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成语故事竞赛
- 格式:ppt
- 大小:701.50 KB
- 文档页数:54
成语故事大比拼汉语中有很多成语,它们充满哲理和趣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语不仅有意境和感染力,还记载着许多历史和文化传统。
通过学习成语,不仅可以提高汉语表达能力,还可以拓展知识视野,了解历史文化。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经典的成语故事,并进行一场大比拼。
马到成功“马到成功”这个成语是指事情即将成功,就像“马儿已经跑到了终点”。
这个成语来源于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相传,在唐朝时期,有一个叫李铁拐的人,他带着他的儿子叫李二摸金校尉到了一个寺庙里来借宿。
李二摸金校尉在寺庙里过夜时,梦到一个人告诉他说,要让他拿着自己的左耳朵去换银子,而他的左耳朵是宝物,可以保佑他一生平安。
第二天早上,李二摸金校尉依照梦中指示,把自己的左耳朵摘下来,拿去换银子。
可是他的父亲非常不理解他的行为,认为李二摸金校尉是个疯子。
李二摸金校尉拿着银子离开了寺庙,出门的时候,正好遇到了一位道士。
道士问他的名字,他说“我叫李二摸金校尉”。
道士说:“嗯,这么有意思,我就给你起个新的名字叫‘马到成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有时需要付出特别的努力,但是最终一定会有回报。
只要坚定信心,早日成功就在前方等待着我们。
壮志凌云“壮志凌云”这个成语是形容有志向、有远大抱负的人,是指超越一般人的心志和气概。
这个成语的故事来源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
王羲之从小学习书法,一直艰苦奋斗,最终功夫有成,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风格非常独特,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他曾经写过一句话:“壮志凌云”,用来表达他的抱负和远大理想。
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
只要我们也有“壮志凌云”的心态,不断奋斗,超越自己,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刻舟求剑“刻舟求剑”这个成语是指做事缺乏灵活思维和应变能力,只根据以往经验去解决问题,不顾现实情况和变化。
这个成语来源于一则战国时期的故事。
故事讲的是一个人刻船找剑的事情。
有一位人划船过了一条河,他用剑来刻船底,发现一些东西浮出水面。
成语历史知识竞赛复习一、成语春秋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秦: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汉: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破釜沉舟典故秦朝末年,秦军大将章邯攻打赵国。
赵军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并被秦军重重包围。
项羽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
项羽在全军渡黄河之后他下令把所有的船只凿沉,打破烧饭用的锅,烧掉自己的营房,只带三天干粮,以此表决一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
正是这样已无退路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并包围了秦军和截断秦军外联的通道。
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
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
而前来增援的其他各路诸侯却都因胆怯,不敢近前。
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
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项羽。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
背水一战韩信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在攻打赵王歇的时候,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
历史成语典故知识竞赛试题(分值:100分,时间:40分钟。
)班级 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 评分________________一、把与成语有关的一个历史人物填在括号里(一个3分共75 分)。
