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五节行为主义理论(新)
- 格式:ppt
- 大小:524.00 KB
- 文档页数:46
自考辅导《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的理论第01讲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理论、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目录一、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理论二、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三、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四、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五、朱智贤的心理发展理论PART01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理论一、环境决定论的发展观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1913年,华生发表了著名的论文《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改论文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一)否认遗传的作用①行为的产生是由刺激决定的,刺激来源于客观,而不决定于遗传;②生理结构上的差异并不导致技能上的差异;③研究心理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行为的可控性,而遗传是不可控的。
(二)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华生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
①人出生后,生理特点是不同的,但此时每个人都只有一些简单的行为;②教育对人的心理发展具有决定作用;③后天学习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二、华生的儿童教育观(一)教育标准要多样再教育儿童诗,方法应该多样,且要根据不同文化背景有所变化。
(二)不体罚儿童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不应有“体罚”一词。
(三)培养儿童各种习惯儿童的习惯有情绪习惯、发音习惯和身体动作习惯。
(四)幼儿培养目标幼儿的培养目标是:让他们成为快乐、自由、独立、有毅力、诚恳、有创造力、勇敢和自信的人。
(五)科学的性教育①儿童出生后,家长要注意不让孩子的生殖器接受不良的刺激;②要让儿童及青少年懂得性器官及其功能;③克服儿童及青少年的手淫习惯,要用语言进行开导和矫正;④指导男女儿童及青少年直接正常交往;⑤要在学校里,特别是大学里,开设性教育课程。
三、华生论儿童情绪发展华生认为,出生的婴儿有三种天生的情绪反应,即怕、怒、爱。
后来由于环境的作用,经过条件反射,促使怕、怒和爱的情绪不断发展。
(一)关于儿童的怕、怒和爱的研究1.怕,出生婴儿就有惧怕的表现;2.怒,最初的愤怒是一种对自己身体运动受到限制的天生的反应;3.爱,最初的对儿童皮肤的抚摸、抓痒、轻拍,就会使儿童发出微笑,产生愉快地表情和行为,这就是天生的爱。
第二章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本章即围绕传统、经典的理论,新近逐步形成起来、并越来越产生广泛影响的理论,阐述有关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从而有助于我们真正把握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成熟势力说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 A.Gesell ,1880 — 1961) 。
格塞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地进行的,发展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第二节 行为主义观一、华生的观点1.华生生平简介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B.Watson ,1878 — 1958)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2.早期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华生倡导的行为主义主要有三个原则:心理的本质就是行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可观察到的行为,而不是意识。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应该是客观的方法。
心理学研究的目标是为了“预测人的行为,并控制人的行为” 。
二、斯金纳的观点1.斯金纳生平简介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 ,1904 — 1990)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萨斯奎汉纳镇。
2.操作性条件作用对行为获得的解释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是经典条件反射中由特定的、可观察的刺激引发的反应行为;操作性行为是指在没有任何能观察到的外部刺激的情境下的有机体行为。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第三节 社会学习论一、班杜拉生平简介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 A.Bandura ,1925— )。
班杜拉1925 年生于加拿大的曼达尔镇。
1949年毕业于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后入美国艾奥瓦大学研究学习理论,1952年获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
主要著作有:《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与沃尔特斯合作,1959) 、《社会学习和人格发展》(与沃尔特斯合作,1963) 、《行为矫正原理》(1968) 、《社会学习理论》(1977) 。
二、观察学习:心理与行为发展的主要途径观察学习是一种普遍的、有效的学习,班杜拉将它定义为:经由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现存的反应特点得到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