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功夫茶行茶法
- 格式:docx
- 大小:13.13 KB
- 文档页数:3
潮汕功夫茶的冲泡流程介绍潮汕功夫茶是一种传统的中国茶品,以其独特的冲泡技巧和口感而闻名于世。
潮汕地区的功夫茶非常讲究冲泡流程和技巧,以保留茶叶的原始风味和香气。
本文将介绍潮汕功夫茶的冲泡流程,让您能够在家中轻松享受正宗的潮汕功夫茶。
所需材料•潮汕功夫茶:可以选择红茶、乌龙茶或普洱茶等。
•温水:建议使用85°C~95°C的温水。
•茶具:推荐使用紫砂壶或玻璃茶具。
•其他工具:茶杯、茶盘、茶漏等。
冲泡流程1.准备茶具:将茶壶、茶杯、茶盘等茶具清洗干净,并预热茶壶和茶杯,用开水冲洗一遍。
2.称茶叶:根据个人口味和茶壶容量,称取适量的潮汕功夫茶。
一般推荐每100ml水使用5~8克的茶叶。
3.温水冲洗茶叶:将温水倒入茶杯中,然后将茶叶放入茶杯中,用温水冲洗茶叶。
这一步主要是为了唤醒茶叶的香气和去除茶叶表面的灰尘。
4.第一泡:将茶叶倒入茶壶中,注入适量的温水,然后盖上茶壶盖,保持茶壶内的温度和湿度。
第一泡的时间一般为10秒钟左右,然后将茶水倒入茶海中。
5.第二泡:继续倒入适量的温水,然后等待一段时间,一般为10~15秒。
然后慢慢地倒入茶杯中。
第二泡的时间可以稍微长一些,以便让茶叶充分展开,释放更多的香气。
6.第三泡及后续泡:每一泡的时间间隔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来调整,一般建议茶水的浓度由淡到浓,茶叶的浸泡时间由短到长。
建议最多冲泡5~6泡,以保证茶叶味道的稳定。
7.倒茶技巧:在倒茶的过程中,要尽量保持茶杯和茶壶的距离。
通过高差的方式倒茶,可以使茶水的气味更加清新,口感更加顺滑。
8.品尝茶水:品尝潮汕功夫茶时,可以用鼻子先闻一下茶香,然后用舌头轻轻尝一下茶汤的甘甜和滑爽程度。
慢慢品尝,感受茶叶的变化和口感。
注意事项1.温度控制:潮汕功夫茶的冲泡温度一般为85°C~95°C,过高的温度会烫伤茶叶,导致茶汤的苦涩味增加,过低的温度则会影响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2.时间控制:每一泡茶的时间应根据茶叶的种类和个人口味来决定,一般茶叶越嫩,时间越短。
潮汕泡茶口诀每次饭后,客人来访或朋友聚会,广东潮汕人都是以一壶茶来衬托。
喝功夫茶是广东潮汕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
说到功夫茶的顺口溜配方,其实有八步、十八步、二十一步的方法。
下面茶客网详细讲解潮汕功夫茶的配方。
一、功夫茶八步法口诀1、治器——冲茶前的准备工作,从起火到烧开水,冲烫茶具;2、纳茶——将茶叶分粗细后,分别把茶叶装入茶壶,粗者置于底、中者置于中、细者置于上,茶叶不可装得太满,仅七八成即可;3、候茶——讲究煮水,以“蟹眼水”为度,如苏东坡所说,“蟹眼已过鱼眼生”,初沸的水冲茶最好;4、冲点——讲究“高冲”、开水从茶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以防“冲破茶胆”,茶叶冲散,茶沫溢出,可能把茶冲坏;5、刮沫——冲茶时溢出的白色茶沫,先用茶壶盖刮去,然后把茶壶盖好;6、淋罐——茶壶盖好后,即用开水冲淋壶盖,既可冲去溢出的茶沫,又可在壶外加热;7、烫杯——在筛茶前,先烫杯,一可消毒,二可使茶杯升温,茶不易凉,也能使茶生香;8、筛茶——讲究“低筛”,这是潮州工夫茶的特有筛茶方法,把茶壶嘴贴近已整齐摆放好的茶杯,然后如“关公巡城”般地连续不断地把茶均匀地筛洒在各个杯中,不能一次注满一杯,以示“一视同仁”,但一壶茶却必须循环筛酒以至于尽,即所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二、功夫茶旧十八步法口诀1、鉴赏香茗——用茶则从茶藏中取出一壶量的茶叶,置于赏茶盘中,鉴赏。
2、孟臣淋霖——沸水浇壶身,目的在于为壶体加温,即所谓“温壶”。
3、乌龙入宫——将茶叶用茶匙拨入茶壶,装茶的顺序是先细再粗后梗。
4、悬壶高冲——向孟臣罐中注水,水满壶口为止。
5、春风拂面——用壶盖刮去壶口的泡沫。
6、重洗仙颜——迅速例出壶中之水,是为洗茶,目的洗去茶叶表面的浮尘。