1、多多益善()2、围魏救赵()3、退避三舍()4、毛遂自荐()5、负荆请罪() 6 、纸上谈兵()7、一鼓作气()8 、讳疾忌医()9、卧薪尝胆()10、约法三章()11、一字千金()12、高山流水()13、指鹿为马()14、焚书坑儒()15、穷图匕见()16、悬梁刺股()17、四面楚歌()18、背水一战()19、三顾茅庐()20、精忠报国()21、七步成诗()22、单刀赴会()23、望梅止渴()24、无颜见江东父老()25、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二、以下故事叙述的是哪一个成语,把它填在括号里(一个5分,共15分)。
故事1:蔺相如到了秦国,把和氏璧献给了秦王,秦王看到玉璧,认为果真是名不虚传,非常高兴,将玉璧传给左右嫔妃大臣观看,众人皆呼万岁。
蔺相如见秦王根本无意割城给赵国,就走上前去说:“璧上有点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看。
”秦王将璧递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持璧而立,大怒道:“大王您想得此璧,派人送信给赵王。
赵王召集群臣商议时,群臣们认为秦国依势欺人,拿15 座城换玉璧只不过是一种空话。
可我认为百姓之间交往都不会欺骗,何况秦国是一个大国呢!况且因一璧而得罪秦国,实在不值。
赵王采纳了我的建议,为了表示对秦国的尊重,赵王还斋戎五日后,才派我将璧送给您。
可大王您在召见我时无礼傲慢,还将璧传给众人看,这是在戏弄我和赵国。
我看大王您根本无意割城易璧,就取回此璧。
您若再逼我献出玉璧,我的头就和这玉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蔺相如说罢,高举玉璧,做出撞击柱子的样子。
秦王惟恐玉璧被撞碎,连忙道歉,并召人拿来地图,指出给赵王割去15 座城。
蔺相如看出这不过是秦王的缓兵之计,就对秦王说:“赵王派我送璧之前曾斋戒五日,现在大王您也应斋戒五日,并设九宾之礼,这样我才会献出玉壁来。
北师大版历史七上《成语历史故事竞赛》word学案——学习与探究之四[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通过搜集成语历史故事素材,培养了归纳、整理及写作能力利用所学有关知识正确明白得成语典故培养合作精神,认识到交流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成语竞赛过程:中国成语的起源、典故及意思,每每与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每一句成语背后,往往隐含专门多历史故事、古代名人、历史事实、风俗等知识。
因此,学习成语不单能够增进语言知识,更让您多知一点中国历史。
历史成语竞赛让您走进时刻隧道,回到古代,看看中国闻名历史故事与历史人物的事迹吧﹗*一、知音难觅讲明:这一环节要紧是考查同学的相互之间的配合默契,合作精神。
出两人,一人面对台下同学,背对出题人,另一人则相反。
由出题人出示随机选择的成语,一人用所学知识或有关的历史故事讲明,但不能显现成语本身的字。
时刻1分钟,以猜多者为胜。
(试题见下)闻鸡起舞四面楚歌司马昭之心老马识途三过家门而不入退避三舍风声鹤唳请你关心那位讲明的同学一把。
*二、中西成语大杂烩SCOTT在美国教汉语课,其中一节内容是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大伙儿谈。
请你帮他把下面的英语翻译成汉语1.blow hot and cold2.paint the lily3.burn one's boats4.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5.teach one's grandmother to suck eggs6.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7.turn over a new leaf8.put all one's eggs into one basket*三、初战告捷讲明:这一环节要紧是考查同学关于所学知识的把握程度。
表格类似一般的填字游戏,由若干行和列组成,相互交叉。
并在最下方注明提示内容。
时刻5分钟,工具为成语字典。
(试题见下) ]*四、你争我夺本环节要紧考查学生关于所学成语的熟练程度。
成语历史故事竞赛成语历史故事竞赛〖活动目标〗通过搜集成语历史故事素材,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及写作能力;利用所学相关知识正确理解成语典故;培养合作精神,认识到交流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准备〗1熟悉本内容,利用余时间查阅成语词典和相关的普及型历史读物,从中收集与中提到的人物、事和历史现象有关的成语故事。
包括中提到的或者隐含的成语。
2选出裁判,制定相应的规则。
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按历史阶段分小组收集成语历史故事,交给裁判,作为比赛的主要范围。
并公布给全体同学。
3把收集上的成语汇编成题并编号,按照要求分成笔试部分和抢答部分,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法。
