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务科督导检查记录表(临床检验)

医务科督导检查记录表(临床检验)

医务科督导检查记录表(临床检验)
医务科督导检查记录表(临床检验)

医务科督导检查记录表

医务科督导检查记录表

医务科督导检查记录表

医务科督导检查记录表

医务科督导检查记录表

1.检验科危险因素

检验的标本具有传染性: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标本中含有不同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均具有传染性。

工作环境污染:每天频繁的接触大量标本及患者,特别是患有呼吸道疾病,肝炎、结核病等传染病,患者通过咳嗽、打喷嚏等会引起环境空气污染。标本处理不挡,如外溢、标本离心操作时形成的气溶胶等造成的空气、物表、地面污染。

2.消毒隔离、无菌操作不严。

3.工作人员防护不到位。

4.物体表面及检验仪器污染。

5.医疗废物处理不当:医疗废物未按分类收集,如采血针、吸管、针头等损伤性废物未用利器盒收集,与感染性混装,患者用后的棉签随地乱扔现象,直接造成环境污染。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的。检验后废弃的标本,血、尿细菌标本,培养基、细菌鉴字条,药敏条;自动分析仪的废物是重要的传染源,若处理不当,易引起医院交叉感染。

整改措施

1、健全组织,加强管理: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配备专职人员,建立健全全院感染管理三级监控网络,完善管理制度,检验科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科主任负责,抓好医院感染管理落实工作。每日随查,每周定期检查,感染办抽查、督导,并定期考核落实工作。

2、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科室每月组织全科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提高认识,掌握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法规、制度、职责及工作流程,感染办定期培训,现场示教卫生洗手,个人防护用品的穿戴顺序,对新上岗人员要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岗前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使每位工作人员把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工作落实于日常工作中。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达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样必须达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皮肤消毒范围为5cm×5cm,消毒时,以穿刺点为中心,用碘伏由内向外旋转涂抹共2次,1个棉球只涂抹1次,检验报告单填写后经电子微波消毒后发放,避免交叉感染发生。

4、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加强自身防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必须衣帽穿戴整齐,操作时戴口罩、一次性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严格洗手和手消毒,洗手按卫生洗手七步法,手消毒用速干手消毒液搓擦消毒,需用皂液流动水洗净。水龙头最好选用非手动开关。

5、保持环境、物品清洁:每日坚持常规消毒,每周彻底清洁消毒1次。室内空气,物体表面用紫外线灯管照射消毒每日2次,每次1小时,操作台面、采血台、检验接收窗台、门把手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擦试每日2次。遇污染时随时消毒,如标本外溢,器皿破裂时,应立即用含氯消毒液洒于污染物表面,作用30分钟后再擦拖,然后将擦布或拖把浸于上述消毒液之内60分钟,冲洗悬挂晾干备用。

6、对各种污染的仪器消毒:对直接或间接触检验标本的器材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应进行消毒处理。显微镜、离心机、酶标仪、血细胞计数仪、生化分析仪、血气分析仪、冰箱、培养箱等局部轻度污染,可用2%碱性或中性戊二醛溶化擦拭,污染严重时,可用环氧乙烷消毒

7、医疗废物的管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实施分类收集,专人运送,登记,按规定的时间、路线、运送,焚烧处理。对废弃的标本,如:尿、胸水等液体标本按1∶100,即1ml标本加入100ml含氯消毒液,搅

拌后作用2小时入厕;各种实验室细菌标本培养基等,应高压灭菌后,装入黄色袋内专人运送焚烧处理,记录齐全。

整改时效:立即整改□限期整改□择期整改□

科室负责人:检查者:

医务科督导检查记录表

医务科督导检查记录表

整改措施

1、以后增强员工优质服务培训,推行文明用语热情服务,加强医患沟通及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

2、认真吸取教训,积极配合医院监督职能部门调查,积极整改。

3、明确科室负责人的责任,提高科主任的综合素质及管理能力,否则应做好引咎辞职的准备。

4、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核查制度,落实医院的有关规定,规范工作行为。

整改时效:立即整改□限期整改□择期整改□

科室负责人:检查者:

