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27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围绕“德国鲁尔区”这一主题收集、处理、运用地图和数据资料,分析德国鲁尔区发展的条件;在合作学习中讨论得出治理德国鲁尔区的措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人类必须因地制宜、按照自然规律设计人类活动,以及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学情分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高二学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已经发展了假设——演绎思维、抽象思维、系统思维能力。
学生已经学会了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的基本方法。
存在问题的问题是学生对初中德国地理知识没有熟练掌握;学生读图、分析地图的能力较差;一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
【教学重点、难点】资源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探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关于东北过去和现在的经济发展数据,对比产生强烈反差。
设问:振兴东北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哪些措施是最有效的?我国历史上或其他国家有经验可供我们借鉴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一、鲁尔区概况读图获取信息,主要了解鲁尔区的基本状况:地理位置,地形、气候。
二、鲁尔区的兴起1、发展初期的区位优势分析(活动一)区位分析:提供鲁尔区河流、交通、能源、矿产等图片学生分析得出鲁尔区工业发展优势条件:丰富的水源、便利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产区近、丰富的劳动力等2、辉煌时期的工业部门(活动二)在鲁尔区优势区位条件的基础上,发展了哪些工业部门?引导学生完善如下框图。
思考:鲁尔区的开发给我们什么启示?在以上小结的基础上,由学生思考得出资源型地区在开发初期应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地区在开发初期,应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发展工业同时应注意环境保护。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鲁尔区为例课标要求:能结合某区域的实际,探讨该地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材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必修III模块的核心内容,而此节的教学内容是其中的典型范例之一。
本节课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析了区域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本节设计的知识较广,与该模块内部、其他模块甚至其他学段的知识有较多的联系。
1.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史与该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地理环境相联系的。
所以本节的教学是立足于区域地理基础知识,是对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的应用于提升。
2.鲁尔区是一个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在分析鲁尔区的煤炭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时,要使学生明确该区域煤炭资源的特征。
这就与必修I中自然资源一节的知识有联系。
3.在必修II模块中,学生一节学习了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本节的学习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传统工业区的典型案例,也是为学生巩固和应用已经学习的知识提供一次很好的机会。
4.区域在发展过程中一般要经历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及高效发展阶段,二本节分析了德国鲁尔区的繁荣、衰退和新发展,正是对区域发展阶段的一个印证。
这样就与此本教材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紧密相连。
5.本节内容在教学中必然涉及人地关系,所以本节的教学可以看做是对必修II最后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大洲的回顾,又可以与选修模块《环境保护》相互联系。
教学方法:采用案列教学法进行“煤炭与鲁尔区的繁荣和衰落”的教学,通过对鲁尔区的区位条件、煤炭资源的结构、交通状况的分析,了解煤炭资源对鲁尔区兴起的重要作用。
联系科技、能源、工业发展史、理解鲁尔区衰落的圆形。
采用诱导启发探索学习的方式进行“鲁尔区新发展”的教学,理解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学习方法:启发诱导式教学法、讨论法。
学情分析:学生一节具备一定的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基本账务区域发展条件。
可能部分学生读图、分析地图、探究能力较差。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鲁尔区兴趣的主要区位条件。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鲁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二节的《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下面我将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特色等方面说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说教材1、本章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必修三的内容落脚点在于区域开发与治理,因为资源的减少而出现经济衰退的区域在我国有很多,所以如何振兴老工业基地是我国以后经济建设当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德国鲁尔区的治理是世界上成功的典型案例,所以本课选择鲁尔区做案例,有利于学生理解国家振兴东北的政策和措施。
2、编者意图:通过案例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能够培养学生的案例迁移的能力。
3、教材特点:具有以下特征:(1)材料的独特性,案例教学中的案例都是来源于实际生活的第一手材料;(2)知识的建构性,案例教学中学生获取的知识来源于真实的事件,便于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实现自身新知识体系的建构;(3)能力的迁移性,案例教学中,学生要从典型事例的个别特点推出同类事物的普遍特征,再由普遍特征上升到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实现知识的迁移;(4)思维的启发性,案例可以启发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去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
4、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教学难点:学会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5、课时安排:1课时二、说学情1、已有知识储备:在必修二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的基本方法和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些知识都离不开具体的实例,而本节课刚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巩固和应用已学知识的很好机会。
2、兴趣和动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目前国家采取的一项重大建设措施,所以是我们讨论的重要话题之一。
因此通过一组关于东北矿产资源分布图的比较,激发学生探究和思考如何振兴老工业基地使其可持续发展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