7、若琛出浴——用第一泡茶水烫杯,又谓温杯,转动杯身,如同飞轮旋转,又似飞花观舞。
8、玉液回壶——用高冲法再次向壶里注满沸水。
9、游山玩水——执壶沿茶船运转一圈,滴净壶底水滴,以免水滴落入杯中。
冲泡功夫茶的基本步骤冲泡功夫茶的基本步骤泡一壶好茶,要有好茶、好器、还要有好的泡茶技术。
功夫茶分福建、潮州、台湾三个派系,福建喝铁观音比较多,潮州喝单枞茶比较多,台湾则喝冻顶乌龙比较多。
但是从冲泡方法上来说,三者是共通共融的。
下面就来和店铺一起看看冲泡功夫茶的基本步骤吧。
冲泡功夫茶的基本步骤1、纳茶纳茶也叫请龙入瓮。
稍碎的茶在下面,完整的茶在上面。
这样保证不会冲出很多茶末来。
一杯茶里面有太多末是不礼貌的。
茶只及罐的一半就行。
因为铁观音遇水会膨胀。
2、冲茶冲茶的用水要注意温度。
古时的标准是:沸水从碳炉上端起,走7步远的'时间的温度是最适合的。
“高冲低洒”,把水沿着罐沿冲入,最忌冲罐心。
把盖拿起,把罐口的茶沫刮去,盖好。
3、淋罐淋罐的作用:一是使热气内外夹攻,逼使茶香迅速挥发,追加热气;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份全干,即是茶熟;三是冲去壶外茶沫。
4、烫杯潮州功夫茶泡法中有句土语说是“烧盅热罐”。
功夫茶泡法的特点就是要“热”。
喝功夫茶最最艺术的就是烫杯。
潮汕有些老者可以同时两手洗两个杯,动作迅速,声调铿锵,姿态美妙。
这时,茶壶的外面的水份也刚刚好被蒸发完了,就可以开始洒茶了,也叫分茶。
5、洒茶洒茶要“低,快,匀,尽”。
“低洒”,保证香味,少沫。
“快”,保证香味和热气。
“匀”,拿罐在四个杯上轮动,把茶洒进去,叫“关公巡城”,保证茶色均匀。
功夫茶泡法的高手泡出来的四杯茶,茶色、香、味一样。
“尽”,拿罐在四个杯上轮动,还要边用力点,叫“韩信点兵”。
用力把罐里剩的茶汤点进各个茶杯。
别小看这个哦。
最后点的都是茶的精华,为每杯增色增味。
而剩下的精华点不尽,在下一轮冲出来就糟蹋了茶的香色了,味道会变苦。
6、喝茶功夫茶的泡法的喝茶讲究谦让。
会说一句:“请”。
端起茶杯,所有的手指要向着自己,不可以向着冲茶人,是不礼貌的。
拿起茶杯先闻闻茶香,分三小口饮尽,细细品味,等待茶在口里回甘,一个很耐人寻味的过程。
功夫茶的泡法就讲到这啦!你对“功夫茶的泡法”有所了解了吗?从《本草纲目》到现代科学均证明其奇特功效,对水具有保鲜、矿化、消毒等作用,并具有防癌,抗衰老,防止高血压和动脉硬化、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增强免疫力,补充微量元素等神奇功效。
潮州功夫茶流程
潮州功夫茶是广东省潮州市的一种传统饮品,它的制作流程非常讲究。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潮州功夫茶的制作过程吧。
1. 筛茶叶:将茶叶放在密封的茶缸里,轻轻晃动一下,以去除杂质和尘土。
然后用小铁筛筛出茶叶,将茶叶放在陶壶中备用。
2. 洗茶器:取一个小茶壶,加入适量的热水,用来洗茶器。
将洗好的茶器放在茶盘上备用。
3. 泡茶:将陶壶沿着茶器倾斜,将茶叶放进茶器里,加入适量的热水,待茶叶舒展开来,再将茶器倒满水,待泡2-3分钟,直到茶汤变得浓郁。
4. 盖盖:用盖盖将茶器盖上,让茶汤在茶器里继续浸泡,以达到深度浸泡的效果。
5. 冲泡:将茶壶倒满水,再轻轻地倒入茶器里,使茶汤变得更加浓郁。
冲泡的时间要掌握好,过长会使茶汤苦涩,过短则茶汤会较为清淡。
6. 福禄寿:做出好茶后,要用三个茶杯分别倒出茶汤,称为“福禄寿”。
福杯代表好运、吉祥;禄杯代表财富和成功;寿杯则代表长命与健康。
以上就是潮州功夫茶的制作流程,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以上步骤外,还要注意用好的水和茶叶,以及掌握好泡茶的时间和温度,这样才能制作出一杯香气扑鼻、味道浓郁的潮州功夫茶。
- 1 -。
潮州功夫茶文化潮汕功夫茶在我国的茶叶历史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其有什么特别的历史特点吗?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潮州功夫茶文化,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潮汕人的功夫茶结情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
