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几种结构化知识表示及其推理
- 格式:pptx
- 大小:2.98 MB
- 文档页数:42
掌握知识点的结构化整理和逻辑梳理技能结构化整理和逻辑梳理技能在学习和知识传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在学习新知识、整理已有知识,还是在向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时,都需要将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和组织,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本文将从结构化整理和逻辑梳理的概念、重要性和实践方法等方面展开阐述。
结构化整理指的是将大量碎片化的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形成有机的知识体系。
通过将知识按照主题、内容或者逻辑关系进行分类,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知识之间的关系,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结构化整理有助于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一个系统,并在系统中找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使知识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逻辑梳理则是在结构化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通过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因果关系、推理关系和联系关系等,可以使知识更加严谨和完整。
逻辑梳理有助于我们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思考,并帮助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推理,减少错误和犯错的可能性。
结构化整理和逻辑梳理技能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首先,结构化整理和逻辑梳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将知识点进行分类整合,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每个知识点的内容和意义,所处的位置和重要性。
而通过逻辑梳理,我们可以深入思考知识之间的关系和逻辑,形成更加完整和准确的理解。
其次,结构化整理和逻辑梳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用知识。
当我们需要解决问题或者做决策时,通过对已有知识进行结构化整理和逻辑梳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到相关知识,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而没有经过结构化整理和逻辑梳理的知识就像一堆零散的碎片,很难用于实际应用。
最后,结构化整理和逻辑梳理对于知识传递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我们要向他人传递自己的知识时,通过结构化整理和逻辑梳理,可以使我们的知识更加清晰和易于理解。
有条理和连贯的知识传递方式可以提高他人理解和接受的效果,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引导他人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那么,如何进行结构化整理和逻辑梳理呢?首先,我们可以将知识点按照主题或者内容进行分类,建立一个知识的框架。
第七章心理学基础第六节思维三、思维的过程及基本形式(选择,次重点)(一)基本过程:1、分析与综合思维基本过程分析:分解成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综合:把个别部分或属性联合为一体;2、比较与分类比较的基础上分类比较:对比确定事物之间的异同点和关系;分类:根据相同点和不同点划分种类;3、抽象与概括抽象的基础上概括抽象:提炼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概括:人脑把事物间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象出来加以综合的过程;4、系统化与具体化系统化:把学到的知识分门别类组成系统;具体化:把概括的特征和规律应用到具体事物中。
(二)思维的形式:1、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基本形式;2、判断:概念之间的关系。
例子: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3、推理:由已知判断推出新判断。
例子:已知四川姑娘美,谢娜是四川人,故谢娜美。
四、思维的种类(一)根据思维活动的凭借物:1、感知动作思维(3岁前):通过动作进行的思考。
例子:掰着手指头数数。
2、具体形象思维(3-7岁):通过具体事物和表象联想进行的思维。
例子:家长做出小鸟飞的动作告诉孩子什么是小鸟事。
3、抽象逻辑思维(7岁以后):通过语言、符号进行的思维。
例子:妈妈头发比爸爸长,爸爸头发比爷爷长,所以,妈妈头发比爷爷长。
铁是一种金属,金属可以导电,铁可以导电。
(二)根据思维探索目标方向不同1、集中性思维:把问题的各种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最优方案例子:学生从各种解题方法中筛选出一种最佳解法2、发散性思维: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找到答案是创造型思维的核心。
例子:一题多解发散思维的特点:(单选备考)(1)流畅性:短时间表达出数量多的观念。
砖头可以盖房子、铺路、修桥。
(2)变通性:同一问题能想出不同类型的答案。
砖头可以打架,写字,当哑铃锻炼身体。
(3)独特性:能想出独特、新颖的见解。
四块砖头堆起来可以烤红薯。
(三)根据创新程度:1.常规思维:常规方法、规定模式去解决问题2.创造思维:核心-发散思维(四)根据逻辑性1、分析思维:严密的逻辑推理;例子:数学证明题。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教学大纲廉师友编写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说明为了方便各位任课老师的教学,本书作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给计算机专业讲授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这部《人工智能导论》新教材的内容以及该课程的基本要求,制定了这一新的教学大纲,供各位老师参考。
从内容来看,这个大纲与这部新教材是一致的,其课时应该说已达到这门课程的上限。
各位老师可根据各自院校的实际情况对该大纲的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并确定相应的课时,以制定适合各自教学任务的教学大纲。
希望这份资料对各位任课老师的教学能有所裨益和帮助!当然,若发现其中有不妥或错误之处也请指正!作者2020年3月《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英文课名:Introduction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适用专业:人工智能、计算机、自动化和电子信息类专业(考试)学时:90 学分: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必选课一、课程性质和目的《人工智能导论》为人工智能、计算机、自动化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必修或必选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初步学习和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技术,为进一步学习人工智能后续专业课程或从事人工智能的研发奠定基础,指引方向。
