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达尔文学说与微观进化
- 格式:ppt
- 大小:8.16 MB
- 文档页数:45
达尔文学说与微进化一、进化理论的创立:历史和证据1.达尔文是进化理论的主要创立者(1)第一个坚定的进化论者是法国学者拉马克。
(2)达尔文最重要的两个理论突破①提出共同由来学说;②提出自然选择学说。
2.多重证据支持共同由来学说(1)共同由来学说达尔文推断所有动物有一个共同祖先,所有植物有一个共同祖先,乃至所有生物有一个单一的起源。
(2)共同由来学说的证据①生物地理学,如加拉帕戈斯地雀;②形态学,如比较解剖学、胚胎学;③化石纪录,马科谱系是第一个搞清楚的化石生物谱系。
3.人工选择的效应是自然选择的一个有用的佐证(1)自然选择达尔文推论,在一个群体中,个体之间存在着生存斗争,而且是在互有差异的个体之间进行的,代复一代,具有“有益的”性状的个体增多,具有“有害的”性状的个体减少,这种有差别的存活和生殖就是选择。
通过连续的选择,可以更加适应所处的环境,使轻微的变异积累起来,出现新的结构和功能,并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2)人工选择效应人工选择的效应即是微小变异积累成显著变异。
达尔文将自然选择学说看成是人工选择原理在自然界的应用,在达尔文的理论框架中,可遗传变异和繁殖过剩为自然选择学说的两个重要事实根据。
二、生物的微进化1.现代进化生物学对生物进化的划分(1)微进化微进化是在物种范围内,随时间的推移,群体遗传结构发生的变化。
(2)宏进化宏进化是研究物种及物种以上的分类群是如何演变的。
2.群体是生物微进化的基本单位(1)群体的定义①遗传学上是指一群能互相繁育的个体;②生态学上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时生活着的同种个体的集群,即种群。
(2)群体思想的内容群体思想认为一个生物群体是由同种的而又互有差异的个体所组成,是达尔文全部理论特别是自然选择学说的前提。
(3)实现遗传重组的环节①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独立分配;②减数分裂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③精子和卵的随机结合。
3.理想群体的哈迪-温伯格平衡(1)基因库是指一个群体中全部个体的基因的总和。
探寻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引言:19世纪,在英国自然科学家查尔斯·达尔文的影响下,他提出了著名的进化论。
这个理论认为物种是通过天然选择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不断演化和变化的。
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在当时引起了广泛争议,但如今被视为生物学的基石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从其基本原理到相关证据,以解开生命演化之谜。
一、基本原理1. 变异性与遗传达尔文认为,物种中存在着差异,并且这些差异是可以通过遗传方式传递给后代的。
这种遗传上的变异性是生命演化和进化发展的前提。
2.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进化论的核心原则之一。
它指出,在自然界中,个体之间存在竞争,只有适应环境、能够生存并繁衍后代的个体才能更好地存活下来。
而不适应环境、无法正常繁衍后代的个体则会被淘汰。
二、进化过程1. 确定版本达尔文认为,进化是一个缓慢而连续的过程。
他提出了生物种逐渐改变的观点,这些改变经过长时间积累,最终导致新的物种的形成。
2. 分支演化进化论还明确了物种分支演化的概念,也就是指原来共同的祖先物种逐渐在不同环境中发展出适应各自环境的特点,并最终导致不同物种的形成。
三、达尔文之谜与现代证据1. 古生物学化石古生物学化石作为重要证据之一,证明了地球上存在过巨大数量和多样性的已灭绝动植物和动物。
这些化石记录着延续亿万年的生命演化历程,都提供了丰富可靠的证据来支持达尔文的进化理论。
A. 纪录新陈代谢进程工业革命时期开始使用各种测量技术加深对标本性状解剖所取得数值数据,并即使尽量避免列举互有相思意义和都无能说清“内在联系性质”系会,B. 帮助确定领地和生态适应度。
2.模拟实验生物学家们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自然选择的过程来验证达尔文的理论。
例如,在培养皿中培养细菌,通过变异与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观察到了细菌产生耐药性等现象。
这些实验结果进一步印证了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的有效性。
A. 细菌观测细菌科研工作人员使用生科组织培养等不同于外界环境条件来培养条件下观察各种高级藏化即取得各种高级藏能积累状况;B. 显著技术创新,C. 清晰容易看得见物候可注意影总体样子四、争议与改进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在提出之初遭到了广泛的质疑和批评,并且存在着一些被视为缺陷的地方。
科学先驱达尔文的进化论达尔文(Charles Darwin)是19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进化论被公认为生物学的重要理论基石。
本文将探讨达尔文的进化论在科学界和社会中的影响,以及该理论对现代科学的重要性。
一、达尔文生平及其进化论的背景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他的巨著《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该书中提出了他的重要观点:物种的进化通过自然选择的过程进行。
达尔文在自然界中的观察与实验数据基础上,形成了进化论的理论体系。
二、进化论的基本原理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 物种可变性:在一个种群中,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是基因遗传以及环境影响的结果。
2. 高生殖力和有限资源:每个物种都有巨大的生殖能力,但资源有限,导致个体之间发生竞争。
3. 遗传优势:某些变异有助于生存和繁殖的个体会相对更多地传递自己的基因给下一代。
4. 自然选择:在环境中,适应环境变化的个体将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和繁殖,从而将自己有利的特征传递给后代。
三、进化论的影响达尔文的进化论对科学界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科学界进化论为生物学提供了全新的解释框架,开启了物种起源和多样性的研究之门。
它促进了生态学、遗传学和行为学等领域的发展,推动了跨学科的研究,为现代生命科学奠定了基础。
2. 社会影响进化论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引发了许多思想和道德上的争议。
它挑战了传统的宗教观念,提出了物种发展和存在的自然科学解释,导致了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冲突。
此外,进化论的普及也对人类自我认知产生了重大影响,激发了人们对生命的探索和思考。
四、进化论的重要性达尔文的进化论在现代科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为我们理解生命的起源、物种的多样性以及特定特征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进化论已经成为生物学中的核心理论之一,推动了许多科学领域的发展,如遗传学、微生物学和化石学。
五、现代进化论的发展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一个经典的理论,但现代进化生物学已经对其进行了一些修正和补充。
徐州医学院《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普通生物学英文名称:课程类型:专业基础总学时: 60 讲课学时: 48 实验学时:18适用对象: 生物学科课程简介:普通生物学是一门讲授关于生命的起源,生物的基本构成,生命的运动、代谢及进化。