即使是侨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
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一杯功夫茶,泡出了海外游子的多少故乡梦,泡出了潮汕子民的多少家乡情。
一杯浓浓的工夫茶,泡出了多少优美动人的故事。
虽然不是酒,却胜似酒,多少人由此而陶醉。
诗人李曙光曾高声咏唱:“淳朴的乡亲捧起你/捧起对生活的诚挚和热爱/海外的赤子捧起你/捧起对故乡缠绵的眷恋/一杯功夫茶,是一阙古老的歌谣。
” 一杯功夫茶,体现出潮汕人谦逊礼让的美德。
一杯功夫茶,还能体现潮汕人的爱心。
客无亲疏,每当你进了门,主人便会立刻冲泡起功夫茶,一杯香浓的功夫茶,一番热情的话语,为你驱走疲倦,为你带来温馨。
宋人杜小山说:“寒夜客来茶当酒。
”郑板桥也说:“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可谓茶香飘飘,香飘四海,人情冷暖,情暖人心。
喝一杯潮汕功夫茶,享受许多温暖的人情味,令人回味无穷。
一杯功夫茶,引出多少茶文茶趣,就让我们都来品那茶香飘飘的潮州功夫茶吧……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
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
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
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
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功夫茶的起源功夫茶顾名思义,一是花时间,二是讲究本领。
它历史悠久,据说是由福建的“小杯茶”演变来的。
宋代,中国上层社会“斗茶”之风盛行,谁家买得好茶,就要请客。
宾客中有好茶或带来媲美,或请来暗斗。
潮汕功夫茶【潮汕功夫茶文化的研究】独特的潮汕功夫茶文化更成为潮汕文化的精华。
下面是精心为你的潮汕功夫茶文化的研究,一起来看看。
茶池形状如鼓,瓷制,由一个作为“鼓面”的盘子和一个类似“鼓身”的圆罐组成。
盘子上有小眼四个,为漏水所用。
而圆罐则用于容纳由盘子漏下的废茶水。
工夫茶所用的冲罐(茶壶),并非买来就用,而要先以茶水“养壶”。
一把小壶,须先以“洗茶”(即泡茶时的第一道茶)之水频频倒入其中,养上三月有余,方可正式使用。
潮汕工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
潮汕工夫茶是潮汕饮食民俗最具特色的一种。
张华云先生曾作《潮汕功夫茶歌》一首云:闽粤地相接,姻亚不断绝。
五娘适陈三,荔枝为作伐。
闽茶显粤东,溪茗铁观音,嫩芽化齑粉,条索窈窕褐。
一斤四十泡,三杯无余缺。
潮人无贵贱,嗜茶辄成癖。
和、爱、精、洁、思,茶道无与敌。
水、火、器、烹、饮,茶气极精辟。
薄锅沸清泉,泥炉炽榄核。
罐推孟臣小,杯取若深洁。
西湖处女泉,桑浦龙泉液。
四指动飞轮,涤器净且热。
柔条围细末,首冲去浮沫。
关羽巡城流,韩信点兵滴。
罐干茶云熟,饮尽不见屑。
一冲号为皮,流香四座溢。
二三冲为肉,芬芳留齿颊。
四冲已云极,清风生两腋。
脑海骋奇思,胃肠清宿食。
匪独疗干渴,夏兴冬不息。
不可一日无,百邪俱辟易。
潮人多远游,四海留踪迹。
偶逢故乡人,同作他乡客。
共品三两杯,互通乡消息。
乡思起芒鲈,乡情如胶漆。
因知工夫茶,最具凝聚力。
昔人开其端,历代有增益。
乃成茶文化,世世沐膏泽。
工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
工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
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工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凤凰茶产自潮州凤凰山区,茶汤色泽微褐,茶叶条索紧、叶质厚实,很耐冲泡,一般可冲20次左右。