〖活动过程〗1首先由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介绍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大量的成语和典故,这些都是我国语言化的精华,它们往往都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和聪颖的智慧。
熟悉这些成语历史知识,了解他们的龙去脉,不仅可以培养和提高我们的阅读历史读物的能力,也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增强历史学习的趣味性。
2主持人宣布参赛规则。
比赛选手按照事先划定的位置就坐,每队3名代表。
3比赛正式开始:Ⅰ初战告捷说明:这一环节主要是考查同学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每组发放一张同样的表格,表格类似普通的填字游戏,由若干行和列组成,相互交叉。
并在最下方注明提示内容。
时间分钟,工具每组一本成语字典。
(试题见下)答案:Ⅱ知音难觅说明:这一环节主要是考查同学的相互之间的配合默契,合作精神。
每队出两人,一人面对台下同学,背对主持人,另一人则相反。
由主持人出示随机挑选的成语,一人用所学知识或相关的历史故事解释,但不能出现成语本身的字。
时间1分钟,以猜多者为胜。
(试题见下)闻鸡起舞、四面楚歌、入木三分、投鞭断流、司马昭之心、画饼充饥、老马识途三过家门而不入、退避三舍、风声鹤唳、合纵连横、愚公移、一鸣惊人、画蛇添足、鸡鸣狗盗、守株待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暗渡陈仓、怒发冲冠惊弓之鸟、完璧归赵、精卫填海、钻燧取火、三顾茅庐、三人行必有吾师Ⅲ你争我夺本环节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所学成语的熟练程度。
成语历史故事竞赛〖活动目标〗通过搜集成语历史故事素材,培育同学的归纳、整理及写作力量;利用所学相关学问正确理解成语典故;培育合作精神,熟悉到沟通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预备〗1.熟识课本内容,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成语词典和相关的普及型历史读物,从中收集与课文中提到的人物、大事和历史现象有关的成语故事。
包括课文中提到的或者隐含的成语。
2.选出裁判,制定相应的规章。
把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按历史阶段分小组收集成语历史故事,交给裁判,作为竞赛的主要范围。
并公布给全体同学。
3.把收集上来的成语汇编成题并编号,根据要求分成笔试部分和抢答部分,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法。
〖活动过程〗1.首先由主持人宣布竞赛开头,介绍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大量的成语和典故,这些都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它们往往都隐藏着深刻的哲理和聪颖的才智。
熟识这些成语历史学问,了解他们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培育和提高我们的阅读历史读物的力量,也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历史学问的理解,增加历史学习的趣味性。
2.主持人宣布参赛规章。
竞赛选手根据事先划定的位置就坐,每队3名代表。
3.竞赛正式开头:ⅰ.初战告捷说明:这一环节主要是考查同学对于所学学问的把握程度。
每组发放一张同样的表格,表格类似一般的填字嬉戏,由若干行和列组成,相互交叉。
并在最下方注明提示内容。
时间5分钟,工具每组一本成语字典。
(试题见下)答案:ⅰ.知音难觅说明:这一环节主要是考查同学的相互之间的协作默契,合作精神。
每队出两人,一人面对台下同学,背对主持人,另一人则相反。
由主持人出示随机选择的成语,一人用所学学问或相关的历史故事解释,但不能消失成语本身的字。
时间1分钟,以猜多者为胜。
(试题见下)闻鸡起舞、四周楚歌、入木三分、投鞭断流、司马昭之心、画饼充饥、老马识途三过家门而不入、退避三舍、风声鹤唳、合纵连横、愚公移山、一鸣惊人、画蛇添足、鸡鸣狗盗、守株待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暗渡陈仓、怒发冲冠惊弓之鸟、完璧归赵、精卫填海、钻燧取火、三顾茅庐、三人行必有吾师ⅰ.你争我夺本环节主要考查同学对于所学成语的娴熟程度。