二、课程内容第1章人工智能概述基本内容和要求:1.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目标和研究策略;2.理解人工智能的研究内容与方法;3.了解人工智能的分支领域;4.了解人工智能的应用与发展概况。
第2章人工智能程序设计语言基本内容和要求:1.了解人工智能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分类和发展概况;2.理解PROLOG语言的语句特点、程序结构和运行机理,能读懂和编写简单的PROLOG 程序;3.了解Python语言的特点和使用方法,能读懂和编写简单的Python程序。
教学重点:1.PROLOG语言;2.Python语言。
教学难点:1.PROLOG语言的匹配合一和回溯控制;2.Python语言的程序结构和资源库的使用。
“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知识体的教学设计摘要: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是智能信息处理的基础,在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众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的教学,在CC2001和CS2008给出的计算机科学知识体中占据了两个知识单元的位置,但在国内尚未得到足够重视。
本文首先阐述将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作为一门课程进行教学的必要性;接下来以CC2001和CS2008为参照,给出一个32课时的“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教学知识体;最后对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数理逻辑;人工智能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是智能信息处理的基础。
从人工智能的角度看,知识是构成智能的基础,人类的智能行为依赖于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猜测、判断和预测等。
当人们希望计算机具有智能行为时,首先需要在计算机上表达人类的知识,然后再告诉计算机如何像人一样地利用这些知识。
自从人工智能领域诞生以来,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就一直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子领域。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领域的许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已经深深渗入到计算机科学,进而对计算机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C++、Java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中,“继承”这一最为核心的技术就来源于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
再如,在软件自动化领域,许多程序规格语言和程序验证技术都借鉴了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领域的Prolog语言等研究成果。
从工程开发的角度看,专家系统、智能搜索引擎、智能控制系统、智能诊断系统、自动规划系统等具有所谓智能特征的系统都或多或少地依赖于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技术。
因此,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方面的课程,对于今后在相关领域从事系统开发和科学研究都大有裨益。
在ACM与IEEE-CS联合攻关组制订的计算教程CC2001(Computing Curricula 2001)中,知识表示与知识推理得到了高度重视。
《管理信息系统》综合复习题一、选择题第1章构成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要素是(A)A.人、信息、信息技术B.人、计算机、系统C.计算机、信息、网络D.系统、计算机、信息第2章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一般分为(A)A.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B.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C.程序、数据和文档D.程序和数据第2章组织类型包括(ABCDE)A.企业主式结构B.机械官僚式结构C.事业部官僚结构D.职业官僚结构 E 任务中心结构第2章信息处理的五大环节为(ABCDE)A.捕捉B.加工C.表达D.存储 E 通讯第2章TPS代表为(C)A.客户集成系统B.决策支持系统C.事务处理系统D.经理信息系统第3章波特教授提出的三种战略规划框架不包括为(C)A.五力模型B.三种通用战略C.战略目标转化法D.价值链模型第5章不同商店销售不同商品,商店与商品的关系是(D ):1 :n :1 :n第5章关于数据库的描述错误的是(A )A.使用数据库管理数据后数据没有了冗余B.候选键可以唯一标示关系中的记录行C.关系的完整性规则包括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两个方面D.多对多(m:n)是ER图中实体之间关联的一种第6章企业和环境的调查、信息处理状况的调查工作所处的阶段是(C)A.系统分析B.总体规划C.初步调查D.详细调查第6章系统总体设计中不包括的工作内容是(C)A.系统模块设计B.硬件设计C.业务流程设计D.输入输出设计第6章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原则是(ABCDEF)A.一把手原则B.面向用户原则C.整体性原则D.相关性原则E.动态适应性原则F.工程化、标准化原则第7章系统结构化分析和设计的要点是(A)A.由顶向下B.由底向上C.集中D.分散平等第7章用原型法开发信息系统时,原型是(D )A.系统的概念模型B.系统的逻辑模型C.系统的物理模型D.可运行的模型第7章下列不属于对象的基本特征的是(C )A.封装性B.多态性C.完整性D.继承性第7章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将生命周期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依次为(C)A.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行等阶段B.系统分析、设计、规划、实施、运行等阶段C.系统规划、设计、分析、实施、运行等阶段D.系统规划、分析、设计、运行、实施等阶段第7章实际上,系统分析的结果就是要给出系统的(C )A.物理设计B.总体设计C.逻辑设计D.系统设计第7章组织相对稳定、业务处理过程规范、需求明确且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发生大的编号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可以用(C )方法进行开发A.原型法B.面向对象方法C.结构化方法D.软件包开发法第8章属于关键成功因素法工作内容的是(A)A.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B.定义企业过程C.定义企业数据类D.定义信息结构第8章属于关键成功因素法工作内容的是(A)A.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B.定义企业过程C.定义企业数据类D.定义信息结构第8章属于关键成功因素法工作内容的是(A)A.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B.定义企业过程C.定义企业数据类D.定义信息结构第8章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一般包括(A)A.技术、经济、社会和管理的可行性研究B.技术、经济、管理和开发的可行性研究C.经济、社会、管理和开发的可行性研究D.经济、管理、运行和开发的可行性研究第9章对数据流程图正确性的检验应遵循(B)A.分解均匀B.数据守恒C.命名恰当D.处理简化第9章系统分析阶段工作的依据是(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