凤凰单丛茶最有名,具桂花、茉莉、蜂蜜的风味,曾在福州举行的全国名茶评选会上荣获桂冠。
潮汕功夫茶冲茶程序 [功夫茶文化的冲茶方法]功夫茶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
工夫二字,要在水、火、冲工三者中求之。
水、火都讲究一个活字,活水活火,是煮茶要诀。
下面是我细心为你整理的功夫茶的冲茶方法,一起来看看。
功夫茶的冲茶方法第一:治器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炉、洁器、候水、淋杯等六个动作。
好比打太极拳中的"太极起势',是一个预备阶段。
前面四件事不必多说,这"候水',"淋杯'都是初试功夫。
大约起火后十几分钟,砂铫中就有声飕飕作响,当它的声音突然将小时,那就是鱼眼水将成了,应马上将砂铫提起,淋罐淋杯,再将砂铫置炉上。
这时就是其次件事开头了。
其次:纳茶打开茶叶,把它倒在一张雪白的纸上,分别粗细,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处,再将细末放在中层,又再将粗叶放在上面,纳茶的功夫就完成了。
所以要这样做,由于细末是最浓的,多了茶叶简单发苦,同时也简单塞住滴嘴,分别粗细放好,就可以使出茶匀称,茶味渐渐发挥。
纳茶,每一泡茶,大约以茶壶为准,放有七成茶叶在里面就很够了。
假如太多,不但泡出的茶太浓,味带苦涩,而且好茶叶多是嫩芽紧卷,一泡以开水之后,伸展开来,变得很大,纳茶太多,连水也冲不进去了。
但太少也不行,没有味道。
纳茶是冲功夫茶的第一步功夫。
神明变幻,由此起矣。
第三:候汤苏东坡煎茶诗云:"蟹眼已过鱼眼生',这就是指用这们沸度的水冲茶最好了。
《茶说》云:"汤者茶之司命,见其沸如鱼目,微微有声,是为一沸。
铫缘涌如连珠,是为二沸。
腾波鼓浪,是为三沸。
一沸太稚,谓之婴儿沸;三沸太老,谓之百寿汤;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二沸,正好之候也,《大观茶论》也说:"凡用汤以鱼目蟹眼连锋进跃为度。
'第四:冲茶当水二沸,就可以提铫冲茶了。
火炉与茶壶的放置处大约刚好走七步。
提铫后走了七步,揭开茶壶盖,将滚汤环壶口,缘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如用盖瓯,冲一角,然后再冲各角,可同样忌直冲壶心)。
功夫茶具编辑饮茶离不开茶具,茶具指泡饮茶叶的专门器具,包括壶,碗,杯,盘,托等,古人讲究饮茶之道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非常注重茶具的本身的艺术,一套精致的茶具配合色,香,味三绝的名茶,可谓相得益彰。
随着饮茶之风的兴盛以及各个时代饮茶风俗的演变,茶具的品种越来越多,质地越来越精美。
广东潮州和汕头一带盛行工夫茶,工夫茶最讲究的第一是茶具,它之所以和其它喝茶方法有别也在于茶具。
潮汕功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需要十种。
[1]目录1基本简介2茶艺程序3种类介绍概述紫砂茶具陶瓷茶具铁壶茶具工艺茶具4历史评价5相关信息6茶具作用茶壶茶杯茶洗茶盘茶垫水瓶与水钵龙缸红泥小火炉砂铫羽扇与钢筷7四件宝8茶艺解说9茶具详细茶壶茶杯:10功夫茶具的选择1基本简介盖碗,茶海(也就是公道杯),闻香杯,茶杯,茶滤,茶夹,茶托,茶盘,茶巾。
这里说的是泡乌龙茶-铁观音用的茶具,当然有一些比如擂茶等的功夫茶就不一样了。
功夫茶具是最讲究的一种泡茶茶具,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
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木鱼石功夫茶具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
功夫茶具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最早的功夫茶具流行与广东等地,随着后来慢慢传播到各地区。