我与历史——成语历史故事竞赛课题名称:第课我与历史——成语历史故事竞赛教材所在页:第页第课我与历史——成语历史故事竞赛活动目标一巩固课堂所学和课外掌握地成语知识,正确理解成语典故,进一步丰富历史知识.二培养学生地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认识到交流在历史学习中地重要性.三培养使用工具书和收集历史资料地能力.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地兴趣,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活动过程一推荐主持人人,裁判员人,记分员人,其余同学分为个小组,每小组推荐名同学参赛(要求优中良结合),其余同学为各小组地拉拉队.二主持人以精彩地开场白导入活动课题,宣布竞赛规则,竞赛正式开始.必答题.共组题,,每组题包括个成语典故,每组参赛同学从主持人处抽选组题,名参赛同学每人回答道题,答对题加分,答错不扣分.选答题.共小题,从第小组开始选题,个参赛小组各有次选题机会,每答对题得分,答错不扣分.笔答题,填充成语.共组题,每组题有个需要填写完整地成语,每个参赛小组从主持人处抽选一张题板,参赛组员共同合作,在分钟内填写完整.裁判员根据填写情况进行打分,每填写完整、准确个成语得分,反之不得分.风险提速题(快速抢答题).共个小题,由主持人宣读成语典故,个小组进行抢答,抢答正确题加分,抢答错误题则扣掉本组分.拉拉队参与题.每个参赛小组不能回答完整或答错地题,拉拉队地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参与抢答;在参赛小组准备笔答题地过程中,为调动拉拉队地积极性,主持人宣读事先准备好地一组题,由他们来抢答.每答对一题即发奖品鼓励,三裁判员、记分员统计各小组得分,主持人宣布本次竞赛获胜地小组.四教师公布各奖项(冠军奖、合作奖、博学奖、最佳拉拉队奖、最佳抢手奖)地名单,颁发奖品,对本次竞赛活动进行总结.活动说明一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地最后一节“学习与探究课”.这种新课型是对传统教科书地重大改革,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式创造性地学习起重要作用,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知识、提高能力,更重要地是体会到集体地力量,共同合作地重要性,体验到挫折与成功地经验.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化地精华,熟习成语典故,了解成语地来龙去脉,有助于培养和提高阅读历史读物地能力,加深对所学历史知识地理解,增强历史学习地趣味性.本节活动课地成语典故以及活动形式,对于初一学生地年龄和心理特点,很容易接受,能够充分地调动他们地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利用工具书查阅和收集历史资料地能力.二本节活动课尊重学生地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名副其实地课堂学习地主人,具体表现在:由学生担任竞赛地主持人、裁判员、记分员;每组推荐不同层次地同学参赛;参赛同学答不上地问题,由拉拉队地同学来抢答完成,为拉拉队地同学准备地抢答题,使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到竞赛中.三在传统地教学方式中,基本上是教师地“灌”环绕了整堂课,本节活动课中,教师地角色、学生地地位有了全新地转变,教师是学生地引导者、鼓励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地主人、知识地主动建构者、创新地合作者、参与者.新一轮地课程改革给历史课堂教学带来了春天,带来了新气象,带来了新成效.附:竞赛题一必答题第一组.南北朝时,梁代有位大臣叫江淹,他小时侯家里很穷,连笔墨纸砚都买不起,可他发愤读书,几年后,练出一手好书法,文章诗词写得也很出色.可是后来文思却越来越不行了,半天也写不出什么来.传说有一天傍晚,江淹在凉亭做诗时睡着了,在梦中晋朝大诗人郭璞说:“江郎兄,我有支五色笔放在你那里很久了,该还给我了.”江淹无奈,从怀中掏出五色笔还给了郭璞.从此,江淹地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美妙地诗句了.请问:这个故事地名字是什么?.人们常用它来比喻退而再出者、再度任职者或失势之后重新得势.有时也作贬义,用来比喻被推翻地旧势力不甘失败,企图卷土重来.请问:这是哪个成语?.形容因有依靠而无所顾忌.请问:这是哪个成语?第二组.三国末期,蜀汉后主刘禅昏庸无能,治国无方,最后被魏国所灭.刘禅也被迫迁往魏国都城洛阳去居住.有一天,魏国大臣司马昭设宴招待刘禅,席间,司马昭让蜀人表演蜀国地歌舞,蜀国地旧臣无不潸然泪下,只有刘禅嬉笑自如,毫无亡国之痛.见此情景,司马昭故意问刘禅:“你还想蜀国吗?”刘禅高兴地回答:“此间乐,不思蜀.”请问:这个成语是什么?.哪一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对不懂道理地人大讲道理,或讥笑不看对象而高谈阔论地人?.人们常用哪一个成语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地困境?第三组.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有名地贵族孟尝君.一天,他派手下地冯谖去薛地要债.冯谖到薛地要完债后竟然把债据都烧了,并说:“孟尝君把大家地债务都免了.”百姓们很高兴,可孟尝君听后非常生气.几年后,孟尝君被罢免回到薛地,没想到当地地老百姓都来迎接他.