医务科督导检查记录表

医务科督导检查记录表

医务科督导检查记录表

医务科检查督导项目表

第二人民医院 医务科质量督查项目表 医疗质量及医疗技术管理: 1、核心制度; 2、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检查 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与临床诊疗指南 4、岗位职责 5、三基培训及考核 6、医疗不良事件报告 7、患者安全目标(查对制度、身份识别,特殊情况下的有效沟通,手术安全核查,手 卫生,特殊药品管理,临床“危急值”,患者跌倒及坠床,压疮,医疗不良事件,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8、违法违规开展医疗技术服务 9、新技术、新项目追踪 10、手术、介入、麻醉等“分级管理”“准入制度”及高风险技术操作管理 住院管理 11、病情评估 12、有创操作知情告知、根据结果调整治疗(病历记录) 13、大型设备阳性率分析 14、抗菌药物的规范性使用 15、诊疗方案适宜性(医嘱、处方)、是否有上级医师审核 16、会诊制度 17、出院指导及随访 18、科室质量与安全小组开展工作情况(外科手术质量评价工作为重点) 19、病历书写、运行病历、科室病历质控 20、住院超30天患者管理 手术管理 21、手术医师分级授权管理 22、手术全过程病历书写(术前评估、术前讨论、术前小结、手术知情同意、重大 手术审批、手术记录、术后首次病程记录、手术并发症的风险评估及措施) 23、急诊手术管理措施(及时与安全) 24、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 25、手术离体组织病检 26、“非计划再次手术”监控 麻醉管理 27、麻醉前评估、术前讨论、知情同意书 28、变更麻醉 29、麻醉全过程记录、手术安全核查 30、麻醉意外 31、麻醉效果自评(科室) 32、全麻复苏、监护及处理 33、术后镇痛 34、术中用血 检验管理 35、检验项目报告及时性、临床对急诊检验满意度 36、仪器、试剂(仪器使用、保养、维修,试剂有效期) 37、新项目开展追踪

最新医务科督导检查表(内科)整理

医务科督导检查表 科室临床科室(内科)日期 督导人员科主任签字 督导检查内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医疗质量控制落实各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重点是核心制度的情 况,医务人员对核心制度掌握情况 按照医院现行临床诊疗指南、疾病诊疗技术常规,规范诊疗行为 科室有本科室指南、规范,定期更新相关指南、规范 科室对医务人员进行指南、规范的培训学习情况 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管理的执行情况的检查 严格执行疑难危重病人讨论制度、死亡讨论制度 医嘱制度的执行情况及口头医嘱执行情况合格率的 检查情况 对二、三类医疗技术以及新技术、新项目的实施管理,是否存在未经批准开展的情况。

医疗质量控制严格按照抗菌药物权限分级管理用药 执行留观、入院、出院、转科、转院制度,并有相应 的服务流程等情况检查 加强患者转科、转诊交接,及时完成患者病历,为患 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宜的临床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分析在病例中。 建立首诊负责制,首诊医师对接诊病人的检查、诊断、诊断治疗情况或转诊交接到位:危重病员实行陪送。 三级医师负责制度、查房制度的落实情况 医师值班与交接班制度执行情况 院内会诊时会诊医师资质、时限、会诊记录的规范性,及会诊意见的落实。 根据临床诊断、病情评估的结果制订治疗计划或方 案。 住院患者有适宜的诊疗计划,由高级职称医师负责评 价与核准 对疑难危重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多学科综合治 疗,制定最佳的住院诊疗计划、方案

输血管理:输血四单的填写、输血前的检查、输血前 的适应症掌握,病程中记载输血原因及输血后评价 对住院时间超过30 天的患者的管理,病情讨论及时完善,科室对超过30 天的患者进行登记。 对患者的出院指导与随访记录的检查情况 患者出院小结内容记录完整,与住院病历记录一致 住院病历记录及时性、完整性、前后内容保持一致性。 医患沟通告知有患者合法权益保护制度、医患沟通制度、医患知情同意告知制度 患者合法权益保护制度、医患沟通制度、医患知情同意告知制度的落实情况。医患告知情况:医疗风险、 病情现状及演变、治疗方式、特殊治疗及处置、特殊 检查、药品的应用、提供多种诊疗方案及愈后情况。 对麻醉、高危诊疗操作、特殊诊疗或输血、贵重药品、耗材等履行书面知情同意。 保护患者隐私权,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情况。 患者身份识别方式与查对制度执行情况 医对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处置预案的知晓及执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