2茶艺程序第一道:焚香静气,活煮甘泉功夫茶具焚香静气,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祥和,肃穆,无比温馨的气氛。
希望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旷神怡,也但愿你的心会伴随着这悠悠袅袅的香烟,升华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是一个精通茶道的茶人,他总结泡茶的经验说:“活水还须活火烹。
”活煮甘泉,即用旺火来煮沸壶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孔雀开屏叶嘉酬宾孔雀开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丽的羽毛,我们借助孔雀开屏这道程序,向嘉宾介绍今天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茶具。
“叶嘉”是苏东坡对茶叶的美称。
叶嘉酬宾,就是请大家鉴赏乌龙茶的外观形状。
第三道:大彬沐淋,乌龙入宫大彬是明代制作紫砂壶的一代宗师,他所制作的紫砂壶被后代茶人叹为观止,视为至宝,所以后人都把名贵的紫砂壶称为大彬壶。
功夫茶的8个步骤•相关推荐功夫茶的8个步骤饮工夫茶一般以3人为宜,比较考究的是选用宜兴产的小陶壶和白瓷上釉茶杯,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功夫茶的8个步骤,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步、治器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炉、洁器、候水、淋杯等六个动作。
好比打太极拳中的太极起势,是一个预备阶段。
前面四件事不必多说,这候水、淋杯都是初试工夫。
大约起火后十几分钟,砂铫中就有声飕飕作响,当它的声音突然将小时,那就是鱼眼水将成了,应立即将砂铫提起,淋罐淋杯,再将砂铫置炉上。
第二步、纳茶打开茶叶,把它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分别粗细,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处,再将细末放在中层,又再将粗叶放在上面,纳茶的工夫就完成了。
所以要这样做,因为细末是最浓的,多了茶味容易发苦,同时也容易塞住滴嘴,分别粗细放好,就可以使出茶均匀,茶味逐渐发挥。
纳茶,每一泡茶,大约以茶壶为准,放有七成茶叶在里面就很够了。
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茶太浓,味带苦涩,而且好茶叶多是嫩芽紧卷,一泡以开水之后,舒展开来,变得很大,纳茶太多,连水也冲不进去了。
但太少也不行,没有味道。
纳茶是冲功夫茶的第一步功夫。
神明变幻,由此起矣。
第三步、候汤苏东坡煎茶诗云:蟹眼已过鱼眼生,这就是指用这样沸度的水冲茶最好了。
《茶说》云:汤者茶之司命,见其沸如鱼目,微微有声,是为一沸。
铫缘涌如连珠,是为二沸。
腾波鼓浪,是为三沸。
一沸太稚,谓之婴儿沸;三沸太老,谓之百寿汤;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二沸,正好之候也。
《大观茶论》也说:凡用汤以鱼目蟹眼连锋进跃为度。
第四步、冲茶当水二沸,就可以提铫冲茶了。
火炉与茶壶的放置处大约刚好走七步。
提铫后走了七步,揭开茶壶盖,将滚汤环壶口,缘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如用盖瓯,只冲一角,然后再冲各角,可同样忌直冲壶心)。
提铫宜高,所谓高冲低酒是也。
高冲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使茶的香味更快挥发,由于茶精迅速挥发,单宁则来不及溶解,所以茶叶才不会有涩滞。
至于走七步再冲,目的在于使滚水稍凉一点,以免破坏维他命C也。
潮州单丛茶怎么泡?有7个关键步骤潮汕人喝茶都是凤凰茶,泡的都是工夫茶。
顾名思义泡单丛茶都要有工夫的。
茶涩,可能是在制作过程出了问题。
而苦多则是泡法不当造成的。