这时,冯谖对孟尝君说:“您可以把枕头垫地高高地睡大觉了,国家没有什么可担忧地了.”请问:这个成语是什么?.比喻没有真才实学,只是充数混日子.有时也表示自谦.请问:这是哪一个成语?.比喻坏人勾结在一起干坏事.请问:这是哪一个成语?第四组.文同是宋代地著名画家,他喜欢竹子,并在自己地房前屋后栽了许多竹子,每天观察它们,看它们在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条件里地变化.时间久了,他对竹子地各种姿态、各种变化了如指掌,所画地竹子也逼真传神.朋友们都知道,文同之所以能成为画竹高手,就是因为他在下笔之前,心中早已孕育好竹子地形象了.请问:这个成语是什么?.人们常用它来表示人在惊慌失措地时候,往往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大惊小怪,束手无策.请问:这是哪个成语?.读书人放弃文字生涯,驰骋疆场.请问:这是哪个成语?二选答题.曹植不但聪明,而且还很好学,他有许多著作,都可以显示他有很高地文才,所以有人称赞他说:“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独得八斗.”我们可以用哪个成语形容曹植?.纸上谈兵说地是退避三舍地是.战国时,思想家惠施出外游学时随身载有五车书,后来衍生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知识渊博.这个成语是什么?.“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这两个成语都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杨朱是战国时期一位著名地哲学家、思想家,但他特别吝啬,特别自私,孟子说他是一切为自己,甚至达到了连拔下自己地一根汗毛就会有利于天下地事,他都不肯干地程度.对杨朱这样地人我们一般怎样形容?.填成语:万事俱备,;,轻于鸿毛.填成语:,百战不殆;司马昭之心, ..讲一个成语:守株待兔.郭翰暑月卧庭中,仰视天空,有人冉冉而下,曰:“吾织女也.”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谓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这段古文讲了一个什么成语故事?.下列成语中,哪些与项羽有关?多多益善背水一战暗渡陈仓破釜沉舟.指鹿为马说地是闻鸡起舞说地是.讲一个成语:卧薪尝胆三笔答题,填充成语第一组画充土重来心血而谈言耳物以聚披斩明保择而从直言不第二组画添忍负抛引投忌器休相关忧如运帷防杜如如安然无第三组安如同仇敌黔驴穷长莫及道听说惩前后惊之鸟铁成针亡寒南北第四组按索骥水石穿为观止前车之将勤补釜底抽捉见肘请君入偃旗息痛心四风险提速题.西周时大规模实行分封制,后来导致了春秋、战国割据局面.秦始皇统一六国.“废分封、立郡县”强化了中央集权,由于秦实行暴政,二世而亡.刘邦建汉后,恢复分封制,结果带来严重地后果.东汉史学家班固评论说:“刘邦恢复分封制,是想把弯曲地东西扭直,结果用力过大又弯曲到另一边,同样造成不良后果.”班固地这一段评论我们可以总结为哪一个成语?.“勾心斗角”一词源自于:大臣间地争斗宫室建筑战争市场交易.“呆若木鸡”这个成语,原意是指:木头做地鸡,一动不动鸡象用木头做地一样人呆苯,象鸡一样人拿着木头做地鸡站着. 哪两个成语含有“做一件事同时达到两方面地目地”地意思?.“一叶障目”经常与“不见泰山”还是“不见群山”连用?.左思是晋朝地著名文学家,他曾经写了一篇文章,抢着抄写地人极多,以致洛阳地纸都涨价了.这就是成语“洛阳纸贵”.请问:左思写地文章地名字是什么?.有一个成语叫“曲高和寡”.请问:其中地“曲”指地是哪两首乐曲?.成语“望洋兴叹”一词中,“望洋”是什么意思?.成语“一衣带水”经常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地关系,还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地近邻关系?.可以用哪两个成语比喻急于求成,违反事物发展规律,反而达不到目地?五拉拉队同学参与题.春秋时,晋国国君景公得了重病,派人去秦国请一位叫缓地医生来看病.当缓还没有到晋国地时候,晋景公在病床上做了个梦,梦见两个小孩儿在谈话.一个说:“来地这个医生很厉害,我们逃到哪里去呢?”另一个说:“我们躲在肓地上面,膏地下面,看他怎样?”缓来后,看了看晋景公地病情,说:“大王地病医治不好了.病魔在肓地上面,膏地下面,药力是达不到地.”不久,晋景公就去世了.请问:与此有关地成语是什么?.比喻说话、写文章时,在关键地地方用精辟地词句三言两语点明主题,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比喻死守狭隘地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地心理妄想不劳而获..接下句:项庄舞剑,;鹬蚌相争,;前事不忘,;城门失火,;欲加之罪,;明修栈道, .。
《成语历史故事竞赛》教学设计方案一、概述1、课名:《成语历史故事竞赛》,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2、课时安排:本活动以课下为主,所需时间为两周。
课堂活动需两课时,第一课时布置任务,进行活动总动员;第二课时进行成语历史故事竞赛,由学生主持人完成,教师适时指导,控制竞赛活动的节奏。
