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一中《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春天的 故事》中 1992 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其 有何影响?
提示:源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指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影响: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
材料二 图片诉说历史,图片见证历史
中国走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道路上
材料一 歌以言志,歌以抒情
《在希望的田野上》至今仍为人们 津津乐道: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 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 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那 个)一片高粱 十里(哟)荷塘十里果 香……
《春天的故事》迅速唱遍大江南北: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 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 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 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 园……
解析:本题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主题,考查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其 目标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结合题干 材料分析,A、D 两项的表述错误。B 项没有认识到国家宏观调控与计 划经济的区别。邓小平的本意是要借鉴西方市场经济体制来发展社会 主义生产力。故 C 项符合题意。 答案:C
1992 年邓小平“南方 谈话”所发生的背景 是什么?当前温家宝 总理重提“南方谈话” 有何现实意义?
一、历史性的跨越
1.邓小平南方谈话 (1)背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2)时间:1992 年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 (3)主要内容: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判断的标准应该 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 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与市场不 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 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发展才是硬道 理。 (4)意义: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