那么怎么泡才能泡出可口的茶汤呢?潮州单丛茶的冲泡方法1、煮水好茶不怕水烫。
潮汕人喝茶都是凤凰茶,泡的都是工夫茶。
顾名思义泡单丛茶都要有工夫的。
茶涩,可能是在制作过程出了问题。
而苦多则是泡法不当造成的。
那么怎么泡才能泡出可口的茶汤呢?潮州单丛茶的冲泡方法1、煮水好茶不怕水烫。
潮州工夫茶,讲究水沸,在冲泡过程中,沸水不间断,这样才会出好茶汤,茶香。
冲泡单丛必须使用沸水(无沸水不足以冲出单丛韵味),越是好茶对水温的要求越高,每冲都使用沸水能使茶水韵味更足茶叶更耐冲泡。
“润山居”任何一款单丛茶都能冲泡20冲,甚至30冲以上。
(自动电热水壶的水温其实是不够沸腾的,建议用电陶炉,炭炉效果更佳。
)2、烫杯沸水烫盖碗和茶杯,既起到预热茶具的作用,也起到清洁的作用。
(因为单丛茶枝叶粗壮挺拔,所以使用盖碗操作更为方便,如要使用茶壶必须选择宽口的茶壶)3、投茶将凤凰单丛茶放入茶杯中,投茶量3g-8g之间,其实投放多少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茶杯大小,或爱好是浓茶还是淡茶进行投放,千金难买我喜欢。
我看到有一些茶艺教程,过于死板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投放一定比例,例如茶水比例要占3:2,这种过于严苛的要求,只能有艺术上进行追求。
有一些茶艺朋友还会进行某些茶艺动作,包括“山泉先煮”、“白鹤浴”、“武隆进宫”三个程序。
其实我觉得,我们只需要根据自己的爱好而定,不用刻意求之,反而不美。
4、注水。
适当抬高水壶壶嘴,让沸水从高处冲入盖碗内的一侧(不要冲入正中间),这即是所谓的“高冲”,目的是让沸水在盖碗内冲击茶叶。
控制注水量为大约三杯。
5、洗茶第一冲即是洗茶,用碗盖抹掉漂浮起来的茶沫,然后将第一冲茶水倒掉,洗茶要快,可用“刻不容缓”来形容。
功夫茶怎么泡
功夫茶是广东潮汕地区开始向外流行的,每次泡制需要一定的功夫,而且饮茶也是需要慢慢品味。
不能一杯斟满再斟一杯,而要按杯的多少来回轮流顺序斟。
功夫茶怎么泡
1、功夫茶讲究“高冲低斟”,“高冲”指的是在将沸水倒入壶中时,要沿壶口内缘冲入,切不可从壶心直接冲倒。
倒水时要求手臂高举,让沸水从高处冲入壶中,但其手法要求不疾不徐、一气呵成,这也是功夫茶的一大看点。
2、“低斟”指的是在斟茶时,茶壶要尽可能的靠近茶杯,倾倒时要求不可激起泡沫、不可有过大声响。
且茶汤需要依次轮转倒入茶杯,重复三次方可把各个茶杯斟满,这一步称为“关公巡城”。
若杯中还有剩余茶水,则需要一点一抬头的平均点入各个茶杯中,此步骤则称为“韩信点兵”。
斟茶完成后,要求每个茶杯中的茶亮、色泽都均匀相同,因此“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都是上乘的茶艺功夫,也正是功夫茶的另一大看点。
潮汕地区茶文化的饮茶方法潮汕文化,源远流长。
至少在距今6000年以前,在潮汕大地上便已有人类行走的脚印了。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潮汕地区茶文化的饮茶方法,一起来看看。
潮汕地区茶文化的饮茶方法品茶潮汕功夫茶没有像中国功夫那样驰名中外,但她作为潮汕文化的精粹,容入了潮汕人世世代代的情感。
茶对于潮汕人来说,已经不是简单的饮料,而是生活中的生活,她承载着潮汕人的生活态度,映耀着潮汕人的处世哲学。
北方人的喝茶方式总是让我很纳闷,往一大杯水里扔进一些茶叶,泡一泡,就可以喝了虽然这种喝茶方法效率比较高,不过他们更多的是吧茶当作解渴的饮料喝,而不是一种悠闲自在地品茶或者叫品茗也好。
而外国人喝茶更是让人啼笑皆非,往一杯泡的发黑的红茶里加入牛奶就喝了起来茶味全无,茶的精粹消失殆尽。
而真正地喝茶,应该是气定神闲,悠然自我地喝茶。
潮汕功夫茶之功夫正式这种境界地升华。
一个人坐在茶桌前,不是危襟正坐,而是随意而坐,气定神闲,不管泰山崩于前,还是黄河之水泛于前;一套潮汕功夫茶茶具,一般情况下有四个小杯,一个特殊茶壶,最好茶壶是由紫沙呢制作的;一壶煮沸的水而且还要不断加热;冲茶的方法也是很由讲究的,如关公巡城,韩信点兵。
不管用什么方法,冲茶还是要不紧不慢的,讲究心手协调,内外一致。
喝茶不是狼吞虎咽,而是慢慢品味,任茶香直扑鼻孔,慢慢沁入心肺,与内心的平静容为一体。
择茶一、铁观音铁观音,茶人又称红心观音、红样观音。