教学过程的设计以课堂竞赛为主(见八、教学过程)。
二、教学目标分析1、利用所学相关知识,正确理解成语典故,进一步丰富历史知识;2、提高利用工具书和互联网查阅和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3、通过搜集成语历史故事素材,培养归纳、整理及写作能力;4、提高观察、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5、形成竞争意识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6、养成团结合作的精神,认识交流合作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表现欲强,但历史知识的基础薄弱;2、通过小学阶段语文、社会等学科的学习,对成语故事有所了解,并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成语;3、通过一学期的历史学习,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学习的自觉性、选择性以及与教师的配合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接受教师这个个体的馈赠、限制和磨砺;4、学生普遍喜欢利用发现、探究、体验、合作等多种活动方式进行历史学习。
四、探究任务分析基于网络环境尽可能多地设计活动任务,活动任务一定可行、有趣,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
教师可把成语历史故事竞赛作为一节课的活动内容,在多媒体教室完成。
设计的任务如下:(一)成语历史故事竞赛1、熟悉课本内容,查阅成语词典和相关的普及型历史读物,收集与课文中提到的人物、事件和历史现象有关的成语故事。
包括课文中提到的或者隐含的成语。
2、收集更多课本以外的成语故事,归纳、整理已有的成语素材,作为比赛的主要出题范围。
3、以小组为单位,按不同历史阶段把收集上来的成语汇编成题并编号,按照要求分成笔试部分和抢答部分,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法。
(二)透过对照不同民族的成语,发现一些有趣的文化现象1、成语是中国语言的专利吗?其他语言中也有成语吗?2、通过网络和书籍收集你喜欢的英语成语。
成语历史故事竞赛――学习与探究之四〖活动目标〗利用所学相关知识,正确理解成语典故,进一步丰富历史知识。
提高学生利用工具书查阅和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认识到交流合作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为学生创设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活动准备〗学生准备推举主持人一人,裁判三人,负责制定竞赛规则、竞赛流程、编选题目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其余学生分成四个组,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掌握成语故事。
装饰黑板,布置场地。
教师准备尽可能多地熟悉有关成语的历史知识,以便为学生释难答疑。
向学生介绍收集成语历史典故的途径和方法,对学生的疑难提供帮助。
关注主持人、裁判的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和提供音像资料。
准备好必要的物品,如标志牌、奖项标志、奖品等。
〖活动过程〗精心导入1、播放一段成语故事的录像,学生观看后答出故事――《一鸣惊人》。
2、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精华、是历史的积淀,学习和使用成语,可以使我们时时感受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
3、推出课题。
我与历史――成语历史故事竞赛激励学生在竞赛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竞赛过程1、主持人宣布竞赛规则(见附一)及裁判名单。
2、第一轮比赛――快速抢答。
主持人:播放成语《病入膏肓》的录像。
注意各小组的反应,在有学生举手时,请同学回答。
把录像放完,使学生形成完整的认识。
学生:认真观看录像,从音像中收集有效信息,积极思考,得出答案后立即举手回答。
提高观察、分析和快速反应能力。
3、第二轮比赛――稳坐钓鱼台。
主持人:出示主界面,请各组轮流选择主界面上的图标,根据选择出示相应的问题,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在学生回答后,给出正确答案。
学生:小组内讨论决定选择哪一个图标。
在问题出现后,集体讨论,确定答案后回答问题。
形成一种团结、合作、交流的意识。
4、现场点评(一)。
裁判:对各组在“快速抢答”“稳坐钓鱼台”中的表现情况进行评论,肯定成绩,鼓励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