同时涵盖生物的遗传及进化的一门学科。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黑体,小4号字)普通生物学是高等生物类专业教育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系统介绍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反映近代生物科学的成就和发展动向,不仅是生命科学各分支学科、生物工程技术的重要基础,而且也是医学、农林牧、食品、环境等科学的重要基础,学好普通生物学将为学习这些学科奠定基础,为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专业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普通生物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生命科学的全貌,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包括生物分子、细胞的结构功能、个体生物学(高等动植物的结构、功能、生殖发育)、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生态学、现代生物技术等基本内容,使学生了解当前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和生物学的发展现状. 强调结构和机能的统一、生物与环境的统一,理论联系实际,以联系的观点认识生命现象和过程,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以及生命科学的分支与相互关系。
掌握生物学常规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有5%左右的大纲外内容.本大纲的参考教材是普通高等学校“十五”规划教材《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二版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黑体,小4号字)(适用于以讲授为主的课)普通生物学教学总学时数为6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48学时,实验学时为18学时),共分36章。
《普通生物学》考试大纲1、科目名称:普通生物学2、适用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动物学、遗传学、水生生物学、生态学、发育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等专业3、总分:150分4、参考书目:吴相钰.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考试题型:名词解释(15-25分),填空题(25-35分),判断题(25-30分)简答题(30-40分),论述题(30分)6、考试内容绪论:生物界与生物学(一)生命的特征;(二)分类阶元和界的划分;(三)生物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四)生物学分科;(五)生物学和现代社会生活的关系;(六)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
第一章生命的化学基础(一)原子和分子;(二)组成细胞的大分子;(三)糖类;(四)脂质的生物学活性物质;(五)蛋白质;(六)核酸。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与功能(一)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三)物质的跨膜转运;(四)细胞连接。
第三章细胞代谢 (一)能与细胞;(二)酶;(三)细胞呼吸;(四)光合作用。
第四章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一)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二)细胞分化;(三)细胞衰老与细胞凋亡。
第五章高等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一)动物是由多层次的结构所组成的;(二)动物的结构与功能对生存环境的适应;(三)动物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
第六章营养与消化 (一)营养;(二)动物处理食物的过程;(三)人的消化系统及其功能;(四)脊椎动物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对食物的适应。
第七章血液与循环 (一)人和动物体内含有大量的水;(二)血液的结构与功能;(三)哺乳动物的心脏血管系统。
第八章呼吸:气体交换 (一)水生动物;(二)陆生动物;(三)鸟类的呼吸系统;(四)人的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
第九章内环境的控制 (一)体温调节;(二)渗透调节和排泄;(三)肝在稳态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动物排泄系统的进化及人的肾脏的结构。
第十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一)人体对抗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二)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三)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达尔文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达尔文的进化观点达尔文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英国生物学家C.R.达尔文创立的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理论,即通常所指的进化论。
达尔文运用大量地质学、古生物学、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等方面的材料,特别是他在环球航行期间以及研究家养动植物时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令人信服地证明了现存多种多样的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逐渐演化而来的,揭示了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动因,从而使进化论真正成为科学。
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包括变异和遗传、生存竞争和选择等。
变异是选择的原材料,在生存竞争中,有利的变异将较多地保存下来,有害的变异则被淘汰。
有利变异在种内经过长期积累,导致性状分歧,最后形成新种。
生物就是这样通过自然选择缓慢进化的。
英国生物学家 A.R.华莱士与达尔文同时提出了类似思想,并于1889年第一次把达尔文的学说称为“达尔文主义”。
达尔文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还有T.H.赫胥黎和E.H.海克尔。
达尔文主义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它的产生不仅是生物学的伟大革命,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具有巨大的哲学意义。
它用自然选择的进化学说合理地说明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从而有力地打击了唯心主义的特创论和目的论利用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长期宣扬的上帝有目的地创造生物的观点,这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伟大胜利。
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评价达尔文的进化论,并把它引为自己学说的自然史基础。
唯心主义者则试图利用达尔文主义宣扬他们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观点,产生了社会达尔文主义、庸俗进化论等流派。
围绕达尔文主义所展开的哲学斗争,一直延续至今。
在达尔文时代,细胞学说刚刚建立,遗传学尚未成为科学,因而达尔文主义没有也不可能揭示生物遗传、变异的机制。
此外,达尔文还过分强调了生物的缓慢进化。
19世纪末叶以来,出现了把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与遗传学相结合的趋势,各门生物科学的新成就使达尔文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见新达尔文主义、综合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