清雍正年间在安溪西坪尧阳发现并开始推广。
天性娇弱,抗逆性较差,产量较低,有“好喝不好栽”之说。
“红芽歪尾桃”是纯种铁观音的特征之一,是制作乌龙茶的特优品种。
安溪铁观音主产区在西部的“内安溪”,这里群山环抱,峰峦绵延,云雾缭绕,土质大部分为酸性红壤,土层深厚,特别适宜茶树生长。
铁观音制作严谨,技艺精巧。
3月下旬萌芽,5月上旬开彩,一年可采制春、夏、暑、秋四季。
茶叶品质以秋茶为最好,春茶产量最多,约占年产量的40-45%;秋茶香气最浓,俗称“秋香”,产量约占15-20%。
潮汕工夫茶的介绍潮汕工夫茶即潮汕茶道,是中国古老的汉族茶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茶道,据考,在唐朝时期茶文化已经十分完善,沿海一带人们都十分喜欢饮茶,在潮汕当地更是把茶做为了待客的最佳礼仪并加以完善,这不仅是因为茶在许多方面有着养生的作用更因为自古以来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潮汕工夫茶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潮汕工夫茶的介绍1.历史说法一在工夫茶形成的年代(明朝中期至清初),“潮州”是大潮汕地区的代表地和经济、文化及行政中心,所以,“潮州工夫茶”中的“潮州”不是指现时行政区域中的潮州市,而是指包含揭阳、潮州、汕头以及丰顺县中的一部分组成的潮汕地区。
在现代汉语词典(普通话)中,“工夫”与“功夫”音相同、意相近,但在闽语潮汕话中发音不同、意也不同。
“工夫”二字在潮语意中乃喻做事考究、细致而用心之意。
以前,在潮汕地区,称带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种之人叫“做工夫人”,称做事考究、细心得有点过分的,叫做“过工夫”。
可见,加上“工夫”二字的“潮州工夫茶”是一件很讲究的茶事活动,是潮州人对精制的茶叶、考究的茶具、优雅的冲沏过程,以及品评水平、礼仪习俗、闲情逸致等方面的整体总结及称谓。
潮州工夫茶不仅是潮汕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潮州工夫茶已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潮州先人留下的一份财富,也是中国茶文化一绝,乃中国古代工夫茶的“活化石”,既明伦序、尽礼仪,又有优美的茶器及茶艺方式的高雅格调,具小中见大、外巧中拙、虚实盈亏之哲理。
潮州工夫茶做为中国茶艺的古典流派,集中了中国茶道文化的精粹,乃大俗大雅的完美体现,是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沉积。
“壶小乾坤大,茶薄人情厚”,今日,工夫茶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遍及海内外,默默地起着沟通情谊的纽带作用,浓浓的茶香滋润和安抚着人们的心灵。
工夫茶推崇“和、敬、精、乐”的精神,它必将超越局限,与更多的人们共享。
说法二工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
潮汕功夫茶潮汕功夫茶是中国的一种传统饮料,而且可以说很多潮汕人从小就习惯于品尝这种饮料,在日常生活当中,更把这个当作他们文化修养的一部分。
由于各地民俗风情的差异,所以潮汕功夫茶的喝法也与众不同,通过研究发现总共大致有三种。
沏上茶后,最讲究的程序莫过于洗茶了。
潮汕工夫茶要求先倒开水再冲入茶叶。
第一次冲入的热水称为“淋洗”或“温杯”,有提温的意思。
接着将第二道水一冲即出,称之为“烫杯”,意指将茶杯烫洗干净并烘热。
如此则使茶叶越发香醇,闻香观色都十分赏心悦目。
至于潮州工夫茶的冲茶手势是怎样的?冲泡时用的工具又是什么呢?我们就来看一下!首先你必须要备好两种茶,一般采用单丛茶(白茶)和乌龙茶(铁观音),因为这两种茶是适合做工夫茶的茶。
然后准备一个煮水器(铁锅),装入大约六十度左右的沸水备用,一把茶匙(小碗),茶针,茶夹,还有一些专门盛放茶的罐子,罐子里面需要放置切好的鲜柠檬片,茶叶及冰糖等物件。
另外一个水壶(铝壶)用来烧水待用。
做工夫茶是一定要用瓷杯的,而且不能有裂痕或者瑕疵,瓷杯冲茶喝完之后要记住擦拭干净,另外每次喝完茶要清理干净茶渣和茶具。
