明地质史上这里()A.植物茂盛,森林遍布B.海城辽阔,浮游生物繁盛C.地壳下降,泥沙沉积D.地壳较薄,岩浆活动频繁(2)黄石市是矿产资源大市,但不是一个矿业强市。
表现在()A.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影响开采与加工B.国家500强企业少,未形成规模生产C.矿产品技术含量低,初级产品居多D.缺少专用运输线,大量矿产品滞销4.读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乌江流域()A.地势东北高、西南低B.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C.有遵义、荔波等旅游景点D.煤、铝土等矿产资源丰富(2)乌江流域开发建设内容有()①大面积种植水稻②梯级开发水能资源③发展电力—炼铝—铝加工产业链④在景区内大规模建设宾馆等服务设施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我国东北平原土壤肥沃,南方地区土壤相对贫瘠。
高三一轮系列专题复习之----专题复习4 资源、能源开发本专题主要内容:必修3 “能源基地建设” “流域综合开发”考纲考点:1.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一、能源资源的分类1. 按属性:可再生能源;非可再生能源按应用技术:常规能源;新能源 按环境影响:清洁能源;非清洁能源2. 资源、能源开发条件的评价1) 资源条件:资源种类、储量、品质;分布状况等等。
2) 开采或开发建设条件:矿产埋藏的深度、厚度及地质条件;风能、太阳能、水能等电站建设条件--地形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占地移民搬迁情况;当地经济技术条件等等。
3) 市场条件:与主要消费区的距离,消费区的社会经济状况。
4) 区位及交通条件:资源能源开发区的经济区位及交通条件例:试评价四川西部水能开发的地理条件3. 山西(煤炭)能源基地建设 扩大煤炭开采量能源 分类⏹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铁路为主,公路为辅。
⏹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输“煤” 输“电”;输“煤” 输“焦” ⏹ 加强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电 铝焦 化铁 钢4. 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保护与治理矿区加强生态建设力度--土地复垦、植树种草、隔离防护(防洪、防风沙等)工程、建设高效农业基地等等。
治理工业“三废”。
调整产业结构,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重化工业深加工、高附加;降低重化工业比重;大力发展农业、轻工业、高新工业及旅游等第三产业。
二、流域的综合开发1.流域的相关概念及基本特点(1)干流、支流(分级)、分水岭、流域等相关概念(2)基本特点:河流+陆域的特殊区域,具有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3)河流特征:✧ 河流水文特征--即河水特征。
包括:流量(水量、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及季节变化;结冰期及凌汛;含沙量;流速等等。
(湖泊盐度) 主要受气候影响。
✧ 河流水系特征--即河道特征。
包含:流向;流程;支流湖泊;流域面积;河道河床形态(曲直、宽窄、深浅等);水系形态;落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