做工夫茶所需的茶具主要包括茶壶、茶杯、茶盘、茶船(茶池)、水瓶、滤斗、汤匙(调羹)、茶巾等。
根据潮汕茶客的嗜好,点茶时,往往配备多种茶叶,故潮汕工夫茶具一般按照下列顺序摆设:潮汕功夫茶的杯具组合分别有茶盅、茶托、茶船、茶盘四种。
潮汕功夫茶所用的茶叶以潮州单丛茶为佳,这是一种产自凤凰山区的野生茶树。
制成后的单丛茶条索紧结,芽锋显露,色泽绿润,香气浓郁芬芳,滋味甘醇鲜爽,有独特的天然兰花香。
而且这种茶经久耐泡,所含成份丰富,对人体健康极有益处,深受茶客喜爱。
因此潮汕工夫茶中的“单丛茶”名声远扬,享誉海内外。
而点茶时选用的茶盘形状是八仙台,古称潮州工夫茶盘,其特点是矮而平,每一格底下均有排水孔。
另外每位客人所用的茶壶和杯数是相等的,绝无厚此薄彼之分。
茶道最早始于中国。
《说苑》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太公望(姜尚)之佐,军中之事,太公为裁。
潮汕功夫茶行茶法
潮汕功夫茶行茶法潮汕工夫茶是我国茶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它是在唐宋时期就已存在的“散茶”品饮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散条形茶瀹泡法的范畴,是瀹饮法的极致。
虽然盛行于闽粤港台地区,但其影响早巳遍及全国,远及海外。
潮汕功夫茶独成一格,如果烹茶没有功夫,那也是不能叫做功夫茶了。
所以功夫茶之收功全在烹茶,冲茶之法。
下面介绍潮州工夫茶的表演程式。
潮汕工夫茶表演用具:茶,以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为好。
器,能容水3-4杯的孟臣罐(宜兴紫砂壶)、若琛瓯(茶杯)、玉书碾(水壶)、潮汕烘炉(电炉或酒精炉)、赏茶盘、茶船等。
(一)鉴赏香茗:主泡师用茶则从茶仓中取出一壶量的茶叶,置于赏茶盘中,助泡接过赏茶盘,让客人鉴赏干茶,并介绍所用茶的特点。
(二)孟臣淋霖:用沸水浇壶身,其目的在于为壶体加温,即所谓“温壶”。
(三)乌龙入宫:将茶叶用茶匙拔入茶壶,装茶的顺序应是先细再粗后茶梗。
(四)悬壶高冲:向孟臣罐中注水,水满壶口为止。
(五)春风拂面(刮顶淋眉):用壶盖刮去壶口的泡沫,盖上壶盖,冲去
壶顶的泡沫。
淋壶可冲淋壶盖和壶身,但不可冲到气孔上,否则水易冲入壶中。
淋壶的目的一为清洗,二为使壶内外皆热,以利于茶香的发挥。
(六)熏洗仙颜:迅速倒出壶中之水,是为洗茶,目的是洗去茶叶表面的浮尘。
(七)若琛出浴:用第一泡茶水烫杯,又谓“温杯”,转动杯身,如同飞轮旋转,又似飞花欢舞。
(八)玉液回壶:用高冲法再次向壶内注满沸水。
(九)游山玩水:也称运壶,执壶沿茶船运转一圈,滴净壶底的水滴,以免水滴落入杯中,影响茶之圣洁。
(十)关公巡城:循环斟茶,茶壶似巡城之关羽。
此番目的是为使杯中茶汤浓淡一致,且低斟是为不使香气过多散失。
(十一)韩信点兵:巡城至茶汤将尽时,将壶中所余斟于每一杯中,这些是全壶茶汤中的精华,应一点一滴平均分注,因而戏称韩信点兵。
(十二)敬奉香茗:先敬主宾,或以老幼为序。
(十三)品香审韵:先闻香,后品茗。
品茗时,以拇指与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称三龙护鼎。
品饮要分三口进行,“三口方知味,三番才动心”,茶汤的鲜醇甘爽,令人回味无穷。
(十四)高冲低筛:冲泡第二泡茶,重复第八步动作。
(十五)若琛复浴:手法同若琛出浴。
(十六)重酌妙香:重复第九、十、十一步动作。
(十七)再识醇韵:重复第十三步动作。
(十八)三斟流霞:冲泡第三泡
茶。
铁观音等乌龙茶,内质好,香
气浓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美称。
因是表演,故只冲泡三次,希望能为来宾带来美好的回味。
(十九)谢茶敬客:完成整套潮州工夫茶的冲泡程序。
潮汕工夫茶的表演以冲泡两次茶为宜,最多不超过三次。
这样既给来宾一个完整的印象,又不使表演时间过于冗长。
如果在生活中,则可以继续冲泡下去,且每一次冲泡,时间上应有一段间隔,不可一壶泡完紧接着又泡一壶,间隔时间大致为10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